为什么南方供暖方法不供暖

为何中国供暖分界线被视为“时代错误”揭秘南方不装暖气之谜(图)
来源:潍坊传媒网综合
编辑:北田共
  又到了北方人得瑟,南方人哆嗦的供暖季节了!为什么南方不能供暖?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生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南方是湿冷,很难熬。中国供暖分界线,随着集中供暖,生活在分界线以北的城市居民开始喜上眉梢。而那些分界线以南的居民,将经受没有任何暖气的冬季。
  南方北方对比图
  暖气一来,不少人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出现烦躁不安、鼻咽干燥、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症状。预防:①清洁暖气散热片②勤通风③控制室温(18℃-20℃为宜),保持室内湿度④忌辛热食物,少吃葱、姜、蒜、辣椒;多吃梨、银耳、百合、萝卜、豆腐等。
  秦淮线为界限
  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为城市居民安装集中供热系统。但当时能源短缺,于是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秦淮线”就成为集中供暖的界限,南方部分地区的民众要忍受10℃以下的“室温”。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该分界线正日益被视为“不合时宜”。这种“不公”并不容易解决,而中美领导人本周宣布的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协议,或许已使该问题变得更为艰难。
  有些城市甚至曾因大量市民同时使用电热器而遭遇大面积停电事故。有学者认为应以室外温度作为判断当地是否提供集中供热的决定因素。两年前,一些中国政协委员还提交过将集中供热向南扩展的建议,并相信中国政府已具备此能力。
  1、北方的暖气设备、管道是含在房价里的,买房时就已经支付了。而南方没有整体管道,楼里也没有,改造太难、成本太高;2、北方采暖不是免费的,老百姓需要支付20-30元/平米(分地区)的采暖费才可以;3、南北不同之处在于,北方房子有保温层,而且墙的厚度也不同。就算给南方供暖,也无法正常保温。上一页
相关链接:
微信公众平台:wfcmwapp&&新浪微博:潍坊传媒网&&网群:&&白浪社区群:
没有相关信息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2998773 网站/软件:2998772 客服热线:8236889 技术维护:
版权所有 & 潍坊市广播电视台 潍坊广播影视集团
地址:潍坊市胜利东街85号广电大厦 邮编:261061南方为什么不供暖?
12月以来,冷空气大范围席卷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最低气温下降到零下,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将会启动集体供暖让这儿的居民度过温暖的冬天,而部分南方却依然要靠电热油汀、空调等设备自己供暖,其取暖效果并不理想且能源消耗与集中供暖并无太大差异。南方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等原因导致温度比气温要低4-5度,因此人体对寒冷的感受比北方更多。而随着新能源和技术的发展,用清洁能源和智能计量的方式为南方地区供暖,并非不可行也并非浪费和不值得。
1906年中国地学会首席会长首次制定出中国南北的分界线,这条线最初是用于指导居民建筑和农耕。
南北界限划分不科学
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陇海线,此线以南地区一律不集中供暖。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专家介绍,这些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摄氏度的天数不够90天,因此不值得集中供暖;就人体感受来说,气温跟温度也并非同一概念,湿度等因素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南方地区平均湿度达70%北方仅20%,而湿度每增加10%温度则降低1度。
南北分界线划定已102年,最初仅为耕作参考用
中国划分南方和北方的这条分界线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北岭淮水&这条线,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一直到陕西安康,长约上千公里宽约数十公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条线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带。这种分界线两边的气候差异大,主要意义是对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当地民居建筑起着参考作用。当时的这种考虑并没有从人对温度的感受出发,因此建设部并不应该以此分界线为标准,将其设定为集中供暖的分界线。当时国家建设部规定以该分界线为标准,南方不实行集中供暖,但该分界线制定到现在已过百年,这期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等现象导致极端气候频现,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8年南方地区的大面积雪灾,这也严重考验了我国南方的冬季供暖机制。
而国家建设部规定,当时从地理上考虑,秦岭对南北冷热空气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南方处于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天最低温度不超过零下5度,且冬季时间持续较短,没有必要为铺设安装供暖管道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而北方背靠欧亚大陆腹地,冬季受蒙古低压冷空气影响较多,持续时间长,采用管道供暖比较经济。但其实温度&不超过零下5度&是最初制定集中供暖的时候参考的数据,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现在&南方&很多地区冬季平均温度经常性打破这个记录。2008年1月28日的一次冷空气袭击中,湖南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就已经跌至零下,其中长沙浏阳的最低气温跌至零下5度左右;2009年1月上海曾出现-8度等气温,并在零度间浮动持续一周左右。这种南北分界线一刀切来决定是否集中供暖的做法,对接近分界线的周边地区来说并不算合理。[FX:PAGE]
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到冷?
冷的感觉来源于神经对体表热量流失的反应,而冷的程度取决于体表热量流失的速度。当你的双手浸泡过冷水以后,立即摸高于水温的物体,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哪怕那个物体的温度远远低于你的体温。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也就是说,你的感觉并非那么&忠诚&地反应外界的环境,偶尔也会&欺骗&你一下。冷热反应的是热量的流向问题,而不是绝对温度。你的温暖错觉实际上来源于你的局部温度(双手)与物体的温度差异,而不是你的体温与气温的温差。
南方冬季寒冷与湿度有关,平均室温比北方低10度
气象专家介绍,评判冷暖的标准有四个: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其中,湿度对于人体感受到的冷暖影响比较大,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摄氏度。对比我国南北方情况可看出,长江中下游城市冬天湿度平均在70%左右。以上海为例,1月、2月是上海全年最冷的季节,平均气温为3-5摄氏度,气温小于-5摄氏度的天数约为4-5天。但是上海冬季湿度较大,一般在60%左右,而北方地区平均湿度为20%左右,上海比北方地区湿度高了40%;按照湿度对温度的影响可推算得知,上海的&温度&实际是1度到-1度左右,而这一温度下,北方地区已经实行了集中供暖,将室内温度提高到标准温度16-18度。长江流域室内温度平均在10度以下,比北方地区室内温度低10度左右,极端最低气温甚至在0度以下。而科学家认为18度是人体感受最舒适的温度,11度则为人对寒冷耐受的最低限度。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南北分界线以南的周边地区,冬季因为没有集中供暖的暖气,而只能采用火盆、电暖器、空调等方式取暖。南北供暖分界线以南的周边地区不供暖,是因为这些地区年日均温度低于或者等于5摄氏度的天数不到90天,而这个气温并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其他相关因素。[FX:PAGE]
南方为什么不装暖气? 
北方的暖气不能完全算社会福利,民众是要掏钱的;南方也不是想装就装的,暖气毕竟是一种集体消费行为,若是达不到一定用户,或者使用周期不长,暖气供应者铁定赔本。从根本上说,暖气消费还是一项市场行为,政府只在其中起到倡导、监督作用。现在的暖气设施分为水暖系统和气暖系统,由于水暖系统方向性好,供热持续时间长,所以比气暖系统更常用。不管哪种方式,暖气都是要经过长途管道输送的,为了保证热量不在中途过多的流失,对管道的保温、隔热是必须的。
由于北方气候干燥,而干燥空气的隔热能力和热容量都小,所以北方的管道的热量流失主要集中在管道的热辐射,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南方的暖气运送效率是相当高的。防止热辐射主要采用隔热材料中的热反射材料,如具有很高的反射系数的镍、铝箔或镀金属的聚酯、聚酰亚胺薄膜等材料,在管道的内外面镀上或包裹一层就行了。简单方便,效果良好。  
但在潮湿的南方就不同了,除了热辐射可以带走管道的热量之外,通过热传导流失的热量更多。如前所述,潮湿的空气是优良的导热体,它们会以远大于干燥空气的导热速度将管道的热量转移走。除此之外,潮湿空气还有远大于干燥空气的热容量,它们吸收的热量并不能明显地反映在升高自身温度上。因此,南方如果破费安装暖气,其效果肯定也大不如北方。
无需多少管道的炕在南方农村也是不适合。炕中多灰尘,在南方潮湿空气中很容易富集病菌;为了防止墙体骤冷骤热,火墙一般采用偏向于土质、保温效果好(热传导能力差)的建材,而这种建材在南方显得极不结实,早在很多年前就淘汰了。[FX:PAGE]
南方集中供暖或可更节能环保
有业内人士分析,南方取暖目前是间歇式分散取暖的方式,以用电取暖为例,一般情况下一个采暖季一平方米仅需要耗电5千瓦时-10千瓦时,费用约2-5元;若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以南方某城市试点来看,一个月一平方米需要支付7元多,老百姓负担增加。因此专家断定南方不宜推广集中供暖。但随着清洁能源的推广、智能的计量方式收费等方法和技术的出现,南方居民在取暖方面的资金消耗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南方地区集中供暖其实不一定要如专家预计那样用北方燃烧煤炭的方式。
南方地区可集中供暖分户计量
南方地区并没有所谓的&严寒期&,其温度最低的时期也只是一到两个月,这也就成为很多专家学者不建议南方使用集中供暖的理由,他们认为不足90天的严寒期,会导致能源的浪费并且给居民带来经济上的负担。但包括北欧多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我们完全可以有更新更好更经济的供暖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集中供暖,分户计量。事实上中国亦一直在论证这种方法在供暖地区大范围推广的可行性。
分户计量就是将供暖管线,由原来的串联式改为并联式,即每个家庭一个阀门,如果不适用暖气就不必交费,使用暖气就可以根据安装在供暖设备上的计量表收费。而其他居民不会因为邻居没交费而受到牵连。这种供暖方式有很多优势,可以让住户自主决定每天的采暖时间、室内温度。南方地区家庭冬季可将温度调低,而当有寒潮或雨雪天极来袭时,可以将暖气温度调到标准温度;而如果天气回暖则可将暖气阀门关闭,从而节省能源的消耗,在经济上也更为合算。根据发达国家经验来看,采用集中供热计量收费的措施,可节约能源20%-30%。此外,这种供暖方式还能够解决收费的难题,如果不交钱就可以停止该用户的供暖而不影响其他住户,这将方便供暖公司的收费和管理。以北京市2002年冬季开始的&集中供暖分户计量&试点小区来看,每平方米收费26元左右,与北京市集中供暖价格相当,比单独采暖的其他小区低很多。而且每个热量表前还配有一个闭锁阀,若住户拖欠供暖费时物业公司可以将这一住户的供热管道强行单独关闭。建设部、发改委与环保总局等部门已于2003年联合出台了指导意见,目前已将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山东河南等15个省作为开展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省份,以点带面地在全国推行以集中供热分户计量为主要方式的城镇供热体制改革。[FX:PAGE]
南方地区更适合集中供热分户计量的供暖方式,在暖气片上安装阀门和计量器,当不需要供暖或温度回升时控制暖气用量。
在能源相对匮乏的南方地区可因地制宜使用清洁能源,地下供暖系统可以利用地下温度为水流加温后在进入住宅供暖。
南方集中供暖能源并非问题,集中供暖资源多元
对于南方地区是否应集中供暖的问题,曾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南方由于缺乏丰富的煤炭资源,且担心造成更多的空气污染而不建议推行集中式供暖,采用间歇式自给自足的取暖方式。实际上,居民分散地使用空调、电热器等取暖设施,耗电量和取暖的效果不如集中供暖。
一位长期致力于能源效率研究的学者,在回答媒体提出的&加入给南方装暖气&的问题时表示,让南方冬天更舒服不应靠大量燃烧煤炭,应以发展核电、风电等新兴清洁能源为主,应对增加南方供暖可能带来的电力负担增加。在中国经核准的三个核电站,都位于南方地区。同时西气东输二线东段等项目的开工,也保障的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能源供给。而内蒙古的风电,每年冬季用电低潮期空转。辉腾锡勒风电场发出的风电,被弃用的电能则达30%。在太阳能发达的西南地区,则可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为城镇居民供暖。其实清洁能源电力供暖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煤情的可行性方案。中电联一位专家曾表示,如果煤电双方因为价格的巨大分歧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加上国家保增长措施效果显现后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引起的电力需求上升,则很有可能再次出现大面积缺煤停机的情况。
除此之外,&地源热泵系统&可以将冷水作为媒介,灌入地底深处(地表下40米左右)。用冷水吸收地底的热量后,再将之抽上来,通过预留的管道,将热量输送散布到相应的房间内。这样可保证室内温度在20-26度左右。在湖北一些城市中新建的建筑物已有取暖系统但因费用高昂,可以将发电厂等企业的余热和居民的供暖联在一起,实行&废物利用&式样的供暖,既能达到供暖需求又可减少能源浪费还可减少居民的负担。[FX:PAGE]
附赠【冻疮攻防指南】
凛冬已至,寒冷降临。低温除了会使感觉麻木,手指僵硬之外,更会带来恼人的冻疮。
冻疮非冻伤,挑人挑环境
医学上所说的冻疮和冻伤并不是一回事。低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统称冷伤(cold injury),冰点(0℃)以下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冷伤才是冻伤(frostbite),而0~10℃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则是非冻结性冷伤。冻疮就属于非冻结性冷伤。
气温骤变的换季时节是冻疮最爱的出击时间,潮湿的环境是它的帮凶。英国的气候让冻疮的发生率高达10%。我没有找到我国冻疮发生率的统计数据,但南北方冻疮的发生率差应该不会有巨大差异,因为冬春季时,虽然南方气温高于北方,但南方相对潮湿且缺乏室内供暖,故冻疮也不少见。
除了寒冷与潮湿,血液循环不好也导致是冻疮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而肢体末梢部位血液循环相较其他部位来说稍差,故冻疮好发于肢体末梢部位。另外,女性肢体末梢循环常较男性差,儿童末梢循环的调节能力较成人差,糖尿病、植物神经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等人群末梢循环较健康人群差,因此,这些群体更容易被冻疮&叮&住不放。而局部衣物过紧造成血液循环不畅的话,也会诱发冻疮。
不过,在相同环境下,并非每个人都会生冻疮。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冻疮患病与否与遗传也有关系。基因使得个体对寒冷和潮湿的反应存在差异,让某些人天生易感冻疮。
温暖的环境里冻疮让你更难受
虽说冻疮是常见小病,但要赶走它却并不容易。冻疮有反复复发的恼人特性,往往连续几年都会在同一部位发作。更恼人的是,冷时还好,一旦进入温暖的环境,冻疮部位会变得红肿、刺痒无比,严重时刺痒变为疼痛、局部出现青紫团块甚至溃烂,久久不愈。冻疮这种死缠烂打的的风格令人心烦。
温暖之所以会让冻疮更折磨人,是因为低温使得皮肤小血管收缩,动脉血运不进营养与氧气,静脉血运不走代谢废物,导致细胞代谢障碍,而当进入温暖环境后,小动脉受热扩张,动脉血注入,但此时小静脉却没有相应响应,血液不能及时回流导致局部循环产生淤血。淤血同时会伴血管通透性增加,就造成了皮肤组织发红水肿,而组织水肿又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痒痛感。这就是为什么进入温暖环境后冻疮导致的痒痛才&发作&。
如果低温作用时间较久,细胞长时间缺血缺氧会走向坏死。恢复常温后,血液重新进入缺血缺氧的区域,也会导致原有受损细胞凋亡,这种现象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编辑注:细胞多傲娇,缺血缺氧会受伤,补给血液与氧气时它们还会受伤。)冻疮严重时,冻疮部位的小血管内甚至会形成血栓,加重组织坏死。反应较大的人在冻疮局部甚至会形成水泡、溃烂,此时很容易并发感染。[FX:PAGE]
冻疮的防与治
对于冻疮而言,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则是防治冻疮的重要环节。
■当你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手、脚、脸、耳部的保暖,防寒防水都要做到。这些易生冻疮或者你曾生过冻疮的部位,可预防性涂抹凡士林等保护剂,千万不要以自己是否感觉到冷为依据。
■穿衣宜宽松,不可过紧,避免末梢循环不良。
■平日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
■有人感手脚冷时有火烤、热水烫等复温习惯,这并不利于冻疮的预防。冬日用搓雪,捶打等方式御寒也不可取。
■少量饮酒可扩张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可饮酒,因其会加速热量的散失。
■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平时应注意控制血糖。糖尿病易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冬天要特别留意手足,防止因疏忽造成严重后果。
对冻疮的治疗主要是舒张血管、促进愈合、防止感染。
■舒张血管的药物有很多种,医生会视情况选择口服或者静脉给药。
■促进愈合方面以外敷药膏、加强保暖为主。如果冻疮处表皮完整,可以擦冻疮膏,每日温敷数次(不要热敷,热敷可能加重炎症反应)。
责任编辑:黄菀彧
新闻热线:7-147 Email:
江南晚报社 版权所有
苏ICP备- Copyright(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方不供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