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校庆八十年校庆在哪举行

重庆三中 -
重庆三中,即,位于重庆市著名文化区,由著名爱国教育家建立,原称重庆
南渝中学,是重庆最著名的中学。建国后,按照惯例改为重庆三中,后恢复重庆南开中学名称,但在民间,“三中”的说法一直存在。
重庆三中 -
我国著名教育家先生为南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于1936年入川考察,决定在重庆筹建南开中学。1936年夏,在沙坪坝先后购地800余亩,建成重庆私立南渝中学,并派先生兼任中学主任。后,天津南开各校被日机炸为废墟,部分师生内卷来渝,1938年南渝中学更名为重庆私立南开中学,并成为当时华西的著名学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天津南开各校相继复校,至此,南开大、中、小学遂成体系。重庆南开中学办学六十载,成绩卓著,闻名海内外。早在私立时期,即以校园美,办学水平高闻名于世,成为陪都的模范学校。
最早的校园平面图1942年10月美国总统特使来华,特到学校参观,曾倍加称赞。校友周恩来经常莅校,看望师长,并多次在学校午晴堂演讲,宣传革命真理。1945年10月国共和谈中,曾陪同到校拜望张伯苓和柳亚子先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所历史名校,1953年即定为重庆市重点中学。1957年周总理访问亚、非、拉11国归来,与贺龙副总理到校视察。1960年被评为全国百面红旗,校长代表学校出席了全国教育系统群英会。南开在五、六十年代教育质量一直名列省、市榜首。时期,学校曾受到极大冲击和破坏,师资流失,质量下降,今人痛惜。“文革”结束后,学校致力于恢复和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从1982年起相继被评为市级和省级文明单位,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办学水平重新躍入全国一流水平。
重庆三中 -
南开校训两句话八个字: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校训是南开学校创办人先生和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于本世纪20年代前后共同制定的!校训释义(申泮文)南开校训是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范孙)先生和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于本世纪20年代前后共同制定的。按照他们的教育思想,办新学校的宗旨不同于办旧学,他们认为办新教育的宗旨是要培养人才,为社会谋进步,为公众谋福利。张伯苓在1944年总结他办学四十年的回顾文章中写到“……苓追随严范孙先生,倡导教育救国。创办南开学校,其消极目的在矫正民族五病(按:五病指愚、弱、贫、散、私,作者注);其积极目的,为培养建国人才,以雪国耻,以图自强”。所以严张办学思想总之是以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福利为宗旨。校训就是从此出发而制定的南开学校教育方针。是承诺的意思,对受教育者来说也可理解为“要求”。这里的”公”,从严张的教育思想出发,与之相对应的集体当然是国家、人民大众和与之相联系的事业。另外“公”又是对矫正五病中的“私”而言的。所以“允公”应解释为要求受教育者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具体到教育事业,即要求南开学子热爱母校,维护校风校誉,作者注)、大公无私、—心为公,在学习和工作中强调无私奉献精神。张伯苓指出:“教育—事,非独使学生读书习字而已,尤要造就完全人格,德智体不可偏废”(1914年4月在修身课上对学生的演讲)。他又指出:“办学之目的,在信学以致用,学以医愚,学以救国、救世界”(1916年1月在修身课上对学生的演讲)。他在1917年学生毕业典礼上对学生讲演说:“今日正值诸生立志之时,无论各具何长,要皆能发扬昌大,以备国家干城之选……望各立而志,急图自新”,(这段讲演词为周恩来所记录)。在此演说中他还指出:“学校正如一小试验场,场内人皆有信心,具改造社会之能力,将来进入社会改造国家,必有成效”。所以可见,张伯苓主张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是独善其身的白面书生,而是要培养有改造国家改造社会为人民谋福利的能力之“干才”。这一点是张伯苓在教育主张上独特不同于与他同时代的我国其他诸教育家之处,纵观当时各类学校的校训,除南开学校外,无一在校训中提出以“能”为主要要求的。这也是张伯苓教育思想之卓越超群,不同凡响之处。所以“允能”者,是要求受教育者理论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工作能力,努力方向是锻炼救国自强能力和精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求受教育者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的意义就极明显清楚了,即要求受教育者有强烈之进取精神。张伯苓在在给学生所作的题为“打破保守,努力进取,建设新中国”演讲中说到:“吾校与他校较,各校中有进取者焉,有保守者焉。吾校进取者也。即以各校各项竞争而论:吾校所得结果如何,汝等之所共知也。此即进取之效力也。推而至于国家亦何不莫然,故欲强中国,非打破保守、改持进取不可也。”他在演讲中又指出:“进取之说自古有之,《易经》曰:‘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彼之所谓天行建者,乃指昼夜相承,春秋代继,无时或已,长此不怠而言也”。很显然这就是“日新月异”的原始出处。用今天的话来解释,就是受教育者的时代使命,是不断改革、不断前进、自强不息、永攀高峰,面向祖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奋勇走在世界发展大潮的前沿,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而奋进。依此校训和严张的办学实践,校友总结之称南开的教育为“公能教育”,它形成于本世纪的20-30年代。严张的教育思想有远见卓识,超越时空,其主张与我们今天党的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的要求若合符契。但我们不要忘记,严张二位教育先行者是旧中国时代的人,囿于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他们不可能懂得社会主义,不会懂得社会主义的革命思想和要求,这是无法求全责备的。但我们今天在南开学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知道,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务件下采用了南开的老校训的,一方面是尊重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继承和发展南开教育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是加入社会主义因素,要求受教育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伟大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不息。愿以此简单释文与全体南开人共勉。
重庆三中 -
“嘉陵之滨 白河之津 巍巍我汲汲駸駸  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 智勇真纯 以铸以陶 文质彬彬 
校园绿化大江之滨 嘉陵之津 巍巍我南开精神”校歌由来为巩固团体精神,南开在前就创制了校歌,编校歌的动议,是日在东京南开同学会欢迎当时赴日本参加远东运动会的张伯苓老校长和南开运动员茶话会上,由留日南开学生张蓬仙提出的。1918年末,张伯苓老校长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校后,即请音乐教员生审定一歌,为“于聚会之时,千人合唱,以期神会而铸就南开真精神”,曲子采用的是西方的——《ohchristmastree》。校歌释文“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駸駸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大江之滨嘉陵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这是南开校歌的词,共分四段,它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它体现了南开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都以自己是“南开人”而自豪。我们喜爱自己的校歌,海内外各地校友,每次集会,会前、会后都要唱校歌。歌声能引起我们一些温馨的回忆,记起那可回味的少年时代。对歌词我已背得滚瓜烂熟,但词意不甚了解,只觉得曲调庄严肃穆,给人一种健康向上的鼓舞和激励,蕴育着一种有自己特色的南开精神。最近偶然看到天津南开校友会会长申泮文教授(他是天津南中36届毕业生、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将校歌作了释文,看后大有启发,因篇幅所限,特将其文节重点摘抄如下,根据重庆南开中学情况,我添加改写了最后一段。词汇译释:白河:它是流经天津入海的海河旧名津:河的渡口,此处指河海交汇处巍巍:高大雄伟汲汲:剧也《前汉杨雄传》:不汲汲于富贵駸駸:马行急也,引自《康熙字典》发煌:发杨光大无垠:无限哉大仁,智勇真纯:赞美南开精神中对受教育者要求的以铸:教育就是要铸造大仁、大智、大勇、真诚、纯朴人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以陶:教育也陶冶受教育者的高尚情操文质:文化素质彬彬:文雅,代表高水平南开校歌的词与曲作者是何人,已经失传,但南开校歌寄寓了南开学校创办人严范孙先生和张伯苓先生对受教育者的殷切希望。校歌第一段落的三句歌词中直接高唱出歌的主题:南开精神,也就是说,伟大的南开精神发源于渤海之滨和海河之津。南开校歌实际上就是南开精神的颂歌。第二段歌词中,汲汲駸駸是追不及待的意思,也正如毛主席在诗词中所说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月异日新是校训的下半句,意即不断改革,不断前进,永远踏着新的步伐走在时代前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南开学人只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改革创新前进,我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第三段美哉大仁,智勇真纯是对南开精神实质的赞颂,“大”字指大仁、大智、大勇,南开人的光辉典范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大仁、大智、大勇的伟人风范,也可以看到南开精神所要求的真诚和纯朴,南开教育就是要造就出大批量的文化素质高超的人才。校歌的最后一段是指重庆南开中学,它位于长江之滨和嘉陵江之津,1936年建于重庆,名为“南渝中学”,是年九日开学。七七事变后,天津陷落,南开被毁。1938年,根据校友会建议,南渝中学改名为南开中学。校歌重复了第一段歌词,意在重复强调南开精神。重申“南开精神”是对南开人,包括教师、职工和学生的普遍要求。但是谁也都难于把“南开精神”十分具体地描写出其全貌,就是这种无形的精神,形成为全体南开人奋发有力的原动力,这就是南开教育的精髓所在。
重庆三中 -
重庆南开中学培养的学生中,成为院士的有人,如周光召、朱光亚、张存浩等。还有邹家华、郑必坚、张皓若、阎明复等一批领导曾为南开学子。其他诸如将军、教授、艺术家等高级人才,更是数不胜。正是这些高质量的人才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正是这样一大批忘我工作,努力奋进的中坚力量,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崛起的宏伟篇章!重庆南开中学部分的院士校友(重庆南开中学是全国校友院士最多的中学)〔〕—1941级校友,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47级校友,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教师,生物力学家,生物学科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41级校友,物理冶金、晶体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1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1941级校友,导弹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级校友,新型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楼南泉〕—1942级校友,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婉珍〕—1942级校友,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钟武〕—1946级校友,冶金炉热工及冶金能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1951级校友,无线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杏垣〕—1938级校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孟兆祯〕—1952级校友,园艺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宁〕—1939级校友,河沙运动及河床演变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继周〕—1944级校友,草原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方定〕—1947级校友,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荣爵〕—教师,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温诗铸〕—1950级校友,机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培肃〕—1940级校友,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1940级校友,高分子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士莪〕—1947级校友,水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存浩〕—1944级校友,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仁和〕—1954级校友,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综〕—1948级校友,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恒一〕—1956级校友,海洋石油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邹承鲁〕—1941级校友,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戴乾圜〕—1947级校友,化学家,欧洲科学院通讯院士〔戴锦锟〕—1953级校友,南开大学物理系毕业,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周恒〕—1947级校友,流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4级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1945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赵进东〕—1974级校友,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重庆三中 -
硬件与师资
重庆三中本部占地,其中本部教学区域占地360余亩,一流的教学楼、图书馆、科学馆、艺术馆、体育馆、游泳馆、男女生公寓等,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学生运动场地2万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万余册。现有
校园设施教学班近70个,在校学生近4000人,其中住读生3000人。学校拥有精良的师资队伍。200多名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90余人,特级教师9人,中学研究员9人。100多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高校硕士课程进修。还先后选派10余名教师赴美、日等国进修、交流。此外学校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造了天文台、天象馆、多媒体校园网等设施,还开办了南开中学网站和网校,现代化教学手段跻身全国中学领先水平。
重庆三中 -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暴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重庆三中 -
南开艺体 艺术馆南开中学的艺术教育,体育教育一直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通过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戏剧表演,体育竞技等活动,同学们丰富了课余生活,提高了人文素质. 南开每年都招收艺体特长生,并每年都向全国各著名高校输送艺术和体育方面的高水平人才。2001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艺术教育生源基地”分别在重庆南开中学正式挂牌成立。 重庆南开中学是全国首批经国家教育委员会验收批准的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体育方面成绩突出,其中2000年获重庆市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比赛(女子组)第一名,重庆市首届重点中学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2001年全国重点校女篮邀请赛第二名,2003年重庆市第一届运动会篮球比赛(青少年女子组)第一名,2007年在重庆市第十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校田径队初中组以206分超出第二名学校60分的绝对优势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2007年在法国波尔多举行的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上校田径队队员王艺颖同学获得亚军。对外交流在全球化浪潮日益澎湃的今天,重庆南开中学一直保持着与世界频繁的交流和往来.早在1998年就先后与国内外数十所中学有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曾多次接待英,美,日和港,澳,台等地区的教育考察团.2001年,又获得中美青年交流项目首批入选学校资格,并且是重庆市唯一一所获得该资格的学校。目前以和美国华盛顿西雅图西尔斯高中有着师生互访活动.高考成绩重庆南开中学每年高考本科升学率接近100%,理科重点率(重点线)82%左右,文科重点率(重点线)50%左右。考入全国重点大学的比例在重庆市居前茅,并且同时具有清华北大等著名大学的较多报送资格和名额。其具体高考成绩如下:2003年陈星兴成为重庆理科状元,2004年曾雪兰和李田元分别考取重庆文科/理科状元,且54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位居重庆第一),2005年陈考取重庆市理科状元,更可喜的是05级秦玥飞同学收到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该年,耶鲁大学在中国共录取了7名学生,其中5个都是大学生,秦玥飞是被录取学生中仅有的两个高中生之一。06年高2006级(1182人)66位学子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不含保送生,约占清华北大06年在渝招生人数的一半)。300多名学子考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2007年陈竞同学以高考700分(不含加分)夺得重庆理科状元,该年也有72名学子(含保送生)进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2007年清华和北大在渝录取人数南开中学位居全市第一。重庆南开中学自直辖10年来已经为清华北大输送了447位人才。(重庆南开中学高考整体实力已经10年位居重庆第一名)。另悉07年香港大学在渝录取的3位考生中有2位来自南开中学.2007年南开学生彭阳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英国剑桥大学。2008年清华和北大在南开录取人数54人,再次位居全市第一!2008年全市文科前10名南开占5人,位居全市第一。文科329人参考,其中600分以上103人,重点线以上159人,比例居全市第一。全市理科前10名,南开占6人。全市理科前20名,南开占11人。全市理科前40名,南开占21人。全市理科前100名,南开占47人。理科1015人参考,其中600分以上512人,重点线以上813人,比例居全市第一。南开三友路学生字画衫展示中考成绩重庆南开中学不仅在高中办学成绩显著,在初中办学也成绩突出。初2004级在04年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参考人数535人,其中:690分以上3人;680分以上6人;630分以上96人;497分以上(联招线)392人占参考人数的73.2%,以上各分数段人数比例均位居全市第一。05年何佳锦同学以753.5分的成绩成为2005重庆市中考状元!包括体育,何佳锦有两门得了满分,753.5分的总分创下了近十年来我市中考的最高得分纪录。06年中考中680分以上76人,670以上121人,660以上167人,联招线以上546人,06级参加中考共623人。以上各个分数段数据位居全市第一。南开社团重庆南开中学除开办有艺术社团,体育社团这些外,每年还会举办学生艺术活动月,科技创新周,话剧节日,学生自编操比赛,学生字画衫展示;以及羽毛球社,街舞社,文学社,英语社团,漫画社团等。现在学生对外联络部门也在重庆南开中学成立。学子风范三友路重庆南开中学不只注重应试教育,也注重人能力的培养.从南开毕业后到大学深造的学子也发展不错,如清华大学致南开中学的喜报中就有:南开2003届毕业生李婧翌同学(就读清华大学生物系)、2004届毕业生毛献文同学(现就读清华大学化工系)荣获清华大学学年综合一等奖学金,2004届毕业生王宇航同学(现就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04届毕业生邵玥同学(现就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2005届毕业生王晓同学(现就读清华大学电子系)、2005届毕业生何飞同学(现就读清华大学电子系)荣获清华大学学年综合二等奖学金。2007年北京大学第二十九届学生代表大会中,高2005级毕业生沈冲同学高票当选为北京大学学生会办公室主任……还有不少同学也在其他大学荣获各种奖项。独特优势每年都开办只有大学才开的选修课,其课程达几十种,这在全国中学中也是极其少有的。每月重庆南开都会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中科院士校友及著名大学校长莅临南开讲坛.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5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40:58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在重庆南开中学就读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学长学姐们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吧^_^
按时间排序
110 个回答
算上小学读了12年南开,小学就在中学隔壁,经常跑到中学大操场去打球,当时小升初差0.5分考起南开,结果去了融侨,融侨住校的永远就是买德克士,融侨人家和朱氏面庄~后来初三回了本部,开始天天上课睡觉下课吃饭的日子,老是吃好滋味的佐料拌饭。结果中考踩了狗屎运,从平时年级500名考了200名,把钱赚回了,那是人生中最嗨的一个暑假。后来高中简直是遇见了一群奇葩,然后我的高中就是上课打牌,睡觉,下课小卖部粽子方便面,角楼巷巷。奇葩朋友们上课洗脚,接嘴,逃课打麻将,喝酒还遭抓,当然这群人现在还是最好的朋友。高中永远在1000多名,考试发点答案,最后都懒得上网查语文填空了。后来实在读不下去,就来到了北美一个小山村上大学,然而现在每次和高中同学喝酒都说要是当时好好上课,少打点麻将少喝点酒在重大上本科多好!
在大学过了半年,依然忘不了在南开的点点滴滴。
我是2010级的, 现在已经在工作了.才出来的一年,兴奋着自己毕业了, 庆幸着自己找打的工作也还行, 迷茫着可生活也过得去,可总是觉得少了什么.直到春节回了趟学校, 看到南开的校训: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我还差得远啊...
就是很一般的普普通通的学校,没必要吹些什么情怀什么的。我在南开呆了六年,我爱南开
南开是个有自己文化的圣地.
由衷怀念起在南开的日子,答主就读南开六年 高2014级毕业 目前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
体育特长生 我先占个坑 晚上打开电脑好好写 第一个打开电脑写的答案我要给我的母校南开中学。本人语死早,文笔不佳,决定先上点图找找以前的情怀。晚上补坑【。】
咳咳,作为一名南开学子,看到这个问题果断要表达一下我对南开的爱。南开学风很自由,有很多选修,有很多讲座(不过一般好像大家都没认真听,感觉都在写作业)。周四大概是高一学生最自由的一天,下午走班制选修,第一节选修后的十五分钟休息能看见全校学生往各个方向奔跑,有的从艺术馆出来,背着吉他,有的拿着iPad(电子音乐选修),还有的提着毛笔宣纸,有结伴的姑娘聊着生物解剖恶心又有趣,也有刚在跆拳道课上学完擒拿手激动未消的。无数人,熟悉的,陌生的,从几栋大楼里涌出,又各自奔向下一个目的地,途中有难以掩饰的欢声笑语,更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选修结束,听讲座的会飞奔去占位,吃饭的吃饭,自习的去图书馆,浪的去浪,有社团活动的去了社团(另外很多学校的活动也会选在这个时间。)平时艺术和体育也是选修,大家各投其好地报课,虽然期末为了这些选修的学分也会忙得一团乱。(当然╮(╯▽╰)╭还有什么研究课题啊论文啊就不吐槽了,大家都是为了学分奋斗的小战士。)食堂也很好,校园风景也很棒,桃李湖,津南村等等。周末南开就像公园,老人小孩随处见。课上收获也很多,作为一个学渣就不说话了。一直记得高一入学的时候,班主任说,我们要学会选择,无论是错误的选择,还是正确的选择,都是你的选择,所以它造成的后果无论如何,都要承担。所以后来我一直觉得,自己选择的课跪着也要过,自己选择的路流血也要走。仅此。最后,我爱南开!不匿了!
我是初中在南开就读 本来成绩在南开算做中等 很不幸被分到一个老师势利的成绩除教师子女外最好的班 本来我是那种天生骄傲的人 然而在那个班里不光成绩 还有家庭背景种种小学培养起的思想与人生目标和同学们不在一个档次 刚进入的初一我还在质疑为什么要学习 然后迷茫了很久成绩最差在初二下跌到了900 总共1500 然后初三上开始我准备努力考南开 成果是有的 不过总共只有3次悬悬地上了南开线 那时我的感觉是 哇塞我这种垃圾还考得上南开? 是的所以最终中考时我没能平常心相待 再加上在南开的初中三年遇到过于迷恋的人 舍不得他 最后跌到了来时的位置 700名是中考的收尾 真的南开整体还是好的 但如果遇到某些老师只能自认倒霉 她叫滕颖现在在初中2018,3班我恨她给我 我们心里带来的阴影 哎
我是南开人,我是爱南开的。利益相关:2005届5班 倒数进了上海闵行男子技术学校,现在每每念及此都愧对老师同学
就是南开能教会你做人和面对这个世界。永远记得那句“今天我以南开为荣,明天南开以我为荣”,并以“南开自我为荣”的明天为目标。永远铭记“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每次回南开都要和毛泽东同志合影一张。身为南开人有一种深深的自豪感。为什么喜欢TFboys,就是因为王源是南开人!
谢老婆邀。04-07年在南开读高中。南开中学的办学特色,是要做中学里的大学,它做到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系统,每一届都有的话剧节,篮球、足球、排球联赛,自编操。总之,总能在高节奏的学习氛围下获得很多额外的经历。不得不说,在这样的校园里,长得好看家庭富裕成绩还好的人大有人在。所以成绩平平家庭平平相貌平平很容易就被堙灭在学霸堆里了。好的学校给你的不仅仅是优质的教育,甚至更重要的是优质的同学以及他们优质的思想。这些资源是可以伴随你一生受用的。周恩来同志说:我是爱南开的。
南开好就好在是一个正常的中学
高2014届,小学时的梦想就是考上南开,初中读的一所很普通的学校。中考有幸考得高上了实验班,进校200名左右。很庆幸自己选了南开,南开管的比较松,对面一中高一实验班就要周末上自习,而且晚自习比我们多一节。南开提倡自主学习(对大学很有用)还有就是不限制你兴趣,每周四有南开讲坛,有空就去。我选了数学竞赛和化学竞赛(后来专一数学)。高中三年成绩波动很大,正常300左右,不过也考过700多,南开竞赛不看成绩,如果在一中,我就不能学竞赛了。高三得了省一,也靠这个拿了个类似自招的名额,高三过得很轻松,没感觉高考压力。最后问我多爱南开,只能说我去了南开大学,只是因为南开。
有一群学霸同学、一些优秀的朋友,真的很开心!大学之后,每次再和高中同学聚会,都会感到倍受鼓舞。他们每一个人都很努力,一直保持积极、上进的状态,于是默默反省自己是否太缺乏进取心,太安于现状。我当然是爱南开的,但是更爱南开里面优秀的人们,以及他们带给我的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套用个段子:在过去,现在,将来遇到的所有优秀的人里面,我最喜欢你们。
不知道,因为我是对门的
2月12日更新:惊闻阎老 去世
不胜悲痛。致敬!1月3日更新:之前把阎肃爷爷的名字打错了 实在抱歉!那本介绍校园植物的书经查名字为《校园植物漫谈》 是当年南开选修课的校本教材 ——————————————————————————————————1月1日更新:关于陶行知所称赞的“两园桃李一手栽”
经查证应是称赞南开同时为共产党与国民党培养了大量人才新中国有国务院周恩来、温家宝总理及60多名省部级以上的党政领导、人大、政协、和各个民主党派负责人;国民政府及台湾的行政院、立法院、国防部、外交部、经济部等有20多名首长;两岸共有20多名将军以上的高级军事将领从重庆南开产生另外提到今日南开没落之话题,在这里引些例子。南开中学培养的五十多名院士中,大半都是在前13年 也就是在张伯苓为校长喻传鉴为主任的时期,那十三年的教学育人成果之高,完全可以称之为教育史上奇观。尤以41级高三一组为最强,这一个班中,有四位学生、一名老师,在1980年中科院以“院士”取代“学部委员”旧称时,同时被评为首届院士,注意,是一个高中班级,五位院士。这四名学生中就有南开校友应该都非常熟知的朱光亚(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协主席)、邹承鲁(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的功臣,生物必修一采访的那位)(p.s.据当时的物理老师魏荣爵回忆,邹承鲁演讲比赛常得第一名,再p.s.魏荣爵老师也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 具体故事有兴趣可以去搜一搜)老校长在建国以后受到的迫害可不少,仅仅一年多以后就衔恨离世。南开也就是在那一群所谓“进步”师生的引导下走了下坡路。不过那个疯狂的年代本就如此,南开如今依然生机勃勃,大概也能让老校长稍稍瞑目吧。抚今追昔,惭愧惭愧——————————————————————————————————算是知乎的处女答吧关注这个问题很久了,一直迟迟不肯写,只是想在像今天这样的一个清晨(八点不算清晨吗),抛开身边的一切,抛开所有的ddl,好好的来码码字。六年南开。在重庆读小学的同学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 “一中是人间
三中是天堂
八中是地狱”(不存在黑的意思,只是当时重庆小学顺口溜界这一段还是很出名的)于是啊,就抱着这样一个对天堂的向往,义无反顾的走进了南开。(老实说,小升初抢人还是很激烈的,很多学校会提出免除赞助费就读的优惠等等
记得当时只有南开最高冷
一直不肯给优惠 当然最后还是给了
不过这种冷艳的感觉深得我心啊)初中的前两年在融侨,那是一个和沙坪坝截然两种风格的地方,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小半岛。(截然不同大概可以体现在夏天在融侨必须挂蚊帐,在沙坪坝连花露水都不用喷,在南开校园里除外。)是否应该有融侨校区似乎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就我而言,我无比喜爱在融侨的那两年时光。那是一个很单纯的地方,每天,走出风临洲,几步路就到了学校,在融侨, 要持校卡出入,于是,与保安大叔斗智斗勇成了一大乐事。下午放学后,门口总是挤满了卖烧烤的摊贩。当时有一个烧烤哥,他的烧烤风味横扫融侨,后来还和城管展开过一场大战,销声匿迹过很长一段时间。在融侨啊,校园很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社团活动依然很丰富。而且融侨的社团是有自己的资金的,这点本部也比不上。融侨社团的资金都来自于各社团组织卖校刊,卖出所得就充入自己所在的社团。初二时我是广播站的站长。当时广播站可谓全校最有钱的社团(虽然也就3000元)我们仿效本部引进“电波达人”时,考虑设置奖金的问题时,因为出手太阔绰被年级主任驳回了,说我们的一等奖金不应该比奖学金还高。在融侨的那段日子,没有太多的杂念,学习,社团,烧烤......很单纯很简单的生活着。中午下课后冲去食堂抢饭(对 真的是抢)
夏天时一到下课小卖部挤得如同印度人的公交车
永远没有修好的游泳池......在我看来,南开的初中所保留的那种南开精神一点不比高中少。初中时没有平行班 实验班的划分,而作业更是少的可怜,当时是九点下晚自习。我是走读,在家上自习比较拖拉,九点半的时候也基本上就可以做完作业。十点就已经洗漱睡觉了。正是这种几乎没有什么压力的日子,早就了融侨那种欢脱的氛围,在现在,都无比怀念啊。初三时,回到了本部,那栋破破烂烂的初三楼永远充满了槽点,一栋楼共用一个厕所(而且当时那个厕所还没有翻新过,远不是现在那种奢华的样子”)
每次到了下课后班里会自觉的组成“down”小组:“走不走,downdowndown,上厕所”
初三的时候,我们班格外调皮,经常在阳台上往下扔粉笔头,下面是所有要上厕所的同学都要经过的一道门
还有把用完了的修正带抛出去挂到树枝上,还有把补课机构发的资料全部折成纸飞机,在教室里肆意的飞。哦 还有每年的元旦晚会,每个班都会把自己班上的灯管缠上彩纸,夜晚的时候看过去,整栋楼透着淡淡的粉色,漂亮极了。上一张图 充当分割符吧 发觉初中生活都写成碎碎念了
那后面的的我就来归纳一下自由与包容
南开的自由与包容是在方方面面的。就我所知,初升高的时候很多学校会想尽方法来留人,甚至于很多方法都实在太不堪。而南开,连留我们的意思都没有,把我们领到机房,接下来,自由填写,自由提交,无人过问我们的选择。我想,南开本身,就是挽留我们的最好理由啊。除此以外,南开的校园是开放式的(融侨除外orz 毕竟初中生还不大懂事) 春天的时候校园里总是有许多小朋友在操场上放风筝。在南开 社团和选修课的数量给了你最大的释放天性的空间
而今在清华
开学时百团大战的情景竟如此相似。中学里的大学当之无愧。强烈的归属感
南开不需要做爱校教育,因为那几乎是所有南开人自发的行为,你会看到南开人到了大学后提到南开就无比兴奋,给身边的同学们唠唠叨叨;你会看到校庆日所有的校友把头像换成了青莲紫色;你会看到刚毕业的南开人,集体爆发的对南开的思念。南开,是一种信仰。今年,我创建了一个给校友的公众号(顺便打一发广告 公众号:weiweinankai 欢迎关注哟~) 在公众号后台常常能收到校友们的留言,南开人对家的留恋,大抵如此吧: 校园颜值max
毫不夸张的说 南开校园环境是很多大学都没办法比的。高三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上着自习累的时候
就冲出去在南开校园里面逛一大圈
一般都会逛上四五十分钟。尤其在高三最后的那一段日子里,我越来越开始珍惜在校园里的每一次漫步。或许很多校友都不知道南开出过一本书叫做《校园植物漫谈》
是的,我们学校里的植物可以编一本书~~~总之啊 在校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珍惜在南开的生活 真的 不说了让我哭一会浓厚的历史底蕴
这点要扯起来可以编N本书!N本!!!新中国成立以前,称南开为中国中等教育界执牛耳者毫不为过。 老校长的风范总让人神往不已 。而论起校友方面,那更是没话说。我会告诉你南开中学出过三位清华校长吗(不过三位都是天津南开出的 虽然我一直不怎么分这两所 只是南开在不同阶段的存在形式而已 包括梅贻琦校长也是南开人哟~) 大概最大的体验就是你总能发现各种校友关系。比如你会发现雷雨的作者曹禺是南开出身,你会发现作曲家阎肃爷爷是南开出身,你会发现生物必修一最开始介绍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邹承鲁是南开出身,你会发现老舍先生曾在南开求学和任教,清华一共出过14位两弹一星元勋,其中有两位是重庆南开出身......清华大学1952年以后也才出过一百多名院士,但重庆南开与天津南开加起来的院士数量就有一百人上下。镜箴、校训......这些传承了数十年的精神财富依然在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南开人。摘几句评价吧~假使全国学校悉如南开,则诚中国之大幸。——梁启超有中国就有南开,两园桃李一手栽。——著名教育家 (个人觉得这句话莫名喜感)南开是世界有名的好学校——孙中山南开是南开学子心中不可替代的存在。是的,也正因为如此,在我回答的末尾,我想加上最后这段话:我爱南开,但我同样为她的今天而惋惜。南开人不应该因为对母校的爱而忽视了她存在的缺点。今日的南开,论影响力,风气以及南开精神,是远比不上当年的南开的。当然这是时代的必然,南开是国民党半额资助建立起来的学校,在建国以后受过一段苦日子,老校长当初拒绝了蒋介石的返台邀请,执意留在新中国,然而建国以后受过的苦实在令人扼腕。而南开中学所培养的优秀校友,大多已经年过六旬,院士校友更大半都是在建国以前培养的。论起南开引以为傲的素质教育,全国也有一些学校是做的比南开更好的。每当我读到《巨流河》当中的南开时,读到那时候的南开人,仍忍不住惭愧。但今日的南开是在不断走上坡路的南开我会等着,亦为之努力,等南开的辉煌重来巍巍我南开精神————————————————————————————
不是南开人,甚至不是重庆人,王源死忠粉,答案挨个翻了一遍,看到泪目。南开是真的好,如果有机会,想让自己的小孩去。
曾经一个少年随父母躲战乱到重庆,在南开初中读了不到一年时间。后来辗转成都南京北京上完初中高中大学,再后来经历了文革,改革开饭了,他成了著名经济学家,支持市场改革,然后他也老了,但还是能在各种经济论坛上听到他那女妖般的声音。很受尊敬的一个人,他说重庆南开中学是培养精神贵族的学校。。。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南开中学校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