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太和倪邱古墓那个挖古墓 倪邱中学

天气预报:
当前位置: >>
倪邱镇中心校挖地基挖出古墓群
【发布时间:
】&【字体:
】【浏览次数:537次】&
3月11日上午8点,倪邱镇中心校在建设教学楼挖地基的过程中,挖出一处古墓群。
倪邱镇党委政府立即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了保护,并上报太和县文物管理所。经过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对古墓进行挖掘、勘察,此处古墓群内已发现金器、银器、铜器、玉器等文物(器物)近200件。
挖掘仍在持续的进行着,下一步文物部门将对这些出土器物进行分类整理、鉴定以及保存。具体情况以及墓主的准确年代和身份需等专家进一步鉴定与研究之后再统一向外界发布。(倪邱镇)【周边头条】太和一中学发现古墓(多图)
  据新浪微博“草根”最新消息:【太和一中学发现古墓】 阜阳市太和县倪邱镇中心学校,挖出了古墓具体情况还需专业人士解读,先看看现场照片吧。关注颍上身边事 回复“新闻”可以查看更多颍上身边事的新闻推荐来源:新浪微博提示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订阅本刊: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刻“关注”(6.1以上版本微信);或点本文标题下方蓝色“颍上身边事”一键关注;或加微信号yingshangxian365; 评论功能已开通 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评论更精彩【组图】安徽阜阳发现清代古墓 墓主或为大内侍卫(图),中国考古发现古墓干尸,山东工地挖出清代古墓,成都古墓搬迁挖出清代干尸 - 河南古都网
当前位置: >
【组图】安徽阜阳发现清代古墓 墓主或为大内侍卫(图)时间: 10:24:35来源:人民网原标题:安徽阜阳发现清代古墓 墓主或为大内侍卫(图)
  太和县文物管理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
阜阳工地发现清代古墓
墓内出土物品
  据颍州晚报消息,3月11日,太和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工地,发现一处古墓。太和县文物管理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现场的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共发现古墓3座,其中夫妻合葬墓2座、单棺墓1座。
  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家族性墓葬,时间大约在清代中晚期。其中1座古墓的主人应该是清朝的大内侍卫,五品顶戴。
  3座古墓发掘文物200多件
  3月11日上午,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太和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项目破土动工。时隔不久,挖掘机操作人员发现了异常,“好像挖到了古墓,里面有人骨和一些陪葬器物”。
  学校及现场的施工人员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至倪邱镇政府和太和县文物管理部门。太和县文物管理所随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救性挖掘。
  在现场,考古人员一共发现了3座古墓,其中2座是夫妻合葬墓,1座单棺墓。
  考古人员告诉颍州晚报记者,单棺墓是施工人员最早发现的古墓。由于墓室进水严重,棺木毁坏严重,已经很难看出墓葬的原样。与之相距10多米的两座夫妻墓保存相对完好。
  此次抢救性考古共发掘出顶戴、铜镜、铜板、银锭、玉带钩、扳指、指环、铜扣等器物200多件。
  其中一位墓主或为清代大内侍卫
  经过3天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家族性墓葬,时间大约在清代中晚期,三座古墓葬之间均有10多米的距离,且均为南北走向。
  在其中一座古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象征清代官员等级的顶戴,其官阶为五品,但是考古人员没有在墓葬中发现安插花翎的翎管。
  考古人员为此感到疑惑时,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传说,似乎印证了墓主的身份。
  据介绍,清代当地出了一位武举人,是皇宫中的侍卫,官居五品。考古人员眼前一亮。
  太和县文物管理所考古员鲍建鹏告诉颍州晚报记者,在清代,汉人要想成为宫廷侍卫必须通过武举选拔。其中,一等侍卫官居三品,二等侍卫官居四品,三等侍卫官居五品。
  更为重要的是,清朝的大内侍卫与文官不同。文官拥有顶戴花翎,表明自己的品阶,而大内侍卫只有顶戴,没有花翎。
  同时,考古人员还在这个墓葬中发现了扳指等其他陪葬器物,这也说明墓室主人是位武官,能弯弓射箭。
  “这位大内侍卫在倪邱镇仍有后裔。”目前,太和县文物管理所和倪邱镇政府,已向这位大内侍卫的后代们征集家谱,对上述推测进行印证。
  唐宋万间宫阙如今已化尘土
  除3座古墓外,此次考古还有一个重大发现——倪邱中学应该是唐宋时期的一处遗址。
  颍州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发现的3座古墓位于地面以下4米左右。在地面以下2米左右的位置,出现了许多青砖青瓦。
  考古员鲍建鹏说,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些汉代的瓦当,但更多的是唐宋时期的砖瓦、瓷片等,说明唐宋时期这里应该是一片居民聚居区。
  后来,由于战乱、朝代更迭、黄河大水等多种原因,原来的“万间宫阙”均已化作尘土,然后被泥沙掩埋,并形成了一个文化层。
  当地老人的记忆印证了考古人员的推测,据介绍,七八十年前倪邱中学所在的位置是一处古庙,名为“东大寺”。后来寺庙倒塌,建国后政府在此修建了学校。
  此次发掘的3座古墓似乎也在传递着一些信息。据介绍,按照清代墓葬习俗,现场的3座墓葬属于“携子抱孙墓”。初步判断,附近还有其他墓葬未被发现。
  目前,太和县文物管理所已组织专业人员驻守现场,密切关注施工情况,一旦再出现古墓葬将立即进行保护,不能保护的立即进行抢救性发掘。
本文相关推荐
声明:河南古都网部分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当前位置: >
安徽阜阳工地发现清代古墓 墓主或为大内侍卫
【导读】近日,网上曝光在安徽阜阳一个建筑工地上发现了3处古墓,而当地工作人员也尽全力挖掘,而后剧专业人士分析,其中一处古墓可能是清朝的大内侍卫。
2016 年3月11日,安徽阜阳太和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工地,发现一处古墓。太和县文物管理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现场的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共发现古墓3座,其中夫妻合葬墓2座、单棺墓1座。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家族性墓葬,时间大约在清代中晚期。其中1座古墓的主人应该是清朝的大内侍卫,五品顶戴。
3 月11日上午,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太和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项目破土动工。时隔不久,挖掘机操作人员发现了异常,&好像挖到了古墓,里面有人骨和一些陪葬器物&。学校及现场的施工人员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至倪邱镇政府和太和县文物管理部门。太和县文物管理所随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救性挖掘。在现场,考古人员一共发现了3座古墓,其中2座是夫妻合葬墓,1座单棺墓。
此次抢救性考古共发掘出顶戴、铜镜、铜板、银锭、玉带钩、扳指、指环、铜扣等器物200多件。经过3天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家族性墓葬,时间大约在清代中晚期,三座古墓葬之间均有10多米的距离,且均为南北走向。在其中一座古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象征清代官员等级的顶戴,其官阶为五品,但是考古人员没有在墓葬中发现安插花翎的翎管。
考古人员为此感到疑惑时,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传说,似乎印证了墓主的身份。据介绍,清代当地出了一位武举人,是皇宫中的侍卫,官居五品。太和县文物管理所考古员鲍建鹏告诉颍州晚报记者,在清代,汉人要想成为宫廷侍卫必须通过武举选拔。其中,一等侍卫官居三品,二等侍卫官居四品,三等侍卫官居五品。更为重要的是,清朝的大内侍卫与文官不同。文官拥有顶戴花翎,表明自己的品阶,而大内侍卫只有顶戴,没有花翎。
除 3座古墓外,此次考古还有一个重大发现&&倪邱中学应该是唐宋时期的一处遗址。颍州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发现的3座古墓位于地面以下4米左右。在地面以下2米左右的位置,出现了许多青砖青瓦。考古员鲍建鹏说,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些汉代的瓦当,但更多的是唐宋时期的砖瓦、瓷片等,说明唐宋时期这里应该是一片居民聚居区。
当地老人的记忆印证了考古人员的推测,据介绍,七八十年前倪邱中学所在的位置是一处古庙,名为&东大寺&。后来寺庙倒塌,建国后政府在此修建了学校。此次发掘的3座古墓似乎也在传递着一些信息。据介绍,按照清代墓葬习俗,现场的3座墓葬属于&携子抱孙墓&。初步判断,附近还有其他墓葬未被发现。
相关推荐:
猜你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省太和县倪邱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