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科学的路上充满了形容前方艰难险阻阻为论点,应该怎样使用布鲁诺的故事中的材料

  例证法是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因为任何观点都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我们主张"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高考作文例证法运用摭谈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例证法是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因为任何观点都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我们主张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例证法。而现实中也的确如此,近几年全国卷考试作文题目多是新材料作文,有很多考生在考场上都选择议论文文体来写,在议论文写作中用得最多的论证方法就是例证法。要想在短时间内树立自己的观点,说服阅卷老师,学生在例证法使用上是可以有许多讲究的。 中国论文网 /9/view-6081579.htm  (一)所选事例必须能够证明观点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典型性”,它必须切中论题,瞄准论点,具有“向心力”,是正中靶心的“十环”材料,而不是那种与论点无关的“脱靶”材料或与论点关系不大的“擦边”材料。学生在选用事例时首先要考虑事例与观点的关系――观点要能统率事例,事例要能证明观点。   这里还涉及事例叙述的角度和侧重点,因为同一则材料可以为不同的观点服务。如《布鲁诺的故事》,既能证明“科学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又能证明“科学家要具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还可作为“黑暗势力有时是很强大的”这一论点的事实论据,就看你在例子转述时如何突出与观点相关的内容,从而为后面的论证做好铺垫。若要证明“科学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就得突出天主教会对他的一再迫害;若要证明“科学家要具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就得凸显布鲁诺为宣传科学真理,不得不逃出修道院,长期流亡在外,直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如果要证明“黑暗势力有时是很强大的”,就要渲染教会对布鲁诺残害的手段及结果,以及对人们思想的长期辖制。   其实,事例往往随着作者的认识变化而变化,即便同一作者由于认识发生变化也会导致对事例的使用和处理发生变化。在考场作文中要使例子和观点很好地统一起来,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分析判断事例是否能证明观点,怎样转述才能更好地为观点服务。这也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重点――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文章写作的考查最终指向的是思维能力的考查,符合新考纲的要求和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二)事例叙述之后必须有分析论证,把事例引导到自己的观点上来,切忌简单罗列事例,机械构造文章 如要论述“坚持梦想”的观点,在列举了英国历史上口吃的国王乔治六世、百度创始人李宏彦、阿里巴巴创建者马云和巴拉圭标枪美女弗朗哥的事例后,学生写到:“他们都是不惜一切坚持梦想的人,因为他们的坚持,我们见证了奇迹,我们明白了信仰的力量。”这样就将例子与观点的关系点明了,让事例很好地为证明观点服务。在论证“苦难助人成长”的观点时,学生援引了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先生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作例,例子叙述完毕后分析:“当他面临着理想破灭,仕途不顺,甚至被贬之地盗匪横行、民风野蛮的境况时,加诸他身上及心中的苦难恐怕令人难以想象。可他并未选择逃避苦难,得过且过,而是奋力挣扎,以求新生。仕途不顺,他便致力于百姓安康;盗匪横行,他便亲自领兵进剿;民风不纯,他便静下心来读书治学,教当地人读书识字……种种努力,最终造就了当地的焕然一新,成就了全新的王阳明,他的“心学”就此诞生并流芳百世。细细品味,难道不可以说是苦难成就了王阳明么?”读者很快明了事例和观点的内在联系,心悦诚服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如此,文章的写作目的也就实现了。而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由于理性思维能力较差,即使手中有了事例也不能用恰当的语言把它和观点的逻辑关系阐释清楚,只好一味堆砌例子,以凑足字数了事。这是千万要不得的!   (三)例子概写与详述的安排要得当,切忌一文一例 读者熟悉的事例要概写,读者不熟悉的事例宜详述。同学们容易犯的毛病是不厌其烦地复述故事,把援引论据当成了叙述故事。要知道,“议论文中的记叙不同于记叙文中的记叙,后者一般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讲究曲折、生动、形象;前者则简洁明了,为论点服务,凡是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都可以省去。”详述事例占了很大篇幅,使议论文完全成了“观点加例子”,本末倒置,文章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也就难于说服阅卷老师给高分了。议论文写作时例子最好丰富一点,将事例的概写与详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支撑文章的论点。如有学生在论证“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时,开篇即写到:“谁能想到曾经有两个情妇,有多年吸烟史,并且嗜酒如命的罗斯福会成为美国万千人民拥戴的总统?谁能想到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读大学就吸食鸦片,每晚还要喝大约一升白兰地的丘吉尔会成为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首相?谁又能想到曾经是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着素食习惯,从不吸烟,只是偶尔喝点啤酒,年轻时从没违过法犯过罪的希特勒,后来却成为了臭名昭著的法西斯魔头?谁还能想到幼年时期没有一个朋友,曾被怀疑有自闭症的牛顿,后来却成为了著名的物理学家?所以,我们不能让自己评价别人的思维只停留在他的过去,还应该看到他的现在和未来。”连续的事例排比,气势强大,让人一开始就认同了他的观点。   (四)不抄写、扩写、仿写作文材料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考生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实现从材料向生活的跨越。这才是命题老师的意图之一――通过材料作文考查学生是否热爱生活、关注民生,有无胸怀祖国、关心天下的气度,如果学生局限在材料中打转,是思维狭隘的表现。在考试作文中,不乏有考生全篇或部分抄写(非压缩,非转述),这是十足的凑字数行为,有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任、自暴自弃之嫌。有考生为了追求生动而安排了不少细节,对材料极尽所能地扩展,导致出现过多冗余信息,不但没有让作者所希望传递的思想情感能够更好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反而喧宾夺主,转移了读者的注意力。还有考生依照材料另外叙写一个故事,来表达跟命题人一样的主张,无论作文的语言如何有文采,结构怎么完美,由于思路的促狭,皆不可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如2008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好心人助幼龟入海”,有考生很自然地联想到“人工帮蚕蛹破茧成蝶”的故事,从而大书特书,欲证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不要对其进行人为干扰”的观点。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行文的方法和思路不对,劳而无功,令人慨叹,但愿今后考生不再出现类似的低级失误。
  (五)文中既可用史实做论据,更要用现实的事例来证明观点,让作品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生活的鲜活,二者相得益彰,文章更有可读性和感染力 在《苦难助我成长》一文中,学生在段首提出:“没有谁的人生顺风顺水,没有谁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曾跌倒。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接着引用苏东坡的事例:东坡居士苏轼,一生坎坷动荡,他的抱负从未得到实现。可正是道路的曲折难行,让他学会了乐观豁达。各种磨砺使他的散文诗词达到极高的造诣。然后用“总是需要踏一路泥泞才可见到最美风景,总是需要在熊熊大火之中方可飞出浴火重生的凤凰”过渡,叙述青年演员俞灏明的故事:俊朗帅气的俞灏明从一场大火中走出来,已不再青涩的脸庞多了几分岁月的沧桑,眼神里充满了坚定与成熟。这场大火烧光了他的浮华稚气,让他真正成长为一个隐忍沉稳的大男人。事例一老一新,紧扣本段中心,有力地支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阅读面狭窄的学生一写议论文就是爱迪生、爱因斯坦、屈原、李白,让阅卷老师看得厌烦至极。把目光投向热烈的时代和生活,如“最美乡村教师(医生)”“年度经济人物”等等,不愁找不到事例。   (六)使用一正一反的事例,形成对比,论证的力量会更加强大 如在证明“苦难助人成长”时,随着论证的深入,学生从反面提出“在苦难中折翼的天才也不少见,想来令人痛惜”,援引了大家熟知的中科大“少年班”中的个别学子进入社会后被淘汰的事例,并分析他们失败的原因并非竞争力不足,而是他们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时,无法从苦难中挣脱出来。接下来马上运用同为天才少年的杨振宁作为例子,指出他年少时经受战乱,求学时遭遇挫折,但苦难却未将他击倒,反而将他磨砺成一代科学巨人。正反对照,有力地说明“苦难是人生的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万丈深渊”(巴尔扎克)。   还比如学生在写《自助者,天助之》一文时,认为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人,还适用于国家。由此列举后晋高祖石敬瑭出卖中原人民利益,甘当儿皇帝,仅仅几年后就被辽所灭的史实,与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一方面注重利用外资,发展生产,一方面不忘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事实做对比,总结出只有自助,才可以富强我们自己,才可以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观点突出,能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七)例子低级幼稚,思想深度不够,严重影响考试得分 如一说父母之爱,就写自己深更半夜生病,父母如何着急,踩着高低不平的山路,冒着倾盆大雨送自己上医院的情景;讲诚实这个话题,就只能想到小时上山放牛,牛儿偷吃了邻居的庄稼,自己回家不敢承认,后来在爹妈的教育下才向邻居道了歉,从此懂得了诚实做事的道理;论为人良善的观点,就编造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或虚构自己的爸爸妈妈离了婚,老师和同学如何帮助自己走出阴影,重获幸福;证明勇于战胜困难,就记自己的一次解答习题攻克难关的过程。有的同学还在文中大肆吹嘘自己中学阶段的恋爱史,来说明爱情对中学生的利与弊,真是无聊透顶。这种没有一点理性思辨思维呈现的作文,只能列入D等评分。   (八)事例选择未考虑阅卷老师知识背景,阻碍了阅卷者与文本的交流 一般来讲,语文高考阅卷老师的专业都是汉语言文学,对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比较熟悉并感兴趣。若考生要在议论文中使用英语、物理、生物、数学教材上得来的例子,一定要考虑阅卷老师的接受能力,不写英语单词,不要用太专业的术语,不述太复杂的理论推导和实验论证过程。如果因此影响到阅卷老师的阅读和评价,就得不偿失了。   另外,事例记述要真实合理,不出现逻辑上的漏洞;事例与事例之间要有语言作为过渡衔接,避免生硬;事例的排列顺序体现文章思路结构,不能随意安排;在事例叙述中注入真情实感,自然而然打动读者;……都是我们在使用例证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4491套总数:5431487套专访:3076部会员:251765位
当前位置:
& 2015年高二语文《文章写作与修改》学案:第二章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Word版含答案)(人教版选修)
2015年高二语文《文章写作与修改》学案:第二章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Word版含答案)(人教版选修)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20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867KB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二节 材料的有机转化
当你静悄悄地沉寂于一种忘我的情绪中,这时你常常会忽视时光的存在,你会忘记你的出生你的死亡——你只听得到“嘭嘭”的心跳声。久了,你抬起头来,你看,阳光的绿荫又移了一寸,树木的嫩叶又长了一分,这就是时光。时光被你的寂静拉长了,许多的时光就恍若梦中一闪即逝了。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微不足道的时光,组成了我们的生命。孩提,期盼时光的消逝,恨不得让时光再生出一双翅膀,载着自己的理想快快飞翔;少年,父母长辈柔柔的温情使你盼望时光就在温馨的一刹那凝固,以期品尝那一刻的甜蜜;成年,你历经了爱情的卿卿我我,成家立业,不知不觉,时光如丝绸在手掌轻盈滑下,只留下一丝怅然的感觉。有一天你会突然感到:时光真快,生命的时光在不经意间已经烟飞云散。
在时光的咏叹调中,人正如一朵花。时光无情的平等,它时刻告诉你:青春有过但只有一次,肌体活过也仅此一生。你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赏读:做人的根本是诚信,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真正智慧者面对真理和事实,是不会强不知以为知的。
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赏读: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事业成功的前提,人生不能过于苛刻。班固认为,水太清净了,没有鱼能够生存;人过于苛察,对别人求全责备,就不会有朋友。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赏读:生命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难免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连一根鸿毛的价值也不如。死,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但如何对待死,死得有价值,却是每个人都应认真对待的严肃的问题。
4.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赏读:为了祖国利益忘记了自己的小家,为了公众的利益忘了个人的利益。大禹治水,工作很忙,三次路过家门口都没有进去看一看,被传为佳话。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不朽精神。
一、不同文体对相同材料的转化要求是不同的
记叙文与议论文对材料的转化的要求与手段均不相同。具体区别如下:
转化要求 转化目的 转化手段
记叙文 材料转化力求生动而有文采 感染人 借助细节描写使形象丰富具体、真切感人
议论文 材料的概貌或提取某个关键信息 为论点做证据 借压缩提取相关信息论证观点,不求面面俱到
例如针对汶川地震中“母亲用身体护住婴儿,婴儿被救出时仍在熟睡”这则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材料,下面两篇文章因文体不同,其转化就有其各自鲜明的特点。
及时的疏救,唤醒了人们生的希望;全力的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神话。最难忘的莫过于以死护子的那位母亲,她的果敢坚毅、她的大爱无疆让全国人民落下眼泪!“宝贝,我爱你!”——这条短信也必将成为孩子日后的座右铭!人间大爱不因八级大地震而畏缩,不因坚固的水泥板而飘散。相反,菊残犹有傲霜枝,越是残酷,越是要彰显生命的伟力!记住吧!无物似情浓!
——高考全国卷Ⅰ优秀作文《不能忘却的记忆》
你知道吗,女儿?就在我给你喂奶的时候,天摇地动,地震发生了!能往哪里跑呢?我们住在五楼。我和你躲进了卫生间。
看着你,我心中就充满了幸福。常常想,你快快地成长,上学的时候,我给你扎上漂亮的蝴蝶结,端详着你,我心中便溢满了欢乐;常常想,一节课结束,你在校园里蹦蹦跳跳,和那么多的小同学有说有笑;常常想,“六一”儿童节表演,聪明伶俐的你在舞台上又是唱又是舞,让台下的我看得发傻发呆!
现在这一切已不能够实现,楼房塌了,水泥预制板不留情面地砸在我的身上。也就是预制板垮塌的瞬间,我采取了卧倒的姿势,将你护在了我的身下。我的双腿一动也不能动,全被预制板压住了。现在,我能活动的只有双手。不过庆幸的是,你毫发未损,仍旧扑闪着大眼睛看着我,我的女儿啊!
看着你,我心中就充满了幸福。常常想,你放学回家,还没进门,就已经在喊“妈妈,我饿了,快给我做饭”;常常想,接到通知去学校开家长会,班主任老师一遍又一遍将你表扬,说你是一个优秀的女孩;常常想,在电视机前,看你加入学校代表队参加电视台组织的学生辩论会,你出其不意的言辞让对方张口结舌难以招架。
时间已经过去一天了,怎么还没有人来救援?是啊,我们的县城四面环山,如果隧道塌方,交通也就瘫痪。外面的人们又怎么能够进来呢?但没有必要失望,这么大的地震,国家、社会一定已经开始了救援,不用说,他们正在想方设法向这里赶来!孩子,你在笑,在笑什么?我知道,这是好兆头呢。
看着你,我心中就充满了幸福。常常想,在大学里,你也是个喜爱读书的女孩,像妈妈一样,经常去图书馆借书,阅览室是你最喜欢去的地方;常常想,在假期中,你和同学结伴去旅游,长城、泰山、张家界,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常常想,一天,你对我说你长大了,我发出会心的微笑,知道你要找男朋友了,你很幸福!
时间又过去了一天。我的身体开始有些虚脱了,奶水也越来越少了。孩子,你不要哭,你要节省着吃呀!我们要等到人们前来救援。什么,我怎么忘了,我还带着手机,可以打电话给你爸爸呀,让他快快赶来!没有信号,啊,没有信号!这可怎么办?我怎么有要睡觉的感觉,不好,我怕是坚持不住了。女儿,我能留给你什么呢?就给你留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相信有了妈妈的爱,你一定能够拥有生命的春天,你即便是棵小草,也会拥有一片青翠!
不是吗,女儿,我最爱的女儿!
——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爱是春天》
第一个作文片段是议论文体,对材料简单地概述,更多的是对母亲在灾难袭来时所展示出来的人间大爱的评价。第二篇文章则是运用想象和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将母亲在废墟下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真切而感人,将简短的材料扩展成一篇极富感染力的文章。
同样一个故事,用于记叙文,则具体详细、形象鲜明,细腻地表现人物的活动、心理与事件的发展过程;用于议论文,则将细节描述转化成了概述,完整的故事转换为特定场面。一详一略,一繁一简,只因文体的不同,同一素材的转化才各具神态。
二、材料向例证转化的基本要领
1.把握必要信息,力求简明扼要
议论文中的事例只是为了论证观点,不必把事例从头到尾详细叙述一遍。在转化材料时,要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决定取舍,做到简明扼要。只需转述材料中能引出观点或能证明论点的内容,把道理说清楚就行,不必像记叙文那样作生动、形象的描绘。
例如下面的作文片段: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多次遭贬,但他总是在心中将苦难承载。“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苏东坡,依旧乐观地迎接苦难,他在给友人李常的信中写道:“虽遭贬于此,遇事者有可尊主泽民者,则为之录。”这才是一代文豪的处世哲学,将苦难放在心底,微笑面对生活。
——高考全国卷Ⅱ《精神的三间小屋》
这段文字第一句概述苏轼颠沛流离的一生,引出“承载苦难”的观点。第二句紧扣观点交代“乌台诗案”后的苏轼“乐观地迎接苦难”的表现。第三句再总括一笔,强化观点。紧紧扣合中心的叙述,简洁精练,毫不拖泥带水,应是议论文材料转化的典例。
2.考虑读者的知识背景,做到详略得当
在转述材料的过程中,同类的材料同样是运用于议论文体,也会因读者的不同而详略不同。读者熟悉的事例,尽量略写,方不显啰嗦;读者陌生的,只有交代清楚事件,才能达到目的。
古今中外,敢于挑战极限的人不在少数。7岁的肖邦创作了《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那是在他苦练钢琴之后;22岁的海伦·凯勒出版了她的自传,是在她双目失明、勤奋苦读之后;65岁的丘吉尔成为英国首相,是在他克服口吃、奋发向上之后……无疑,挑战极限可以创造奇迹。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姆·海因斯撞线后,看到记分牌上9.95秒的字样后,转身说了一句话。由于当时他的身边没有话筒,人们只看到他的嘴在动,却无法知道他在说什么。事隔16年后,一位记者在回放奥运会录像时发现了海因斯的这一举动,他克服了种种困难找到了海因斯。原来,当时海因斯说的是:上帝啊!那扇门原来虚掩着!对于大多数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来说,10秒这扇门是关闭着的,甚至是紧锁的,于是很少有人敢于触及它,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极限!而吉姆·海因斯却不认为这扇门是紧锁的,而是虚掩的。只要你敢于超越这个极限,用手轻轻一推,你就会发现,奇迹离你并不遥远,就如同那终点横着的绳子。
——高考北京卷《挑战极限》
这个片段,援引的事例材料均紧紧围绕“挑战极限”这一中心,但对它们的详略处理却不尽相同。肖邦、海伦·凯勒、丘吉尔都是大家熟知的,因此转化时采用了一事一句一议的方式,叙述简洁明了,内容却因此而丰富深厚。对于大多数人不甚了解的吉姆·海因斯,这一材料的转化则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过详细具体的叙述,形象生动地揭示文章的论点,显得有新意。两个段落一略一详把“挑战极限,创造奇迹”的观点论证得鲜明而深刻。
3.突出与观点相关的内容,力争指向明确
一则材料一旦进入文章,就应表现出明确的指向性,而且是唯一的指向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找到材料与观点的契合点。这个契合点,是对原材料进行改造加工使之成为进一步论证的基础,也是转述时应该予以重点突出的内容。
下面是一则材料及对这则材料的两个转换片段:
总经理对人事经理说:“调一个优秀可靠的职员来,我有重要的工作交给他做。”
人事经理拿了一本卷宗对总经理说:“这是他的资料,他在本公司服务了十年,没有犯过任何错误。”总经理说:“我不要这个十年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我要一个犯过十次错误,但每次都能立即改正,得到进步的人,他才是我需要的人才。”
谨慎自爱本是美德,但是倘若过分,就变成畏缩无能。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这话确实是经验之谈,但是人们可曾想过一个十年二十年都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极有可能也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那么这不做不错的“不错”,究竟又有何价值?
有些苦是必须受的,有些代价是必须付出的,有些错误是有价值的。一个人每次犯了错误都能很快地认识到并及时地改正,那么犯十个错误,就会有十次进步,他犯过的每一个错误都变成了现在的智慧。犯错不可怕,关键看你对待“错误”的态度。
这两个片段是对同一个素材的转换,但因主题不同,转述时侧重点就有了变化。第一个片段重点突出了“十年没有犯过错误”,针对“不犯错误”的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犯错误”的人可能因其过分谨慎小心而一事无成。见解新颖独到。第二个片段则抓住“犯了错立即改正”这一点论证了对待“错误”的态度,指出如果态度正确,错误便可变成智慧,促成进步,见解深刻睿智。
由此可见,材料向例证转化时,要服从主题的需要,抓住材料的实质,恰当地进行剪裁,剔除与论点无关的内容,突出、扩展与论点有关的内容,就能达到有力的论证效果。
三、材料和议论的连接
1.善于运用“始发叙述”
议论文的开头往往会转述题目提供的材料,这就是“始发叙述”。运用“始发叙述”要明了其要求和易踏的雷区,避免无意识犯规。其具体内容如下:
“始发叙述”的要求 既要简明,又要有始有终;既要尊重原材料,又要有鲜明的指向性。
不符合“始发叙述”要求的表现
不重视“始发叙述”。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让人莫名其妙。
不动一字,照搬原材料,转述中有不少与后面无关的内容,显得啰嗦繁琐。
根本无视材料的存在,不引述材料,另起炉灶写作。
符合“始发叙述”的要求,善于运用“始发叙述”,就能使文章开篇即切中肯綮,富有吸引力。许多高考优秀作文已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下面是北京卷两篇优秀作文的开篇片段:
一条路,走了很久,没有尽头;一首诗,作了很久,终难完善;一杯水,一块石,折射出无限可能。看似放了石头的杯子已经满了,然而沙子和水还可以放进去……这正如我们的人生,看似已经濒于“极限”的事物总会有“惊世”转机和意外收获!
——《人生无极限》
三十六计中不论是直取要害的“擒贼擒王”,还是巧避锋芒的“釜底抽薪”,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能够适当地抓住主要矛盾,就像材料中的老师选择先放大石块,将分量重的东西优先安排。因此,懂得抓住重点问题,是取得成功的重中之重。
——《重中之重》
这两个开头片段均注意了对材料的“始发叙述”,前者以“极限”为中心进行取舍,表述了“人生无极限”的观点;后者以“重中之重”为标准进行剪裁,发表了“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的看法。侧重点的不同,证明了“始发叙述”各自的明确指向,以及对论述主题的突出。
2.学会使用“连接句”
素材是一个“多面体”,它与话题的契合点只有一个,表达时切不可面面俱到,要直奔中心,而且要用议论或抒情的语句将主题与材料联系起来,这样的语句称为连接句。
第一,“连接句”能在材料和观点之间架起桥梁,把分析论述的方向鲜明地指向观点。请看下面的例子:
广东卷一优秀作文《重视常识》中的片段:
然而,有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懂常识,而是我们忽略常识,没有把常识付诸行动。曾有一则消息:上海一名不守交通规则的女博士横穿马路,引发人们的讨论和深思。“红灯停,绿灯行”,这是连小孩子都懂得的常识,明白这个常识的人却偏偏不这么做。假如这个女博士真的发生了意外,那她又能怪谁呢?(注:此为“连接句”)所以,认识常识很重要,把常识付诸行动同样重要。
博士在斑马线上闯红灯,并非不懂常识,而是因为常识太平常而被忽视,对闯红灯这种违反常识的行为反而习以为常。这篇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材料,然后用“红灯停,绿灯行”这一人人都应该懂得的常识,以及一个假设把素材同“认识常识很重要,把常识付诸行动同样重要”的观点紧密地联系起来,语意严密,中心十分明了。
第二,“连接句”是材料与观点的点睛之笔,它的成功运用,会使“多义”材料指向明确。避免偏题、跑题之嫌。如下例:
往远了说,《庄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A国人很喜欢戴帽子,而且A国人很会制作帽子,邻近的B国人却不会做帽子。有一个A国人认为如果能把帽子送到B国去卖,一定会赚到大钱。于是,他就贩了许多帽子去B国,可是到了B国他却一顶帽子也没有卖出去。原来,B国人喜欢断发文身,没有戴帽子的风俗。由此可见,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其人之常情,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在A国以戴帽为美,戴帽子是时尚,是潮流。在B国却以文身为美,以不戴帽子为美。两个地方的人之常情不同,当然事情的结果也各不相同。(注:此为“连接句”)
——天津卷《人之常情》
对于《庄子》中的这则寓言故事的解说应该是多向的,如做事不可主观臆断,要讲实践讲调查研究,如“推己度人”的危害等,可文章中的连接句却明确地把材料导向了“人之常情”以及“人之常情”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正是文章中的这段“连接句”才使得作者运用材料的意图凸显,文章当然也不可能再犯偏离中心主题的错误。
3.灵活处理——纯熟的表现
材料和议论的连接,具体到写作中,可以灵活处理。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
(1)灵活安排材料的位置
写作时可以先叙述材料,再运用“连接句”引出观点;也可以先亮明观点,再运用“连接句”导出支撑观点的材料。
前者为基本形式,后者为灵活处理。如以下两个片段:
片段(一):丛飞节衣缩食,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而当他病倒时,却无一人去看望他,这些受助者没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没有记住古人的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丛飞的事迹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肯定与赞许。试问那些受助者,你们以何来报曾经帮助过你们的人,是冷漠吗?
滴水之恩,以何报?用一颗真诚的、感恩的心来报;用你的关怀来报;泪水带来的是失望,微笑送来的是关怀。因此用你一个甜甜的微笑来报。
片段(二):爱是博大的,它能容纳百川,它能渗透一块坚固的巨石,它又如一杯香气四溢的茶,你越细细品味,也就越能品出它的香味。
点评:先亮观点后引材料。
丛飞,这个曾经感动中国的人物,这个曾经赠送财物达300万元的人,这个帮助过178名贫困学生却在病危时竟没有人去看望的人坦然地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这是何等的宽容,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丛飞的品格,但我却说这是丛飞心中爱的表达。因为爱心是博大的。
点评:先引材料后亮观点。
(2)遵照原材料叙议结合
材料与议论的连接,无论是先材料后观点还是先观点后材料,都是“分体”的。实际上,连接方式可内隐于叙述之中,这样的方式更自然、圆融,无痕可寻而又亲密无间,是一种更为纯熟的技巧。如下例: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失去了。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高考江苏卷《好奇心》
点评:这个片段从反面论证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作者没有平铺直叙取自鲁迅先生文章中的材料,而是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既概括了事件又彰显了观点,分析十分深入到位。
(3)摘取原材料要义
灵活处理的方式除遵照原材料叙议结合外,还可摘取材料要义,不受原材料情节的羁绊,融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如:
当拥有变成对你的伤害,当我的爱变成禁锢你的鸟笼,那么我心甘情愿放开那双保护着你的手,让你去自由地飞翔,让你拥有自己的那一片天。
美丽的鸟儿,我喜欢你那清脆的歌声,婉转悠扬;我喜欢你那多彩的羽毛,绚烂华丽;我喜欢你那可爱的姿态,充满生机。而我以为已经给了你一个可以避风的港湾,给了你生活的需要,给了我对你的喜爱。可是我却发现,你的歌声越来越苦涩,你总是对着笼子外的天空,凝望,哀鸣……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发现我错了,爱不一定是占有,我应该尊重你的选择,应该为你打开那个用我的爱编织成的鸟笼,应该让你去追寻,去争取那属于你自己的一片天空。
——高考宁夏、海南卷《放手也是一种爱》
点评:这篇文章中对材料的运用,只是摘取了要义,原材料中的放生小鸟的母女转换成了“我”,且加进了生活中养鸟的体会,十分真切自然地导出了“爱不一定是占有”的观点。这样的转述既不失原味又给人以真切的体验。
例文一《窗的启示》
●点拨这是一篇议论文的典范,例证丰富,分析透彻,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给人以激励与启迪。它以“我”自身经历开篇,从印象最深的地方切入,引出话题“窗”,紧接着揭示了“窗”的象征意义——贫穷的象征,执着的见证。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匡衡与福楼拜的事例进一步强化了窗是执着与勤奋的见证这一中心,最后一段以议论性语句画龙点睛,“窗”是成功的象征,只要执着、刻苦、勤奋,就可打开成功之窗,成为有建树的人。
全文语言虽不华丽,但饱含情感,结构虽不复杂,但前后勾连十分严密、完整,是值得借鉴也易于借鉴的佳作。
●迁移借鉴由记叙文《窗》到议论文《窗的启示》,这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材料向议论文例证转化的范例。
1.“始发叙述”要言不烦,指向明确,为观点的提出铺平了道路。文章开头运用提要式压缩法将《窗》中的事件用三句话就交代得清清楚楚,要言不烦,而第三句话“我为她的精神所感动”将材料引向称赞小女孩的执着,使下文的观点水到渠成,十分自然。
2.善于运用“连接句”。文章对每一个材料的转述中都有与中心观点相呼应的“连接句”,如“我忘不了她那双眼睛……我更忘不了那窗口……”“把墙壁凿一个洞,想必是不规则的”“福楼拜跟匡衡不太一样……都是那么勤奋”,正是这些连接句,将材料与中心粘合起来,形成紧密的一体,使中心有了依托。
3.材料处理详略得当。文中三个事例,匡衡例因人尽皆知,作了简略处理,重在揭示精神内涵,其他两例较为详细,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阅读需求,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例文二《要全面看问题》
●点拨这篇短文用浅显的语言、丰富的事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全面地看问题。
文章从小姑娘与妈妈的对话说起,从花园到万物到人类到生活,均有着对立面,有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告诉我们只有全面地看问题才不会留下“瞎子摸象”的笑话。
结尾一言以蔽之,简洁有力,余味无穷。
文章对材料的转述抓住了关键语句,即两个小姑娘的话,对她们两个话语的矛盾十分精练地进行了分析,得出“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结论,水到渠成地把材料引向观点。
●迁移借鉴本文开篇对材料的转述简单而不失原意,抓住了两个小姑娘对玫瑰园不同评价的关键语句,对比之中为下文提出观点作了充分的准备,可谓引述精当典范。最后一句指向中心:世界本来就是又好又坏的样子。
更为可贵的是文章几乎每段都有过渡句,且用例详略有致。除刘邦例为详用外,其余均为简例多用,既丰富了内容,又有排比的气势,语势畅通有力。
文章充分分析了世界万物的对立面这一客观事实后,最后水到渠成地点出中心,掷地有声。这个片段告诉我们材料转化为写作内容一定要精当引述,不可面面俱到,要突出中心,并且不时运用过渡句,勾连上下文。这样的文章才能中心突出,浑然一体。
议论文写作常常需要引用素材作为论据,并且需要对素材进行恰当的加工,以揭示素材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支撑观点。所以无论是采用提供的材料,引出话题,还是运用自己积累的素材,进行论证,要想恰当地转化到作文中,必须运用一些可行的方法。
1.从素材到观点
(1)抓关键词语,明确素材内涵
新材料作文会提供多个可选择的角度,它需要我们进行分类、类比、推理。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理解材料的多层指向,紧贴材料写起,由材料引发,联系实际写开去。
如下面一则材料:
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地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学生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2)找中心句,提炼观点
作文素材如果是一个故事,或者表述了几个方面的内容,那么,要从文本中找出中心句,或提炼出符合自己作文的观点来。
例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感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阅读这则材料,不难看出韩愈的两句诗是中心感触点,而“意境”和“哲理”给我们提示两个明确的立意方向。
方向一:就诗句意境引申立意,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
我们首先要领会此诗句中的意境,试想:早春二月的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一番小雨后的第二天,春草芽儿略显了春的印迹,显然是一种平淡、朦胧的意境。鉴于此,我们可以“朦胧美”和“平淡美”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也可以记叙自己经历过的一段平淡、朦胧的美好经历,写成记叙文。注意写作时,情感一定要质朴、平淡。
方向二:就诗句寓含的哲理写议论文。
“遥看近却无”中蕴涵了多种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远和近;物以稀为贵;整体与局部;现象与本质;美在距离;朦胧产生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崇尚集体文化;讲求团队精神等。可以任选一个角度立意,自设一个切合题意的论点,注意议论中的思辨性。
2.从观点到素材
在考场上,材料有限,而话题多变,怎么办?首先我们运用发散性思维,看看材料是否有可能与话题挂上钩。
对同一个素材进行不同角度的联想,会形成完全不同的主题。这种现象,如同阳光的多棱镜反应,这就是发散性思维。
运用发散性思维,对同一则材料,我们可以选取它不同的角度应用于不同的话题之中。
怎么把现有的材料转化成高考作文的材料呢?给你秘诀:拉一拉,靠一靠。但要拉、靠得自然,不露痕迹。如果“靠”过来别扭,那就是失败了。
一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开挖出多种资源,那你的材料就以一当十了。
如:关于科学家袁隆平
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用袁隆平的话作为材料,与高考作文拉拉靠靠。
广东卷《常识》:
袁隆平刚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时,一位资深的老教授对此不屑一顾,说:“水稻没有杂交优势,这是常识,你难道不懂吗?别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了。”袁隆平对此没有过多的理会,全力投入实验,最终培育出产量翻了几番的籼型水稻。假使袁隆平当初听信教授,也迷信常识,那么,还会有籼型水稻的诞生,还会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美称吗?答案是否定的。常识,之所以会成为常识,自然在人们心中已经植下了根,轻易不会改变。所以,当一种有违常识的看法被提出时,必定会引起许多人的反对。这时,我们不应该因此而放弃,而应该学习袁隆平的创新开拓精神,坚持不懈。失败了,只是证明常识真的正确,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成功了,那么我们涉足的就可能是一片全新的土地,等待我们去开拓。
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袁隆平坚定了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用自己的创造让世界更和谐美好是他星空下的愿景。头顶烈日,袁隆平走进莽莽的水稻绿海,专注于田畴,细细寻找杂交的良种。向着梦想,他脚踏实地地步步前进。2004年超级杂交稻的重大突破,意味每年又可多养活数千万人。如今“当代神农氏”袁隆平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了星空下的梦想。
福建卷《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
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入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从田间完成伟大的创造?何以用枯瘦的双肩担起全球的饱食之忧?他因胸怀天下苍生而热爱他的事业,他因热爱而诞生创造的婴孩。……
我已无法历数古今中外多少因热爱而造就的伟大创造,可这种繁盛,恰与当下创造之光的暗淡形成触目惊心的反差。我们有袁隆平,有王选,有钱学森,可这些科学巨匠已垂垂老矣,而后起之秀乏善可陈,为何?我想正是因为当下已缺少对科学本身有着痴爱的年轻人,我们有的,只是一群又一群为了名利,为了一纸证书而在实验室里苦干的学生,他们一旦获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愿在黑暗中前行。
福建卷《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以及愿望,真诚朴实得令人动容。在他的梦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成功,水稻如高粱般高,颗粒如花生米般大……这是多么简单明快而又朴素的愿望啊,美好却有点儿遥远。而就是这朴素的愿望,这宁静致远的心境,使他勤恳工作,最终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海子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袁隆平的愿望,是纯粹得让人起敬的。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至于追名逐利,在这位可敬的科学家身上无法存留,我想,袁隆平是宁静致远的,他拥有朴素、勤恳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名利对于他是极淡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这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科学家会慷慨地把奖金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
1.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材料与观点间,加一个“连接句”。
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要在一个庄园里举行一场慈善晚宴。应邀参加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保安以没有请柬为由将一位手捧着储钱罐的小女孩拦在了入口处。这位叫露西的小女孩没有争执,她请求保安将她所有的钱(已放在储钱罐里)——30美元25美分带进去时说了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话感动了保安,也感动了另一位来宾——沃伦·巴特先生;这一句话当即成为晚宴的主题标语。是的,为别人捐出一分一角的普通人和捐献成千上万的富商是一样值得尊重的。因为,在慈善的天平上,他们是等重的。不要把慈善活动看成仅仅是有钱人做的事,即使是普通人,也能成为慈善家。只要我们对他人心怀慈善,任何人都是在做善事。
答案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2.阅读下面的材料,确定你的观点,然后用“连接句”将材料与观点连接。
一位青年落榜后十分灰心,烦闷之际不由走到一座庙里。住持见他垂头丧气,问清了缘由后,便指着树荫下的斑驳阴影说:“年轻人,这是什么?”“阴影呗。”住持说:“错了,这是阳光呀!”
答案 青年顿悟,又锲而不舍地努力起来,最后终于如愿以偿。是的,阴影因阳光的存在而存在,而阳光却不因阴影的存在受到限制。阴影虽带给人们沮丧,甚至是恐惧,但却是短暂的,只要心怀阳光,阴影便不再可怕。
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牵挂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牵挂有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
请以“牵挂”为写作的话题和范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牵挂”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好在话题材料中已用两个比喻揭示了它的内涵。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两个比喻,展开类比联想,由此及彼地切入话题。比如由“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类比联想到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挂念、在外求学的学子对父母的惦念、父母对子女的思念,等等;由“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类比联想到子女对家庭的依恋、妻子对丈夫的眷恋,等等。通过类比及转换就能快速打开思路,确定文章主题。具体写作时应精心选择具体感人的事件,着力抒写出内心真挚的情怀。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煤矿接连换了几个矿长还是没有扭亏为盈,后来换上了高矿长。他到工人中间走了走,有一天拿了一根粉笔,在工人交接班的休息室的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8”字。夜班工人问了值班员,知道那是白班工人的产量,于是第二天这个数字被改写成了“9”字。白班工人知道后,感到不好意思,决定给夜班工人点颜色看,于是到了下班时间,这个数字又被改写成了“10”。这样煤矿的效益好了,工人的干劲更大了,不久就扭亏为盈。工人们很纳闷,高矿长没开多少会,没做多少动员工作,他做的都是小事情啊。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触?请你就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感触要与材料的含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很容易读懂。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这样两个技巧:第一,材料所起的作用是给定写作的范围,就是写作文时,不能离开这个范围,否则就会跑题。第二,应该从这个材料中确定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就是写作中心。这个材料包含了“重视细节”“善于激励”“竞争出效益”“压力出成绩”“谈方法”“谈目标”等哲理。这些都符合新课标提倡的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人的发展、提高人的修养等理念,这也是高考的大方向。
一、(原题见教材P33“写作实践”一)
写作提示要得出观点就必须认真分析材料,材料中涉及的实验包含两部分,并分别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结论。我们的分析实际上就是针对这两个结论进行比较,考虑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不同,很明显,实验的条件不一样,那么接着再问,这两部分实验在条件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实质性的区别呢?答案也容易得出,一个营造的是突如其来的危机,而另一个其危险的到来是缓慢的、不易觉察的。好了,到了这儿,材料的立意就在这看似矛盾的答案中显现了,我们人类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重大的危机时很容易提高警惕,从而走出困境;而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困难面前则放松警惕,从而一步步陷入困境,最终不可挽回。由此看来,我们不能仅把大问题视为问题,更多的时候要着力解决好小问题,否则小问题很有可能会变成大问题,而到时候再想着去重视它却已经晚了。以上谈到的这些都可以作为立意。
(1)“扔进热水锅”和“放到一个盛满凉水的锅中”,对青蛙来说一是逆境,一是顺境。面对逆境,青蛙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斗志,奋力一跃,竟跳出锅外,安然逃生。身处顺境,青蛙逍遥自在,怡然自得。殊不知,养尊处优的结果是厄运悄悄来临,最终只能葬身锅底。由此可以警醒世人:人生没有直路可走,艰难险阻总是难免的。顺利时,当居安思危、不断进取,方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遇到挫折时,应不畏艰险,自强不息,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命运,靠自己把握;未来,要自己开拓。海明威说:没有人可以打败你,除了你自己。这一告诫值得我们永记心怀。
(2)青蛙是一种动物,当把它扔进煮沸的热水锅中的时候,它知道反抗是因为知道危险。一段时间后,再把它扔进一个冷水锅中,并在锅底慢慢加热,它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在逐渐变热的水中享受着,当它感到烫的时候,却无力逃出。人往往也是这样,站在悬崖上,面对万丈深渊,谁也不敢跳下去,因为那是危险、灾难;而在走向深渊的坦途上,在罪恶的享受中却浑然不觉。一些贪赃枉法者就是这样,经得住大风大浪的洗礼,却经不住糖衣炮弹、金钱美女的诱惑。
(3)青蛙被冷不防地丢进煮沸的热水锅里,能奋力跳出锅外;可当它被丢进慢慢加热的锅中后,却乖乖地束手就擒,不做任何反抗,最终葬身锅底。伟大思想家孟子的一句警世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该青蛙命运的最好诠释。没有危机意识,就算你经历过再大的风浪,一个阴沟也能让你翻船。
(4)一只被扔进煮沸的热水锅里的青蛙能安然逃生;可是,一只被放在冷水锅里慢慢煮的青蛙却性命难保,这就是“温水煮青蛙原理”。这个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人必须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不满足于现状、不安于现状,切不可在浑浑噩噩中度日,更不可在暂时的安逸中躲避。否则,就会落得与这只青蛙一样的下场。
二、(原题见教材P33“写作实践”二)
写作提示本题训练的是如何将材料转化为例证,把课本中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写作实践中,从而提高根据不同文体的需要随心所欲进行材料转化的能力。
参考答案 
(1)李斯特在巴黎公演前夕偶识了身处窘境的肖邦,他十分赏识这个青年的才华,于是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换上了肖邦。由此,肖邦被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介绍给了巴黎的听众。中国自古有“千里马易得,伯乐难求”之说。李斯特这种提携新人的伯乐精神和甘当人梯的无私品德无疑是值得提倡的。
(2)当灯光豁然大亮时,那倾倒众人的琴声,竟然出自默默无闻的肖邦之手。李斯特以自己的智慧巧妙地推荐了肖邦,不仅让肖邦有了展示高超演奏技艺的机会,也为那些迷信名流、崇拜权威的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三、(原题见教材P33“写作实践”三)
写作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材料的有机转化能力。转化的关键是根据不同论点合理处理材料,转换时注意“始发叙述”的角度和阅读材料完整,以灵活的方式处理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中心论点:科学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
意大利哲学家和思想家布鲁诺因反对“地心说”,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宣传进步的宇宙观,反对宗教哲学,而引起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他被指控为宗教的叛徒并被革除了教籍,长期流亡国外。1592年,布鲁诺在威尼斯被捕入狱,在被囚禁的8年中,他遭受了接连不断的审讯和折磨,但布鲁诺始终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百花广场,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为捍卫真理而献身的杰出学者。布鲁诺的人生历程无疑给后来者以启示:在科学探索的崎岖道路上充满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只有勇于克服这些艰难险阻,才能使科学不断地战胜谬误,真理不断地战胜迷信。
2.中心论点:科学家要具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些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的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运的人们呵,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在烈火中永生;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3.中心论点:黑暗势力有时是很强大的
对宇宙的探索,人们以前都相信“地心说”,除此以外的任何解释都被视为异端邪说。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更是极大地触怒了教会,不被世人接受。正在这时,走出了一位敢于对“地心说”说“不”的人——布鲁诺,他以满腔热血积极支持“日心说”,竭力揭示“地心说”的荒谬,却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处以“火刑”。由此可见黑暗势力的强大,它所代表的愚昧无知和顽固凶残的势力往往会扼杀新思想,扼杀真理,成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巨大障碍。
江苏卷优秀作文
朋友一天告诉我:“好奇心害死人!”我先笑了笑,随即便默然了。
好奇心,的确“害死”了不少人呢!
纵观人类科学史,几乎每一个飞跃都伴随着杀戮。有的是残害天真而好奇的科学家,不让他们吐露人人都可以好奇地窥探上帝的秘密这个真理。有的将真理的幼苗掐断,熄灭人内心渴求的火焰。
所以布鲁诺被烧死,女数学家索菲娅被当作女巫,爱因斯坦被视为疯子。
而好奇地探索本身便危险重重。居里夫人由于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而身患绝症,哥白尼晚年因观测太阳而失去视力。
好奇心可真是“害人不浅”!
然而布鲁诺昂起头,索菲娅说:“我选择数学!”居里夫人高贵地合上双目,哥白尼抚摩著作封面泪水溢出浊眼。而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却眼眸清澈,决不退缩。
如果他们可以齐声回答,他们必然会说:“探索生命自然的奇迹,我只是有些好奇!”如此骄傲自豪!
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的确,会思考是人类高贵之处,而好奇心正是思考的起点。“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又到哪里去?”每每思考这些问题,我仿佛置身于无限的漩涡之中,感到不可知而答案又似乎无处不在。这些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但毫无疑问的是,人类正是由此发展,由此升华。
“好奇心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朋友又道,指着堆着的课本试卷叹气。我凝视池塘边嬉闹的孩童,不禁有些惆怅。
越是成长,人似乎对这个社会越是熟悉,我们习惯了天是蓝的,月亮会圆会缺,电视一个黑匣子却会唱会跳,母亲的白发会越来越多,而网络更告诉我们,你想知道的,我们都有。
《苏菲的世界》中艾伯特对苏菲说:“当人们安于沉睡在兔毛中时,哲学家总是攀在兔毛顶端,向下大喊:‘你们快看!’而人们只是一笑:‘这群捣蛋鬼!’”
“那你呢?朋友,你会怎么做?”
朋友从书间抬起头,清亮的眸子闪动着光芒,她嗔怨我道:“真是个麻烦的问题,不过如果不幸‘遇害’也许是另一种幸运呢!”
从她的眼中,我同样看见自己坚定的眼神,把握好奇心,奉献自我!
这“害人”的好奇心!
1.取暖的豪猪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豪猪们为了御寒挤在一起取暖。它们不断地彼此靠近以获得更多的温度,但由于靠得太近,刺毛刺到彼此的身上,于是它们又不断地远离对方。经过几番聚散,豪猪们终于发现只要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就既不会刺痛别人也可以得到温暖。
适用话题 距离产生美 道德与法律的平衡 尝试与创新 寻找规律 选择适合自己的
2.鱼儿不会说话
美国联邦议会批准了在小田纳西河上修建一座用于发电的水库,先后投入了一亿多美元。当大坝工程即将完工时,生物学家发现大坝底有一种叫蜗牛鱼的珍稀鱼类,如果大坝建成,将影响这种鱼的生活环境而导致其灭绝。于是,环保组织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大坝停工并放弃修建水库的计划。在第一次诉讼失败后,环保组织又上诉到最高法院。终于,这些鱼儿赢得了生存的权利,其依据是1973年颁布的《濒危物种法案》。
适用话题 环保 价值观 理与法 举手投足之间
3.跳蚤效应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跳蚤放在桌子上,跳蚤迅速跳起,跳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后来,科学家在跳蚤的头上罩上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跳蚤一跳起来就要碰到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的高度。接下来,科学家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将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成了“爬蚤”。
适用话题 超越极限 自我设限 不要轻易说“不” 坚持 顺其自然
4.邵逸夫:从“吝啬”到“豪捐”的慈善家
1970年,有一家养老院的老人,给电影大亨邵逸夫写信,希望他随缘行善。结果邵逸夫只寄来一张500港元的支票,养老院不满意,邵逸夫的做法也贻笑大方。
普通市民喜欢打听顶级富豪的“八卦”,对于他们投身慈善的动机也很好奇。有媒体报道说,邵逸夫从“吝啬”走向“豪捐”,源于那次捐款500港元招来的嘲笑;也有人说他是在胞兄去世后“顿悟”,感觉人活一世,与其没完没了地拼命赚钱,不如在生命健全时积德行善。邵逸夫有一句名言:“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邵氏大规模的捐赠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1986年,香港媒体排出当地十大财团,邵逸夫以33亿港元的资产名列第十位。1987年开始,邵逸夫集中向内地捐款。这一年他向内地捐出第一笔教育款项1亿港元,帮助内地10所大学兴建图书馆或科技馆。从那以后,一发而不可收。遍布各地的“逸夫楼”,成为多少内地学子的集体回忆。
适用话题 奉献 不吝财富 转变
5.金秀贤:都教授其实是实力派
《来自星星的你》让25岁的金秀贤如火箭般爆红亚洲,2014亚洲FM巡演空前火爆,一票难求。而金秀贤在FM见面会上的真性情流露,更让粉丝倍感暖心。在众多花样美男韩星中,金秀贤绝对是实力派。不仅长了一张宜古宜今的帅气美颜,从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到沉稳博学的大学教授,不变的是都敏俊的一往情深;从“农药一般的乡下男孩”到“梦想高飞的实力歌手”,宋森动实现完美逆袭;从笑容天真无邪的傻小子到冷酷纠结的朝鲜特工,元柳涣像野狗一样出生,像怪物一样成长,像尘埃一样消失,虐惨银幕前的观众,演技和存在感在同辈演员中获得了压倒性的评价。出道至今,金秀贤从之前的小角色一点点磨炼演技,虽然年龄不大但积累了不少好作品,为今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就了如今容貌与演技并重的“偶像实力派”演员。
适用话题 坚持、执着 天赋和努力同等重要
6.“总理套餐”爆红,
两千箱特产被经销商抢空
“我们将会推出椰子脆片和椰奶酥卷的‘总理套餐组合’。”日中午,海南春光食品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人民网“海南视窗”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想到总理会购买他们的产品,消息在网上传出后,目前海口仓库的两千箱椰子脆片和椰奶酥卷已经被经销商一抢而空。
4月1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海口调研时,走进街边的一家小店与市民交流互动,并花19元购买了一盒春光牌椰子脆片和椰奶酥卷。这一消息在网上传开后,“总理套餐”瞬间爆红网络。海南春光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严小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是看到网上的消息后才得知此事的,“感觉很突然也很高兴”。
严小姐说,网上的消息传出后,众多经销商开始“疯抢”椰子脆片和椰奶酥卷,公司在海口仓库的两千箱存货在当天中午就已经被一抢而空。目前,公司正在紧急从文昌调运货物。
适用话题 名人效应 从众心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艰难险阻造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