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中医放血疗法法会不会留疤

放血疗法治疗面瘫120例
【关 键 词】面瘫; 放血疗法; 针灸 【作者介绍】作者单位:515144,广东省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 面瘫,即西医所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诸如针刺、电针、穴位注射、艾灸等,疗效都很确凿。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放血疗法治疗面瘫更优于上述传统针灸疗法的疗效。 1 1临床资料 几年里选取门诊面瘫病人12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66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3岁;病程 最短2天,最长22年,绝大部分病程在1周左右。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单纯使用放血疗法,选用阳白、太阳、四白、下关、地仓、牵正和人中穴。治疗在患侧进行,每次选用2-3穴,先以三棱针点刺,如出血量太少,则加以拔罐,每穴出血量1至数毫升,实际操作时还要根据患者病情的急缓、体质的强弱等因素灵活掌握出血量。一般情况下,病急、体强者出血量宜多,反之则宜少。每天1次,各穴轮换,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最多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亦无自觉症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但仍遗留轻重不等的后遗症。无效:治疗后无任何好转。 3.2 治疗结果 痊愈94例,好转24例,无效2例。痊愈者基本上是病程较短者,而2例无效病例均是陈旧性面瘫,其中1例长达22年之久。 4 病案举例 郑某,男,35岁。患者自诉6天前因酗酒,晨起发觉左侧脸部麻木不仁,左眼闭合不全,口角右歪,漏水、漏气,经服中西药不效,几天来症状持续加重。因而求助于针灸疗法。临诊兼见头颈胀痛,舌边尖红,苔厚黄腻,脉细弦紧,是内有伏火,又感外邪。取左侧太阳、牵正、地仓三穴,先以三棱针点刺,再拔以玻璃罐,每穴出血约2mL。术毕自觉脸部麻木感大减,头颈胀痛顿消。守上法选用上穴轮流放血,共治疗1个疗程而告痊愈。 5 体会 面瘫之发病,来势甚骤,治疗面瘫,法当“急则治其标”。《灵枢•经脉》有云:“盛则泻之,虚则补之”。放血疗法是最为快捷的泻法,尤其在发病之初用之,更能直折其锋,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疾病的快速好转乃至痊愈。故临床用于病程短、病势急者,疗效卓著;而对病程较长的陈旧性面瘫,则疗效欠佳。放血不同于一般的泻法,临床上对年老体弱、有严重贫血症或有出血倾向者,则当谨慎从事,权衡利弊以定行止,以免犯了“虚虚实实”之戒。 ’ (收稿日期:) 针刺合谷穴“气至病所”治疗面瘫416例疗效观察 作者:贺春山 点击次数:156次 【摘 要】 目的 观察针刺合谷穴使“气至病所’’的疗效。方法 对41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单纯以针刺合谷穴使“气至病所”为主治疗。结果 痊愈369例,占88.70%,显效45例,占10.82%。总有效率为99.51%。结论 以针刺合谷穴使“气至病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程短,面部功能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 键 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针灸; 合谷穴; 气至病所 【作者介绍】作者单位:100035,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医务科 “面瘫”即颜面神经麻痹症。祖国医学文献中称作“口眼唱斜”、“口僻”,是因其症状的形象而命名的。本证在《内经》中早有记载,后世医家代承其说,论著皆以《内经》之说为基础,未有逸出其范围者。古人认为本证是由于中了风邪所致,“巅顶之上,唯风独到”,故历代文献均将其归人风门,概称之为“中风”。笔者在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以针刺合谷穴使其“气至病所”治疗周围性面瘫416例,疗效较其它疗法,疗程短、面部功能恢复快,故攒集一录,以飨读者,求教于同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16例患者中,男217例,占52.16%,女199例,占47.84%;年龄最大者81岁,最小者5岁,其中25-40岁者居多;病程最短苍半天,最长者5天;左侧麻痹者192例,占46.15%,右侧麻痹者223例,占53.60%,双侧同时发病者1例,占0.24%。发病季节以3-12月为多。本组416例患者均没有服用中西药物。 1,2 临床表现 本证发病突然,初起多有患侧耳后疼痛症状,继至面部瘫痪,出现患侧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流泪,鼻唇沟平坦,嘴角歪向健侧,口角下坠,流涎,纵鼻时患侧不得,鼓气时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咀嚼食物时食物常滞塞在患侧的齿颊间隙内,笑时面部歪斜更加明显,部分患者唾液分泌减少,或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及听觉过敏等症状;病程长者可有患侧面肌挛缩而嘴角反歪向病侧称“倒错现象”、有肌肉跳动、面部呆板不适。 2 治疗方法 首先取健侧合谷穴进针,行均匀提插捻转催气到来,然后以针尖向上(顺着手阳明大肠经循行方向)进行小幅度的旋捻(1-3min,200-300次/rain),使针感上行至患侧面部,同时左手拇指按压合谷穴下方,若患侧面部无感觉则把针尖提至皮下,再稍调整部位刺人并重复上面的手法操作,或施以弹法、刮针柄等手法而加强行气作用。患侧面部有酸胀感、发热感,蚁行感等为“气至病所”的针感。 其次取患侧阳白、地仓、颊车、下关、太阳、翳风等穴,每次取3—4个穴,交替使用。选用28或30号1-2.5寸毫针针刺。以浅刺为主,手法以捻转补法或平补平泻手法。5次为1个疗程,每日1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北京中医医院制定的《诊疗常规》。[1]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显效:患者面部无不适感,外观正常,唯做啼笑动作时口角稍有歪斜。未愈:经治2个疗程后,面瘫进步不明显。 3.2 治疗结果 本组416例面瘫患者,痊愈369例,占88.70%;显效45例,占10.82%;未愈2例,占0.49%。总有效率99.52%。治疗次数最短3次,最长17次,平均12次。从临床治疗中可以看出年龄越小,疗程越短,年龄在60岁以上者疗程较长。 4 病案举例 关某某,男,32岁,干部。日初诊。患者叙述三日前午睡时开启窗户,醒后即感左面部麻木,,左眼不能闭合,进食时如嚼花椒。翌日清晨漱口时左口角漏水,进食时左腮部塞食。检查:左侧面部表情肌和咬肌无力收缩,左眼不能闭合,左面部感觉减退,不能鼓腮及吹口哨,左鼻唇沟平坦,口角右歪,示齿时左侧见半个牙,进食及喝水时洒漏饭、水,舌前2/3味觉减退,舌苔薄黄,脉象浮滑略数。诊为:左侧面部周围性面瘫。治疗:先针刺右侧合谷穴,使“气至病所”手法催气至患侧面部,后针阳白穴、下关穴、迎香穴、颠车穴、地仓穴等。经治疗7次后症状完全消失,面肌功能恢复。 5 讨论 祖国医学对“面瘫”病因认为有内外因之分。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口唱候》[2]载:“风邪人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筋……故使口喁僻”。《妇人杂病门•偏风口唱候》也载到:“偏风口喝,是体虚受风,风人于夹口之筋……故令口僻也”。后来清•林佩琴的《类证治裁》[3]中曾记述:“口眼喁斜,血液衰涸,不能荣润筋脉”。本组416例患者,由内因(情志所伤、脏腑机能下降)居多,单纯外因(六淫)较少,大部分先有内在因素而再感受外感六淫之邪而致,即患者多为气血先虚,营卫失调,而为风寒所袭留于经络之间、筋肉之内不去,阻碍了经络中气血的运行,发生局部不仁不用;患侧机能不用,产生纵缓现象被健侧牵引,则见口眼喁斜;日久者则气血瘀滞,经络不得荣养而致阴证、顽证。 早在19世纪初期,贝尔氏(BeU)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就有阐述,认为本症是曝凉刺激、感冒、疲劳、紧张等诱因致面神经管水肿而引起末梢性面神经麻痹;凯特氏(Kettel)于1947年提出“局部贫血假说”;后来亨特氏(Henter)认为本症有一部分是由于病毒感染而致面神经管水肿,出现面神经麻痹而面部肌肉运动出现障碍。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医学病因说与祖国医学对本病认识颇为相似。 针灸治疗“面瘫”其作用为“通其气血,调其阴阳”。运用补泻手法以蠲邪扶正,推动经气,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经脉一经通畅,营卫自然相随,不仁不用的肌肤即能渐次恢复正常。临床过程中首先取健侧合谷穴,使“气至病所”,行气至面部。如《灵枢•经脉篇》[4]载:“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脉,针合谷穴引气上行至面部,可调和气血,通畅经络;张栋等[5]研究:针刺合谷穴后,面部温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可使面部健、患侧温度接近平衡;日本学者义元德祥[6]也有类似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同明代著名针灸家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相一致,并为其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北京中医医院.诊疗常规.北京中医医院,. 2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78. 3 林佩琴.类证治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5. 4 灵枢•经脉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7. 5 张栋.针刺合谷穴对面瘫治疗作用的红外线热像观察.中医杂志, ):32. 6 义元德祥.针刺合谷穴测试对侧面部温度观察.国外医学•中医中 药分册,):43. 7 杨继洲.针灸大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收稿日期:) 经筋刺法配合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作者:庞素芳 点击次数:109次 【关 键 词】周围性面瘫; 针灸; 经筋刺法; 闪罐法 【作者介绍】作者单位:810000,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 周围性面瘫(Bell氏面瘫)届临床常见病之一,常以突然发生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多是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水肿,面神经受压或炎症所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近年来,笔者采用“经筋刺法”配合闪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收到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在临床选择明确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共计68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14-71岁,平均为41岁;病程最短的为1天,最长2个月,平均为11天。 2 治疗方法 2.1 经筋疗法 2.1.1 主穴:阳白四透,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颧楞、太阳透地仓。 2.1.2 配穴:目睛闭合不全加四白、睛明;口歪甚者加下关;面瘫初起加风池、翳风及健侧合谷。 2.2 闪罐取穴 阳白、地仓、颊车、下关等。 2.3 操作方法 2.3.1 针刺法:一般选用30号不锈钢毫针在患部取穴针刺。阳白四透采用1穴4针,针尖与表皮成150角,分别将毫针刺向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排刺,指2穴之间按照阳明经筋循行采取多针浅刺,每隔0.5寸1针;除下关、睛明用捻转补法外,余穴均采用捻转泻法,各穴留针30min;一般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日后可行第2个疗程,待结束时统计疗效。 2.3.2 闪罐法:起针后,选取1只内径约1寸的透明玻璃罐,另用长柄镊夹住棉球,蘸取95%浓度的酒精,用火点燃,往罐底环绕1-2圈,随后迅速抽出,将罐口罩于预选的穴位上,即可吸着,并在吸住后取下;如此反复操作多次,至患部皮肤潮红或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额横纹、上下眼睑闭合、鼻唇沟、鼻中沟、颏唇沟及患侧面部表情肌均恢复正常。显效:眼睑用力才能闭合,或谈笑时可见口角歪斜。好转:额横纹、上下眼睑闭合、鼻唇沟、鼻卡沟、颏唇沟及患侧面部表情肌较前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任何变化。 3.2 治疗结果 邱例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58例,占85。3%;显效7例,占10.3%;好转3例,占4.4%。总有效率100%。 病案举例 雷某,男性,38岁,日初诊。主3日前受风着凉,晨起洗漱时发现左侧面部麻木紧绷,漱口漏水,左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右侧歪斜。查体:左侧额纹消失,眼裂2mm,左侧鼻唇沟变浅,鼻中沟向右侧歪斜,鼓腮漏气,舌淡、苔薄白,脉浮缓。证属:风寒阻络,筋脉失养。治宜祛风散寒,调和气血,温通经络。选用“经筋刺法”配合火罐治疗,12次痊愈。 5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在中医学中属于“口眼喁斜”范畴。《灵枢·经筋》篇称为“口僻”;《诸病源候论·风口喁候》说:“风邪人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喁僻,语言不正,而且不能平视。”由于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袭阳明、少阳经脉,气血郁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口角喁向健侧而成。故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足以体现“祛外邪,调气血,通经筋”的治疗原则,加用闪罐以助温通经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使肌肉筋脉得以温煦濡养,从而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面部肌肉张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少病宜早期治疗,治疗愈早,疗效愈佳。初针时手法宜轻刺、浅刺。此外,治疗期间还应注意面部保暖,以避免再受风寒。从接受治疗的68例患者总体情况来看,该方法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法。除针刺外,闪罐的温热作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使面部肌肉筋脉得以温煦濡养,亦可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或功能恢复;闪罐反复的吸拔作 用,可促进局部肌肉力的恢复,这是单纯针刺及艾灸、理疗等法所不能及的,也是其独到功效之所在。 (收稿日期:2(x)3-08-08) 以内迎香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36例 作者:孙六合 尤艳利 点击次数:117次 【关 键 词】周围性面瘫; 后遗症; 针灸; 内迎香穴 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采用内迎香穴点刺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耸鼻困难,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以供商榷。 1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病人均系2000年1月~2003年7月门诊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青壮年较多;病程最短1个月,受风寒之邪所致。 1.2 诊断标准 参照小临床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版),凡急性发病,一侧表情肌瘫痪,耸鼻困难,不能蹙额或皱眉,眼睑不能闭合,或不能完全闭合,贝氏征阳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说话或笑时口角歪向健侧者。 2 治疗方法 取患侧内迎香穴:鼻孑L内上端,近鼻根部眼侧鼻粘膜上,用2寸毫针,针尖朝向患侧鼻根部点刺2-3下,深1分许,令患者搐鼻,出血则效佳。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额纹消失者加针阳白、头维穴,不能向上抬眉者加针攒竹、鱼腰、丝竹空穴,眼睑下重者加针阳白、金门穴,三角嘴则针口内针,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 作者单位:450阗8,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针灸门诊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耸鼻动作明显但动作不到位者。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耸鼻时鼻尖稍动,或眼睑不能完全闭合。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36例中,治愈21例,占58.33%;显效8例,占22.22%;有效5例,占13.89%;无效5例,占5.56%。总有效率为94.44%。 4 病案举例 张某,男性,30岁,日来诊。病史:去年夏末因公出差,沿途劳累,回归后,凉水洗澡,近窗而卧,次日晨起自觉右侧面部麻木,语言障碍,咀嚼困难,漱口漏水,遂到当地医院接受针灸治疗,并输液及口服维生素、抗生素等药物。经治疗1个月,其它症状均有好转,但耸鼻抬眉效果不佳,经人介绍前来求治。症见:不能耸鼻,笑时口角稍向左歪,右侧眼睑闭合不全,抬眉受限。治疗取穴:右侧内迎香、口内三针、鱼腰、阳白、迎香、合谷、金门,内迎香点刺出血,口内针用补法,合谷用泻法,其他平补平泻,留针30min。经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减轻,坚持治疗2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3个疗程后痊愈。 5 体会 周围性面瘫,在中医学中称为“口眼歪斜”,是由面部经脉感受风寒之邪,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去濡养所致。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无明显季节性,青壮年多发。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报道很多,疗效比较确切,但也有一部分面瘫患者或因病程较长,或因病情较重,或因早期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的选择不当,或因神经受损,或素患糖尿病等 因素,以致不能完全恢复,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在临床治疗上比较棘手。 笔者所取之内迎香穴,出自《玉龙经》:“在鼻孔内上端。”在古书中常用来治疗眼疾。如《针灸大成》:“治目热暴痛,用芦管搐出血最效。”《玉龙赋》:“搐迎香于鼻内,消眼热之红。”《玉龙经》:“心火炎上两眼红,好将芦叶搐鼻口,若还血出真为美,目内清凉显妙功。”《备急千金要方》:“治中恶方,葱心黄刺鼻孔中,血出愈。”以上经文都是叙述内迎香治疗目赤肿痛、中恶等症。但笔者根据其经脉间的联系及多年临床实践用内迎香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耸鼻困难,疗效满意,现浅谈其作用机理如下,仅供参考。 周围性面瘫患者多因乎素体弱,或劳后汗出,正气亏耗,肺气亏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人,风中面部血脉,经络闭阻则发为口僻。鼻为肺窍,风寒之邪侵袭,鼻先受之;又太阳主一身之表,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内迎香穴位于鼻根部,外应目内眦,故针刺该穴可疏风散寒,驱邪外出;手足阳明经均过口唇,交于鼻,经脉病变,可出现口歪眼斜,足阳明经筋“合于鼽,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经筋病变,亦可引起口僻,目不合或不开,内迎香位于鼻孔上端,近鼻根部,是经外奇穴,但位于足阳明经脉的鼻之交额中,是足阳明经脉、经别、经筋和足太阳经脉、经筋交会处,在病变局部,因此选择此穴可疏通局部经气,疏筋活血。周围性面瘫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初期邪实,久则正虚,不能驱邪外出,气血阻滞,瘀血内生,瘀血不祛,则新血不生,而致面部麻木,筋肉失养,日渐枯萎,其功用退废,难以恢复,则遗留后遗症。点刺内迎香穴,令患者搐鼻出血,此乃瘀血除,新血生,旨在祛瘀生新,通经活络,亦且p“除宛陈,死血去,新血生”之要旨。气血通畅,筋肉复得血养,则功用恢复,余症得除。 另外,内迎香穴位于鼻根部,属鼻部神经支配,点刺放血,有减轻鼻根部及眼周神经纤维无菌性炎症及水肿的作用,并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因而治疗本病,多获佳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脸部烫伤会不会留疤痕???
匿名用户|女|0岁|
本人27岁女性,今天我的左脸颊被小电熨头不小心轻微的烫了一下大约有5厘米长,几小时过后颜色变成暗暗的红褐色,也不痛也不痒,其他无症状,我想问问会不会留疤痕呢???心情急切等待您的答复,,谢谢了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您好,欢迎登录
没有注册医生用户,请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为保证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等待医生认证审核结果。
3秒后跳转,请在专家回答区查看信息
有1名医生为您解答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已帮助用户:0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描述的问题,考虑电熨斗烫伤颜面部皮肤,根据描述的烫伤后症状,考虑I度烫伤。
指导意见:此类烫伤程度,组织愈合约7-10天左右,会有痕迹存量,后期注意局部阳光照射,导致局部色素沉着,后期可以使用祛疤膏外搽。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治依据,祝你早日康复。
有关的更多问题,
脸部烫伤会不...文章中医放血疗法助美容养颜&但放血非人人适宜
&&&&来源:&&&&
&&&&&&字号
原标题:中医放血疗法助美容养颜 但放血非人人适宜
  原标题:中医放血疗法助美容养颜 但放血非人人适宜
  中医的放血疗法是以针刺某些穴位或体表小静脉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疗方法。中医放血减肥,让你的身体见点红,不是口红的红,而是你身体里面的血液红。这个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你还真的需要认真看看,这样的方法你不一定采用,但是看看无妨。
  放血多用于治疗扭伤
  中医经常采用的放血疗法,主要目的在藉由排除微量血液约5~10cc,达到“去窒解淤”的功效。多用在治疗淤血肿伤,跟减肥没什么关系。
  “去窒”是放血促进循环,消除因体内循环不佳造成的水肿、酸痛感等;去淤则是治疗因扭伤或撞击造成的淤血。
  放血具美容功效
  放血就中医角度而言,的确具有美容功效,但美容放血和一般放血方式不同。放血促进美容的原理,也是基于能促进脸部血液循环,因此改善脸部肤况;邹玮伦医师表示,寻求美容放血的人士,青春痘及斑点的问题多有改善。
  放血是采用极细微的梅花针,在脸部取主治穴道针刺,拔针时稍微用力,此时穴位可能会排出极微量的血,所以也被称为放血美容。
  提醒:放血不是人人适宜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种治疗方式,有出血体质、血友病和晕血者一般是禁止使用的,另外孕妇也不宜这种治疗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划割血管时,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最后提醒,除急救外,其他需要放血的病症建议找医生或在专业指导下操作,以免因不当的方式加重病情。
总书记是这样和2000公里外村民连线的
赤溪村在哪儿?总书记为什么选择和赤溪村连线?他与远在2000公里外的村民们说了啥?人民网独家揭秘总书记原声视频,更有连线实况花絮呈现!快听!
←微信扫一扫|总书记原音呈现,了解更多
(责编:邹少欢、庞冠华)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今日速递|热点推荐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李红明大夫本人发表
脸部会不会留疤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脸部会不会留疤
检查资料:
不会留疤,尽量不要抠,让其自然脱落。
您现阶段需要注意和了解的我都写在文章里了,请及早阅读,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随时给我留言&&
《烧伤的急救措施》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创面有白色的东西&&
希望得到的帮助:谢谢
病情描述:日下午5:00左右因凉水壶炸开而烫伤。表皮脱落,到望京医院打了破伤风开的头孢消炎药,还有湿润烧伤膏。当时医院未做任何处理,回家后自行上药,至今天已是第四天。皮肤创面出现白色的...
疾病名称:脸部痒,汤就更痒,挠就红并会成一片的栟子&&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医生该如何治疗呢
病情描述:只发生于脸部,身上没有任何反应,时好时坏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李红明大夫的信息
糖尿病足、压疮、血管性溃疡等慢性伤口及急诊外伤,MEEK植皮技术,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治疗重度瘢痕挛缩及先...
烧伤科可通话专家
烧伤与皮肤外科
上海长海医院
副主任医师
济宁第一人民医院
烧伤整形中心
副主任医师
整形美容烧伤科
副主任医师
新泰市人民医院
烧伤整形科
上海瑞金医院
灼伤整形科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刺络放血疗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