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作文:晒出我的独特个性

(10人评价)
评价文档:
相关文档推荐
初中语文审核员
个性和创新
九年级下册
同样的建筑,造型不同,产生的效果则截然
不同,匠心独运,华丽大气,总让人赏心悦目;
同样的佳肴,搭配不同,产生的结果会截然不同
,风格独特,精美大方的总让人食欲大增;同样
是一篇文章,构思独到,富有个性,别具匠心,
自然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学习作文的个性和创新。
1.掌握“突出个性,体现创新”的具体写作
2.能够积极参加写作实践,提高思维创新、
表达创新的能力。
3.学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表达真情,张
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
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1.读一读下面的两组咏物诗,然后进行仿写。
可以针对这两种物品,也可以另选物品(例如
“镜子”“木偶”“水桶”等)。每件物品写
两行,两行字数可以不一样。
2.以《我的自述》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不少于500字。
3.有些名言常常被人引以为真理,如“不想当元
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走自己的
路,让别人去说吧”“知足常乐”……你是否想
过,从其他角度来看待这些名言也是合理的呢?
选择其中一则,多向思考,写一篇议论文。不少
1.文题一要分析物品的某种物理属性,总结
、把握其突出特点,运用联想和想象,挖掘
2.文题二中的“我”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
一个物品,或某种动植物。选择合适的叙述
对象,用改变叙述视角的方式,写出新意。
3.文题三要敢于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对常见
的名言警句进行思考,敢于创新和逆向思维。
选取合适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合适的
论证方法,做到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追求
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是优秀作文应该
具备的两个基本特点。在作文中充分展示自
己的个性色彩,有创新地表达,是写作出彩
1.紧扣生活,感受独特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文章的个性来自于对
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要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就要善于观察生活,探求和挖掘属于自己的
独特感受。
个性化首先是生活感受的个性化,是思想
的个性化、情感的个性化。作文要紧扣生活,
抒写独特的个性体验与内心感受。面对不同的
作文命题,要能由此及彼,
面对不同的作文命题,要能由此及彼,多
角度地联系现实生活,这个“生活”不能只局
限于自己的生活圈子,而是放眼世界的大生活
从丰富的生活中提炼独特的思想感受和情
感体验,从而选择对生活、对社会有自己个性
化思考的题材,以表现积极的、有特色的个性
2.着眼真实,抒写灵活
作文要真实,真实出个性。写作是一种个性
化的精神劳动,只有写打动过自己心灵的人和事
,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在思想、情感求真的前
提下,以自己擅长的技法和语言,自由灵活地抒
写,这样文章才能个性飞扬。
同时,在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都
应发挥所长,以个性化魅力赢得喝彩。写作要
着眼于现实生活的本真,要通过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在
着眼真实的前提下,自由灵活地抒写,力求有
个性地表达。
3.创新思维,立意求新
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创新思维在
写作中尤为重要。作文创新首先是立意要创新
,能表达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思想、情感。要
想别人之未想,写别人之未写。要多角度、多
层次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透过生活现象挖
掘独到的、新颖的主题思想。
例如,写抗洪救灾的故事,多是赞颂抗洪救灾
中各种可歌可泣的精神。换个角度思考,就可
以有很多新立意:从洪灾的危害,懂得人类还
远远不能对这个地球自由地说“不”或“是”
;从抗洪救灾中各级部门的反应和行动,想到
高效社会的构建;从抗洪救灾中普通人的平常
表现,明白尊重平凡或尊重生命的重要……诸
如此类,多角度创新思维,立意自然新颖。
4.比较筛选,选材求新
在筛选材料时,一定要有恰当的判断和选
择。以新颖、深刻、有表现力为基本原则,尽
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有浓厚生活气息、富有时
代感的新颖材料。选取新颖材料成文,耳目一
新,最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如,同样是写抗洪救灾的故事新编,以闰土
、祥林嫂、孙悟空、张飞、鲁滨逊等不同的人
为主角来新编故事,故事情节和主题立意肯定
是各有特色的。通过比较,选择一个你认为最
合适的人物来表达一个你最有感悟的题材。
5.匠心独运,表达求新
创新表达是作文成型的关键。一定要从构
思布局、写作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做到匠心
独运、不落窠臼。构思要巧妙,要突破一般性
构思,将材料按照新的立意、新的视角进行恰
当安排和处理。手法要新颖,要善于采用新颖
的表现技巧和手法,有创意地表达。
如情节的设计、人物的描绘、结构的安排、体
裁的选用等等,力求新、奇、巧,使文章摇曳
多姿、耐人寻味。语言要新活,一是尽量选用
生动活泼的语言,力求表达的形象性,二是多
选用新鲜时尚的语言,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贴近读者,更好地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Hello,我的英文名字叫肯皮特,中文简称电脑。
我的祖籍在美国,我的曾祖父于1946年诞生在美国宾夕
法尼亚大学,叫埃尼阿克。他的身份很高,价值48万美
元。他很健硕,重达30吨,长达30.48米,可是他的计
算能力还很幼稚,比我差远了。但他比工人计算快
200000倍,所以在当时一下子轰动了全世界。其实呀,
他还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可是这也不能全怪他老
人家,谁不想为人类多做一些好事,可当时人们水平有
限,没办法啦!
后来,一位出生于匈牙利的美籍数学家——冯·诺
依曼见到我的曾祖父后,发现如果增加一个器官,曾祖
父会更实用,这就是存储器的由来了。它就像一本笔记
本,记着输入的信息。有了存储器以后,就可以将程序
记住,而后根据程序内容,进行处理工作,整个过程就
显得简便多了。
这样,我祖父——第二代电脑就出世了。祖父个子小多
了,而且寿命和效率比曾祖父提高了100多倍,使用范围
也扩大了不少。当时,我曾祖父只限于科研、军事领域
,而祖父除了待在这些地方,商业、经济管理领域也有
了他的踪迹。随着祖父一辈电脑可靠性的提高,价格的
降低,大大促进了电脑的发展。我外祖父IBM7090电脑是
第二代电脑的典型代表。
我的父辈就是1964年美国IBM公司生产的第一批集
成电路电脑。集成电脑,顾名思义,应当是许多电子元
件放在一件东西上。它的体积比祖父一辈电脑采用的晶
体管缩小了许多,所以一台小集成电路电脑只需组装在
一张写字台上边。
我是第四代电脑,制造者是美国一位年轻的电子工
程师——泰德·霍夫。第四代电脑,其实就是微型电脑
,功能和曾祖父差不多,但体积是曾祖父的1/30000,重
量不到半千克,是曾祖父的1/60000,耗电量不到3瓦,
只占曾祖父的1/50 000还不到,而可靠性却提到了一万
倍。也就是说,我出一次故障,曾祖父就要病一万次。
从我曾祖父诞生到现在,经历了70年的发展和繁
衍,我们电脑家族已是子孙满堂,热闹非凡。如今的
电脑几乎影响着现代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很潇洒
地扮演着人类的各种角色,如电脑教师、电脑医生、
电脑佣人等。在家庭中,电脑已成为必备品。可以肯
定地说,拥有我们,你可以更好地拥抱未来。
名师点评:
本文采用拟人手法来写,生动地说明了电
脑的特点、用途,介绍了电脑发展和改进过程
,条理清楚,语言准确。文章恰当地运用了列
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使读者对说明的事物有鲜明深刻的印象。结尾
展望了电脑发展的美好未来,给人以憧憬。
我叫手,英文名叫汉德。我是一双全职傻
大约在五千年前,我从混沌中醒来,在混
沌中我抡起巨斧开天辟地,之后,我累得躺下了
。又不知过了多久,女娲用我灵巧的个性塑造了
很多个也拥有我的人,于是,我渐渐在不同的环
境中锻炼起自己来。为什么要锻炼呢?不为别的
,因为我是一双傻手。
在兵刃相接的年代里,我是最艰苦的,但我经过磨
炼也着实成就了一个智慧、倔强的性格。从张子房手心
中的运筹帷幄,到孔明的执扇指挥;从项羽的单手举鼎
,到降龙十八掌的威力,这一路走来,虽全身布满老茧
,甚至体无完肤,但我内心也欣慰得很,觉得做“手”
就该这样。
其实,我也有灵动的一面。记得有一个叫俞伯牙的
以琴觅知音,就是在我灵动的弹奏下引来钟子期的。说
到他们,我的眼泪就来了,青州司马当年也是像我这样
感动的。君不曾见过那“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
遮面”的琵琶女,也曾听闻那“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
曲调先有情”的天籁之音吧。不错,那也是在我的煽动
下,才有了百代文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识”的千古一叹,真是“感时花溅泪”。
有时候,我也思考“做手”的意义。于是,我翻出
先哲们的遗训,有一位领袖的一句话彻底地打动了我,
于是我上了战场。只见那烽烟四起的大地,号声不已,
为了和平的胜利,一位叫董存瑞的战士用我托起了一个
炸药包,那时,我吓得直冒冷汗,但是我耳边又一次响
起了伟大领袖的那句话——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于是
,我做了一次“手格”的提升。
当一个个温馨和睦的家庭被我建立时,我也曾想过
在自己的将暮之年,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但我是傻的,
我不知如何享受,而且有人比我更傻,那就是居里夫妇
!他们居然不戴任何防护手套,在黑暗的工作室夜以继
日地折磨我,我痛苦地熬过了不知多少个日子,最后,
当我举起那炫目的奖杯时,我得到了万千人的赞颂。我
想那么做应该是值得的,那也不仅仅是沽名!
今天,在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下,我从沉睡中被唤醒
。原来,是一个小孩用我扶起了一块倒下的告示牌。
我想,我可能并不傻,虽然有“全职傻手”之称,但我
想没有人比我更懂得“傻手有傻福”这句话,因为我傻
名师点评:
这篇习作立意独具一格,十分新颖。作者
以“手”的第一人称来写,更显得趣味十足又
真实动人。其中列举了众多古今中外与“手”
有关的事例,语言轻快幽默,逻辑清晰,非常
具有可读性。
不知足者常乐
“知足者常乐”源于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
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
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说:罪
恶没有大于放纵欲望的,祸患没有大于不满足,过
失没有大于贪得无厌。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
觉得快乐的。——可是这真的正确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二十一世纪高速发展的今天,
“知足”对于我们来说是停滞不前的,是安于现状,
甘于平庸的,这只是懦弱的人把它当作的一种借口罢
了。而“不知足”的精神却在今天发挥着巨大作用。
所以,不知足者常乐。
高尔基曾经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
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要想成为对
社会有益的人,必须不断进取,在个人的工作和学习
上做“永不知足”的人,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
下。”如果你满足登上东山,看到的将是有限的地
方,但如果你“不知足”现状,奋发进取,看到的
将是超然于景物的另一种美。“不知足”是不满现
状的心态,是努力拼搏的动力,是一种永不磨灭的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
多种发明。其中电灯泡的发明更是让世界为之惊叹
。试验期间,爱迪生和他的助手克服重重阻碍,做
大量实验,工作到深夜。正是因为这种“不知足”
的精神,给世界带来了光明,让世界为之震撼。
不知足是一种挑战生活的执着,是人生坚定的
信念。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带着我们越过高山,
跨过海洋,达到理想的彼岸。所以不知足者常乐。
名师点评:
作者敢于向名言“知足者常乐”挑战,说明
了知足常乐是片面的、偏颇的,并提出了自己富
有见地的论点——不知足者常乐。文中引用高尔
基、孟子的名言作为论据,充分有力;爱迪生的
事例,无可辩驳;由孟子“登泰山”的名言引申
出的道理论证,很有说服力。总之,这篇议论文
不仅选取了最佳角度,而且观点有新意,论证严
密,印象深刻,是一篇优秀习作。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
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
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 毛泽东中国最具影响力高考资源门户
最近更新: 1981 昨天: 3964 本周: 164062 总量: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0条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今日推荐套卷
最新高考动态晒出我的告别悲观之路
[] [原创散文] 发表时间:
& 我的桌上有半杯水——这是正确的;
& 我的桌上只有半杯水——这说的没错;
& 我的桌上还有半杯水——我看见了你的微笑。
& 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观点,我曾有一段时间一路悲观,但我却永远的告别了这段悲观。
& 进入了初中我既高兴也很伤心,没有了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去一个没有朋友的班级,入住学校,那一段时间我常一路悲观直到那天。
& 我的后桌是一个女孩,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直到她的头发很卷很漂亮。
& 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小璠。
& 你毕业于那个小学啊?
& 你几岁啊?
& ······
& 我对她的活泼感到惊讶,在这个班级中每个人以自我为中心,与他人甚至连交流也没有,只有她一个自来熟。她像一颗璀璨的夜明珠深深的打动了我。
& 诶,你怎么那么久没有回我的话?
& 你不会不会说话吧?
& 哦!对不起那么久没有回你的话。
& 对了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 哦,Nice to meet you! My name is Nana.
& Nice to meet you too. My name is Xiaofan.
& 你的英语不错诶!
& 我们做朋友吧!
& 我不经惊讶到,才刚认识就可以做朋友吗?
& 很高兴成为你的朋友,小璠。
& ······
& 二璠这题怎么做?这么简单你不会?嗯,我语文渣吗!这题是这样这样······
& 二璠放学了去吃饭吧?
& 诶以前不都是我叫你嘛。她又在那戏谑我
& 我以前那叫做“髙蛋”。
&······
& 因为你我改变了自己的悲观,告别了悲观之路。感谢你我最真挚的朋友。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平均:3.7分
(3分)评论时间:( 23:24:32) (3分)评论时间:( 16:15:14)(5分)评论时间:( 12:25:32)(3分)评论时间:( 07:51:29)
很好 (5分)
发表评论并评分 
热门关键词:2015天津中考作文题目:以“晒出我的____”为题目 - 中考网
当前位置:
2015天津中考作文题目:以“晒出我的____”为题目
内容摘要:
24.作文。(50分)
“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聚会的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情谊;晒一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晒一本书,..
24.作文。(50分)
“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聚会的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情谊;晒一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同学们,你想“晒”点儿什么呢?
&& 请以:“晒出我的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5天津中考作文题目:以“晒出我的____”为题目
发布时间: 10:26:18
上一篇: 下一篇:
12345678910
标题:2015天津中考作文题目:以“晒出我的____”为题目
Copyright @2009 - 2015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如发现发布的信息,侵犯到你或不符合实情请来信通知我们删除或者进行修改,通信邮箱:(注意请把#改成@之后在发邮件)当前位置:
>>>写作(55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题目一:命题作..
写作(55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题目一:命题作文《给自己一个拥抱》题目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也可以说是自己的一张名片,例如豪迈奔放是苏轼的名片,婉约清丽是李清照的名片,坚贞不屈是文天祥的名片……那么,什么是你自己的名片呢?请以“&&&&&&&&&&&&是我的一张名片”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若选题目二,须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题型:写作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写作(55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题目一:命题作..”主要考查你对&&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综观历年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半命题作文占有相当的比例。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半命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1.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 (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2.要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3.要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 的滋味”(云南省中考作文题),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自杀”等词语,让阅卷者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应引起注意,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了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命题作文特点:1.从命题内容上来看: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从形式上来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在题目之前,加上了一段导语:“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这段话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对“活力”的判断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的区别: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出作文题目让作者作文。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补充完整后,就相当一篇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命题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的作文能力。所谓材料作文,是要求作者根据所给的一段文字(图画)材料。它的特点是读写结合。材料作文的审题,需要首先提取关键句和关键词语。写作者要经过阅读材料、理解分析、提炼主旨、联想想象、筛选甄别、文字表达等步骤,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对于考生来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审题。命题作文的审题:1.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命题作文的写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没有限制时间、地点。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因素,选材的范围大多了。《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有:对象——任何人,具体内容——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N个谎言,范围——过去现在,身边远方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再如:《我想唱首歌》,题目虽规定了主题——褒扬、赞美生活,但没有限制赞美的对象、赞美的原因。如此,我们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唱首歌;既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只要对生活有着欣赏与感激,对得失成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就能切中题意。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么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而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中考半命题作文填题技巧:纵观近年各地中考作文题,不难发现半命题作文在各省市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可见,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在话题作文、选题作文备受推崇的今天,半命题作文不但没有被人们冷落,反而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历年的评卷中发现,不少考生在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上出现失误,不能正确填补题目。那么,如何填补半命题作文的标题呢?一、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审视《我这个……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再揣摩文题《……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击浊扬清,此及本文宏旨。量:“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二、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在……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度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关系外,很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三、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免、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指的物体增高长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迅速成长。四、填题,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五、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一组中学生面对《我生活在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且题面的新与俗制约文面的新与俗。拿起《……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六、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有这样一道题,《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则成,因为这一类“第一”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入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乎逻辑,不违情理。
发现相似题
与“写作(55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题目一:命题作..”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4036541901064946304418792118203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