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振动方程和波动方程时程分析及试验验证为什么投稿不中

建筑结构时程分析方法地震记录的选择
根据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第5.1.2的规定: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及下表1所规定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方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并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采用时程分析的房屋高度范围
烈度、场地类别
房屋高度范围(m)
8度I、II类场地和7度
8度III、IV类场地
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二组的实际地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其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可按下表采用。
时程分析所用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最大值(cm/s2)
220(310)
400(510)
建筑结构进行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新规范进一步强调了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抗震计算的必要性, 并且随着高层建筑及不规则建筑的发展,
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结构抗震计算已是大势所趋,
而计算机的发展又为进行时程分析提供了技术基础。但是,广大工程设计人员在使用时程分析法时却发现, 采用不同的地震记录,
得到的内力、位移等结果差别很大, 与底部剪力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结果也有很大出入, 通常这种差别可达到数倍乃至数十倍之多 。因而,
如何选择地震记录, 成为推广使用时程分析法的关键之一。由于地震记录的复杂性,所以在进行时程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地震波时, 应同时符合地震动三要素
地震动三要素即地震动强度、地震动谱特征和地震动持续时间. 选择地震波时, 应同时符合地震动三要素. 若只局部符合,
则可能带来数倍的误差.
(2) 在选择地震波考虑地震动谱特征时要慎重
在抗震分析时, 当所选用的几个加速度时程曲线幅值的最大值( 地震动强度) 相同、而谱特征不同,则计算出的地震响应往往相差很大,
所以在选择地震波考虑地震动谱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3.在进行地震时程分析时,为了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同时考虑地震三要素的原则,采用下列步骤:
( 1) 查出特征周期值
按现行抗震规范GB57;2001
的表5.1.4-2(见下表),根据所设计结构的场地类别与设计地震分组查出特征周期Tg值。
( 2) 初选实际地震波
从地震记录库里选择与建筑场地类别相同的地震波,并按照地震波的幅值进行选择.
( 3) 确定实际地震波
从初步选择的数个实际地震波中,
经计算选用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所谓在统计意义上相符(指的是,
用选择的加速度时程曲线计算单质点体系得出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
在不同周期值时均相差不大于20% .
( 4) 选择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持续时间输入的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持续时间应包含地震记录最强部分,
并要求选择足够长的持续时间. 一般建议选择的持续时间取不少于结构基本周期的10倍, 且不小于10 秒.
本人根据上述原则,选用了地震库里一类场地的实际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kobe波,利用ansys对不同周期的单自由度系统进行分析,得到了kobe波的谱特性,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如下文所示:
(1)kobe波的时程曲线
kobe波为一类场地实测地震波,由于kobe波前4s的随机振动不明显,所以取其4s后的时程曲线,其时程曲线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kobe波的持时为30.76s,最大加速度为0.7m/s2(根据规范调整)
(2)kobe波的谱特征ansys分析
建立单自由体系,利用弹簧单元combin14、质量单元mass21,建立模型,其周期与弹簧刚度和质量有关,表达式为:T=2*&*(M/K)**0.5,所以在ansys里设定combin14的K=10000,通过循环改变改变mass21单元的实常数来改变系统质量,从而改变系统周期。另外,由于结构的动力反应与结构的阻尼有关,combin14单元的阻尼设置可用来模拟结构的阻尼效应,假设结构的阻尼比为0.05,所以根据结构动力学的知识可知其阻尼为:
&&&&&&&&&&&&&&&&&&&&&&&&&&&&&&&&&&&&&&&&
cv=0.1*((k*m)**0.5)
由于地震的谱特征在0-1s内比较敏感,所以分析时采用下列的m值:
&对本文的单自由系统的建模以及动力学分析在ansys里的实现命令流如下所示:
/filename,bo
NT=1538& !地震波数据的行数
xun=300& !计算循环数
*DIM,TIME,,NT !定义地震波周期
*DIM,AC,,NT&& !定义地震波加速度值
*VREAD,TIME,TIME,TXT,,IJK,NT,1,1,0
*VREAD,AC,kobe,TXT,,IJK,NT,1,1,0&&&
!读取地震波
*dim,f,,xun
*dim,t,,xun
*dim,sa,,xun
*do,i,1,xun
/config,nres,10000
m=0.1&&&&&&&&&&&
!质量块的质量
k=10000&&&&&&&&&
cv=0.1*((k*m)**0.5) !弹簧阻尼
et,1,combin14,,,2& !弹簧单元
et,2,mass21,,,4&&&
m=200*i+455
cv=0.1*((k*m)**0.5)
antype,modal&&
modopt,reduc,1,0,10e10,1&&&&&&&
!采用模态法求自振频率
mxpand,1,0,10e10,yes
*get,f(i),mode,1,freq&&&
*set,t(i),1/f(i)&&&&&&&&&&
!提取结构自振频率和周期
ANTYPE,TRANS&&
!对单自由度系统进行瞬时动力学分析
TRNOPT,FULL&& !瞬态分析类型
TIMINT,ON&&&&
!时间积分效应
outres,all
outres,rsol
NLGEOM,OFF
*DO,II,1,nt
acel,-AC(II),0,0&&&&&&&&&
TIME,TIME(II)&&&&&&&&&&&&
!加速度对应的时间
KBC,0&&&&&&&&&&&&&&&&&&&&
NSUBST,5&&&&&&&&&&&&&&&&&
!积分时间步长或子步数
*dim,uxf,,nt,xun&&&&&&&&&
!定义每一步位移值的数组
*dim,uxfabs,,nt,xun&&&&&&
!定义每一步位移值的绝对值的数组
*do,j,1,nt
*get,uxf(j),node,2,u,x&&&
!提取每一步位移值的数组
uxfabs(j)=abs(uxf(j))&&&&
!计算每一步位移值绝对值的数组
*if,uxfabs(j),gt,uxend,then
uxend=uxfabs(j)
*endif&&&&&&&&&&&&&&&&&&&
!通过if条件提取位移最大值sd
*set,sa(i),uxend*k/m&&&&&
!计算加速度最大值sa&
*del,uxfabs
*dim,peta,,xun
*do,h,1,xun
peta(h)=sa(h)/0.7
*cfopen,f:\ansys\sa,mac&&&
!输出相应的数据
*vwrite,sa(1)
*cfopen,f:\ansys\peta,mac
*vwrite,peta(1)
(3)分析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kobe波的动力系数曲线为:
从图中可以看出:动力系数的β(0)=1,βmax=3.23
(4)分析结论上图为kobe的sa曲线与8度设防区各场地类别的规范反应谱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
&若使用kobe波对8度区建筑进行时程分析,一类、二类、四类场地的误差较大,三类场地第二、三组误差相对较小;
&kobe波为一类场地土实测的地震波,若了解其频谱特征就使用其波进行时程分析,则误差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当使用kobe波对三类第二、三组场地进行时程分析时,长周期建筑(大于2s)、低周期建筑(0-0.5s)
的分析结果较规范反应谱大,短周期建筑(0.5-2s)的分析结果相差较小。
(5)实例验证
先验证低周期建筑,实例选择一个三层框架结构,结构处于8度抗震设防区,一类场地第一组,其前三阶的周期分别为:T1=0.433s,T1=0.202s,T1=0.136s,对此结构进行kobe波下的动力分析、结构的kobe波谱分析、规范反应谱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对比。
&&&&&&&&&&&
振型反应谱法
动力时程法
Kobe波谱分析法
底部剪力(KN)
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kobe波对低周期建筑进行时程分析,时程分析结果较大,且误差很大。这点可以从kobe波的谱动力系数图中清晰的观察到。
(6)对于规范规定的工民建中采用时程分析的高层建筑,一般来说其周期较大,根据kobe波的谱特征可以知道,若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构肯定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结果小,与规范规定的含义相同。另外,时程分析的结构有可能满足规范中规定的65%的界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高层建筑结构风振时程分析方法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风振时程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度不断增加,同时大量具有复杂体型及安装消能减振设备的高层建筑结构不断出现,风荷载是作用在此类高柔结构上的重要动力荷载,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这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带来了新的问题。现行的风振响应计算主要分为频域方法及时域方法两种,本文在广泛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层建筑结构风振时程分析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速时程数值模拟及基于数值模拟的风振时程分析研究。将脉动风速看成平稳高斯随机过程,根据Davenport提出的脉动风速功率谱,选取线性滤波法中的自回归法,通过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对风速时程曲线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编制具有前后处理及图形功能的风荷载时程生成程序。在程序中编制模块使其自动与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接口,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风振时程分析。对7个典型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基于数值模拟的风振时程分析,将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运用规范简化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除横风向结构顶部加速度响应外,两者得到结构楼层内力、位移及顺风向顶点加速度响应均比较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及正确性,并为风振时程分析结果评估提供合理的统计方法。
2)基于风洞试验数据的风振时程分析研究。以某双塔超高层建筑结构为案例,结合其刚性模型风洞试验中测得的风压系数时程,通过编程将其转换为风荷载时程并导入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原单塔结构进行风振时程分析。将得到时程分析结果与规范方法及风洞试验中应用频域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三种方法在无明显风场干扰的结构顺风向得到的结果比较一致;在风场受双塔影响时,时程分析及频域分析结果比较一致。分析验证了基于风洞试验风压数据的风振时程分析的正确性,并研究了该规则矩形平面超高层在不同风向角下考虑2个超高层建筑相互干扰下的风振动力特性。以基于风洞试验风压数据的风振时程分析结果为参考,对基于数值模拟的风荷载时程进行校核并应用于该结构的风振时程分析。将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除横风向结构顶部加速度响应外,两者得到结构楼层内力、位移及顺风向顶点加速度响应均比较一致。
3)基于风洞试验数据的风振控制研究。以某带粘滞阻尼器高层大跨连体结构为案例,通过其刚性模型风洞试验所测得的风压系数时程,通过编程将其转换为风荷载时程导入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原结构进行风振时程分析。对此类具有复杂体型的双塔高层大跨连体结构的在不同风向角下,分别进行考虑及不考虑非线性粘滞阻尼器作用的风振动力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粘滞阻尼器能较好的消耗总输入能量,减小结构的内力,位移及加速度响应,其中加速度控制效果要优于内力及位移的控制效果。分析验证了粘滞阻尼器对该类结构内力、变形及舒适度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TU973.31【目录】:
Abstract8-13
第一章 绪论13-26
1.1 高层建筑发展现状13-14
1.2 风对结构作用14-18
1.2.1 大气边界层风特性14-16
1.2.2 风对结构作用16-18
1.3 高层建筑结构风工程理论发展及研究现状18-23
1.3.1 引言18-19
1.3.2 研究方法19-23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23-25
1.4.1 研究目的23-24
1.4.2 研究内容24-25
1.5 论文结构25-26
第二章 风速时程数值模拟及风荷载时程生成程序编制26-39
2.1 平稳随机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26-27
2.1.1 线性滤波法26-27
2.1.2 谐波叠加法27
2.2 风速时程模拟的AR 法27-37
2.2.1 AR 模型27-28
2.2.2 AR 模型模拟风速时程28-30
2.2.3 程序编制30-33
2.2.4 参数选取33-37
2.3 本章小结37-39
第三章 基于数值模拟的结构风振时程分析研究39-65
3.1 高层建筑风振响应规范方法39-42
3.1.1 惯性风荷载方法39-40
3.1.2 风振加速度响应简化分析40-42
3.2 基于风速数值模拟的结构风振时程分析42-46
3.3 结构顺风向风振时程分析结果统计及分析对比46-61
3.3.1 结构底部剪力47-51
3.3.2 结构顶部位移51-56
3.3.3 结构顶部加速度56-61
3.4 结构横风向风振时程分析61-64
3.4.1 单侧立面横风效应分析62-63
3.4.2 双侧立面横风效应分析63-64
3.5 本章小结64-65
第四章 某超高层结构基于风洞试验数据的风振响应分析65-85
4.1 工程概况65-66
4.2 风洞试验模型及频域分析结果66-68
4.2.1 风洞试验模型66-68
4.2.2 频域分析结果68
4.3 基于风洞试验风压系数的风振时程分析68-71
4.3.1 风压时程转换68-71
4.3.2 风振时程分析71
4.4 分析结果对比71-80
4.4.1 楼层内力71-74
4.4.2 楼层位移74-78
4.4.3 结构顶部加速度78-80
4.5 基于风速时程数值模拟的风振时程分析80-83
4.5.1 风速时程模拟及风荷载生成80-81
4.5.2 结果对比分析81-83
4.6 本章小结83-85
第五章 某高层大跨连体结构风振响应及风振控制分析85-100
5.1 工程概况85-88
5.2 粘滞阻尼器88-91
5.2.1 粘性流体类型88-89
5.2.2 粘性流体类型89-90
5.2.3 粘滞阻尼器模型90-91
5.3 风洞试验模型91
5.4 基于风洞试验风压系数的风振时程分析91-95
5.4.1 风压时程转换91-94
5.4.2 风振时程分析94-95
5.5 分析结果对比95-98
5.5.1 变形及内力结果对比95-97
5.5.2 舒适度结果对比97
5.5.3 阻尼器耗能分析97-98
5.6 本章小结98-100
结论100-103
研究成果100-101
展望101-103
参考文献103-10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7-10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旺华;李秋胜;王启文;周斌;;[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郝伟;[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吕燕霞;[D];郑州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颜大椿,孙智利,黄盛,丁吾泉,陈明福,林荣生,仇畔祥,李红,刘翰林;[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张建胜;武岳;沈世钊;;[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刘锡良,周颖;[J];工业建筑;2005年05期
顾明,王凤元,全涌,陈伟,张锋;[J];建筑结构学报;2000年04期
张相庭;[J];建筑科学;2000年06期
舒新玲,周岱;[J];空间结构;2003年04期
王修琼,崔剑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7期
钱稼茹,过静珺,陈志鹏;[J];土木工程学报;1998年06期
顾明,黄鹏,周晅毅,冯晓平,黄崑;[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石碧青;谢壮宁;倪振华;;[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任志宏,王元清,石永久;[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贾彬;王汝恒;王钦华;王皆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贾彬;王汝恒;;[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贾彬;;[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熊曜;王汝恒;佟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李娜;韩庆华;;[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徐其功;孙业华;;[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唐柏鉴;王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白泉;朱浮声;边晶梅;;[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沈朝勇;周福霖;黄襄云;陈建秋;任珉;金建敏;;[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苗苗;张陵;;[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荣志娟;张陵;;[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张镭;;[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黄鑫;全涌;顾明;;[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江婷;邓雪松;吴从永;周云;;[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王健;刘波;陈宏;韩友强;;[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李杰超;魏德敏;;[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李元齐;晏琴;王磊;;[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张文福;马昌恒;巨秀丽;刘迎春;;[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刘立卫;隋杰英;刘兆新;;[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风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夏文芳;[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李莲芝;[D];吉林大学;2011年
陈小波;[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张营川;[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游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聂雯;[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杜强;[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王昕;[D];浙江大学;2011年
邢栋;[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新蕾;[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刘鸣;[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王春磊;[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罗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孙敬武;[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徐丽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郭妍;[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冯有良;[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卢颖;[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周晓芸;[D];苏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修琼,贺国京;[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秦丽;闫维明;呼学军;聂维中;;[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白泉;朱浮声;康玉梅;;[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郭君;周维星;杨文山;姚熊亮;;[J];船舶工程;2011年01期
邓国红;陈超超;欧健;杨鄂川;;[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李秋胜,曹宏;[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8年03期
任军,滕军,叶列平;[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6期
李杰,陈隽;[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年03期
张志强,李爱群,蔡丹绎,何建平,王建磊;[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黄瑞新;李爱群;张志强;范重;刘先明;;[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东;[D];山东大学;2006年
邹昀;[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东亮;[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唐振兴;[D];湖南大学;2011年
朱晓辉;[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贺业飞;[D];浙江大学;2005年
贾照远;[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张静怡;[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贺鲲;[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王宇;[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阮灿椿;[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刘徽;[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贺浩;[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世钊;[J];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03期
楼文娟,孙炳楠;[J];工程力学;2000年05期
谭东耀,杨庆山;[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欧进萍,段宇博,叶骏;[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黄鹏,顾明,施宗城;[J];结构工程师;1997年04期
罗卫平,魏生民,任碧宁;[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7年11期
方鄂华,钱稼茹,马镇炎;[J];建筑结构学报;1993年02期
向阳,沈世钊,李君;[J];建筑结构学报;1999年06期
程志军,楼文娟,孙炳楠,唐锦春;[J];建筑结构学报;2000年04期
顾明,周印,张锋,项海帆,江欢成;[J];建筑结构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筑海;马骏;周岱;陈思;;[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秀根;;[J];林业建设;2010年01期
周艳;宋君超;潘瑞松;;[J];中外公路;2011年04期
尹邦信;[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尹邦信;[J];西南工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王理;[J];建筑结构;2001年11期
张文芳,赵跟收,贾保林,田雅琼,曹志强;[J];山西建筑;2002年04期
于新春,焦孟良;[J];山西建筑;2004年08期
徐磊,施卫星,袁勇;[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江海波,廖蜀樵;[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年03期
王博,陈淮,徐伟,彭基辉;[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红梅;楼文娟;;[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一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段利文;陈兰;;[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滕祥泉;王依群;丁永君;安国亭;;[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郭道远;裴星洙;;[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刘军进;刘之春;冯健;;[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伍平;于建华;;[A];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周颖;刘锡良;;[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张慎伟;李阳;张其林;;[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姜正荣;魏德敏;王仕统;;[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文静;杨红义;余华金;李海龙;刘嘉一;莫亚飞;;[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卓杰;[D];河海大学;2004年
肖晓春;[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朱珊;[D];吉林大学;2007年
黄海新;[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余报楚;[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辛立民;[D];天津大学;2007年
石宇;[D];长安大学;2008年
胡习兵;[D];湖南大学;2007年
张云峰;[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杨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静雅;[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何海军;[D];长安大学;2005年
曹正国;[D];同济大学;2006年
吴东;[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朱海华;[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程国亮;[D];湖南大学;2002年
侯鹏;[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姚晓飞;[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林倩;[D];广西大学;2005年
郑勇;[D];长安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源自筑信达知识库,SAP2000常见问题)问题描述:
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时,为考虑结构已承受的重力荷载,需定义初始条件作为前续工况。那么,具体该如何定义非线性时程工况的初始条件呢? 解答:
在SAP2000中,时程分析有两种求解方法:直接积分法和振型叠加法。直接积分非线性分析可以考虑所有非线性类型,是最通用的方法。而振型叠加非线性分析通常用于考虑连接单元的非线性,适用于减、隔震结构,运算速度快。程序中,这两种方法的非线性时程工况都可以选择相应的初始条件。下面分别介绍各自初始条件工况的定义方法。
1.直接积分法
非线性静力工况、非线性施工顺序工况和非线性直接积分时程工况都可以作为直接积分法非线性工况的初始条件。对于模拟地震作用时结构已承受的重力荷载,初始条件通常选择非线性静力工况。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一:定义静力非线性荷载工况,命令:定义&荷载工况。图1重力初始条件工况
分析类型选择“非线性”,添加荷载类型:1.0恒载和0.5活载(重力荷载代表值),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考虑几何非线性参数,具体设置如图1所示。
步骤二:定义地震时程工况时,选择从gavity工况的结束状态继续分析。图2直接积分法时程工况
注意:非线性荷载工况可以继承初始条件荷载工况的刚度、全部结构效应(包括内力、应力、变形等),以及先前加载历史导致的材料非线性效应等全面信息。
2.快速非线性分析(FNA)法
在SAP2000中振型叠加法又被称为快速非线性分析(FNA)法。FNA法分析只能从其他FNA分析继续,也就是说已经定义的FNA工况才能作为该FNA工况的初始条件。所以,需要用FNA法模拟结构的重力荷载。解决思路是:定义一个拟静态的FNA分析工况,使重力荷载拟静态地施加,并使结构在此过程中不产生振动。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一:定义斜坡函数,以缓慢地施加重力荷载,命令为:定义&函数&时程,具体参数见图3。图3 RAMPTH函数
斜坡函数总时长取相对结构第一周期较长的时间(建议取10倍T1),总时间至少为上坡时间的2倍。本例中,上坡时间为20s,总时间为60s。
步骤二:定义拟静态的FNA分析工况,命令为:定义&荷载工况。图4 HISTQS工况
为了抑制结构的振动,使用高模态阻尼,取0.99。添加荷载类型:1.0恒载和0.5活载;函数选择RAMPTH斜坡函数;具体的参数设置如图4所示。
步骤三:在定义地震时程工况时,选择从HISTQS工况的结束状态继续分析,如图5所示。图5基于FNA法的时程工况 点击阅读原文,登陆筑信达知识库,查阅更多sap2000常见问题。提示:点击右上角可分享到朋友圈;点击标题下方的&筑信达&关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为何上述 SAP2000 的分析结果与手算结果有所差别(44.363 vs 45.398)呢?到底是程序计算存在误差还是手算过程不够严谨呢?对于带地下室或上部附属物的高层建筑结构,往往只需对主体结构施加地震力。那么,SAP2000 中的自动地震荷载能实现该加载要求呢?在 SAP2000 的自动地震荷载模式中,能否依据中国规范的条款自动施加竖向的地震荷载呢?CSiBridge中桥梁>桥对象>支座>桥台命令的对话框中标高和水平偏移参数如何理解?本周五课程:建筑结构楼面荷载及风荷载。筑信达网络课堂,每周五下午4点,直面授课、实时互动,学习交流好平台。CSiBridge中桥梁>桥对象>支座>桥墩命令的对话框中标高和水平偏移参数如何理解?ETABS 2015增强功能:基于性能设计(PBD)的自动化、新的图形界面和高级建模选项、新增国际规范和增强API等。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时,为考虑结构已承受的重力荷载,需定义初始条件作为前续工况。那么,具体该如何定义非线性时程工况的初始条件呢?如何使用CSiBridge按照规范自动生成荷载组合?本周五课程:隔震设计的实现。筑信达网络课堂,每周五下午4点,直面授课、实时互动,学习交流好平台。对于自动的静力地震荷载(即底部剪力法),SAP2000是否使用如上所述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地震力呢?是否需要在地震工况中施加结构的自重荷载及活荷载呢?CSiBridge是否具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的功能,用于钢混组合梁桥或类似结构的施工阶段分析?在地震荷载模式中选择以“程序计算”方法确定结构的基本周期,如下图所示。请问,SAP2000是否以结构第一阶振型下的周期值作为基本周期呢?如果地震作用方向与第一阶振型的振动方向不一致,如此取值岂不无效?#双料码农# ——土木工程专业+浓厚编码兴趣。筑信则达,简历投递和更多开放职位洽询:。混凝土箱梁的梁高、腹板厚度和底板厚度分别按抛物线、多段折线和线性沿桥跨变化。欲对其进行建模,如何在CSiBridge中实现?框架截面属性中的剪切面积有何物理意义?程序计算其数值的原理和方法又是怎样的呢?SAP2000中的超静定荷载工况有什么用途呢?具体应用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请问ETABS程序中的膜、壳单元在面荷载的处理上有何不同之处?框架截面属性中的塑性模量有何物理意义?程序计算其数值的原理和方法又是怎样的呢?对于某些繁琐的模型设置,如各种自定义的材料和截面(如SD截面)、数量较多的荷载组合、各种反应谱或时程函数等等。考虑到其定义过程费时费力,希望能在首次完成相关的定义后将其保存,以供后续模型重复使用。ETABS是否提供上述模型设置的导入导出功能本周五课程:楼板、筏板、独立基础的冲切校核及设计。筑信达网络课堂,每周五下午4点,直播授课、实时互动,学习交流好平台。对以下左图中的框架柱进行带属性(旋转)复制,为何生成的框架柱的局部轴并非全部指向圆心(如右图所示)呢?对某高层建筑结构进行消能减震分析,拟采用FNA法进行时程分析,故模态分析采用李兹向量法。然而,程序却在运行模态分析的过程中输出大量的警告信息。请问,该警告信息的含义是什么?能否忽略该警告信息?如果不能忽略,如何才避免该警告信息呢?对于水利隧洞计算的平面应变问题,通常需要查看径向或环向的分析结果。鉴于此,用户通常需要修改面对象的局部轴,使其局部 1 轴或 2 轴指向圆环中心。请问,如何修改面对象的局部轴可以快速准确地达到上述目的呢?以“复制→粘贴”的方式对两个模型进行合并,为什么“粘贴”的模型会缩小1000倍呢?在这里强调一下,两个模型在各自的模型文件均使用相同的单位制!如何在面对象内部的某点处施加集中力荷载呢?与SAP2000及旧版ETABS相比,ETABS 2013在模型初始化时提供三套可选的单位制(如下图所示)。请问,这三套单位制与早期的“N,mm,C”或“kN,m,C”等单位制有何不同呢?本周五课程:SAP2000结构质量相关问题。筑信达网络课堂,每周五下午4点,直播授课、实时互动,学习交流好平台。请问,ETABS 或 SAP2000 中有无直接测量两点间距的工具(类似于AutoCAD)呢?如果没有,是否有其它方法可以实现该功能呢?对两个完全相同的计算模型分别指定不同的刚性隔板:左图对柱顶的 4 个节点指定节点隔板(命令路径:指定 > 节点 > 隔板);右图对楼板指定壳隔板(命令路径:指定>壳>隔板)。为什么 ETABS 对两个模型统计的隔板质量会相差很多呢?本App适用于SAP2000 v16和v15版本,根据用户定义的竖向(Z向)节点样式曲线添加面对象的表面压力荷载。主要应用于表面压力随高度表面的模型,如大坝的水压力、高层建筑的风压力等。本周五课程:ETABS混凝土框架设计流程及结果解读。筑信达网络课堂,每周五下午4点,直播授课、实时互动,学习交流好平台。在 SAP2000 v16 中点击 添加默认的荷载组合命令将弹出运行错误信息。同时,生成的荷载组合也会有所丢失。请问,为何会出现该问题?如何解决该问题呢?本App是快速导入CAD(Dxf文件)到SAP2000的工具插件。本周五课程:PLAXIS基坑开挖有限元分析。筑信达网络课堂,每周五下午4点,直播授课、实时互动,学习交流好平台。在ETABS中,程序是怎样对楼层质量进行统计的?定义质量源对话框中的“楼层处横向质量集中”对楼层质量统计有什么影响?如何在 SAP2000 中模拟下图所示的梁-板组合截面呢?本周五课程:SAP2000节点约束的灵活应用。筑信达网络课堂,每周五下午4点,直播授课、实时互动,学习交流好平台。结构设计中,质量是工程师非常关心的一项内容,那么,在ETABS中,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结构质量查看?锚定杆的属性都有哪些?这些属性的含义都是什么?本周五课程:ETABS设计结果解读。筑信达网络课堂,每周五下午4点,直播授课、实时互动,学习交流好平台。本App适用于SAP和v15,参照《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编写。为什么隔板 D1 输出的总质量与组 Group1 输出的总质量会有所不同呢?ETABS 或 SAP2000 中有无直接测量两点间距的工具(类似于AutoCAD)呢?如果没有,是否有其它方法可以实现该功能呢?对于多跨简支梁的模拟,通常可以借助框架的端部释放或节点束缚来实现。但是,对于多跨简支板(即:相邻跨的简支板通过梁进行铰接,类似于下图所示的合页结构)的模拟,如何在SAP2000中实现呢?负质量的来源可能有哪些呢?CISEC筑信达(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Solution)——美国CSI公司中国唯一代表、荷兰PLAXIS岩土软件代理商。热门文章最新文章CISEC筑信达(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Solution)——美国CSI公司中国唯一代表、荷兰PLAXIS岩土软件代理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振动方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