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以孩子小为借口,对于孩子这些行为就是不懂规矩矩行为闭一只眼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怎样才能每天都收到这样的文章呢?
  只需点标题下“今日教育传媒 ”关注即可!
  作者 | 雨霏
  来源 | 成长树(chengzhangshu9)
  前不久有两件事引起了特别多的关注。
  7月23日下午,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一家人自驾游,其中两名女游客,在猛兽区下车后,被老虎袭击,1死1伤。
  日前有孩子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逗弄乳猫,被母猫抓伤,游客投诉。为避免再有抓伤,据透露,博物馆决定驱逐馆内所有流浪猫。
  这两件事的是是非非,我们无需去说教。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我们不能忽视,事件当事人不守规矩。当然也有一个共同的结果,自己为自己的不守规矩付出了代价。
  说立规矩、守规矩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无奈,现实中还是有很多家长觉得这种呼吁是小题大做。有些家长对立规矩这件事似乎存在着某些神奇的误解。
小孩子不守规矩都是偶尔的
社会应该多一些宽容
  保护弱小,照顾老弱病残,确实是社会应该做的。但是这并不应该成为孩子不守规矩的保护伞,更不能“倚小卖小”,对其他人进行道德绑架。
  前几天微博上有个很热门的一个视频,视频内容是一位带孩子的母亲在上海迪士尼排队区,对另一个人破口大骂,所言极其难听,不堪入耳。新闻介绍说这对母女想要插队,跟对方不允许并可能伴有推搡动作,双方才发生冲突。
  很难想象这个跟着母亲插队的小女孩会长成一个怎样的大人,她耳濡目染的环境就是这样,我弱我有理,我小我优先。不让我插队就是错,你们都是欺负我跟我妈妈的坏人。
  有些人,当他插队的时候没人阻止他,当他无视母猫,随便挑逗小奶猫的时候没人警告他,当他随地吐痰的时候没人管教他,当他开车上路随意变道的时候没人惩罚他,当他开着远光灯横冲直撞时没人奈何他,那么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的规矩,是有商量的余地的,甚至这个规矩没有什么作用。可是最终有一天,他会为自己无视规矩付出惨痛的代价。
  孩子偶尔的顽皮不及时纠正,那么他下次还会这样。如果今天管了明天又不管,他只会觉得混乱,不会在心里尊重规则。一个孩子的行为,绝对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社会可以包容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但不应该包容一个明知孩子有错,还放任孩子不管的父母。
孩子还小,没关系的
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很遗憾,俗话说的“三岁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就是0――6岁。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在孩子6岁之前没有给孩子良好的教养,没有让孩子学会遵守规矩,尊重他人,那么孩子长大以后,也并不会突然化身小天使。
  有一个很古老的故事,一位犯人杀了人,在砍头前他请求再吃母亲一口奶。母亲答应了,但他却一口咬掉了母亲的乳头。他说,在他小时候犯错的时候,母亲总是不管他,导致他越来越嚣张,才走到杀人的地步,一切都是母亲的责任。
  故事虽然老套,但不可否认现在的少年犯、啃老族很多都是父母从小纵容的结果。
  我有一个远房亲戚,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从小受尽宠爱。不光是父母偏爱,几个姐姐也极力帮衬,从没有谁指责管教过。
  从小到大都游手好闲,长到了30多岁,还没有正经工作。每个月从父母那里领取2000多的零花钱,不给就要闹的。后来因为酒后驾车,撞了人,最后把父母所有的养老金和存款都赔给人家还是不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规矩也不是一天就能教好的。没有规矩的小孩,一定会长成一个没有规矩的大人。时间能改变的,只是他的破坏力,和孩子所“熊”的程度。所谓的等孩子长大就会好,只是有些家长的一厢情愿。
只有身教无需言教
孩子慢慢就学会了
  可以说能意识到身教重于言教的父母,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但是还有一句话不能忘记,那就是“慈母多败儿”。
  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里,如果父母都知书达理、平易近人,孩子也会很大程度上受人欢迎,走向成功。但历史上从来不乏败家子,也从来不缺少有辱门风的“混账”。归其原因,学坏总是比学好要容易,无视规矩总是比遵守规矩容易。
  直接走到队伍前面,比无聊的排队容易。直接翻开别人家的抽屉,比先跟大人请示容易。抄袭同学的作业,比自己动脑筋想问题容易。霸占自己喜欢吃的菜,比在一桌人面前一口一口夹菜容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总是喜欢选择容易的事情去做,而这些并不只是父母身教就可以让孩子领会到是自己的问题。
  “严于律人,宽以待己”是天性,让孩子守规矩,是在让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其实是在让孩子跟人类与生俱来的人性的弱点作斗争。当然,这场斗争是值得的,也是有必要的。
  这时候父母不仅要以身作则,也需要耳提面命,有时候甚至需要一些“小惩大诫”。父母有必要让孩子知道,想不想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是另外一回事。
  给孩子立规矩,教孩子懂规矩,是一个漫长而不易的过程。需要父母高度的素养,极大的耐心和坚强的意志。但是我们必须要这样做,原因就像网友们说的那样:“不讲规矩,是迟早要出事的。不论早晚。”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热门阅读
  今日教育
  做最好用的编辑器
  主流教育媒体 深度影响教育生活
  商务合作tel:023-QQ:
  觉得文章不错点下方广告以资鼓励,不花钱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点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二维码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点“关注”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收藏帮助信息
教研研究教师营养悦读
当前地址:
父母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5岁的明明坐在餐桌前,慢吞吞地吃着早点。妈妈在着急: “明明,快点,我要迟到了。再不快,妈妈被开除怎么办?”
  明明好象真的不关心妈妈似的,仍在慢慢地 “品尝”那点粥。
  “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 明明妈妈在叹气。
  晚上,明明的妈妈生气地把明明的事告诉爸爸。爸爸更加生气对明明说:“早知这样,不如不生你。”
  我当然知道,您不会像明明的父母这样对待孩子。 举这个例子只是想探讨一下明明父母犯的错误。
  【立规矩的6条原则】
  1.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
  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 明明妈妈只是告诉明明,“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她并没有传达出来。
  2. 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
  明明妈妈告诉明明,“我要被开除了。”可是,事实是,也许她每天都这么说,开除这件事并没有发生。如果这样,就等于说了谎。孩子更不把她的话当真。甚至,也许孩子还巴不得她呆在家里呢!我儿子小时候最盼的几乎就是我不上班,被开除在家带他。所以,明明的妈妈如果估计出一个合理的时间,比如30分钟,让明明吃饭,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他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这些原则应该是适应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这可能比说“我被开除”要好。
  3.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4.自己能解决的事就别再告诉配偶。
  明明早上吃饭慢这件事,明明的妈妈作为一个成半人,应该能够自己解决。她把这件事告诉明明的爸爸,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会想,我妈妈也就这么回事,能把我怎么样?她什么都得靠爸爸。
  5.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
  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他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惩罚一定要及时。
  6.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
  明明爸爸的话对明明是个 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如果明明的爸爸说:“今晚你别吃肉”(假如明明爱吃肉),那效果会比这么说好得多。
  【年龄不同,规矩不同】
  1岁大的孩子
  特点:好奇、好动,而且精力充沛。此时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探索周围的世界。
  父母怎么办:
  . 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管理的重点要放在预防工作上。
  .可以用安慰和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办法使他停止哭闹。
  2岁大的孩子
  特点:他们的生活被自己情绪的巨大波动和起伏所占据。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和情绪。
  父母怎么办:
  . 将与孩子抗争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点。
  . 帮助孩子控制他的情绪。
  .谨慎对待孩子的大发脾气。
  3岁大的孩子
  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的自立形式是通过任性来表现的。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更好地控制他们的情绪。
  父母怎么办:
  .交给孩子一些“工作”去做。
  . 让孩子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表演一下好的行为举止。
  . 惩罚孩子的时间要短。
  4岁大的孩子
  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断发展。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合作,使自己的需求与其他人的达到均衡。
  从4岁起对孩子严格一点,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他们在4岁以前还不了解规则和行为后果之间的联系。从4岁起,我们就可以加强纪律。
  父母怎么办:
  .制定规则。
  .确定违规的后果。
  .规则要公平合理。
  5岁大的孩子
  特点:他们能够领会父母具体的要求和规则了。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依据自己懵懂的道德意识去做事。
  父母怎么办:
  . 拓宽孩子的视角。
  . 制定并尝试一种行为管理体系。
  . 设一些限制使孩子明白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6岁前必须立下的6条规矩】
  规矩一: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孩子有怎样的行为才算粗野、粗俗呢?比如乐乐在幼儿园里跟小朋友抢东西,小朋友不给他他就开始打他,还骂他说:“你要是不给我,我就让我哥哥把你变成残疾!”……乐乐这样的做法,就是粗野、粗俗的行为。这一类的孩子喜欢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来实 现自己的愿望。但是,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规矩二: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6岁前的孩子的自我意识才刚刚萌芽,往往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所以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觉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就想乐乐一样,总是说:“妈妈是我的,爸爸也是我的,玩具都是我的!”只要看到爸爸妈妈牵着其他 小朋友或者玩具被别人拿走了,乐乐就会大哭起来……
  规矩三: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不好,自己玩耍的时候总喜欢乱扔玩具,玩厌了就屁颠屁颠地抛开,等着妈妈帮他收拾残局。很多妈妈们都不会说什么,觉得“孩子还小,也不懂收拾,帮他收反而更省事”。
  规矩四: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在家里,爸爸妈妈总是“孩子第一”,什么事情都让着孩子,饭先给孩子吃,水果先让孩子挑等等,但是,家长这样的一味谦让,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以自 我为中心,觉得“爸爸妈妈都要让着我,我是最大的!”,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觉得自己高人一等,长大后可是不容易交到朋友的哟!
  规矩五:不可以打扰别人
  当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师表扬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总会很兴奋地想要把它告诉爸爸妈妈,无论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情他们总会毫不犹豫地打断。而且现在许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所以常常允许孩子在任何时候打断自己讲话,而且还会高兴地回应孩子,这样的态度容易让孩子让成不顾一切打扰别 人的习惯,长大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在集体中生活。
  规矩六: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家长们疼爱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小”处处让着他,就算孩子犯错不道歉爸爸妈妈也会一心软就原谅他了。这样的处理方法,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妈妈都会原谅我”,孩子没有了约束,难免会为所欲为,犯更多更严重的错误。
&编辑:木木
平均分: 5.0
评分人数: 1
访问次数:12835
图片新闻推荐
推荐栏目:&
推荐链接:&&
上海市教委直属单位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
上海市教委信息中心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市教育报刊总社
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
上海市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
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
上海远程教育集团
上海教育电视台
上海师资培训中心
各区教育信息网
黄浦区教育信息网
静安区教育信息网
徐汇区教育信息网
长宁区教育信息网
普陀区教育信息网
闸北区教育信息网
虹口区教育信息网
杨浦区教育信息网
闵行区教育信息网
嘉定区教育信息网
宝山区教育信息网
浦东区教育信息网
松江区教育信息网
金山区教育信息网
青浦区教育信息网
奉贤区教育信息网
崇明县教育信息网
其他教育网站
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
上海教育网
徐汇学前教育网
上海浦东学前教育网
上海嘉定学前教育网
上海市金山区学前教育网
中国学前教育网
北京学前教育网
山东学前教育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些行为就是不懂规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