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定律给出了热电偶中间温度定律的定义

热传递_百度百科
热传递(heat transfer)是指中改变的方式之一 ,另一种方式为做。在不做功情况下发生的能量从高温物体迁移到低温 物体,或热量从一个物体中的高温部分迁移到低温部分的现象称为热传递 。热传递中用热量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有、和三种形式。实际上,这三种传热方式经常同时并存,因而,增加了过程的复杂性。对于固体热源,当它同周围温度差不很大时(约50°C以下),热源向周围媒质传递的热量可由来计算。[1-2]
热传递热传导
热传导由组成系统的或的及其相互作用引起的热量从高温向低温迁移的
热传递与热传导
宏观现象。物质的三种——气、液、固中都能发生热传导。热传导遵从的宏观规律是。根据这个定律,由系统内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在dt时间内流过面积元dS的微热量为:
dQ=-λ(r)(2T/2n)dSdt
式中的r是确定面积元dS位置的径矢,(2T/2n)表示r处沿dS法线方向的,负号说明热量总是沿着温度减小的方向进行,λ(r)表示r处系统的,它的数值反映该种物质传递热量的本领。热导率是温度的函数,在一个不均匀的系统中,它随径矢而改变。但对很多物质,当温度变化不大时热导率可近似为。铜在室温下的热导率为3.98×102瓦/(米·开),而相同条件下的空气热导率为2.57×10-2瓦/(米·开)。[1]
热传递热辐射
借助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热辐射。它具有连续的辐射,自延伸
至紫外区,但主要靠波长较长的。表面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发射(或吸收)的能量同该表面的性质及温度有关 ,表面越黑暗越粗糙,发射(吸收)能量的能力就越强。任何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环境辐射能量。辐射电磁波在其传播路上遇到物体时,将激励组成该物体的的,使物体加热升温。热辐射电磁波的波长限于0.8至0.8毫米的红外波段。物体的温度升高到400—500℃后就会发出(波长为0.4—0.8微米) ,同时以热的形式。热辐射遵循的宏观规律是建立在平衡能量密度公式基础上的:的总辐出度E0(单位时间里从单位面积发射的能量)与它温度T4成正比:
E0(T)=σ0T4=σ0′(T/100)4
式中的比例系数σ0′=5.67焦/(秒·米2·开4)称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落到物体上的部分被吸收,部分被反射,部分贯穿物体,可分别定义物体的a、r和透射系数d为:
a=Qa/Q r=Qr/Q d=Qd/Q
式中的Q和Qa、Qr、Qd分别表示入射物体的电磁辐射能量及其被吸收、反射和透射的那一部分能量。由可得:a+r+d=1。通常把a=1、r=d=0的物体称为;具有(r=1、a=d=0)性质的物体称;的d=1、a=r=0。实际上只有薄膜固体才具有相当的透明度。一些气体可看作是,另一些气体对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吸收系数与波长无关(aλ=a=常数)的物体被称为。灰体的单色类似黑体是连续分布的,只是数值按比例ε减小,ε又称。由此可得灰体的总辐出度为:
E=εE0=εσ0T4=σT4=σ′(T/100)4
式中的σ=εσ0(或者σ′=εσ0′),称作灰体的辐射系数。[1]
不同物体对同样电磁波的吸收、穿透和反射的程度各不相同。[2]
一个物体向外的同时,还吸收从其他物体辐射来的能量。如果物体辐射出去的能量恰好等于在内所吸收的能量,则辐射过程达到平衡,称为,此时物体具有固定的温度(见)。[2]
热辐射能把热能以穿过,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就能辐射电磁波,被物体吸收而变成热能,称为热射线。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媒质,热辐射是真空中唯一的热传递方式。太阳传递给地球的热能就是以热辐射的方式经过而来。[3]
热传递热对流
热对流是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流动过程中从温度较高处向温度较低处的现象。对流又分为和。前者是流体在外界动力(如、风扇、压强差等)驱动下的运动;后者是流体因不均匀诱发密度不均匀而产生浮力作用下的运动。管道内发生的称为内部问题,流体流过物体时发生的对流传热是外部问题。[1]
  温度为t0的流体流过一个温度为tw(大于t0)的物体时,流体的温度从物体tw变化到t0的过程发生的物体表面附近的薄层内,薄层的厚度取决于流体的性质及其运动特征。流体运动越湍急,此温度越薄,正是在此边界层内发生的热传导和对流,使热量从物体表面传递向流体。实验表明,过程中物体从流体获得(或放出)的热量Q与物体的A、时间τ和它与流体之间的平均温度差Δt=tw-t成正比,故有牛顿冷却定律:Q=αΔtAτ。式中的比例系数α叫作,tw和t分别是物体表面和流体的平均温度。计算对流传热问题的困难在于确定放热系数α,应用实验和理论确定不同情况下的放热系数构成了理论的主要内容。[1]
词条作者:包科达.《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第二版)物理学 词条:热传递: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07:381页
词条作者:孙志铭.《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第一版)物理学 词条:热传递: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汉语词典[引用日期]热力学解说&什么是热力学?来探索
热力学解说 什么是热力学?来探索
 化学热力学术语
  thermodynamics
  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中物质系统在平衡时的性质和建立能量的平衡关系,以及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包括能量传递和转换)的学科。工程热力学是热力学最先发展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和其他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及其应用,是机械工程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热力学,全称热动力学(英语:thermodynamics)是研究热现象中物态转变和能量转换规律的学科;它着重研究物质的平衡状态以及与准平衡态的物理、化学过程。
  热力学是热学理论的一个方面。热力学主要是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研究物质的热性质,它揭示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时遵从的宏观规律。热力学是总结物质的宏观现象而得到的热学理论,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因此它是一种唯象的宏观理论,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普遍性。热力学三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理论。
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给出了温度的定义和温度的测量方法。定律中所说的热力学系统是指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物体或物体系。它为建立温度概念提供了实验基础。这个定律反映出:处在同一热平衡状态的所有的热力学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宏观特征,这一特征是由这些互为热平衡系统的状态所决定的一个数值相等的状态函数,这个状态函数被定义为温度。而温度相等是热平衡之必要的条件。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反映了能量守恒和转换时应该遵从的关系,它引进了系统的态函数——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可以表述为: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热学的宏观理论,是从能量转化的观点研究物质的热性质,阐明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时应遵循的宏观规律。热力学是根据实验结果综合整理而成的系统理论,它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也不涉及特殊物质的具体性质,是一种唯象的宏观理论,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热力学的完整理论体系是由几个基本定律以及相应的基本状态函数构成的,这些基本定律是以大量实验事实为根据建立起来的。无论多少个物体互相接触都能达到热平衡,并且如果A物体同时与B、C两物体处于平衡态,则B、C两物体接触时也一定处于平衡态而不发生新的变化,这一热平衡规律称为热力学第零定律。由此可以引入一个状态函数温度,温度是判定一系统是否与其他系统互为热平衡的标志。
  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是后者在一切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描述系统热运动能量的状态函数是内能。通过作功、传热,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内能改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一切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是不可逆的。它阐明了在这些过程中能量转换或传递的方向、条件和限度。相应的态函数是熵,熵的变化指明了热力学过程进行的方向,熵的大小反映了系统所处状态的稳定性。
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上述热力学定律以及三个基本状态函数温度、内能和熵构成了完整的热力学理论体系。为了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讨论系统状态的热力学特性,还引入了一些辅助的态函数,如焓、亥姆霍兹函数(自由能)、吉布斯函数等。
  从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出发,应用这些态函数,经过数学推演得到系统平衡态的各种特性的相互联系,这就是热力学的方法,也是热力学的基本内容。热力学理论是普遍性的理论,对一切物质都适用,这是它的特点。在涉及某种特殊物质的具体性质时,需要把热力学的一般关系与相应的特殊规律结合起来。例如讨论理想气体时,需要利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等等。平衡态的热力学理论已经相当完善,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自然界中,处于非平衡态的热力学系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不可逆的热力学过程是大量存在的,并且和许多重要现象有关。非平衡态热力学和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是正在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见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热力学是从18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理论,主要是研究功与热之间的能量转换。在此功定义为力与位移的内积;而热则定义为在热力系统边界中,由温度之差所造成的能量传递。两者都不是存在于热力系统内的性质,而是在热力过程中所产生的。
  工程热力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热力系统、热力平衡、热力状态、热力过程、热力循环和工质的分析研究,改进和完善热力发动机、制冷机和热泵的工作循环,不断提高热能利用率和热功转换效率。
  为此,必须以热力学基本定律为依据,探讨各种热力过程的特性;研究气体和液体的热物理性质,以及蒸发和凝结等相变规律;研究溶液特性也是分析某些类型制冷机所必需的。现代工程热力学还包括诸如燃烧等化学反应过程和溶解吸收或解吸等物理化学过程,这就又涉及化学热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说明热平衡和温度的关系。&注解:假设物体A和B,分别与物体C达到热平衡,那么物体A.B.C三者两两互相达到热平衡。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一个封闭系统里,所有种类的能量,形式可以转化,但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ΔU&=&Q+&W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熵(失序)不会减少──简言之,热不能自发的从冷处转到热处,任何高温的物体在不受热的情况下,都会逐渐冷却。
  △S≥0
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第三定律:不可能以有限程序达到绝对零度──换句话说,绝对零度永远不可能达到。&热力学系统是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对象,可分成三种:
  孤立系统(isolated&system):系统完全不与外界交换能量或质量。&封闭系统(closed&system):系统只与外界交换能量而不交换质量。&开放系统(open&system):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和质量。
 工程热力学是关于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研究的方法是宏观的,它以归纳无数事实所得到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各种​形式能量在相互转换时总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贬值)和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达到)作为推理的基础,通过物质的压力、温度、比容等宏观参数(见热力状态)和受热、冷却、膨胀、收缩等整体行为,对宏观现象和热力过程进行研究。
  这种方法,把与物质内部结构有关的具体性质当作宏观真实存在的物性数据予以肯定,不需要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作任何假设,所以分析推理的结果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而且条理清楚。这是它的独特优点。
 (1)敞开系统(open&system):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也有物质传递
  (2)封闭系统(closed&system):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
  (3)孤立系统(isolated&system):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1.它仅适用于粒子很多的宏观系统;
  2.它主要研究物质在平衡态下的性质,并不解答系统达到平衡态的详细过程;
  3.它把物质视作“连续体”,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
  统计物理学与热力学结合起来研究热现象常常可以弥补以上局限性。
 静力学、动力学、流体力学、分析力学、运动学、固体力学、材料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流变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爆炸力学、磁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理性力学、物理力学、天体力学、生物力学、物理学、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磁学、核物理学、固体物理学。
 古代人类早就学会了取火和用火,但是后来才注意探究热、冷现象本身,直到17还不能正确区分温度和热量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本质。在当时流行的"热质说"统治下,人们误认为物体的温度高是由于储存的热质数量多。
 年华氏温标和年摄氏温标的建立,才使测温有了公认的标准。随后又发展了量热技术,为科学地观测热现象提供了测试手段,使热学走上了近代实验科学的道路。
  1798年,Count&von朗福德观察到用钻头钻炮筒时,消耗机械功的结果使钻头和筒身都升温。
  1799年,英国人H.戴维用两块冰相互摩擦致使表面融化,这显然无法由热质说得到解释。
 1842年,J.R.von迈尔提出了能量守恒理论,认定热是能的一种形式,可与机械能互相转化,并且从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差计算出热功当量。
  英国物理学家J.P.焦耳于1840年建立电热当量的概念,1842年以后用不同方式实测了热功当量。
  1850年,焦耳的实验结果已使科学界彻底抛弃了热质说,公认能量守恒、而且能的形式可以互换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客观的自然规律。能量单位焦耳(J)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热力学的形成与当时的生产实践迫切要求寻找合理的大型、高效热机有关。
  1824年,法国人S.卡诺提出著名的卡诺定理,指明工作在给定温度范围的热机所能达到的效率极限,这实质上已经建立起热力学第二定律,但受"热质说"的影响,他的证明方法还有错误。
  1848年,英国工程师开尔文(即W.汤姆森)根据卡诺定理制定了热力学温标。
  1850年和1851年,德国的R.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先后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证明了卡诺定理。
  年,克劳修斯根据卡诺定理提出并发展了熵。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确认,对于两类"永动机"的不可能实现作出了科学的最后结论,正式形成了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热力学。同时,也形成了"工程热力学"这门技术科学,它成为研究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论基础,使内燃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喷气推进机等相继取得迅速进展。
  与此同时,在应用热力学理论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还发展了热力学的数学理论,找到反映物质各种性质的相应热力学函数,研究了物质在相变、化学反应和溶液特性方面所遵循的各种规律。
 1906年,德国的W.H.能斯脱在观察低温现象和化学反应中发现热定理。
  1912年,这个定理被修改成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形式。20世纪初以来,对超高压、超高温水蒸汽等物性和极低温度的研究不断获得新成果。
 开尔文根据卡诺定理制定了热力学温标
  热力学原理是一些制约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定律。这些定律的很多推论给出物质性质与压力、温度、电场、磁场、成分的改变所产生的效应之间的关系。热力学是建立在人们共同经验观测基础之上的,由这些观测归纳成热力学定律。从几个这样的定律出发,可用纯逻辑推理的方法,演绎出这一学科的全部其余定律。有一种做法认为只有少数定律是独立的,从它们可以推导出其余定律。最近的趋势是选择不是最早发现的那些定律和假设作为基本的定律和假设。某些这种选择是十分有用的,因为由此可以很快地推导出其余定律。但是这里仍将讨论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出现的那些定律,因为它们既不抽象,又可提供一个较明晰的物理解释。
  可以说,当定义了三个态函数:绝对温度T、内能U和熵S后,热力学原理的整个发展就完满了。
  第零定律确立了温度的概念,第一定律定义了内能,第二定律引进了墒的概念和绝对温标。最后,第三定律描述了嫡在绝对温度趋向零时的行为。为了便于说明,必须定义几个名词。系统是要考察的那部分物质世界。其余部分是周围介质。开放系统可以与周围介质交换物质、热量和功。封闭系统可以与周围介质交换热量和功,但不交换物质。孤立系统不与周围介质发生任何交换。一个封闭系统或者孤立系统有时是指一个物体。一个系统内空间上均一的部分叫做担。例如一个液体连同蒸气可以认为是两相系统。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把系统搞得相当仔细,但因关心的是热性质,所以只讨论没有受电场或磁场作用的单相各向同性的系统,唯一允许的作用力是均匀的法向压力产生的。
  这样一个约束不是对热力学普遍性以根本限制,而只是便于教学。平衡态的特性与热力学有关的物质性质都是一些宏观性质,如温度、压力、体积、浓度、表面张力和粘滞度,不使用像原子间距离那样的分子性质。一个系统的状态是由全部宏观性质连同它们的空间变化来加以确定的。经验证明,一个孤立系统总会趋向一个特别简单的终态,此时系统的宏观性质是恒定的,而且在空间上是均匀的。这样的简单状态称为平衡态。如果人们关心一个单相系统的某一个给定的量,其平衡态完全可由r1个系统的宏观性质所确定,这里r是组元的数目。对一个不受磁场和电场作用的单组元、单相系统可以固定系统的两个宏观性质,例如压力和体积所有其余宏观性质,如粘滞度、表面张力等等,也都取固定值。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图文】第一章 温度(学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一章 温度(学生)
上传于||文档简介
&&第​一​章​ ​温​度​(​学​生​)
大小:471.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空岚TA0075
阿伏加德罗定律
百科名片阿伏加德罗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Avogadro's hypothesis)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的体积是指所含分子占据的空间,通常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当气体所含分子数确定后,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的大小.英文翻译:Avogadro's hypothesis定义: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使用对象: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推论阿伏加德罗定律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又决定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当温度、压强相同时,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微弱,可忽略),故定律成立.该定律在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推断未知气体的分子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阿伏加德罗定律认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1811年由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假说,后来被科学界所承认.这一定律揭示了气体反应的体积关系,用以说明气体分子的组成,为气体密度法测定气态物质的分子量提供了依据.对于原子分子说的建立,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克拉伯龙方程式
中学化学中,阿伏加德罗定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使用广泛,特别是在求算气态物质分子式、分子量时,如果使用得法,解决问题很方便.下面简介几个根据克拉伯龙方程式导出的关系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阿佛加德罗定律.
克拉伯龙方程式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①
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所有气体R值均相同.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单位(SI),R=8.31帕·米3/摩尔·开.如果压强为大气压,体积为升,则R=0.082大气压·升/摩尔·度.
因为n=m/M、ρ=m/v(n—物质的量,m—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物质的分子量,ρ—气态物质的密度),所以克拉伯龙方程式也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Pv=m/MRT……②和PM=ρRT……③
以A、B两种气体来进行讨论.
(1)在相同T、P、V时:
根据①式:nA=nB(即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子量一定
摩尔质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对密度).若mA=mB则MA=MB.
(2)在相同T·P时:
体积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
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两气体的体积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
(3)在相同T·V时:
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压强之比=气体分子量的反比).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我们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
(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 ②ρ1:ρ2=M1:M2 ③ 同质量时:V1:V2=M2:M1
(2)同温同体积时:④ p1:p2=n1:n2=N1:N2 ⑤ 同质量时: p1:p2=M2:M1
(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 ⑥ ρ1:ρ2=M1:M2=m1:m2
具体的推导过程请大家自己推导一下,以帮助记忆.推理过程简述如下:
(1)、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就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因此可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目成正比,也就是与它们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对任意气体都有V=kn;因此有V1:V2=n1:n2=N1:N2,再根据n=m/M就有式②;若这时气体质量再相同就有式③了.
(2)、从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温度、体积、气体分子数目都相同时,压强也相同,亦即同温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目成正比.其余推导同(1).
(3)、同温同压同体积下,气体的物质的量必同,根据n=m/M和ρ=m/V就有式⑥.当然这些结论不仅仅只适用于两种气体,还适用于多种气体.
二、相对密度
在同温同压下,像在上面结论式②和式⑥中出现的密度比值称为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
注意:①.D称为气体1相对于气体2的相对密度,没有单位.如氧气对氢气的密度为16.
②.若同时体积也相同,则还等于质量之比,即D=m1:m2.
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都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变形推出( , 压强、 体积、 绝对温度、 物质的量、 气体常数、 密度).由定律可导出:“一连比、三正比、三反比”的规律.
1.“一连比”:指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密度比.
2.“三正比”
(1)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子数之比.
(2)同温同体积下,两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子数之比.
(3)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相同分子质量)之比.
3.“三反比”
(1)同温同压同质量下,两气体的体积与其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
(2)同温同分子数(或等物质的量)时,两气体的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
(3)同温同体积同质量下(同密度时),两气体的压强与其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热平衡_百度百科
热平衡,指一个处于任意平衡状态的系统,在没有宏观功的条件下,靠系统与外界直接相互作用以改变系统状态的方式称热接触(或)
热平衡两个系统间的热平衡
一个处于任意平衡状态的系统,在没有宏观功的条件下,靠系统与外界直接相互作用以改变系统状态的方式称热接触(或)。两个进行热接触时,系统原来的一般都将发生变化;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之后,系统的状态不再发生变化;这时可以认为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如果两个系统热接触时,状态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两个系统已是互为热的。可以认为互为热平衡的两个系统的冷热程度相同。
热平衡三个系统间的热平衡
若有A、B、C三个处于任意确定的的系统,而系统A和系统B是互相绝热的。令A和 B同时与系统C相互热接触,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A和B都将与C达到热。这时使A和B不再绝热而相互热接触,实验证明,A和B的状态都不发生变化,即A和B也是处于热平衡的。此实验事实说明,如果两个各自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也必处于热平衡。这一实验结论叫做热平衡的传递性,或叫做热。
热平衡热平衡定律
热是中的一个基本实验定律,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是科学定义温度概念的基础,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依据。在热力学中,温度、内能、熵是三个基本的,内能是由确定的;熵是由确定的;而温度是由热平衡定律确定的。所以热平衡定律如第一、第二定律一样也是热力学中的基本实验定律,其重要性不亚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但由于人们是在充分认识了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之后才看出此定律的重要性,故英国著名物理学家R.H.否勒称它为。
动物的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即为热。动物机体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不断和,作为的哺乳动物和家禽,必须使散热量和产热量达到平衡,才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保证机体各器官组织执行正常的。
对于半导体等固体材料,热平衡就是指没有外加任何作用(例如电压)时的一种状态。半导体处于热平衡时,其中的称为[热]平衡载流子,其浓度是一定的(尽管在上存在有不断产生与复合的过程);这时半导体内部可以存在电荷()和(),但不会产生电流。
当半导体受到光照或者加有电压时,即变为非[热],其中的载流子称为。非平衡载流子浓度与外界作用有关,而且在外加作用去掉以后,非平衡载流子浓度将要随着时间而发生衰减(有一个所谓寿命时间),最后又将逐渐回复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度与热力学第零定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