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网上哪里可以发表诗歌歌,怎么发表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小学语文
学完这篇课文,你是否悟到了一些生活道理?做到这一点,你就初步具有了“从内容体会思想”的能力。让我们再来读一篇短文,试一试!
小 松 树
  在森林里悄悄地长出一棵小小的松树。它那么矮,连龙骨草也长得比它高得多。它看着龙骨草,就寻思起来:“这龙骨草后面有什么呢?”它天天看哪,想啊,巴不得一下子就长高。
  一个月,两个月,它看哪,长啊,终于长高了许多。
  现在,它看到了它的四周尽是树木,高大而又粗壮,树木上头是蓝天。不过,它现在看到的还只不过是蓝蓝的一小块。
  小松树看了这些虽然很高兴,但并不满足。它还像以前那样,看着,想着:“树木后面又有些什么呢?”它巴不得一下子长得更高更高。
  一年,两年,它越长越高,天空也越来越辽阔。
  小松树发觉了这一点,便长得更快了。
  这时,它望见:森林后面还是森林,再望过去还是森林,望得更远还是森林。森林,森林……那么,森林后面有些什么呢?想着,小松树就不断地往上长。
  如今,它已经长成这座古老的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了。然而它还要继续往高长,永不停歇。因为它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1)你认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用“√”画出来。
  ①小松树还要继续往高长,永不停歇。(  )
  ②小松树长高后懂得一个道理。(  )
  ③小松树要长成森林里最高的大树。(  )
(2)文中画线的句子能让你想到一句和它意思相近的古诗吗?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注意到了吗,这棵小松树和小溪流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呢。写一写你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黄冈难点课课练  小学四年级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十五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坐在庙前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又改,改了再写。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
  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读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地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诗就是这样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悯农》诗。他写《悯农》时,正值酷暑盛夏天,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唯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
  这首诗短小精悍 通俗易懂 很快就流传开了 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 对李绅刻苦认真写作的态度更是赞不绝口 说他写的诗 字字皆辛苦
1.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露宿(s)、xi()
漂泊(b$、p#)
好(h3o、h4o)
学佛(f*、f$)经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千锤百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之度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问题:
(1)李绅是如何认真地写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绅写《悯农》诗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短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填空题
根据具体的语境填写合适的诗句或名人名言。1.每逢佳节,身在他乡的游子们会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诗句“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思念家乡的人们的最好写照。2.在小草纤弱的身躯里,竟然蕴藏着这么强大的生命力,难怪诗人这样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学即将毕业了,老师请你用两句诗来表达你与同学们的离别之情,你想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西湖的美丽景色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赞颂,你知道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古诗中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句子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在《浪淘沙》中也写道:“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6.我们读书,不但要读课内书,更要多读课外书,因为________________(写上名言)这样,我们才可以学到更多新知识。我们读书不能死读书,只读有字之书,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________________。爱国诗人陆游去世时对儿子说,我去了,只求你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最大的悲是________________。 7.汶川地震使孩子们失去了学校,失去了亲人,如果我们要鼓励灾区的小朋友学会坚强,我们用《竹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鼓励最好!8.小红学习超棒!老师让她为大家介绍学习经验,可她说:“我的经验就是复习,复习,再复习。我用《论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自己,获得成功。”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题。
少儿时代打底子  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山东诸城县的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就受到了读书的熏陶。他说:“我写新诗,写散文,写文艺随笔,大半凭少儿时代的这点‘底子’。”  臧克家八九岁时进私塾读书,而且一开始就读《论语》。虽然读了并不懂,但一旦背得滚瓜烂熟,就不易忘记。在读《论语》的同时,他还选读了几十篇古文。这些古文大半是从《古文观止》和《古文释义》中选出来的。他把这些文章一一抄在竹纸本子上;读的时候拉着腔调,十分铿锵动人……  臧克家的爷爷是清朝举人,十分爱诗。他特别喜欢白居易的《琵琶行》,常常当着孙子高声诵读。臧克家的父亲也很爱诗,并和族弟结成诗社,常常吟诗作对。因此每当臧克家放学回到家,家里人仍然教他念古诗、律诗、绝句,短的《静夜思》,长的《木兰辞》,他都背得下来。尽管这些古文古诗的含义,当时小小的臧克家不能理解,但直到现在还能背诵。可见小时候熟读熟记的印象是很深的。所以臧克家说:“青年时代开始写新诗,写散文,受古典诗歌和古文的影响极深。”  臧克家少儿时代打底子的另一方面是听故事。在他看来,劳动人民“不但是我文学创造最好的启蒙老师,也是教我认识人生,同情人民的活教材”。  臧克家的家中有一个“打工仔”叫“六机匠”,他的一张巧嘴讲起故事来常常叫人乐而忘返。臧克家____。  单是从“六机匠”那里听到的故事,就有好几篓子。臧克家深有体会地说:“如果说我少儿时代文学方面有启蒙老师的话,那就是‘六机匠’。”1.这篇文章写的是________少年时代的故事。题目中的“底子”换个词是________。2.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积累的词语是________;最想积累的句子是________。3.写出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把臧克家听“六机匠”讲故事时的动作、语言描写具体,填写在文中画“____”处。5.臧克家所说的少儿时代的“这点‘底子’”指的是什么?请你概括出几点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你在少年时代应该怎么做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问最简单的诗要怎么写?
  《非非》
  昨晚我很少说话
  只是闷头贪酒
  却又没敢太喝醉
  喝到昏昏沉沉
  挤到非非的窄床上
  呼呼睡到天亮
  非非早就上班去了
  《大晴天》
  椅子轻轻摇
  椅子轻轻响
  二郎腿挑着
  一只红色的旧拖鞋
  看看窗外
  今天又是一个大晴天
  《那年的事情》
  那年的事情是在
  沙发上办的
  她是处女
  但她不知道
  我是不是处男
  我跟她说
  这里不舒服
  我们去床上睡
  《小便池》
  公厕里的小便池
  是一条依着墙的沟
  墙上被浸出
  半米来高的
  斑斑驳驳的黄痕迹
  《棺材》
  我见过的棺材
  都是红色的
  她说她却见过一次
  黄色的
  《鸡》
  有一次我因为谈妓女
  谈到了真正的鸡
  她说鸡在你身边怎么走动都不要紧
  怕的是它突然飞起来
  爪子和翅膀都只离你不到一尺远
  那可要吓死人
  《拉屎》
  蹲在雪白的马桶上
  我安安静静地拉屎
  《湖蛹》
  好像有一种昆虫叫湖蛹
  经过一年的成长
  当它们终于从父母的身体里
  挣脱出来后
  立刻就开始在它们出生的湖面上
  学会了飞翔求偶和交配
  不管雌雄它们都要受孕
  而这一切必须在半小时内完成
  因为半小时后
  它们就会因为精力耗尽而死去
  它们都没有口
  也没有胃
  《小宝》
  一个普通话
  说得特别标准的小女孩
  在门外
  叫着一个叫小宝的人
  小宝小宝
  快点快点
  《大桥》
  大桥一到晚上
  就会亮起一串
  花花绿绿的灯
  像是从水里
  突然升起了
  一条虹
  望着望着
  灿烂而迷离
  《看见》
  当我从阳台上
  探下身来
  我看见了两样东西
  一是楼下
  刚刚成熟的葡萄
  和葡萄架上
  蹲着的一只猫
  《三个小女孩》
  三个小女孩
  老在一起玩跳绳
  两个人摇
  一个人跳
  绳子啪嗒啪嗒
  打着地面
  《小红家》
  我们不喜欢去小明家
  我们常去的是小红家
  我在门外喊
  小红小红
  小红在茅厕里尿尿
  她在帘子后面说
  你们先进屋
  《春天》
  跳进水里的那一刻我们像鱼
  爬上岸的那一刻我们也像鱼
  身体不停地滴着水
  风从田野刮来
  有农药的气味
  春天都过去了
  苦菜还开着黄黄的小花
  《2009年》
  二零零九年
  我去过北京广州昆明
  去过重庆成都西安
  去过天津沈阳哈尔滨
  《刘小小》
  刘小小说你知道吗
  睡着了自己就不见了
  像死了
  刘小小说
  没有钱我们就去弄钱
  没有快乐我们就去寻找快乐
  刘小小认认真真抽烟的时候
  特别像个艺术家
  这小小说我很喜欢那个玻璃茶杯
  杯子底上有朵花
  刘小小一点都不漂亮
  可刘小小的的大乳房很迷人
  刘小小25岁
  《秋天》
  秋天一热就出汗
  风扇一吹又觉得凉
  《肉香》
  我们去快餐店里吃中饭
  去河边看水
  去铁路边看火车
  暧昧的惆怅
  惆怅的黄昏
  新疆人在街头烤着羊肉
  空中飘着烧焦的肉香
  《打针》
  在村卫生室打屁股针
  我不知道要把裤子脱多少下去好
  护士说再脱下去一点吧
  注射器上用微小的数字
  一行一行的标着细细的刻度
  《牛》
  牛久久地站着
  它闭着的
  眼睛上
  一动不动的
  趴着十几个苍蝇
  《鸟》
  叶子里偶然飞起一只鸟来
  然后又飞起几只
  我想可能还有
  丢块石头
  果然又扑扑的飞起几只
  《花语的那条白裤子》
  我想为花语的那条白裤子写一首诗
  题目可能就叫
  花语的那条白裤子
楼主发言:5次 发图:0张
  重下标题请大家关注探讨吧:)
  紧挨雪版@北雪飘飞 前排就坐,喜欢简短,有韵
  粗读一遍  简单的,肯定是不够好的。  简单不是一个好标准,或者说好目标  前两天写字楼装修接触几位设计师,我说简单搞搞,他们一个劲儿强调:是简约不是简单。简单就没得搞头了!!
  诗的简单与装修的简单不可同语。如果你写诗像装修般简单这不是好诗,但你装修能像诗那样简单,就不得了。
  很欣赏刀兄的这一变化,但个中蕴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
  @下里巴人诗歌艺术 4楼
19:18:42  诗的简单与装修的简单不可同语。如果你写诗像装修般简单这不是好诗,但你装修能像诗那样简单,就不得了。  -----------------------------  我擦,兄弟这句话牛逼啊  特别是后面一句。。。。  但越是简单吧,就越像是装修。。
  简短的,意味悠长的才好
  哇哦!  我顶刀歹!  我顶刀歹的最大原因就是这孩子毫无官场的腐臭气。
  @下里巴人诗歌艺术
19:18:42  诗的简单与装修的简单不可同语。如果你写诗像装修般简单这不是好诗,但你装修能像诗那样简单,就不得了。  -----------------------------  @老船 6楼
19:21:38  我擦,兄弟这句话牛逼啊  特别是后面一句。。。。  但越是简单吧,就越像是装修。。  -----------------------------  草屋——好。省了装修,添点摆设!
  刀歹老弟这组就像炖老母鸡,只是时间不到,鸡汁还未出来,所以味道淡了点。不要刻意漫不经心
  简单的诗怎么写都进不得头脑复杂的人的脑子里去,所以,简单的诗,想怎么写,怎么写。
  最简单的诗这样写  给刀歹  在横店3天,天天你跟在大屁股听月的屁股后面  那天晚上,你在我和向南住的房间里  头靠在椅背上闭目,面孔如一块墓碑石  谈导站在你面前反复背诵佛经。良久  突然你一睁眼,“再说,老子马上杀了你!”  靠。你若来无锡  我一定出差在日本  哈哈,哈哈,哈(向老管借5个“哈”)
  拎着另一个男人腮帮子喊老弟的,未必就是哥。
  这里有个审美高度的问题。高度不同,所见的风景一定是不同的。但你看见的都是正确的,完整的。各说各话就是真理。向大家学习。
  @下里巴人诗歌艺术 4楼
19:18:42  诗的简单与装修的简单不可同语。如果你写诗像装修般简单这不是好诗,但你装修能像诗那样简单,就不得了。  -----------------------------  这话说得不得了!大师口吻。向兄弟学习!
  简单的诗,不好写。  长诗可以滥竽充数忽悠人,简单的诗,必须是钉子,匕首,或者其它什么锋利的东西。
  那首叫诗了???诗在哪里呢怎么没读出诗来呢???!!!
  a o e,i u 遇......
  @那年风雨那年人 16楼
08:36:52  简单的诗,不好写。  长诗可以滥竽充数忽悠人,简单的诗,必须是钉子,匕首,或者其它什么锋利的东西。  -----------------------------  严重赞同
  @氵青宀一口田 17楼
08:58:54  那首叫诗了???诗在哪里呢怎么没读出诗来呢???!!!  -----------------------------完全理解。握手。
  @那年风雨那年人 16楼
08:36:52  简单的诗,不好写。  长诗可以滥竽充数忽悠人,简单的诗,必须是钉子,匕首,或者其它什么锋利的东西。  -----------------------------  同意。握手。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如何学习诗词写作?
原先对此一无所知
按投票排序
看了这个问题犹豫了很久,到底是答还是不答。后来觉得还是答吧。毕竟是一件好事。但本人水平有限,未曾拜师,一路都是自己摸索过来的,所谓野路子是也。这个东西里难免有很浓的个人色彩,也难免会有各种错讹硬伤。总之各位有保留的看,对此类东西,一定要警惕,你的体系只能你自己建立。对严沧浪警惕,对王国维警惕,同样的,对我这个,也要警惕。对于我出现错误的地方,希望各位朋友不吝指出。在此感谢。=======【准备阶段】学诗一开始,大都是年少矫情,我看了红楼梦、仙剑奇侠传、诛仙,觉得书里的诗或者伪诗真好啊,模仿一下又不会怀孕;我喜欢了一个姑娘,想把我的稀罕寄托在诗里,想写诗给她,觉得写诗可以让她注意到我;抑或,觉得写诗与众不同,很有逼格,你看看我多厉害,写得出这么有意境的东西;再则,矫情的觉得啊,传统文化沦亡了,我得做点什么,虽然我在那个阶段还不知道传统到底是啥。所谓:情动于中。所幸不管为什么,你动了这个念头,想写诗了,但是又偏偏生在了这么一个时代。你甚至不知道诗是什么,不知道诗是很讲究的,不知道诗是严肃的,你的老师没有教给你系统的古诗词知识,没扯过格律这玩意儿,除了让你背梧桐代表啥柳树代表啥没系统教过你传统语境和审美。你从课本上看到的是香菱学诗的桥段,你根本没留心过黛玉说的应玚,谢,阮,庾,鲍都是谁,一三五不论到底是怎样一个规则的简化,而只记住了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你听老师讲白居易给老妪读诗的桥段,觉得写成老太婆才能看懂的才是好诗而完全不知道元白只是诗的审美取向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你草草看了王国维觉得是金科玉律,觉得我看不懂的都是装逼是隔了,觉得用典的都是掉书袋,觉得凡诗都要有意境才好。…………这个时代是有着这么多的偏见。每一个偏见都是你虚心学习的阻碍。你接受到的大部分信息都阻碍着你深入诗本身。你说什么?如何学写诗?忘了那些扯淡的东西吧,把你老师教给你的,把你道听途说来的,从小积累到现在对诗的所有观感和意见都先压制住吧。你先保证自己的空白。在诗上,首先要虚心,对古人的诗,对那些真正伟大的作品,一定要虚心,那些名字背后不是靠你所谓的意境和新奇支撑起来的,每一个名字往深入挖掘都能令你获益匪浅;其次你要自信,一切诗论家的东西都留个心眼儿,这些东西都往往夹带着作者个人的私货,你对于诗的任何意见和理论体系,都由你自己建立,别人的意见都是个指引,对他们一定要警惕。你看到这里,觉得自己有心理准备了么?你做好准备,才能上路继续下一个阶段。============================================【第一步】你确认自己是【空白】的了。下一步是做什么呢?死磕诗词格律这本枯燥无味的书?不是的。你先要建立自己的语感,从一开始就要培养自己的语感,开始为自己培气。而这个途径,是通过【读】和【体会】。我发现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同时开始学习写诗(姑且依照一般情况,在此把有心认真学习格律知识写没有错讹的诗为准),但是有的人一开始写出来的东西就好看,读着爽口;而另一些人则一开始写的平板无趣,生涩僵硬。我们一般说这个人语感好,语感不好,语感的好不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始参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走多远。类似我前一段日子在贴吧见到的一个新手,他写了一个长调:念奴娇·读《东周列国志》有感于侠烈
纵横俯仰,尚弦行霜义、独为君子。一旦相投身可报,曾试鱼肠三尺。程婴伏剑,豫让击衣,生固重于死。易水东行,昔日悲歌如此。
犹思绵上难息,甘泉投佩,孤执何能已。肝胆冰心深自负,方是英雄底气。今我何疾,冠盖徘徊,更问龙蛇起?相逢足矣,拔剑还须太息。你可以看到,这首所谓的词,是不合规矩的,作者在写的时候,并没有看过词谱这种东西,我和他说古人没有不押韵的,他随口举了个例子,是稼轩的:“巨海拔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
”明显是不懂入声字什么的。但是他写出来了,很爽利,有骨气,有体势,抛却格律来看,绝对是一首不错的词。但是我可以再给大家帖首其他新人的东西作为对照:阮郎归萧萧烟雨落黄昏,河边渺渺村。一怀愁绪忆朱唇,半杯清酒醇。人已逝,梦留春,残花难再熏。曾经沧海也成云,断魂石榴裙。这个就粗很多,很堆砌。我所谓的语感不好,就是说此类。为啥呢?为什么会有语感好语感不好?排除天才这个因素,我的感触是,前者【读】的量,是后者完全不能比的,前者在开始认真写诗之前,有着良好的古诗词阅读习惯,他能随口说出稼轩不算常见的句子,而且明显是当时留心过【不押韵】这个点。就他上面那个词,也处处可见对稼轩手段体势的效仿,没有用心读用心体会,作为还没有入门的人,是不会写到这一步的。so,point在哪儿?读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所谓你的语感,你的气度,是在你读的过程中不断对你造成影响的。我小时候家慈逼我背过很多诗,后来不会背了记不得全篇了,但学诗的时候很多时候脑子里会蹦出来一些自己不知道明确意思的词汇,会自然而然的用上某种结构。语感说玄虚是玄虚,但是排除你是个李白一样的天才,这东西还是靠内化得来的。换句话说,就连李白这样的天才也在模仿学习前辈们,何况我辈庸人?读,是你学诗的第一步。如果没有耐心去读去体会,那么到此为止,学会格律什么的除了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匠人外,没有任何帮助。如果你能持续不断的有一个由外而内的积累,格律?笑话,那么简单的东西几天就学会了。=====================那么读什么呢?我个人的建议是,先不要贪多,就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版本的选择上我建议还是中华书局版,这是一个精读的过程,是让你看看我们最好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很多人可能一看唐诗三百首,就觉得切,小儿科嘛,一点也不高大上。但是这真的是很重要的本子,通过读这六百首最好的东西,你能对诗和词的审美逻辑架构等等拥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理解,譬如各个诗体口感的差别,很多人写了很久搞不清,其实是可以通过读这本搞定的。而且这个本子贵在好而且少,对于很多没有耐心读书的人,是一个锻炼。然后呢?锻炼出了读的能力了,上大部头,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乐府诗集,诗经,楚辞,做全景式的泛读。一则巩固你的语感,持续性的锻炼自己理解古诗词语境。最后,从你的泛读中挑选出气质符合自己的人,买他的笺注,往骨子里挖,学他的体势骨力,学他的技巧,把他吃干抹净。大概就是这样。======================【第二步】现在你排除了烦扰丰杂的外部信息给你带来的干扰,开始持续读诗思考了。那么不妨【顺便】来学习一下诗的内部规律。真的,很多人觉得诗词格律很难,但是我觉得真的很简单,这些东西你自己读诗读到一定时候,肯定是会要求自己去掌握的,不然很多疑惑解决不了的感觉很难受啊有没有。在这里推荐大家两本书:一本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一本龙榆生先生的《词学十讲》。入门书,在读诗的时候两厢对照,一边读一边解决自己以前大惑不解的问题,是很爽的事情。但是有一点我必须在这里说清楚,就是诗到底是啥,为啥要格律。--------------------------------------------------------
在此附赠自撰【明诗】一节,节选自以前给小白们写到一个简单格律教程:子曰:名不正而言不顺。所以在一开始,我觉得最先要搞清楚的是,我们在探讨什么。答案是:【诗】。旧体【诗】,文言【诗】,国【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叫法,但是首先,它们都是【诗】。(词本诗之余,也是诗的一种。)这个【诗】字大家都认得,但是在我多年与不懂装懂的家伙们奋战的过程中,我觉得很多人没弄懂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根本上是模糊凭感觉的,所以看法也必然会不自觉的歪掉。所以我首先想说的是:【诗】是什么?【诗】和其他文体放在一起,辨识度在哪里?【诗】为什么不是散文不是小说?很简单,遇到问题查字典。于是我打开了汉典,汉典对于【诗】有如下解释: 【诗】: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2
明显不是我们探讨的,所以只剩下1,这个概念和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词源、辞海的解释只是个别字的差别,所以我们在这里就取这个解释,。关于概念,说
是我们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所以我们在这里认为,这个解释是概括了诗
的【共同本质特点】的。如果大家觉得还是不清楚,我给大家梳理一下,关于诗的概念,组成一首诗有两个必要条件:A.语言层面【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B.感情层面【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这两个必要条件组合在一起,即为诗。于是我提出一个公式,作为我们这个简易教程的基本公式:A+B=P(poem)。A,是作为一首诗的骨架,即诗是要用语言来表达的,是要读出来的(有些时候还要唱出来)。在语言层面上,它区别于散文区别于小说,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就是A,抛弃了A,则诗与其他文体的界限消失。(这些语言层面的特征我留待以后细说)B,
是一首诗的灵魂,我们写诗,最首先,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开宗明义就说出来我们要写什么。这些
感情可以是最普遍的求不得爱憎会,也可以是很私密的个人情感,可以美好,也可以消沉。总之表达内心表达自我是一个写诗的人所要做的最艰难的事情,我们感受
生活感受人生,然后通过A来达到B。(ps.表达感情其实是一切文学都共有的特点,而诗的表达更直接而已。所以在广义上,B是一切文学的共有特征。而诗的
表达特点,也要后文详细说。)A和B的关系是:1. B是A的最终目的。我们磨练技巧,我们学习庞杂的诗词知识,无非是为了获得理论上更大的表达能力,从而表达的更好。2. A是实现B的途径。表达不是一句空话,没有扎实的功底,缺乏词汇量,不懂语法,不知韵律,就算感触再大,也只能手写不出你的心。说到底,空中楼阁是盖不起来的。3. A和B一起构成诗。只有A没有B,是徒具样式的【匠人诗】,从概念上讲这不能算是真诗。只有B没有A,因为文体特征消失,自然不能算是一首诗。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个四不像。以上,是明诗部分。以后的论述,我就在这个A+B=P的基本共识下进行。我默认为大家认同这个公式。--------------------------------------------------------------本来想复制完的,后来觉得在这里并不是开课讲格律啥的,而是给一个指引性的意见,所以上头那个是最关键的,大家记住就行了,接下来就是顺便看看格律书的问题咯。以上是学习格律的第二步。==========================【第三步】实践。这个很简单了,把你在生活中的感触用你通过读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所以你看,重要的东西在前面,当你做好准备,写起来其实问题本身是不大的。只要你能持之以恒的写下去,你会用熟练你所看来的技法手段,你会自觉的让自己的结构更匀称,时间会带给你结果。==========================更现实一点的轨迹可能和我一样,这个过程并不是在准备好之后才开始实践的,而是一边写一边发现自己过去是傻逼,一边不断补上自己没有准备好的,但是整体的脉络是不差的。end.
我曾写过一个关于旧体诗词入门的分享级文章,可能你要的是现代诗词,如果是现代诗词写作我一窍不通,可以折叠掉。原文在:
缘起两则原因促我写这篇分享:其一,之前有不少身边朋友写过旧体诗,不过给我看了之后都是打油诗,算不得诗,所以一直想写个简短的旧体诗格律规则作分享,引朋友们入门;其二,在各种场合,如微博、博客等看见众人写诗,看了后很遗憾大多也是不懂诗,而目前我在网上看不到非常入门但又相对系统的分享文章,所以斗胆,我来尝试写一篇。小注个人真正开始懂点格律是从02年开始,至今不小心也有十年,不学中文、历史、新闻等出身,完全爱好自学,专业科班人士若看到诸多错误之处,还请多多指出,一起将这个旧体诗的入门分享题材完善下,以对未来感兴趣的朋友有所裨益。大要何谓旧体诗?一般旧体诗指的就是初唐之后慢慢形规而成的格律诗,至宋代就非常自成体系了,一直到清末民国,旧体诗一直有大量文人还在吟作。现代人写旧体,基本上格律本身还是要照旧,因为格律是旧体的灵魂,但声韵基本已不是古代的声韵,而是现代人的声韵,所以不少人又把现代人写的旧体诗叫“新诗”。不过,在我看来,旧体诗的精髓只在格律而不在声韵,声韵在古代因为方言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局限性的,故在这,只要是沿用旧体诗格律而作的诗,统称旧体诗,或古体诗。格律1、音调音调即为读音,古人对汉字读音分阴平、阳平、上(第三声)声、去声、入声五部,前面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就是对应现代读音的一、二、三、四四个读音,古人就读了个入声,什么是入声,入声在旧体诗的意义,在稍后的声韵里再讲。旧体诗中古人简化了汉字的五部音调,分阴阳平为平声,上去入声为仄声,对应现代读音就是,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2、平仄知音调即可学平仄。旧体诗分绝句(四句)和律诗(八句),绝句和律诗都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要懂平仄,先要从最简单却也最意深的绝句开始。绝句共有四个句型,必须详背:One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基本型)Two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演变型)Three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演变型)Four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演变型)3、对粘以上4个句型,看似很复杂,其实非常有规律,也非常好记,规律就在对粘二字。何谓“对”?“对”就是平仄相对,即一二句之间的前两字、三四句之间前两字必须平仄相对,所以你会发现所有四个句型的一二句,三四句之间都是相对的。“粘”就是平平相粘或仄仄相粘,即在二三句之间的前两字必须平平相粘,或仄仄相粘,同样你会发现上面四个句型都是如此。故,在第一个基础句型的前提下,将基础句型的每一句放在首句,再牢牢根据对粘原则从而轻易演化出后三个句型。还有很重要一点是,偶句必须是平声,就是说上句起调下句收调。不管上句末尾是平声还是仄声但下句一定是平声,这点注意观察。记住,旧体诗最忌讳的就是失对,失粘,你在这里就可看出,对粘是格律诗最最基本的规则,犯了这个忌很难称之为诗。4、相间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一句都是既有仄又有平,这就算平仄相间,没有全平和全仄的诗。所以,如果由五言过渡到七言,也一定是平仄相间,怎么加呢,句型如下:One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基本型)Two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演变型)Three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演变型)Four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演变型)有没有发现很简单?就是在上面的五言句型上前面相间加仄仄或平平即可。如果还不明白,建议对照上述说的规则多家观察与吟诵,即可明白其中的规律与美感。5、细规如果严格较真平仄来写诗,事实上还是有难度的,最关键是破坏一些用字的美感,为了硬凑而写诗显然不是故人的初衷(但又决不能像现代诗那样完全无规则可言)。所以,古人又定了几点细则:其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每一句的第1、3、5个字可以既可平也可仄,但是第2、4、6个字必须严格要求,无论五言七言都符合;其二,忌孤平。指平收诗句中的“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不能为仄声,就是说此时一三五不论失效,因为如为仄声,变成“仄平仄仄平”,整句除了韵脚为平外,只有一个平声,此犯孤平,为诗家大忌!但是“仄仄仄平平”因为两平相连不在这个范式中。其四,三平调。指的是后三个字全是平声,这在格律诗中是不允许的。比如说“仄仄仄平平”这个句式,第三个字虽然按一三五不论可以圆通,但是这里如果为平的话就是“仄仄平平平”,此为三平调,大忌。其五,拗救。平仄犯了规则的句子称之为拗句,对拗句进行补救即为拗救。拗救分本句救和隔句救两种。本句救:如在“平平仄仄平”的格式中,依照“一三五不论”的变通法,第一个字使用了仄声,则是犯了孤平。如果这个字实在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我们可于第三字处用一个平声字来补救。这样,该句便由孤平句“仄平仄仄平”,变成了合格句“仄平平仄平”。或用隔句救。如在“仄仄平平仄”的格式中,第四字不得已用了仄声(按照“二四六分明”的要求,此处不能通融),可在应句的第三字处用平声字进行补偿。句式便由“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拗句,变更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的合格句了。6、押韵这点很多初学不懂诗的人都知道,格律诗是偶句必须押韵的,押的什么韵?通常都是认为是韵母相同的字,事实上古代因为入声的存在,在古人的韵母里很多入声字压根跟现代的字韵母不同,但是也是入韵的,因为我对入声研究不深,早年研究熟悉的时候还记得一些入声字现在都忘光了,不过大家记得古诗词中有些今天看似不入韵的诗,在那个年代是押韵的,因为韵还跟方言相关,在某些方言里入声跟某些字是押韵的。押韵押在偶句的尾字,此字称为韵脚。事实上,古代很多著名诗人也喜欢将第一句诗入韵,甚至全韵。押韵注意事项:其一、必须押平声韵,因为偶句末尾必须平声;其二、韵脚必须押在同一韵部,不能换韵;其三,押仄声韵的不是没有,但是极为罕见。关于第二条,同一韵部,涉及韵律书,最知名的就是宋代的平水一百零八韵,就是说,声韵是有韵部的,不像今人,随便找个字,韵母相同就押上去了,古人非常严格。所以,较真起来,现代人写的诗词绝大多数都是不合古韵的。我早年写的一些还遵循古韵,后来实在勉为其难。7、对仗关于对仗细究起来又可以单独写一篇,不知不觉写了一个多小时,看来一晚上写不大完,到这里才知道中国古诗还是有那么点门槛的。所谓对仗,就是完全一一对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这是最简单的解释了。律诗一般八句,且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什么是颔联,颈联呢?小学课本里我们就学过,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所以律诗有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统统都是八句。但是绝句呢,只有四句,所以区分律诗与绝句,简单说就是句数。不过有些诗人写个绝句,都是一一对仗的,对仗的绝句叫什么?我还真不知道。
這個問題談起來不是一般複雜,所以這里就不談自己的看法,只推薦一些東西。如要作舊體詩詞,首先要了解基本的詩詞規範、格律。所以請參看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一書。當代舊體詩人不多,優秀的也少。不過中文系這個行當里還是有一些的。推薦一個我比較喜歡的詩人(我只喜歡他的詩,研究文章我不太看)胡馬,也就是徐晉如所寫的《大學詩詞寫作教程》()觀點未必全部可信,但用以學習入門還不錯。再推薦最近剛開的一門網絡公開課,我當年的系主任開的:陳致《學寫古詩詞》()。這門課正在進行中。此處引兩段我認為比較好的詩論,以說明我的觀點:夫學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先須熟讀楚辭,朝夕諷詠以為之本,及讀古詩十九首,樂府四篇,李陵蘇武漢魏五言皆須熟讀,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觀之……然後博取盛唐名家,醞釀胸中,久之自然悟入。雖學之不至,亦不失正路。(嚴羽《滄浪詩話·詩辨一》)黛玉道:「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应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紅樓夢》第四十八回〈濫情人情誤思遊藝 慕雅女雅集苦吟詩〉)總的來說,就是先了解舊體詩詞究竟是什麼,然後一邊了解格律作法,一邊讀古詩。當然,如果只是想要隨便湊幾句騙騙妹子,可以忽略我以上的一段話……
回复很多了,个人写诗也好多年,说几句一目了然的话吧。1、你想学到什么程度?当今一流还是五流六流或者只是打个油?差别太大了。2、你能不能坚持至少看完相关专业的二十本书?3、你能不能坚持喜欢三五年以上?把以上几个问题搞清楚了。可以尝试深入下去了或者当即退出。诗词之遗产经过无数牛人和普通人的堆积,厚度不是一点点。很吓人的。
诗词的「规则」,不止于格律,还包括章法。就像学棋,只知道黑先白后轮流下子的规矩是玩不起来的,你还得打谱练套路。近体诗的一般章法可以大略概括为起承转合,这四个字分别对应律诗的四联,以及绝句的四句。比如绝句中一个常见的套路: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前三句就像一张拉满的弓,末句一松弦,便有雷霆之势。“起”“承”句铺陈蓄势(阵仗极大极奢),“转”句把弓拉开(妃子一笑,事情已经呼之欲出了,到底为了什么呢),“合”句射箭(原来只不过因为荔枝)。构思的时候,首先找到“箭”(这首诗就是以荔枝之“小”来讽妃子承恩之重、生活之奢),然后把弓拉满就好。词比较复杂一点,虽然也不脱“起承转合”四字,但这个框架分别落实在哪几句上,每个词牌都有自己的套路,需要更多的揣摩。所谓“诗易学而难工,词难学而易工",入门建议先写绝句或律诗,再填词。这样比较扎实。章法上更进阶的比如写景时远近视角的变换、虚实动静的交错、意象疏密的编排等等,难以一一细述,自己上手以后再读前人诗,看到的东西会越来越多。骨架有了,还需丰满血肉。遣词功夫无止境。语感有赖于天分,学习的路径主要是比较。形容月亮的,明月、圆月、晴月、好月、银盘、玉蟾,再有片月、残月、钩月、冷月、流月;形容柳树的,碧柳、绿柳、春柳、丝柳、垂柳,甚至池柳、塘流、溪柳、河柳、江柳;形容时间的,时光、光阴、岁月、岁华、年岁、年华、华年……再如绯与红不同,碧与绿不同,美人和玉人不同……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下,表意和色彩上都有哪些分别?为什么有时碧比绿好,有时绿比碧好?语言的标准,不在于简繁粗细雅俗,而在于合宜精准。诗是很讲究“效率”的文体,虽然有时为了调节节奏可能故意“费字”,但总体而言,每个字最好有尽量大的表意空间。学诗会让你的语言变得更加精细——就为这个,诗也是值得学的,即使你不会一辈子写诗。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示子遹》
多图,手机党流量党慎重入!
首先拥有一颗诗人的心。如果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就是再懂格律再会修辞写出来的也是垃圾。然后就需要多看,多读,注意是朗读,达到能感受到诗词优劣的程度。然后就是技巧学习了,具体楼上的帖子就行,看各种韵谱,积累词汇,多加练习,结交诗友。让诗词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目前排名第一知友的答案让我也有所收获。
恕我才疏学浅,借例子来给各位看客一个形象的解释。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
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有良师能避免少走很多弯路,学习起来也必定轻松不少。然各位初学不必一定得觅个黛玉才好,如今网络和图书馆资源丰富,以书为师也是良方。另再找几个同好,多交流以免一个人狭隘闭门造车还沾沾自喜。
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多读大家作品,培养诗感和好的眼界。如学字,也必是先模仿而有自己风格。
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辞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孰能生巧,多练才能偶得佳句。
(注明:以上前半部分借用百度百科)
————————我是分割线——————
先阅读香菱学诗更有代入感,以此为例。
书籍推荐《声律启蒙》——声律学习
《人间词话》——大家评判
《嘉陵说词讲稿》——结合西方分析中国词
以上是临睡前手机仓促码字,如果各位觉得有所帮助也请点个赞,我再修改完善作回报。
1、天赋。首先,你如果会闽南语或者客家话,那么你的诗词学习过程将事半功倍。因为他们语言体系仍然保留了一大部分古汉语的成分。最典型的,其具有现代汉语所没有的“入”声。即短而促的声音。比如“出”在现代汉语中是平声,但是在古汉语中则为入声。但这点不是特别重要。2、积累。积累才是最重要的。 多拿一些诗经、乐府诗、唐诗宋词过来通读。戒骄戒躁。对里面的字句都要理解而不仅是读过就算。这一步很大程度决定你以后的写出来的诗词水平。胸藏诗书十万卷的人,是很难写诗词的时候为格律所困。所以很多人都表示“不以词害意”,其实本末倒置了。自古而今,说不以辞害意的人,往往绝大部分诗词都合辙押韵。如“不以词害意”这句话的出处——袁枚所说的李白、东坡,借用张公子
的话来说,他们即便这么说了,那也是在撒娇。其他人说,就是作死。除非就差这么一个字的韵,你就能写出惊世佳作来,那倒也无妨。3、选韵。分清楚你是要按照古韵或者新韵来押韵。最好不要混押。压古韵的话,词用《词林正韵》,诗用《平水韵》;压新韵的话,用《中华新韵》即可。4、格律入门。选用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来看即可。5、诗词鉴赏。首推《人间词话》,《蕙风词话》进行鉴赏。6、开始下笔。先从字数少的写,比如写五绝、七绝、短词牌。主要用以适应与熟悉按格律写作。其后,写字数较多的体裁。入五律、七律、中长词牌。如此可以有更多发挥空间。因为工于诗词的人都知道,字数越少,往往越难出佳作。要在很少的三二十字中,进行起承转合并同时技惊四座是极其难的。所以自古而今,唐诗宋词的佳句大部分都出在律诗长词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种振聋发聩的名句要让大家回忆的话,大多可以信手拈来。但如果要说类似“应是绿肥红瘦”、“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如此取胜诸人的小品,则相对难很多,且格局一般较小。其也容易理解,字数太少,不太容易铺陈跌宕。7、往后即是反复积累和习作的过程了。在熟练掌握格律进行诗词写作之前,不要尝试什么藏头、回文、折腰等等的弄巧之技。先把基础和自己的诗词风格给打扎实了,其他都是后话。8、文章是否应该锤炼的问题。前期写作尽量多锤炼。这样能加快你对自己积累的辞藻的整合和运用。后期的话,建议尽量多些弦箭文章。毕竟文由心生,“僧敲夜下门”这玩意儿推敲太久,终究废了句中精神。总结一句话,学诗词戒骄戒躁,要耐得住寂寞,说什么都是虚的,多看多积累才是正理。一上来就直接平仄之乎者也的开工,多半不出一月就偃旗息鼓了。
楼上多是在说平仄韵律字法句型。不才讨巧,走个偏锋。鄙人真的是没有受过任何系统学习与训练,随便写些东西也都是自娱自乐,充其量在论坛上被点几个赞,蒙骗一下不谙世事的小姑娘而已,本不该在此班门弄斧雷门布鼓,只是自己的很多想法深藏许久不吐不快。言语间多有不妥不当不明不确不凿不琢之处,务请各位大神指正。“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王国维《人间词话》王静安先生的境界说,主观来看令我更信服。言语之间虽多有主观,见仁见智,但不失为一代名家,其境界说也是相对最为学者和词人所信服。以下言论,多遂静安先生之见。1.一个好的动机,一个真的情感。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看诗填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你很有文采的话。请纠正。某度知道中最常见的莫过于“给姑娘名字写个藏头诗”、“给我起个有文采一点的网名”、“帮我给姑娘写首诗让姑娘觉得我很有文采”这类问题。最热销的诗词类书籍的名称基本都是以下几个尿性:《人生不过一首凄婉的词》、《美到窒息的绝美诗句》、《百世擦身换你一世回眸》以及各种名目的《纳兰词》。【以上书名均为杜撰切勿对号入座】。文艺的姑娘小伙们也最爱在一个阳光温暖的下午,捧一杯清茶,细细品读这些换了个马甲的热汤。而《人间词话》、《窥词管见》、《二十四诗品》这样的赏评佳作《吹剑录》这样的时文小品,和词人的词集《小山词》、《珠玉词》、《淮海集》等等等等却鲜有问津。有兴趣的朋友请参看我之前在知乎无人问津的一个回答。诗词的道理和摄影一样,以其为目的,你永远达不到你的目的。但是在你真正去学习和感受的路上,它们将是自然而然的副产品。举一例子。桃李争舂意,二雷比花期,王子选妃事,成李拒桃去。来自于网络的一首藏头诗。【作者看到如觉不妥请联系我删除】相信小伙伴们的朋友圈啊某空间啊什么的总会有这样的佳作。下面一片称赞,文采斐然钟灵毓秀撼天动地时代先锋。无理无情无意无境。这个路子走下去。得是什么水准。好词与好诗永远是能引起他人的情感共鸣的,这就要求你写的东西要真情实感,这才会有境的存在。如果你真的悲伤、怀念、高兴,你写出来的东西是有情感的。矫揉造作,僻字堆叠、 代字泛滥,平日看到的多为此流。写如此,读亦如此。读诗以自醒,读词以自娱。体会下穿越千百年的时光与古人情感共鸣的感觉,那是一种催人泪下的快乐。举一例我最爱的晏小山。小山词自序节选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蘋、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已而君宠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于人间。自尔邮传滋多,积有串易。七月己巳,为高平公缀缉成编。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垄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只能经历过这世事变迁,才能写出让人读后两行清泪的故事。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生查子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南乡子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至于莲鸿蘋云的故事,有兴趣可以一读。【关于代字的问题,王国维先生有作专门阐释,但多少有主观色彩,有失客观,适宜的代字是有益于情境的。】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
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
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
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
。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
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2.文学底蕴与素养此绝非一日之功。所以上面说,目的不单纯的写作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 可无大误也。 用典、代字、妙语,无一不需深厚的底蕴。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悲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二十四诗品》--含蓄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二十四诗品》--旷达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二十四诗品》--高古你告诉我之几句里哪一个字不是几千首诗几万诗里炼出来的。哪一句不是摄人心神,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所以放下你的目的性,愉快地安心地读书吧。3.常写我从大约初三开始写一些小令【其实当时真的就是"矫揉造作,僻字堆叠、 代字泛滥"的杰出代表好嘛。。。】现在拿出来根本不敢看。。。但是我有一个好的习惯:想到就写,写完时不时看一看,看一看自恋一下再改一改。而且是不论多晚,不论在干嘛,想到就一定不要让这灵感跑掉。哪怕只是一个炼字,一个妙句,先写下来,再慢慢填成长短。真的会有所提高的。举个栗子好了。在高一看完小山词之后我立马就觉得我前前前前前世一定就是他没跑儿。那时候只在纸上写下了“莲、鸿、蘋、云”四个字。慢慢就成了一首古风。虽然平仄尽失格律不对。九月人采莲,采莲游结伴。朱颜映芙蓉,蘋绿染素纨。向晚鸿雁过,风动浮云散。相约明日期,莲歌下渔船。【真是羞耻的中二病记忆。。。】而在大学之后却极少动笔了。因为明白情感不至,再努力写不出好的句子。总觉得经历得事情越多感情却越难起波澜。没有了年少时那么丰沛的情感。其实本来作为底稿和骨架的是小山的南乡子,可以看得出来的。鹧鸪天年光一去山水长。当年翻作旧疏狂。生花梦笔难生花,才尽江郎叹江郎。 芦苇浅,燕归梁。莲开梅谢菊簪黄。多少韶华离弦里,且唱清歌莫断肠。【感觉平仄格律完全没有进步的样子。。。】4.其实是最致命的一点。天资。遣词用句这种东西人跟人真的有天壤之别的。真的。思维的方式也是一样。有的人不管多么努力,依然是平庸的诗人。有的人平时说句大白话都是融情入景的。我就是前者的杰出代表。OTL。可是你不试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后者呢?综上所述。写诗填词最重要的几点:性情、底蕴、练习。天资这种东西,随缘吧。TAT
我可以解答一下上述2楼未解问题,入声现在一般都是方言,在四川中南部,湖北,湖南,两广地区都应该还有。我是四川人,明显感觉出一些入声的不同。比如月,阔,节,女,玉等等。写诗若用入声,一般在古体诗上,不过古体诗不好写。王国维说近体诗难学易工,古体诗易学难工,便是因为古体诗太自由,远不如绝句律诗般有条可循,当然你学吴文英入词的方法(即跳跃度很大)也可以,可水平。。。。。。入声有十七个韵脚,有发聩之用。像辛弃疾写词经常用,所以有股子壮烈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也提到,稼轩·韩玉以入声入韵开北曲先河。比如饱负盛名的《贺新郎》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
,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
、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 ,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豪情立显。。。。。。。。十七个韵脚有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1、最好找到一个会写的老师。自己琢磨不是不行,但容易走歪路,尤其近体诗极容易有铺陈气脉上的问题,新诗则更容易搞的一塌糊涂2、要耐得住寂寞,要适应周围都是不懂诗的人在胡咧咧,要适应不懂诗的人可以泡到妞而你自己的姑娘们不喜欢3、要学会不跟不懂诗的人说诗4、要敏感,要神经质5、要读得多,建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阅读,也即是读好的。中国的建议先读李白,李商隐、李煜这些更性情类的易有阅读兴趣,之后要读《诗经》、《离骚》。新诗建议拜伦,雪莱,泰戈尔等(这个我不是很懂)6、先不要去学无格律,先不要学散文诗7、没有灵感也要勤练笔,模仿不可耻。本人水平不高,以上也纯属个人意见。
刚开始说什么都是空的,只有多读才是王道,只有你阅读的诗词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了写诗词的可能。先从自己喜欢的诗词读,慢慢就会摸到门道的。个人认为,写诗首在抒发情感、表明观点,至于格律可以在有了一定基础后再逐步学习,不要一开始就本末倒置了啊
首先要对诗词有浓厚的兴趣和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身边人的影响也很重要,接下来才会稍微入门,多观察格律,韵脚,平仄,意象,试着写一写,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格律是掌握不好的,甚至无从下笔,你可以先照着一首诗或词的格式来写,不拘平仄,这是前期,阶段很长,因为一开始措辞都会有问题,甚至不知所云,几个月或者几年之后,你会看到自己除了平仄和古人看不出太大区别,到这个阶段,再严格的按照格律平仄来写,开始可能会感觉很束缚,不知怎么下笔,没关系,试几首之后就会发现,有了格律之后字炼的更精妙了,音韵也更美了,重要的是,现在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词了,你才算是会写了。以上这是我个人的经历,我从初一开始写古体诗,到大一才开始严格按照格律来写,因为前期铺垫太长,所以后期没有遇到什么瓶颈,而且,受环境影响很重要,你的经历,决定了你写怎样的风格,善用的手法,意象,总得来说,嗯,我总觉得诗是由痛苦堆砌的。最后,附上拙作一首,去西塘游玩时写的。新柳垂髫双古道,几桡残映迟迟。东风晚弄碧琴丝。黯然非故曲,由来似初识。 寂静廊台交旧梦,沉石一水参差。平波缄与付谁知。安得春日月,朗朗照悄思。《临江仙.西塘》嗯,那时真是抑郁的可以了,哦,还有,王力的《诗词格律》真的很不错
东南大学王步高老师的《诗词格律与写作》公开课
诗算学过,分享下经验。起手不要读什么《唐诗三百首》这样风格体裁各异的大杂烩。学书法有弄个几十家不同风格的一起练的么?1,初时专学一家,就会学到他的诗法。个人推荐白居易的。你就算学不好,起码写的诗不会崎岖艰涩,还能说人话。2,平仄格律一定要学,别以为古风容易,大谬。以为格律是限制的均是外行之见,这种想法的人写现代文都很渣。其实有格律,更容易写诗。3,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 诗词风韵
大家一起以诗会友
诗词最难的在于要遵格律,所以学了近体诗,什么乐府的啦词和曲的啦就好学了。近体诗要注意以下几点:1.平仄。平仄间隔原则,每句相邻偶数的字平仄要相对。每联上下句平仄相对,相邻两联尾句和头句平仄相粘(相对即平对仄,相粘即平对平仄对仄)。注意!每句最后三个字不要三连平和三连仄,句中也不要犯孤平。2.押韵。这个不必说,首句可押可不押,偶数句一定要押韵。现在一般写近体诗的人们爱用平水韵,其实用中华新韵多好,方便易学。不过用新韵写作并发表的话的话最好注明。3.对偶。这个一是平仄相对,已经说过,二是词与意相对,当对联对就得了,注意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一联末字都是平声字的。好了,大概就想到这么多不知题主满意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学会品味诗词,读懂其中蕴含的意境,再尝试将现代文融化缩减成古文,最后再学习格式韵律,不断尝试创作,相信你会成功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上哪里可以发表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