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言壮语”的高考横幅戳中谁的痛

“豪言壮语”的高考横幅戳中谁的痛?
  距离一年一度的高考还有两个多月。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懂得这个时候学子们的状态:卯足劲,不舍昼夜,最后冲刺。
  与这样的场景一同出现的还有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励志标语、横幅。
  比如这两天在网上广受关注的湖北襄阳一所高级中学的标语:“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敛神养气,以备全力以赴”。
  读来颇能振奋士气,有一种上战场前视死如归的笃定和坚韧。
  类似这样的横幅和标语年年都有。
  比如去年在网上传播很火的这几条:“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线的大楼”;“有来路,没退路,留退路,是绝路”;“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今日不肯埋头,明日以何抬头”......
  虽然能够体会高考对于一个考生和一个家庭的意义,也能够体谅学校设置这些标语的良苦用心,但还是不得不去提示:这样的高考标语或许会适得其反。
  高考对于人生的意义不言而喻,相信但凡有志向的学子自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原本就已经非常紧绷的神经如果再面对这样的标语,一定程度上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造成焦虑不安、失眠多梦、紧张烦躁、心理失衡等严重的“高三病”。
  此外,这样的标语也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高考决定人生成败”的错误信号,带有比较明显的功利色彩,与近年来国家正在进行的高考教育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战略明显不符。
  众所周知,近几年,尤其2014年以来,高考改革力度不小。取消文理分科;更加注重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差异化、多元化培养;高考总成绩改由“语数外+史地政理化生自选3门”两部分组成;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省级优秀学生、奥赛获奖者等6项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取消等等,都让人们看到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也让人们感受到国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灵活、多元趋向。
  在这一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些标语所传递出的“应试命运论”值得警惕。“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旧深深影响着国人,这些令人颤抖的高考标语就是佐证。标语里的“豪言壮语”戳中的,也正是困扰学生、家长、社会的集体痛点。
  高考需要鼓劲,需要加油,但如何鼓劲,怎样加油,方式也得好好思量。(文 / 王莹)
点击参与话题讨论
[责任编辑:豪言壮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简介
总评分3.9|
浏览量6258
&&豪​言​壮​语​整​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豪言壮语”的高考横幅戳中谁的痛?(图)
14:40:11 &&来源:新华网
距离一年一度的高考还有两个多月。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懂得这个时候学子们的状态:卯足劲,不舍昼夜,最后冲刺。  与这样的场景一同出现的还有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励志标语、横幅。  比如这两天在网上广受关注的湖北襄阳一所高级中学的标语:“为理想,早起三更,读迎晨曦,磨枪挫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目标,晚卧夜半,梦别星辰,敛神养气,以备全力以赴”。  读来颇能振奋士气,有一种上战场前视死如归的笃定和坚韧。  类似这样的横幅和标语年年都有。  比如去年在网上传播很火的这几条:“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线的大楼”;“有来路,没退路,留退路,是绝路”;“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今日不肯埋头,明日以何抬头”......  虽然能够体会高考对于一个考生和一个家庭的意义,也能够体谅学校设置这些标语的良苦用心,但还是不得不去提示:这样的高考标语或许会适得其反。  高考对于人生的意义不言而喻,相信但凡有志向的学子自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原本就已经非常紧绷的神经如果再面对这样的标语,一定程度上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造成焦虑不安、失眠多梦、紧张烦躁、心理失衡等严重的“高三病”。  此外,这样的标语也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高考决定人生成败”的错误信号,带有比较明显的功利色彩,与近年来国家正在进行的高考教育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战略明显不符。  众所周知,近几年,尤其2014年以来,高考改革力度不小。取消文理分科;更加注重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差异化、多元化培养;高考总成绩改由“语数外+史地政理化生自选3门”两部分组成;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省级优秀学生、奥赛获奖者等6项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取消等等,都让人们看到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也让人们感受到国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灵活、多元趋向。  在这一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些标语所传递出的“应试命运论”值得警惕。“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旧深深影响着国人,这些令人颤抖的高考标语就是佐证。标语里的“豪言壮语”戳中的,也正是困扰学生、家长、社会的集体痛点。  高考需要鼓劲,需要加油,但如何鼓劲,怎样加油,方式也得好好思量。(文 / 王莹)  点击参与话题讨论
& ( 14:35:38)
& ( 14:30:23)
& ( 14:28:00)
& ( 14:25:25)
& ( 14:22:10)令人颤抖的高考标语戳中谁的痛?
  距离一年一度的高考就剩十来天了。学子们在做最后一搏,家长们也在焦虑里卯足了劲。
  高考,对每个人意味着什么,其实并不好一概而论。十几年的求学路,用两天的时间,或可金榜题名,或也付之东流。正因为这样残酷的现实,高考,在国人心里,总那么意义非凡。高考的到来,总令人颤抖。
  然而,令人颤抖的,不仅仅是考试本身,这几天,被媒体报道出来的各地高三教室里的高考标语,同样令人颤抖。
  摘几个看看。
  “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论道谈经”;“近平克强师兄,我来了!”;“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线的大楼”;“有来路,没退路,留退路,是绝路”;“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今日不肯埋头,明日以何抬头”......
  读完,不禁有一种绝境里视死如归的感觉。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也由此可见一斑。其实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苦读十几年,谁不希望考个好大学,不仅为自己赢个好前途,也给家里挣个好门楣。在人才选拔机制还不够完善的时候,高考,自然成为绝大多数人改变命运、实现人生抱负的重要方式。
  于是,通宵达旦、废寝忘食、题海战术、死扛到底成了很多高三学生的日常写照。与此相伴随,焦虑不安、失眠多梦、紧张烦躁、心理失衡等精神“红灯”也潜伏在侧。感觉已经不能用“蛮拼的”来解读这种重负下的“高三病”。
  但,面对高考,我们真的只能这样歇斯底里吗?又或者,纵使高考重如千斤,这样“简单、粗暴”的标语,真的好吗?
  除了激励学生奋起一搏外,感觉标语渲染出一种明显的功利色彩,也给学生传递了“高考决定人生成败”的错误信号。这样的教育氛围,与近年来国家正在进行的高考教育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战略明显不符。
  近几年,尤其去年以来,高考改革力度不小。取消文理分科;更加注重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差异化、多元化培养;高考总成绩改由“语数外+史地政理化生自选3门”两部分组成;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省级优秀学生、奥赛获奖者等6项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取消等等,都让人们看到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也让人们感受到国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灵活、多元趋向。
  毋庸置疑,这些举措理应成为高中教育改革的核心关切。
  但不可否认,“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思维深深影响着国人,这些令人颤抖的高考标语就是佐证。标语里的“豪言壮语”戳中的,也正是困扰学生、家长、社会的集体痛点。
  在国家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教育为什么依旧还在宣扬这种极端的应试命运论?家长、社会为什么还在用考分来区分优劣?一揽子的高考改革举措,在落地过程中究竟如何消解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思维,又如何为孩子和家长真正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多元未来,都是痛点背后更加深远的教育焦虑。
  随着高考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应试教育下的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发生变化。不仅如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召唤折射出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强烈需求。这些时代强音,都在启示学校、家长、社会,必须摒弃粗暴的“应试成才”以及“一考定终身”的观念,给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灵活的学习、成长、成才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给孩子挣得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也满足国家人才需要的未来。(文 / 王莹)
[责任编辑:令人颤抖的高考标语戳中谁的痛?
  距离一年一度的高考就剩十来天了。学子们在做最后一搏,家长们也在焦虑里卯足了劲。
  高考,对每个人意味着什么,其实并不好一概而论。十几年的求学路,用两天的时间,或可金榜题名,或也付之东流。正因为这样残酷的现实,高考,在国人心里,总那么意义非凡。高考的到来,总令人颤抖。
  然而,令人颤抖的,不仅仅是考试本身,这几天,被媒体报道出来的各地高三教室里的高考标语,同样令人颤抖。
  摘几个看看。
  “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论道谈经”;“近平克强师兄,我来了!”;“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线的大楼”;“有来路,没退路,留退路,是绝路”;“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今日不肯埋头,明日以何抬头”......
  读完,不禁有一种绝境里视死如归的感觉。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也由此可见一斑。其实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苦读十几年,谁不希望考个好大学,不仅为自己赢个好前途,也给家里挣个好门楣。在人才选拔机制还不够完善的时候,高考,自然成为绝大多数人改变命运、实现人生抱负的重要方式。
  于是,通宵达旦、废寝忘食、题海战术、死扛到底成了很多高三学生的日常写照。与此相伴随,焦虑不安、失眠多梦、紧张烦躁、心理失衡等精神“红灯”也潜伏在侧。感觉已经不能用“蛮拼的”来解读这种重负下的“高三病”。
  但,面对高考,我们真的只能这样歇斯底里吗?又或者,纵使高考重如千斤,这样“简单、粗暴”的标语,真的好吗?
  除了激励学生奋起一搏外,感觉标语渲染出一种明显的功利色彩,也给学生传递了“高考决定人生成败”的错误信号。这样的教育氛围,与近年来国家正在进行的高考教育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战略明显不符。
  近几年,尤其去年以来,高考改革力度不小。取消文理分科;更加注重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差异化、多元化培养;高考总成绩改由“语数外+史地政理化生自选3门”两部分组成;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省级优秀学生、奥赛获奖者等6项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取消等等,都让人们看到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也让人们感受到国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灵活、多元趋向。
  毋庸置疑,这些举措理应成为高中教育改革的核心关切。
  但不可否认,“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思维深深影响着国人,这些令人颤抖的高考标语就是佐证。标语里的“豪言壮语”戳中的,也正是困扰学生、家长、社会的集体痛点。
  在国家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教育为什么依旧还在宣扬这种极端的应试命运论?家长、社会为什么还在用考分来区分优劣?一揽子的高考改革举措,在落地过程中究竟如何消解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思维,又如何为孩子和家长真正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多元未来,都是痛点背后更加深远的教育焦虑。
  随着高考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应试教育下的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发生变化。不仅如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召唤折射出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强烈需求。这些时代强音,都在启示学校、家长、社会,必须摒弃粗暴的“应试成才”以及“一考定终身”的观念,给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灵活的学习、成长、成才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给孩子挣得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也满足国家人才需要的未来。(文 / 王莹)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