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是封闭式教学吗

《永修县教育志()》教育人物(选介)
永修2000年的兴教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素有“海昏秀域,人杰地灵”之誉的永修,造就了大批教育优秀人才,东晋有精通“五经”的周续之,南宋有“理学”名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传人李燔,明有“一门忠烈”的赣州府训导淦君鼎,清有献身于史志事业的礼部侍郎李凤翥,民国有为振兴江西、在南昌热心办学校建武馆、教育青年学文习武的教育先躯龙起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创办教育、献身革命的王怀心。
新中国成立后,有新中国航空事业创始人之一,航空技术专家、教育家王弼,有热心教育、英勇献身的黄德建,有耕耘一生、精心育人的骆匡广。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有“十载为师,鞠躬尽瘁好园丁”的王俭,有学识渊博、首创民办教育的袁光华,他们均成为永修县的好教师。
第一节 人物传略
罗永恒(1940.10~),男,
1940年10月13日出生,江西师院数学系毕业,大学本科,原籍吉安县长塘人,出生在萍乡芦溪镇。1964年8月参加工作,198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为政协永修县第七届委员会委员,永修县科学技术协会委员。1981年3月任永修一中教导处副主任,1984年3月任县教育局副局长,1985年8月任永修一中党支部书记,1988年9月任永修县教育局局长;1992年4月,任永修县科委主任。1970年提出《振动锯剖式拔秧机工作原理》,年设计试制出第一台拔秧机样机,1979年4月被列为“九江地区重点科研项目”,1978年出席“江西省科学大会”。1983年获市劳动模范。他工作积极主动,业务熟悉,革命事业心强,吃得苦,实干精神强,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方法,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具有一定的开创精神,工作积极苦干,为人诚恳,生活俭朴,脚踏实地。他在担任局长期间,组织原则性强,组织领导全体同志搞好工作,廉洁奉公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他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悉心办教育抓教学。1993年去世,享年53岁。
王俭(1969.6~2001.4),女,1969年6月16日出生。永修一中语文教师。王俭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受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熏陶。1991年毕业于九江师专中文系,同年8月分配在艾城中学任教,翌年8月调入永修一中工作。大学时代,多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参加党组织举办的理论学习班。来到永修一中后,学校党组织把她列为建党对象,她积极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10余年来,她从来未无故请过一天假、误过一节课,即使在查出患有甲亢病后,仍然带病坚持上课,曾二次晕倒在讲台上。由于王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她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2001年4月的一天,她正在讲课时突感头晕目眩,一下就趴在讲台上。学生们要她到办公室休息,可她坚持站着继续讲课,直到全班学生都被感动得无声地站起来,她这才对学生抱歉地坐了下来,继续上课。4月下旬,她利用课余时间连续3天在家输液,老师们看到她手腕上都是青紫的,要她在家好好休息,可她却放不下正紧张复习迎考的两个高中毕业班的学生。4月26日下午,她又感到头晕,已两餐粒米未进的她,硬是撑着站在讲台上吃力地授完了她教学生涯中的最后两节课。她因工作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经抢救医治无效,于2001年4月27日6时不幸逝世,英年32岁。2001年6月10日,县教育委员会作出《关于授予王俭同志“模范园丁”称号和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向王俭同志学习的决定》。“一生做人,温良恭俭真淑女;十载为师,鞠躬尽瘁好园丁”,这是人们对王俭一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她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刘宗向(1912.6~2001.11),男,1912年6月生,大学毕业。江西永修人。1924年-1925年,在永修县高小学习时,由张朝燮介绍加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革命工作,从事青年运动和农民运动,任永修县青年协会委员,永修县西乡青年学会委员长。1926年11月-1927年5月,北伐胜利后,在永修第十二区党部工作,并从事农民运动,任区党部执委常委,永修第八区农民协会委员。1928年9月,在南昌念中学时,履行国民党员总参议,同时被国民党江西省部派到永修县工作。1933年9月,在北京大学学习,学成后,在南昌剑声中学任教。1936年9月,在江西高级农村实用学校任教,1937年3月,在江西新闻日报社任编辑总社论委员,1938年1月,国民党江西省保安司令部政训处宣传科任中尉科员,1938年7月,在国民党新编第十八师政治部先后任少校秘书、团指导员。1940年1月,在国民党中央军校,担任特别党部秘书、上校英语教官,1941年3月,在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政班十九期受训,1941年5月,任私立朝阳学院政治系(重庆)副教授,1944年1月,任国立贵州大学法学院政治系(贵阳)副教授,国立师范学院、私立大夏大学副教授,同时兼任国民党贵州省新闻检查处副处长,1946年1月,任国民党中央教育部(南京)视导。
解放后,应聘到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聘为讲师,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劳动,1969年回到原籍永修,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先安排在江西永修师范学校任教,后被九江市人民政府选聘为参事。
刘宗向,1951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曾任民革长春市委员会筹备处负责人、市委会主委、民革吉林省委会委员。粉碎“四人帮”后在永修积极推动组建民革永修县支部并担任第一届主委。晚年还曾担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政协九江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政协永修县常委。
刘宗向研究明清历史,爱好诗词创作,曾任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顾问、台湾中国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等职,有大量诗词、杂文、随笔等发表于报刊杂志,其出版印行的主要著作有:中篇纪实小说《汪精卫与陈碧君》、短片传记《汪精卫四姐汪兆娥轶事》、诗集《山谷二十家》、《南山集》等。
刘宗向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工作,反对台湾独立言行,与台湾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台湾中国美术家协会会长易苏民博士,台湾原立法委员“总统府”国家顾问莫萱元等人士多有书信往来和诗词唱和,1995年8月,应台湾海峡两岸美术教授学术研讨会之邀赴台作为期半年的访问,学术交流之余,痛斥台独分子数典忘祖、背叛祖国之阴谋,宣扬了祖国领土不可分割之理念。
袁光华(1923.2~2009.3),男,三角袁村人。1923年2月生,大学学历。1948年6月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一中学,1953年8月于中原大学政治学院政治研究班结业。1949年5月参加工作。1949年3月在永修县立初级中学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为该地下组织永修县主要负责人,1949年5月在永修县马口区五乡土改工作组任组长、抗美援朝分会副主席、县土改委委员、县人大常务委员。1951年9月,任上饶市民主改革工作组组长,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1950年至1951年参加县土改工作队任工作组长时评为模范工作者。1953年8月,在上饶市人民政府城建局、卫生局任副局长,1958年5月,农工民主党上饶市委会候补委员。1958年5月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摘帽。1966年10月,下放至永修县三角公社劳动,1973年8月,在三角中学任教,1974年8月在上饶三中任教,1975年8月,在永修县一中任教担任教研组副组长。1978年得到平反。1978年1月在永修师范学校,担任副校长,讲师,省政协委员、九江市人大代表。1982年任农工民主党永修县支部主任,省政协委员,永修县政协副主席。1976~1977年在县一中、年在永修师范连续评为先进工作者,1986年12月退休。
袁光华精通中国古代文学,在古代文选、古代汉语或旧体诗词方面造诣很深。在永修师范担任教师期间,编写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汉语文法知识教材共17万字,油印成册,作为师范教材。曾2次担任永修县教师培训班班主任(永修县一中期间)。他教学能力强,曾编写《古汉语语法》讲义约7万字,并作教材使用。在教学上能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他热爱学生,帮助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他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帮助他们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1984年秋,袁光华创办全县第一所民办中学——永修县私立卧雪中学。办学形式为“农民集资”办学,由三角乡树下村袁自忠等7户农民集资。时招收初一学生42人。1985年秋,校址迁至三角建华荒山上(今三角乡粮库)。学校规模扩大至200余人。1986年秋学校停办。袁始终未忘教育事业,未忘家乡教育,创永修民办中学教育之先河。虽由于资金等问题仅办两个学年即停办,但袁这种具有开拓精神的理念,深深地影响了家乡、影响了永修的民办教育事业。
王汝银(1932.1~2010.9),男,永修三角人。私塾五年,1949年秋当选为原永修一区四农会副主任(后为副乡长兼财粮委员),年春在原一区十二乡和四区五乡土改(工作队员),后分配工作。1955年10月在永修县长里小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5月至1952年,在沙湖小学任教员,1953至1956年2月,任长里小学校长,期间先后被评为学校模范教师,1956年3月至1958年2月,任永修县京剧团团长、指导员,1956年出席江西省教师年会,并获模范教师称号。1958年3月至1958年4月,任永修县广播站站长,1958年5月至1960年10月,任永修县总工会副主席,1960年11月至1961年,任永修县白槎公社副主席、秘书,1962年至1966年,任永修白槎镇支部书记,1966年2月至1969年2月任永修县医院白槎分院院长,1969年3月至1978年2月,任永修艾城医院院长,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任九江师范永修分校副校长、校长,1982年3月至1987年6月,任永修师范学校副校长,1987年7月,任永修师范学校调研员。在永修师范期间,做到勤政务实,锐意进取。他始终热爱教育这块热土。
王汝银,2010年9月逝世,享年79岁。
第二节 人物记略
男。南昌市人。1926年6月出生。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北平交通大学毕业。永修一中教师。先后担任讲师、数学教研组组长,并兼任九江地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县电大工作站数学辅导教师。获得县模范教师、县特级先进工作者、江西省劳模、省优秀辅导员。恢复高考期间,主编《初等代数》、《高等代数》、《高中数学第四册第八、九章教学参考资料》等中师讲稿。论文《在数学教学中贯彻“精讲多练”的体会》入选《九江地区教育学会论文选》,论文《浅谈极限概念的教学》发表在九江地区《教学参考》上。
袁凤娥 &&女。永修县三角人。1932年8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她于1949年8月参加永修县十一乡土改,1950年在宋圩小学任教。1954年9月在武汉速成高中读书。1958年9月在江西工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工作,1960年9月在永修县中学任副校长;1965年7月在九江师范附属小学历任副校长、校长和党支部书记,直至1990年8月退休。1950年,永修遭百年不遇洪灾,她带头请缨修堤,因表现突出被评为九江专区乙等修堤劳模。后被选送参加县政府开办的首期小学师资培训班,9月被派往条件艰苦的宋圩小学任教并兼任乡妇女主任。她披星戴月,以校为家,忘我工作,又是修建校舍,又是自编教材,从目不识丁起步,到孜孜以求,满腔热血为教育,做出了感人的业绩。1953年中央教育部授予她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953年1月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全省第二届英模大会上授予“特等模范”称号,江西人民出版社曾以《模范教师袁凤娥》一书予以专题报道她的事迹。
&女。德安县人。1935年10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1954年九江师范毕业。她曾任新城小学教师、校长。从教42年,担任学校领导36年。她作为一个教育人,数十年来如一日,起早贪黑,不辞辛劳,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管理上力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教师,使学校面貌迅速得到改观,学校多年被市县评为先进单位。1987年学校少先大队部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她不计个人得失,把全部身心扑在学校工作上,两次调资都主动把已定的升级指标让给教师。她致力学校整体改革,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并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探索一套比较成熟的学校管理经验。五年内,先后选送十多名教师到进修学校和电大进修。她始终不离开教学第一线,践行教育理念,融教学与研究于一体,做到“听课—教学—研究“并进,所教班级数学平均成绩每学期在85分以上,还积极撰写《认真做好教师思想工作》、《思品课奖励应遵循的几项原则》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她多次获全国、省市县等各种荣誉,1979年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1983年被评为“全国儿童少年先进工作者”,1985年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全省先进儿童工作者”,1989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还多次被选为市县党代会代表。
&男。武宁县人。1937年4月出生。武宁师范毕业,先后任教师、教导主任、校长;县教研室主任兼电教站长,县教育学会秘书长。他曾在永修二中主持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实验获得较大反响,“四程序”初中语文教学法在《人民教育》得到推介;主笔编写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指要》在省内外公开发行;执笔撰写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初探》获得江西省中学语文研究会优秀论文奖;先后获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省“优秀教研员”、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陶其骅 &&男。永修吴城人。1942年8月出生。江西教育学院毕业。先后任教师、教研员、教研室主任、教育局副局长,并兼任县教育学会会长、关工委和老科协教育分会、县政府特聘督学、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他主持编写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指要》在省内外公开发行,语文单元教学法在《人民教育》得到推介。先后在《人民教育》、《江西教育》、《教学参考》、《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江西电台等多家媒体发表论文20余篇。积极投身民办教育事业,并与人合作创办新华学校,自费创办全县第一所民营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和留守儿童托管教育中心。被评为全省“老有所为一百人”,入选省老科协编撰的《丹心谱新篇》一书。
邬乾湖 &&男。赣州人。1946年8月出生。江西师范学院毕业。历任永修一中教师、语文教研组长、教务处副主任、主任等职,后调到江西师范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在永修从事教学工作20余年,期间,获得县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县政协委员为四化做贡献先进个人、省市电大优秀辅导教师、九江市
“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文被评为全国优秀论文并入选《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先后在《语文月刊》、《语文教学》、《读写月报》、《语文学习》、《写作》、《文史知识》、《语文园地》、《语文教学之友》、《学语文》等多家语文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各类文章近百篇,主编《阅读指南》(南海出版公司)、《文学鉴赏》、《写作津梁》(江西高校出版社)等著作三部,参编《高中语文系列训练》(同济大学出版社)和《高考作文典型失误例说》(厦门大学出版社)等著作两部。
男。永修永兴人。1954年9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历任永修二中团委书记、团县委常委、马口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县政府办公室副科级秘书、政协永修县第十三届常委会委员、九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永修二中校长。任校长期间,学校获得省市多项奖励,其本人获得江西省首届优秀校长称号,多次获得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县十佳校长、县人民公仆称号,连续两次3年考核优秀荣立三等功。
男。永修三溪桥人。1955年6月出生。小学高级教师,中师学历,三溪桥学校副校长。1974年2月至2012年在三溪桥镇黄岭村太阳山教学点教书38年。他帮家庭贫困的孩子垫付学费,先后资助贫困生达800余元,山里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年年达到100%。在太阳山教学点,他既是校长,又是教师,还是服务员,除了承担4个年级的教学任务,还得要当好伙头军,干些修修补补的活。为了不耽误学生一天的学习,他再三地说服了爱人来点上当代课老师。从此,山里人都管太阳山教学点叫做“夫妻学校”。他为了胜任好复式教学工作,在“备时间、备教具、备线路”上多下功夫。1997年被评为市“农村复式教学先进教师”。他的事迹感动了老百姓。2004年9月8日,永修县教育局作出关于在全县教师队伍中开展向全国模范教师邹有云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2004年9月获得“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4年9月10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2005年获得“金圣杯江西十大年度人物”、“九江市劳动模范”、“第六届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称号。2007年8月2日,邹有云应邀参加由中组部主办的全国优秀教师暑期北戴河疗养;8月31日应邀参加由中央组织的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并受到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接见;2009年应邀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建国60周年国庆观礼;2010年9月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并第3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
男。河南西平人。1955年10月出生。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江西师范学院毕业,先后在永修师范学校、永修一中,南昌大学附属中学工作。中国数学会会员,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中国不等式研究小组成员,澳大利亚不等式研究小组成员,全国初等数学研究学会理事,江西省数学会初等数学委员会理事,教育部高中数学教学教研先进个人,政协九江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政协永修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中国民主同盟永修县支部副主委,1997年获九江市“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并享受政府津贴。在数学教学领域研究颇深,特别是在初等数学“不等式”理论研究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在《数学通报》、《数学通讯》等几十家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600篇,有30多篇论文获全国、全省获奖,参编出版《走出清华北大》、《高中数学重难点手册》等20余本数学图书。事迹和教育教研成果先后被《中国广播报》、《九江日报》、《中学数学杂志》、《教师博览》等报刊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西电视台报道和介绍,并被收录在《中国当代数学家与数学英才辞典》等辞书中。&
男。浙江建德人。1958年8月出生。本科学历,小学特高级教师,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省首届思品学科带头人。先后担任乡(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乡(镇)少先队总辅导员、永修县教育局教研室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员,小学数学教研员(兼),并担任县少先队总辅导员、县少工委副主任、县教研室副主任、县中小学德育办主任、县政府专职督学、《永修县教育志(1993~2012)》副主编。先后应邀到九江市教研室、团市委、修水县、瑞昌市、贵州省毕节市、江西师大“国培计划小学教育”等举办的培训班上进行专题讲学。他指导的中青年教师,先后有10人获得省、市小学思品、语文、数学学科、复式教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参加编写《九江市小学思想品德补充教材》、《江西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本》(3年级上学期)及教学参考书。2012年创建了九江市第一个小学德育课程网络工作室“和谐互动专业引领----钱跃进德育课程工作室”,被省教育厅发文认定为“江西省中小学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主持了国家课程研究所重点课题“生活化的活动式教学实验”和江西省中小学课题办《学生日常品德行为的养成教育的实验》、《农村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究》的研究,均已结项。撰写的《生活化的活动式教学实验》课题结题报告等8篇文章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先后获得省优秀复式教师、省优秀少先队工作干部、省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称号。
男。永修云山人。1958年9月出生。大学学历。先后担任虬津乡文教团总支书记、乡团委委员、校长、教导主任,县教育局职教办主任,教研室副主任,永修县委办公室秘书、办公室副主任、县委政研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县委机关党总支书记、教委主任、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永修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县职教中心党总支书记,县人大副主任、县工会主席。九江市、永修县优秀共产党员,九江市第八次党代表,九江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中共永修县委委员,永修县第十、十一次党代表,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十三届政协常委。他在担任县教育局局长期间,重视农村远程教育的建设与实施,注重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民生工程。《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8日在头版头条以《驾驭生命之舟引领一方教育》为题报道他的事迹;江西教育电视台《教苑先锋》(2005年)专题栏目也报道他的先进事迹。
范宝兰 &&&&&女。永修吴城人。1968年12月出生。大专毕业。先后在吴城中心小学、新城小学任教。35年来,特别是她丈夫离世后,她勇挑生活重担,默默无闻工作。她清贫劳累,爱生如子,关心呵护学生的成长,尤其对个别家庭困难、单亲家庭的学生,她更是格外关照,不论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给予热情的关怀。她所担任的科目,成绩年年在学校全年级名列前茅,所带的班级经常被评为“文明班级”。她既是严师又是慈母。她身为教务处主任,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参加成人在职函授,经常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培训班,她执教第一任试验教材,教学效果得到市﹑县教研部门好评,获得江西省教改实验证书。她经常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她撰写的论文、教案设计、下水作文分别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励,她辅导的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有50多人次获奖。她先后获得县“优秀教师”、“师德明星”﹑“九江市十大杰出母亲”、“江西省三八红旗手”、“江西省十大优秀母亲”等称号。九江新闻网、九江电视台、中国江西网、《东方女报》、《浔阳晚报》等多家媒体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淦家凰 &&男。永修九合人。1959年9月出生。江西电视大学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先后担任九合中学团委书记、教导副主任、永修三中教务副主任,县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并兼任九江市职教教研室语文教研员。2009年8月到县教育局教育志编纂办公室工作并担任《永修县教育志(1993~2012)》执行主编。他是全国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会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青年语文教师联谊会会员,华东修辞学会会员、省中语会会员、市中语会常务理事、县中语会理事长、县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获得县首届“初中语文十佳教师”、“中国中学骨干教师”、“九江名师”等称号。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研究颇深,特别是在语言修辞教学实践与研究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其成果作为市、县重点课题且均已结项。2004年汇成个人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专集《杏坛星揽—中学语文教学教法探微》。其事略和教育教研成果先后被《中学语文教学》《江西教育科研》等多家刊物予以刊登和评价,《中学语文》进行封面人物介绍;先后被《全国语文教坛明星》、《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词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全球华人专家名人远程交流协作网》、《九江教育科研人名条目与索引(1991~2003)》等收录。在全国20多个省市30多家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余篇,参编出版教学用书(含教材)10余部,参编出版志书多部,有20余篇论文在各级获奖交流。
男。河南郑州市人。1960年9月出生。大学文化。特级教师。县政协副主席。中国数学学会会员。历任教导处副主任、年级组长、副校长,永修一中校长。任校长期间,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省市多项表彰。其本人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论著)20余篇(本),主编教学用书4本。在全省上公开课、示范课,主持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子课题“实验教学和研究”并获实验教学优秀奖。参加教育部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及教参编写,编写《必修五》“数列”一章。2004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首批学术骨干之一,获教育部业务奖励4次,获得省党外知识分子“两个文明”先进个人,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男。永修人。1962年7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先后担任永修一中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副校长、永修二中校长、永修一中校长。2009年8月任永修二中校长。2012年3月任永修一中校长。期间始终坚持“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均衡发展、个性创新”的办学理念,突出精细化管理,着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办学品质,学校多次获得国家、省、市表彰。在教学上精益求精、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先后获得江西省化学教师优质课比赛高中组二等奖、江西省首届化学教学优秀录像课比赛二等奖、九江市首届中小学校长多媒体辅助教学赛课一等奖、九江市第二届校长赛课(课件及脚本)比赛高中组一等奖。主编《优化突破高二化学上、下》(学苑出版社出版)和《新课程高二化学(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主持省级课题“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课堂主体教学的研究”获省级优秀课题,个人先后荣获“永修名师”、“永修县十佳青年”、“九江市教学明星”、“江西省首批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男。永修三角乡人。1962年10月出生。先后毕业于江西电大、江西师范大学(数学),本科学历,高级讲师。江西省教育“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先后任三角中学教导主任、永修县委党校教务副主任、副校长、总支副书记,滩溪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候选,艾城镇党委书记、永修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县水务局党总支书记兼供水公司总经理、永修县教育局局长、党委副书记。其本人为九江市第九次党代会、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中共永修县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和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永修县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政协永修县第十五届常委。在任教育局局长期间,2007年4月至5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县区教育局局长班进修;2008年11月至12月,在江西省教育学院县区教育局局长班进修;2010年10月,随中国基础教育教职员访日团考察日本基础教育。他注重全县教育品牌建设,县教育局先后获得全国、省市多项表彰。其本人2008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两基”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永修县人大常委会授予提案办理先进个人,还获得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优秀奖、全省农税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接收三峡移民工作先进个人、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他所撰写的论文《加快县域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服务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表在中国江西网“鄱阳湖专题·鄱湖论坛”上。
男。永修白槎人,1964年2月出生。1983年8月分配到三溪桥中心小学工作,199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历任永修县三溪桥中心小学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镇教育办主任;2000年8月任涂埠镇教育办主任、中心校(含初中班)校长;2003年8月任永修县教育局人事股长,2007年1月任永修三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2009年8月任永修三中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2011年7月被永修县委宣传部推荐为九江市第二届“爱岗敬业道德模范”候选人,曾当选永修县涂埠镇第十四、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2011年9月当选永修县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和九江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30年从教经历,他改革创新,善谋实干,倡导感恩教育,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其本人多次获得永修县“优秀校长”和“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1998年获得“永修县抗洪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8月当选永修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2012年8月获得“第三届江西省中小学优秀校长”称号,同年7月在“九江市基础教育论坛”所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的发言,深得与会者的好评。2012年被省教育厅聘为江西省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执行评委。
女。永修三溪桥人。1964年3月出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中学数学高级教师。2011年被评为特级教师。她担任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研处副主任、德育处副主任兼心理咨询室主任。她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所教学生有100余人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她先后15次获得国家、省、市级“数学教学优秀园丁”和“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奖;她所带的每届毕业生总成绩均名列前茅,有三届出中考状元,2010年中考全县前十名中她班有5人,有47人被重点高中录取,重高录取率高达88%。她有9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先后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市骨干教师、省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永修名师,并获得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三等功。参与省级课题《学生日常品德行为养成教育实验》及子课题的研究。她撰写的论文多篇发表在《中学数学研究》和《初中生之友》上,还参编《博士号》和《考能大提升》等教学用书。
男。永修吴城人。1964年4月出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吴城中学德育处主任,中共党员。1980年起,他在偏僻湖区小学——吴城芦潭小学一师一校,从事五个年级的复式教学工作,积极探索复式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多次在县市省复式教学研讨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其多级复式教学法在全省推广。他被评为“全省复式教学优秀教师”,省电教馆《复式教学在江西》电视专题片摄录他的教学事迹。江西日报先后以《叶老师,芦潭人谢谢你》和《寻找自己的路》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报道。1995年9月,他被调到吴城中学任教语文兼班主任,指导学生作文竞赛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学生习作多次在《九江日报》和县《百草园》上发表。他参加各类教学业务比赛,多次获得各级奖励,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2004—2012年先后主持和参与县市省级5个德育、语文课题的研究,并均已结题。2012年8月创建永修县第一个初中语文网络工作室——“湖天翔鹤——九江永修叶久保语文工作站”,其工作室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西省中小学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1993年以来,曾被评为永修县教坛新秀、首席教师、十佳教师、教学能手、模范教师、永修名师、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永修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九江市十佳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江西省首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程小爱&&&&&
男。永修三角人。1968年10月出生。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小学特高级教师。先后担任新城小学教务处副主任、副校长。中国教育学会、江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先后16次被评为省、市、县优秀老师,获得县首届“十佳青年”、“永修名师”、市“教学明星”、“江西省小学数学学科骨干教师”、“江西省模范教师”、“江西省首届学科带头人”、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其事迹刊登于《浔阳晚报》,并作为《江西教育》封面人物。多次参加县、市优质课竞赛均获一等奖,并代表市参加全省优质课竞赛获二等奖。有20余篇教学论文获国家、省、市优秀奖,并有多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辅导学生多次在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华罗庚杯”数学竞赛、全省“八一杯”数学竞赛、市数学竞赛中获奖,并获得“优秀教练员”称号。共获各种教学奖72次,是全县获奖最多的老师之一。带头进行课题研究,参与省级课题“小学数学《感知讨论式》、《迁移尝试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的研究,主持市重点课题《如何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的科研任务,并已结项,该课题被评为县优秀课题一等奖。还主持省级课题《“感迁”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应用》的研究。
女。永修虬津人。1971年3月出生。九江学院毕业,小学高级教师。涂埠镇杨柳津小学教师,校长。先后担任十几届的毕业班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2010年,担任毕业班语文和英语两门主课。2007~2010年连续3年英语教学成绩名列全镇第一,语文成绩名列全镇第二。作为班主任,曾在全县班主任培训班上作了《用爱心播种&
用智慧耕耘》的专题报告,作为语文学科带头人,曾多次在全镇校本培训上作《扬起学生学习的风帆》、《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等专题报告,积极参与全镇的课题研究和公开示范课教学。撰写论文10余篇,分别获省、市、县一等奖。2008年9月,随县“师德师风报告团”在全县教师队伍中作巡回演讲。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德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省优秀班主任”、“市师德师风标兵”“县学科带头人”、“县优秀教师”、“县模范教师”、“县师德师风明星”、“县优秀辅导员”、“永修县第一批优秀科技人才”等称号。江西教育网、九江电视台、九江广播电台、永修电视台曾多次对她的事迹进行专题报道。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修二中88届高三三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