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做活检是不是很严重重啊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农村高利贷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是不是很严重?出现的原因是怎样的?
老家在湖南中东部的一个偏僻的农村,今年过年回家,闲聊之际发现高利贷问题触目惊心。前几年,在高息的诱惑下,大量村民投入了这场疯狂的资本游戏,投入的资本从几千万到几千,参与的人群从企业家、政府人员到孤寡老人。就在今年,随着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下行,整个资金链开始崩溃。除了极少数提前离场的人,绝大部分参与者据说都是血本无归。疯狂的财富美梦演变成无家可归一贫如洗连棺材本儿都丢了的悲剧。
按投票排序
121 个回答
非常严重,几乎是到处蔓延,经济不是太落后的地区几乎都有涉及。1.根源是投资,融资渠道不畅通。传统上,中小城市以及农村普通人是没啥投资渠道的,几乎都在银行存定期。偶尔的借贷几乎都是熟人之间的,更多的是信用/人情约束,而不是基于对风险的判断。而私营/个体企业的资金来源是自有,民间借贷,银行贷款。而且利润高的几个私营企业业务领域例如工程分包,采矿,房地产都存在初期投入很大的问题,例如分包工程的垫资,采矿各种手续以及前期投资,房地产在预售之前的开支。当价格/规模不大的时候可以靠自有和贷款支撑,但是很快就不行了。2.房地产/采矿的爆发。随着矿产资源价格迅速上涨和房地产大爆发,导致这两个行业的成本迅速上升。再加上大玩家发现炒地皮/采矿权来钱更快,很快大家就玩疯了。显然这种风险非常大的买卖光靠自有资金玩不转,也很难拿到贷款,于是民间借贷大爆发。别说和银行百分之几的利息比,就是普通的正规投资渠道也做不到民间借贷的收益。于是所有人都欢快的加入到了这个待在家里数钱的游戏。最后的结果就是现在这样了。我觉得主要教训是分清楚投资与借贷,两个意思,一方面是投资(一般叫入股),意味着得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获得的回报是和经营业绩挂钩的,投之前最好搞清楚你怎么监督实际控制人,这里面门道太多了。而借贷,只收取约定的利息作为收益,主要风险是对方还不了钱了。另一方面,传统的借贷是基于人情关系,数额一般不会太大,对利息没啥过分要求,这就是对人对事了。而以利息收入为目的的话,就是一种投资行为了,一定一定要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借款人项目靠谱程度,实际还款能力,还要随时关心借款人动向,当地经济环境...觉得搞不定,最好不要参与。补充点借贷关系的链条出借人-中间人(0~n)-资金实际使用者对于小出借人而言,一般都存在中间人,因为毕竟每个人的社会关系都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大的借款人看不上那点小钱。中间人的身份可能是介绍人/担保人/二道贩子。二道贩子用相对低的利息借钱(10%~20%)再加上利息放给下家(20%~x%),资金很可能会经过几次转手,然后利息也就水涨船高。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就是典型的二道贩子,也有不少个人做这个的,因为来钱太容易了。介绍人/担保人经常区分不清,出借方常常认为中间人是担保人,但实际上是要符合法定条件才会成为担保人的。中间人的存在是全民参与的关键,因为出借方一般是基于对中间人的信任给借钱的。资金实际使用者就各种各样了,从自己创业到借钱入股甚至于存心骗钱的都有。但是最后,基本上只要你会讲故事,就能借到钱。
邹平!一个著名的百强县,有十几家上市公司(一个县哦),一家世界五百强,中小企业几千家。被称为“全民放贷”,我家放进去12万,还有8万没要回来,我老爷子说还要个屁!四个表哥有三个放高利贷,其中一个没放的是因为姑父管的太严!这几年已经消声灭迹了,最厉害是在08-10年,县城里满大街的路虎、奔驰、保时捷。腾讯新闻说我县人民蒸发了1000亿,各村经济倒退10年,这个似乎有点不明显,但近50%的老百姓参与是真的,县委书记已经抓了,公安局曾放话:只要不出人命,怎么要账我们不管。已经公开的人命在40多人,还有一说是70多人!高速追击、机场围堵、撞警车杀警,这些都是公开的。另外,我邻居的儿子失踪了,是自己跑路的。但邹平县的大企业并未参与全民借贷。前几年那个企业自建电厂挑战国家电网的新闻说的就是我们这,确实牛,从一个电厂扩建到7个了!跑题了,大家只需要明白经济越强越容易发生这些就够了,比如全国民间借贷看温州和鄂尔多斯,县级看邹平。忘了说利息。一开始是30%-40%,俗称3分钱、4分钱(年化利率),这已经超出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了(超银行4倍借贷不受法律保护)。慢慢的涨!再涨!接着涨!最高的时候到了460%-560%(4毛5分-5毛6分),说的直接点就是你借给我10万,一年后我给你46万。滚雪球开始了:到处借钱-找人放贷-再借钱-再放贷-拼命借钱-拼命放贷-借不到钱-收不回放贷-崩盘了…以上是2012年的老新闻,后来媒体关注的少了,或者说转移到“自建电厂盈利,挑战国家电网”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本县土生土长),“邹平十里樱花谷”,“一个县的十二家上市公司”等。
非常非常严重!今年春节在家了解到的,我们乡镇各个村把钱放到担保公司的钱约2亿,附近另一个比较大的镇大约3个亿(仅仅是我了解到的附近两个乡镇)。为什么我能知道这些数字,是因为今年出事了钱拿不出来了,政府介入强制还,公司的钱都投到地产上了(县城和镇上的楼盘,房子没人买。。),不知是不是安抚民心,承诺分四年还本金。基本上每个村稍微有点钱的都投进去的有,基本上90%以上的家庭都投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把钱放到担保公司不放银行,不怕拿不出来吗?第一,比银行利率高,我们这儿也不高,年息6%,但是比银行高约一倍。第二,中间人都是本村的或者亲戚,家里比较有钱,大多都是正规国有银行的信贷员,老百姓相信。关键是服务超级好,到期之前就把利息送到家,主动帮你换凭据(对比乡镇的银行服务态度,没拒绝的理由啊)。又一个问题来了?中间人的服务怎么这么好?因为经他们一道手,拿12%~
不止是农村,二三线城市这样的情况也尤其多,只不过农村的后果更加严重。 以鄂尔多斯为例,这里的放贷一度成为一种全民风尚。少则2分每月,多则5分每月的高利,让大多数人失去理智,纷纷投入到放贷大军之中。放贷人群覆盖社会各行各业,有官人,有农人,有工人,有商人,有满腹经纶的人,有大字不识的人,有本地人,有外地人,有老年人,有年轻人,甚至连上小学的小孩儿,都知道把自己的压岁钱交给父母,自己吃高利。那个时期鄂尔多斯所有的人都在从事一种投资行为,放高利。 当时鄂尔多斯真是风光无限,人均GDP敢和香港叫板,全国百分之八十的陆虎车都聚集在这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城市,各式各样的奢侈品品牌纷纷入住,高级酒店拔地而起, 鳞次栉比。家家户户的收入早已不是工资收入,而是高利利息收入,更是有一些“聪明人”从银行贷出钱来放入地下钱庄,赚取利息差。我亲眼所见,我一朋友每月光利息收入就有二十余万元。 然而好景不长,这样的好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从08年开始,12年结束。短短四年,高利就把这座城市推向了深渊。因为资金链断裂,人们放在地下钱庄的钱都拿不出来了,每月的利息没有了就算了,就连本金都拿不出来了,原来的朋友成了敌人,原来的亲人变成了仇人。逼债的,跑路的,自杀的,他杀的。原来的天堂,变成了地狱。路虎车都低价销往各地,奢侈品品牌店纷纷撤出,豪华的酒店为了生存炸起了油条,卖起了早点。 高利贷崩溃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人说是国家对私营煤矿的管制,掐断了鄂尔多斯的经济命脉。有人说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碎,导致了鄂尔多斯经济的寒冬。不过在我看来,那高的离谱的高利贷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骗局,而把人们推向骗局的黑手就是人内心的贪婪。
讲点自己身边的故事,本人身处的地方在陕西榆林,这边的人发家基本靠能源,定靖两地早年靠石油富起来一批人,然后2006年开始,煤炭价格持续上升,神木,府谷接棒,开始涌现出很多亿万富翁! 真正的玩上能源的人,在我们这边绝对不是普通人,得有魄力,有财力,有背景!普通人绝对不会随随便便成功的。 我家在本地属于一般家庭,父母早年下岗,日子过得紧张,又因为自修的房子与施工方纠纷,拖了将近11年,仅获得几万元赔偿!实际损失达一百多万。家里在2010年时积攒将近100万,由于没有什么投资渠道,平时都是放银行里买理财增值,也会小额给亲戚朋友放款,当时利率大概一分半,也就是年18的收益,无抵押,全凭借款人的信用,再就是自己估量一下这个人是做什么的,家庭资产怎么样。就这样糊涂的放了几年,其实我们这边放款都是这个样子的。当地有点名气的人,民间打白条,吸个千二八百或者几千万很容易的,也从来没有出过问题。我家的那些钱,在11年都放出去,放给两个人,一个是我妈的同学兼以前受过我爷爷恩惠,开洗煤厂,人比较稳当,生意做的也还好(此处问题一:对这个人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很清楚,完全是同学之间口传口传的,也并不清楚他吸款是投资何处,总以为他经营自己洗煤生意),另一个人是一个亲戚介绍的,从事房地产生意的(问题二,说白了就是一个倒房子的,信用及人品不清楚,基本不了解,这就是悲哀之处,为了利息把钱放给了陌生人,只打了一张白条) 我家日子也算过得还行,靠收房租以及利息一年收入四五十万吧,期间农行房产抵押贷款30万,建行房产抵押贷款40万,全部分别放到上述两人手里! 以上为xxx家放贷故事! 以下为xxx家要账故事! 本人毕业后在银行工作,平时对放贷接触的比较多,新闻亦对这方面关注较多,从江苏什么县(好像叫泗洪,忘记了)全民放贷破产--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下跌--鄂尔多斯鬼城康巴什--鄂尔多斯民间借贷破产--神木张昌孝巨额集资跑路--神木刘旭明集资案暴露--绥得几家小额贷款公司集资二十多个亿破产--我家的钱完全收不回来!!! 看似没有关联其实环环相扣!!!
手机没电了,停了,还有好多要账细节想说。 我从小写作文就差,没有布局,没有逻辑,写这些自己读的都很恶心,但是,我真的很想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东西告诉大家,当故事听也好,前车之鉴也罢,反正我自己在其中收获很多! 。。。。。。。。。。。。。。。。。。。。。。。。。。。。。。。。。。。。。。。。分割 。。。。。。。。。。。。。。。。。。。。。。。。。。。。。。。。。。。。。。。。权当故事听吧 第一笔帐, 总额大概120w,利息大概清到13年九月,后面谈的利息不要了,只要本金,多次谈不妥,就去了他家住下了(小地方就是黑,经济适用住房他搞了三套) ,只有一套在他名下,又扣了一辆越野汽车,后面查了一下,车是贷款买的,还得还款10多万,价值大概在20万左右,扣下了大概七十万的东西,他没有还钱的意思,事情到最后,如果说幸运的话,可能当时时机比较对, 他的女儿马上要结婚,估计担心到时候在婚礼被闹,我们这边也确实威胁过会采取行动,于是他提出还钱,但是各种理由意思大概只想还70万,我们这边商量了一下,最后敲定还75万了结这事,在还款当天,银行转帐后,当时欠条在我手里,我拒绝归还欠条,结果又是一通撕逼,他家几个人要上来打我,差点一砖头呼在我头上! !! 打了两次110处理,然并卵,当时情况是,对面把我裤带揪着 ,裤子都快被扯下来了,我一步都动不了,可我们出警的协警同志一副 你们自己协商处理,他们懒得管。后来又出来一个中间人,两方都认同,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10w,完结! 第二笔帐,此人名下只有一栋三层小产权房子,好像几十年前他老娘农村来城里买的地修建,一辆凯美瑞(已被其他人扣走),并且人是个赖皮,已经有过一次冲突,家人去他家要钱,被他连推带打,我两个舅舅赶过来,气愤之下拿了尖锐物划伤他左手(非刀具,一个院子里随手抄的桃铲,伤口估计五厘米)。最后报警,我父母暗伤,表面看不出来,他的是明伤,有伤口,加上他开洗浴在该派出所管辖范围,和报案民警认识,结果我一个舅舅行政拘留15天(15天的行政拘留已经是顶格了,一般纠纷不会这么处理的,其实大家都懂得,在派出所辖区内开洗浴,如果不打点辖区民警,会。。。),这样的情况,我们这边只能将他起诉,呵呵,传票都送不到,并且,法院同志,又是一个你懂的。我们把人找到,给法院打电话,人家电话都不接,又找了关系,他们才过来把传票送到欠账人手里,斗智斗勇,审判啥的忽略,目前法院已支持我们陈述判决,对方不上诉,不履行!判决书到了执行局强制执行,好家伙,又是找人疏通,这了那了的,得到一个回复,你们负责把人找到,找到了给执行打电话,执行局把人带走,快过年了,对方没有还钱意思就送拘留所! 现在,我家这边气温零下二十多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逮住那个龟孙! --要账有很多种途径,最重要的还是得知己知彼 。先说到这,我和面做面条吃。 马上过年了,目前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考上公务员,希望这次顺利。 最后还会写上这次事情的感想总结,我想那会是彻底完结的时候吧。!
。。。。。。。。。。。。。。。。。。。。。。。。。。。。。。。。。。。。。。。。。。。。。。。。。。。。。。。。。。。。。。。。。。。。。。。。
起诉的那厮已于2016年一月29日早晨八点钟的样子被逮进去了,拘留15日,过年得在里面过了,此消息应干一杯
过程,一月28晚23点,接到一个知情人确切消息,说这厮回家了,29日一早凌晨四点半,开车蹲守到他家大门外边巷子,气温零下16度,七点多他出门,一路跟随,一边给法院执法局打电话,呵呵,又是办案同志电话打不通,领导不接电话,手底下的人又得听上面的,不然不可能出去逮人。 呵呵,又找关系,管事领导给下面人打电话,出去抓人,送拘留所!
这厮还放狠话,逮了我,以后别想要钱了。再呵呵,我想说,孙子,不还钱,行,一年12个月,15个拘留日满好像再能叠加15个。您这一年免费吃住一个月!下一年继续,就这么耗呗。逮起来才说还5000块钱,又呵呵一个!
。。。。。。。。。。。。。。。。。。。。。。。。。。。。。。。。。。。。。。。。。。。。。。。。说一说感想,一,法院同志电话好神奇,你在关键时刻电话总是打不通,他们内部人之间一打就通。
二,即使走公,你所耗费人力财力物力也是极多的。起诉有诉讼费,事实简单明了不需要请律师,如果说不清楚,你得请律师,律师费,打官司判决下来走到执行那步,先排队,排到你的案子还得看你上货不,有的是人上货走关系,资源有限,案子堆的多的数不胜数,关系走到,钱花到,然后你得把人找到。人家不负责找人,好家伙,跟踪,查定位,各种办法都得用,流氓混混,老头老太太!!!
找到人,还钱或者抵物,你也得多了解,知道那家伙哪里有房产,哪里有车,或者,先还一点,再找个吃财政的担保人。不还钱,送到看守所,你得防止他找关系两天就放出来。关进去就是威慑,如果他找关系一天出来,那屁事不顶,他才不把这当回事。现在看守所里面可不是以前了,行政拘留呆着很舒服,有吃有喝,没有打犯人了。想出口气,有关系的,再找人,行政拘留关到刑事拘留里,给里面打招呼,让他受受罪。 总之,艰辛走一遍,方知要钱难。
各位看官,珍重!!!!
温州,非常严重。我还是学生,接触不多,仅讲讲身边的例子。妹妹同学的妈妈,做高利贷,前几年好不风光,家里十几处房产,路虎奔驰。跟我妈妈熟识后,怂恿她拿钱放贷,妈妈经不起诱惑,不仅拿出家里几十万积蓄,到后来尝到甜头,更是以大概八厘利息借到朋友闲钱百来万,转手一分半或两分利息放在阿姨那里放贷。据说她那边最高放贷利息达到六分,什么概念,借钱的话,10000本金就要还7200利息,想想都可怕 (??? ?? ???)我的小舅舅挺有商业头脑,一直苦于没有资金,在妈妈介绍下认识了上文的阿姨,因为关系甚好,具体来往我不太清楚,但眼看着他就阔绰起来,办了公司,工厂,创办了x淇(儿童高端牛奶品牌),很快买了宝马740和价值400多万的房子。当时温州民间借贷成风,表面形势一片大好,明摆着只要有本金,钱就跟滚雪球似的多起来,令人很难抗拒。那时人有钱傻子才会放银行,都愿意借给亲戚朋友,拿更高的利息。但好景不长,有关注新闻的也许还记得,前几年温州这边大批老板跑路的跑路,跳楼的跳楼,入狱的入狱,形势特别紧张,本来就是泡沫经济,这下好像多米诺骨牌刷刷全倒了。据我了解,那个阿姨的上头欠她两个多亿,但锒铛入狱,债款当然已不做数,而她自己欠债一个多亿,全部房产被银行封住,小舅舅也好不到哪去,店面、工厂被要债人拿走,连宝马740都被拉走抵债。妈妈整日里愁眉苦脸,拿来借贷的钱只好自己慢慢挣钱还上。现在那个阿姨为了尽快东山再起,做起了传销(三生集团),又想发展妈妈做下线,被我死死拉住啊→_→而小舅舅呢,当初没有本金时,借了村里几十本房产证去银行贷款,一本证贷二三十万,农村人不懂这个,只要应承他们多给比银行更高的利息,就连哄带骗,况且人家看你是开宝马的大老板,更是轻而易举。现在他倒台了,自己消失不见,苦了我两个小公小婆(小舅舅父母),应对村里人日日夜夜的逼问和闹事,腿脚不行的小公甚至开着破三轮车出来收废品度日,连老房子棺材本儿都被儿子败光。以上是我身边的一些温州这边高利贷的情况,只是表面现象,很多事深藏在水面下,不是直接利益相关人想像不到可怕之处。人啊,本性就是爱贪小便宜。
中国金融体系存在两个二元结构,一个是因城乡差别产生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一个是因监管制度产生的二元金融市场——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非正规金融)。这种二元结构造成了金融资源分配的机会不公平,产生了对农村和弱势社会群体的金融排斥。一、城乡金融二元结构
中国长期存在,这是指以工业化、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和以农业和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并存的经济结构。作为发展中国家,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同样可以分析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二元社会结构,一元是由市民组成的城市社会;另一元是由农民构成的农村社会。包括户籍、土地产权、住宅、教育、医疗、就业、保险、劳动保障等10余种制度,成为判断农民与市民阶层的依据。他们的最大区别只在于是否持有农户户口。这种二元社会结构是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包括二元就业制度、二元福利保障制度、二元教育制度、二元公共事业投入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社会制度体系,它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在此城乡二元社会和经济结构中,金融体系也带有明显的二元特征,表现为:1、 城乡居民的融资权利不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长期限制农户以土地和宅基地作为抵押资产融资。2、 农村金融机构是抽水机。农村存贷差巨大,资金被抽离农村,投向发达地区和城市。3、 农民融资难,民间高利贷盛行,融资成本高。
这种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金融资源在城乡之间配置的不公平,形成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金融排斥。二、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二元结构
在城乡二元金融结构长期存在的同时,还存在另一个二元结构,既按法律和政策地位分为受监管的正规金融和未受监管的民间金融。造成这个分割的原因是:
历史上国有大型企业是市场主体,大型国有金融机构也是金融市场主体,金融机构主要是为国有大型企业服务。
中国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过度时期,政府政策对市场的干预依旧存在,国有金融机构往往接受国家政策指导,投入国家大型项目。随着改革开放,民营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虽然企业规模较小,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但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大型国有企业,其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但被排斥在优先为大企业服务的正规金融机构大门之外。同时,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制度没有适应民营经济发展而做相应调整,依然限制私营部门投资注册为中低端市场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
需求催生供给,大量未被监管的金融组织和金融活动应运而生,为私营部门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所需的金融服务。农户和中小微企业等社会弱势群体因难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不得不依赖民间金融机构。但民间金融机构同样是被正规金融机构排挤的弱势主体,这就加剧了农户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
但这些组织和活动因未被纳入监管,缺少法律保护,也被排斥在政府给予金融机构的各项优惠政策之外,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经常出现局部混乱和危机,不是一种可持续的金融服务。结果是非正规的民间金融市场的风险和成本高于正规金融体系,加大了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
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共同构成了中国的金融体系,民间金融是正规金融的补充,是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民间金融已经被纳入了影子银行范畴,其存在和价值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总体来说,受监管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服务于中高端市场,而民间金融则主要服务于中低端市场。三、建设普惠金融体系,须打破双二元结构
双二元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对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金融排斥最严重,这不但影响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经济发展,还有可能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潜在的社会风险。
由于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之间存在利率鸿沟,形成了利率双轨制。银行机构依靠垄断地位低息揽储,通过影子银行体系将资金融通给民间金融体系高息放贷,从而获得巨大的存贷利差,形成寄生于二元金融结构的利益结构和利益集团。影子银行体系虽然客观上为民间金融体系和民营企业输送了所需的资金,但因脱离监管而产生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金融的双二元结构与包容性增长的经济发展方针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必须打破双二元结构,建立普惠金融体系。中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任务要从两个二元体系同时入手。
针对城乡二元体系,应该改革城乡二元社会体系,调整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让农民获得可用于融资的基础性资产。要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为三农提供服务。更有效的措施应该是允许农民和私营部门投资开办小型的社区金融机构,为农户及其生产活动提供方便灵活的金融服务。
针对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二元结构问题,一方面要让正规金融机构降低门槛服务低端,更重要的则是要让民间金融体系阳光化、规范化,给民间金融机构提供可以进入受监管的金融体系的通道。同时要实现利率市场化,消除两个体系间的价格双轨制,为民营金融机构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如果不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调整金融监管制度,就难以改变这种双二元结构中的金融排斥现象,无法建立普惠金融体系。四、通过金融创新,克服普惠金融的障碍
除了上述制度创新和机构创新,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也需要的中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市场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
征信系统和支付清算系统是金融系统运的基础设施。现有的征信系统还主要是为受监管的正规金融机构服务,没有将真实存在民间金融体系纳入征信系统并提供普惠的征信服务。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促进普惠征信体系建设的规划,并正着手为新型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征信服务。
正迅猛发展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发展电子和移动支付业务,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手段,也为民间金融的阳光化创造了条件。
在微观领域,需要通过模式和产品创新,降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和成本。近年来,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的模式创新层出不穷,特别是P2P个人小额信贷信息中介服务和众筹模式的股权融资服务,借助互联网等的信息技术优势,为民间借贷提供了更加透明、更加规范、成本更低的交易方式,且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创造了线下模式和O2O模式等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极大便利了民间借贷交易。
不仅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也为城乡居民理财提供了储蓄之外的理财途径。ZT 来自网络
山东泰安农村。只说自己周围。五年前,自己家借出去四万给表哥放贷,二舅家给表哥十几万,表叔放出去几十万,借的人都跑了没法要。我亲叔借上百万,四年前被追债,拿走了我存起来买电脑的钱,还骗我妈不知情去给他当保人继续借高利贷还债(因为借贷人是我姥姥那的)盖好的楼房跟宅基地都被人要走抵债不足,天天围家门口威胁,匆匆逃离家四年逢年过节都不能回来看一眼妻儿老小,知道的还有隔壁村老娘被人拖死,自己脚筋被挑的,像我叔这样跑了的也相当一批,被闹的我妈这样不得安宁的家庭还一批。
当初听我妈打电话说他跑了我还哭,我妈叹口气说,别哭了,他跑了至少还有条活路。
说得就像城市不严重一样
实话实说,非常严重,我妈已经借出去好几万,据我所知,我姨妈家也外借了,利息不是很高,但是比银行高得多那是肯定的,借款人也多种多样,理由也很多的,风险很大,无法偿还,跑路就难以追回的事情比比皆是,就我认识的大人里就有好几个借了这种钱,过年不敢回家的,更有人假借我家信用,问我亲戚家借了钱,最后没还,让我们两家关系变得很尴尬!过年偶尔听了点高利贷的故事,分享一下吧,请勿转载,我一个表哥很不成器,高中没毕业就外出混社会,他混得应该还行,他混的团伙在本地来说很大,顶头老大路虎宾利,他前段时间出狱,过年照例被我妈再教育了一顿,然后和我聊天,他讲了点故事,劝导我不要学他之类的,他说了几个怎么赚黑钱的事,他的手下负责结交小老板,带小老板玩毒品,然后带去赌博,然后各种老千,总之就是让小老板输得脸红,然后有人就负责借钱给小老板,因为带黑性质,小老板借了不敢不还,于是乎输的倾家荡产的小老板只能去问亲朋好友邻居之类的借,肯定是还不起,于是恶性欠债比比皆是,在此,希望读者能控制住好奇心,毒品不能碰!!!真的不能碰!!!
来来来,楼上都在讲故事,那我来讲讲莫言老家的故事。山东省高密市,百强县排名71,山东半岛一个普通县城。民间高利贷大概兴起于08年后,从万恶的四万亿进市场就开始了,美其名曰:民间理财。最初的放贷头子基本都是为了给朋友江湖救急,从亲朋好友那里借钱,一进一出自己抽五厘的利息,彼时大家的心理还比较谨慎,一家顶多给个十万,放贷的一分收,凑个三五十万一分五出。按一分利来看,一年12%的利息,比银行强,但是说实话在山东半岛这个地方,还不足以吸引大多数人进场。遂后,披红挂彩带着救世主光环的四万亿一步步放进了市场,当时混球时报说,加上地方政府投资,共计十万亿。于是后边的故事大家大体都知道点,全国尘土飞扬,热火朝天,听说钱很多,听说机会来了,听说要发财了。。。卧槽,时不我待啊。当然,这对于我们村来说,依旧没啥关系,咋发财,谁知道啊。然后房地产一夜之间爆炸了,大钱小钱都往里跳,加上房地产以外的其他热钱行业,催生了大量的资金需求。想要钱,找银行,银行不给,找民间。别的地方我不了解,高密这儿能顺利拿到大额贷款的企业基本都是大企业,而多如牛毛的小企业小个体拿5万块贷款都能让他憋死,这点银行做的无可厚非,别说银行了,那些搭个摊子就自称某总的货我都觉着他借钱还不上。但是资金需求还在啊,那么不如就借点高利贷?反正房价动不动就翻翻,我们三分利借也有的赚嘛。从09年开始,高利贷头子。。咳咳。。民间理财开始遍地开花。开始一分收钱收不到了,涨到一分五,一分五在10年的时候也收不动了,涨到两分。最后的收钱价在两分到三分之间,这个看关系。而两分利收的时候就开始三分起放了,四分丝毫不让人惊讶。四分利,年利48%,这要是投到基础制造业中去,谁敢保证年收益率能达到48%,这边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48%的利润无疑于在做梦,他借了钱,基本上就等于还不上了。还不上咋办,管他呢,到时候再说。当时没有任何人关心这个问题,一者都赌红了眼,二者这帮放高利贷的以小学文化居多。能有能量组织起高利贷的,要么他爹有点小权(不用大够装逼就行),要么就是在村里攒了半辈子的面子,这些位民间理财众,普遍的文化程度不高。民间理财,在农村根本没有什么手法可言,无非就是左手进右手出,抵押靠目测,全程没有任何监管。上层资金需求不断,下层买涨心理一天天壮大,慢慢的从集资办实业,变成了纯粹的套利。高利贷最火的时候是12年,那年本地一上市企业月利一毛借了一个亿还银行贷款,为期半个月。一个亿放在北上广,毛毛雨,但是在高密能随时拿出一个亿流动资金的寥寥无几。那次20多个高利贷头子凑了一个亿,半个月后分了五百万利息,实实在在的红利动人心,一夜之间,放贷的翻了一个番不止。进场的人越来越多,一夜暴富的例子口口相传到四面八方。我们村某君,不妨称之为A君,穷光蛋一个,四十岁了过年钱都经常出问题。A君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有俩爱好,一个是打扑克,另一个是打麻将,简称好赌。久赌必败家,又不喜欢干活,穷的过不了年理所当然。这一年,他不知道从哪搭上了线,在本村这三分利前后拿了大概200万,六分利贷到了外地。你可能要问了,这么一个没有丝毫信用额度的哥们,怎么会有人一下给他200万?办法说起来也不难,人总是有优点,A君优点就是嘴甜,20多年恭维下来,加上当时炒疯了的气候,拿到30万说难也不难。拿到30万后,利息按时还,再做出一副发财了的样子,就有了第二个三十万,以至于200万。各位随便看看,其中就有很多漏洞,但是没人看出来,看出来的也不是利益相关。于是他就左手倒右手,年入70万 了,盖房买车,重新装修,不差钱 了。、这个现身说法的例子蛊惑性太强了,又有一大批人开始扑通扑通往坑里跳。加上当时,通胀的感觉很明显 了,除了工资不涨啥都涨,所有人都知道放在银行,就等于坐等钱蒸发。我们没渠道左手倒右手,我们2分利贷给高利贷头子不就行了吗,哪个银行能给出24%的年利?于是2012年这把炒钱的大火大有直接烧进发达社会的节奏。到13年初,我们一村过500万的池子就有仨,没有不敢放的钱,资金链没断,一片欣欣向荣。政府有没有意识到这里边的隐患,很明显,意识到了。怎么做的呢,无能为力。市委下了通知,各个派出所分好片,辖区内高利贷头子做好人数统计,半个月点一次卯,总之一句话,你特么出了事别跑!效果我们不谈,反正就做到这一步。但是,转折还是来了。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须知那虾子大红之日,正是其大悲之时!第一个大事是某省内知名鞋厂老板跑路了,身上背了两个半亿债务。两个半亿 是本金,没算利息,他这一跑路,带着一批债主一起陷进去了。于是相关债主,拆东补西咬牙苦撑的有,卖房卖地补上窟窿金盆洗手的有,三十六计走为上的也有。气氛似乎有点不对味了。但是由于这在当时还是个例,众人都在家看笑话,而没有往自己身上想。时隔半年,到了13年底的时候,过年听说的坏消息就有不少了,某某跑路了,某某被人打残了···有些胆小的开始退了,人心开始浮动。故事听多了,我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当时知乎上有人讨论民间借贷的利率,我发现很多经济远比高密发达的地方,年利15%就是高利率,而家里长线借钱(一年以上)借到七分的时有耳闻,短线(一个月以内)借到一毛五的也有的是,傻子也看出来了,这绝对是病态。跟爹妈交流了一下想法,爹妈根据当时情况心里也生退意,开始往回收。14年初,各大门户开始唱衰房地产,房价开始下滑(特么北京的房子我还是买不起),而银行贷款开始放宽,双管齐下,民间高利贷终于出了大事。具体宏观微观,同比环比,指数比例我就不说了,不是专业人士,说不好。我讲几个故事。某高利贷大哥,不妨称之为B爷,B爷在12年给自己兄弟淘换了五百万支持建厂,那边厂子预计投资近一个亿,他兄弟跟人合伙,合伙人出五千万,这边出小四千。13年底合伙人 生意受挫,资金链断裂,撤资了,这时候他兄弟屁股上连本带利三千多万的债务,七成高利贷。厂子一停工,天塌了。一个月的利息,77万。家产能有一千万,抵押殆尽。那B爷咋整,没别的法儿,死要钱。五百万要回来了,兄弟彻底反目。这是要命的五百万啊,亲兄弟相互扶持这么多年,五百万挺大一数,就不能缓缓吗?不能,缓上俩月,他这边就断了,14年初,趁着还能拿出钱来,兄弟不要了,先保自己吧。某小企业主,按照顺序来吧,称为C君,家里一家木器厂,给自己最铁的朋友贷了三百万。俩人是光屁股一起长大的,交情五十多年了,一起挨过饿,一起扒过车,一起跟劫道的拼过命,后来日子好过了,也是天天来往。然后呢,今年市场一变,三百万从承受能力范围内瞬间变成了一座大山,朋友眼见此生还钱无望,跑路了。C君变卖家产,还上了这三百万,利息没钱还了,先欠着吧。以上俩故事,有点悲,但是比起前文提到A君来,就少了点戏剧性。A君在一夜之间从基本温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暴发户气息明显,最喜欢说一句话:不差钱。大家脑补下A君形象,一个中年矮胖子,光头锃亮,挺胸腆肚,拿着手包,一脸志得意满的笑。先留坑,故事太多,未完待续。
很严重,太严重了,乡镇的重点工作之一,仅次于预防邪教和信访。
先富带后富,然后就跑路。邯郸一些农村借贷今年好多跑路的。
我老家到处都有高利贷放,像我这种胆子大点的钱,一年放1-2万
很严重。原因有很多:第一,利率没有市场化,国有企业占用了大量低成本资金,造成民企不得借入这些高息资金;第二,投资渠道少,普通大众很少有对现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第三,人性的贪婪。
我们这儿的高利贷就叫高利贷,老被人才叫“驴打滚”。其实日常生活中高利贷本来就是正常存在的,只不过没有近几年那么猖狂而已。我们这儿的高利贷大约是从2010年火起来的,究其原因就是新闻上常说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对中小企业造成的冲击太大,单凭自己的实力大部分中小企业根本撑不过去。最显而易见的当然就是房地产了。拿这个举例:在金融危机波及之前我们这儿就已经是快速发展了,当年的县长喊着要“把十年的钱用三年的时间花完”,然后就是经济百强县了,所以想想看吧。听说当年的县长本来还要打算在我们这儿建所大学的,地他都亲自规划好了,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这件事后来没办成,然后他就调走高升了。不过虽然大学没建成,商品房却一直火了下去。因为之前的快发展,外来经商的人很多,整个消费水平被提了起来,然后商品房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但接着金融危机就来了,物价、房价都开始往上涨,再加上买卖这个时候渐渐开始不好做了,而且之前的商品房市场炒房的人本来就很多,水分非常大,经过金融危机这么一闹,所有人都有点吃不消了,我们这儿的房地产商也就越来越不好过了。农民工盖完楼拿不到工钱,房地产商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农民工拿不到钱,银行又不往外放贷款,这些房地产商甚至包工头们就只能被逼着去借高利贷了。这就是最初的高利贷的市场。不过有意思的是,我们这儿的高利贷最先做起来的却不是当地人,而是温州人。听说是时任县长夫人的一个温州朋友先来这儿拉着一帮人搞起来的。然后规模就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高利贷最火的时候有多火呢?这么说吧,有个村就是家家户户高利贷。你去一趟县城满大街跑的都是奔驰、宝马、奥迪这样的豪车,有点姿色的女人都开mini或者甲壳虫,我们这的一个大混混最牛逼的时候买过一架直升飞机。一个小村长手底下没有个七八套房产你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去银行办业务,有两个看着也就20出头的小年轻人开着一辆法拉利(没错,你没有看错真的是一辆法拉利,可惜当时我连法拉利的车标都不认识)停在我前头,提着一个旅行包下来一边几十万、几十万聊着一边往里走。银行的人一看到他们直接把去办业务的人赶到其他窗口去了,因为人家来存钱啊。还有一次是一个超市开业我趁着人家搞活动想着买点便宜的东西,然后到了超市就看到门前的停车位摆了一排GTR,数了数好像有十三四辆吧。当然最夸张也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在高速路口看到的,不知道是哪位大款家里结婚,从高速上下来至少得有二三十辆奥迪,要不是车盖上系着婚礼用的那种大红花,你真的会以为这是哪家4S店搬迁呢,然后后面跟的是一辆白色加长林肯,再后面就是帕萨特、朗逸之类的估计就是朋友来凑场子的了,后面到底有多少我没看完,因为这个时候路上就已经堵得不行了,交警一直在边上催着快走。当然你有风光的时候就肯定也有走霉运的时候,高利贷火了几年后接着就崩盘了。大街上的豪车明显少了许多,许多玩高利贷的都跑路了,也有没脑子不知道跑的最后的下场非常惨,我们这儿有个非常大的水库,有一次有个人钓鱼钓出来了一具尸体于是就报了警,然后pc来了之后又“钓”出了更多的尸体,最后家里以前倒腾过高利贷然后人找不到的都到这儿捞人最后pc把这里封了一段时间为的就是不让人再来捞了。还有一个很有名的主玩高利贷发了后想自己鼓捣个像伊利、蒙牛那样的牛奶企业,最后崩盘的时候有人给他算了算他家奶牛身上的毛得按几千块钱一根才能把账还清。他那个村刚开始的时候非常牛逼家家户户住别墅出门开好车,但后来据说过年的时候能拿出一千块钱来过年的就算是有钱的人家了。再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县长,他夫人最后给他打进去了几百万,这位县长最后也被调到了市里被看了起来再后来就没有了音信。最后说说自己的看法,其实高利贷这个东西既然出现就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有些时候还真是只有高利贷才能解决你的问题。不过我也觉得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城乡地区的快速发展与当地金融系统建设脱节的问题,其实凡是经商的有几个愿意碰高利贷这个东西?都知道自己努力挣来的钱才是实打实的,谁吃饱了撑的没事为了个高利贷把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砸这里面去。但有时候你还真就会遇到过不去的坎,这个时候你就只有这唯一的选择了,借用电影里的话,这个时候你借了这个高利贷还可能是“九死一生”,但要是不借你就是“十死无生”了,你说怎么办。
严重的不是一点半点,拦都拦不住,除了自己家,身边几乎每家都放了贷
赞少了,就不更新了。哈哈。。。—————————看见楼主的问题,可能我最有权回答,我是一个参与者,我也是一个获利者,我比那些人更理性,更大胆。我从地方集资来,再高利放出去,里面水太深,如有这方面人群,在评论里与我交流。—————————那我就补充点吧,这个我不能从局外人来看这个问题,毕竟老哥我参与其中,这个无所谓严重不严重,这个只是民间借贷的一个小块而已,对于月息放到1角 8分 5分都很正常,借钱的人还不起的太正常了,但是我们更多的都是做的抵押,有抵押还担心个啥,农民要不到钱,只能说他们没有组织,光看到高额的回报,却不知道对客户的要求,看看是不是能给他放钱。比如,有人找我借20W,月息1角,那么每个月就是2万的利息,如果借一个月,那么我们只给他18万,头息先收了来,可能他给我们的就是一辆价值20多万,30万的车子,或许其他物件,我们放的话就是讲求的快速,客户要多快有多快,半个小时,10分钟都行。有什么问题的话就留在评论里吧,给你们解答我所知道的一些事情,规则。
个人一点感想,尚无相关数据支撑。
农村的高利贷现象确实十分严重,越封闭的地方越严重。一方面农村是金融业渗透程度较低的区域,除了存款很少其他的理财投资方式(股票、基金、信托、债券这些是绝大多数农民一生都没接触过的玩意);另一方面农村的融资渠道不畅,借款一般两个极端要么是亲友的无息借贷甚至帮助性的补贴要么只有借高利贷。
“高利”一方面是农村借贷高风险的风险补偿,另一方面借款的人在无法获得其他渠道借款时必然与资金方的博弈中处于弱势。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政府对老百姓保护的太好了,追逐高利的“投资者”既然期望追逐远超无风险利率的收益,就不要期望高利贷无风险,而不是每当赔钱时就希望政府出来“主持公道”。
要解决高利贷问题,可能的一条道路是民间借贷的合法化与市场化,让资本自己来决定利率。否则,现在这个样子,央行天天玩降息,底下该怎么玩还是怎么玩有意义吗?
涉及亲戚,匿。老家河北省赞皇县。在太行山根,国家级贫困,清北降60分那种贫困,最近几年没一个人能上一本线那种贫困。集资的局面大概是这样的,有两个石家庄市里的,通过农信社在各村的代理点(也可以叫代理人)集资,规定集到多少给代理人一定比例分红(具体数不清楚)全村有三个代理点,一个我不认识,一个是对门卖馒头的,一个是我姑父。卖馒头的他爹本来是会计,跟他儿子说你敢干这个我打断你腿。结果这当口老爷子没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至少有80%的家庭参与了。我爹做过几年金融,跟我叔叔死说活说,最后我叔叔还是把钱投进去了。再往后那俩人资金链崩了,跑路了,再往后就不知道了。都是农民,也没个追杀的胆子。其实在我们老家,集资利率不高。也就比信用社高一点,再多赠两袋面粉。但是农民贪小利啊,就都把钱投进去。所以其他地方大概也可能同样严重吧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血是不是很严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