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图的年际变化特点

下图是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对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B.河流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C.该处河_百度作业帮
下图是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对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B.河流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C.该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河流有结冰期,有凌汛
扫描下载二维码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盐度变化的年代际及年际特征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盐度变化的年代际及年际特征分析
【摘要】:在收集渤海和北黄海1950年代至今大量冬季实测盐度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经融合时空插值进行网格化,10 a平均得到5个年代(、和1990年代以后)平均状态下表层、10 m层和20 m层(近底层)的盐度分布,后利用融合时空插值与逐步订正相结合的方法得到逐年冬季盐度场。分析发现:(1)自1950年代至今,冬季渤海及北黄海盐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升幅达0.04 psu,升高最快的区域位于渤海湾,最大年均升幅为0.14 psu,北黄海高盐舌具有明显伸入渤海的特征。在所研究的近50 a里,北黄海32 psu等盐度线向西推进了约3个经度;(2)1960年代比较特殊,渤海各水层盐度与1950年代相比大幅降低,这可能与1960年代为多为湿年且黄河平均径流量增加有关,但北黄海32 psu等盐线依然明显伸向渤海方向;(3)从1980年代开始,渤海及北黄海盐度的空间分布形态与年代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渤海中部盐度降低,渤海湾、辽东湾盐度高于渤海其它区域,水平盐度梯度减小,伸入渤海的高盐舌消失;(4)对渤海和北黄海各年冬季盐度作EOF分析,其中第1模态(方差贡献达87.01%)时间系数序列与黄河径流量的相关系数为-64.57%,渤海和北黄海盐度的变化与黄河径流量的变化存在较强的负相关。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P731.12【正文快照】:
渤海是1个近封闭、平均水深18 m,冬季温、盐场全深度混合均匀的陆缘浅海,东面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连,通常划分为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海盆地和渤海海峡5个部分[1-2]。刘哲等[3]根据年渤海的月平均观测资料,概述了渤海的温盐场特征;Lin等[4]基于沿渤海6个海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桂玉,杨修群,孙旭光;[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方国洪,王凯,郭丰义,魏泽勋,范文静,张冬生,毕家胜;[J];海洋与湖沼;2002年05期
吴德星,林霄沛,鲍献文;[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刘哲,魏皓,蒋松年;[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吴德星,牟林,李强,鲍献文,万修全;[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捷,潘公瑾,何方正;[J];水产科学;2004年11期
梁开龙;[J];测绘工程;2001年01期
侯伟芬,王家宏;[J];东海海洋;2004年02期
吕华庆;;[J];海洋学研究;2006年01期
杨莲梅;张庆云;;[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明冬萍;骆剑承;周成虎;沈占锋;梁清翰;盛昊;;[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沈瑞生,冯砚青,牛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3期
邓明,刘志刚,白宜诚,颜送清,邓靖武,储伟光;[J];地质与勘探;2002年06期
吕华庆;[J];福建水产;2003年03期
王义峰;刘智深;;[J];光电技术应用;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润赓;李喆;刘少峰;;[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李宁;张庆河;;[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孙敏;;[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陈菊英;程华琼;王威;;[A];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专辑[C];2007年
荣艳淑;余锦华;段丽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谢坤;任雪娟;;[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毛炜峄;;[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震方;[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胡建宇;[D];厦门大学;2002年
种劲松;[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2年
李培良;[D];中国海洋大学;2002年
李磊;[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殷冬梅;[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晁敏;[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许祥滨;[D];厦门大学;2003年
张桂玲;[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李云岭;[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克纲;[D];四川大学;2001年
徐洪磊;[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陈加兵;[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刘长建;[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2年
王艳红;[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张清波;[D];中国海洋大学;2002年
万修全;[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褚忠信;[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刘丽萍;[D];浙江大学;2003年
仇英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陆日宇;[J];大气科学;2002年05期
陈烈庭;[J];高原气象;1999年04期
张庆云;[J];高原气象;1999年04期
陆日宇;[J];高原气象;1999年04期
孙淑清;[J];高原气象;1999年04期
杨广基;[J];高原气象;1999年04期
夏综万;郭炳火;;[J];海洋科学进展;1983年01期
赵章元,孔令辉;[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2期
赵保仁,方国洪,曹德明;[J];海洋科学集刊;1995年00期
李凡,张秀荣;[J];海洋科学集刊;2001年0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海军;姜绍材;王飞;;[J];海洋预报;2011年04期
王海峰;裴艳东;刘会敏;范昌福;王宏;;[J];地质通报;2011年09期
欧阳光;;[J];环境保护;2011年15期
鲁晓红;陈颖军;黄国培;刘东艳;唐建辉;李军;张干;;[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Z1期
王小钢;;[J];环境保护;2011年15期
赵金霞;徐灵芝;范苏丹;;[J];天津科技;2011年03期
孙成学;刘秦玉;;[J];热带海洋学报;2011年03期
;[J];中国石油石化;2011年14期
杜启云;;[J];膜科学与技术;2011年03期
李忠东;;[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泰;黄俊;胡洪营;余刚;李发生;;[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7暨第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郑丽娜;靳军;夏金鼎;孟伟;;[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杜乐天;;[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张金善;李鑫;章卫胜;;[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王泰;余刚;张祖麟;;[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范昌福;王宏;;[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张洪亮;张爱君;窦月明;张汉德;;[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于洪华;袁耀初;苏纪兰;苗育田;沈雪龙;;[A];中国海洋学文集——西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研究(二)[C];2000年
刘桂林;王寿泰;;[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吴健生;王家林;郝天珧;陈冰;张新兵;;[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通讯员
俞海洋;[N];中国气象报;2010年
林英;[N];光明日报;2011年
郑重 李继远;[N];华夏时报;2011年
吴睿鸫;[N];经济参考报;2011年
胡俊超 王宇;[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李茂和;[N];中国海洋报;2008年
水环;[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闻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冯永锋;[N];光明日报;2007年
记者 张维维;[N];滨海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鞠莲;[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毛新燕;[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张蓬;[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刘建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孙培艳;[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孙健;[D];天津大学;2007年
付庆军;[D];天津大学;2010年
郝云超;[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黄东卫;[D];天津大学;2004年
于宜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磊;[D];天津大学;2004年
齐凤霞;[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江志华;[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王悦;[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耿岩;[D];吉林大学;2009年
刘娟;[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文世勇;[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马海青;[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王勇智;[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腾琳;[D];暨南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上海市金山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地理【解析】
金山区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地理试卷
(120分钟完卷满分为150分)&&&&&&&&&&
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
考生注意:
1.答卷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将学校、姓名、座位号等填写清楚。
2.第一大题,答案必须全部涂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与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第二大题,答案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 读图1-1“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A.是地球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大行星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有
A.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B.适宜的温度和大气成分
C.安全的行星际空间&&&&&&&&&&&&
D.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二)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日21时11分在月球虹湾区成功着陆。它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到达月球后,很容易“感冒”(不能正常工作),月夜需转入休眠状态。
3.“玉兔号”设计寿命3个月,工作动力依靠太阳能,夜晚无法工作,它在月球上连续工作14天后,“睡”14天再重新工作。据此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昼夜更替周期为14天&&&&&&
B.月球自转周期为14天
C.月球上阴晴变化周期为14天&&&&
D.“玉兔号”至少工作3个“月球白天”
4.月球车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A.漫天风沙,易迷失方向&&&&&&&&&
B.沟谷密布,泥泞难行
C.昼夜温差大,宇宙射线强&&&&&&&
D.月球引力较大,爬坡困难
(三)江西三清山是花岗岩山岳地貌的一个天然博物馆,被中外专家一致称为是“西太平洋地区最美的花岗岩区”。“东方女神”为世界“绝景”。
5.形成“东方女神”风景的岩石属于图1-3“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第二页)中的
A.A&&&&&&&&&&&&
B.B&&&&&&&&&&&&
C.C&&&&&&&&&&&
6.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四)读4-1“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
7.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8.M处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是&&&&&&&&&&&&&&&&&&&&&&
A&&&&&&&&&&&&&&&&&&&&&&&&&&
B&&&&&&&&&&&&&&&&&&&&&&&&&&&&
C&&&&&&&&&&&&&&&&&&
&&&&&&&&&&
(五)读图5-1“世界某区域图”,图5-2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折线对应图5-1中甲、乙两地。
9.甲、乙两地对应的风 力统计曲线是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①
C.甲—②、乙—③
D.甲—③、乙—②
10.造成甲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地形起伏 ③海陆位置 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六)读6-1“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大陆西岸)。
11.此季节甲地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盛行西南风&&
C.气候炎热干燥&&&&&&&&&&&
D.受太阳直射
12.下面四幅图中表示甲地气候特征的是(七)读7-1“我国2014年2月某时段天气形势图”。
13.该天气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亚洲高压强盛&&&
B.副高强盛
C.空气干燥&&&&&&&
D.风力强劲
14.受该类天气系统影响,冬季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概率较小的是
B.雨雪&&&
C.雾霾&& D.寒潮
(八)图8-1是“某城市积水内涝次数的季节变化图”。
15.该城市可能位于
A.亚马孙平原&&&&&&&&
B.巴西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西欧平原
16.为防止城市积水内涝发生,该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优化城市道路
& ②改扩建城市的排水设施
& ③增加城市的地形坡度
& ④大幅度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九)日凌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H370航班与地面管制突然失联。图9-1是“MH370航班疑似坠机海域”。
17.我国利用卫星在疑似坠机海域寻找到疑似漂浮物,并传回了疑似漂浮物的卫星像片。利用卫星寻找飞机残骸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C.RS&& D.GPRS
18.若只考虑洋流因素对疑似漂浮 物位置的影响,则坠机地点最有可能位于疑似漂浮物所在海域的
A.东部& B.西部&
C.西南部& D.东北部
(十)我国人口老龄化呈上升趋势,读图10-1“粤、苏、贵、桂四省区2010年和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
19.图中导致老年人口变化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省际人口的迁移
B.人口出生率的降低
C.人口寿命的延长
D.经济、医疗水平的提高
20.2014年我国“单独两孩”的生育政策,这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社会养老负担进一步加重&&&&&&&&&
B.造成性别比失调
C.人均GDP快速增长&&&&&&&&&&&&&&
D.可暂时缓解老龄化
(十一)读某城镇略图。
21.图11-1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2.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D.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十二)中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成为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图12-1是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
23.现今的“南大荒”人已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农业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改善
D.农业政策的支持
24.“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
①有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 ②降水较丰富
③夏季高温 ④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十三)江苏省内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将部分产业向苏中北地区转移。
100万元左右
3000元左右
20万元左右
1000元左右
25.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应具有的特点是(&&&
A.劳动力需求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轻
26.江苏省内部出现的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的有利影响有(&&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广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十四)海尔集团已经在美国、日本、法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设立了18个研发中心,2014年计划在日本设第三家白色家电研发中心,这标志着海尔集团在其全球化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27.海尔集团在日本增设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是
A.降低研发费用,获取最大效益&&&&&&&&
B.利用先进技术,降低研发费用
C.利用先进技术,拓展日本市场&&&&&&&&
D.塑造品牌优势,拓展日本市场
28.海尔集团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的意义有
①充分利用国外优越的自然条件 ②更快捷、更准确地获取市场需求信息
③提供信息网络服务 &&&&&&&&&
④实现品牌的本土化和全球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十五)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文化景观多样。
29.与傣族泼水节有关的自然条件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30.下列我国地域文化区和当地传统民居配对中,正确的是
A.华南妈祖文化区&
吊脚楼&&&&&
B.四川盆地文化区& 竹楼
C.华北平原文化区&
窑洞&&&D.青藏高原文化区&
二、综合分析题(共90分)
(十六)下图16-1表示东半球经纬网,曲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问题(7分)。31.若曲线表示晨线,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地昼长为________小时,甲、乙、丙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昼长为________小时。
32.当曲线由晨线变为昏线时,正确的描述有(&&&&&
①甲地的昼长由最短逐渐达到最大 & ②乙地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大 
③丙地由极昼现象变为极夜现象&  &
④甲、乙、丙三地昼长大小变为甲&乙&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十七)浙江省位于27°03&N到31°11&N,东经118°02&到123°08&之间,西南部多山地、丘陵,东北部多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据图17-1等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33.描述浙江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4.下表为浙江省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mm)月分配表。简析该地6月、7月、8月这三个月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35.说明浙江省海岸线的特征及其带来的影响。
36.近些年,杭州、嘉兴、绍兴地区以面向城市和出口为主导的花卉、蔬菜等种植发展较快,简述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十八)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阅读图18-1及文字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黄河上游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分布图。
材料二:这里有色金属丰富,被称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长廊。图中B地区农业发达。
37.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判读A山脉的名称,并列举至少3个地理意义。
38.分析甲区域河流建设水电站,开发水能的原因。
39.分析该地区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长廊的区位优势。
40.针对图中水稻种植业生产,有关专家认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如赞同专家的观点,说明原因;如不赞同说明理由)。
(十九)阅读澳大利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材料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澳大利亚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分布和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41.简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42.澳大利亚虽然四面环海,但是气候十分干旱,请解释其气候干旱的成因。
43.“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说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44.试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45.澳大利亚地处大洋洲,但它也是西欧文化圈的一部分,请解释原因。
(二十)读图20-1及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下图为美国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A处的豪雨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温带雨林之一,在1981年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材料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它的宽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间,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由于人们从谷壁可以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46.分析说明A处有雨林分布的原因。
47.图中B地降水量比C地明显偏多,请说明原因。
48.请解释D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较丰富的主要原因。
49.说出大峡谷两侧的主要岩石类型和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
(二十一)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16分)
材料一: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以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整个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也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1/4。在环渤海地区5800千米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云集,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
材料二:图21-1为“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
50.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优势条件。
51.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措施。
52.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发展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
53.环渤海沿海地区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试分析这一做法可能对转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
(二十二)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2013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大面积旱灾,西南五省区(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旱情严重。
材料二:日四川雅安7.0级地震,日甘肃6.6级地震。
材料三:2013年7月四川暴雨天气导致洪涝和泥石流、滑坡灾害发生。
54.自然灾害具有群发性的特征,请将下列选项添加到合适的位置。
D:泥石流&&&&
55.简述地理信息技术在干旱灾害防治方面的作用。
56.简述在一般情况下,我国东部地区出现旱灾的主要自然的原因。
57.我国西南地区干旱与异常的气候有关外还与其特殊的地貌有关,试解释该地区地貌对干旱的影响。
上海市金山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
金山区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二、综合题:(共90分)
(十六)(7分)
31.(5分)&&
160°E &&&&
丙 && 24 
32.(2分)D
(十七)(14分)
33.(4分)由南向北递减(或南多北少或西南向东北递减)(2分);南部雨期长;多地形雨;多台风雨(答出1点即得2分)
34.(3分)6月,多梅雨(或锋面雨带到达)1分);7月,伏旱(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分);8月,多台风雨(1分)。
35.(4分)海岸曲折。多港湾利于建港口,发展海洋运输业;(2分)
海运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沿海受海洋影响大,气候湿润;潮汐景观壮观、能丰富。(2分)
36.(3分)城镇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水陆交通条件改善;信息通达度好;农业技术水平提高;相对日、韩等国家,农业生产成本低;(任答3点得3分)
(十八)(16分)
37.(4分)贺兰山&&
图中A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200MM年等降水线;草原和荒漠分界线;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
(4分)图中甲区域有多条支流注入,水量大;又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所以该区域河流应该建设水电站,开发水能。
39. (4分)①该地区铜、镍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②有色金属冶炼是高耗能工业,廉价的水电可以提供电力保障。
(4分)同意专家的观点。河套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而水稻种植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对当地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也易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加剧;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甚至于河流断流,危及河流下流生态安全。
不同意专家的观点。当地农民充分利用黄河水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发展自流灌溉;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条件发展水稻生产,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十九)(16分)
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南半球,它东临太平洋,西、南临印度洋,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澳大利亚大陆)的国家。(4分)
42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地区,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且由于山脉的阻挡,东南信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无法达到;西部地区还受寒流减湿的影响,降水稀少。(3分)
43.畜牧业发达,养羊业是重要的生产部门,是世界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是主要的工业部门。(3分)
44.人口和主要城市集中在东南沿海;东南沿海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地势较平坦;沿海地区,海运发达,交通便利等。(4分)
45.澳大利亚的居民是以英裔为主的欧洲移民国家,因此文化深受西欧,尤其是英国的影响。
(二十)(11分)
46.(4分)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1分);东部山地阻挡冷空气,气温较高(1分);&
受暖流和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并受地形的抬升,降水丰沛(或全年受暖流和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并受地形抬升,东部山地阻挡冷空气,水热条件能满足温带雨雨林生长)(2分)
47.(2分)B、C两地处于30°-40°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1分)。B
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1分),降水比C地多(或C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比B地少)
48.(2分)该海域有涌升流,使海水底部营养盐类上泛至海洋表层,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2分)
49.(3分)沉积岩(1分)&&
板块碰撞,地壳上升(1分);流水侵蚀(1分)。
(二十一)(16分)
50. (2分)有丰富的煤、石油等能源资源和铁矿等矿产资源,以及海盐等海洋资源,资源条件好。(任答两点,2分)
51.(4分)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工农业(任答两点,4分)
(6分)有大型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条件优越;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技术力量雄厚;大型企业密集,门类多,协作条件好;人口密集,科技力量强,劳动力数量充足、质量高,等等。(任答3点,6分)
(4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任答两点,4分)
(二十二)(10分)
54.&55.①遥感技术(RS)可以对干旱情况进行实时监测;②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对旱情发展进行动态分析和灾情评估。(2分)
56.我国东部属季风气候,夏季风的进退和势力强弱不稳定,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降水的年际变化大。(2分)
57. 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容易下渗流失。(2分)
更多文章:
( 07:56:37)
( 08:00:22)
( 06:41:45)
( 06:35:38)
( 06:58:15)
( 07:17:38)
( 06:17:21)
( 08:26:37)
( 07:23:05)
( 07:12:06
( 09:06:41)
( 09:59:11)
( 09:07:31)
( 08:36:23)
( 08:47:59)
( 08:37:42)
( 07:55:58)
( 07:58:21)
( 07:54:45)
( 08:37:29)
( 08:38:51)
( 08:07:44)
( 09:25:28)
( 09:46:12)
( 08:47:31)
( 06:33:11)
我的更多文章:
( 08:47:31)( 09:46:12)( 09:25:28)( 07:54:45)( 08:47:5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霞晚霞的变化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