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而客观的系统学习哲学学该看什么书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从入门到低阶)给各位同学开个哲学的系统书单 | 人文咖啡馆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43189人加入此小组
首先,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哲学的学习需要自然科学和数学,或者数理逻辑基础,比如做心智哲学研究的人,必须懂得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乃至计算机科学等的内容,否则研究根本无法继续下去。而做语言哲学的人,必须具备语言学,数理逻辑方面的知识(你要是做日常语言这种二流软方向的当我什么都没说)。若是做科学哲学的人,那么最好最好是理工科出身,当然要是做SSK和STS这种社会学元视角的工作也当我什么都没说吧,毕竟也不是一流工作。毕竟一般来说工作的层次和人的素质呈正相关总之遍观现代哲学,直至当代哲学里面所有的一流工作,没有自然科学,数学,或者是数理逻辑那么在哲学上永远也只能重复前人的文字,就像国内诸多哲学系的教书匠还有某些个社科院的研究人员,仅仅做一些翻译和教学的工作(将哲学教学变为背书的事情在各个大学依然继续)。一旦摆出某个稍微前沿一点需要的专业知识多一点的哲学问题,知识结构的空缺将会无法掩盖的显示出来。比如对于时空的解释,如果在当代仅仅还做出kant式的回答,说什么绝对的纯直观就显得幼稚可笑了。而那些具备相应的物理学背景的研究者在这点上的论述上则大多靠谱。又比如主流取向(逻辑方向的)的语言哲学工作,很多所谓的学人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使用非Intelim规则引入来证明~(~Φ——&Ψ ),Χ——&Φ∨Ψ,Χ∨ξ &——&ζ ├F ζ &——&ξ)这种baby logic!!!即使不是科班出身,那么也应该自己自学查阅文献和请教科研人员。因为如果真的做这个问题的话,胡说八道是没有益处的,毕竟科学家们对于某些垃圾哲学家的讽刺正好击中了这些人最脆的地方:科学素养。更加恶劣和令人鄙视的是,他们竟然还在自己一窍不通的而又和科学相关的领域说着 莫名其妙的废话,被称为“文傻”则也不是偶然的事情,自作自受的成分略大:D好了,废话不多说,奥卡姆剃刀,下面给出书单,咳咳
+ 加入我的果篮
这是给哲学初学者的书单,当然你不是初学者如果认为对你有帮助也可以看看,当然,这是建议性而非强制性的1希尔贝克的《西方哲学史》或者是所罗门《大问题》或者是梯利的《西方哲学史》,实在买不到可以看赵敦华的:不推荐罗素,主要因为偏见太多而且信息失真严重,最好买前两者,便于理解,主干明晰2 柏拉图《理想国》(从这里开始同步学形式逻辑,推荐陈波的《逻辑学导论》)3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范畴篇》4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5 培根《新工具》6 莱布尼茨《单子论》7 休谟《人类理智论》 (在他之前,最好把洛克和贝克莱的理论仔细过一遍)8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纯批不要看蓝公武的,推荐邓晓芒,纯批认真看,也可以考虑买其他解说版本的,后两者随意)9 黑格尔《小逻辑》10 尼采《查拉图斯拉如是说》11 江怡《分析哲学教程》,弗雷格《算术哲学》,《概念文字》(从这里开始同步学数理逻辑,推荐徐明的《符号逻辑讲义》)12 马赫《感觉的分析》+皮尔士《皮尔士文集》13 怀特海《过程与实在》14 罗素《数学原理》(这本没有能力可暂且放放,但是主要内容要把握) ,《心的分析》+詹姆斯《实用主义》15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16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17石里克《普通认识论》18卡尔纳普《世界的逻辑构造》19卡尔.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开放社会及其敌人》20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21奎因《语词与对象》22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性》23(1)杜任之,涂纪亮主编:《当代英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涂纪亮:《英美语言哲学概论》,人民出版社。(3)涂纪亮:《分析哲学及其在美国的发展》(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涂纪亮:《分析哲学及其在美国的发展》(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极力推荐这本书:(5)《当代分析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其后可以去看看塞尔,福多,唐奈兰等人的著作和论文
这么多,这是基本顺序,当然逻辑和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内容你可以不按顺序自己先涉及。这些完成之后后面的路你可以自己走了最后补几本以增强知识和思维视野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达尔文《物种起源》,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哥德尔《〈数学原理〉(指怀德海和罗素所著的书)及有关系统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霍金《时间简史》,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另外,学哲学思维不能太狭隘,但是也要学会甄别,比如后现代,这之中很多东西是打着哲学名义的毒药。多用辞典,不要用百度百科,有能力去看斯坦福哲学百科,实在不行看维基或者自己买本哲学辞典(中国社科院应该出过)。以及非常重要的,大量吸收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人文艺术自己也可以涉猎一些,根据自己的方向和兴趣来选择相应的知识储备(比如认识论和心灵哲学方向,认知科学和认知心理学,进化心理学方面的系统学习和高强度要求是必须的),力求达到专业水准是最好了另外,在尼采之后,我给出的是分析哲学流派的路径,总的来说在20世纪西方哲学大致分野是英美/欧陆,欧陆方面我不大熟悉,下面我只能给出现象学方面的一些书籍以供参考:入门1(导论):1.扎哈维:《胡塞尔的现象学》2.《现象学导论》3.《现象学入门》4.《朝向事情本身》5.《胡塞尔思想概论》入门2(原著):1.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2.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3. 胡塞尔:《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4. 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5. 现象学经典文选《面对实事本身》工具书: 《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入门1为导论,入门2为一些原著选 阅读胡塞尔的话倪良康编的《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是必备的
生理学博士
哇,好东西。不知道有没有插队,插队的话我删掉
哟,你也来了啊!
加精是为了你的书单呦~觉得你主帖里的一些话说得偏颇了,比如“毕竟一般来说工作的层次和人的素质呈正相关”这句话就不对。个人素质高低取决于个人道德水平及受教育程度,而工作层次与受教育水平有关联,也就是说,你这里跨过了一道联系,直接把两个间接相关的东西变成了直接相关了。。。
引用 的话:精是为了你的书单呦~觉得你主帖里的一些话说得偏颇了,比如“毕竟一般来说工作的层次和人的素质呈正相关”这句话就不对。个人素质高低取决于个人道德水平及受教育程度,而工作层次与受教育水平有关联,也就是...直接相关还是间接相关与是否正相关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吧!y=f(x)=a*xz=g(y)=b*y所以z=a*b*x则z和x间接相关但只要a*b&0,那z就和x正相关,两者之间有冲突吗?
引用 的话:直接相关还是间接相关与是否正相关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吧!y=f(x)=a*xz=g(y)=b*y所以z=a*b*x则z和x间接相关但只要a*b&0,那z就和x正相关,两者之间有冲突吗?数学看不懂,真的,我大学的时候数学没及格过。至于这里我说的偏颇,你可以直接做一下针对性的思考。有些人所做的工作其实很普通,但是其个人素质并不低,只是因缘际会才会做到今天的工作。而一些顶着教授、教师名头的做着教育工作的人,其个人素质也实在不咋地。
引用 的话:数学看不懂,真的,我大学的时候数学没及格过。至于这里我说的偏颇,你可以直接做一下针对性的思考。有些人所做的工作其实很普通,但是其个人素质并不低,只是因缘际会才会做到今天的工作。而一些顶着教授、教...我说的对象不是你所说的“主帖里的一些话说得偏颇了,比如“毕竟一般来说工作的层次和人的素质呈正相关”这句话就不对”,而是你论证这句话所用的逻辑。A和B相关,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是一种维度,正相关和负相关是另一种维度,除非你能证明正/负相关是直接相关的一个子集,否则就没有办法直接从是否直接相关推导出是否正相关。至于你所认为的偏颇,我更多的认为你和楼主说的不是一回事,因为前提并不一样。“一般来说工作的层次和人的素质呈正相关”我理解为是在做同类工作的人之间展开的比较,前提是大家同是搞哲学研究的。你不能把这个问题推广了得到相反的结论再返回来反驳原问题。而且,你和楼主所指的个人素质是一回事吗 ?而且再退一步说,楼主强调了“一般来说”,也就是不否认有个别反例的存在,那么即使你所举得例子成立且有效,也不足以说明楼主的观点偏颇。还能再退一步说,科学史上,法拉第、道尔顿、爱因斯坦、外尔斯特拉斯、拉马努金这样因为因缘际会职业生涯的起点各种不好但因为个人素质太好所以工作的层次超越了绝大多数起点比他们好太多的人的例子,为数并不少。
引用 的话:我说的对象不是你所说的“”,而是你论证这句话所用的逻辑。A和B相关,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是一种维度,正相关和负相关是另一种维度,除非你能证明正/负相关是直接相关的一个子集,否则就没有办法直接从是否直接...修正一下第一段最后一句,除非你能证明正/负相关是直接相关的一个子集,否则就没有办法直接从不是直接相关推导出不是正相关。
生理学博士
引用 的话:数学看不懂,真的,我大学的时候数学没及格过。至于这里我说的偏颇,你可以直接做一下针对性的思考。有些人所做的工作其实很普通,但是其个人素质并不低,只是因缘际会才会做到今天的工作。而一些顶着教授、教...相关性本来就是散点图,自然不能每个点都在线上了。
引用 的话:是给哲学初学者的书单,当然你不是初学者如果认为对你有帮助也可以看看,当然,这是建议性而非强制性的1希尔贝克的《西方哲学史》或者是所罗门《大问题》或者是梯利的《西方哲学史》,实在买不到可以看赵敦华...怎么看都不像入门啊混蛋.话说怎么没有莱布妮子的&人类理智新论&
怎么看着不靠谱呢。。自私的基因这类科普书怎么和歌德尔的神定理混起来了
看了标题兴冲冲点进来,看到这么长的书单,一下子就没有想看书的心情了。
不能化成自己的理解和语言,看再多书,引用再多的“XX说的”,也不是懂了哲学,而只能说是一个信徒
引用 的话:怎么看都不像入门啊混蛋.话说怎么没有莱布妮子的&人类理智新论&根据里几位的讨论看,作者列的书单还是很靠谱的。引用 的话:不能化成自己的理解和语言,看再多书,引用再多的“XX说的”,也不是懂了哲学,而只能说是一个信徒但是看足够量的书正是化成自己的理解和语言的前提条件,不是吗?
恰恰相反 这么多的书,感觉这才是真的学习之道。痛苦即生命呐~!
引用 的话:恰恰相反 这么多的书,感觉这才是真的学习之道。痛苦即生命呐~!回13楼
引用 的话:怎么看着不靠谱呢。。自私的基因这类科普书怎么和歌德尔的神定理混起来了回去给我把原文重读一遍
引用 的话:哟,你也来了啊!嗯,这儿应该不常来,可能。我还是比较倾向海德沙龙那种风格吧,太调侃的其实我并不怎么感冒,而且从这几个帖子也能看出来小白略多
引用 的话:嗯,这儿应该不常来,可能。我还是比较倾向海德沙龙那种风格吧,太调侃的其实我并不怎么感冒,而且从这几个帖子也能看出来小白略多人数过一万,智商降一半喵……
引用 的话:根据里几位的讨论看,作者列的书单还是很靠谱的。但是正是的前提条件,不是吗?足够的书是提供基本判断能力用的,超出这个范畴的书都是没有更多助益的,你能说伪科学书越看越有知识么?实际上对于哲学类的东西,并没有客观评判标准,互相之间就和伪科学之间一样无法互容和共通,看太多只有导致自我矛盾和逻辑混乱。哲学的基础是自然科学,这点没有错,不了解身边的客观存在就没办法了解人类以为会形而上的东西是怎么来的。但是,这些书目里,很少有自然科学成分了吧,大部分都只是别人的观点,如果一个人的哲学观没有一点自己的,全是别人的,那么这人就是一个信徒,还不是一个忠实的信徒。如果一个人的哲学观点是基于别人的观点而不是基于自然的客观存在建立起来的,这同样也不是哲学观点,而是信徒的选择。看起来比一个盲目的信徒好一点,但依然还是个信徒。
引用 的话:足够的书是提供基本判断能力用的,超出这个范畴的书都是没有更多助益的,你能说伪科学书越看越有知识么?实际上对于哲学类的东西,并没有客观评判标准,互相之间就和伪科学之间一样无法互容和共通,看太多只有导致...首先,要分清楚哲学与形而上学哦……其实我倒是认为有一个东西可以作为哲学的评判标准,就是对科学的指导能力与扫除科学前进面临的障碍的能力……要是没有这样的哲学的话,碰上神棍的时候,天知道科学家应该怎么办……
引用 的话:首先,要分清楚哲学与形而上学哦……其实我倒是认为有一个东西可以作为哲学的评判标准,就是对科学的指导能力与扫除科学前进面临的障碍的能力……要是没有这样的哲学的话,碰上神棍的时候,天知道科学家应该怎么办...你弄反了哲学一开始是作为想要指导科学的形而上学开创出来的,所以早期哲学家都是兼顾自然科学研究者的。想要指导和能够指导一直都是两码事,事实上,那些企图指导的人最终大都被发现是错误的了。其中一部分人转进去指导人文,这倒是主观碰主观,对了眼了。还有一部分,自始至终都是走的神学路子,也就只有口头喊喊要指导科学了,其实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科学需要自己指导。另,科学家不能扯哲学来驳神棍。神棍既然是神棍,就有自成一体的哲学理念,你没法用一个哲学理念不依靠实证地去证伪另一个哲学理念。击垮神棍的,只能是残酷的现实,越残酷越好,什么五马分尸啊凌迟炮烙啊的。
引用 的话:足够的书是提供基本判断能力用的,超出这个范畴的书都是没有更多助益的,你能说伪科学书越看越有知识么?实际上对于哲学类的东西,并没有客观评判标准,互相之间就和伪科学之间一样无法互容和共通,看太多只有导致...引用 的话:你弄反了哲学一开始是作为想要指导科学的形而上学开创出来的,所以早期哲学家都是兼顾自然科学研究者的。想要指导和能够指导一直都是两码事,事实上,那些企图指导的人最终大都被发现是错误的了。其中...首先,楼主说“哲学的学习需要自然科学和数学”而不是说“哲学的基础是自然科学”,而且我也不认为“哲学一开始是作为想要指导科学的形而上学开创出来的”,因为如果我没记错,从出现顺序上讲,是哲学早于自然科学,从两者的关系上讲,是自然科学分化自哲学。所以说哲学有指导自然科学的意义(或意图)是可以的(虽然我对这一点其实很怀疑),但说哲学是为自然科学而生而存在就太抬举自然科学了。然后,哲学没有“客观评价标准”不代表哲学没有”评价标准“,从古到今,诸多哲学家和著作,哪些人哪些作品哪些思想观点历久弥新,哪些只具有历史文献意义,哪些完全是垃圾;然后某个人某本书某种观点,哪一部分已经证明是错的,哪一部分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哪一部分依然合理有效,上述这些在哲学研究中的存在不正是哲学也有其评价标准的一个证明吗?(只是以我一个小白的水平没能力把这个评价标准明白列出来……)而且,即使自然科学,评价标准又何止“客观评价标准”这一面?至于说“看太多只有导致自我矛盾和逻辑混乱”,为什么不是看的不够多见识不够广鉴别力不够强所以没法做甄别取舍导致的?或者为什么不是看书的人自己死读书导致的?我相信一个简单的观点,任何一个领域,都自有其规律;想在这个领域有所收获、甚至于有所建树,都离不开对此领域规律和前人工作的掌握,因为成绩的取得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且对某个领域规律的掌握同样是需要理解前人的工作。所以大量阅读先贤的著作是必要的。而且,阅读前人的作品不代表全盘接受里面的观点,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这应该是读书的常规套路了吧。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去建立自己的哲学当然没错,但个人的经验、精力、才智终归是有限的,放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选择自己去重来一遍哲学史,最可能的就是变成对前人工作的低水平重复。无论哪个学科的历史,在这一点上也罕有例外。
引用 的话:你弄反了哲学一开始是作为想要指导科学的形而上学开创出来的,所以早期哲学家都是兼顾自然科学研究者的。想要指导和能够指导一直都是两码事,事实上,那些企图指导的人最终大都被发现是错误的了。其中...是你搞错了吧……科学诞生自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好吗……哲学指导科学是常有的事情,比如说物理学家马赫对物理学家牛顿对于质量的定义的批判就是基于哲学的……因为牛顿对于质量的定义并不能使人理解质量是什么东西……哲学驳倒哲学是很常见的谢谢……神棍的哲学体系可是一次又一次被打成筛子……就是你们这些一无所知的人不知道而已……
引用 的话:首先,楼主说“”而不是说“”,而且我也不认为“”,因为如果我没记错,从出现顺序上讲,是哲学早于自然科学,从两者的关系上讲,是自然科学分化自哲学。所以说哲学有指导自然科学的意义(或意图)是可以的(...基础这句话是我说的,恰恰是用来纠正楼主的错误的。所以你指出这个是啥意思呢?最初的哲学和自然科学是不分家的,其目的是了解自然寻求利用自然的方法。这和现代的自然科学比较相近,反倒和后来分化出来的哲学相远。自然科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客观存在。人如何确认客观存在,是随着自然知识的丰富和技术水平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但这些变化方法所确认的标准,却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客观。哲学呢?坚持一个虽然我不知道但是一定比你强的“自信”?为什么不是,没错,当然可以是,但你也没有能够成功否定掉为什么就是。提出新可能并不是否定旧判断的充要条件。既然你们读了那么多哲学书,或者说认为哲学书能帮你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科学或是哲学本身,那么为何会连这么基础的东西都判断不对呢?我不想说这是为了立场故意放弃的判断,我只说你们在读那些他人灵魂之前,先要学好基础的判断方法,否则,墨菲斯特的灵魂远比泰瑞尔的要香甜。
引用 的话:是你搞错了吧……科学诞生自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好吗……哲学指导科学是常有的事情,比如说物理学家马赫对物理学家牛顿对于质量的定义的批判就是基于哲学的……因为牛顿对于质量的定义并不能使人理解质量是什么...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原始哲学更像是自然科学,我们不能因为后来的重思者篡夺了哲学的名字,就把它视作和原始哲学更近而不是自然科学与之更近。马赫的批判只是凑巧说对了一部分而已,谈何指导自然科学,同时期的批判多了去了,之后的研究也只能证实其中一部分,甚至马赫的这个批判也只能被证实一部分,光凭哲学怎么区分哪些是对的呢?光靠直觉不靠验证的做法,其实现在还是有很多人热衷的,一般这些人被叫做民科。放到民科上,大家就很容易判断了,对了,这就叫企图指导,和实际具有指导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企图指导就像是瞎子指路,当然你不能否认如果指足够多次,他也会有指对的时候,但这对自然科学是毫无意义的,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他们这种做法的荒唐,才有了讲究实证的现代科学。哲学驳倒哲学这种事情也只有其中一派自以为而已,你换做对面,他也认为是你在胡搅蛮缠井底观天。没有实证砸死他,你一辈子也只能和他耍嘴皮子。
引用 的话:基础这句话是我说的,恰恰是用来纠正楼主的错误的。所以你指出这个是啥意思呢?最初的哲学和自然科学是不分家的,其目的是了解自然寻求利用自然的方法。这和现代的自然科学比较相近,反倒和后来分化出来的哲学...“哲学的基础是自然科学,这点没有错”,这是你的原话,我把它认为是你对楼主观点的判断,而楼主没提过这样的观点。如果你坚持认为从泰勒斯到米利都学派到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是科学家而非哲学家,那我也没有办法,这只能说明我们读的是两种哲学史、科学史和文明史……什么是客观存在?什么是客观?到底有没有客观?人类能否认识客观?如何认识客观?客观变不变?对客观的认识变不变?认识客观的方法变不变?如果我记的没错,这些正是哲学曾经研究过或者还在研究讨论的问题。至于你说这是自然科学的唯一标准,那可就奇怪了,一个定义不明晰,使用者对其内涵的理解都在不断变化的东西,怎么能成为亘古不变的标准?有谁说过哲学是靠“自信”来维持评判的吗?有新的可能确实不能否定掉旧有判断的可能性,但是足以否定掉旧有判断的必然性。
哲学注重思考,本意即是爱智慧,看书的确可以提高见识,但如果缺乏独立思考那是不行的,读一本书反复思考要比读很多书有用,需要的是思考的过程,而不是阅读的过程,要的是内感官的处理,而不是简单的外感官处理,二者虽不可分割,但多数人还是不懂,一个人如果要有思想,要会思考,需要的是安静,独立的沉思,而不是大量的阅读,可以说阅读不是必要条件。那么需要不需要了解自然科学呢,可以这么说任何学科都需要了解其他学科,人类把世界拆分研究,独立的研究一个终究有些片面,所以才需要都要有所涉猎,而为了掌握世界本质的整体,人类却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池塘里的鱼再怎么努力也只是能看到水外一瞬间的世界或者睡眠的倒影,而深井里的人再怎么痛苦,也改变不了只能仰望井口的事实。这个时代最缺乏什么,最缺乏独立思考,最缺乏的是 漫无边际的,甚至使不着调的想象,因为没有人可以断言世界真相,所以想象也就不成为错误,因为,也许,总有人的想象恰恰是世界的真相,可能超越科学几千万年,甚至是终极真理,但没人会知道,所以敢于瞎想,最重要的是独立的思考与领悟。我们如同瞎子处在房间里,无论怎样,你都不会知道 到最后,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因为你摸到的,总是与你想的不同。
引用 的话: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原始哲学更像是自然科学,我们不能因为后来的重思者篡夺了哲学的名字,就把它视作和原始哲学更近而不是自然科学与之更近。马赫的批判只是凑巧说对了一部分而已,谈何指导自然科学,同时期...再插一句,自然科学什么时候不讲实证了?什么时候只讲实证了?
引用 的话:再插一句,自然科学什么时候不讲实证了?什么时候只讲实证了?嗯?你在问谁?
引用 的话:嗯?你在问谁?引用 的话:……才有了讲究实证的现代科学...
引用 的话: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原始哲学更像是自然科学,我们不能因为后来的重思者篡夺了哲学的名字,就把它视作和原始哲学更近而不是自然科学与之更近。马赫的批判只是凑巧说对了一部分而已,谈何指导自然科学,同时期...表示,实证主义你完全没听过是吧……实际上牛顿时代的科学很多就是在碰运气……在实证主义哲学诞生以后,科学才开始了严谨的实证研究过程……定义也开始越来越严谨,越来越贴近于实证……说哲学与实证相背离的,恐怕并不知道哲学有多少个流派……每个流派都在说什么吧……
引用 的话: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原始哲学更像是自然科学,我们不能因为后来的重思者篡夺了哲学的名字,就把它视作和原始哲学更近而不是自然科学与之更近。马赫的批判只是凑巧说对了一部分而已,谈何指导自然科学,同时期...光凭哲学或许不能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是却能知道有些话是说了些东西的,而另一些话其实说出来等于什么也没说……马赫批判牛顿的时候就是这样批判的,牛顿对于质量的定义,就是一句说出来等于什么也没说的话……同样的,还有神棍们所说的话也大体是如此……
引用 的话: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原始哲学更像是自然科学,我们不能因为后来的重思者篡夺了哲学的名字,就把它视作和原始哲学更近而不是自然科学与之更近。马赫的批判只是凑巧说对了一部分而已,谈何指导自然科学,同时期...实际上,科学需要验证,这句话,是哲学家告诉科学家的……真用直觉来思考哲学的,大多数都不是哲学家……
引用 的话:1.我对他第一句话的理解是把自然科学作为基础来看的,当然,你要说他是另一种意思,那么我只好说,把“这是没错的”这句去掉吧,但这也并不影响我的意思表达么,有必要纠结这个么?2.西方的自然哲学始于公元前6-7世纪,那个时候还没有苏格拉底一班人等,那时候人们追寻的是世界本源,而非人的因素。你这里所提的那些先哲,恰恰是自然哲学演变成系统哲学时期的人物(公元前5世纪),他们标志着哲学开始脱离自然,成为一种思辨学科。因此这些人的历史意义,恰恰是说明自然科学的实践要早于哲学的研究,至于自然科学被现代哲学定义出来那是很后面的事情没错,但自然科学的探究是远早于这种探究被定义为“自然科学”的。3.无论你声称要怎么吃蛋糕,蛋糕始终是蛋糕,你的表态也始终是以蛋糕为对象的。人类研究自然科学也是一样。4.这不是有人说过,而是我说的,我不是信徒,所以不用引用伟人的话来作为真理,而那些关注这点胜过关注事实的,也就离信徒不远了。所谓“自信”是打引号的,特指哲学意见持有者对哲学问题的主观认识,切勿告诉我有人认为自己说的都是错的,然后强烈驳斥别人说他可能对了。当然,逻辑上会陷于悖论,也许有好事者会拿这个当行为艺术来做,但哲学研究者应该不会那么无聊。应该不会吧。。。。。。5.请注意,这段的起因是有人推介了一大堆基础入门读物,而不是批判性读物。基础入门读物若是还要求别人自行取舍,你就还缺少一个取舍标准一览表。实际上是拿不出来的,这也就是前面说的,盲人指路,中了说盲人都能指路,中不了就说是人家死读书。批判性读物倒不一定会引起混乱和矛盾,但是那得是在树立了明确的哲学倾向,或是确立了自己的哲学观念以后。那个阶段是不需要更多的基础读物了,需要的是和以往不同的批判性读物,在寻找分歧点的对与错之中完善自己的哲学观念。换言之,这个阶段你读的是不是名家大作已经不重要了。就算是和论坛上的愤青逞个口舌之快,也可以达到批判性阅读的作用,除非混迹的论坛圈子太小,层次太低,否则也已经不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阅读那些缺乏交流,带有很大成见可能的印刷品了。
引用 的话:1.我对他第一句话的理解是把自然科学作为基础来看的,当然,你要说他是另一种意思,那么我只好说,把“这是没错的”这句去掉吧,但这也并不影响我的意思表达么,有必要纠结这个么?2.西方的自然哲学始于公...纠结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哲学的学习需要自然科学和数学”是对哲学学习者的要求,“哲学的基础是自然科学”是对哲学基础的定义或者说论述,两者并非一回事,也不必然等价(我认为是不等价的)。所以可能不影响你的意思的表达,但这种混淆是对楼主说法的歪曲。请问泰勒斯之前的自然哲学是什么?哲学脱离自然?请问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尔莱布尼兹康德再到罗素弗雷格,这帮哲学家什么时候脱离自然了?(A包含B,当B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以C的名称从A中独立,A也不再把C的研究领域作为主要关注的对象,所以A本来就不包含B?所以B才是正宗?而且B就是C?)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幻觉把一块木头当成了蛋糕?你怎么知道你眼里的蛋糕、你吃蛋糕的经历,不是自己的心念一动?你怎么知道你所见所吃的就是蛋糕?谁定义的蛋糕?用什么定义的蛋糕?……我反问你“自信”,不过是在问你:是这楼里有人主张过“自信”是哲学的评判标准吗?或是有什么证据证明“自信”是哲学的评价标准?还是你自己想象了一个哲学的评价标准然后再驳倒?至于哲学有没有评价标准,证据是什么,我的观点和证据就摆在24楼,你又何必去造一个稻草人出来?基础入门读物吗?楼主的题目叫“从入门到低阶”,仅仅是基础入门吗?基础入门读物和批判性读物是可以拿出来比较的东西吗?他们是一个范畴吗?哪个学习哲学的人可以不读《理想国》和《纯粹理性批判》,这个够基础入门读物了吧?《理想国》和《纯粹理性批判》不是批判性读物?是他们不理性不思辨不逻辑?学习哲学又不是教识字,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话又不是只对学富五车的大学者说的。基础入门读物读时不能有取舍,那只能全盘接受?这不是死读书还是什么?路是人走出来的,读书方法是读书读出来的,取舍标准是阅读过程中体悟到的!在保姆的保护下学到的是独立思考还是依赖?对着取舍标准学到的是按部就班还是批判思辨?无论入门还是进阶,学习的是什么,学习过程何时离得开审问、慎思和明辨?
收了,生命在于努力啊。来自
一群大奇葩。恕我脑残啊!来自
好样的,最近刚好对哲学感兴趣,正觉得没地方入手呢来自
路过的表示这个书单十分靠谱.....只是...存在主义消失了?
哲学的第一原则是:不要看教材。鉴于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状况,不要看中文材料。想了解哲学,布莱克威尔,劳特累奇,甚至剑桥通识,斯坦福词典都可以。原著当然要读,但没有指引自己读原著,读的懂者几稀!更可怕的是以为词都认得,自己瞎理解,变成疯癫。当然,先学逻辑和批判性思维教程是很好的。来自
作者应该是学科哲或逻辑或分析哲学的,而且对其它学科不甚了解(这个不要紧,学科专门化,所有学科都如此)。但我看就学出点优越感和装逼意识了。当然,这应该和人本来心性有关,与哲学关系不大。来自
引用 的话:学的第一原则是:不要看教材。鉴于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状况,不要看中文材料。想了解哲学,布莱克威尔,劳特累奇,甚至剑桥通识,斯坦福词典都可以。原著当然要读,但没有指引自己读原著,读的懂者几稀!更可怕的是...你说的没错,这也是圈子里面的常识但是在这儿你得考虑背景,首先是果壳,而后这种工作是普及性,需要考虑可接受性。就像没必要非要给一个只想了解数学而非深研的人推菲赫金哥尔茨的微积分教程和卓里奇的数学分析,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意义这些书比起那些更容易为果壳的同学所接受,你要是一上来就让同学们去读Cone的Riddles of Existence :A guide Tour of Metaphysics 或者是Ravenscroft的Philosophy of Mind :A Beginners's Guide之类的书恐怕也没几个人会接受吧,多数人看着就没兴趣了,也就凑个热闹而已。而且我也说了是从入门到低阶,不过原著数量的确有点多,这是我可能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比如一开始就推荐《分析的形而上学》和《知识,怀疑和辩护》,《语言哲学》一类的书可能更恰当一些
引用 的话:作者应该是学科哲或逻辑或分析哲学的,而且对其它学科不甚了解(这个不要紧,学科专门化,所有学科都如此)。但我看就学出点优越感和装逼意识了。当然,这应该和人本来心性有关,与哲学关系不大。来自本科学数学的,phd方向待定,以后的打算是做cognitive science,里面内容很多。所以现在对我来说也只有心智哲学是有意义东西了其他学科没什么积累?哦,我承认我对于人文学科和艺术类的东西我的确没什么积累,也没有任何兴趣。我涉猎范围很广没错,但是对于自己的要求也是必须在专业之外的那几个自己喜欢的学科上做到专业级别,范围仅限于逻辑/自然科学之中的一部分/社会科学之中的一部分学科
引用 的话:路过的表示这个书单十分靠谱.....只是...存在主义消失了?存在主义的内容属于文学
引用 的话:作者应该是学科哲或逻辑或分析哲学的,而且对其它学科不甚了解(这个不要紧,学科专门化,所有学科都如此)。但我看就学出点优越感和装逼意识了。当然,这应该和人本来心性有关,与哲学关系不大。来自给个赞我也很纳闷为什么感觉作者优越感这么强。。。
哲学的起源,应该是神学吧。来自
赞一个 不知道你具体说的是哪些大学国内的教授和社科院的人呢?来自
药物化学研究生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你们都觉得作者优越感很强?难道这年头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遮遮掩掩?扭扭捏捏先讲一通虚伪的套话然后再半含半露的点几下才叫优越感不强?
(C)2015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操作系统之哲学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