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说,人思想认识不够水平不够的时候只会想着性方面的东西,原话是什么来着?

高一女生常常会想人性问题,这种情况是值得鼓励的?还是无病呻吟?
我会想这几类问题:1.关于世界、人性、生命这样空泛的问题。eg.世界观是怎样形成的? 人性本善还是恶?2.与自己有关的问题。eg.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怎么提高自身的某能力?3.与身边的人有关的问题。eg.他为什么会这样说我或者会这样做?4.有鬼关神、死亡、灵魂这类问题。有时候会想出一个答案,但又害怕因自己知识少而想错了;有时候会查百度、知乎,有时不能查到合适的答案。我是想太多读太少?或是很正常?这样好啊吗?如果不好,如何解决?各位在这个年龄会这样么?如果不是,会想什么呢?第一次提问,难免有疏漏,望海涵。。。。。。。。。。。。。。。。。我这样真的是中二病么?
按时间排序
1.不值得鼓励,也不是无病呻吟 2.根据你目前所描述,这种情况很正常,比你复杂也是。只是现在的大部分高中生不说出来罢了 3.如果你真的听信上面所说的是高智商的表现,那你真的中二了,这个世界本没有智商。4.不建议去看什么哲学书,先去看看纪录片,找你感兴趣的相信我,无论你后面发生了什么,它终归会结束的,祝好运。
好同学啊,不过提醒你一点,分数还是最重要的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偏向于寻求自我,得到外部环境肯定。从外界的环境,来探索自己存在的意义。然而,其实手头有点事做就不会想这么深了。
你比我适合学哲学——一名北师大大一哲学狗飘过
我也想反对一下以上所有答案。不说别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题主出现这种情况正常的不得了。没有中二。没有无病呻吟。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在青春期会出现生理-心理发展速度不协调,从而确实会思考一些比较深奥以及关乎自身的问题。具体的不多说,研究不深,多说多错。题主我想告诉你:跟什么阅读量没有什么关系,并不是说阅读量超大的孩子就没有这样的问题的。大部分青春期的人都会出现这种问题,不需要多想。以及你是个很可爱的小女生~(≧?≦)
曾经我的情况跟题主你非常非常相似 纠结这些,还是因为知道的的太少。首先,希望题主看到这么多答案后不要产生【答题用户都知道答案,就我不知道的】的错觉。 一些人喜欢用一种大人教导小孩的语气来答题,他们没有什么感悟,就说些无关痛痒的话,只是想刷刷存在感。这个问题,我确实是有很多共鸣和感悟才来答的【阅读提醒】1.有些你认为是错的答案,不用纠结,重要是你自己的判断2.不要以点赞数判断一个答案的好坏,但绝对不是说点赞多的是错的。别人无法帮你做判断,不要在这个方面懒惰!3.不要单以年龄判断一个人的能力!点赞多的,你可以优先去看看,然后自己判断。每个人是都不一样的,多人认为的观点的不一定是好的,也不一定是坏的。你听过的一些话,可能认为那是废话。但那些话确实是想提醒你,或者说想给留你一个印象【强调一点!】永远不要以为你的问题独一无二,永远不要以为你是最不幸的。实际上,我们身边几乎每一个人,包括我们身边的同学、亲人、朋友。都或多或少的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不同的是,有些人陷在心理问题之中日益消沉,而有些人却能做到带着心理问题去积极生活。你听过的一些话会很空,但那是有一定有道理的,只是很难用语言把其中的内涵表达出来,需要你自己慢慢领会。【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很有限,有时候用语言表达出来会不可避免地走到极端,所以要理智的判断】不必在意别人是怎么想,你知道哪些才是你真正的想法,哪些是别人的偏见带给你的影响你可以认为我是错的,而且任何一个人你都可以认为他是错的,但你要想想,那是不是真的是你自己的判断[不必羡慕别人的能力,迄今为止,我遇到过的,所以我觉得很厉害的人,都是“困而学之者”]【意识到你周围的偏见】你并不应该无视他人的看法,而是应该结合他们自身的背景和他们所站的位置来判断他们的思想里有多少内容是带有偏见的。 你生活在什么人中间?你的父母是什么政治倾向?你父母的婚姻生活幸不幸福?你的家族上下三代的平均学历是什么?你的社区对同性恋是否宽容?你的社区的平均家庭收入偏高偏低?你同学的家教是好是坏? 每一个跟你说话的人都会在你的潜意识里影响你的判断。你要意识到你自己的成长环境,教育经历和朋友圈对你的思想有着怎样的塑性。 【!!!一个人的潜力无限,但一个人的意识能直接控制的范围却很有限。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不要总是跟潜意思过不去,不必和走神、坏念头等偶尔出现的问题较真。否则他们就会成为真正的问题】有些跑偏,但对我来说,是几次大的感悟
哈哈 题主和高一时的我很像。 过来人回望 ,感触是&&&&这只是自然的生理心理现象,不用过分在意。想法很多 是个好事 不过 不用急于每件事都要求解 因为诸如人生的一些问题
永远不会有答案。人生而为人,一是为了生存,二才是寻找人生的意义。所以不用过分纠结于那些问题,也不用早早地解答它们,因为在你人生的某一瞬间,它们会迸发出答案。祝福楼主哦
多读书以后就知道自己到底是啥情况了/微笑/微笑
在不因此盲目蔑视他人,并愿意阅读相关书籍寻找答案的情况下,绝对是值得鼓励的。推荐题主读一些哲学书。答主初三学生,已入哲学坑两年多,表示哲学对于你思考这些问题会有很大帮助。
题主的问题基本可以概括为“哲学问题”。最最关键的,为什么我们要思考哲学问题。哲学并非独独是哲学家的事情。哲学并不空洞艰深。严格意义上来说,哲学分为许多分支,形而上学,美学,逻辑学,伦理学等等都包括。但是国人通常提及的仅仅为形而上学,我想这可能是许多误解的源头。除此以外的分支,在我看来非常易于应用于生活之中,如果有疑问或异议可以讨论。国际惯例,重要的要反复强调:非常易于应用于生活之中。非常易于应用于生活之中。非常易于应用于生活之中。前两个答题的是哲学专业科班出身。看完这几个回答,就知道哲学的趣味和功用。真想入门的话也是容易的,网上的问答什么的太多了。随手推荐:无知者不知道自己无知。【无知者不知道自己的无知】系列:为什么我们要学外语有趣极了,外语不好的体验不了那位外国人的感受。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欣赏电影,我的豆列。没有欣赏能力的花同样的时间看电影根本没法从中获得多少审美的愉悦。为什么我们要懂科学,不知道要科学减肥或相关知识不足的就要事倍功半。人为什么要活着呢?人活着的意义之一就是要多体验呀,活得更多而不是仅仅更长呀。声称自己活得很好的其实还可以活得更好呀。无知者不知道自己无知。特别地,从来不想问题的人怎么能知道想通问题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常见的是他们根本不能发现问题,更别说给出答案。所以,不要说“我从来不想这些问题,也过得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趴伏在舒适的井底,所以要时常提醒自己跳出舒适区、跳到井外看看。同学你开始发问,亦即发现问题,这是个极好的开始。不过光发现问题并没有什么卵用,继承前人的思想工具去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下文枝蔓很多,废话连篇:本人重庆大学大三学生。爱挑自己和别人语病(当然从不当面指出啦,这样很无聊的),因为很多人爱偷懒,明知道错的但觉得不影响理解就行。在这里较一下真,题主eg.的写法是错的,应该是e.g., g的前后都有一点,e.g.是拉丁语exempli gratia的简称,类似地,a.m.是after midnight的简称,p.m.是prior to midnight的简称,m的前后都有一点。还有其他类似的知识点——英语标点后一般要空一格。较真一点,能多学不少知识、养成规范表达的习惯,是不是很开心?打脸( ̄ε(# ̄)☆,我真是太好为人师了,太装了!认真回答才这样的,平时才没有这么好学。工科狗,语言功底差,好多术语、惯用语句不会,但话糙理不糙吧。力有不逮,但力求表述科学、专业、严谨和全面,语意具体不空泛,语言规范有条理;提供出处和充分的论据,减少主观臆测和经验依赖。有人说,好的知乎回答有强大的理论基础,有高出问题本身的理论高度,不仅完美解决题主的问题,还能给人更多的启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的回答很多人也许会觉得废话连篇,估计是你们思想高度高我至少一个级别的缘故,也有可能是我的观点、论据都是重要但很基本的,大家都了解和认同。但这些基本的东西少有人全部做到,以下很多内容也是我在反思自己、对自己进行说服教育,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详细阐述的原因和意义。前奏好长,进入正题:题主开始想这些问题并不奇怪(必然性),想得一点不多读得太少。题主的问题有的是标准的哲学问题,有的是对自身和世界的思考。世界观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估计是我们作业上有大量的题目是要求我们阐述事物的原理,比如解释小孔成像、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这些问题会不知不觉地塑造我们的思维习惯,让我们倾向于探究事物的本质即背后的原理而不是满足于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初高中政治都是有哲学部分的,记得初中讲过物质的本源、意识与存在,高中讲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正确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是完成了对我们的思想启蒙,诱发我们去思考哲学问题。而我父母当时没学过这些,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和知识基础去思考这些问题,他们只关注油盐酱醋、家长里短这些头皮屑一样的事情。意识,我高中数学老师一直强调这个,很多时候人的知识储备差不多,但别人能想到的东西你为什么想不到,因为你没有往正确的方向去想的意识。好像很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样子,其实是很科学的——这里所谓的意识,就是知识基础和思维习惯。我们的数学训练能够让我们抓住关键,一眼发现题目考察的知识点,到了某一步下面怎么走完全是条件反射一样自然。不知道相关知识就完全抓瞎;光知道某个知识也不行的,该用的时候要能想到。我们所受的思想教育、科学训练培育了我们主动思考抽象的空泛的问题的意识,提供了知识基础。我姐肯定也想过题主所说的问题,但未必有题主这么执着,她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踏踏实实地实现父母的期许,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对科学的追求永无止境,哪里还有精力看文史哲。对一个理工科学生而言,学习专业知识的优先级肯定比文史哲高。另,考什么就看什么、不考的坚决不看——“抓重点”是基本的应试技巧,上学的都知道,这样的应试技巧我姐深谙于心。当然,这样没什么不好,我姐的思想水平可不比我低,没那么多虚头八脑的概念理论,人家是实干家,拥有强大的执行力、扫地机器人一样碰到障碍后迅速改变行进路线的能力。我们愿意做一些事情,要么是因为它对我们有意义,要么是它很有趣。中学政治让我们认识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重要性(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正确的价值取向”),问题的重大性让我们更愿意思考它们。而且思考那些空泛的问题本身就是蛮有趣的。无知者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在知识积累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越来越发现自己的不足。随着学习的深入,也越来越能发现其中的意义和趣味。对弥补自身不足的本能追求,理解其中的意义,从中获得愉悦,这些驱动我们去探索未知、主动学习。反之,不去想题主所想的这些问题的人并不觉得有所缺憾,也根本没有兴趣去想这些问题。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鼓吹读书无用论的都是学无所成、学习习惯很差的。我会想这些问题。家中的老二总是更受宠一些,我相比我姐更有自我意识,叛逆期很长,反抗父母一味的说教“好好学习就好,不要看那些杂七杂八、想那些有的没的”。节选我们都学过,它的语言诗一样的隽永,它所传达的精神匕首般短小锋利。这样的文章也培养了我们思考问题、探索世界和自身的意识和习惯。再看一下帕斯卡的生卒年份——早在17世纪思想家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超过4.5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践行《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节选中的精神——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我们大部分人都明显更关注现实和具体的问题——中午吃什么,怎么打那个游戏,努力学习找个好工作……很出名,大意就是需求是有层次分高低的,我们由此可以受到启发,发现上述的所有问题都是本能和低级需求(“低级”需求中的“低级”没有贬义,接近于“基本”的语义)。愿意自主想这些问题是极为可贵的,也是必要的。如果你满足于将来找个好工作,每天的娱乐是淘宝、微博,那你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现在学好所有学科,考个好大学,大学里继续好好学习就成。我亲姐就是这样,一路学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工作不足两年,月薪8000,物质的富足会明显提高生活品质、改善心情。众生芸芸,很多人一生就这么过去了。从你的提问看——明显知识储备不足,所以只能是瞎想、想得不够深入(有则改之,虚心接受,不许生气)。所谓”瞎想“,就是不能区分问题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没有基本的解决具体问题的手段和知识储备。就像做作业题的时候脑中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也不知道什么书上、网上哪里有答案,只好瞎想。题主才高一,从经验武断些推测,大部分中学生学业相对大学生来说十分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意识去主动积累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随着时间推移,经历多了,见得多了,零零碎碎无意中积累的知识,都会对我们有所启发,加深我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而这些积累都是无意识地零碎地完成的,所以有时我们回想过去,会对自己竟然犯过那样愚蠢的错误、思想那么幼稚感到困惑不解。这就是时间的力量。无论是从人类总体上还是就特定个体来讲,总是越年长知识储备越丰富思想水平越高。题主对基本的问题都还有疑问。“世界观是怎样形成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都是很基本的问题,也不是特别重大的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形成了基本定论的。哲学专业学生的日常作业里面的一个个大词就能让人云里雾里,看了你会哭的,我看了也哭,哈哈。题主说自己有时会有答案,但却不知道自己的答案的正确与否,甚至对想这些问题本身的意义都还有怀疑,这是明显的认识不够深入的体现。无论从经验还是事实看都是“明显知识储备不足”,论据充分,证据确凿,无可辩驳,你可认罪?再次自己打脸( ̄ε(# ̄)☆。还是要讲一点实用主义。纯粹将思考这些问题当作娱乐是很好的。学界一直有种倾向,根本不关注知识的实用性,很多大数学家的工作根本不为大众所知也没有丝毫的实用性。理论知识总是先行于实际应用,许多理论是很实用的理论,而有些就是“无用”的理论。很多大数学家纯粹将数学当脑力体操,研究数学只是因为觉得数学有趣数学很美。第一段:大多数人学习科学是为了通过某个考试乃至于最终找个什么好工作。有的人学科学是因为科学很有用。还有为数很少的一帮人,他们学科学纯粹是出于好奇。他们惊异于这个表面看来复杂多变的世界背后很可能是由一系列简单而神秘的规则所支配运行的。他们未必想要利用这些规则干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他们很想知道这些规则是什么,并以此来看懂世界。就好像一群面对一台构思精巧的服务器的黑客一样,科学是对这帮人的一个挑衅。他们想要破解这个世界。但如果能有意识地用学来的知识指导自己的人生、提供自己所有行动的动力,那如何不好呢。一个人就是他的观念。他的观念塑造他的言行,也表征他。一些问题不想清楚,就只能一直在迷宫里打转,惶惶不得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迷茫”。我们思考重大的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建筑我们的脊梁,支撑我们的精神和肉体,让我们直立行走。也要警惕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就是声称自己喜欢某一事物,却对它没有最基本的了解。我高中班主任特别就“叶公好龙”的问题讲过,他批评我们老是觉得学习苦学习乏味,批评我们看似喜欢篮球,却只知道讨论比分、球员转会这些跟体育技能完全无关的事情。他也讲了我们学校的一个学姐,现在是女足国家队守门员,上学时成绩不好但足球技术很好,如果我们也能有她那样真正的对课本知识学习之外的热情,他会全力支持,可惜的是,我们没有这样的热情,却还在一味地跟风批评中国教育。有很多受过一点教育就想以某些特征(在中文里掺杂不必要的英文、装文艺青年)来抬高自己并从中获得虚幻的满足感,但其实他们并不想对自己声称热爱的东西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古代文人留长指甲、穿长袍,以此表示自己不是地位低下的劳动者,孔乙己穷成那样没有什么墨水偏要穿个破长袍、教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有些人是新时代的孔乙己,缺乏自省意识和能力所以竟不自觉可笑。不能叶公好龙,所以玩什么都要玩得有模有样。系统深入地学习,并用测验、证书、学位来证明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多跟志同道合的高手交流,以此避免水平很低自我感觉却倍儿好。制定详细科学的计划,循序渐进。很多人也制定了计划,却过于空泛,没有足够的可操作性;好高骛远,高估自己;遇到挫折又擅长找借口打退堂鼓,执行力、意志力不够。如果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就要详细地列书单,做时间管理。叶公好龙,叶公搞得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喜欢龙,龙真来拜访他的时候他却吓得要命,贻笑天下。所以,学到超纲知识也别想着昭告天下。追求卓越是我们的选择,没什么好骄傲的。满瓶不动半瓶摇,骄傲情绪就是学得不够的表现。不要因为自觉思想境界高就瞧不上其他人。我们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没有权利去评判别人。环境对人的成长是决定性的,尤其是幼年时候,人就像海绵,没有批判的意识和能力,将环境的影响全盘接受。成年以后,固有的思维框架已经无比牢固,成为我们不加思索就依从的经验。 “金子到哪里都发光”是典型的唯意志论。唯意志论是一种主张意志是宇宙的本体、意志高于理性的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哲学。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叔本华和尼采。唯意志论用意志解释宇宙万物,完全否定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独立于主观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及其规律,同时也否定了理性思维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一样,家庭贫困的多半很土气没特长,你如果落在那样的家庭里说不定会更加不堪。美剧里时不时出现”Are you judging me?” ”I’m not gonna judge you.” 这样的句子。美国人似乎对judging这个动作格外敏感。No judging. 尊重别人的选择,理解别人的局限性。警惕走火入魔。研究过于深入,或是井底之蛙,过于固守己见,不能辨明错误思想,难免产生人生的虚幻感——否定现实生活的意义,过于抬高精神生活。佛道中人深山中苦行、辟谷、力求完全戒除欲望,诗人顾城外遇、,诗人海子卧轨自杀,在我看来都是反面教材。没有健康的现实生活(real life),精神生活就是空中楼阁,无处安放。红尘世界如此美好,我们对这个世界有应尽的义务,可不能消极避世。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是“认识世界,回报世界,享受人生”。我们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起就开始了对世界的认识和探索,认识世界是我们人生中的应有之义,所以要终身学习。学习科学文化、旅游、阅读,坐过山车、蹦极、滑雪……都是认识世界。回报世界,生存在这个世界我们要占用资源,享受师长、朋友的帮助,所以我们要回报亲友,回报社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有益的变化。享受人生,生命只有一次,理当如此。享受高品质的物质精神生活,最后愉快地没有遗憾地死去,方才不负此生。Last but not least,不要舍本逐末。“舍本逐末”这个词很有意思,“本”和“末”都是象形字,都是“木”字加上一横以截取“木”的一部分,“本”——树木的根,“末”——树木的枝叶。抛弃了树木的根然后去追求繁盛的枝叶,结果嘛,你懂的。要保证学好课内知识,特别是如果连政治书上哲学部分都学不好就别说自己爱思考空泛的问题了。。顺便安利下本文两个链接所指的网站“学而时嘻之”,里面的文章有趣有料,非常符合我理工科学生的口味。他们还出了本书《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再推荐一篇文章,,集中表现了理工科思维攻占传统上依赖经验和记忆的文艺领域时的科学之美。剧情函数库引入了分类、穷举,是对传统剧情设计领域的巨大改进。类似的网站还有果壳网、科学松鼠会(创始人都是姬十三),都是很有名的社区,线下也可以多买些科普读物,可以帮助理解学习的真正意义、感知科学之美。知乎也有很多很有水平的问答和人,随便推荐一个知乎用户 吧(教育背景:北京大学化学系,普林斯顿博士后),推荐个知乎问题“”,很好,分析了中美数学教育各自的优缺点,不卑不亢,用自己的见闻说话。成绩好,才能考上好大学,和优秀的人一起愉快玩耍,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成绩差的通常总体上讲其他方面也差。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智识而非吸纳知识,所以中国教育经常因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强度过大、重视知识传授而非呵护学习兴趣,为许多中国人所诟病。但我们都该感激学校的教育,就像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样。我们的思维能力、知识技能几乎都来自于学校。就是攻击中国教育的文章,其谋篇布局、习语、譬喻也肯定来自中国教育。从来就没有完全的自由。认识到中国教育的不完美,但不怨天尤人,戴着镣铐也要跳舞,积极自救。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都是有着非凡的意志力、智力的,不要因为自己不聪明又偷懒就去批评学习负担过重。数学物理有大量的推导,公式之间是有明显的结构的,只要能自己推导公式,大量的公式根本不需要记忆,要用的时候临时推导一下就好了。很多人不去尝试理解,死记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却要把屎盆子扣在中国教育头上。不要因为自己学习不求甚解,就去批评老师教学方法不当扼杀了自己的创造力、自主学习意识。好中学里的好学生是不会一味埋怨中国教育的,他们会用言行捍卫中国教育的尊严。重庆大学B区离南开中学只有几百米,南开中学就是很好的中学,培养了大量的顶尖人才。在报纸上也看到他们的女足校队、健美操队都有很高的水平,里面的同学不仅体育技能、身体素质强过同龄人许多,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也训练了她们的意志力。健身的同时也会健脑,大脑本就是身体的一部分,体育活动能协调身体各个子系统,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脑部供氧,让大脑细胞增殖、保持活力。她们很多人文化课也很好,许多都被清华复旦录取。看,如果有谁抱怨高中只有课本试卷,那他应该反思下自己为什么不能考到一个南开中学这样的优秀中学。如果考到“南开中学”,为什么自己就一味地埋头啃书本刷试卷,别人却能兼顾体育和课内学习。一切的答案都是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对事物真正的热情。学好科学文化,将来进了大学也不是就轻松了,还要好好学习,不然中学吃的苦全白费了。学好科学文化,一个人才会有鉴赏能力,能感知文艺、科学之美;学好科学文化,才能找到好工作,有满意的薪酬。女孩子要自立自强,不要光想着找个好老公,自己的能力别人拿不走,老公可以背叛你,你的实力不会。里写得好(又是熟悉的对不对,不学习你哪里能知道这么多,不学习字都不认识),“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不要做藤萝,树倒没人扶。《致橡树》非常浅显易懂,但了解和认同是一回事,能够践行是另一回事。知行合一,就我的观察来看,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能把最基本的搞懂,严格执行,就已经能甩这绝大部分人几万条大街了。先要完成好学业、承担现实的责任,在此基础上再往上攀登。做一个有趣友善的朋友,做一个孝顺的儿女,有专业素养,有自己的事业,经济独立,这些事情的优先级都明显比深究空泛的问题高多了。中学阶段是形成三观、打好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建立美学观念的时期,是打基础的时候。这些事情是重中之重,必须在中学就做好的。其实爱想问题的你将政治课上的内容理解好,知行合一,也就很好了。学有余力,做好功课再去买专业教材、通俗读物了解基本的哲学体系,对它有个全面基础的理解就极好了,绝大部分人都不会这么干。到大学里可以学哲学,也可以选哲学选修课,至少我们学校是有通识与素质教育选修课的。学哲学没什么不好找工作,刘强东还是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毕业的呢。看你课余是不是有足够的兼职和社团活动。刘强东大学期间是自学了编程的。世界如此之大,天外天人外人,真的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对哲学是真爱,大学选哲学专业;如果对数学是真爱,买《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的重要性你肯定了解),了解下数学史,以后就选数学专业,最后实在不行数学专业的学生跨专业考研也很容易,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嘛;如果励志给中国换个天地,学好政治、注意人际交往……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确立自己的兴趣,坚定地走下去,其他的能全部略有涉猎、形成基本的框架就极好极好了。
高二党看到这个问题也冒泡了~然后问别人的时候被骂中二,白莲花,想太多这类……妹子表示单纯的时候和人家讨论,人家真的是在和别人讨论……别人就不一定了……被骂哭过…&_&…好像脑袋里想的东西不要说比较好,即使是在很认真的思考后的结果。嗯
正常现象,我初二的时候就有题中描述的现象。不过现在已经减轻了不少,可能是因为自己忙了吧
有些问题,不懂的时候,但尽管会疑惑但不会困惑;懂的时候,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的,随之而来的会是困惑。题主思考那些是好的,但关键是要找到解决方法,能沉淀下来静心学习,不要因而浮躁了自己。这些问题现在不思考以后经历了一些事就会懂的。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考上一个好大学遇见更广阔的世界,不要舍本逐末。
强烈反对以上所有答案!强烈反对以上所有答案!强烈反对以上所有答案!先忽略谢和齐丙阳的占坑上完课回来答就像跟题主说过的 这样的思考非常重要,甚至超越了我们一生中所有的思考。尽管这样的思考跟实际毫无关联,但是恰恰是这样的思考导致了我们最高贵的学科的诞生。
当然,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回答的可信度远远不及那些被岁月折磨得已经沉默寡言,没有力气再去抬头看看那些空灵的东西的“成年人”,但是我还是尽我所能去帮助你,这也是我成立GA(看我的个人介绍)的初衷。
首先,看了很多人的回答,都说要多看书,少思考。前面赞同,后面反对。
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看书不思考有个*用,那简直就是精神强奸。就像我们的历史教材,如果仔细看看,在回过来仔细品味,会发现很多新的东西。可能我们地区不同教材不同,但是教材的编者的学历绝对不止初中,因此细啃书是有好处的。渐渐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那样的,一切东西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就像所有学科一样,你会为了我们的知识而感动落泪(至少我会这样)
o关于中二。不理解中二有什么坏处。
有这种想法,确实是书读少了。非贬义。基本我也算有过这种经历。
确实有点算是无病呻吟,因为你现在还基本什么都不懂,缺乏实践经验,属于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是又想得太多。不过没关系,你现在就想想吧,过两年,一定的知识储备完善后,或许你会逐渐知道答案,或许你会发现这些想法意义不大。
高中其实也是刷新三观的初级阶段了。好好学历史和政治哲学吧骚年。
姑娘我和你一样,高中的时候都会想这些。后来高三毕业,上了大学,就几乎没怎么想过了,除非看到了什么值得深思的电影或者书,但那也只是一下下而已。我觉得吧,是要有这个过程,无所谓好坏,成长一定会经历而已。长大点你就会发现,思考那些问题并没有什么卵用。作为一个只有有限生命的物种的个体,如何让自己这一辈子过得幸福快乐才是真正重要的。
我也是同样同样的人,毫不夸张。
这种想法其实就是“中二病”吧这个年龄向的杂志和动漫多半就是讨论这些题材这个年纪就应该去做些不着边际的浪漫的事无病呻吟的写诗去想些没有答案的问题题主问世界观是怎么形成的世界观就是中二期形成的吧从担心自己和别人不同,是个异类到察觉自己其实只是个普通人而已再到发现又确实和别人有那么一点点不同这时选择或者泯然众人每天讨论的事情变成升学,工作,结婚,赚钱,升职或者在心里还留着一点点中二但并不感觉不安和羞愧=========================把上面那段矫情的文字翻译一下:可以看看这个年龄向的杂志或者漫画,你就可以知道这个年纪的人大多都是这样的,你并不是很奇怪或者特殊的,这也没什么不好。再长大些以后,更多时间就会用来思考生计,工作赚钱结婚什么的,这些和吃穿无关的事情会越来越被忽略,然后恭喜你,你的中二病痊愈了,但是你也许并不因此开心。世界观就是在对这个世界观测,设想,确信,怀疑,再设想,再确信,再怀疑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形成的。成长还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题主好可爱所以来自答了。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www首先我要说不是无病呻吟!然后我要说鼓不鼓励要看你自己www说不是无病呻吟是因为我觉得保持自己思想独立的方法之一就是不断思考,你思考的越多,学的就越多,学的越多你又思考的越多(就是所谓的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少的上进循环),从这一点我觉得思考是很重要的,从直观上讲,它不会让你变得富有,不会让你得到高分,但我觉得它能使你看清很多东西,你的视野也将更加开阔,你能拥有更好的认知……至于我不赞同也不反对“鼓励”这回事是因为——妹子注意度啊!所谓是人不中二枉少年(并不),当初的我就是这样,因为思考过度结果太沉溺于自我的世界难以自拔,看周围的人都是“泥萌这些凡人”的感觉(捂脸),结果被很多人认为是“清高”=口=嘛,当时估计是有点自视甚高,咳,不过我相信会这么发问的妹子应该不会走到这条偏路上●▽●然后要注意的吧是日常生活中,如果身边并没有在这方面志同道合的人,那妹子就不要对朋友谈这些了,或者尽量少谈,交汇点不同嘛(一看就是吃过亏的我///最后那什么,可能有时想多了,或者没人交流观点时会有点小寂寞哦,要注意别让自己太沉于情绪中。如果妹子是耐得住寂寞的性格那自然是鼓励,如果妹子是大抵和朋友一起比较安心的那最好注意下度,我真的觉得社交多了吧,自己思考的时间还有深度和专注力会变少,能无缝切换的都是大神!(开玩笑啦,不过对于体验还很少的我们,我是真觉得很难做到这点,朝这个方向努力中~)虽然我因为这个在有些方面走了弯路吃了亏,但我还是觉得保持这样不错www因为你会发现随着成长,你对这个世界的反应会和其他人有那么点不同,而这个不同,会让你过得更好。——最后,世界之大,总有与你相似的人和你一起的,你不是一个人啦。(嗯?我是不是两个观点的内容多少不太协调?)第一次答题,好紧张啊///有认识的人混知乎so匿。
我这个年纪的时候也这么想。。 什么人性啊,死亡啊,罪恶啊,都是我空闲时候冥思的几个主题,想想觉得当时还真是非常容易入定,一想起来就没完没了的。。 说真的,我当时是快乐的,因为我觉得自己非常独特,因为我想的和 庸庸大众 不一样。 我很享受这份所谓自以为是。.............其实我在说废话...............................,..................................................................所以我非常认同题主的想法和做法,一个人想什么都是没错的,比如他想吃白菜,而不吃萝卜,本性使然而已,这是对于世界本身的探索和认真,值得表扬啊!而谁人不中二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不够解放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