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两个放大镜制作显微镜,显微镜由什么做成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光学仪器眼镜_放大镜_显微镜_望远镜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图文】放大镜和显微镜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放大镜和显微镜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550.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放大镜与显微镜 - 徐孟琪工作室 - 奉化教育网教师博客
徐孟琪工作室 'S bLog
& &&& 点点滴滴随意记录,汇聚成锦溪般的小溪。我愿做流淌在清清小溪上的一粟,微不足道,默默无闻,自由自在。 如果您喜欢,欢迎您常来坐坐!
放大镜与显微镜
8:03:09 | By: fhxmq ]
放大镜&眼睛是动物的感光器官,它的作用就像一个双凸透镜。物体射来的光通过眼睛的晶状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缩小的实像。一个物体能否被眼睛看清楚,跟视角有关系。视角就是由眼睛的光心向物体的两端所引出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同一个物体离眼睛近时视角较大看得清楚,离眼睛远时视角较小就看不清楚。但物体离眼太近会引起眼的疲劳,眼睛可以看得清楚又不感到疲劳的最近距离叫明视距离。如果把小物体放在明视距离处,还是看不清楚就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等仪器来增大眼睛的视角,帮助我们把小物体看清楚。放大镜实际上是一种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由于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使凸透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从物体某一点引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人射线,和通过光心的人射线不能汇聚到一点,只能在反向延长线上汇聚,所形成的像就是一个放大的虚像。如果这个虚像出现在明视距离处,那么我们就能以增大的视角看清楚这个物体。放大镜的放大率&放大镜的放大率等于明视距离和放大镜的焦距之比。正常人的眼睛的明视距离一般在25厘米左右,如果一个放大镜的焦距是2. 5厘米,它的放大率就是10倍。通常放大镜的焦距是10厘米到1厘米之间,所以对正常眼睛来说,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基本上在2. 5倍到25倍之间。应该注意的是,仪器的放大率和像放大率是有区别的,前者对同一放大镜来说是一定的,而后者则随物距而变化。显微镜&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其中一个对着物体的叫做物镜,对着人眼的叫做日镜。物镜的焦距短而日镜的焦距长一些。把物体放在物镜的焦点附近,使物距稍大于焦距,就会在日镜的焦距内生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这个放大的像通过日镜的折射后进人人眼,人们就会在日镜中看到一个放得更大的、正立的虚像。即日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物体的人射光线通过物镜成像后再经日镜放大。显微镜的历史和发展&在显微镜发明以前,人类可以用感官把握的世界是一个常规的世界。那时候人们相信“眼见为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世界就是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所能探知的世界。人能发现的最小的世界,就是蚂蚁等昆虫的世界。最早的显微镜实际上就是一个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最早发现透镜的地方在伊拉克的尼尼书遗址,透镜用透明水晶制作,直径为3. 81厘米,焦距11. 43厘米。可见古代巴比伦人已经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据说罗马皇帝尼罗喜欢把翡翠或宝石放在眼前观看比赛或表演。在13世纪,英国的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起初最好的放大镜也不过把物体放大到20倍左右。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明显的提高放大能力,这种装置就是显微镜的前身。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是用一片凸透镜和一片凹透镜重叠起来组合而成,又称为复式显微镜,是荷铸眼镜匠詹森父子制成的,后来经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加以改良,显微镜才有了更佳的效果。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生存的世界。最初的显微镜很简单,只能放大50^-200倍,以后又不断改进,逐渐发展。比如1830年发明了既无色差又无球面像差的显微镜,1904年德国蔡司光学仪器厂制成了暗视野显微镜。其他的还有双筒显微镜、立体双筒显微镜等。光学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1 500倍左右,能够观察到细菌的形状。如果用它观察蚊、蝇的小腿,看到的成像比电线杆还要粗。为了分辨更小的物体,不少科学家千方百计地改进光学显微镜以提高它的放大倍数,可是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却一直没有多大的进展。因为这已不是仪器本身的问题,而是光子的问题。随着量子力学理论的发现,人类逐渐地认识到,由于人眼可见光频率范围的限制,使我们无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线度比可见光波波长更小的物体。在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电子射线具有波动性,当其频率越高的时候,波长就越短,它的波长可以是光波的几万分之一。电子射线照射物体时,就能使更小的物体留下影像。1932年,德国科学家诺尔和鲁斯卡在柏林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不同,它是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来观察细微物体。电子显微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1万倍。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已经研制出放大率2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人们利用它看到了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看见所有物质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发现了原子世界。1983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比电子显微镜更先进。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 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作为一门极有前途的新兴科学,纳米科技以空前的分辨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纳米电子学和纳米生物学相结合产生的生物分子机器,能在1秒内完成几十亿个动作。生物分子机器可以盖房造屋、挖掘隧道、开采矿藏、打捞沉船、铺设光缆,等等。生物分子机器还能治病,如进人人体修复有病的器官,清扫受阻的血管,除去癌变细胞,更换有缺陷的基因,等等。因此,人类可借纳米科技消灭绝症。从包括微电子等在内的微米科技到纳米科技,人类正向微观世界逐步深人,人们认识、改造微观世界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指出,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一个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
阅读全文(215) |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放大镜和显微镜
下载积分:840
内容提示:放大镜和显微镜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94|
上传日期: 10:57:3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放大镜和显微镜
官方公共微信您的位置: >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 > 1997年 > 第03期
来源:  作者:
眼镜、放大镜、显微镜及显微术  TH741.89,032068一种宽范围扫描隧道显微镜~A long一range sean-ning tunneling mieroseope[刊,中」/曹伟,张鸿海,周学夫,江福祥,师汉民,杨叔子(华中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74))//计量学报一)一226一228 给出了针对超精表面纳米形貌检测需要而研制的一种实用型宽范围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范围为40x40X10产m,,配有一个放大倍数可调的光学显微镜帮助选择视场,可测量较大尺寸试件。图4参5(严寒)TH742 尼康高档裂隙灯显微镜裂隙凸轮成象剖析二Imagea一飞a lysis on slit一eame of Nieon high elass slitIamp mieroseopes〔刊,中〕/罗敏(云南光学仪器厂设计研究所.云南,昆明(650一14))//云光技术一1996,25(l).一18一23 彻底剖析了日本尼康高档裂隙灯显微镜裂隙成象原理,推导出三条成象凸轮曲线的通用公式.指导完成了LDx一20高档裂隙灯显微镜的裂隙凸轮成象设计。图4(方舟)TH,42 望远显微镜(本文共计1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主办: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出版: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杂志编辑部出版周期: 双月刊出版地: 吉林省长春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显微镜和放大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