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真正会诊医生会诊要多长时间

  陈女士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做了手术后,因颈部肿胀疼痛呼救,但来会诊的是一名没有执业医师证的实习医生。陈女士死亡后,曾派实习医生去会诊的副主任医师许某被追究了刑责。检方指控,因许某的严重不负责任造成陈女士死亡。昨天,许某因涉嫌医疗事故罪在西城法院受审。据悉,这也是北京市首例医生被控医疗事故罪的案件。
  京华时报记者裴晓兰
  >>事发
  患者术后实习医生会诊
  据陈女士的丈夫徐先生介绍,陈女士曾在北京一家银行工作,2006年被查出肾衰竭后,一直进行透析治疗,病情控制得很好。
  日,43岁的陈女士入住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入院诊断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等。6月24日,陈女士做了甲状旁腺全切除、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
  6月27日,陈女士从胃肠外科转入肾内科继续治疗。6月29日1时许,陈女士感觉颈部手术部位疼痛,呼叫医务人员。1时20分许,肾内科值班医生向外科发出会诊申请。1时40分许,外科的实习医生张某去会诊。张某说,是他的代教老师许某让他去的。张某看了之后,给病人服用了止痛片。
  2时45分,陈女士颈部疼痛加重,3时,张某又来会诊,结果是“建议查B超,必要时施行床旁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
  3时45分,陈女士做完颈部B超,在返回病房途中憋气症状加重,开始吸氧,在病房内陈女士突发窒息,意识丧失。在经过一系列紧急处理后,陈女士被推入ICU。
  日上午,陈女士经抢救无效死亡。
  >>报案
  家属告医生未及时到场
  徐先生说,妻子去世后,他咨询了很多专家得知,日,张某在第二次会诊时说要做B超是错误的。如果当时将伤口割开,将血放出,人就会没事。或者做完B超后马上推到外科急救室做手术,也来得及,不该再推回病房。
  徐先生说,当天他因照顾生病父母没有在医院陪妻子,而让岳母在医院。据他了解,6月29日凌晨在医院普外科值班的医生是许某。但在会诊过程中,许某没有去,让实习医生张某去的。
  直到妻子做完B超被推回病房,出现垂死的状况且场面混乱以后,才出现一个大夫,但他不确定是不是许某。
  徐先生随后向西城警方报案,要求立案追查许某的刑事责任。警方当时提出要有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他于是申请做了相关鉴定。
  日,北京医学会出具医疗事故责任鉴定书,认定事故属于一级甲等医疗事故,人民医院负主要责任。该份鉴定书中,专家分析意见认为医院在诊治过程中存在如下过失:一是让仅取得医师资格证、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证的人员独自急会诊,违反了《医院工作制度》关于会诊制度的有关规定;二是对患者颈部手术区域血肿压迫气管导致的窒息救治不力。上述过失与患者最终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拿到鉴定结论后,徐先生再次向警方报案。日,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许某被西城警方取保候审。
1        03版:教育科学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 往期回顾 & && &&&
要培养更多合格医生,而不是医学科学家
本报记者 邱晨辉 董伟
中国青年报
&&&&和很多医生一样,已经68岁的何权瀛对外仍不轻易称自己是一名内科大夫,哪怕是在他最为熟悉的哮喘领域,也不随便介绍自己是呼吸科专家。
&&&&这并不奇怪,就像他常常听到年轻医生这样抱怨:如今单看CT片子,已很难找出患者的病因所在,“科目细化太厉害,看病时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几个科室的大夫碰头商量,都已经被开玩笑说成是在“会诊”。
&&&&如今,分科细化已经到了一个“极端”的地步,何权瀛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同一科室的医生彼此交流起诊断问题都显得越发困难,以呼吸科为例,治哮喘的,治肺心病的,和治间质性肺炎的,各有主攻方向,很难互通。这意味着,面对一个不清楚得了什么病的病人,医生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摸出门道,即便是有高科技的仪器检查做后盾。
&&&&而之所以这样,乃是因为吃了“唯医疗技术论”的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果子”。
&&&&传统的医学模式仍在学校“肆行”
&&&&上世纪70年代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如今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何权瀛,是新中国典型的生物医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专科医生。他眼中的生物医学模式,通俗的说,就是将原本人体、细菌和药物三者的关系,简化成细菌和药物两者的关系,“忽略了人体,一味追求专而精,制造药物杀死细菌”。“给人看病”渐渐成了单纯的“看病”,从而饱受医学界诟病。
&&&&然而,时至今日,这种传统的医学模式不仅在医院,而且还在学校中继续活跃着。
&&&&这一点从医学生专业名称的变化便能看出,高等医学院校设置的医学专业过去长时间被称为“医疗专业”,近些年才改为“临床医学专业”,目的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加入“给人看病”的临床要素。“尽管如此,这些好的理念并未加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高校授课思路遵循的还是旧模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肖海鹏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由于过分相信“医疗可以治愈一切”,传统的医学模式留下了“重治疗、轻预防”的骂名,当今的医学院教育同样“深受其害”。
&&&&就公共卫生专业而言,这是医学院中主攻预防的专业,但是其学科的教授手头研究的却多是其他临床医学领域研究的诸如细胞再生、分子研究等课题,而不是“慢性病如何治疗和预防”,肖海鹏说,“如果问他们,目前中国青少年的肥胖率是多少,很少有人能准确地回答上来。”
&&&&其后果便是,绝大部分的精力和经费都投入到高端的医疗研究中,而这些先进技术却很难惠及最为广大的普通患者,相应的,普通患者所能承受也是最为需要的“预防”却得不到医院重视。肖海鹏如是说。
&&&&医学院教师还被“重科研、轻临床”的传统医学模式裹胁着,具体表现是“重视科研,而不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教学”。肖海鹏告诉记者,“‘长江学者’本是那些在教育一线岗位上优秀教师的称号,奇怪的是,很多‘长江学者’不教书,改去做科研了。”&
&&&&相应的,研究生也更多地在实验室里待着,而不是到医院临床实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下研究生培养和医院需求的脱节,“毕竟有九成多的研究生将来要走出去,而不是坐在实验室里继续搞科研。”肖海鹏说,而一旦把那些“准科研人员”拉到医院后,他们所要面对的,就一下子从实验室里的小白鼠变成了病人。对象的变化难免让他们感到不适应,医患之间的矛盾也容易就此产生。
&&&&“玩不转了”的传统医学模式被利益套牢难改变
&&&&事实上,医学界在30年前就已经意识到传统医学模式的弊端,当时有学者提出,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即加入人文科学、营养、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医学整体观,表现在实际工作上就是,更加重视临床和预防,此观点一出便广受认可。
&&&&然而,国内医学界却迟迟没有开启这扇被称为现代医学综合化的大门。
&&&&“旧的医学模式已经被利益套牢,很难改动。”大连医科大学教授赵明杰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预防工作付出很大,但很难带来收益。”换言之,急功近利的管理者并不希望去做预防,而寄希望于“临床的病号多了,收入才能多起来”。&
&&&&在三甲医院门诊科室,一般情况下,一位医生3个多小时内要看完40多位病人,平均花在一位病人身上的时间5分钟左右。“短短的三四分钟,病史都很难看完,怎么能瞧好病。”
&&&&就在上一周,何权瀛花了近一个小时看完一个病人。时间长,意味着可以更为全面的了解。有病人告诉他“自己胸闷”,最终查出来却是心血管出了问题,并非呼吸科的范畴。如果简单了解情况,误诊为呼吸问题,这位病人下次还会来,如此恶性循环,看不好,下次再来,最终成了“看病难”。
&&&&并非何权瀛资格老有“特权”,仅仅是由于医院对老大夫的考核量不大。但对年轻同事来说,“如果这么干了,就完不成任务,等于砸了自己的饭碗。”
&&&&不过,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因为面对诸如高血压、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冲击,传统的医学模式“越来越玩不转了”。用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孙宝志的话说,传统医学手段三大法宝“杀菌灭虫、预防接种、药物手术”再也难以奏效。
&&&&以治疗肿瘤为例。何权瀛说,旧模式下的思路是,长了个肿瘤就一定要切掉,却很少考虑长肿瘤的原因所在,手术刀下去很简单,“但是这个地方切了,下一个地方可能又长了起来”,仍未将病根治。
&&&&去年年底,卫生部部长陈竺说,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率已经达到85%以上。一篇刊发在《全科护理》的论文则显示,在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占主流的当下,医疗确诊率只有70%左右,各种急诊的治疗成功率也只有近70%。
&&&&人们也渐渐承认,医学对机体的认识是有限的,很多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知其然却没有治疗手段。
&&&&要培养更多合格的医生,而不是医学科学家
&&&&怎么改,还是大问题。
&&&&按照现代医学综合化的观点,面对慢性病,最好的治疗便是预防。相应的医学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
&&&&赵明杰举例说,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有一个达50万人的高血压患者联盟,包括身体肥胖和家族史上曾出现过高血压的高危对象。将他们集中起来后,联盟的医生对这些人进行监控,指导他们减肥,并调节饮食习惯。一段时间后,对比50年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了近20%的降低,而整个联盟的全部花费却只有临床费用的1/38。
&&&&“要培养更多合格的医生,而不是医学科学家。”肖海鹏说。
&&&&近年来,高校对医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偏向了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然而,“面对复杂性疾病的病因诊治效果的临床证据研究与提供,是一般的生命科学研究无法取代的,也是我们面对的如何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的现实问题。”
&&&&同时担任中山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的肖海鹏,一直试图将优秀的教师拉回到课堂上,因为他相信,在医学界,“言传身教”远比“道德文章”要管用得多。他的方法是,将教学与教师的职称晋升挂钩,在对每一位教师的职称评定时,都要先通过教学委员会,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如果不这么做,“教师难以回到讲台”,毕竟,对他们的评价仍侧重在科研。
&&&&此外,医学的治愈功能包括治疗和照料护理两个方面。何权瀛建议,目前高校医学生急补的一节课,就是“对社会,尤其是对国人的了解”。至少,要摸清楚患者来了是想干什么的。他说,有的患者和医生说了半天仍说不清楚自己哪里不舒服,其实只是想听医生的几句开导;有的患者则很简单,来的目的就是抓药……
&&&&心理对患者疾病的影响不可小觑。一位外籍专家对何权瀛讲,有位患者因为拿错了片子,被医生诊断为肿瘤。这位患者在之后的一周内脸色发白,吃不好也睡不好,整个人看上去毫无精神。然而,在专家告诉他片子“拿错了”以后,一下子从病床上坐了起来,笑着说,“我没事了,专家都说我没事了。”
&&&&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很多人得了病,不是被病害死的,而是被吓死的。
&&&&然而,单纯地依靠学校教育来扭转医学模式并不现实,何权瀛告诉记者,整个医学系统的环境更多地取决于医院乃至整个社会的环境。他说,不过,恰恰是因为这一点,聪明的教学管理者才会捕捉到社会最新的需求,对教育模式进行调整,争做弄潮儿。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艾迪康全国病理会诊中心正式启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4年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成立十周年,公司始终秉持着“传递健康 传递艾”的企业理念。针对目前国内基层医院病理医生缺乏、病理诊断水平有限,病人想要得到准确的病理诊断往往需要奔波至更远的上级医院,艾迪康利用自身强大的物流体系和专家团队,开创性的建立了“艾迪康全国病理会诊中心”,让基层病理医生和患者不用出远门,即可获得准确的病理诊断意见,实现真正“一站式的病理会诊服务”。
“一站式病理会诊”服务成为可能日电 /美通社/ -- 3月22日,2014年艾迪康(中国)病理学术研讨会暨病理会诊中心启动会(北京站)在京顺利举行,今后艾迪康将为全国病理临床医生提供真正的“一站式的病理会诊服务”。同时会议有幸邀请到丁华野、曹登峰、周小鸽三位国内病理权威专家授课,与现场4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病理医生分享交流病理诊断鉴别的经验与心得。艾迪康公司高层与病理专家一同启动艾迪康全国病理会诊中心艾迪康病理是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的重点发展学科。一方面在国内率先引进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及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形态-免疫组化-分子病理三级综合诊断体系,为诊断的流程化、标准化、准确性提供了可靠保证。另一方面不断强化专家团队建设,拥有多位专科或全科病理诊断医师,其中5位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副高以上职称专家60多位。艾迪康连续多年主办多场病理诊断学术交流会议,定期对临床诊断医生及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技能专业培训,共同打造了一支专业知识全面、技术力量雄厚的病理诊断技术团队。启动仪式现场2014年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成立十周年,公司始终秉持着“传递健康 传递艾”的企业理念。针对目前国内基层医院病理医生缺乏、病理诊断水平有限,病人想要得到准确的病理诊断往往需要奔波至更远的上级医院,艾迪康利用自身强大的物流体系和专家团队,开创性的建立了“艾迪康全国病理会诊中心”,让基层病理医生和患者不用出远门,即可获得准确的病理诊断意见,实现真正“一站式的病理会诊服务”。讲课专家从左至右分别为:丁华野教授、周小鸽主任、曹登峰教授艾迪康依次将在北京、杭州、广州等多地成立全国病理会诊中心,在全国范围聘请多位相关领域知名病理专家,建立可供社会共享的病理专家资源库,提供普通会诊、专家会诊、特约会诊服务。基层病理医生或患者只需将病理切片交由艾迪康当地物流人员或邮寄至会诊中心,艾迪康的专家团队将对样本进行联合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意见及个性化会诊服务。艾迪康全国病理会诊中心的建立只是开始,艾迪康“传递健康 传递艾”的企业理念仍将继续深化,正如艾迪康总经理张凌云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今天正式启动的艾迪康全国病理会诊中心是艾迪康病理第二个十年的开端,我们将继续精益求精,服务社会,为广大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全面、专业的服务。”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中国医生如果与国外医生视频会诊_百度知道
中国医生如果与国外医生视频会诊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有签约会诊协议的医疗机构,网络视频会诊很简单。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生会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