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票要试试背我,我是让她试你还是拒绝你。。。女票162,36162cm女57.5公斤照片,我167,67162cm女57.5公斤照片,感觉要压坏的

竹间和姓氏有关,因为名字的原因从小喜欢竹子,而且竹子真的是一种很酷的植物……而且我对自己的健身问题经常产生类似“熊猫只吃竹子怎么还那么熊”的思考……&br&&br&四又三,就是暗示43啦,我比较喜欢“又”来表达数字,虽然正确的话应该是“四十有三”……之所以喜欢43这个数字是因为第一我从小的学号学校班级什么的总是能撞上4、3、13、14、43这种数字,中国一般都不太喜欢这俩数字,认为一个是死一个是散,但是我就很喜欢,我觉得这两个数字非常的冷清。&br&&br&然后,周易第43卦,是夬卦。&br&&br&&p&&b&夬。&/b&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p&&p&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p&&br&&p&各种后人算命解读我是不信的,但是从卦象的愿意来看,总的来说,这个卦象就是“别轻易撕逼,要收敛要冷静”的意思。&/p&&br&&p&我对这个卦象很信服,在我还比较小的时候,有一年,我爹带我们出去玩,上午的景点是个寺庙,大家都知道的,所谓的算这算那大多是瞎扯的,我纯粹是因为年纪不大,好奇,所以就进厢房让和尚给我算命去了。那和尚跟我大眼瞪小眼对视了半天,最后说:你要低调,不要张扬,必有后福。然后问我属什么的,我说属猴,和尚就拉开抽屉拿出一个小锦袋,跟我说:“和你有缘,送你个东西,你走吧。”&/p&&br&&p&然后我就稀里糊涂的出去了,打开小锦袋看到里面有个金黄色的小猴子吊坠。我爸当时很高兴,觉得那么多人请灯玩儿也没得着护身符,还到处炫耀了一番。&/p&&br&&p&下午的时候又去了一家道观,还是那套路,摇签,找道士解签什么的,正常情况下会建议你请个这那的。到我的时候,我记得是个中上签,我妈带着我去解签,道士看了看我说:出水芙蓉要小心。&/p&&br&&p&我妈问这是什么意思?道士说:这小孩有后福,但是忌张扬,要低调。&/p&&br&&p&然后我们又稀里糊涂的走了。&/p&&br&&p&同一天佛道两个宗教都跟我讲了”忌张扬,可有后福“,要说我不信这是天注定,我还真做不到……所以我现实为人一向很低调,撕逼最多在网上可控范围内,不冒尖、壁上观是我的基本原则。后来我发现我和43这个数字有蜜汁缘分,就去查了下周易,看到这个泽天夬的卦象,深深地服了。于是只要和数字有关的,我都会和43这个数扯上点联系,知乎起名的时候也没放过……而且说起来连起来看意境也还不错嘛。&/p&
竹间和姓氏有关,因为名字的原因从小喜欢竹子,而且竹子真的是一种很酷的植物……而且我对自己的健身问题经常产生类似“熊猫只吃竹子怎么还那么熊”的思考……四又三,就是暗示43啦,我比较喜欢“又”来表达数字,虽然正确的话应该是“四十有三”……之所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br&桃李不言,下自成蹊。&br&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br&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br&风不动,火不出,大人不言,小人无述。&br&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或通焉,谓之天府。&br&真人者,不视而明,不听而聪,不行而从,不言而公。&br&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br&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br&&br&以上,&br&谓人生之追求,&br&又所谓&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装逼而已。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风不动,火不出,大人不言,小人无述。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或通焉,谓之天府。真人者,不视而明,不听而聪,不行而从,不言而公。天之道…
华夏。&br&&br&“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br&&br&中国是传承千年的衣冠上国,礼义之邦。文明古国是我们从小到大不绝于耳的灌输,然而在相关的历史类电视电影中,很少将之作为一种重点予以展现。特别是礼,在中国古人的生活中,应该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中国人的感情表达往往是含蓄的,感情的抒发更多的应该表现在各式礼节之上,孔夫子说:&发乎情,止乎礼&,应是如此。很多影视作品中,更多的是将这些礼节作为刻板的复制,没有将中国古代的常礼作为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显得死板生硬,缺乏历史的厚重感。正因为这样的对比,所以琅琊榜中使用各式礼节的细节,真心能打动我。&br&&br&从这里可开始:&br&1.&br&&img src=&/6a757db1e5ae95e3860c64_b.pn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6a757db1e5ae95e3860c64_r.png&&这是最后一集中,苏兄去祭祀家庙,遇到靖王,三人行揖礼,这个地方的细节非常有意思,苏兄行的礼是个非常标准的时揖(yī),也就是上中下三揖礼中的中揖,行礼要诀在于拱手向前平伸,也就是有一个手从胸前向外平推的过程,后俯身约30度,起身,时揖通常用于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br&在日常见面中,行揖礼不会如此标准,如此庄重,简单来说,就是会省略从胸前向外平推的过程。会直接一步到位,比如下面这个靖王的回礼,礼尚往来,行礼双方往往能够通过礼节的互动传达某些微妙的情感,态度。《汉书·高帝纪》就有“郦生不拜,长揖”的描述,显示出狂徒郦生对刘邦这位无赖皇帝心里不是很服气。而梅长苏如此庄重的行时揖礼,无疑是一种非常明确的暗示要辞别。&br&&img src=&/1cbf46dd700427_b.pn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1cbf46dd700427_r.png&&然而我们沉浸在某种情绪里的萌萌哒靖王殿下显然忽略了这个细节,回的是一个简化版的时揖。(这个互动很有意思,导演给了双方充分的特写,我有理由相信这不是我的臆测,不信的同学可以回头找来再看看)&br&&br&2.&br&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颇为感动的细节是苏兄在亭中送别周老先生,那种含蓄的感情抒发,赏心悦目,很有韵味。&br&&img src=&/4b1f6b0af8a80dedd18ee90_b.png& data-rawwidth=&751& data-rawheight=&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1& data-original=&/4b1f6b0af8a80dedd18ee90_r.png&&这张图片是苏兄从老先生手里接过代表自身师徒传承的信物玉佩。苏兄仿佛意识到了老先生的心意,他行了一个空首(手)礼,行空首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九拜中有三正拜,正拜是非常庄重的礼仪,而空首是正拜礼中最后一礼。九拜之礼绝不是当代人想象中的刻板形象,它是一整套非常大的规范,源于先民的起居方式,隐藏在先民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梅长苏因为要接过老师留下的玉佩,非常自然的平伸双手,俯首与心平,向老先生行了一个再标准不过的空首礼,整个过程流畅,自然,毫无生硬感,其实中国古人的很多礼节绝不是像许多电视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刻板形象,在生活中有其功用性,至于为什么九拜是需要跪着行礼的,这是因为一直到宋以前,中国人正规场合都多用正坐,也就是跽坐。所以凡“拜”必先跪。&br&中国古人的常礼按照站立与跪坐可粗分为两大类,揖礼与拜礼。第一部分中图片展示的就是揖礼的一种。&br&&br&3.&br&这是在霓凰酥胸没相认的时候,当时郡主行的揖礼。注意到这个细节哦,郡主是右手压住左手。这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时揖。&br&&img src=&/706daf6b92bf07baf103371_b.png& data-rawwidth=&617& data-rawheight=&4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7& data-original=&/706daf6b92bf07baf103371_r.png&&旁边这个不起眼的行揖礼的小伙子是谢弼,我们也提一下,因为他的揖礼和郡主的还不太一样,从我截图的角度,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的手是和额头是相齐的,他的俯身角度明显要大于郡主的角度,不错,他行的不是时揖礼,这个揖礼叫天揖,是上中下三揖礼中的上揖,这个礼节的要点在于俯身推手时,微向上举高齐额,俯身约60度。一般只用在非常正式的礼仪场合,比如祭礼、冠礼等行此礼,还有就是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他为什么会对苏先生行此礼呢?从种种细节来看,排除这是个演员的低级失误的可能,那这个细节想传达的信息其实挺丰富的,我们知道梅长苏是萧景睿的视之为兄长的朋友,记谢弼第一次在兄长萧景睿介绍的时候有说过,兄长的朋友就是我的兄长,显然,他说的不是一句空话,他不仅说到,而且从这些礼节中可以看出,他对兄长的恭敬,对梅长苏的尊重。所以对后面谢弼的人品,我是从来没有怀疑过的。因为从他的礼节中已经暗示了一切。&br&&br&再看这两张,特别注意郡主下颚的前后变化,这是就是真实的很自然的女子福礼,绝非刻意的矫揉造作,礼仪来源于先民的生活,他带有浓厚的文明印记和独特的民族审美。&br&&img src=&/615bef2e5d9c28c2f9db47e30a992619_b.png& data-rawwidth=&71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0& data-original=&/615bef2e5d9c28c2f9db47e30a992619_r.png&&&img src=&/3df5b44ec9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3df5b44ec9_r.png&&这是霓凰酥胸相认后,郡主行礼就变成了女儿家的浅浅一福,将小女儿心态含蓄展现,特别能打动人心。这才是符合真正中国人的感情表达,是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好细节。这种礼节上的前后呼应,必须给个好评![图片分别源于网络和 &a data-hash=&6fbd09b21cebd271c9f7f7d5d0b0b652& href=&///people/6fbd09b21cebd271c9f7f7d5d0b0b65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6fbd09b21cebd271c9f7f7d5d0b0b652&&@孟斐&/a&
童鞋,感谢!]&br&&br&前面提到了两种揖礼,还有第三种揖礼,就是土揖,上中下三揖礼中的下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比较常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它和其它两种揖礼的区别在于,上揖需要将手向上举;中揖礼则不向上举,也不向下;下揖礼则推手稍向下。靖王通常是回的时揖礼,从来没有对他身边人行过下揖,所以没在剧里注意到这个,如果哪段有,还请眼尖的同学告知,我去补图。&br&在揖礼中还有所谓的特揖,旅揖,旁三揖,长揖等等,但这些都是从前三种揖礼中演化的,比如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此外,还有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br&&br&&br&4.&br&其实整部片子非常打动我的一个细节是大篇幅的振董礼,无论是太奶奶去世,还是梅长苏祭祖,导演都用了相当多的镜头去展示,去酝酿,将这种在历史片中并不常见的历史细节给我们做了一个完整的展示。如果连祭祖的礼仪都忘了,那还谈什么寻根问祖。先让我们看看一个完整的振董礼是怎么进行的:&br&&img src=&/b7d7b903be78d4c4ea8d31a51c071acb_b.png& data-rawwidth=&636& data-rawheight=&4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6& data-original=&/b7d7b903be78d4c4ea8d31a51c071acb_r.png&&&img src=&/8eebd6d13210c_b.png& data-rawwidth=&644& data-rawheight=&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4& data-original=&/8eebd6d13210c_r.png&&&img src=&/b53b2bd0a18141ad4faae8bbb5666a81_b.png& data-rawwidth=&632& data-rawheight=&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2& data-original=&/b53b2bd0a18141ad4faae8bbb5666a81_r.png&&&img src=&/9feb5fede5b5c3f64a07d_b.png& data-rawwidth=&615& data-rawheight=&4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5& data-original=&/9feb5fede5b5c3f64a07d_r.png&&&img src=&/e21cbf86a2e8ec_b.pn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e21cbf86a2e8ec_r.png&&&img src=&/10abae0ae7c362ef28dbe3_b.png& data-rawwidth=&694& data-rawheight=&4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4& data-original=&/10abae0ae7c362ef28dbe3_r.png&&振董礼是九拜之一,曰振动,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整个仪式庄重,肃穆,是古代丧礼仪式的最高级别。九拜对很多童鞋而言其实是陌生的,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时代的一整套礼仪规范,特别是拜礼,不是那么常见了,而九拜是对拜礼的一整套规范,源于《周礼》,“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br&三正拜就是稽首,顿首和空首。其他几个拜礼都是这三正拜演变出来的。我们最熟悉,最常见到的是历史剧里面的稽首礼和顿首礼,顿首就是经常看见的磕头,稽首的典型特点是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如上图振董礼最后一拜,头要在地上停留一段时间。想了解更多可以看后面的延伸阅读,这里就不多说了。&br&&br&5.&br&一些很用心的细节:&br&&img src=&/bd6e61c16ee_b.png& data-rawwidth=&751& data-rawheight=&5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1& data-original=&/bd6e61c16ee_r.png&&夏冬祭祀丈夫,苏兄祭祀家庙时,都使用了这种切成手指长的黍稷梗。相信许多人对这个细节很好奇,于是我也去查了查, 在这里&a data-hash=&b801dadbd5fc& href=&///people/b801dadbd5f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随云& data-tip=&p$b$b801dadbd5fc&&@随云&/a& 找到了答案。 &br&&blockquote&《礼记·礼运》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抱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意思是说,祭礼起源于向神灵奉献食物,只要燔烧黍稷并用猪肉供神享食,凿地为穴当作水壶而用手捧水献神,敲击土鼓作乐,就能够把人们的祈愿与敬意传达给鬼神。所以,这烧的是&b&黍稷梗&/b&。&br&&br& 稷——【辞源】解析:“古今著录所述形态不同。&b&汉以后以粟为稷,唐以后又以黍为稷。谷类中种之最早,古称为百谷之长,故农官为稷,谷神亦为稷。&/b&”(【稷正】条:稷神也,【风俗通】列山氏之子柱,能殖百谷蔬果,故立为稷正,周弃亦以为稷正也。)&br&&br&古今著录,说法不一。现代多以明【本草纲目】为准。李时珍在《本草》中说:“&b&稷与黍一类二种也。粘者为黍不粘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犹梗与糯也&/b&。”“稷黍之苗似粟而低小有毛,结子成枝而疏散,其粒如粟而光滑。三月下种,五月可收,亦有七八月收者。其色有赤,白,黄,黑数种。黑者禾稍高,今俗通呼为黍子,不复呼稷矣。北边地寒,种之有补。河西出者顆粒尤硬。稷熟最早,作饭疏爽香美。为五谷之长而属土,故祠谷神者以稷配社。五谷不可遍祭,祭其长以该之也。上古以历山氏之子为稷主,至成汤始易以后稷,皆有功于农事者也。”又说:“盖稷之粘者为黍;粟之粘者为秫;梗之粘者为糯。”李时珍在《本草》【正误】中还说:“稷黍之苗虽颇似粟,而结子不同,粟穂丛聚攒簇,稷黍之粒疏散成枝。”
&/blockquote&&br&&img src=&/6b9d75e1199a5aaabb5e6a4_b.png& data-rawwidth=&637&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7& data-original=&/6b9d75e1199a5aaabb5e6a4_r.png&&这张图网上找的,仔细感受下霓凰酥胸行揖礼的区别,之前顺口提过一句的,郡主是右手压住左手。而酥胸是左手压右手。这个区别比较明显,据《礼记·内则》的记载,古拜两手相交,男尚(上)左手,女尚(上)右手。这是由于左主阳,男属阳;右主阴,女属阴的原由……整个电视看下来,我还没发现这种细节上的错误,真的是满满的诚意&br&&br&最后提一个细节&br&孔夫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说的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功抵御了当时左衽的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周王室与诸侯国,使得中原地区的衣冠能保持发髻右衽的风格,然而很多历史剧中都会犯这种衣着上的错误,但看本剧,你会发现,没有错误的,汉族衣冠都是右衽的。&br&&br&看到这个地方,可能有童鞋会有这样的疑问,你不是说:“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怎么只见礼仪之大,不见服章之美呢?因为已经有一个很给力的回答,考据详实,大涨姿势,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看一看:&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琅琊榜》最打动你的细节是哪个? - 远近的回答&/a&&br&&br&延伸阅读:&br&&a href=&///?target=http%3A///group/topic/927729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常礼——揖与拜&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RwxStAIra03DIwPj5fF0eIK84ftO2ptu6HeigWXzsYQ-Erm-F5KVL5FX57ayPj_EfnmkP7Qcof-mj5X-IPVP-tFkQEZbA3kRmlc8Y5gG8S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关于拜礼和揖礼&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page/z71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古代的“九拜”&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ps:欢迎补充礼节上的细节哈……让我们看看还有什么没挖掘出来的真相……
华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是传承千年的衣冠上国,礼义之邦。文明古国是我们从小到大不绝于耳的灌输,然而在相关的历史类电视电影中,很少将之作为一种重点予以展现。特别是礼,在中国古人的生活中,应该…
夏冬去问梅长苏:你若对郡主无意,为何当初派人去云南帮她解除难题?&br&一直含笑的梅长苏表情一下子就变得严肃了:我竟不知金陵风气败坏如斯,我身为大梁子民,为维护大梁边境出一份力,竟然还要被问为什么?&br&&br&顿时感觉到这片子三观不能更正啊,其实夏冬问的时候我相信大多数观众并没有觉得不妥,但是梅长苏一答,恰恰划了一条很高的道德底线,有些事我们以为不正常,其实是我们道德标准放的太低。而这部片子就是告诉我们,理所应当的底线在哪里。&br&&br&这个片子最让我感觉到好的就是在片子里无时无刻不透露出的三观正常,我们看了太多主角配角不择手段但是还理直气壮的阴暗片子。可是我们能看到,琅琊榜里的所谓坏人,也是有道德的。&br&如誉王,为达目的导致私炮坊被炸,他站在阶梯上说:虽然这样做不免有些残忍。&br&还有就是他的下属,儿子杀了别人,跑到他那里求救,他说:你的儿子是儿子,别人的儿子就不是儿子?&br&还有老皇帝夜夜做梦梦到宸妃,未尝不是心里有愧。&br&其实我们侧面可以看出,这些坏人,不是没有道德的,不是做了坏事还不自知,认为自己是对的,而是做了坏事,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会愧疚。但是之所以做,无非是认为权力更加重要。但是起码,这里,所有的人三观都是正常的!大梁国的社会风气由此可见一斑。&br&这是最让我感动的。&br&&br&补充一点,就是这部剧里对皇权的态度。我在网上看到有人争议说梅长苏进宫后,霓凰郡主竟然要逼宫,老皇帝给梅长苏下跪,这在古代不可能。我想,且不说这是架空的作品,而且如果真要细究不是不可能。但是重点不在这里,重点我想是这部剧根本传递的价值观不是说皇权多么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相反,我感觉到片子无声向我们传达的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念。&br&蒙挚,霓凰,甚至那些廉洁的大臣的忠心敬畏,是对于大梁国的忠心,而不是对于一个私德有亏的皇帝的愚忠。&br&第一次感觉到是景睿跟浴巾发感叹说社会风气败坏是皇帝没有起到表率作用。当然,尤其是梅长苏说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这句,这种传递的价值观更加现代,比起传递“古代皇权至高无上”有更好的社会价值。其实我们也可以从这部剧里看出很多更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我认为不是不尊重历史,而是就是借这么一个作品传达正确的价值观。&br&每个时代的文艺作品都反应当下时代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气,一样的故事在不同的时期创作者都赋予不同的价值观。例如花木兰的故事在古代宣扬的是女子之孝,在现在的文艺作品中,可能赋予她更多追求独立自由的观念。&br&琅琊榜,我认为就传递出了当今社会,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价值取向。
夏冬去问梅长苏:你若对郡主无意,为何当初派人去云南帮她解除难题?一直含笑的梅长苏表情一下子就变得严肃了:我竟不知金陵风气败坏如斯,我身为大梁子民,为维护大梁边境出一份力,竟然还要被问为什么?顿时感觉到这片子三观不能更正啊,其实夏冬问的时候我…
虽然已经有四百多回答了,不知道自己的回答能不能被看到,不过还是来分享一点自己的见解吧。&br&&br&
前面过千赞的大V都有自己的主题,要么飞地,要么国界。作为一个新疆儿子娃娃,我想从自己的家乡谈起,以点带面的介绍一点地理的趣味性。&br&&br&
1. 大家都知道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面积大约是16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比蒙古国略大一些。或许这样说大家觉得还是不够直观,我就用图来说明。&br&&img src=&/7deea5d31a0d459b149f_b.jpg& data-rawwidth=&880& data-rawheight=&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0& data-original=&/7deea5d31a0d459b149f_r.jpg&&&br&&img src=&/70af4e9c89cadecd5d3ff_b.jpg& data-rawwidth=&880& data-rawheight=&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0& data-original=&/70af4e9c89cadecd5d3ff_r.jpg&&&br&&img src=&/6ae2d5aedc72f2b16acab97_b.jpg& data-rawwidth=&880& data-rawheight=&6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0& data-original=&/6ae2d5aedc72f2b16acab97_r.jpg&&&img src=&/cbacef8d3d7b09d9c108ee79b9dc49e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cbacef8d3d7b09d9c108ee79b9dc49ea_r.jpg&&
现在你应该大致了解新疆有多大了吧,难怪我问内地过来旅游的朋友对新疆有什么感受,他们总会说“太大了。。。尽坐车了。。。”&br&&br&
但如果和世界上的同等行政区相比呢,新疆能排第几?不好意思,没进前五。最大的是俄罗斯的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其面积达到310.32万平方公里。要知道世界上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只有六个(印度中国不承认)。不过这么大的土地上人口竟然只有不到一百万。。。下图绿色最大的一块就是萨哈共和国。它旁边的克拉斯亚尔斯克边疆区也以233.9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跻身前五。大家可以发现,俄罗斯的行政区划越到西部就越小越密集,因为西伯利亚和远东真的没什么人啊。&img src=&/55a23d7ea1c4f62ffd035a_b.jpg& data-rawwidth=&644& data-rawheight=&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4& data-original=&/55a23d7ea1c4f62ffd035a_r.jpg&&&br&&br&&br&排名第二的是澳大利亚的西澳大利亚州。作为世界上唯一占据一块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也是地广人稀,西部茫茫的干旱半干旱草原和沙漠很长时间内都无人问津。看看澳大利亚这笔直的经纬线划分,真是处女座的典型表现啊。&img src=&/a67fce54feabe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a67fce54feabe_r.jpg&&&br&不过要是在1999年之前,加拿大人可要夺得第一名的桂冠,那时加拿大的“西北地区”面积曾达到337.97万平方公里。不过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因纽特人就致力于成立一个自己的政府。于是日,以因纽特人为主体的纽纳维特地区从西北地区正式脱离,成为一个新的一级行政单位。它的面积达到225.44万平方公里。其实1898年之前,西北地区和育空地区还在一起,面积更是达到惊人的400万平方公里。&img src=&/470bb99b0a8ad_b.jpg& data-rawwidth=&1248& data-rawheight=&10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8& data-original=&/470bb99b0a8ad_r.jpg&&&br&2.下面谈谈新疆的边境。我们都知道新疆的“疆”字很好的表现了新疆的地理特征。右边的三横代表了新疆北部中部南部的三条山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两个“田”则代表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左边的弓和土则表示了绵延曲折的边界和广袤的土地。&br&&br&新疆边界线长达5600多公里,约为我国陆地边界长度的四分之一,邻国更是多达八个,从东边的蒙古国到西部的印控克什米尔,这里面也有很多有趣的事。&br&&br&首先我们来看一幅图,注意看新疆的最北部。&br&&img src=&/efa660ed3a0b1b70200ba2_b.jpg& data-rawwidth=&1147& data-rawheight=&7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7& data-original=&/efa660ed3a0b1b70200ba2_r.jpg&&&br&
什么?那一点有什么?为什么中俄蒙哈四国都在那个点交界了?我们都知道四色问题,一个地图最少用四种颜色就可以将所有地区区分开。于是乎,像这种四个国家交界在一起的情况还是非常少见的。实际上那个点就是中俄之间的友谊峰。放大些你会发现,实际上哈萨克斯坦和蒙古是不接壤的,中俄之间有五十多公里的边境线。从鸡头到鸡尾,我们和俄国又碰面了。。。实际上往北走就是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也就是清朝的唐努乌梁海,说到这里又是泪。。。&br&&br&后来又在地图上找到这样一个四国交界的地方,津巴布韦、赞比亚、纳米比亚、博茨瓦纳。似乎交汇于赞比西河中的一个三角洲。&img src=&/12c279b64baf6ca111f90a9e0da4c573_b.jpg& data-rawwidth=&1120& data-rawheight=&8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0& data-original=&/12c279b64baf6ca111f90a9e0da4c573_r.jpg&&&br&再往西走就是邻国哈萨克斯坦。这可曾是苏联除俄罗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面积达到272.49万平方公里。1997年之前,“苹果之城”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不过你可以看看地图。&img src=&/5cc4b6758_b.jpg& data-rawwidth=&671& data-rawheight=&3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1& data-original=&/5cc4b6758_r.jpg&&阿拉木图完全就是一个边境城市好不好!就相当于中国把首都设立在喀什或者丹东,往前一脚就到吉尔吉斯斯坦了,往东百十公里就到中国了。无论对于国家安全还是经济发展都不利。于是老纳在1997年建议将首都迁到1300多公里外的阿斯塔纳。&br&&br&下面再给大家看一张图&img src=&/45f2aeb90be3a6e62eca_b.jpg& data-rawwidth=&2270& data-rawheight=&12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70& data-original=&/45f2aeb90be3a6e62eca_r.jpg&&&br&这个湖很漂亮是吧?对!它就是巴尔喀什湖,我国古代称之为夷播海,它东西长达600多公里,南北几十公里不等。最为奇特的是中部的萨雷姆瑟克半岛(就是上图黑色突出来的那个)将湖面分为两个水域。西半部较为宽广,水浅;东半部狭窄而水深。由于发源于新疆的伊犁河携带大量冰山融水注入西半部,东半部则干旱少雨,于是导致了西淡东咸,一湖两水的现象。想到当年清朝把它割让给沙俄,又是泪水啊。&br&&br&再往南就是吉尔吉斯斯坦。实际上吉尔吉斯斯坦的吉尔吉斯族就是中国的柯尔克孜族,只是叫法不同,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黠嘎斯,曾自称为李陵后人,没错,就是司马迁为他辩护而被宫刑的李陵。所以吉尔吉斯斯坦人有很多和汉族长相相似。下面谈一点人文地理的趣事。&br&&br&吉尔吉斯族不仅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的新疆,甚至万里之外的黑龙江也有他们的身影。二战期间,一些苏联红军进入了当时满洲的北部,在巧合之中他们来到黑龙江富裕县的五家子屯,其中一名来自中亚的吉尔吉斯士兵竟然发现村里百姓讲的话竟然和自己的母语相差无几,解放之后才有民族专家去调研,发现这群人就是吉尔吉斯人。但是他们为什么在此呢?离他们的大部队万里之遥?后来才知道,蒙元时期,他们都生活在叶尼塞河上游,后来由于战乱,疾病,一部分人就开始向西迁移,但是由于追兵导致这一部分走散了,便一路向东来到了东北,这一住就是好几百年。和西部的吉尔吉斯族不同,东北的吉尔吉斯族不信仰伊斯兰教,因为那时吉尔吉斯族还没有开始伊斯兰化。&br&&br&&img src=&/a51f6993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a51f6993_r.jpg&&&br&与之相似的还有土尔扈特东迁的故事。土尔扈特原为蒙古族的一部,准噶尔部兴起之后对其进行打压,于是土尔扈特部落就举家西迁到伏尔加河流域游牧。然而好景不长,后来的沙皇也开始用繁重的徭役压榨他们,令其苦不堪言。乾隆时期,由于几代皇帝对准噶儿部的战争,天山南北已经和平安宁多了,于是土尔扈特部落首领渥巴锡就通函乾隆皇帝表达了愿意回归故土的心愿,乾隆帝欣然允之。可当时正值秋季,伏尔加河尚未结冰,位于河西岸的牧民没法带着牛羊和物资一起走,只能等冬天到来,谁知这竟然成为其永别。西部的人民被永远的留在了伏尔加河流域,东部的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阔别百年的故土,被安排在新疆巴音郭楞,博尔塔拉还有和布克赛尔县。西部的蒙古族则在俄罗斯继续繁衍,现在生活在俄罗斯的卡尔梅克共和国,这也成为欧洲唯一一个以佛教为主的地区。&img src=&/a19e420d461cbf68b3f27d2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19e420d461cbf68b3f27d2_r.jpg&&&br&&br&实际上新疆及中亚地区的民族迁移还有很多故事,如世界上唯一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汉语的东干人,如万里之遥来到中亚的朝鲜族的血泪史,如中亚的德意志人、鞑靼人、达吉斯坦人的来历,以后有时间再讲。下图为东干人的婚礼。&img src=&/743d7de9f2b7ea037f84e1e28d284ca2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5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743d7de9f2b7ea037f84e1e28d284ca2_r.jpg&&&br&&br&再往南就我想谈谈乌兹别克斯坦,虽然这个国家和我国不接壤,但是它很有特点,那就是他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也就是说他不仅自己是内陆国,它的所有邻国也是内陆国。天哪。。。要看海是多难啊。(另一个是欧洲的列支敦士登)&img src=&/ecfd98ddd9d7d3c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cfd98ddd9d7d3ca_r.jpg&&&br&不仅如此,乌兹别克斯坦这片区域是历史上交流最频繁的地区,这里的民族,语言,血统也非常的多元化。可以看一下这样一张表格。&img src=&/c8b81e8a2ee9f6e852bee7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c8b81e8a2ee9f6e852bee7_r.jpg&&&br&可以看出这一带有多么的多元化。&br&&br&费尔干纳谷地一向是中亚各个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土地肥沃,又有大河的灌溉,哺育了很多文明。中国古代所说的河中地区就泛指这一片。提起河中地区,也许很多人会想起两件事,一个是李广利征大宛,一个是高仙芝的怛罗斯之战,再多就是相传李白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这片土地承载了太多的历史。&br&&br&再往南走就到了帕米尔高原,就是我们古代所说的葱岭。在这里,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在此交汇,乔戈里峰、慕士塔格峰,公格尔九别峰在此直冲云霄。似乎阻断了我们和外界的联系。事实上并没有!瓦罕走廊成为一条天路。&img src=&/0fcadcebdf48ed858d89a_b.jpg& data-rawwidth=&782& data-rawheight=&5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2& data-original=&/0fcadcebdf48ed858d89a_r.jpg&&&br&阿富汗就是这样伸出了一只手牵住了中国,很有爱是不是?这也就使得我国和阿富汗有九十多公里的边境线。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历史上曾为中国领土,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古代法显和尚,玄奘法师就是通过这去天竺的,高仙芝也是从这带兵灭掉了小勃律。&br&&br&19世纪末,由于俄罗斯帝国的侵略扩张,中俄两国曾在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整个帕米尔高原发生争端。同时,俄、英两大帝国由于在中亚内陆地区争夺势力范围,也不断在阿富汗地区发生冲突。为避免进一步的冲突,日,英俄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划定两国在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将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划作两国间的“隔离带”,这条“缓冲地带”就是瓦罕走廊。&img src=&/135fbb5e586ebeaad17d2_b.jpg& data-rawwidth=&306&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6&&&br&&br&如今虽然瓦罕走廊因为海拔高,冬季大雪封山,并没有成为一个口岸。但是千百年来,边境百姓就是通过它进行交流,可以说是一个咽喉要地。&br&&br&最后讲一下克什米尔地区的拉达克和巴尔蒂斯坦。&img src=&/d9d0ca6b4bcd64dcd3ffc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d9d0ca6b4bcd64dcd3ffc2_r.jpg&&&br&&br&估计谈到拉达克很多朋友又开始义愤填膺了,今天在这姑且不谈领土的事情。这一片地区就是古代所说的大小勃律,而现在巴尔蒂斯坦属于巴基斯坦实际控制,拉达克属于印度。周边的人民都习惯将这两片地区称呼为“小西藏”,因为这里的主要居民是藏族!没错,是藏族。但是和西藏不同的是,这里的藏族虽使用藏语,却有很多信仰伊斯兰教,而并非藏传佛教。其中巴尔蒂斯坦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多,拉达克的藏人信仰佛教的多。这里也是一片传奇的土地。《三傻大闹宝莱坞》最后的场景就在拉达克取景的,那天空蔚蓝蔚蓝的。&img src=&/d920cc0fd955a4f8f4ecd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d920cc0fd955a4f8f4ecd0_r.jpg&&&img src=&/4e5d046eb8ef93b44fb2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4e5d046eb8ef93b44fb2a_r.jpg&&&br&&br&今天就先到这吧,绕着美丽的新疆边界转了一周。其实地理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和我们人类的历史息息先关,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在地理的影响下相互碰撞,交融,这就是我们纷繁复杂的世界。&br&&br&----------------------------------------------------------------------------------------------------------------------------------------------------------------------------------------------------------------------------------------------------------------------------------------谢谢大家的支持,今天一看已经几百赞了,哈哈。有朋友发私信让我再写点印度阿三哥的内容,我就再补充一点吧。&br&&br&作为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和众多人口的两个大国,真的可以好好讲一讲。首先上一张图,是一张世界历史的纵览图,你就可以发现中国和印度多么不容易了。纵轴是时间,横轴是相对国力。&img src=&/1e565b1c4e7fa506bd199_b.jpg& data-rawwidth=&396& data-rawheight=&20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6&&&br&最右边橘黄色的是中国,右边第三个粉色的是印度,一路坚持下来不容易啊。。。&br&&br&实际上在古代,印度很多时候并不是指特定的一个国家,而是指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文化圈,包括了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甚至阿富汗的一部分。这几个国家都是人口极其稠密的,加起来比中国人还要多。这里的人口密度到底是怎样的呢?我来形象的给大家讲一下。大家都知道广东山东河南是中国人口大省,最新统计结果是将近一亿人,要知道世界人口上亿的国家(算上最新的菲律宾)总共才12个。可是在南亚,这不算什么。印度的北方邦。2012年北方邦的人口是1.93亿。和山东差不多大小的孟加拉国有1.58亿人,印度的马哈拉施特拉邦,2012年的人口为1.12亿。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也有一亿人。。。在人口方面南亚绝不输给东亚。&img src=&/afeffda85cbd_b.png& data-rawwidth=&613& data-rawheight=&6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3& data-original=&/afeffda85cbd_r.png&&&br&为什么这里人这么多呢?第一个原因就是土地多啊!别看印度不到3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可耕地面积可比中国多多了,仅比美国少一点,位居世界第二。&img src=&/56c38dceb49_b.pn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5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56c38dceb49_r.png&&&br&看到了吗?那坨红得发紫的就是印度,当然还有恒河三角洲上的孟加拉国。欧洲那边也有两块看到了吗?那是乌克兰和波兰。&br&&br&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印度的气候了。相传当面成吉思汗西征,越过兴都库什山准备征服印度,来到了印度河边,空气潮热,汗如雨下。只见河中水气氤氲,波光潋滟,突然有一只长角的巨兽从水里探出头,口中发出牟牟的声响。成吉思汗大惊,问问身旁的耶律楚材,他才告诉成吉思汗这叫“角端”,是种神兽,它所说的是“汝主早归”,于是成吉思汗不敢违背上苍旨意,只好撤兵,印度也就免遭涂炭。当然耶律楚材只是编了一个神话劝成吉思汗退兵,因为他知道印度的气候实在不适合蒙古骑兵作战。&br&&br&印度真的很热,相信大家看新闻都能看到印度巴基斯坦夏天热死很多人的新闻。&img src=&/baa01246d46fef44a005d8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aa01246d46fef44a005d8f_r.jpg&&&br&于是大家都在等待一位女神的降临,她就是雨季!印度的雨季真的是说来就来,这样的大雨似乎能冲刷整个世界。&img src=&/15ee7aeeb89ad9c18d38c360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15ee7aeeb89ad9c18d38c360_r.jpg&&&br&&img src=&/1ae967a94cf4acb1f656e6_b.jpg& data-rawwidth=&940& data-rawheight=&6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0& data-original=&/1ae967a94cf4acb1f656e6_r.jpg&&比起我国的台风暴雨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这并不全是坏事,一方面它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另一方面,它为恒河三角洲带来了肥沃的土壤。看看这密如发辫的河流吧,要是没有雨季,这里怎能养活上亿人口。&img src=&/e83768e6bbe31eb0ced3d049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6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e83768e6bbe31eb0ced3d049_r.jpg&&&br&&br&印度东北部的七个邦(包括伪阿鲁纳恰尔邦,大部分是由侵占我国的藏南地区构成),号称七姐妹:阿鲁纳恰尔邦、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曼尼普尔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和特里普拉邦。&br&“西里故里走廊”这个鸡脖子的左边是印度本土,右边是印度的所谓东北七姐妹&img src=&/6af8ad5f0e2a2aa9daa9d054e538faff_b.jpg& data-rawwidth=&725& data-rawheight=&4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5& data-original=&/6af8ad5f0e2a2aa9daa9d054e538faff_r.jpg&&这里的人和印度本土很不相似,他们更多的长相偏向蒙古人种。这里信仰也多元,有穆斯林,基督徒,藏传佛教,南传佛教,甚至一些原始信仰者,因此这里冲突也丝毫不亚于克什米尔。这里介绍一群奇特的人。他们就是生活在伪阿鲁纳恰尔邦的阿帕塔尼部落,她们成年女子的鼻翼两侧都戴着黑色的塞子,越漂亮的女子就要戴越大的塞子,同时还要在脸上刺青,据说这样是为了吓唬来偷袭的人,防止被异族偷走,这一点挺像中国的怒族。&img src=&/6c007e2bfce7984ead006a58ea1e3cb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6c007e2bfce7984ead006a58ea1e3cba_r.jpg&&&img src=&/a6befa165adb31dff3796d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6befa165adb31dff3796db_r.jpg&&&img src=&/300b5b37b89f757f0831eb4bdb6a38f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300b5b37b89f757f0831eb4bdb6a38ff_r.jpg&&&br&&br&另外再讲一下巴基斯坦和印度,这也是一对冤家,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他们边境每天的升降国旗仪式,真的像是打了鸡血。&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ODUyMzgyNTQ4.html%3Ffrom%3Dy1.2-1-174.3.1-1.1-1-1-0-0%23pact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印巴边境奇葩的升降旗仪式&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首先我要声明,印度河在巴基斯坦。。。。而且两个国家都有旁遮普,印度的旁遮普邦,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此外,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基本上是一种语言,只不过印地语用天城体婆罗米字母书写,乌尔都语用阿拉伯字母书写,加上一些宗教原因用词的不同,这一点有点像欧洲的波斯尼亚,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img src=&/5b9b9aeb4eeb1c78aac20_b.png& data-rawwidth=&1453&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53& data-original=&/5b9b9aeb4eeb1c78aac20_r.png&&
虽然已经有四百多回答了,不知道自己的回答能不能被看到,不过还是来分享一点自己的见解吧。 前面过千赞的大V都有自己的主题,要么飞地,要么国界。作为一个新疆儿子娃娃,我想从自己的家乡谈起,以点带面的介绍一点地理的趣味性。 1. 大家都知道新疆是我国…
当我拿出我的&b&上海户口本和身份证&/b&的时候;&br&&br&当我以低于外地考生的分数进入&b&中国顶级名校复旦&/b&的时候;&br&&br&当我在寝室和那些来自&b&三四线城市的室友们&/b&讲述我精彩人生,而她们只能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副崇拜敬仰的样子的时候;&br&&br&当我不费吹灰之力凭借&b&家里关系&/b&,拿到&b&南方系媒体&/b&实习机会的时候;&br&&br&当我借着媒体平台,深入社会,&b&关注民间疾苦,伸张正义,揭露社会黑暗&/b&的时候;&br&&br&当我凭借雄厚的家底,进一步深造,未来&b&移民北美&/b&的时候;&br&&br&当我以172的身高穿着高跟鞋进入任何人流密集的场所立马鹤立鸡群,瞬间&b&秒掉90%的同性&/b&和60%的异性,&b&以高冷的视角俯视他们&/b&的时候;&br&&br&当我穿着&b&巴宝莉风衣&/b&,周身散发着&b&channel 5号&/b&的气息去银行办业务,被笑容可掬的业务经理引进&b&Vip窗口&/b&,余光扫到大厅所有人都对我行注目礼的时候;&br&&br&当我开着&b&4.2L 奢享定制型顶配辉腾&/b&——被不识货的开着宝马3系的土包认为是不值钱的帕萨特,而识货的人认为我难得低调从而对我万分敬仰的时候;&br&&br&当我总是第一时间更换苹果产品——然后马上发一条微博显示“来自iphoneXX”的时候(可惜不能显示是16g还是&b&128g&/b&);&br&&br&当我&b&换男友如同换手机&/b&,和他们携手出入上流场所发朋友圈被人狂赞——而我同时知道,那些不赞的其实也在关注我并且被深深刺痛的时候;&br&&br&当我在飞机上用&b&kindle&/b&读着&b&维特根斯坦&/b&,看累了走出&b&头等舱&/b&,看到人挤人的经济舱一个个旅客不是在手机斗地主就是在ipad上玩游戏的时候。&br&&br&当我约了一个普通家境的男生吃饭,约会在&b&高档西餐厅&/b&,看着他一会儿白一会儿红的脸色,两只手窘迫地连刀叉都不会拿,回答服务生&b&牛排要八成熟&/b&的时候;&br&&br&当我盘点这些年来经历的男人,各种型号配置一应俱全,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的时候;&br&&br&当我走在任何一个城市的大街上,和我擦肩而过的过客,我知道他们注定不会和我一样拥有如此精彩的人生的时候;&br&&br&当我年纪轻轻二十多岁,尽享浮华和沧桑,觉得即使现在去死也不会有太多遗憾的时候;&br&&br&我深深地感到,这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怕是要伴我一辈子了,倘若没有意外地话。&br&&br&有时候,真的想失去这一切,体验没有优越感的人生。&br&&b&&br&消除优越感的唯一方式是你早已厌倦了它~&/b&
当我拿出我的上海户口本和身份证的时候;当我以低于外地考生的分数进入中国顶级名校复旦的时候;当我在寝室和那些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室友们讲述我精彩人生,而她们只能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副崇拜敬仰的样子的时候;当我不费吹灰之力凭借家里关系,拿到南方…
谢邀,说一个我们老师的故事吧。算是一个比较牛逼的老师。郑确教授,全国最受欢迎的老师前100名,主要教沟通学。他教的沟通学曾被评为全国第一课。&br&老师教的另一门课是大学思想政治类的东西,上过大学的都知道那些课有多么的无聊对吧。&br&然后开学第一天,老师课上就有人站出来说,“我觉得这些课很无聊,毫无意义。”&br&老师没有反驳他,没有展开来讲,只是说道,&b&谢谢你的建议,请坐&/b&。&br&很多老师受到这种直接的挑战,尤其是年轻教师,无论你智商多高,内心都会受到冲击,会反驳,辩解,说教,而老师的说辞,非常礼貌谦逊,避而不战,并且以课堂的内容打动学生,气魄杀。&br&当然,最后那同学也成了老师的真爱粉。&br&说道老师就再夹带点私货,以表自己敬仰之情。&br&&b&老师最大的能量就是会慢慢帮你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认识,悦纳自己,变得自信,并学会良好和有效的沟通,当然一般还会学会点幽默和邪乎&/b&&b&(玩世不恭)&/b&&b&的技能。&/b&&br&老师说,我想给你说家庭沟通的方式,教你们说怎么谈恋爱,但是如果我只能给你们上一节课,我会毫不犹豫的和你说,自我认知和自我悦纳的重要性!请你们用一分钟感受一下我的用词啊。&br&时至今日,也渐渐理解的&b&自我认知的重要性&/b&,老师用这种递归的方式告诉我们道理,看起来简单的话,其实有很深的内涵。&br&老师教的很多东西都很生动和实用,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最主要的还是学会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技能。面对困境,不会害怕,就算泰山倒下来,也得一巴掌拍住。&br&老师的课堂很欢乐,从开始到结束从来都不缺乏欢笑声,而在这欢笑声中也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没上过老师课的同学可能很难想象。&br&简单摘录一下老师的语录,当然这看起来有点苍白,也不涉及完整的沟通学知识,只是些人生经验,但也能略微领略一下老师的风采。&br&&p&&b&1.妨碍我们学习的不是未知的,而是已知的,尤其是那种略知一二的。&/b&&br&&b&2.沟通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幸福。&/b&&br&&b&3.说一遍没有用就不要再说第二遍了。&/b&&br&4.技巧是自认为可以解决问题的东西。善大于智&br&5.没有善良是不行的,仅有善良是不够的。&br&6.伤害你的不是说你坏话的人,是传话给你的人。&br&7.对你所收到的信息打个折,因为其中掺杂了很多个人因素。&br&9.你自己有什么优势?你要跟人家结婚你先给人家一个理由啊。&br&10.老是和强人比,你说你想干嘛?你想不断证明自己比别人弱吗?&br&11.做菜的重要性,超越于吃。&br&12.别人的态度和评价一定有道理。没有必要越描越黑。(人家愿意评价你就够意思的了)&br&13.谁都有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可能,不要轻易对自己下结论。&br&14.你可能对自己的要求太高,所以对自己不太满意,其实你不是很差。&br&15.人和猪的区别是:人给猪画一个圈,猪能走出来。人给自己画一个圈未必能自己走出来。&br&16.我们之所以会不安是因为我们有良心。为了摆脱不安,最简单的方法是承认自己的错误。&br&17.我们不会因为别人认了错而瞧不起他。一个会说“我错了”的人是勇敢的人。&br&&b&18.与其想方设法弥补你的短处,不如千方百计发挥你的长处。历史上没有那个人是因为没有缺点而名垂青史的。&/b&&br&&b&19.如果不能正确看待,很有可能因为一两个人就改变了你自己。&/b&&br&20.人类想要自卑,机会太多了。&br&21.长相怎么了?每一款都有他的需求对象。&br&&b&22.自信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b&&br&&b&23.我很笨但我不在乎。我有权利不如别人。&/b&&br&24.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大狗在叫,小狗也在叫。小狗不会因为大狗在叫它就不叫了。&br&25.珍惜当下,明天的还来不及。&br&26.贪婪,你想要得到很多东西,结果得到了不该得到的东西,然后就死了。&br&27.包容别人的自高自大,你没有权利要求人家因为你的审美而改变。&br&28.知道得越多,认识自己的问题越清楚。&br&29.环境怎样是一回事,但你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是另一回事。&br&30.说谎会使交往成本大大增加。&br&31.结婚过日子不是看对方好的地方,而是看坏的地方你能不能容忍。&br&32.这个同学就属于上升空间比较大的一类。。。&br&33.我对待。。。一律先枪毙后审问,不及格一律59分。&br&34.去欣赏他的愚笨。因为一个人笨到这个程度也不容易。&br&35.那个谁,把窗台擦一下,下次好多老师来听课,我担心没地方坐。&br&36.你可以去偷人家钱,人家电脑,怎么能偷看人家日记呢?&br&37.你可能给人家第一印象不太好,但是没关系,你一定会有机会证明给他看的。&br&38.这也是一个优点,比如他干一件坏事特执著。但是他一定不觉得他做的是坏事,否则他怎么会做呢?我们只是角度不同而已。&br&39.倾向于把别人往好处想的人往往都是好人,倾向于把别人往坏处想的人不是受过伤就是有问题。&br&&b&40.一哭二闹三上吊是从哭开始的。她开始哭你就给她一根绳子,“请自便”。&/b&&br&&b&41.傲慢,咄咄逼人一般都是自卑的产物。&/b&&br&42.整齐的那是宾馆,方便的才是家。&br&43.在中国文化中,语言表达能力太强,诚意就打折了。&br&44.只要学生开小差,责任就在于自己。&br&45.不知道就算了,不知道我就不讲了。&br&48.随时随地关心自己面貌所呈现的状态的人没意思。&br&49.不要老把你的眼白晾出来给人家欣赏。&br&50.眼睛看东西要堂堂正正,要有“他NND,我就看了,怎么样吧”的气概。&br&51.有鱼尾纹的人笑起来特诚恳。&br&52.一个女生连化妆也不会,搞什么搞?(工作以后,对此技能的重要性不会再抱有疑问了吧,不然显得太不入流了。)&br&53.我想呈现的是“猪脑子”的表情,这样大家比较容易原谅我。&br&54.我知道现在把同学教坏很不容易,同学不把你教坏就算已经可怜你老同志了。&br&55.&b&我宁可我教过的学生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的也不要是谦卑的。(谦卑的本质就是不自信,自信的人并不在意他人的评价,当你有一天他人一定程度上的差评具有较高的免疫能力,那差不多快修炼到家了。)&/b&&br&56.一个女生都不运动你怎么混啊?男生有没有不运动的?拉出去!&br&57.你坦白不坦白对我来说都不重要,因为我都知道。&/p&&p&58.脑袋掉了碗大的疤,落地之前,还有大吼一声,“哇,好快一刀。”&/p&&p&&b&59.谦虚是刻在骨髓里的东西,骨髓懂吗?(这是对太骄傲的人说的,也可以理解成有礼貌。)&/b&&/p&&p&&b&60.一个人的成长取决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为每件事情所做的准备工作。&/b&&/p&&p&&b&6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获得幸福。&/b&&/p&&p&&b&62.赞美他人永远是有效的,赞美他人最好用具体的,准确的语言,以及对准他所关注和在意的地方。所有人都经不住赞美,记住是所有人,人家不受用,只是因为你没夸对地方。赞美是多多益善,但不要捧杀。&/b&&/p&&p&&b&63.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我用了十年的时间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b&&/p&&p&64.自由是需要资本的,人的能力越大他越自由。&/p&&p&65.早年还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现在老了,面对批评一般说,“哦,是吗?”&/p&&p&&b&66.父母和孩子之间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尤其是父母关系)&/b&&/p&&p&&b&67.女人的撒娇是男人幸福的源泉。&/b&&/p&&p&68.沟通过程中,要表达自身的感受,而不是事实判断。举个例子,你对男朋友说,“你不爱我”,这是事实判断,稍微好一点的表达,是“我觉得你不爱我”,“我觉得”是一种主观感受,但更好的表达是“&b&我觉得被冷落了。&/b&”你男朋友听到最后一种表述,会直接说,“宝贝,去买买买。”&/p&&p&69.沟通过程中,可以用停顿来表达事务的重要性,停顿的时间越长,那句话的重要性越高。&/p&&p&&b&70.他人怎么评价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着怎么看待你自己。&/b&&/p&&p&&b&71.自卑的人都假装自信,自信的人都玩世不恭。(沟通学另一位老师,郑亮老师说的)&/b&&/p&&p&&b&72.两个上过我课的同学在一起,可能更容易获得幸福,我猜。&/b&&/p&&p&&b&-----------------------------------------------------------------------------------------------------&/b&&/p&&p&最后一次去学校看老师,老师走路有点飘了,虽然还带着爱耍酷的风格,但明显感觉老了很多,以前都是60岁的人看起来二十几岁,但现在看起来40多岁了,我扶着老师下楼梯的时候,老师说,“好羡慕你啊。”我一听,就知道老师准备耍帅了,便奉承的说道“羡慕我这么年轻就上过你的课?”但是老师耳背没有听见,然后又得意地说道,“羡慕你这么年轻就上过我的课啊。”我哈哈大笑,抬头看见他得意的表情,心想,他开心就好。回头一想,的确也值得羡慕。&/p&&p&--------------------------------------------------------------------------&/p&&p&最后给大家一个链接吧,音质略差,勉强看看吧,老师最近还上不上课,不是太清楚,要是还上课的话,可以找南师大的人问问,是博雅课,就是那种全校公共选修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给老师录一个视频,呵呵哒。提升你们能力的时候到了,做好了,你就是夜空中最闪耀的星。&/p&&p&&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jMwNjg5NTQw.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郑确老师的讲座&i class=&icon-external&&&/i&&/a&&/p&&p&-------------------------------------------------------------&/p&&p&真正的学习是要靠自己,如果你对沟通学感兴趣,对自我意识的重要性感到好奇,你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的资料,你可以学习参考,然后一点点的会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好的老师也无非就是引起你的兴趣,引你入门,不可能几堂课就把你教成大师,所以听不到课也不用太遗憾,真正的修行在个人。遇到感兴趣的话题,就把它当博士论文一样研究,只有在大量的学习何积累之上,你才能真正构建知识体系,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谁也不能例外。&/p&
谢邀,说一个我们老师的故事吧。算是一个比较牛逼的老师。郑确教授,全国最受欢迎的老师前100名,主要教沟通学。他教的沟通学曾被评为全国第一课。老师教的另一门课是大学思想政治类的东西,上过大学的都知道那些课有多么的无聊对吧。然后开学第一天,老师…
(? o?oo?)? 【再次多图预警!】&br&(?????)
又挖一新坑,不过答主可能只能回答一半的问题噢...【实用向】&br&&b&ios系统..&/b&.
&br&更新于 20:20&br&&br&刚特意打开手机粗略扫了下不在此iphone上的app...(?? ? ??) 天啦噜...居然有几百个... 不过呢, 现在手机上app两页噢~ 能被留下的都肯定有其原因啦~ &br&&br&&br&答主身为文科妹纸,推荐的app估计女生会更喜欢一些~ &br&对了..可能摄影类app也会比较多...毕竟答主是一只不自拍会si星人...&br&&br&&br&(?oˇ?ˇo?) 为了给大家更直观的体验观感,每个app大多会有截图,一张张截的真的很辛苦噢~&br&&br&&br&&br&&br&&b&一、【学习类】&/b&&br&&br&&br&&br&&b&1.网易公开课&/b&&br&?(?o??o??)?
大一时候,老师推荐了网易公开课,是在网页上看的,顿时觉得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耶!就国内外各种大学的课程,以及一些演讲纪录片都有...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挑选呀...多么棒的体验~ ( ̄y▽ ̄)~* 有了手机端以后,就更方便啦~ 随时随地有wifi就无压力呢~ &br&&br&&img src=&/2be80f694487dad91d3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2be80f694487dad91d30_r.jpg&&&br&&br&&br&&br&&b&2.百词斩 有道词典 欧路词典&/b&&br&(/≥▽≤/)因为都是单词相关就放一起啦~ 百词斩是最近刷单词打卡用的,觉得挺棒哒..因为记忆这种事运用到越多的感官效果越好嘛.. 可以一次性下好音频,酱就可以离线使用噢..每天为了督促自己可以打卡到朋友圈微博什么的无形中也是一种监督呢~ &br&&br&&br&&img src=&/4500244afeaa86404c1bae2_b.jpg& data-rawwidth=&1136&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4500244afeaa86404c1bae2_r.jpg&&&br&&br&有道的话,就是广告插件比较多。但是用着还挺顺手的...喜欢那个摄像头搜词的小功能...( 啊... 我是有多懒...捂脸...(*/ω\*) )&br&&br&&img src=&/ae4aed59ccaf5efd8774c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e4aed59ccaf5efd8774cf_r.jpg&&&br&&br&欧陆词典,页面极其简洁。词义非常丰富,还会相应地给出近反义词,词组等,也是很sweet。ヾ(o???)? ヾ&br&&br&&img src=&/58e6b9d298f28ceee82728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8e6b9d298f28ceee82728a_r.jpg&&&br&&br&&br&&br&&br&&br&&b&二、【生活类】&/b&&br&&br&&br&&br&&b&1.堆糖&/b&&br&当时室友推荐的app.. ╰(*°▽°*)╯ 像良品购和特卖惠就会有一些比较新奇或者近期热门的小东西...戳进去可以有淘宝链接...还是蛮方便的...答主作为资深淘宝剁手买家,每次遇到美丽说啊暖岛啊这种自营的都觉得不是很方便呢...然后,答主在碓塘里用的最多的一个区块就是壁纸了,里面有很多美腻可爱有趣的壁纸,为答主抠图提供了诸多便利哟~ 嘿嘿~&br&&br&&br&&br&&br&&img src=&/6c82c70ffeaf384ff4a0371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6c82c70ffeaf384ff4a0371_r.jpg&&. &br&&br&&br&&br&&b&2.荔枝FM&/b&&br&(??ˇ?ˇ?) 看书看累了,或者无聊的时候,可以听听广播哟。可以订阅很多节目,大家可以根据分类自行订阅~
推荐 十点读书 、英语新闻脱口秀... 答主蛮喜欢的两个频道...&br&&br&&img src=&/aa8085bacd79ef5eaba33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a8085bacd79ef5eaba33f_r.jpg&&&br&&br&&br&&b&3.Zine&/b&&br&&(?????)&
Zine是答主用过最简洁体验最流畅的笔记类app了。可以选择很多字体噢,也可以选择大小颜色之类的...但是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极简主义的页面让人很想写东西...答主有所感触的时候,或者有灵感的时候都会记录下来,琐碎的小情绪。 之前被知友安利了为知笔记,答主尝试了几天还是觉得不顺手,可能是个人喜好原因。&br&&br&&img src=&/003246bbe72d4c4e77528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003246bbe72d4c4e77528_r.jpg&&&br&&br&&br&&br&&br&&b&三、【摄影类】&/b&&br&&br&(?????) 身为不自拍会si星人...这些都是答主亲自试验了N个app后留下来的... 看着多咩~
其实每个都有自己的亮点啦,而且很容易上手~ 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
&br&(*/ω\*) 有兴趣的小朋友请点个赞示意一下答主好吗~~
&br&&br&&br&&img src=&/57c5c31d84e8c413cc3e3e6cf5e71f71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7c5c31d84e8c413cc3e3e6cf5e71f71_r.jpg&&&br&(对了,那个美柚是乱入的...(???) 因为前一页app放不下了~ )&br&&br&&br&&br&先上几张效果图大家感受一下~ ( /(/ /o/ω/o/ /)/ 可以光明正大地po照了...23333~ )&br&&br&1.&b& VSCO cam
&/b&( 答主最爱
?(????)。 )&br&&img src=&/588a2ffeff86f3a1f8ff9d4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588a2ffeff86f3a1f8ff9d4_r.jpg&&&br&&b&2.天天P图 (&/b&抠图功能简直不要太好用!)&br&&br&&img src=&/955c098bca1ac45f10c01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955c098bca1ac45f10c012_r.jpg&&&br&( 答主的麻麻~
过年时候拍的..真是喜庆... 这张皂片还有一个故事,大家看见左上角的猕猴桃了咩... 对..故事的名字叫「麻麻与猕猴桃」...给大家看当时答主发在朋友圈的原文:&br&&blockquote& 「麻麻与猕猴桃」╰(???`?)╯麻麻每天下班回家,都会捏捏那几个猕猴桃。然后喟然叹曰:吃个猕猴桃跟养孩子似的,怎么就长不大呢?这个也不熟,那个也不熟!
---我每次想到这一幕就笑到不行!是我笑点低么...(?? ? ??)&br&&/blockquote&&br&&br&&br&&br&&br&&br&&br&&br&&br&&b&3.LINE camera
&/b&( 这个app的手绘贴纸很有意思)&br&&br&(?o ? o`)*??*?
煮个栗子...&br&&br&&img src=&/79f51e9df5ebcd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79f51e9df5ebcd_r.jpg&&&br&( 这是答主养的兔子叫土豆.. 为了表现土豆想次草莓又次不到的悲伤心情...答主特意添了几笔... 哈哈哈哈哈~
)&br&&br&&br&&img src=&/986a2cded641fe58381ccf693cad80db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986a2cded641fe58381ccf693cad80db_r.jpg&&&br&( 这张呢... 是答主一天傍晚经过一棵树的时候,看见了月亮,就想着找一个角度让月亮落在树枝手里...( (*/ω\*)请大家原谅答主的脑洞...) 然后反复走位终于get到这个位置了... 再然后...就涂鸦了几笔...在app上涂鸦字还蛮难看的.. 大家将就看哈~ 就酱... )&br&&br&&br&修图软件小教程请戳以下答案,教程在后半段~ &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才能拍出一张特别好看的自拍照?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r&&br&&br&&br&?_??
居然不知不觉又写了三个多小时... 最近真是沉迷知乎不能自拔啊...&br&嘤嘤嘤... 你们还不快来点赞安慰我~
(? o?oo?)? 【再次多图预警!】(?????) 又挖一新坑,不过答主可能只能回答一半的问题噢...【实用向】ios系统... 更新于 20:20刚特意打开手机粗略扫了下不在此iphone上的app...(?? ? ??) 天啦噜.…
谢题主邀,貌似是个历史悠久的问题。。。&br&&br&水调歌头 旅次本州过东海道&br&&br&薄雾出岐阜,曦照过琵琶,&br&厢中晨客席满,立看晓云斜。&br&忽现旗幡神社,古木成林映掩,起落几寒鸦。&br&途绕长坡绿,向日采新茶。&br&&br&转歧路,经边驿,有人家。&br&春樱一树开早,灿灿舞繁花。&br&遥望苍山碧海,又见红霞落日,倦意入京华。&br&一任笛鸣远,羁旅是生涯。&br&&br&其实写的是一场浪(qiong)漫(bi)之旅,如果有在日本的朋友,并且知晓“青春十八”这种廉价铁路通票的话,就不用解释了。。。
谢题主邀,貌似是个历史悠久的问题。。。水调歌头 旅次本州过东海道薄雾出岐阜,曦照过琵琶,厢中晨客席满,立看晓云斜。忽现旗幡神社,古木成林映掩,起落几寒鸦。途绕长坡绿,向日采新茶。转歧路,经边驿,有人家。春樱一树开早,灿灿舞繁花。遥望苍山碧…
上来补充一个,清代吴藻,她的词大抵都不错。&br&&br&金缕曲&br&闷欲呼天说。问苍苍、生人在世,忍偏磨灭。从古难消豪士气,也只书空咄咄。正自检、断肠诗阅。看到伤心翻失笑,笑公然、愁是吾家物。都并入、笔端结。&br&英雄儿女原无别。叹千秋、收场一例,泪皆成血。待把柔情轻放下,不唱柳边风月。且整顿、铜琶铁拨。读罢离骚还酌酒,向大江、东去歌残阕。声早遏,碧云裂。&br&&br&金缕曲&br&生本青莲界。自翻来、几重愁案,替谁交代。愿掬银河三千丈,一洗女儿故态。收拾起、断脂零黛。莫学兰台愁秋语,但大言、打破乾坤隘。拔长剑,倚天外。&br&人间不少莺花海。尽饶它旗亭画壁,双鬟低拜。酒散歌阑仍撒手,万事总归无奈。问昔日、劫灰安在。识得无无真道理,便神仙、也被虚空碍。尘世事,复何怪。&br&&br&点绛唇&br&倚竹拈花,生寒翠袖无人问。一天风紧,雁字来成阵。&br&画角城楼,人早催霜信。凭阑认,乱山隐隐,只与斜阳近。&br&&br&浣溪沙&br&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几秋声。&br&欲哭不成还强笑,讳愁无奈学忘情。误人犹是说聪明。&br&&br&额,简直不像一个人写的。。。
上来补充一个,清代吴藻,她的词大抵都不错。金缕曲闷欲呼天说。问苍苍、生人在世,忍偏磨灭。从古难消豪士气,也只书空咄咄。正自检、断肠诗阅。看到伤心翻失笑,笑公然、愁是吾家物。都并入、笔端结。英雄儿女原无别。叹千秋、收场一例,泪皆成血。待把柔…
醉落魄·咏鹰&br&朝代:清代&br&作者:陈维崧&br&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br&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br&(个人最喜欢的清代词)
醉落魄·咏鹰朝代:清代作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个人最喜欢的清代词)
不同意最高票答案。&br&&blockquote&你不需要变成大家喜欢的样子,你只需要找到自己真正的样子,那就是你的样子。这样做,你才能开心。&br&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缺点,我们只是把那些不被别人喜欢接受的特点,命名为缺点罢了。&/blockquote&&p&这是对最高票答案的提炼。我觉得有些地方讲得对,但是结论很可惜并不符合事实&b&。&/b&首先,人是有自己本身的样子的,这点无需置疑。&/p&&br&&p&&b&关键是:人真的找到自己的真正的样子,就会开心吗?&/b&&/p&&br&&p&恐怕未必吧?因为人真正的样子是很粗糙的,比如自私自利,比如不理会他人的感受,损人利己,比如不讲诚信。这些都是很多人真正的样子也是大脸猫所谓的特点。那么你找到了这些真正的自己,你就这样做下去。这样会开心吗?明显不会,因为这些真正的样子,不但大家不喜欢会疏远你。连你自己都接受不了这样的自己。&/p&&p&而人本身是群居动物,自古也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离开了大家,独自一人只有空虚寂寞冷,身边也没有人愿意帮助你,陪伴你,跟你在一起。因为你有这样那样的特点损害别人的利益,从而让别人对你远离,是开心不起来的。&/p&&p&当然大脸猫这个结论也可以成立,但是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那就是真正的自己已经足够好。会照顾大家的感受,会跟大家相处,不会伤害大家的利益,有伦理道德底线。在这样的条件下,你再有自己的个性,不人云亦云,不被道德绑架,不被世俗观点所左右,做自己想做的人。这样你才会开心。不然你本身就不够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还要坚持这样下去,能开心吗?最后只能是别人远离你,你自己也过得不舒适。&/p&&p&这也恰恰解释了一个现象,为什么现在这么多找不到对象。这就是因为很多人听了这个论调,就觉得,无论我怎么任性,不管我是什么样的人,这个世界总有一个人会接受我,回来爱我。我坚信这一点,然后顺其自然就好。这就是甜言蜜语毁一生,结果很多人顺其自然的走进了婚姻介绍所,也很多人顺其自然的离了婚。到死都相信,会有人来爱这样的自己,只是他还没有来而已。谬论杀人不见血,由此可见一斑。&/p&&br&&p&那么&b&如果大家喜欢你装出来的样子,是要继续装下去还是做回自己?&/b&&/p&&br&&p&这个问题,看起来是道选择题,只能二选一。但其实这是一道问答题。不要陷入题目所给出的逻辑陷阱。除了装下去和做不被别人喜欢的自己之外,其实还有第三条路走,那就是做更好的自己。&/p&&p&既然要做自己,既然知道自己的不完美,那为什么不改掉自己的缺点,做更好的自己呢?装出来的样子其实是用语言和行为在说谎,而说谎是很累的,因为弥补一个谎言至少要用数个谎言去支撑。到了最后就会像大脸猫说的那样,不是累的自己受不了,就是想着别人赶紧戳穿算了。说谎何必呢。如果做回不被别人喜欢的自己,身边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这样空虚寂寞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p&&p&所以,我们要做更好的自己,做一个能够理解他人,也能够让他人理解的自己。然后再在这基础之上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个性,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人。这样才能开心。虽然可能你这样做了,还是有些人会不喜欢你,但是没关系,只要身边有人喜欢你,能真心跟你交往就好了。我们不是人民币不能奢求每个人都喜欢,但是我们也不是臭狗屎,不能又臭又硬,硬到底还埋怨无人欣赏。我们应该是清香荷花,洁身自好又有自己独特的香味。与懂得欣赏的人一起芬芳。&/p&
不同意最高票答案。你不需要变成大家喜欢的样子,你只需要找到自己真正的样子,那就是你的样子。这样做,你才能开心。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缺点,我们只是把那些不被别人喜欢接受的特点,命名为缺点罢了。这是对最高票答案的提炼。我觉得有些地方讲得对,但是结…
我来跑个题。很多人提到的“不懂常识”,其实是“不懂对知识的敬畏”。&br&&br&我曾和一个学长聊天,他给我讲了这么一段话。&br&&br&“好好珍惜大学四年时间吧,你要知道,在大学里很多你以为是常识的东西,在这个社会上都是非主流的。”&br&&br&这段话令我感触很深。&br&&br&在大学里,周围的人觉得学校在QS、US news上的排名基本算常识,但出去你给别人讲是北京大学的,人家可能问你“那么你到底是北京哪个大学啊”;&br&在大学里,知道点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懂基本的数学方法也算是常识,但出去你给别人说“啊黎曼积分你都不知道?”,人可能会觉得你读书读傻了;&br&在大学里,写论文之前在哪个数据库找paper读也是常识,但出去你给别人发个pdf过去,人可能都对你说“你这个文件有问题,word打不开啊”;&br&&br&再比如吧,知乎深度用户即使不膜蛤,但“膜蛤”也基本可以算成常识了;&br&再比如吧,你把“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往这一放,用过知乎水过B站登过人人的人都懂什么意思;&br&但在现实世界中,这真的是常识吗?&br&&br&&b&圈子不一样,常识本来就不一样。&/b&&br&&br&这个世界上有七十亿人,你在炒股,他在洗碗,有人天天灯红酒绿,有人每天在实验室搬砖,什么是常识呢?&br&&br&地球绕着太阳转,这够常识了吧,但这个世界上还有相当多的人从未接受过任何学校教育,你确定他们也认为这是常识?&br&&br&&b&就像肥肥猫老师所说,以大部分中国成年人的知识储备,初中知识常识都不具备。&/b&&br&&br&&br&&b&但这就像一个悖论:常识都不是绝大数人的常识了,那它叫什么常识?&/b&&br&&br&&b&所以其实,没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是绝对的常识。&/b&&br&&br&&br&之前想去个讨论班,第一次去云里雾里,人家都觉得讲出四书中每句话的释义、出处、背景,这是常识;&br&在西方美术史课上,老师热热闹闹地讲,大家都觉得辨认得出卡拉瓦乔画的含义和细节是常识;&br&在金融专业的课上,几次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也是常识,各个流派的基本观点也是常识。&br&&br&所以单依常识来定的话,很多时候抛开情景谈毒性就是耍流氓。而且真要说起来,这有什么值得批判一番的呢?&br&&br&&b&但我知道,你大概反感的是这种人——&/b&&br&&br&&br&根本不懂化学生物,但谈起某种药剂的时候就抛开剂量谈毒性地大扯特扯,甚至连一氧化二氢都能有毒,面对你的质疑还十分不屑;&br&根本不懂转基因,但绕舌头倒是特别厉害,结果说来说去都是些naive的东西;&br&神神叨叨讲一堆玄学,但要真说出个名堂来,又一点逻辑都没有,不仅如此,如果你不相信他,他还会糊你一脸;&br&出口都是没有任何道理地贴标签,诸如“你们这90后都这样啊”“你这么高肯定会打羽毛球”“长的帅的都是gay”……&br&&br&&br&&b&真正令我们感到不快和无语的,其实绝大部分时候都不是因为常识,而是对方毫不求证地信口雌黄的态度。&/b&&br&&br&&br&&b&对常识敬重,对不懂的知识敬畏,这种态度和懂得常识本身,是不一样的。&/b&&br&&br&&br&一个人懂得再多的常识,他都有自己的死角,而这个领域在其他人看来可能就是平常地如东北大米要煮熟才能吃一样的常识。&b&因此,不懂常识一点问题都没有,关键的问题在于不懂敬重。&/b&&br&&br&可以不懂常识,但不要对自己不懂的领域用自己浅薄的知识意淫出诸多错误的结论;&br&可以不懂常识,但在别人说常识的时候不要一脸“哦就你懂你了不起”的态度。&br&&br&我妈妈也不懂很多常识,但不会随随便便把“惊人!XX食物的内幕竟然是这样”分享出来,即使要告诉我这种知识也先加一句“你懂得多些,这上面讲得不对你就讲给我听,我也多学一点”;给我讲一个常识性的建议的时候,也都说“最终你自己作决定”。&br&&br&能做到这样的人,没有常识,其实也没有什么令人反感的地方。&br&&br&&br&&br&&br&&br&另外多说一句。&br&&br&如果对方只是谦虚地请教就令你感到不快的话,那也可能是你自己情商低下的问题。&br&可以看看在知乎诸如这样的问题:&br&【室友问我“MUJI是什么”,我对室友说“ MUJI你都不懂哈哈哈哈”这有什么问题吗?】&br&被喷的惨烈程度。
我来跑个题。很多人提到的“不懂常识”,其实是“不懂对知识的敬畏”。我曾和一个学长聊天,他给我讲了这么一段话。“好好珍惜大学四年时间吧,你要知道,在大学里很多你以为是常识的东西,在这个社会上都是非主流的。”这段话令我感触很深。在大学里,周围…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05 人关注
1113 人关注
2104 人关注
193 个回答
5692 人关注
398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67厘米 55公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