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竹万竿斜的斜读音 眼波斜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坠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①·你的微笑》)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师。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气,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上海一等的花花公子。
李叔同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奔赴日本留学,他全面钻研西洋艺术,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介绍西洋文明,亲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目的是学成以后报效祖国。
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这一变,表明他与西方思想的彻底决裂,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李叔同先生的特性就是“认真”:认真做人,认真学道,认真学佛。即使在出家为僧之后,生活做事依然非常认真,如“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
作者对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通过几次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表明作者对李叔同的出家非常失望,无比痛心。
文中说:“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阶段论述的?
李叔同早年曾是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却出家为僧。对李先生出家的选择,请发表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中,语言从来就是变动不居的。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成为“普通话”,只因为北京处在政治、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因为上海是商埠首开之地,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总是风气先得。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阴阳怪气”等词语,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吗?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耶——!”“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引起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嘻——!”就“呜呼哀哉——!”的时代。几年前,我就曾撰文,主张不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
此次万众瞩目的“胡连会”新闻公报就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认”,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多次出现的“体认”“愿景”不是立即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了我们的“普通话”吗?事实说明,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并不拒绝来自台湾的词汇。其实,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普通话”尤其是“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这恰恰说明,两岸语言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而不是把彼此的语言视为有害的洪水猛兽而渐行渐远,这实在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幸事。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节选自2006年第5期《新华文摘》)
1.对文中画横线的“普通话”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B.是指那些先在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流行,而后在其他地区迅速流行的某些方言或流行语。
C.以“体认”“愿景”等词语为代表的,已收入《现代汉语词典》,被接纳为标准语的词汇。
D.我们认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语言。
2.与“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一句话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
B.“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的影响。
C.京、沪、粤地的某些方言受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得到广泛认同,但作为“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的“港台腔”受到不平等的责难。
D.大量“外来语”在近代随西学东渐,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
3.下列推论与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语言在交流、演变中的“功利性”是客观规律,我们只能接受它、利用它,而不能人为地去改变它。
B.对语言的演变现象不妨持豁达的态度,不必动辄大惊小怪、批评指责,过分地强调“正统”是有害且不识时务的。
C.作者提倡并鼓励用字、用语自由化,因此与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求相悖。
D.只有不断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和国际政治地位,才有可能使汉语在与外来语的交流过程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  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水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自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摘自《北史·傅永传》,有删节)【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 ②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B.①渡南岸,当深处置之 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C.①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D.①求以为将,朝廷不听 ②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 其孰能讥之乎C.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 今以钟磐置水中D.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 大人故嫌迟【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傅永有胆有识、智勇过人的一组是(&&)  ①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  ②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③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  ④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人,遂大破之。  ⑤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  ⑥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A.③⑤⑥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④⑥【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水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他摸准了南齐入侵之敌的心理,巧置疑标,妙施伏兵之计,一战而大获全胜。B.傅永年少时就武艺超群,但20多岁时却不能答对朋友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后来通过发愤读书。终于兼具文武之才。C.解涡阳之同时,在高聪等人不听从作战意见而导致战败后,傅永没有气馁,而是收拾残兵,利用伏击转败为胜。D.傅永临阵勇猛过人,70多岁了还独自率领千余人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且不顾腿伤冲入敌阵,把敌人打得大败而逃。【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  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水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自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摘自《北史·傅永传》,有删节)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 ②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B.①渡南岸,当深处置之 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C.①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D.①求以为将,朝廷不听 ②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 其孰能讥之乎C.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 今以钟磐置水中D.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 大人故嫌迟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傅永有胆有识、智勇过人的一组是(&&)  ①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  ②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③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  ④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人,遂大破之。  ⑤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  ⑥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A.③⑤⑥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④⑥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水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他摸准了南齐入侵之敌的心理,巧置疑标,妙施伏兵之计,一战而大获全胜。B.傅永年少时就武艺超群,但20多岁时却不能答对朋友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后来通过发愤读书。终于兼具文武之才。C.解涡阳之同时,在高聪等人不听从作战意见而导致战败后,傅永没有气馁,而是收拾残兵,利用伏击转败为胜。D.傅永临阵勇猛过人,70多岁了还独自率领千余人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且不顾腿伤冲入敌阵,把敌人打得大败而逃。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考语文课时卷五十三[精品],2015高考语文课标卷1,2015高考语文课标卷2,2015高考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考语文课时卷五十三[精品]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眼波的读音是什么?_百度知道
眼波的读音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来自:作业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读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四川省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新炬吧考试网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喋(di&)血&&&&& 弥谤(mǐ)&&&&&&& 挥斥方遒 (qi&)&&&& 叱咤(zh&)风云
&&& B.宴飨(xiǎng)&&& 弄堂(n&ng)&&& 以实校之(ji&o)&&&& 睚眦(z&)必报
&&& C.作揖(yī)&&&& 冰屑(xiāo)&&&&& 肆无忌惮(d&n)&&&&&&& 提纲挈(qi&)领
&&& D.船舷(xu&n)&&&& 解剖(pōu)&&&&&& 戮(l&)力同心&&&&&&&& 屏息以待(bǐ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纽扣&&& 笙萧&&& 鲰生&&& 发源地&&&& 强弩之末&&&& 起承转合
&&& B. 凋弊&&& 沧桑&&& 斑斓&& &万户侯&&&& 源远流长&&&& 婆娑起舞
&&& C. 跫音&&& 瞋视&&& 尸骸&&& 渡假村&&&& 融会贯通&&&& 绿草如荫
&&& D. 落寞&&& 忸怩&&& 瓦菲&&& 水龙头&&&& 气凌霄汉&&&& 扭转乾坤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是要把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变成栩栩如生的&活语文&,就是要把语文学习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 B.这些文章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留传的叙事名篇。
&&& C.目前,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开始了又一轮运动式突击检查治理&地沟油&的行动。这种&围剿式&的集中整治,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难以走出&一管就见效,一松就泛滥&的怪圈。
&&& D.为纪念宋美龄逝世10周年而设计的一枚邮票发行后,不止台湾民众提前排队购买,不少大陆集邮爱好者也前来抢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公路旅客运输组织周密,平稳有序,未发生旅客滞留情况,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B.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力量将航天员送上太空。
C.自遂宁(安居)机场启动配套工程建设以来,各项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市委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机场总体规划。
D.&元芳&&正能量&&hold住&&切糕&等网络词汇一夜蹿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美国总统竞选战在激烈地进行,过招的双方正忙于向选民们开出更低的失业率、更好的医疗保障、更多的教育机会等&幸福期权&。
中国也在寻找着幸福密码。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的幸福感千差万别,让13亿人或者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感到幸福,何其艰难。尤其是在巨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阶层差别之下,全社会享有&幸福民生&实在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 不是吗?当一些地区高考人数逐年下降,开始笑谈90%甚至可能是100%的高考录取率时,在中西部一些地区,拥挤在高考&独木桥&上的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当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家庭对&小胖墩&们营养过剩忧心忡忡时,贫困地区一些孩子为了温饱不得不外出打工;当不少特权阶层在享受公费医疗的盛宴时,仍然有贫困乡民不堪数千元医疗费重压,弃世而去。
中国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用贫富差距正&逼近社会容忍线&,来警示中国社会正面临的系统性风险。这份报告说,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具有三个标志性的阶段特征:人口突破13亿,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城市化率突破50%。而新的社会需求、社会矛盾、社会现象,使得社会系统性风险不断增加。问题即是答案。中国社会的幸福密码,就是要取消这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发展不均衡、权利不平等而带来的社会差别,让公平正义成为社会价值取向。
&&& 我们需要经济的稳定增长,但经济增长解决不了政治问题。惟有来自社会深层次的改革,才能纠正发展轨道上的偏差。这也是今年国庆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惟有如此,中国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 经济增长也解决不了社会价值观问题。央视在全国各地街头锲而不舍地进行着&幸福追问&。&你幸福吗?&&你觉得什么是幸福?&镜头前答案种种,网络上抱怨声声。
幸福是什么?上周刚刚离世的中西方两位学者对此都有过阐述。一位是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他说:&如果人们仅有的一个理想就是通过获得物质利益而追求个人幸福,那么,人类就是一个渺小的物种。&另一位是中国学者南怀瑾,他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选自郝洪的《寻找幸福密码》,有删改)
5.下列对于&幸福密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两位总统竞选人看来,美国社会的幸福密码的期望,是让人们拥有就业的机会、更好的医疗保障、更多的教育机会。
B.要让中国全社会都享有&幸福民生&很难,主要是在巨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阶层差别之下形成的人的幸福感千差万别。
C.中国在寻找社会的幸福密码,但这绝非易事。中国寻找的答案尚需时日来破解,这里不只是需要政府的努力。
D.中国社会的幸福密码,就是取消由于各种各样的发展不均衡、权利不平等而带来的社会差别,让公平正义成为社会价值取向。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社会正面临着系统性风险,社会价值观也在扭曲,人们面对央视提出的&幸福追问&做出了各色的回答,网络上还抱怨声声。
B.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城市化率突破50%,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取得新的成就,与此同时,人口多、城市化率高等情况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C.地区的差异在高中教育方面表现为东部地区的升学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中西部地区的升学率却一直保持稳定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D.只有来自社会深层次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的地区、城乡、阶层的差异,以及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才可能真正实现。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福密码,是上至政府、下到&草根&们都在追求寻找的事情。有识之士对当今中国出现的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带来的不和谐因素表示了担忧,期望有更有力的措施来改变。
B.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有识之士的话语实际上在提醒人类认真对待幸福的问题,不能只从表面上看待这一亘古不变的话题,还要有更深层面的思考。
C.政治体制改革有可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降低社会系统性风险,为中国社会的幸福密码提供更有力的解答,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幸福。
D.霍布斯鲍姆认为如果人类只追求物质享受,那么这种幸福观会让人类失去现有地位。南怀瑾认为国人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这种尖锐对比让国人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
三、(每小题3分,共6分)
阅读下面文言,完成8~9题。
&&&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   &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时盗新杀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即张弘范,是当时进攻广东潮阳地区的元军统帅。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俱入崖山&&&&& 俱:一起
B. 天祥在燕凡三年& 凡:总共
C. 天祥泫然出涕&&& 涕:鼻涕
D. 吾事毕矣&&&&&&& 毕:完(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①与俱入崖山&&&&&&&&&&&&&&&&& ②臣请入,与之同命&
&&& C. ①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②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D. ①南向而死&&&&&&&&&&&&&&&&&&& ②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将文段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3分)
(2)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3分)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分)
11.阅读选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3分)
12.用/给下面划线文字断句。(限断8处)(4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又寄升庵①
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
郎君自是③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 [注]①升庵:杨慎,黄峨的丈夫,因直言进谏,被遣戍云南永昌县。在两地分居期间,黄峨经常写诗作词,寄慰丈夫。②黄峨()明女文学家。字秀眉,四川遂宁安居人;能诗词,散曲尤有名,人称黄安人。③自是:自然是,应该是。
(1)本诗题为&又寄升庵&,开头却是一个&懒&字,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2)请结合第三、四两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4分)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题,共6分)
①三军可夺帅也,&&&&&&&&&&&&& ▲&&&&&&&&&&&& 。(《论语》)
②见贤思齐焉,&&&&&&&&&&&&& ▲&&&&&&&&&&&& 。(《论语》)
③&&&&&&&&&&&&&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沁园春&长沙》)
④荆轲和而歌,&&&&&&&&&&&&& ▲&&&&&&&&&&&& ,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⑤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 &&&&&&&&&&&&,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⑥&&&&&&&&&&&&& ▲&&&&&&&&&&&&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 长征》)
⑦&&&&&&&&&&&&& ▲&&&&&&&&&&&&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⑧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2分)
怀李叔同先生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 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
&&&&&&&&&&&&&&&&&&&&&&&&&&&&&&&&&&&&&&&&&&&&&&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①&你的微笑》)
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A. 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师。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气,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上海一等的花花公子。
&&& B. 李叔同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奔赴日本留学,他全面钻研西洋艺术,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介绍西洋文明,亲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目的是学成以后报效祖国。
&&& C. 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这一变,表明他与西方思想的彻底决裂,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 D. 李叔同先生做人认真,学道认真,学佛认真。即使在出家为僧之后,生活做事依然非常认真,如&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
&&& E.作者对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通过几次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表明作者对李叔同的出家非常失望,无比痛心。
16.文中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6分)
17.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阶段论述的?(6分)
18.有人以&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来评价李叔同的人生境界,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6分)
六、语言运用(10分)
19. 请从巴金、杜甫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菲波尔、荆轲中任选一人,参照示例,续写下面的话。
&&& 要求: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内容充实;不少于60字。(6分)
&&&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 示例: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著。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20. 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4分)
&&& 上联:课程改革捷报频频似纷纷瑞雪飘落育才校园;&
&&& 下联:&&&&&&&&&& ▲&&&&&&&&&&& ▲&&&&&&&&&&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冬天里似乎只有乱舞的雪花,阴霾的云翳,刺骨的寒风,其实冬天也有温暖,有期待,孕育着梦想和希望。
&&& 在我们的生命中,&冬天&也许不仅仅只是季节,它可能是一种挫折,一种心情,一段难以忘却的生活&&但冬天,即便是冬天,也是为了迎接下一个新生!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 请以&那个冬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 要求: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其中卷面5分)
&参考答案在下一页 新炬吧考试网()整理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远上寒山石径斜读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