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平塘风流乡村医生生李永丽感后想

欢迎光临金盆网
网站热线:
快来测测你是几级追剧达人!
  2月6日,参加县十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的各位代表肩负全县人民的重托、带着各界的意愿,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平塘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
  在参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来自水利界的代表熊江英说,政府工作报告精烁,内容详实,很鼓舞人心,经济成绩喜人,基础设施不断惠及民众。2015年工作部署周密,特别是3个10大重点工程为平塘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建议在各行政村成立用水管理协会,加强对水利设施的运行管理,使国家投入的水利工程为农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
  代表陆恩慧说,作为一名来自教育界的代表,能参加这次人代会议感到很荣幸。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2014年我县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在 2015年政府工作部署中,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10大民生实事之一,这是县委、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壮大,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希望县政府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代表杨秀武说,作为基层代表,心情很激动,结合塘边今后的发展,我认为要规划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发展村镇商贸、物流产业等;要优化产业结构,结合大射电、天坑群旅游景区打造,大力发展民族风情游,让游客感受到地方少数民族文化,拓宽地方经济发展道路。
  代表石玉林说,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结合农业发展实际,我认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步伐,利用农业机械设施建设,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加大现代农业园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农业的新型化农民队伍。
  来自最基层的代表陆华居说,我深感人大代表职责的神圣,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觉内容实在、目标明确。回去以后,我一定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将把会议精神宣传好、传达好。
  代表杨勇说,政府工作用详实的数据总结了2014年取得的辉煌成就,这是我们代表及广大群众看得出、摸得到的,很振奋人心。特别是2015年政府工作部署中,在抓“5个20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同时,突出抓好“3个10大”重点工程,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是我们代表最为关心的大事。我们更加坚信,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平塘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者:杨梅& & & & & & & & &日本Z
第九届泛珠大会官网
贵州都市报
贵州工业经济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大山里跳动的音符――记平塘县“黔南骄傲”十大人物李永丽
多彩贵州网
&|&新闻热线:96677&|&
她耐心给孩子看病&
  多彩贵州网讯 2月中旬,在2014年度&黔南骄傲&十大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平塘县甲茶镇兴荣村女村医李永丽荣登领奖台。她的事迹很平凡,但却实实在在地为我们传递了一份感动,这感动像一股暖流,流进了每个人的心里,让人动容。
  李永丽,这位大山的女儿,在17岁的花季年龄,读完中专后就回到自己的家乡,一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边远的大山里守护着村民的健康。&18年来,自己经历了很多,也想了很多,就是&不忍心扔下村民不管&的信念让我坚守下来。&说起工作,36岁的李永丽感慨万千。  
  走在出诊的山路上
安慰怕打针的孩子
   大山的女儿
  采访李永丽,着实费了不少功夫,她总是忙碌。好不容易预约成功,可她却在镇卫生院参加麻疹防疫工作培训会。看见她时,刚刚开完会的李永丽却是边走边打着手机在急切地询问着什么。这位身材结实、扎着马尾、衣着简朴的村医第一眼就给人一种干炼的感觉。挂上手机,她腼腆地笑着说:&村里90多岁的李大爷已经感冒了一个星期,昨天开始能吃东西了。今天还没来不及去看,他家里就来电话说现在已经吃下了两个鸡蛋。真替他高兴啊!可还是要交代他注意饮食。&李永丽一脸的兴奋,她说要立即赶回村里,已经有病人在等着了。
  沿着凹凸不平的乡村路,我们跟着李永丽一路颠簸地向大山深处的兴荣村奔去。陡滑的地方,有着明显的水泥修补痕迹。李永丽说,这是她通过筹集修补过的,要不然车子根本就上不来。8公里的乡村路泥泞湿滑,越野车还是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偏远缺水、山高石头多的兴荣村拉豪组终于出现在眼前。李永丽的卫生室就在这里,卫生室旁边一个用石棉瓦盖起的30平方米简易小棚就是李永丽的住处。人们很难想象一个如花年纪的女村医是如何在这个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深山里度过整整的18年。
  从一个山村小女孩到村医,从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到&黔南骄傲&十大人物,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李永丽说得最多的是离不开大山、舍不得村民。
  1979年秋的一天,李永丽出生在兴荣村一个普通的农家里。和所有大山的孩子一样,年龄不大的她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从小生活在深山里的李永丽常常看到村民生病因路途遥远而延误病情死亡,特别是孕产妇和小孩死亡较多时心情很沉重。&当一名医生,为村民看病&这个想法就像春天的种子在李永丽的脑海中萌发。
  1995年,16岁的李永丽初中毕业,在当医生的哥哥和卫生院的支持下进入黔南&爱德村医班&学习。一年后,李永丽回到家乡,背起药箱成为一名村医。没有卫生室,李永丽立即找亲戚朋友筹集资金,自已亲自到山上砍木料、搬石块,一个月的时间,搭起了一间简易的房屋,兴荣村终于有了卫生室。
  兴荣村山路崎岖、偏远贫困。全村17个村民组570余户2800多人全居住在18平方公里的深山里。远的组离镇卫生院10多公里,而且交通闭塞,到处是山坡石头。由于经济落后和观念陈旧,村民医疗卫生知识贫乏,很多人小病拖成了大病。
  17岁的李永丽走村串寨地给儿童接种疫苗,对孕产妇进行访视,对村民宣传各种传染病知识,特别是对已婚妇女进行妇科病筛查,让妇女们学到更多的卫生保健知识。
  就在卫生室开诊不久的一天,李永丽接到了一个急疹:一个产妇生孩子时胎盘粘连,出现难产,生命垂危。当李永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产妇家时,无奈的人们正在用力挤压产妇肚皮,试图强力挤压胎盘脱出。李永丽立即进行制止,随即开展手术处理。经过一个小时的急救,胎盘顺利脱出,产妇转危为安,李永丽挂满汗珠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就是这次她行医生涯中的第一次接生,产妇那双渴望生命的眼神和家属焦急无助的目光,更坚定了她决心在村医的道路上持续走下去。
  为村民她舍弃了一切
  找李永丽看病的人渐渐多起来,虽然每天都很忙,李永丽却很开心。可村民们实在太穷,有时甚至连几元的药费都支付不起。李永丽相信淳朴的乡亲,拖欠的医药费不记账,免费为孤寡和留守老人、残疾人看病花的钱也从来不记账,对付不起药费的村民总是先把治病治好再说。她还对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上门就医,对无经济能力的村民免除所有医疗费。几个月下来,由于欠帐太多,没有资金周转,药柜空了,卫生室只好关门。
  无奈之下的李永丽选择南下跟在广东的姐姐一起打工挣钱。在广东的日子里,李永丽脑海里总浮现出乡亲们被病痛折磨的画面。5个月后,她怀揣着几千元的打工积蓄和亲友的善款回到了兴荣村,购药品再次开诊。
  第二次开诊并没有使李永丽摆脱困境。她的卫生室仍然还是贴钱买卖:村民看病依然欠费,她依然还是免费出诊。重新开业不到一年,卫生室再次被压垮。
  1998年,每月领取20多元工资的李永丽狠心借下了3000元高利贷购买药品。老实巴交的父亲气得捶胸顿足,把李永丽狠狠的打了一顿:&天啊,这么多的高利贷我们家咋还啊?&李永丽哭喊着说:&我都没有药用了,怎么给人看病啊?&
  后来,李永丽的男友家送来了3000元彩礼让她去县城置办嫁妆,拿到钱的李永丽随便买下了两套衣服,就把剩下的钱加上父亲卖牛积攒下来的700元钱一起还清了高利贷。这件事却成了李永丽婚姻破裂的导火索。
  兴荣村住户分散,从村头到村尾相距20多公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村组间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可走。结婚后的李永丽并没有割舍下乡亲们,无论烈日当头、刮风下雨还是深更半夜,只要接到村民的求救电话她就会立即出发从不推托,常常是一个人又冷又饿地走在少有人烟的大山也从不抱怨。每年疾病高发季节,她都要去看望村里的老弱病残。
  2011年冬季一个阴冷的下午,天空飘着冻雨,冻得人瑟瑟发抖。下午5点过,正带着6岁的儿子在卫生室里忙活的李永丽接到一位60多岁老人摔伤的求救电话,可幼小的儿子没人照管。她急忙委托邻居给儿子送饭,在火盆里加了一些木炭,交代好儿子就出诊了。当李永丽冒着刺骨的寒风一步一滑地赶到病人家时,全家人感激不尽。经过详细检查,老人只是受了几处软组织外伤。在给病人清创缝合后,已是晚上8点多钟了,两个村民把李永丽送回家,可无论怎么叫儿子都不开门,村民急忙踢开门,只见儿子已经炭火中毒躺在了离火盆只有一尺来远的地上,火盆里还烧着旺旺的炭火。李永丽赶紧跑过去抱着儿子大叫,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惊醒后的儿子看着泪流满面的李永丽说到:&妈妈怎么哭了?我烧着大火等你回来才不会冷。&听到儿子稚嫩的话语,李永丽心如刀绞,自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
  因为经常出诊,没空照顾家庭,更没有时间孝顺公婆,李永丽时常被不理解的丈夫拒之门外。面对公婆的责骂和丈夫的不理解,李永丽笑笑了事。最终丈夫却因没法理解妻子,要李永丽在家庭和村民之间作出选择。想着那些需要她的病人,伤心不已的李永丽痛苦的放弃那个10多年温暖的家,无家可归地住进自己搭建的简陋工棚里。
为群众量血压&
  医者仁者心
  都说医者仁心,的确如此。处理完卫生室里等侯的几个病人,李永丽要去看望摔伤在床的罗兴德老人,卫生室的门却一直开着,李永丽笑着说:&开着门,病人来了就知道我没有走远,就会在里面等我。卫生室里的东西从来不会少过,反而只会多:村民们会经常送来自家种的蔬菜、大米、包谷,还有鸡蛋、腊肉等。&
  跟着李永丽在村寨里穿行,不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会亲热的和她打招呼:&姑妈,来家坐!&&姑妈,来吃饭!&&&李永丽笑着说:&我生在兴荣村,长在兴荣村,是兴荣村的女儿。大家一直对我都像亲人,全村老老小小都习惯叫我&姑妈&&&这样叫亲切。&
  看到李永丽,90多岁的罗兴德老人就像看到自己的亲女儿:&还以为你今天不来呢?&李永丽一边给老人检查身体一边说:&今天开会去了,刚回来。身体还好不?还痛不痛了?今天吃东西没有?吃的是哪样?&&&细心的问候让罗兴德高兴万分,他指着桌上的食品叫李永丽吃。李永丽说:&每次来老人都喜欢对我摆家事,把好吃的东西送我吃。只要看到老人笑我再累也高兴。&
  罗兴德的家人说,老人摔伤3个多月来,李永丽每天再忙都要亲自上门看望,不光陪老人说话,还为老人检查身体、打扫卫生,看看老人口袋的米还有没有,问问老人吃的东西消不消化,反正每次来都有做不完的活。
  &老人越是对我好,我就越内疚、越自责,常常会忍不住落泪,埋怨自己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照顾好老人。&李永丽脸上露出深深的歉意。&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自己还学会了中医推拿、按摩。&
  在兴荣村,村民们向我们讲述了李永丽拒收红包的事:去年6月的一天中午,令当组96岁的吴佳秀老人摔伤腰部不能动弹。接到电话,李永丽背上药箱,带上电疗机,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步行近一个钟头来到吴佳秀家。看到吴佳秀老人仅为软组织损伤,李永丽放心了。经过吃药、打针加上中医推拿、按摩、电疗等治疗,两天后老人就能下地行走,全家人非常感激,吴佳秀的孙子硬塞给李永丽一个红包,却被她坚决拒绝。她拉着老人的手说:&能够治好您,这才是我最想得到的!&
  大山深处,山路陡峭。李永丽连自己都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她的手臂上至今还留着骑摩托车运药品摔伤的疤痕。李永丽说,兴荣村通往镇政府的8公里路过去只要一下雨就根本无法进出,请人运一次药品要几百元的运费,就干脆自己用摩托车拉。路不好,摩托车经常侧翻,玻璃瓶装的药品一摔就全部没了。李永丽就找哥哥姐姐资助,找亲戚朋友帮忙,四处化缘筹集到10000多元资金对道路进行修补。
  &听镇领导说这条路已列入今年通村路计划,年底就有水泥路走了。&李永丽一脸的兴奋。&修好路后要是能再添几件看病的设备给村民们看妇科病、胃肠道病就好了。&
  李永丽的事迹在大山里传扬。今年2月,她被评选为2014年度&黔南骄傲十大人物&,州委州政府奖励她10000元钱。她首先想到的是村里的老人,用奖金为村里的3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订购了钙片。她说:&老年人缺钙容易骨质疏松,补充钙片就能让他们身体更健康,老年生活更幸福。&
  李永丽永远想着的是村民:&我不忍心丢下他们不管!大山需要我,病人需要我,我已经离不开他们。&
  山高,路陡。背着药箱的李永丽又上路了。春意怏然的山间,一个美丽的音符在跳动着&&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 |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营业执照:77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黔)字001号欢迎光临金盆网
网站热线:
快来测测你是几级追剧达人!
春节期间, 平塘县在总结近年来旅游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围绕解决好游客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不断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
据初步统计,春节期间平塘县共接待游客49.1万人次,同比增长36.2%;旅游总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31.2%.收费景区共接待游客11.191万人次,同比增长29.37%;门票总收入424.47万元,同比增长30.23%。其中,掌布景区共接待65613人次,同比增长29.75%;门票收入262.45万元,同比增长30.66%。甲茶景区共接待游客46297人次,同比增长28.83%;门票收入162.02万元,同比增长29.53%。全县宾馆入住率达94%。
春节期间,县风管处、县旅游事业管理局及相关部门强化安全督察,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和消除景区、旅游定点接待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了整个黄金周期间无旅游安全事故,无游客投诉。强化组织指挥,节前召开春节黄金周旅游工作协调会,安排部署有关工作;节日期间,相关涉旅部门坚持协调配合,保证了黄金周忙而不乱,游客来得通畅,游得开心,走得愉快。强化服务保障,节前启动了黄金周工作方案,及时发布了旅游应急救援、投诉电话等服务指引,成立了安全监管、咨询投诉、统计值班三个小组,随时调度指挥全县旅游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丰富黄金周期间各类活动,举办了“年味京舟&最美乡愁”京舟养生乐园开园,从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五开展山歌对唱、挑粮食、斗鸡、竞技垂钓、滚铁环、踩高跷、打射夹、骑行等原生态民族歌舞表演和竞技体育项目;在县城先后举办新春文艺晚会、青少年歌舞、夕阳红歌舞、民族山歌等专场文艺活动;除了60多场乡村春晚上演外还有万人健步走及篮球、兵乓球、拔河和象棋、跳棋等各种体育比赛;举办摄影、书法、绘画、元宵灯谜等文化活动;开展斗牛、斗鸡、斗鸟等民俗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来,大大提高了黄金周期间旅游经济效益。
(县风管处)
& & & & & & & & & &&大山里跳动的音符
  ——记平塘县“黔南骄傲”十大人物李永丽&
图为 耐心给孩子看病
图为 安慰怕打针的孩子
图为 为群众量血压
图为 李永丽走在出诊路上
图为 检查药品
  2月中旬,在2014年度“黔南骄傲”十大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平塘县甲茶镇兴荣村女村医李永丽荣登领奖台,她的事迹让人动容。
  李永丽,这位大山的女儿,在17岁的花季年龄,读完中专后就回到自己的家乡,一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边远的大山里守护着村民的健康。“18年来,自己经历了很多,也想了很多,就是‘不忍心扔下村民不管’的信念让我坚守下来。”说起工作,36岁的李永丽感慨万千。
  大山的女儿
  采访李永丽,着实费了不少功夫,她总是忙碌。好不容易预约成功,可她却在镇卫生院参加麻疹防疫工作培训会。看见她时,刚刚开完会的李永丽却是边走边打着手机在急切地询问着什么。这位身材结实、扎着马尾、衣着简朴的村医第一眼就给人一种干炼的感觉。挂上手机,她腼腆地笑着说:“村里90多岁的李大爷已经感冒了一个星期,昨天开始能吃东西了。今天还没来不及去看,他家里就来电话说现在已经吃下了两个鸡蛋。真替他高兴啊!可还是要交代他注意饮食。”李永丽一脸的兴奋,她说要立即赶回村里,已经有病人在等着了。
  沿着凹凸不平的乡村路,我们跟着李永丽一路颠簸地向大山深处的兴荣村奔去。陡滑的地方,有着明显的水泥修补痕迹。李永丽说,这是她通过筹集修补过的,要不然车子根本就上不来。8公里的乡村路泥泞湿滑,越野车还是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偏远缺水、山高石头多的兴荣村拉豪组终于出现在眼前。李永丽的卫生室就在这里,卫生室旁边一个用石棉瓦盖起的30平方米简易小棚就是李永丽的住处。人们很难想象一个如花年纪的女村医是如何在这个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深山里度过整整的18年。从一个山村小女孩到村医,从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到“黔南骄傲”十大人物,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李永丽说得最多的是离不开大山、舍不得村民。
  1979年秋的一天,李永丽出生在兴荣村一个普通的农家里。和所有大山的孩子一样,年龄不大的她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从小生活在深山里的李永丽常常看到村民生病因路途遥远而延误病情死亡,特别是孕产妇和小孩死亡较多时心情很沉重。“当一名医生,为村民看病”这个想法就像春天的种子在李永丽的脑海中萌发。
  1995年,16岁的李永丽初中毕业了,当医生的哥哥和卫生院的支持下进入了黔南“爱德村医班”学习。一年后,李永丽回到家乡,背起药箱成为一名村医。没有卫生室,李永丽立即找亲戚朋友筹集资金,自已亲自到山上砍木料、搬石块,一个月的时间,搭起了一间简易的房屋,兴荣村终于有了卫生室。
  兴荣村山路崎岖、偏远贫困。全村17个村民组570余户2800多人全居住在18平方公里的深山里。远的组离镇卫生院十多公里,而且交通闭塞,到处是山坡石头。由于经济落后和观念陈旧,村民医疗卫生知识贫乏,很多人小病拖成了大病。
  17岁的李永丽走村串寨地给儿童接种疫苗,对孕产妇进行访视,对村民宣传各种传染病知识,特别是对已婚妇女进行妇科病筛查,让妇女们学到更多的卫生保健知识。
  就在卫生室开诊不久的一天,李永丽接到了一个急疹:一个产妇生孩子时胎盘粘连,出现难产,生命垂危。当李永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产妇家时,无奈的人们正在用力挤压产妇肚皮,试图强力挤压胎盘脱出。李永丽立即进行制止,随即开展手术处理。经过一个小时的急救,胎盘顺利脱出,产妇转危为安,李永丽挂满汗珠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然而,就是这次她行医生涯中的第一次接生,产妇那双渴望生命的眼神和家属焦急无助的目光,更坚定了她决心在村医的道路上持续走下去。
  为村民她舍弃了一切
  找李永丽看病的人渐渐多起来,虽然很忙,李永丽却每天都很开心。可村民们实在太穷,有时甚至连几元的药费都支付不起。李永丽相信淳朴的乡亲,拖欠的医药费不记账,免费为孤寡和留守老人、残疾人看病花的钱也从来不记账,对付不起药费的村民总是先把治病治好再说。她还对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上门就医,对无经济能力的村民免除所有医疗费。几个月下来,由于欠帐太多,没有资金周转,药柜空了,卫生室只好关门。
  无奈之下的李永丽选择南下跟着在广东的姐姐一起打工挣钱进药复业。在广东的日子里,李永丽脑海里总浮现出乡亲们被病痛折磨的画面。5个月后,她怀揣着几千元的打工积蓄和亲友的善款回到了兴荣村,购药品再次开诊。
  第二次开诊并没有使李永丽摆脱困境。她的卫生室仍然还是贴钱买卖:村民看病依然欠费,她依然还是免费出诊。重新开业不到一年,卫生室再次被压垮。
  1998年,每月领取20多元工资的李永丽狠心借下了3000元高利贷购买药品。老实巴交的父亲气得捶胸顿足,把李永丽狠狠的打了一顿:“天啊,这么多的高利贷我们家咋还啊?”李永丽哭喊着说:“我都没有药用了,怎么给人看病啊?”
  后来,李永丽的男友家送来了3000元彩礼让她去县城置办嫁妆,拿到钱的李永丽随便买下了两套衣服,就把剩下的钱加上父亲卖牛积攒下来的700&元钱一起还清了高利贷。结婚时,心疼女儿的母亲瞒着家人悄悄垫钱为她置办嫁妆。这件事却成了李永丽婚姻破裂的导火索。
  兴荣村住户分散,从村头到村尾相距二十多公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村组间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可走。结婚后的李永丽并没有割舍下乡亲们,无论烈日当头、刮风下雨还是深更半夜,只要接到村民的求救电话她就会立即出发从不推托,常常是一个人又冷又饿地走在少有人烟的大山也从不抱怨。每年疾病高发季节,她都要去看望村里的老弱病残。&&
  2011年冬季一个阴冷的下午,天空飘着冻雨,冻得人瑟瑟发抖。下午5点过,正带着6岁的儿子在卫生室里忙活的李永丽接到一位60多岁老人摔伤的求救电话,可幼小的儿子没人照管。她急忙委托邻居给儿子送饭,在火盆里加了一些木炭,交代好儿子就出诊了。当李永丽冒着刺骨的寒风一步一滑地赶到病人家时,全家人感激不尽。经过详细检查,老人只是受了几处软组织外伤。在给病人清创缝合后,已是晚上8点多钟了,两个村民把李永丽送了回家,无论怎么叫儿子都不开门,村民急忙踢开门,只见儿子已经炭火中毒躺在了离火盆只有一尺来远的地上,火盆里还烧着旺旺的炭火。李永丽赶紧跑过去抱着儿子大叫,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惊醒后的儿子看着泪流满面的李永丽说到:“妈妈怎么哭了?我烧着大火等你回来才不会冷。”听到儿子稚嫩的话语,李永丽心如刀绞,自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
  因为经常出诊,没空照顾家庭,更没有时间孝顺公婆,时而被不理解的丈夫拒之门外。面对公婆的责骂和丈夫的不理解,李永丽笑笑了事。最终丈夫却因没法理解妻子,要李永丽在家庭和村民之间作出选择。想着那些需要她的病人,伤心不已的李永丽痛苦的放弃那个十多年温暖的家,无家可归地住进自己搭建的简陋工棚里。
  医者仁者心
  都说医者仁心,的确如此。处理完卫生室里等侯的几个病人,李永丽要去看望摔伤在床的罗兴德老人,卫生室的门却一直开着,李永丽笑着说:“开着门,病人来了就知道我没有走远,就会在里面等我。卫生室里的东西从来不会少过,反而只会多:村民们会经常送来自家种的蔬菜、大米、包谷,还有鸡蛋、腊肉等。”
  跟着李永丽在村寨里穿行,不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会亲热的和她打招呼:“姑妈,来家坐!”“姑妈,来吃饭!”……李永丽笑着说:“我生在兴荣村,长在兴荣村,是兴荣村的女儿。大家一直对我都像亲人,全村老老小小都习惯叫我‘姑妈’——这样叫亲切。”
  看到李永丽,90多岁的罗兴德老人就像看到自己的亲女儿:“还以为你今天不来呢?”李永丽一边给老人检查身体一边说:“今天开会去了,刚回来。身体还好不?还痛不痛了?今天吃东西没有?吃的是哪样?”……细心的问候让罗兴德高兴万分,他指着桌上的食品叫李永丽吃。李永丽说:“每次来老人都喜欢对我摆家事,把好吃的东西送我吃。只要看到老人笑我再累也高兴。”
  罗兴德的家人说,老人摔伤3个多月来,李永丽每天再忙都要亲自上门看望,不光陪老人说话,还为老人检查身体、打扫卫生,看看老人口袋的米还有没有,问问老人吃的东西消不消化,反正每次来都有做不完的活。
  “老人越是对我好,我就越内疚、越自责,常常会忍不住落泪,埋怨自己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照顾好老人。”李永丽脸上露出深深的歉意。“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自己还学会了中医推拿、按摩。”
  在兴荣村,村民们向我们讲述了李永丽拒收红包的事:去年6月的一天中午,令当组96岁的吴佳秀老人摔伤腰部不能动弹。接到电话,李永丽背上药箱,带上电疗机,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步行近一个钟头来到吴佳秀家。看到吴佳秀老人仅为软组织损伤,李永丽放心了。经过吃药、打针加上中医推拿、按摩、电疗等治疗,两天后老人就能下地行走,全家人非常感激,吴佳秀的孙子硬塞给李永丽一个红包,却被她坚决拒绝。她拉着老人的手说:“能够治好您,这才是我最想得到的!”
  大山深处,山路陡峭。李永丽连自己都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她的手臂上至今还留着骑摩托车运药品摔伤的疤痕。李永丽说,兴荣村通往镇政府的8公里路过去只要一下雨就根本无法进出,请人运一次药品要几百元的运费,就干脆自己用摩托车拉。路不好,摩托车经常侧翻,玻璃瓶装的药品一摔就全部没了。李永丽就找哥哥姐姐资助,找亲戚朋友帮忙,四处化缘筹集到10000多元资金对道路进行修补。
  “听镇领导说这条路已列入今年通村路计划,年底就有水泥路走了。”李永丽一脸的兴奋。“修好路后要是能再添几件看病的设备给村民们看妇科病、胃肠道病就好了。”
  李永丽的事迹在大山里传扬。今年2月,她被评选为2014年度“黔南骄傲十大人物”,州委州政府奖励她10000元钱。她首先想到的是村里的老人,用奖金为村里的3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订购了钙片。她说:“老年人缺钙容易骨质疏松,补充钙片就能让他们身体更健康,老年生活更幸福。”
  李永丽永远想着的是村民:“我不忍心丢下他们不管!大山需要我,病人需要我,我已经离不开他们。”
  山高,路陡。背着药箱的李永丽又上路了。春意怏然的山间,一个美丽的音符在跳动着……(罗&平)
责任编辑:赵来睿
| 版权声明 |
| 文明邮箱 |
联系地址贵阳市广顺路1号 省文明办秘书处(贵州文明网编辑部) 咨询电话: 5891802 咨询QQ: 邮编:550002
Copyright(C)贵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村医生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