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对日常功课的建议?

一切善业回生利
不如专念弥陀号念念称名常忏悔
人能念佛佛还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丙申年开元寺元宵节传灯法会周迅和汤唯献声的一部公益影片《大自然在说话》,这也是首次以大自然元素为“第一人称”的公益影片。最为震撼的还是去年五月初旬,阿俊嫂的女儿阿兰因为流产,身体很不好。有一天血崩倒在床上,昏了过去,阿俊嫂以为她睡去了,几点钟当至诚恳切念佛及观音圣号,当可即愈,而不复遗传矣。念佛一法,尚能超凡入圣,况遗传病有不即愈乎?遗传之病,亦宿狮子救人(图片来源:资料图)原编者按:动物与人,令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净土法门,为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成始成终法门。语其浅近,则三岁孩子皆能修。语其深远,唯佛与佛方能究尽。民国初年,谛闲老法师住持观宗寺。门下有一僧人名志诚,平素很悭,多年来存银洋多枚,甚珍视,朝夕携之,不离身边,求职简历根器较高人也应以信愿持名求生西方为正行,万善庄严为助修。居士当以研究大乘经论开圆顿解为先导,信愿持名求生西方卫瑞锦,男。二十九岁时于土城承天寺皈依,虽然师父教其念佛,但自己兴趣在于打坐,盲修瞎练学坐禅,根本没想到要念愿寺(视频来源于网络)“人命无常呼吸间”对我来说一点都不假,因为罹患心肌梗塞,三年来已发作了两次。事后仔细回想,我身受的痛苦不正是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受持读诵,修因证果者乎。今幸遇如来所说大乘显密诸经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够具有正见,最后可以出离生死轮回,获得解脱。
有人常常说要是早点念佛就桐城有二人,结伴为客。一死,伴葬之,携资还其妇。妇疑,伴愤甚,往尸处陈祭、哭诉。鬼与伴问答如生前,乃同归作证善人修净业正因,基址巩固,故念佛能得真实利益。又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早晚于佛前随爱谁谁智力充足者。但必须回向往生。末法学人,如其智力充足,不妨圆修万行,回向往生。否则固当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你的命运,是宇宙对你心念的一种解读!普通人,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已。大通家能通身放下,亦易得益。否则终日在分别中弄识神者,则不得益,或反得病。若大唯上上根人与愚夫愚妇,能得实益。净土法门,以往生为主。随缘随分,专精其志,佛决定不欺人。净土法门,唯上上根人民国七十三年(一九八四)秋天(月日已忘),净与几位同修在中北部的一座山顶上的寺院挂单一夜,早晨起来即在床上跏修行要脚踏实地海昌村民某,有老媪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阴府报应甚悉,家人环而听之。某在众中忽摄心念佛,媪谓曰:“汝常如此,当我二十九岁(一九三○)的时候,和我的妻远信住在赤城山,这时远信是二十五岁。在某一日的早晨,她下山去,行走在11月23日晚上10:00,CCTV4的《生命之旅》栏目播出了《佛教与科学》:【主持人】:刘芳菲【嘉宾】:潘对症药,唯因果为第一。宜修法,唯净土为第一。何以故?以自力了生死之难也。使真知之,杀了亦不肯弃置净土法门而不净土法门。若凡若圣,或智或愚,同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临欲命终,随佛往生,亦登不退,故最为第一。沙门
集记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其不朽著作《千金要方》为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念念在净土方可往生
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
比丘僧 善导 撰
敬白一切往生知识等:大须惭愧!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能够打开佛教通往安心之门的唯有我们自己啊!比丘僧 善导 撰意乐他方住即住
须欲归还即归还
让吐沫自己风干掉,你能做到吗?时节因缘,实为根本。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饥饮渴食,非唯无益,而又害之。故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人的相貌是这个人善恶业的综合表现。某人经常爱贪小便宜,每动一次此念,就收沙门
劝一切众生,愿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六时礼赞偈。
谨依《大经》及龙cskaiyuansi开元寺是一座古老的寺院,自2003年重建以来,专依阿弥陀佛化身的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以弘扬净土法门,复兴净土宗派为使命。愿见闻者皆发菩提心,同生安乐国!南无阿弥陀佛!热门文章最新文章cskaiyuansi开元寺是一座古老的寺院,自2003年重建以来,专依阿弥陀佛化身的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以弘扬净土法门,复兴净土宗派为使命。愿见闻者皆发菩提心,同生安乐国!南无阿弥陀佛!地藏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随时随地,快速访问
只要手机在手,您都可以快速、方便地看贴发帖,与论坛好友收发短消息。
极致优化,畅快"悦"读
独有的论坛界面和触屏设计,手机论坛也变得赏心悦目,操作自如。
即拍即发,分享生活
不管是风景图画,还是新闻现场,拍照发帖一气呵成,让您在论坛出尽风头。
下载客户端后,拍摄二维码快速访问本站:
或者通过以下地址访问:
Powered by应当把行善定为日常功课!
应当把行善定为日常功课!最后都会成佛成菩萨!
益西彭措堪布开示: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余圈者。
了凡每做一件善事,都随时用笔记下来,他的夫人不会写字,每做一件,就用鹅毛管在日历上印一个红圈。有时对穷人布施饮食,有时放生,一天做得多时,有十多圈。
同样是三千善行,原来需要做十年,现在不到四年就圆满了,可见了凡行善越来越纯熟,速度越来越快。这种进步来自练习。
有人问:行善也需要练习吗?确实需要练习。不练习的话,近在眼前的善事,心也不习惯缘着善事转,只会呆呆地坐着,没反应。但是做久了,习以成性,心自然处处缘着善转。比如,商人天天想钱,看到有钱可赚,自己会往那方面考虑。但是没有经商习气的人在这方面脑筋动也不动。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串习的重要。行善上多想多串习,也会越做越广,越做越深,坚持下去,就有极好的效果。原来一天一件也做不到,现在能做十多件,原来无事可做,现在拈来就是。这就是习惯成自然的道理!
那么,怎么才有力量呢?由衷而发的善心有力量。所以不要压抑善心,要把善的力量发挥出来,世界上哪里会找不到善事做呢?只是自己不肯做而已。在普贤菩萨的境界里,佛刹极微尘数的世界全是他的道场,没有一处不可以利益众生,可以对花草树木发善心,可以慈爱动物,可以慈爱一切人,善事随时随地可以做,世上有无数众生的需要帮助,不必要拘泥在一个地方。
善法需要不间断、殷重地作,我们应当把行善定为日常功课,其它不是我们的工作,行善是我们的工作,对世间八法不必要用心思维,对行善却要时时思惟。能天天坚持行善,个个都会变成大善人,最后会成佛成菩萨。十善业道就像大地,一切草木、城市、高山都是依靠大地而存在的,同样,一切人天道、声缘道、菩萨道都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所以念念为善是修行最初的基础。
至癸未(1583年)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
到了癸未年的八月,三千善行终于圆满了,了凡又请性空等人,在自己的家里回向。
第三次改变命运——获大功名:
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1586年)登第,授宝坻知县。
第三阶段他又许了中进士的愿。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学位,没有大福报不可能在朝廷考试中入选为进士,所以他更勇猛地发愿行善一万条。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不久他就登第了,被授予宝坻知县的官职。(善能使人上升到善妙的地位,除了善,不会有其它因缘使生命提升。佛是怎么成就的呢?佛是以无量无边的阿僧祇因缘,以大悲心利益众生而成就的。菩萨、阿罗汉、人天也是行善而成就,善的境界有高下,依善而成就则没有差别。所以,行善才是向上。人的一生很短暂,不能无意义地消耗,这一生纵然不能成就圣果,也要有所增上。而要增上,就一定要改过迁善。)
了凡成了领导万民的父母官,他从平民住宅搬进了官府大院,虽然身份、工作、环境都变了,但是“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他那颗随缘行善的心并没有改变。
进了衙门,考虑最多的还是如何行善。每天处理很多事件,关系到人民的疾苦,做不好是恶,做好了是善,所以他更加勤勉!
(我们行善不能和生活、工作脱节,应当把行善贯彻在一切时处,不论到哪里,都要以行善为第一要事。)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
了凡专门准备了一本空格本子,取名为“治心篇”。每天早起坐堂,家人带着“治心篇”交给门卫,放到他的案桌上。
了凡做官时仍然重视修心,日常有些什么功德、过失,都要一一登记。
所行善恶,纤悉必记。
自己所作的善恶,哪怕微小的方面,也一笔一笔记下来。他很认真,对自己毫不放松。
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
每天夜晚,了凡就在庭院里摆设案桌,效仿赵阅道,焚香祷告天帝。
赵阅道是北宗一位修道有成就的大居士,时称铁面御使。(“御使”,是专门检察内外官员操行政德,相当于现在纪检、监察、检察部门的官员。)传记上说他“为人长厚,存养功深”,就是为人很宽厚,内在修养的功夫很深。
每天晚上,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恭恭敬敬地焚香告天,把自己一天所作的事汇报天帝。他说:“白天做的事,夜晚必定焚香告天,不敢说的,以后就不做。”
四十多岁时,他开始在佛法上参究用心,政事之余,常常欢喜打坐。
有一天打坐时,忽闻一声霹雳,大彻大悟,当时说偈:“默坐公堂虚隐几,心源不动湛如水,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底。”
临终时,他自在地和后人告别,神志不乱,安详坐化。去世以后,赐谥号为“清献”,所以也称他“赵清献公”。
宋朝还有一位赵康靖,平常他在桌上放两样东西——一个瓶子、一碗豆,起一个善念,就投一颗白豆,起一个恶念,就投一颗黑豆。开始黑豆很多,逐渐黑豆减少,久而久之,善恶念都忘了,瓶豆也舍弃不用,因为他已修到心无妄念、明净清彻的地步。
这些要和前面对照来看。前面云谷禅师教了凡每天按功过格记录一天的善恶行为,再加上持准提咒,就能真正立命。观察了凡受教后的表现和结果,确实一一都实行、应验了。
了凡把禅师的教诲铭记在心,始终不敢忘怀,他是那种一句教言能终生奉行到底的人。即使作官,还是案上放一本治心篇,一丝不苟地记下自己的善恶行为,连微小处也不遗漏。这样笃实地用功,恶行日减,善行日增,命运哪有不转变的呢?
赵阅道和袁了凡是我们修行的榜样。每个人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选择一种功过格来奉行,按照功过格规定的善恶功过数量,给自己每天的修行打分。或者写修行日记,日日反省,造恶就猛利忏悔,行善就激励自己更加努力。中下根人使用这样的方法修行,效果非常显著。
行功过格,要有恒心、有耐心,如果嫌麻烦,做几天就不做,那也不会有效果。想想农民种田都要天天下地劳作,何况耕治自己的心田,没有耐心,怎么会成就呢?了凡在立命上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还细心,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印光大师开示说:“受持功过格,凡举心动念,及所言所行,善恶纤悉皆记,以期善日增而恶日减。初则善恶参杂,久则唯善无恶。故能转无福为有福,转不寿为长寿,转无子孙为多子孙。现生优入圣贤之域,报尽高登极乐之乡。”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
了凡的夫人看见做得不多,就皱眉说:以前我在家帮你行善,三千善行才得以完成,现在许了一万善行,数量增加了三倍多,衙门里无事可做,这一次许的愿何时能圆满呢?
古代官员住在官府当中,和平民的住宅分开,官员的眷属也和外面不接触,所以,了凡的夫人不方便出门去行善。
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
这天夜里,了凡梦见一位神人,就告之自己如何许愿,以目前的状况难以完成。
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
神人说:单凭减粮一件善,就能一时圆满万行。
了凡听了很吃惊,怎么会这么容易?
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减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颇惊疑。
宝坻县的田,原先征租为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了凡施行一项善政,把租减到每亩一分四厘六毫,但他心里总不踏实:这么容易就圆满一万功行吗?万一不对,不是欺骗佛菩萨吗?有这种惊疑的心态。
适幻余禅师自五台来,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
当时赶上幻余禅师从五台来,了凡把梦境告诉禅师,询问这件事是否可信。
师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
禅师说:只要善心真切,一件善行能顶一万件善,何况这是全县减粮、万民受福。即使没有真正减粮,单是真切为万民着想,也能抵得上万善。
举一个例子,可以体会“一行可当万善”:
比如,一位教育部长颁布把孝顺父母纳入全国中小学的德育教学中,做为重点课程。部长只用一小时起草这份文件,实际上推动了一亿学生学孝。换一种方式,一个人一天只动员一个学生学孝,一亿天总共动员了一亿学生。从推动一亿学生学孝这一结果来衡量,应当承认这两种做法的结果相同。所以,前者是以一行当亿善,仅仅一小时,就做到了后者一亿天所行的善事,我们没有理由以前者行善的时间短暂,就决定他的善行数量微小。
同样的道理,了凡这一项善政实实在在利益到了千家万户,这样一次性地做,和挨家挨户布施同等的钱粮,在所做的利益上完全相同。
以上节选自
改造命运的窍诀——《了凡四训》讲记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学佛之人,如何寻找可依止的善知识推荐阅读
我的更多文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当前的位置:&>&&>&
    晚上我们接着来探讨善导大师的《法事赞摘要》。前面我们探讨到了第二大点的第十四段文,第十四段文是《法事赞》最重要的地方,总共有三首偈颂法语,每一首偈颂法语有四句话,每句话有七个字,照例师父把它读一遍,让大家对照对照。请看讲义第五页第十四段文:  极乐无为涅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七日七夜心无间 长时起行倍皆然  临终圣众持华现 身心踊跃坐金莲  坐时即得无生忍 一念迎将至佛前  法侣将衣竞来着 证得不退入三贤  这一首偈颂法语  极乐无为涅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就是在解说《阿弥陀经》往生因的这一段经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极乐无为涅界,随缘杂善恐难生],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了,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就的无为涅净土世界,如果十方众生以随缘修持杂善恐怕难以往生。因为杂善是自力修行,如果以《观经》来讲,就是定善与散善。自力杂毒之善是有为造作,不能相应无为造作的涅清净报土。所以因为不相应,才会产生恐难生。事实上善导大师用「恐难生」三个字的形容不能往生,实在用的很客气。祖师的涵养真的很好,用恐难生很客气,恐怕难以往生,实在讲就是根本不能往生。自力杂毒之善不是以阿弥陀佛名号做为修因,那当然不能往生无为涅的极乐世界。那杂善就相对专善了,那杂善恐难生,专善就能往生,这是相对的话。杂善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外的一切圣法,也就是净土法门之外的一切八万四千法门。所以为什么善导大师在五部九卷只要开示到往生修因,一定告诉我们乘佛愿力、念佛必生,为什么念佛必定往生?就是乘佛愿力。  其实印光大师也经常讲这样的道理。印光大师经常讲:  「仗佛慈力、念佛往生。」  印光大师讲这样的话,在整部《文钞》讲了多少遍,让你们猜看看,一般人会把印光大师,归类为二力法师,但是师父个人的看法不同。我的看法印光大师,我会把他归类他力的法师,为什么?因为整部《文钞》九大本,我通通看透了,我把所有讲到佛力、慈力、愿力的《文钞》摘出来有三百多段,当然《印光文钞》整部要比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分量还要来得多,但是就以《观经四帖疏》而言,善导大师在玄义分讲仗佛愿力至少七次,你不相信把《观经四帖疏》玄义分的疏文好好的看看。为什么同样的话一再重复了六七遍?印光大师在整部《文钞》同样的话讲三百多遍,你以为像印光大师、善导大师这一些了不起的祖师是吃饱没事干吗?那就是因为重点。有人觉得我讲经速度很慢,而且讲的很浅,我说对,重复的地方我一再的强调,因为我讲的很浅,讲的很简单你都做不好了,我再讲深的对你有意义吗?  信愿师父:您每一次都讲念佛,我听一次就知道了,你听一次你就一辈子老实念佛、乖乖念佛吗?你有这么猛利的根性吗?如果有,我就讲一遍就好了。师父您讲的那么浅,我讲的那么浅,教你念南无阿弥陀佛,你都修不好了,我再讲深的对你解脱生死有帮助吗?这一句佛号你能够念到把见思烦恼断除了证阿罗汉吗?如果没有,我不必再告诉你持什么咒、诵什么经了。一个法门你都修不成了,其它的法门你还要怎么样,对不对?对。还是老老实实脚踏实地,要老实,做人要老实,做事也要老实,念佛要不要老实?要。  印光大师还有莲池大师,两位中国净宗的祖师最劝勉我们老实念佛。印光大师在《文钞》通常劝勉我们: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随缘杂善的行者就是常常在换题目。我只要遇到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就开始摇头,心里面是诸多的感叹。  信愿法师:您看我们现在要修什么法门?问我这个问题,我说念门。您每一次都说念佛法门,当然因为我专修念佛法门,我当然每一次都告诉你念佛法门,难道下一次你问我我要告诉你参禅法门吗?都只有念这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太单调了。你如果嫌单调,去割香就很热闹。你修行是为了解脱生死,你不是为了要热闹的,对不对?对。妈祖要出巡v境,不就很热闹吗?很多电视台都去拍摄整个v境的过程,全世界都看得到非常热闹。请问那一些人能够解脱生死吗?不能。请问那一些人去钻了妈祖銮轿底下,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不能。如果去钻妈祖銮轿底下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要修行了、不要念佛了,师父就带你们排队去钻妈祖的銮轿底下就好了,对不对?对。你要的不是热闹,你要的是真正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老老实实念佛、乖乖的念佛,不要认为念佛很单调。甚至还有人说这样的话,我听了以后,好像一把剑插在我的心坎上,实在很痛,[念佛实在是很无聊]。念佛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尊贵的修行,是法藏菩萨以古佛的智慧,思惟了五大劫才想出来做为救度众生的本愿,你说念佛太无聊、念佛太单调,实在是阿弥陀佛。所以我们要往生无为涅界,不能随缘杂善。但是太多人犯了这一个缺失,随缘杂善,所以跑到化土去了很可惜。人家阿赐在报土早就跟观世音菩萨下棋了,跟大势至菩萨喝茶了,你还包在莲华苞里面六大劫。因为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中生,还要在莲华苞里面六大劫,那这样可不可怜?可怜,所以不要随缘杂善。  有一个修地藏法门的三宝弟子,人也是很老实很可爱,但是这样的想法应该要放下。他说信愿师父:您讲阿弥陀佛的本愿法门看起来很好不错,有阿弥陀佛的愿力临终接引,那就不会堕入地狱了。可是我念地藏王菩萨念十几年快二十年了,我如果从现在开始改念阿弥陀佛,那会不会对不起地藏王菩萨?我说不会。你用凡夫心去测度地藏王菩萨,所以你会这样想。地藏王菩萨很慈悲,他巴不得你现在开始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你不念他的圣号南无地藏王菩萨,他绝对不会生气,绝对不会怪你,你怎么让阿弥陀佛拉走了?地藏王菩萨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等觉菩萨。我们凡夫会,地藏王菩萨不会。你从现在开始,好好的念南无阿弥陀佛,随缘杂善害我们在化土里面、在胎宫疑城。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这两句话就讲出不能杂善,那就要专一的修善。怎样专一修善?告诉我们专一修善的不是别人,是如来。这里的如来可以解释释迦如来,当然解释弥陀如来、甚至解释十方如来都行,广义来说解释十方如来也对,为什么?因为《阿弥陀经》六方佛段的经文讲,六方如恒河沙诸佛如来都告诉自己本国的众生,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也就是你们众生一定要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一部《阿弥陀经》。《阿弥陀经》讲执持名号的修行,那当然就要相信念佛法门。所以十方诸佛或者释迦牟尼佛,或者阿弥陀佛如果要选要法,什么法叫做要法?要是重要,这个法门很重要,怎么样重要?因为要进入无为涅的极乐世界,你说这个修行的法门重不重要?太重要了。而且我们是凡夫,凡夫怎么能够进入无为涅的清净报土,这是圣道教法的行者所不能接受的。可是善导大师却高举这样的主张,凡夫仗佛愿力,可以进入弥陀清净报土。如果不是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我们还不敢相信,我们还不能置信。原来凡夫可以进入报土,进入报土的果报等一下后面就会讲到。  坐时即得无生忍 一念迎将至佛前  法侣将衣竞来着 证得不退入三贤  你看马上就得到这样的果报,太殊胜了。如来选重要的法门,要进入无为涅的极乐世界,这个重要的法门是什么法门?就是最后一句话,「教念弥陀专复专」,教导众生念阿弥陀佛。然后用两个「专」字专复专,同样的字出现在一起,除了有加强语气的意义之外,最主要还有特别的用意。就是第一个「专」字就是舍圣道取净土,就是圣净分别。在圣道门而言是随缘杂善的法门,净土法门而言就是念弥陀名号,所以善导大师讲的很仔细,教念弥陀,他没有说教念如来。如果用教念如来,那我们或许会解释为是念释迦如来、或者念药师如来,可是已经说明「弥陀」两个字了,那就是释迦牟尼佛也好,阿弥陀佛也好,十方诸佛也好,教导我们这样的凡夫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这里用念不用称,这表示这里所说的念佛包括口念也包括心念。如果用称,善导大师如果说:教称弥陀专复专,那就会告诉我们口称。在这里用念不用称,意义是口念、心念都是念,都是念阿弥陀佛。  第一个「专」字是圣净分判,圣道门与净土门的分判,舍圣道取净土。  第二个「专」字是真假分判,也就是舍自力心念佛,以他力心念佛,舍疑惑心念佛,取明信佛智念佛,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如果使如来选重要的法门、精妙的法门,那如来会教导我们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样才能进入无为涅的极乐世界。这四句话既然在解释《阿弥陀经》这一段经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既然是在解释这一段经文,可见执持名号后面若一日到若七日的一心不乱,就是专心念佛的不乱,专心念佛不杂乱,一心念佛不动乱。不会因为人家跟你讲,光念一句佛号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怎么够?你就再加上诵经、加上持咒、加上拜忏、加上很多的修行,又兼念了很多佛菩萨的名号。有的人修行就是自己自作主张,把佛菩萨的职务分配好,好像他就是佛菩萨当中的总管一样。我要消灾免难我要念药师佛,我要治病要念药师佛,我要消灾念观世音菩萨,我不要堕入地狱要念地藏王菩萨,我要长智慧我要念文殊师利菩萨,我要修大行要念普贤菩萨,最后快要死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念阿弥陀佛。把佛菩萨的职务哪一位佛、哪一位菩萨、负责管什么业务分的很清楚,这样对吗?这样不对。这样好像你比佛菩萨还要大。你要消灾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能消灾吗?你要延寿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能延寿吗?你要增长智慧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能增长智慧吗?可以。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念一遍:生一土即是生一切土。一法通法法都通,一经彻经经都彻。  所以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专修的道理是非常有道理的,这样的观念在教界却是很少人能够老老实实的去做,大部分人都很喜欢跑道场,修行修到最后成了到处跑菩萨摩诃萨,为什么?因为喜欢跑,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跑个三百个道场,亲近了三百个出家人,你至少就要修三百种法门,你有那么行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如果说换了三百种行业,你会赚钱吗?鬼才相信你会赚钱。  所以教念弥陀专复专,确实非常的重要。那既然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就是专心念佛,那就是《无量寿经》所说的一向专念无量寿佛。而《无量寿经》告诉我们一心专念无量寿佛,《阿弥陀经》也教我们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观经》当然最后的付嘱文也是教我们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所以三经的道理一致性,共通性都是劝勉专修。  有一年我去参加某一寺院道场的尾牙活动,有一个法师他当着我的面问我这个问题,信愿法师:您为什么教人家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佛法和世间法门那么多,你要教人家多学几种法门,怎么只教人家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我说法师很抱歉,我不是在教导众生佛学知识,我是在教导众生往生净土、解脱生死,至于要学很多法门,我们在这边很快就要没命,一生就算一百年,也只有三万六千五百日而已,一天学一个法门,一百岁死了也只能学到三万六千五百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还学不到一半,何况你能活到一百岁吗?何况你能从出生的第一天就一天学一种法门吗?你生命那么短暂,你要学很多法门,你在这边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到哪里去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学。因为寿命无量,而且还有最高明的老师阿弥陀佛在教导,对不对?对。何况也不是我释信愿教人家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法师您应该晚课会诵《阿弥陀经》,会。《阿弥陀经》几个字你知道吗?他没有像淑珍那么行,他不知道耶。他想一想,我怎么不知道《阿弥陀经》有几个字。我说你没有算当然不知道,《阿弥陀经》我讲过三遍了,我真的算过,一千八百五十八个字。请问你这一千八百五十八个字的《阿弥陀经》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教你第二种修行法门?没有。把一千八百五十八个字的经文通通读过了,就只有一种修行,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也就是善导大师这里所说的,教念弥陀专复专,是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教我们专心念佛的,你不能怪我。我是凡夫僧,我没有那么大本事,教人家一心专念佛,你要怪就怪释迦牟尼佛,如果你去怪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就会跟你说:你不能怪我,你要去怪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在第十八愿教导人家专修的,第十八愿是根本愿,是对众生绝对救度的誓愿。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第十八愿发愿说: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把第十八愿因愿文九句话,每一句话四个字,三十六个字,把它读一百遍,你会发现第十八愿法藏菩萨誓言以他成佛的果地名号,让我们众生称念,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誓愿不是我们发的,是法藏菩萨发的。法藏菩萨是古佛的智慧称性发愿而出,发这样的愿力是经过五大劫的思惟。你发愿要吃素,你有经过五大劫的思惟才发愿要吃素吗?你没有这么大的耐心跟时间。所以释迦牟尼佛就会说:你要怪我不对,你要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十八愿专一以念佛法门,做为救度众生的本愿。如果你去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说,对,你要怪就怪我,我在第十八愿就是砍尽一切枝枝叶叶,砍尽一切葛藤,我就是要让你的心,只安住在我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要怪你就怪我,你要来往生我的净土,我就欢迎你。你要怪我教人家专心念佛,不来我的净土世界要去地狱,那你就去地狱。当然阿弥陀佛不会这样说,这是我说的。那你去地狱我再去地狱救你,那你要在人间被阿弥陀佛救度还是要在地狱被阿弥陀佛救度?在人间,答案就出来了。  所以「教念弥陀专复专」,如果不要说释迦牟尼佛教的,也不要说阿弥陀佛教的,也不要说十方诸佛教的,就说善导大师教的。因为教念弥陀专复专,这是善导大师讲的话,所以也不能怪我释信愿,要怪善导大师。你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再去跟善导大师理论。善导大师您怎么可以说:教念弥陀专复专,所以你要不要专心一致的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仗佛愿力,进入到无为涅的净土世界?要,要的人请鼓掌!  我要,所以我们走这一条路,我们木栅弘愿念佛会光是会名就已经告诉你了,弘愿念佛,弘愿念佛就是教念弥陀专复专。我们黄老师当维那,声音非常的响亮、铿锵有力,带大家念佛。他有没有突然带大家持大悲咒?共修的时候有没有突然带大家念地藏王菩萨?没有。就是一句佛号从以前到现在,就是一直这样专心的称念,而且从现在要到将来,到往生净土都是这样专念。所以这样的修行就是因与果相契相应,这样就能进入无为涅的极乐世界,为什么?因为所念的这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功德是无为的,所以跟无为涅界相应。功德是真实的,所以跟真实报土相应。功德是清净的,所以跟清净报土相应。这样就是因与果相符,所以那这样念佛要靠自力,还是靠他力?靠他力。他力的诸行万善的功德,是无为无漏的。你用自力心去念,又变成在积功累德,又在拼命念佛,要念到伏住妄想,念佛要念到工夫成片,这样也不是说不对,但是这一种自力心会让自己念佛念的忐忑不安,而且会往生九品化土。事实上,工夫不可能在凡夫这一边,工夫在阿弥陀佛那一边。你再怎么念也是烦恼成片,你烦恼成片阿弥陀佛还是有工夫接引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想一想念佛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是众生要有工夫比较重要,还是阿弥陀佛有工夫比较重要?阿弥陀佛有工夫比较重要。阿弥陀佛有什么工夫?你念佛打妄想,他还有本事救你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工夫才是真正的伟大。  这四句话我们这样解说已经很详尽了,底下说:  七日七夜心无间 长时起行倍皆然  临终圣众持华现 身心踊跃坐金莲  讲到七日七夜的念佛,是若一日到若七日,经文所说的心无间,就是内心对于阿弥陀佛名号的信心没有间断,这里不是讲行念佛的不间断,讲行的不间断我们怎么可能做得到。不要说七日七夜,一天一夜叫你佛号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称念不间断,你做得到吗?你吃饭佛号就间断了,上洗手间佛号也间断了,讲话佛号也间断了,睡觉佛号也间断了,我们佛号间断的时间还太多,对不对?对。这里讲心不间断。指的就是对阿弥陀佛的净土教法信心不间断,这才能说得通,为什么?我今天对阿弥陀佛有信心,明天当然也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后天当然也对阿弥陀佛有信心,从平生到临终对阿弥陀佛都有信心,对不对?对。譬如说你对我很有信心,信愿师父我对您有信心,所以我想请你在我临终的时候为我助念开示,顺便处理我的后事,我已经交代好我的家亲眷属了,子女都会听我的话,信愿师父您一定要答应我。好,我答应你,你对我有信心,那你今天对我有信心,明天对我有没有信心?有,你明天对我有信心,后天对我有没有信心?有,所以信是一信永信。  有的人受了考验,我不念佛了,师父我明天不来了,我后天也不来了,我以后每一天都不来了。就是因为起烦恼,不来你要去哪里?我不要念佛了,我也不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我就问他那你要去哪里?您管我去哪里,这是实在的。  香港有一位女众菩萨跟一位男众菩萨在大殿不小心撞到,不小心撞到,也在大殿吵的不可开交,有什么好吵,吵到最后她就哭了。师父他不对,他是男众怎么可以撞我,我是女众呢,你也不是小姐你已经老了,我不是小姐也老了,也不能让人家乱撞。不要生气不要生气,我请他跟你道歉,真的师父就帮他们排解,请那个男众菩萨跟她道歉,男众撞到女众,当然男众道歉是应该的。那个男众也很真心的跟她道歉,但是道歉的时候,他的脸色看起来不是很真诚,可是我看他是有心道歉,他说对不起撞到你了,你以后看到我走过来,闪旁边一点不要被我撞到。那位女众觉得你道歉没有诚心,我不接受你的道歉,就这样吵的不可开交,然后就不来了,不来也不念佛了。那请问她这样对弥陀佛有没有信心?稍微一点点纷争就把你念佛往生的信心打倒,那就是你的信心会让人家打破。  最近上海有几位居士,初闻阿弥陀佛本愿道理,然后去问圣道门的法师。某某法师:信愿法师讲阿弥陀佛的本愿念佛仗佛愿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的吗?太多人了,就是问道于盲净土法门的问题,不去问专门学净土的法师,去问参禅的法师,实在是奇哉怪哉。摩托车坏掉了发不动了去问厨师,这个摩托车为什么不能发动?这是问道于盲,实在这一种人我认为是奇哉怪哉。对方跟他讲:什么阿弥陀佛本愿,念佛就能往生哪有这么简单,我出家修行一二十年,每天学了很多,我都不敢说往生了,你念一句佛号就想往生。惨了,一句话就把他打死了,就不敢认真努力的念佛了。这就是随缘杂善恐难生,这就是因为问道于盲。  假如要想真正的了解阿弥陀佛,那你就读阿弥陀佛的传记净土三经。有的人就是很奇怪,念南无阿弥陀佛,读《金刚经》、读《六祖坛经》、读《心经》、读《楞严经》、读《法华经》,就是不读《无量寿经》,实在有够奇怪的,这一种人还很多不是少。所以我们太多修行人都是犯了「随缘杂善恐难生」这一句话。  所以七日七夜心间断了,对阿弥陀佛信心不够,认为自己烦恼很重,所以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心里就是在跟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我烦恼很重,您救不了我。如果你烦恼很重,阿弥陀佛能救得了你,你需要担心吗?不需要。  「长时起行倍皆然」,这一句话讲七日七夜如果还有寿命,再来就是第二个七日七夜,这就是长时起行倍皆然的意思,还有生命就是再来。第三个七日七夜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长在一生短在十声一声的念佛,就是这样子。  譬如我们参加佛七,刚好我们到佛七圆满日,第七天我们要舍报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那这样就是若一日到若七日的往生。如果佛七圆满了你还有寿命,再来就是二七的第一天,第二个七天七夜的念佛,就是一直这样。一倍一倍的加上去,就是长时起行,用比较白话来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活到老、念到老。跟我念一遍:活到老、念到老。我讲完了,你们才讲,真没默契。活到老、念到老,活的越久、念的越多,就是这样子长时起行。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继续念,这就是长时起行。倍皆然就是把七天七夜,乘以一倍二倍三倍,看你要活到几岁。譬如说你现在遇到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你要活到一百岁,那就是七天七夜一直乘,乘到你一百岁的寿命,那就是长时起行倍皆然。这是平时的用功,若一日到若七日,刚刚讲过了时态是在平时,平时的念佛对阿弥陀佛信心不间断到临终,平时对阿弥陀佛信心不间断,到临终会不会信心就间断?当然不会。一信永信,这时候临终圣众持华现,很重要的时态,这时候讲临终了,临终圣众指的就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清净大海众菩萨。跟你有缘的菩萨,这一些都是在圣众里面,还有你曾经为他助念开示送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也包括在圣众里面。被你助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当菩萨了在你的临终他会不会随西方三圣来迎接你?会。所以请问大家:你临终的时候,是只有阿弥陀佛来还是一大票的佛菩萨来?一大票的佛菩萨来。从法藏菩萨的誓愿从真实的情况都是一大票佛菩萨来,那一大票佛菩萨来要接引你一个人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说容易还是困难?当然是容易。那往生这一件事情是容易还是困难?容易。  可是很多人都把往生这一件事情想的很难很难,难到我们都觉得自己往生没有信心。所以我们听世尊在《无量寿经》所说的:  「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  易往容易往生,释迦牟尼佛说容易往生,太多人要跟释迦牟尼佛说法打擂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那么简单,这一种话我听得每一次都头晕目眩,听了很难过。易往就是容易往生。  临终的时候指的这一位专念弥陀的行者断气了没有?还没有,所以叫做临终。  圣众持华现,持华就是莲华台,持的莲华台是你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自己的。不会说阿弥陀佛要来接淑贞,结果拿阿赐的莲华台,不会。不会说你的莲华台功德法水,你要自己去浇,师父您念佛回向给我,我念佛回向给你,我的莲华越来越大台,色彩越来越鲜艳,而且光芒五光十色,你都是靠我的回向,也不打佛七也不念佛,也不做早晚功课,你的莲华只有单色,黑白的,色彩也不鲜艳,也是黑白的,光明也是黑白。所以你不念佛、不打佛七、不做早晚功课,你的莲台是黑白的。精进的闻法认真的念佛,你的莲台是彩色的,所以你要彩色的还是要黑白的?要彩色的,谁愿意黑白,对不对?对。所以经常念佛,听经闻法的莲台是彩色的。  底下讲[身心踊跃坐金莲],讲的非常好,这时候这一位临终者专念弥陀的临终者身心踊跃,踊跃本来是非常的意思,在这边解释法喜,内心色身身心非常法喜。临终看到圣众持着莲华台来了,请问你会不会法喜?会。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高兴去的还是伤心去的?高兴去的。所以临终快要死了,应该是要欢喜还是要痛哭?欢喜。可是太多人听到自己得了癌症快死了,却是哭的很难过。照理说,应该是如法然上人所说的:  「欲往生之人,得重病偏乐」。  如果明天医生跟你讲:某某人你得肝癌了,再半个月就要死了,你应该是要欢喜还是要痛哭?欢喜,欢喜,真的吗?真的。有的人哭的稀哩哗啦,晴天霹雳的打击,不能接受。如果真的是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知道自己时间快到了,应该是欢喜的。  [身心踊跃坐金莲],就表示坐上金莲华台,对不对?对。如果是你,你要金台还是要银台?要金台。如果是你,你要大台的还是要小台的?大台的。如果是你,你要彩色的还是要黑白的?彩色的,对,一定要金台的、而且要大台的、而且要彩色的,那就是专念阿弥陀佛的行者。你如果随缘杂善,不但小台是黑白的,而且也不是银台也不是铜台,是铁台而且还生锈了,那请问要怪阿弥陀佛还是要怪你?怪自己,谁叫你要杂行杂修,而且又不认真,又对阿弥陀佛没有信心,又常常批评阿弥陀佛。哪有那么简单念佛就能往生,这不就是在批评阿弥陀佛吗?怎么可能念一句话就能往生,这不是在看轻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能力吗?对不对?对。那当然是黑白的、是小台的又是铁台的、又带一点生锈的。所以这样的莲台没有人要,当然我们就要好好的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专心信受阿弥陀佛的本愿,对不对?对。  那底下:  坐时即得无生忍 一念迎将至佛前  法侣将衣竞来着 证得不退入三贤  是这一位专念阿弥陀佛名号的行者,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所得到的果报。这果报四句话我们等待下回再来探讨。  因为时间已经到了,晚上向大家报告到这里。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善导大师全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