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买大型收割机作业视频去外省作业怎样

千余台外来收割机 到清远在田间收割作业 - 农机新闻 - 农机新闻 - 【买农机网】
当前位置:&>&&>&
千余台外来收割机 到清远在田间收割作业
  7月9日下午3时,在清西平原的山塘镇恒平村,10余辆来自河南驻马店的收割机正在风卷残云般地收割熟稻。  “稻客”(或“麦客”)是指以前农村稻子成熟后、一批专门提供手工割稻服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稻客”已从人工升级为机械化的收割机队伍。清远早晚两造水稻种植面积达200万亩。据清远农业部门统计,早稻收割期间,约有千余辆外来收割机在清远田间收割。  这些“稻客”在为化作出贡献的背后,是他们超乎常人的付出:一年大半年时间在外收割水稻或小麦,辗转数万公里,风餐露宿。但如今,这种流浪式、游牧式的“稻客”作业利润不断缩减,油费、生活成本不断提高,“稻客”生存环境堪忧。  “流浪的稻客”  大半年时间在外 辗转上万公里  河南驻马店市杨合勇一家12人,组成了一支由6辆全新收割机、6辆货车组成的机械化收割队。他们通过GPS定位,开着货车将收割机拉到了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当日下午,在酷热的阳光下,杨合勇正驾驶收割机紧张作业。  潘姨家1亩6分地的稻子熟了,她在田间公路边找到杨合勇,谈好价钱后,杨开着收割机沿着公路和一段田间小路来到潘姨家的稻田。相比较老式收割机,这些外来收割机只需一人作业,收割机将稻禾收进机体后,将禾杆打碎吐出,稻谷暂时储在机体内,待收割完后,在路边一次性将谷物倒入袋中。而旧式收割机稻谷即时流出,作业时需两人操作,一人驾驶机器,另一人将稻谷装袋。  记者统计,潘姨家1亩6分地稻,收割只用不到20分钟时间,收获了1000多斤水稻。收获完潘姨家水稻后,潘姨按每亩地80元的费用支付了报酬。杨合勇休息了一下,等待其他村民来找他割稻。  杨合勇说,每年从4月份外出,一直到11月份割完最后一季稻子才回老家,大半年时间需要在外度过,每年要辗转海南、广东、重庆、四川、湖北、东北等全国各个地方,行程数万公里。他们算准各地水稻或小麦成熟时间点,提前来到各地麦田或稻区,助当地农户将谷物收割归仓。“在我那个县,这样的收割机最起码有5000辆。”杨合勇说道。而每年两造水稻成熟季,就有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的“稻客”来到广东清远,全国跨区域作业的“稻客”是个不小的数目。  再过几天,收割完清远的水稻后,他们又要启程去广西。  收割“生意经”:  风餐露宿 但收入大不如前  “稻客”辗转万里跨区作业能赚到钱吗?据和杨合勇一起来的“稻客”杨坤介绍,在天气好的时候,他们早上6点钟就开始作业,从这一片稻田收到下一片稻田,平均一天能够收割约20亩,好的话一天能收到四五十亩。“其实机器1小时能收割6亩,但像在清远这样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的地区,花在找田的时间较多,因此有时一天真正工作的时间只有3个多小时,只能收20亩,收一亩地80元到100元不等,除去油费,一天能挣上个1000多元。好的时候碰到连片经营的田地,一天能有五六千元收入。”杨坤说道。  像杨合勇这样大半年时间在外的“稻客”,除去油费等成本,一辆收割机能挣到10来万元。“好在收割机有跨区作业证,不用交高速路费,但十几万元一辆的收割机每年也折旧好几万,算上折扣的话一年也挣不了多少。”杨坤说出他的账单。  而为了减少开支,“麦客”们开着货车拉着收割机奔跑在大江南北过程中,基本上晚上都是睡在车里,平时吃饭也是在村委会里搭伙吃饭。“天热的时候,车里太热,晚上就睡在树底下。”杨合勇介绍道。  跨区作业的黄金时代是在五六年前。据了解,2009年之前,那时由于收割机数量少,一辆收割机一年能赚二三十万元,但随后越来越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跨区作业机器越来越多,利润也慢慢缩减。“以前是‘人找机’,现在是‘机找人’。”杨坤无奈地说道。  稻客的“红海”  成本不断升高 收割价格下降  随着竞争者越来越多、成本不断提高,以及辛苦的工作,跨区域作业市场从以前的蓝海变成现在的“红海”。  记者了解到,每亩稻收割价格由以前的130元下降到100元甚至80元,而与之相对的是各类成本不断上升,再加上常年在外奔波辛苦,跨区域作业已成为赚钱不易的行当。记者了解到,其实早在2003年,清远地区也曾出现过“稻客”。据媒体报道,清城洲心镇连石村农民在2003年筹资60多万元购进4辆全新,并另外租用2辆,成为当时清远首屈一指的农机大户,他们每年有7个多月在外忙碌,作业区域遍及广东、海南、湖南、湖北等地区,一年收入有50多万元。但随着收割业务利润越来越低,赚钱越来越辛苦,清远“稻客”们逐渐退出该领域。  除了竞争激烈,本地碎片化经营也是侵蚀“稻客”们利润的一大因素。  以清远为例,清远目前两造水稻种植面积达200万亩,但本地水稻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还是主要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这不仅影响本地农业机械化率,对外来“稻客”也不是一件好事。清远目前水稻机械化收割率达到70.6%,但全市目前只有1400多辆收割机,且七成以上为小型机,全市办理跨区作业证的收割机仅30多辆,清远本地收割机难以满足收割需求,每年收获季节,约有1000余辆外地收割机在清远田间地头作业。  “碎片化经营影响效率,单位时间割得少,油耗等成本大,在清远,割了这里几亩地之后,又到绕到其他地方再割一两亩,跑来跑去花时间,一天也割不到几亩。”“稻客”杨合勇说道。  “稻客”将公司化 &提供订单式 &托管式服务  大量外来个体户“稻客”进入清远,为提高清远水稻收割机械化率作出贡献。但农业领域专家表示,随着利润越来越低,这种长年在外找稻割、碰运气的“个体户”模式或许将被提供“订单式作业”、“农业托管”等服务的公司“稻客”所超越并代替。  农业领域专家表示,目前清远正在推进土地确权工作,下一步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将越来越普遍,待适度规模经营后,为机械化作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规模经营普遍推开后,无论是种、管理、收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规范的机械化作业,而这时个体户式的‘稻客’们很难提供这样的服务,而一种能提供收割、种植、管理等订单式服务的公司‘稻客’则会脱颖而出。”该名专家表示。  而目前在全国一些地方,正如公司“稻客”这样提供专业化、规范化农机服务的专业机构也已经有成功试点。据媒体报道,四川成都新津县农业部门已经联合农机专业合作社,探索“生产大统筹,服务全包干”种粮模式,种粮大户向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种植成本得到下降,产量得以上升。  “举个例子,以前个体户‘稻客’来到清新山塘,有些农户稻子可能才熟了六成,但农户担心‘稻客’走了后就没有机器割了,因此农户只能将六成稻子也割了,只熟了六成,农户减产不少。而专业化的‘稻客’公司则与种粮大户签合同,在稻子熟透了才来收割,农户不担心没有机械收割,‘稻客’们不用碰运气式地找稻田。”该专家表示,“建议个体户式的‘稻客’向公司化、规范化,能提供专业化农机服务的组织方向转型。”
别人正在看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65950',
container: s,
size: '0,0',
display: 'inlay-fix'
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复制本站内容,或者建立镜像!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哪些,问题,对策,小麦跨区机,及对策,联..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买台收割机跨区作业几年能回本_百度知道
买台收割机跨区作业几年能回本
硬干三月本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各价格同我履带机三十亩<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100亩丘陵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依然不足的今天,联合收割机夏收中显露饱和趋势,农机手作业效益下降,有购机打算的农民也举棋难定――
收割机:买还是不买?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编者的话】 眼下,正值&三夏&大忙时节。连日来,记者深入夏收夏种夏管一线采访调研。安徽日报从今日起特推出&记者走江淮&&三夏&思辨&系列报道,集中探讨当前农业主管部门与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困惑与思考。
小麦机收市场初显饱和
  6月5日,天气略有些阴,没有毒日头,正是小麦抢收的好机会。在亳州谯城区赵桥乡赵桥村,农机手李永利正站在田头的绿杨树下休息,面前的麦田里机声轰隆,他的同伴正驾驶着大型联合收割机忙碌着。往年,这是一个忙碌却收获不菲的季节,但今年,突然显现的市场饱和让李永利略感紧张和焦虑。 &机器太多了,远远不如往年那么好揽活。 &李永利告诉记者。
  2008年,李永利花8万元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开始从事专业收割。 &一开始河南、山东满处跑,机器少,到处是收不完的麦子。&李永利说,今年情形大变。&前两天刚刚从河南过来,今年收割的面积只有去年一半多点。 &李永利说,按这个趋势,今年到山东、河北也不会太乐观。
  &以前路上到处是拦机子的人,但今年从河南回来就没这样的事情。问了沿路好几个村子,都说本村就有收割机。 &李永利的妻子站在旁边一边搓着一把新麦一边告诉记者,现在她家所在的亳州谯城区赵桥乡蒜苔楼村,前年只有2台机器,今年有6台。 &往年看到一块麦地,可以放两天,今年不行,上午不割,下午就会被别人抢走生意。 &
  像李永利一样,各地正忙着抢收的农机手们都感受到了同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影响了他们远距离跨区作业的信心。
  在宿州,每年6月初都是收割机手纷纷跨区远征作业的时候,但今年这里不少机手放弃了跨区远行作业的打算。据当地农机部门负责人介绍,机手跨区作业的积极性较往年降低,主要还是作业市场竞争加大,加上油价上涨,怕扑空了连油钱都挣不回来。
  据省农机局负责人介绍,往年农机手跨区作业半径多在500公里往上,而今年缩小到200公里到300公里,且就近开展作业的趋势明显。
持续萎缩的&盈利功能&
  小麦机收市场饱和,直接原因是近年来农机补贴政策刺激效应所致。在政策刺激下,近几年我省大型联合收割机以每年1万台左右的速度增加,目前全省已达到12.4万台。省农机局购机补贴办公室主任陈发明介绍说,周边几个省份收割机也在激增,收割高峰期到我省来的机器也越来越多,以盈利为目的农机作业竞争自然日趋激烈。
  收割机饱和,农民还能买收割机吗?
  &收割机饱和,要一分为二地看。 &陈发明分析,一方面它作为盈利工具的功能肯定在萎缩,这反映了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的成果。成熟的农业机械化是不存在大范围长距离跨区作业的,那是农业机械稀缺年代的特定产物,不利于农业生产的顺畅进行。 &往年机械不够,我们提出要虎口夺粮,搞南机北调等,而联合收割机充足了则无需如此。 &
  事实上,今年出现的一些作业新气象正是机械充足所致。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夏收中各地小麦收割机数量充足,加上信息服务周全,收割机扎堆窝工或缺机少机现象很少发生,农民收获也更加从容。而由于购机补贴拉动,大功率、高性能收割机成为麦收主力军,机收小麦清洁度、损失率等指标较往年又有较大改善。
  &另一方面,它作为农业生产工具,目前仍不能满足需求,离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现代农业要求仍有距离。 &陈发明强调,从事规模经营的农民,仍需要在政策支持下,继续购买收割机满足自用,这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机械相对饱和,农机手作业的收益无疑会受到冲击,值得关注。农机手李永利就告诉记者,往年一季小麦可以有2万多元纯利润,今年估计只能有1万多元。
  事实上,市场动态也已经影响到农民继续购买联合收割机的热情。 &往年这个时候销售点的收割机都卖空了,今年却卖不动。 &亳州谯城区农机局局长芮有东告诉记者,这说明不少经营者已经意识到市场饱和。
  芮有东介绍说,去年一年谯城区使用补贴金额1400多万元,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今年上半年1160万元的资金,到现在只使用了350万元,农民购机不积极。
农业机械还需大发展
  大型联合收割机数量已经趋于饱和,收割机收取费用相对下降,而农机所需的油料价格却不断上涨,农机手从跨区作业中所获利润逐步下降。对此,专家建议,农机部门要对大型农机具供需情况进行跟踪调研,适时对农机市场进行引导。
  &对大多数农民来说,购买一台收割机的投入不菲,作业效益的下降意味着该项投入不再是包赚不赔,而是风险加大。 &芮有东说,面对市场新变化,需要引导以盈利作业为主要目的的农民理性购机。有实力的最好购买新型、大马力机器,提高作业效率。
  对正在从事专业收割的机手,专家建议要适应市场新的作业特点,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作业重点放在本地区,在作业技术和服务质量上做文章,提高作业效益。另一方面要大力倡导以专业合作社牵头抱团组队,及时掌握信息,减少外出跨区作业的盲目性。 &这就要求政府和农机合作组织在服务方面跟上,加大信息服务、维修服务和技术培训。 &陈发明说。
  采访中,记者遇到亳州焦魁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焦魁。他在河南、山东等地都有固定客户。 &刚刚山东德州客户打电话说,那边的麦子10号可以收割,提前预定30台机器。 &焦魁说,通过电话他心里就有底,计划9号赶到,马上就可以干活,不会扑空或者窝工。
  &联合收割机的快速发展,不代表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到了高水平,实际上绝大多数农业机械仍不能满足需要。 &陈发明认为,当前需要继续坚持以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为重点,大力推进包括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等相应机械的发展,提高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
  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提出,要对购机补贴政策进行灵活调整,促进那些农业发展急需却仍然短缺的领域,以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比如,土地深松机械在我省仍非常稀缺,去年秋种才开始进行30万亩的土地深松试点。 &芮有东认为,深松是粮食稳产高产的基础,对此可以加大补贴力度,促进深松机械的发展。再比如微耕机械,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这种适合在大棚里使用的农机市场空间较大。此外,像喷灌机、烘干机和植保设备等,都是我省农业发展急需却短缺的机械,不妨加快推广运用。(史力)
版权申明:
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
24小时新闻排行
安徽国内国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型收割机作业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