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尿毒症,社会捐赠法上有捐赠吗

尿毒症患者收到17万捐款,手术后余款转捐给心脏病患者|爸爸|大人们_凤凰资讯
尿毒症患者收到17万捐款,手术后余款转捐给心脏病患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面对大额善款,界首市的王海波与妻子张丽侠,只取救命的那一瓢。四年前,张丽侠被确诊为尿毒症,共收到17万捐款。今年1月份,妻子完成换肾手术后,王海波不顾还欠着亲友6万多元债的困境,将手术后剩余的8万元善款捐给“先心”婴儿向宏彬。昨天,小宏彬出院了,他爸爸又将剩余的1.5万捐给了3岁的肌无力儿童小尹浩。这场爱心接力,被当地人广为传颂。为什么欠债还捐钱呢?仍在温州开出租车的王海波告诉新安晚报记者,“爱心款是用来救命的,而家里欠的债,我累点苦点迟早能还完。”
原标题:尿毒症患者收到17万捐款,手术后余款转捐给心脏病患者心脏病患者仍没用完,又转捐给肌无力患儿面对大额善款,界首市的王海波与妻子张丽侠,只取救命的那一瓢。四年前,张丽侠被确诊为尿毒症,共收到17万捐款。今年1月份,妻子完成换肾手术后,王海波不顾还欠着亲友6万多元债的困境,将手术后剩余的8万元善款捐给“先心”婴儿向宏彬。昨天,小宏彬出院了,他爸爸又将剩余的1.5万捐给了3岁的肌无力儿童小尹浩。这场爱心接力,被当地人广为传颂。为什么欠债还捐钱呢?仍在温州开出租的王海波告诉新安晚报记者,“爱心款是用来救命的,而家里欠的债,我累点苦点迟早能还完。”娶了她,就要管一辈子王海波老家在界首代桥镇王寨村,12年前,他迎娶了邻村姑娘张丽侠。次年,儿子小栋出生了。夫妻俩约好一定要好好培养儿子,将来读大学。小栋周岁后,夫妻俩就到温州打工。“我开出租车,老婆在书店打工,日子过得不错。2010年,我们攒了20万,准备过年回界首买房。”王海波和张丽侠省吃俭用,就为了让老人和儿子过上好日子。不幸的是,病魔缠上了张丽侠,当年12月底,张丽侠被确诊为尿毒症。面对不幸,王海波一边宽慰妻子,一边带着她四处求医,去过北京、上海、石家庄。只要听到尿毒症医治的相关信息,他都会带着妻子去试试。“不到三年,攒的钱全部看病花掉了。那几年我也不能开出租,家里没了经济来源,后来就向亲戚朋友借钱。”尽管如此,王海波还是打定主意要治好妻子。“娶了她,就要管她一辈子。”这种不离不弃,便是王海波对爱情的理解。10岁的儿子要捐肾救妈妈“换肾才能治本。”去年,医生告诉王海波和张丽侠,如果从社会上寻找捐赠肾源,至少要等五年。大人们的谈话,无意中让儿子小栋听见了。去年的母亲节,10岁的小栋送给妈妈一幅画和一封信。画中,妈妈躺在病床上,身体插了管子,旁边还有各种治疗设备。而病床边,小栋和爸爸拉着妈妈的手。小栋在信中这样写道,“如果我是个大男孩,我一定出去打工,和爸爸一样zhuan(赚)钱救你。妈妈,你不要哭,我知道你白天怕我难受,不会在我面前哭,夜里经常听到你偷偷地哭。妈妈,我不怕痛,不怕开刀、吃药。我想把我的肾给你,我想给你治好病。”“儿子真的很乖。”张丽侠一直把小栋的信夹在病历本里,每次去做透析时都会拿出来看一看。“爱心款是用来救命的”看着女儿被病痛折磨,张丽侠的母亲主动提出捐肾,母女俩配型成功。虽然配型成功,可巨额手术费,让全家人一筹莫展。王海波借遍了亲友,筹了6万元。随后,当地一家媒体报道了王海波一家不离不弃的亲情故事,感动了温州当地人。“很多好心人给我们捐款,有的直接转账到我银行卡里,不留名,有姓名的我都记在本子上了。”王海波说一共收到17万善款。今年1月,张丽侠成功完成了手术。术后,夫妻俩一计算,善款还剩下7.07万。昨天下午,王海波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老婆现在每天早上和晚上6点、7点、8点、9点分别服用不同的抗排异药,有一种药一片就要250元。”王海波说,抗排异药一年要花五六万。对于王海波的捐款,也曾有人说他傻。王海波告诉记者,爱心款是用来救命的,妻子的命救回来了,剩的钱就应该救其他人的命,“欠的6万元债,我累点苦点迟早能还上,老婆以后的药费,我也可以慢慢挣。”“爱心”再次被接力1月底,王海波将8万元捐给湖北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向宏彬。前天,小宏彬从ICU转到普通病房,王海波特意去看望孩子,“我抱他,他还冲我笑了呢。孩子才三个月,很可怜,家里太穷,父母本来都想放弃手术。”昨天,小宏彬的爸爸向勇告诉记者,孩子在40天时检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我是阀门工人,一个月只能挣三千多元。孩子生病后,我借了几万块,可手术费还是不够。真亏了王大哥的捐助,否则孩子就没命了。”向勇说,孩子已经康复,并于昨天出院。让人感动的是,同样欠着债的向勇,也只取善款“一瓢”,将手术剩余1.5万元的善款,捐给了另一位肌无力儿童。“我捐款之前征求了王大哥的意见,他很赞成。”向勇告诉记者,他把1.5万元捐给了老陈3岁儿子小尹浩。“我们是在ICU病房外认识的,孩子都躺在里面,我们蹲在外面。”向勇说,绝望的时候,他和老陈互相鼓励,坚持下去。现在,老陈用收到的捐款填平了欠医院的费用。小尹浩的妈妈更新了朋友圈,“孩子好点了,今天他对我笑了一下。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下转A09版)张丽侠手术后, 8万元转捐给向宏彬。将向宏彬昨天出院,1.5万余款转捐给小尹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66545
播放数:4046502
播放数:3763292
播放数:2509792
48小时点击排行当前位置: &
男子为给尿毒症妻子捐肾戒掉20多年酒瘾
08:12:31 & & &
&&&&延伸阅读:武警照顾失明妻子23年:我是你的眼甘肃武警刘兴贵的女友因车祸双目失明,他没同意分手坚持娶其为妻。23年里他默默充当妻的眼睛,带她去胡杨林,在她手心画胡杨叶的形状;带她去海边、去草原、去两人初识之地…他说会一直牵着她的手,“要有男人的责任和军人的担当!”
日,一场厄运突然降临到刘兴贵妻子王巧燕身上。当天,她遭遇车祸,眼镜碎片直接刺入双眼。9年后,她视网膜严重脱落,导致双目失明。“我的天啊,今后该怎么办啊!”眼前一片漆黑的世界,让王巧燕哭肿了双眼,情绪变得异常暴躁。一次刘兴贵给她喂饭时,她突然将丈夫手中的碗打翻在地,两眼噙泪说:“这么下去,我只能拖累你和孩子……”刘兴贵默默收拾完地上的碎片,等妻子情绪稍微平静些,握住妻子的手放在自己胸口,一字一顿地说:“今生今世,我就是你的眼!”
军人一诺千金。从此,繁重的工作之余,刘兴贵带着妻子看病、散步、逛街,为妻子端饭、搓背、读报。每天安顿好妻子,再去处理公务,直到夜深人静才疲惫地回到家中。遇到出差、开会或者下部队检查,刘兴贵都会从老家找来亲戚照顾妻子。图为刘兴贵为妻子缝补衣服。
2009年1月,刘兴贵调任酒泉市支队政委,妻子怎么办呢?王巧燕安慰他说:“你放心去吧,我从娘家找个人来就行了。”身在边关大漠的刘兴贵放心不下,每天都要给妻子打个电话。后来,他干脆将妻子接到酒泉。每天晚饭后,刘兴贵总要牵着妻子的手出来走走。为了让妻子不感到孤单,他对着说明书,手把手地教妻子织毛衣,等到妻子学会了,自己也成了“小行家”。
有一次,刘兴贵听说头部穴位按摩和针灸能减缓妻子病情,他欣喜不已。回到家后,他对着镜子在自己头上找穴位、练针灸,一练就是半个多小时,头皮被扎得发麻他才住手。经过半个多月的摸索,针法练得得心应手后,他才小心翼翼地为妻子治疗。
刘兴贵在履行着一名丈夫的职责,也在践行着一名军人的职责。支队驻地在大漠戈壁,常年风沙肆虐,刘兴贵带领党委“一班人”奉献进取,支队多次被评为先进支队,他本人7次荣立三等功,9次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官兵誉为“大漠卫士”。
刘兴贵照顾失明妻子的模范行动,早已在支队官兵和当地群众中传为美谈。他的感人事迹,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网、凤凰网等军内外媒体刊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传播着弘扬家风美德的正能量。2013年,他的家庭被武警部队表彰为“五好文明家庭”。
男儿从军,本就是为打胜仗而来。穿上军装,本就是冲着光荣而去。从军当做强军梦,圆梦要从实干起。刘兴贵,选择了这身军装,便选择了这样精彩的人生!
图为刘兴贵和他的妻子。
&&&&延伸阅读:妻子照顾瘫痪丈夫14年 为挣药费打两份工
“我这人一辈子命苦,就没过过好日子。”60岁的王香芹家住西安城南电子正街西京社区南区,她7岁丧母,父亲娶了后妈以后,家里的活基本都是她干,到了结婚年龄父母仍然不愿她出嫁,而是希望她继续为家里挣钱。也因此,父亲打了和王香芹处对象的张树广两耳光。觉得歉疚也因为和父亲怄气,王香芹嫁给了张树广,那年她23岁,他27岁。
2000年,张树广下岗了,他心情抑郁,回到了北京老家,和哥们喝了些闷酒,回到西安时腿就开始不听使唤,去医院检查患了脑梗、心梗,说话不利索,双腿也不会迈步了。为了帮助张树广恢复,王香芹和弟弟两个人扶着他,掰着他的腿走了49天。张树广慢慢会走了,但出门仍然需要人扶着,王香芹就时常带他去逛商场,但后来他还是瘫痪只能坐轮椅,近几年更是大小便无法自理。刚开始每个月的药费需要1000多元,王香芹收入有限只好出外打工,最多时曾同时打了两份工--打扫卫生和做饭。
“虽然夫妻本应互相照顾,但她能这样难能可贵。”王慧芳是王香芹以前的同事,两人认识20多年了,她说王香芹的丈夫年轻时特别孤傲不爱说话,说起话来总噎人,对家庭也照顾得很少。王香芹的日子一直过得不好,但她很好强,一直是车间的班长。丈夫生病后,她更是担起家庭重担对丈夫悉心照顾,很不容易。“我看到她给他喂饭,觉得很感动。”王慧芳说,她能坚持这么多年让人佩服。
(责任编辑:cn03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离婚女为救尿毒症前夫复婚捐肾 称你活着才有家(图)_社会频道_新华网
离婚女为救尿毒症前夫复婚捐肾 称你活着才有家(图)
 来源: 齐鲁晚报
【字号 】【】【】【】
进手术室前,夫妻俩互相安慰 。记者 赵金阳 摄
19日下午两点,在(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病房,32岁的临沂女子董丽丽跟患尿毒症的丈夫紧紧相拥后被推往手术室。今年5月,已经离婚的董丽丽知前夫赵华海患上尿毒症后提出复婚,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他。19日傍晚6点,手术结束,董丽丽的肾移植到了丈夫体内。
为给前夫捐肾,她提出复婚
“他照顾我十几年了,现在轮到我照顾他了。我一定要救他,留住我们的家。”19日上午,毓璜顶医院泌尿科病房,董丽丽正坐在病床上等着丈夫赵华海回来。
“他去透析了。”这是个清秀又朴素的女子,大大的眼睛,扎着马尾辫,才32岁,头上已经有了不少白发。“有半个月了睡不好,今天很紧张。”董丽丽笑着说。
一年以前,董丽丽还和丈夫在临沂兰山区大岭镇过着平静的日子。夫妻俩开了一家很小的商店,平日里丈夫出去打打零工、给人换煤气,董丽丽时常出去做工。去年年底,因为孩子的事,两人大吵了一架,一气之下离了婚。董丽丽说,离婚后,因为要照顾孩子她时常回家。
今年5月,赵华海被查出尿毒症。医生告诉董丽丽,要想治,最好是换肾。但是,非捐赠的情况下换一次肾就要十多万元,而且肾源很紧张。“用别人的肾,我们根本花不起这个钱。”董丽丽说。6月的一天,董丽丽突然跟赵华海说想跟他复婚。“我说,干吗要复婚。”赵华海说,这时自己不想连累她,但是董丽丽说,“以后看病、做手术之类的总要家属签字,要是不复婚我没法陪你看病。”
此时,董丽丽早已做了决定:要给爱人一个肾。“医生说,只有亲属或夫妻关系才能把肾给他。”
一连几个月,赵华海都没同意妻子的决定,可最终他拗不过她。“我一定要救他。”在毓璜顶医院,说话慢声细气的董丽丽特别坚定。
) 【字号 】【】【】
请点击进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眉县兄弟俩患尿毒症 中登董事长昨日捐30万现金-社会新闻-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眉县兄弟俩患尿毒症 中登董事长昨日捐30万现金
来源:华商报
  11月8日,陕西中登集团董事长宋玉庆先生掏出30万元现金,委托爱人徐秀英女士和省慈善协会将这笔善款送到患尿毒症的胡远洋、胡朝阳兄弟俩手中,给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注入了新的希望。  事件回顾多舛家庭面临难题  杨小芳,50岁,眉县横渠镇大镇村村民,2008年丈夫工作时受伤,只能靠轮椅行走。两个儿子,25岁胡远洋和23岁胡朝阳在2010年被先后查出患尿毒症,目前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治疗。当地县政府得知情况后,愿资助28万元,但这笔钱只够给一个儿子换肾,然而,兄弟俩私下分别找到母亲,都要求给对方做手术。  杨小芳没有放弃,她一边卖菜挣钱,一边照顾两个儿子。她说:“只要儿子还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既然我把他们带到了人世,我就要为他们负责。”孩子70多岁的奶奶靠在宝鸡市扫大街捡饮料瓶挣钱,一个月收入800多元,每个月还要固定寄来500元的医药费。  为减轻家里负担,大儿子胡远洋10月26日办理了出院手续。  市民网友被这个坚强的家庭感动  10月28日,本报报道此事后,不少市民打来电话表示,被这个“从不抛弃、不放弃”的家庭感动。  西安市民石先生认为,杨小芳一家人的遭遇让他动容,“希望我的一点爱心,能给胡氏兄弟一份生存的希望。”远在上海的张先生在网上看到了杨小芳及胡远洋、胡朝阳兄弟俩的遭遇后,愿意向他们伸出援手,希望兄弟俩能够渡过难关。  许多网友也对杨小芳表示祝福。网友“心力交瘁鱼小兔”:伟大坚强的母亲,用爱撑起一个家。  网友“菲我不可_”:这位母亲坚定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相信凭借她坚强、乐观的心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祝愿她的孩子早日康复!  看到捐款坚强母亲有些缓不过神  “深深的母子情、兄弟情让我感动。”10月29日,陕西中登集团董事长宋玉庆致电本报,在看到胡远洋、胡朝阳兄弟俩在生死抉择面前相互谦让的兄弟深情后,他备受感动,愿以个人名义一次性捐助30万元,帮助这个苦难的家庭跨过这道坎,希望兄弟俩能够摆脱病魔,日后好好孝敬母亲杨小芳。  昨日,担心延误了杨小芳两个儿子的病情,仍在外忙碌的宋玉庆,专门让妻子携带30万元现金赶到医院,将钱亲手交到了杨小芳的手里。看到素不相识的好心人拿到她面前的三沓现金,杨小芳半天没缓过神来。她说,自己就是个农民,两个孩子也只是普通的打工者,没想到会得到政府和社会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突然这么多人关注她们一家的命运,她觉得很温暖。  好心人说“他们需要社会的温暖”  陕西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张凤英说,多年来,宋玉庆一直与陕西省慈善总会合作,帮助过贫困大学生上学,为老人送温暖,多年的捐款达到上千万元,“他就是这样一个很有爱心的人……”  宋玉庆原本不想接受媒体的采访,几经周折,记者联系上了他。  宋玉庆说,他出生在江苏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幼年时,曾见过一些乡邻在遇到难事时的无助,也能明白那种无助是他们自己无法改变的现实,他们需要帮助,需要社会的温暖。所以从参加工作乃至创业成功后,他一直在做一件事――帮助自己能帮助的人,从捐款修桥、修路,到资助贫困大学生、资助病患,资助公益体育事业,30多年来共计捐助上千万元,“我心中的慈善,就是从帮助身边的人做起,如果更多的人都能够向身边的人伸出援手,我相信我们的社会会越来越美好。”  宋玉庆的这笔捐款也是本报1997年改版以来,经报道后收到的最大笔个人定向救助。陕西省慈善协会项目部部长贾皓表示,这30万元也是省慈善协会近10年来接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定向捐助。  面临难题:钱有了,肾源还是难题  现在钱有了,但肾源还是一个问题。西安交大一附院肾脏移植科医生表示,胡家两兄弟是今年10月10日、10月15日相继来到交大一附院治疗,目前两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由于肾源较少,目前仍没有找到与这两兄弟匹配的肾源,医院希望能等到合适的肾源,最好是两个,给兄弟俩同时做移植手术。  宋玉庆说,他能做的仅有这么多,他相信,社会上仍有很多的爱心人士愿意做这些好事,他呼吁,国内,甚至国外有人能尽快给这两兄弟找到肾源,帮助这两兄弟和这个家庭渡过难关。本报记者赵国强贾晨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大学社会捐赠排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