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是保险公司拒保的病吗

个人有既往病史保险公司不能拒保健康险
10:30:52 来源:携手健康网
本文重点:最近,《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个人有既往病史保险公司不能拒保健康险。
&&& 最近,《个人税收优惠型保险业务暂行办法》中规定,个人有既往病史保险公司不能拒康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个人有既往病史保险公司不能拒保健康险
&&& 8月20日,中国保监会在网站公布《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保险公司按照长期健康保险要求经营个人税优健康保险,不得因被保险人既往病史拒保,并保证续保。
&&& 《办法》要求,除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外,其他人身保险公司应设立健康保险事业部;要具备相对独立的健康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对接;要配备专业人员队伍,健康保险事业部具有医学背景的人员比例不低于30%。
&&& 中国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表示,&不得拒保&的规定突破了商业健康保险的一般规则,主要原因一是基于公平性,因为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是针对所有纳税人的,纳税人都可以购买个人税优健康保险产品;二是税收优惠政策实际上是将一定的财政收入让渡给保险业,保险业应主动承担起减轻医疗负担、服务医改的社会责任。
&&& 目前,国内有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备案销售的健康保险产品涵盖疾病险、医疗险、险和失能收入损失险四大类,2300多种产品;2015年上半年实现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1245.88亿元,同比增长39.53%;自2009年至今,商业健康保险累计支付赔款超过2400亿元,为投保人积累了超过3500亿元的医疗保障资金。这位负责人透露,下一步,中国保监会将继续加强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沟通、协调,以3部门名义印发通知,明确试点开始的时间、试点城市、经审批后的试点产品等,共同推进全国的试点工作。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天下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陈永健的个人保险理财网
网站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如果您有任何的保险需求都可以在此给我们留言
您填写的保险需求越详细,保险需求评估越专业
个人税优健康险可报销靶向药 保险公司不得因病拒保
渐进式延迟退休并非狼来了那么可怕,孙建博代表:延迟退休不适用于残疾群体 相反应提前5年 ,
日前,人社部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首届峰会上公开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明年正式出台,出台后会有五年左右的过渡期,或到2022年正式实施,再次将“延迟退休”这一话题推上风口浪尖。
延迟退休关系到广大社会群众的切身利益,最早被提及是在2013年8月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2》。尽管有呼声提出要将我国职工退休年龄从60岁延迟到65岁,但当时的延迟退休条件并不具备,若延迟退休年龄,将使就业岗位减少、大量青年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形成青年失业状况。因此,延迟退休年龄暂时行不通。
2013年10月,时任人社部副部长的胡晓义公开表示,延迟退休年龄考虑的不仅仅是养老金的长期收支平衡,更大的背景是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中国的新增劳动力已开始减少。有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首次出现劳动力资源总量绝对下降的现象,比上年减少345万人。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人社部对此表示,在将来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制定并公布之后,还会设定几年的“缓冲期”,通过采取比较缓慢而稳妥的方式,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尽量减小退休政策调整对社会和有关人员所带来的影响。
2015年11月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以加强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有关专家对此表示,“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就是要解决三个“同龄”退休的问题——男女同龄退休、身份同龄退休和区域同龄退休。同时,还要考虑劳动者收支平衡、社保基金账户平衡、就业平衡、养老保险普惠这四个方面的平衡机制。
当延迟退休被提上日程后,对于延迟退休,学术界的观点一直高度统一。即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在逐渐减弱消失,老多少少、养老金收支逐渐失衡等问题越来越凸显。而客观来看,退休年龄制度本身跟经济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及变化趋势、人均期望寿命、就业形势、劳动条件等诸多因素相关,因此调整、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
尽管学术界认为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但一些社会群众却有一些担忧。有观点认为,延迟退休影响太过复杂,大部分人过50岁后工作效率明显降低,给企业带来的弊远大于利。同时,延迟退休将使大量老员工占据新员工的位置,引发年轻人挤不进企业、企业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失业率增高等现象。也有人担心,许多企业在招工时有明显的年龄限制,多数只招40岁以下的,使得大量40—50岁的大龄失业人员难以再就业,多数只能依靠养老金作为经济来源。若延迟退休年龄,将给此类人群再添生活压力,也会出现一大批人不愿缴纳养老金的情形。
的确,延迟退休年龄涉及到多方面,不能仅仅考虑养老金的收支问题,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各类职工群体差异化较大等),统筹兼顾才能使政策平稳实行。对于退休年龄何时延迟、怎样延迟、延迟多少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事实上,人社部对“渐进式”的定义可总结为“提前告、分步走、迈小步、多措举”,即提前若干年预告,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分多步走,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逐步扩展到各类群体;步子迈小,缩短每次延迟退休年龄的延迟时间,如每年只延迟几个月;多措并举,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适合中老年人又不与青年人争夺工作机会的岗位,以最大限度降低对相关群体的不利影响。
此前,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也曾表示,在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方案过程中,会充分考虑社会各界的意见和看法,综合平衡。根据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状况,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即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同时提前向社会预告,给公众以心理预期。
对延迟退政策的热议折射出社会群众对于这一政策更人性化的要求,希望这一政策落地的过程会顺利圆满。
人社部宣布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方案已拟出,将于年内正式发布。
近日,人社部宣布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方案已拟出,将于年内正式发布。那么延迟退休究竟会对养老金个人缴费产生多大的影响?在养老金领取问题上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问题一:养老金的钱从哪里来?
回答:根据人社部公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显示,养老保险基金由四部分收入构成,一是征缴收入,二是财政补助,三是利息收入,四是其他收入。其中,2014年这四项收入分别占比为80.4%、14.2%、3.6%和1.8%。
对个人而言,需要缴纳部分为工资的8%,属于征缴收入部分,储入你的个人养老账户中。
问题二:个人养老金如何计算?
其中,个人账户部分按个人工资的8%缴纳,社会统筹部分由用人单位按20%缴纳和财政补贴构成。
那么每个人每月能拿到手的养老金如何计算?公式如下:
基础养老金=(所在城市在岗职位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平均工资×8%×12×工资年限)÷计发月数(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个月,65岁退休为101个月)。
而个人每月能拿到手的养老金就是上述两项的总计。
问题三:国家养老金不够用吗?
伴随老龄化问题加剧、社会劳动人口减少,民众对于养老金缺口问题的担忧随之产生。
根据官方数据,我国2015年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收入是2.7万亿元,总支出是2.3万亿元,当期的结余是3000多亿元,累计结余是3.4万亿元。
这个数据说明,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养老保险基金不存在缺口,支付能力能够达到17个月。
不过,目前全国范围内也有个别省市出现支付口径收不抵支的状况,有的省能够保发放四五十个月,有的省保发放一两个月;但是总体来看缺口数额较小,而且这7个省都有历年累计结余,所以不存在硬缺口。
问题四:为什么要执行延迟退休?
数据显示,2015年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2.2亿,占比已经超过了16%。
不少专家将其主因归结在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上。换句话说,因为老年人数量加大、养老金给付数额剧增,但是社会上缴纳养老金的人少了,养老金总体就不够用了。
由于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是在建国初期,就是60年前制定的,当时的人口预期寿命还非常低,现在已经60年过去了,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预期寿命大大提高,而且再往后看,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快。
问题五:延迟退休后我的养老金会有什么变化?
以某25岁起工作的年轻人小徐为例,若其60岁退休、连续缴纳养老金35年,工资始终保持5000元不变,且与社会平均工资持平,那他每月能够领取的退休养老金如下:
基础养老金=()÷2×35年×1%=175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8%×12×35年÷139=1208元
因此该年轻人60岁退休后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总计为2958元。但是如今延迟退休至65岁,无论是基础养老金还是个人账户都会发生变化。
基础养老金数=(元)÷2×40年×1%=20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8%×12×40年÷101=1901元
因此该人至65岁退休每月能够拿到的养老金为3921元,比60岁退休每月多出963元,同比增长32%。
问题六:哪些人会被纳入延迟退休方案?
具体来看,下面几类人将刚好赶上延迟退休:小于等于50岁的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小于等于55岁女性干部(1967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小于等于60岁的男性职工(不区分工人干部,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以“女性干部”群体为例,这一群体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5岁,而一旦实施延迟退休方案后,出生于1967年后的人们都将“被延退”,其中,从1986年起,这个年份以后出生的“女性干部”都将统一为60岁退休。
而目前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的“男性职工”这一群体,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职工都将延迟退休,其中,1962年出生的“男性职工”退休年龄将为60岁3个月,而从1981年以后出生的“男性职工”退休年龄将统一为65岁。
问题七:养老金入市万一赔了,会对个人领取产生影响吗?
监管部门解释称,各地留出了确保当期发放的养老金,用于投资运营仅仅为结余基金。
由于目前老年人所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多了、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少了,基金支付压力加大。实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可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如此一来,基金的“收入”渠道拓宽了,更能确保养老金发放,最终受益的是广大参保者。
同时,监管部门将委托全国社保基金进行投资,投资包括存款、债券、股票等20多种渠道,其中入市资金上限约为6000亿元,整体风险较小。
法律免责声明:本网站并非君龙人寿的官方网站。君龙人寿对本网站所载内容是否恰当、是否适宜销售不做任何担保。关于使用本网站所载资料时在资料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可靠性方面所引发的任何后果,君龙人寿不做任何担保,亦不做任何陈述。本网站不应被视为在任何国家向任何人销售产品的要约或请求。君龙人寿不承担由本网站所引起的任何责任和损失。本网站上的相关产品信息以君龙人寿官方网站.cn/上的介绍为准。<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数字版首页 >
第A12:天下
寨卡病毒“暴发传播”或感染美洲400万人
世卫组织警告,疫情正在向欧美蔓延,但病毒冬季在欧洲传播风险极低
日 星期日 新京报
29日,在秘鲁利马省,一名工作人员用化学药剂驱蚊。寨卡病毒持续困扰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新华社发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近日警告,寨卡病毒正呈现“暴发式传播”,预计美洲地区将有至多400万人感染这种病毒。他们预计病毒已传至除加拿大、智利外的每个美洲国家,在这一地区出现病毒感染病例的有23个国家和地区。  由感染寨卡病毒引起的流感式过敏和皮疹已传到美国和欧洲大陆。多个欧美国家已警告孕妇不要去“疫区”国家旅游。一些航空运营商开始给“准妈妈”办理退票退款。不过世界卫生组织29日表示,考虑到该病毒由蚊媒传播,寨卡病毒冬季在欧洲传播的风险极低。  冬季气候条件不适于伊蚊活动  寨卡病毒持续困扰美洲及加勒比地区,英国、丹麦、葡萄牙又相继发现输入型寨卡病毒感染者,不少欧盟国家正采取措施严防寨卡病毒。不过世界卫生组织29日表示,考虑到该病毒由蚊媒传播,寨卡病毒冬季在欧洲传播的风险极低。  世卫组织欧洲区办事处当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伴随寨卡病毒在美洲继续扩散,被寨卡病毒感染的旅行者进入欧洲的风险也在增加,部分欧洲国家已出现输入型病例。此外,寨卡病毒的传播源——伊蚊也存在于部分欧洲国家尤其是地中海区域。  世卫组织表示,鉴于当前冬季的气候条件不适于伊蚊活动,欧洲地区冬季寨卡病毒传播的风险极低。然而,一旦春夏季到来,温暖的气候将利于伊蚊繁殖,欧洲地区寨卡病毒传播的风险也将随之增长。  世卫组织建议,当前欧洲国家应做好准备,监测与管理由其他受疫情影响国家输入的感染病例,存在伊蚊流行的国家应提前应对春夏季病毒传播的风险,欧洲国家也应利用在应对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病中的经验控蚊。  当前,世卫组织称寨卡病毒的出现与巴西新生儿小头症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数量激增存在关联。2月1日,世卫组织将针对寨卡病毒召开紧急委员会会议,商讨寨卡病毒流行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巴西总统誓言战胜“寨卡”病毒  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29日誓言击败“寨卡”病毒,“赢得这场战争”。  寨卡病毒近期在美洲肆虐。它由蚊子叮咬传播,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胎儿脑部受损。巴西政府将出动22万名军人帮助铲除蚊虫,规模堪比战争。  罗塞夫说:“只要蚊虫繁衍,我们就会输掉这场战役。现在我们必须动员大家……我们将证明巴西人民有能力赢得这场战争。”  巴西卫生部长先前警告,巴西正在“输给(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  一支由专业卫生人员组成的“部队”正在巴西各地用蚊香驱赶蚊虫,清扫利于蚊虫繁殖的积水。巴西官员说,将向40万名孕妇提供因寨卡病毒流行而涨价的驱虫剂,作为社会福利。  罗塞夫与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29日就派双方专家代表组成高水平研发团队达成一致,两国将合力研发寨卡疫苗。不过有专家指出,研制可以广泛使用的疫苗可能要花几年时间。  专家担心奥运助传播病毒  巴西东北部巴伊亚州联邦大学病毒学家古比奥·苏亚雷斯去年4月第一个察觉寨卡病毒在巴西传播,他认为,罗塞夫政府反应太慢,没能有效控制蚊虫数量。他说:“许多城市没有履行雇佣专业灭蚊人员的责任。灭蚊活动很不充分。”  苏亚雷斯指出,今年8月里约热内卢将举办奥运会,届时成千上万的人会从全球各地来到巴西。他告诉法新社记者:“我不认为病毒会威胁奥运会,但奥运会可能会给病毒传播提供机会。”  ■&疫情  加拿大  4例感染者状况稳定  加拿大公共卫生署29日宣布,加拿大发现4个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人,其中2人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1人在阿尔伯塔省,还有1人在魁北克省。4名病人目前状况稳定。  据报道,4人最近都去寨卡病毒流行的中南美和加勒比等地区旅行过。  加拿大卫生部门要求孕妇在去这些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旅行前征询其医生的意见。而从这些地区回来的人如果要献血则需延后一个月。  据悉,一个由加拿大、美国和韩国的科学家组成的联合小组正在研制疫苗,最早可能在今年9月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意大利  5公民感染病毒可控  意大利卫生部29日建议孕妇及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或严重慢性病”的人不要前往受寨卡病毒影响的国家。  意卫生部当天发布声明,同时禁止从寨卡病毒流行地区返回意大利的公民进行无偿献血。  自去年以来,意大利已确诊5名本国公民感染寨卡病毒。  安莎社27日报道说,一名委内瑞拉裔的意大利女性被发现感染寨卡病毒。罗马卫生部门上周宣布,去年意大利有4名男子从巴西回国后被查出感染寨卡病毒。传染病防治专家朱塞佩·伊波利托说,这4名男子于去年春天被感染,目前均已治愈且健康状况良好。  威尼托大区卫生部门负责人卢卡·柯莱托在接受安莎社采访时说,目前寨卡病毒完全可控,人们不必过于担心。  【名词解释】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源于非洲,去年开始在多个拉美国家传播。这种病毒会干扰胎儿神经发育系统,导致胎儿流产、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死亡。寨卡病毒对普通人群威胁不大,但对孕妇威胁极大,被认为是导致巴西近期新生儿小头症激增的主要诱因。  寨卡病毒还被怀疑能够破坏人体神经系统,导致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身体虚弱,有时有“麻痹”症特征,他们中大部分能康复,但也可能有生命危险。  ■&进展  寨卡疫苗短期内难问世  外媒称,美国卫生部门负责人28日表示,短期内无法研制出针对寨卡病毒的有效疫苗。美国正严密监控寨卡疫情在美洲地区的扩散情况。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月28日报道,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西表示,目前已启动两个寨卡病毒疫苗研究项目。其中一项是“与另一种黄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疫苗非常接近的、以DNA为基础的疫苗研究”,另一个研究项目是基于登革热病毒减毒活疫苗展开的。  不过,尽管这些研究前景乐观,可能在今年内展开最初阶段的试验,但福西指出“今年甚至未来几年内都不会得到可广泛使用的有效疫苗”。  美国总统奥巴马29日与巴西总统罗塞夫通电话,同意在寨卡疫苗研发等方面加强合作。  白宫当天发表一份简短的声明说,奥巴马与罗塞夫就共同关心的寨卡病毒在西半球的传播问题进行了讨论,一致认同加强合作的重要性,以深化对寨卡病毒的认识,推进相关研究,并加速研制更好的疫苗与其他技术,从而控制寨卡病毒的传播。  声明还表示,双方同意将继续优先建设国家、地区和全球抗击更广泛的传染病威胁的能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寨卡病毒通过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伊蚊传播,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子类型相同。目前,根据现有证据,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在寨卡病毒问题上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  专家认为,美国像其他一些国家那样出现大规模寨卡疫情的几率不大。  到目前为止美国本土已确认了31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分布在11个州和首都华盛顿。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副主任安妮·舒沙特的说法,所有这些病例都是在出国旅行过程中感染的。  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当前位置:
鸡黄曲霉毒素中毒临床症状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 09:58:24
概 述黄曲霉毒素中毒(Aflatoxicosis)是人畜共患疾病之一。此病以肝脏受损,全身性出血,腹水,消化机能障碍和神经症状等为特征。世界各国对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分布和毒害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发表了研究论文、综述和专著等文献资料,已超过3 000篇。我国的江苏、广西、贵州、湖北、黑龙江、天津、北京等许多省市区也都有畜禽发生此病的报道。
(一)病因本病的病原为黄曲霉毒素,虽然文献上的资料表明,可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种,包括黄曲霉、寄生曲霉、溜曲霉、黑曲霉等有20多个菌种。但近来很多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证实,只有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而且,并不是所有黄曲霉的菌株都产生黄曲霉毒素。早期资料记载,从自然界分离出的黄曲霉中,只有10%的菌株产黄曲霉毒素。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产毒素菌株所占的比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已经确定出结构的黄曲霉毒素有B1、B2、B2&、B3、D1、G1、G2、G2&、M1、M2、 Pl、Q1、R0等18种,并且已经用化学方法合成出来。其中B1、B2、G1和G2是4种最基本的黄曲霉毒素,其他种类都是由这4种衍生而来。它们的化学结构十分相似,都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又称香豆素)。结晶的黄曲霉毒素B1非常稳定,高温(200℃)、紫外线照射,都不能使之破坏。加热到268~269℃,才开始分解。5%的次氯酸钠,可以使黄曲霉毒素完全破坏。在Cl2、NH3、H202和S02中,黄曲霉毒素B1也被破坏。黄曲霉毒素的分布范围很广,凡是污染了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真菌的粮食、饲草饲料等,都有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甚至在没有发现真菌、真菌菌丝体和孢子的食品和农副产品上,也找到了黄曲霉毒素。畜禽中毒就是由于大量采食了这些含有多量黄曲霉毒素的饲草饲料和农副产品而发病的。由于性别、年龄及营养状态等情况,其敏感性是有差异的。其敏感顺序是:鸭雏&火鸡雏&鸡雏&日本鹌鹑;仔&犊牛&肥育猪&成年牛&绵羊&&,家禽是最为敏感的,尤其是幼禽。根据国内外普查,以花生、玉米、黄豆、棉子等作物,以及它们的副产品,最易感染黄曲霉,含黄曲霉毒素量较多。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有关组织都制定了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量标准。
(二)毒理大量的实验资料证明,黄曲霉毒素不仅对动植物、微生物和人都有很强的毒性,而且对家禽、多种动物和人还具有明显的致癌能力。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B1还能引起突变和导致畸形。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能抑制标记的前体物质参入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合成。特别是抑制标记的前体物质参入诱导的酶蛋白。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及其他毒害作用的分子机制就在此。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证实,黄曲霉毒素对核酸合成的抑制,可能是由黄曲霉毒素直接作用于核酸合成酶引起的,或是由于黄曲霉毒素和DNA的结合,改变了DNA模板引起的。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结果证实,在给予黄曲霉毒素后30min所观察到的最初的细胞变化,发生在核仁内,包括其内含物的重新分配。继之而来的细胞质的变化,有核糖核蛋白体的减少和解聚,内质网的增生,糖原的损失和线粒体的退化。黄曲霉毒素B1在动物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有两个:一是羟基化作用,生成单羟基的衍生物M1,通常存在于奶、尿、粪便和肝脏中;二是去甲基作用,生成酚环的衍生物 P1,主要存在于尿中。此外,有一部分发生环氧化作用,生成2,3-环氧化物,再进一步与谷胱甘肽结合,生成谷胱甘肽结合物。临床症状家禽中以鸭雏和火鸡对黄曲霉毒素最为敏感,中毒多取急性经过。多数病雏鸭食欲丧失,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颈肌痉挛,以呈现角弓反张症状而死亡。火鸡多为2~4周龄的发病死亡,8周龄以上的火鸡对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抗性。小火鸡发病后,表现嗜睡、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羽翼下垂,脱毛、腹泻、颈肌痉挛和角弓反张。病雏鸡的症状基本上与鸭雏和小火鸡的相似,但鸡冠淡染或苍白,腹泻的稀粪便多混有血液。成年鸡多呈慢性中毒症状,主要呈现恶病质,降低对沙门氏杆菌等致病性微生物的抵抗力,使母鸡引起脂肪肝综合征,产蛋率和孵化率有所降低。血液检验,病禽血清蛋白质组分都较正常值为低,表现出重度的低蛋白血症;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白细胞总数增多,凝血时间延长。急性病例的谷一草转氨酶、瓜氨酸转移酶和凝血酶原活性升高;亚急性和慢性型的病例,异柠檬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明显升高。病理变化病死家禽在肝脏有特征性损害。急性型的肝脏肿大,弥漫性出血和坏死。亚急性和慢性型的发生肝细胞增生、纤维化和硬变,肝体积缩小。病程在1年以上者,可发现肝细胞瘤、肝细胞癌或胆管癌。诊断鉴别首先要调查病史,检查饲料品质与霉变情况,吃食可疑饲料与家禽发病率呈正相关,不吃此批可疑饲料的家禽不发病,发病的家禽也无传染性表现。然后,结合临诊症状、血液化验和病理变化等材料,进行综合性分析,排除传染病与营养代谢病的可能性,并且符合真菌毒素中毒病的基本特点,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若要达到确切诊断,必须进行以下程序检验。
1.可疑饲料的病原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用高渗察氏培养基于24~30℃温度下培养,观察菌落生长速度、菌落的颜色、表面和渗出物、菌落的质地和气味,记录下来后,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物的活培养检查,以及制止检查,以鉴定出此优势菌为黄曲霉菌或寄生曲霉。2.可疑饲料的黄曲霉毒素测定。
(1)可疑饲料直观法:可作为黄曲霉毒素预测法。取有代表性的可疑饲料样品(如玉米、花生等)2~3kg,分批盛于盘内,分摊成薄层,直接放在365nm波长的紫外线灯下观察荧光;如果样品存在黄曲霉毒素G1、G2,可见到含G族毒素的饲料颗粒发出亮黄绿色荧光;如若是含黄曲霉B族毒素,则可见到蓝紫色荧光。若看不到荧光,可将颗粒捣碎后再观察。
(2)化学分析法:先把可疑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提取和净化,然后用薄层层析法与已知标准黄曲霉毒素相对照,以确证所测的黄曲霉毒素性质和数量(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有关资料)。
3.生物学鉴定法(1)雏鸭法:这是世界法定通用的方法。选用1日龄的雏鸭,将待测样品溶解于丙二醇或水中,通过胃管喂给雏鸭,喂4~5天。对照的各雏鸭喂给黄曲霉毒素B1的总量从0至16&g。在最后一次喂给毒素后,将鸭雏再饲养2天。然后,处死全部鸭雏,根据其胆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的程度(一般分为0到4或5+几个等级),来判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多少。雏鸭黄曲霉毒素B1的LD50为12.0~28.2&g/只。另外,还可取雏鸭肝组织固定,作组织学检查。(2)可疑病料作动物发病试验,也可用提取的毒素作发病试验,皆可复制出与自然病。防治措施目前尚无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物。主要在于预防,预防中毒的根本措施是不喂发霉饲料,对饲料定期作黄曲霉毒素测定,淘汰超标饲料。现时生产实践中不能完全达到这种要求,搞好预防的关键是防霉与去毒工作,防霉和去毒两个环节应以防霉为主。防霉的根本措施是破坏霉败的条件,主要是水分和温度。粮食作物收割后,防遭雨淋,要及时运到场上散开通风、晾晒,使之尽快干燥,水分含量达到谷粒为13%,玉米为12.5%,花生仁为8%以下。为防止粮食和精饲料在贮存过程中霉变,可试用化学熏蒸法,如选用氯化苦、溴甲烷、二氯乙烷、环氧乙烷等熏蒸剂;也可选用制霉菌素、马匹菌素等防霉抗生素。已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玉米、花生饼等谷物饲料,国内外曾采用过以下几种去除黄曲霉毒素方法:
(1)挑选霉粒或霉团去毒法;(2)碾轧加水搓洗或冲洗法,碾去含毒素较集中的谷皮和胚部,碾后加3~4倍清水漂洗,使较轻的霉坏部分谷皮和胚部上浮起随水倾出;(3)用石灰水浸泡或碱煮、漂白粉、氯气和过氧乙酸处理等方法解毒;
(4)生物学解毒法,利用微生物(如无根根霉、米根霉、橙色黄杆菌等)的生物转化作用,可使黄曲霉毒素解毒,转变成毒性低的物质;(5)辐射处理法;(6)白陶土吸附法;(7)氨气处理法,在18kg氨压,72~82℃时,谷物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98%~100%被除去,并且使日粮中含氮量增高,也不破坏赖氨酸。畜禽饲喂此日粮安全又增加营养,其动物组织中也未测出残留有害物质。
·06月13日 10:55
·06月20日 09:59
·07月19日 09:59
·08月27日 09:48
·09月10日 09:52
24小时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霉毒的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