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抗击非典纪录片视频北京口腔医院霍玉彩

2003年抗击非典:中国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_新闻中心_新浪网
<h1 id="artibodyTitle" pid="1" tid="1" did="" fid="年抗击非典:中国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入夜,在广州标志性建筑――中信广场前,一位女孩细心地给自己的男人扎上口罩,非典的恐慌开始蔓延。 摄于2002/2 地点:广州 南方日报 严亮 摄
  【前言】
  2003年春天,一粒细小的“SARS”病毒先后“侵入”广东、北京等城市,像一条隐形的毒蛇在人群中穿梭。
  起初,由于对“SARS”病毒的无知和恐惧,地方政府保持了沉默。危急时刻,中央政府及时决断,公开信息,全民共同击退“SARS”,中国由此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系。
  【导读】
  病毒入侵广州
  2003年春节前,广州,一粒粒肉眼看不见的病毒在空气中传播,吸入肺部会出现发烧等症状,就会被“隔离”至死神的门前。
  市民们通过短信、电话,纷纷向外传说着这粒病毒的可怕,谈论这种“怪病”。后来,医生将它命名为“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英文名“SARS”,人们叫它“非典”。
  这种病似乎比瘟疫还要恐怖,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通过呼吸就能传播。广州城外的人们口口相传,有人染上“非典”后被隔离,有人已经染病死亡。“什么是非典?”最初,没有人知道,只知道染上可能就会死。
  传言比“非典”传得更快,传得更让人恐怖。“广州口罩脱销,板蓝根脱销,白醋1000元一瓶……”2003年春天,全程采访“非典”的《南方日报》女记者张蜀梅,后来写了《在SARS流行前线》一书,其中记述:“2月11日,我从家里出发(去广州)。临走的时候,母亲硬是让我带一些板蓝根,去几个药店一问,板蓝根在前一天已经脱销。药店老板说,都被在广东打工的家人买回去,寄到广东了。”弟弟在她上飞机时,给她买了5瓶白醋。
  在得不到官方印证的2003年春节,传言像病毒一样蔓延开。“有传言说是鼠疫,有传言说是遭生物袭击。”走在街上,和往年一样欢聚在一起的人们,心里却没有往年平静。
  媒体上开始出现这样的图片,入夜的广州中信广场上,一名女孩仔细地从背后给爱人系好口罩,两张本应是甜蜜的脸却绷得紧紧的。
  新年的喜庆气氛在传言中尚未消尽,日,农历正月十一,张蜀梅接到信息,广州市政府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会上,新闻发言人公布了广州地区非典型肺炎情况。
  新闻发言人介绍,自去年年底,广东部分地区先后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例。从日起,个别外地危重病人转送到广州地区部分大型医院治疗。春节前后,广州地区开始出现本地病例。截至2月11日,广州市共发现一百多例该类病例,其中不少是医护人员。
  “非典”的警报,从广州拉响。
  北京,SARS来了
  广州遭“非典”侵袭之后,2003年3月,“非典”病毒不可避免地开始从广州往外扩散,香港和北京先后出现“非典”病例。
  春天的北京,街头,流行戴白色的口罩。
  地坛医院声像室的摄像师刘志勇,在街头,用镜头记录下了当时的情形:往日拥挤的北京西站,突然变得空空荡荡;平日车水马龙的长安街上变得路广车稀,处处弥漫着消毒液的味道;坐在地铁里的人们,戴着口罩躲闪着站得远远的。现就职于天坛医院的刘志勇说:“当时,非典病房还不让公开拍摄。”
  日晚上,在佑安医院等医院收治“非典”病人之后,时任地坛医院党委书记的刘建英终于也接到了北京市卫生局的通知:准备接受“ 非典”病人,主要包括司局级干部、港澳台同胞、外国人等重要病人。当时,地坛医院院长一职空缺,刘建英全权负责院内工作,开辟了收治病人的绿色通道。
  接到医院的指令,感染科主任李兴旺等主力医生,立刻待命,准备进入病区。此前,李兴旺已多次参加研讨广东“非典”诊疗过程,应对“非典”患者到北京后的情况。
  3月26日当晚,地坛医院首批收治两名病人:一个来自香港,一个是加拿大人。“非典”在地坛医院的战役,已经正式地“打响”。
  地坛医院已进入紧张的“战斗”。起初,医院的设备不是太多。李兴旺穿起防护服,戴着厚厚的口罩,带着十几名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开始为“非典”患者做临床诊断。
  最紧张的一次抢救,是抢救意大利一名劳工部部长。李兴旺回忆说,当时接到救治任务:治疗病人;保证职工安全。然而,由于紧张的抢救工作,现场的医生暴露较多,给病人打点滴时,有护士的口罩不小心脱落了下来,顾不上戴。
  从病房出来后,有护士出现发热症状,住进SARS病房。早上在餐厅吃饭,有同事说起,便哭了起来。看见比自己孩子大不了几岁的护士突然倒下,李兴旺说,这让他很揪心。“当时,还不知道病原,没有想到传染性那么强。”此前,广东和北京先后已有医护人员在救治“非典”时倒下,这更让人替倒下的护士担惊受怕。
  非典,已经“入侵”北京城。
  着手建立应急体系
  到4月份,民间已风传“非典”进入北京的消息,然而,卫生部和北京市政府对北京的疫情仍保持乐观态度,并称已经“有效控制”。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质疑。
  4月13日下午,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派了两名官员到地坛医院考察。刘建英回忆说,看完医院的病房、病人病例和防护措施,两名官员肯定地说:“你们的治疗是一流的,你们的消毒防护堪称世界典范,推广你们的经验,将会对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世界卫生组织的考察是基于对“非典”的重视,也是基于对中国 “非典”疫情的某种不确定。
  事实上,自4月8日开始,随着疫情的发展,地坛医院已接到通知,准备开辟了第二个“非典”病房,开始大批收治“非典”病人。刘建英说,4月9日晚上,21名危重病人已经转入ICU主任郭利明负责的重症监护病房。
  然而,卫生部和北京市政府对“非典”的表态一直是“有效控制”“没有扩散”。
  4月3日,卫生部在对“非典”首次表态时说:北京由于汲取了广东的教训,有效地控制了输入病例以及由这些病例引起的少数病例,所以没有向社会扩散。在中国工作生活都是安全的。
  随后,世界卫生组织便宣布取消了北京的疫区身份,卫生部公布了这一消息,并通过媒体进行报道。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乐观地表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和投资沃土。北京准备着“五一”黄金周,开门迎客。
  在外媒对国内疫情报道后,4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开批评了北京的疫情报告系统,认为北京只有少数医院每日汇报SARS病例,并派出专家组赴京考察。4月11日,北京重新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疫区。然而,国内所有的媒体对此再一次保持了沉默。
  意识到“非典”疫情的危害性,国务院立即提出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从4月14日开始着手去做,并将“非典”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
  卫生部公开疫情
  北京恢复疫区身份一周后,4月18日,刘建英再次接到上面的紧急通知:腾出病房,准备接收大批“非典”病人,地坛医院要专门用来收治“非典”病人。刘建英意识到,非典疫情还在扩散。
  媒体上的某些信息似乎也预示着疫情的严重――中央两位最高领导人相隔一天,先后对“非典”作出表态。
  4月12日,温家宝和吴仪等国务院领导,专程到救治非典病人最多的北京佑安医院看望医务人员。次日下午,在京首次召开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专门会议。会上,温家宝坦承,非典型肺炎对我国旅游、交通、商贸和对外交往等活动造成的暂时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4月14日,在事先未打招呼也未清场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出现在广州市北京路商业街上。他言辞殷切地对在场人员说:我们很揪心、感到焦急。
  接到上面“腾病房”的通知,刘建英回忆说,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她迅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将医院的405名病人全部转到兄弟医院。
  刚准备好病房的4月20日,这一天,几乎和所有国人后来的感受一样,刘建英就看到了中共中央对“非典”“出人意料”的重大决定和重大转变。
  当天,卫生部再一次举行记者会。新上任的卫生部副部长高强发言,坦率地承认,北京疫情已经很严重,非典有漏报问题。截至4月18日,北京已确诊非典患者339例,这个数字是前四天公布的数字“37例患者”的近10倍。发布会上,宣布取消当年的“五一”长假制度,自4月21日起,将疫情由过去的五日一报改为一日一报。
  紧接着,当天下午,新华社发出消息:“中共中央宣布:撤消张文康卫生部党组书记职务,由高强接任,同时撤消孟学农北京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职务。”
  刘建英说,4月21日,大批“非典”病人开始转入地坛医院,病房全部开放,不再有“普通病号”与“司局级干部”之分,门诊也全部停掉。地坛医院成为“非典”定点医院,以救治重症病人为主。“非典”疫情进入公开化透明化。
  中央政府有力地主导着抗击“非典”的工作,并且,着力于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建立。
  共和国纪事系列文章:
& 相关专题: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
相关专题 &&&
更多关于&&的新闻抗击非典(图)
  2003年4月非典疫情传入呼和浩特市。突如其来的由SARS病毒引起的具有明显传染性的非典型肺炎,给经济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我当时在呼和浩特市工商局玉泉分局(简称分局)工作,那时全局齐心协力抗击非典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日,分局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时任局长高树林表情严肃地传达了上级关于防控非典,加强药品、食品及相关商品监管的会议精神。传说的非典到了身边,会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随后分局其他领导按照各自分工,部署了抗击非典的具体工作,一场抗击非典的奋战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为防控非典和整顿经济秩序,时任分管公平交易的副局长赵亚峰和我(时任分管市场副局长)第二天一早就带领分局人员深入到市场、社区、沿街商铺中,责令没有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的相关经营户停业;拉网式排查与非典相关的假冒伪劣药品、商品。市场巡查次数也从原来的每周一次密集到每天一次,分局人员从早忙到晚,没有休息天、没有节假日,全身心地投入到抗击非典工作中,当时的工作口号是:信心百倍抗非典,立足本职抓监管。
  那时有发热症状的人怕被隔离不敢去医院,很多人都去药店买药,药店也成了易感染非典的场所。为了严查乘机抬高药价和销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高局长带领有关人员,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对辖区药店进行拉网式检查,由于劳累他的腰病复发了,严重时夜里都不能躺着睡觉,但他没休息一天一直坚守在一线,当时《北方新报》有一篇报道工商部门监管药店的消息,标题是《玉泉工商局零距离监管药店》。
  五一前期,随着非典疫情蔓延加快,防控非典形势非常严峻,由于恐惧非典,很多批发户不敢外出进货了,批发户歇业,零售商就进不到货,市民买不到生活必需品,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分局立即购置了口罩、手套、消毒液等防护用品,印制了慰问信,高局长和我带领分局有关人员,来到当时玉泉区最大的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馨芳园批发市场,逐门逐户免费发放防护用品、送慰问信,鼓励他们继续营业。馨芳园批发市场时任负责人柳红虽然是女同志,但办事干脆利落,她积极协助工商部门,要求批发户无特殊情况,非典期间必须正常营业,否则撤销摊位。在工商部门和市场主办部门联手努力下,歇业的批发户恢复营业。
  五一之后,抗击非典处于攻坚时期,一些利欲熏心的经营者乘机哄抬物价、制假售假,当时白萝卜一斤涨到十几元,极大地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分局一面组织人员深入到市场和商业网点,对各类商品涨价前后的价格进行采集上报,然后根据政府的建议指导价进行限价;同时分局和馨芳圆批发市场紧急组织批发户赴外地拉运蔬菜,分局还从有关部门给批发户开具了特许通行证,第一批(5位)批发大户很快就从山东寿光拉回了蔬菜,随后其他批发户也陆续拉回了蔬菜,为平抑菜价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为打击制假售假,赵局长带领分局相关人员对辖区制假售假不法经营者予以严厉打击,立案查处了相关案件30余件。分局查获的倒卖医疗垃圾案、生产销售假冒84消毒液案、多功能口罩虚假广告案,成为当时全市非典时期的典型案件,时任分局昭君工商所长安强带领人员查获的倒卖医疗垃圾案,还被国家工商局列为全国工商系统非典时期的十大案件之一,受到国务院的重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对查办该案予以了批示。
  非典极易在人员密集处传播,而工商人员在抗击非典中需要在人群聚集处工作,有些人员也出现了畏难情绪,为鼓舞士气,分局党组向奋战在一线的全体人员配备了口罩等防护用品,还发放了慰问信和慰问品,组织全体党员佩戴“阻击非典我是共产党员”的胸卡率先冲在第一线。时任分局纪检员、机关总支书记高晓丽组织慰问一线人员和家属,以鼓舞士气,每天督促分局人员检测体温、戴好口罩后再上岗。分局女干部黄改芳居住的宿舍楼被隔离了,高晓丽想方设法进入黄改芳居住的楼下,用吊篮把慰问信、慰问品送到其家中。
  由于政治思想工作和后勤保障有力,全局100多名干部职工始终以高昂的斗志在抗击非典一线连续奋战了两个多月。6月下旬非典疫情缓解后,分局又实行特事特办、跟踪服务、上门服务等多项服务措施,积极帮助受疫情冲击最大的娱乐服务业恢复营业,使辖区的相关经营户很快又恢复非典之前经营状态。
  文/牟均波
本文来源:北方新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3抗击非典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