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集中观第五泄记表达的感情了作者对范仲淹怎样的感情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关于范仲淹的感悟
关于范仲淹的感悟精选篇一《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他抛下家室与韩琦一起镇守陕西,屡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在那“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沉吟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诗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归无计”,就在那里餐风饮露度过了半辈子。文天祥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到“国事至此”,就“不得爱身”了。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发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还在一首诗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
范仲淹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真是太令人敬佩了!
五年级:蓝章泰
关于范仲淹的感悟精选篇二《读范仲淹词有感》背诵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时,都不禁产生一种崇敬的感觉,范文正公真是太伟大了!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荡涤着我的灵魂。
这期间也曾接触过范文正公的其他诗文,如《渔家傲》等,这些也让我背的朗朗上口。
昨天,我看了一本叫做《宋词鉴赏辞典》的书,对《渔家傲》内中的含义也重新温习了一遍。多次咀嚼,却让我对范文正公产生了一丝怀疑。范文正公真的有那么伟大吗?
词被称为“诗余”,在宋代是不被人所看重的,因而许多人在重视诗歌和文章的社会教育意义的情况下,对词则显得随便的多。 因而在宋代的词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人们的真实面孔,体现了人们的真情实感。如欧阳修,作为宋代的一代文宗,他的诗文是严肃的,正统的。但在他的词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欧阳修。如《生査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此词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当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我觉得正是因为在词中体现了有宋一代词人的真情实感,而宋词才成为宋代文学的象征。
关于范仲淹的感悟精选篇三《读《勤学自律的范仲淹》有感》故事的名字叫《勤学自律的范仲淹》。
大概内容是这样的:范仲淹出生在江苏一个贫困人家,两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一户姓朱的人家。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继父实在也不富裕,范仲淹只有通过自学来识字。白天,他去别人家帮工,晚上就点上小油灯来读书。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免费招学徒的布告。就赶紧跑进去请求老师收他为徒,老师说我的学生必须很刻苦才行,你能做到我就收你为徒。范仲淹说老师我什么苦都能吃。就这样老师收他为徒了。
有一天晚上,范仲淹仍在挑灯夜读,老师见他很用功,晚上又没吃东西,就从厨房里拿了一张大饼给他。看到他专心致志的样子不想打扰他,悄悄地放到他面前石桌上就走开了。范仲淹一点也没有觉察到。当他起来踱步思考问题时候随手拿起了面饼,但又放下了。虽然肚子饿得咕咕叫但由于也不知是谁放在这儿的,他看了两眼又专心致志地读书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想很多,我们至少从范仲淹身上学到两点可贵的品质,一是他不畏贫困,热爱努力向上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二是他注意修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论是一块面饼,还是金银财宝,对他来是说不是自己的就坚决不要,同时也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不要随便拿。
关于范仲淹的感悟精选篇四《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2.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
1、有言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想,那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理想呢?(生说:我的理想是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工程设计师,,,,)听了同学们谈自己的理想,今天老师还特邀一位嘉宾,你们想知道是谁吗?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1)同学们,你知道这画像是谁吗?(范仲淹)你们想知道范仲淹的理想是什么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范仲淹的故事》师板书题目。
2、在进入课文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出示读一读课件),火车开得既快又稳,恭喜顺利通过生字关,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总结了关于范仲淹刻苦学习的几个小故
关于范仲淹的感悟精选篇五《范仲淹》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讲述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本课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3)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四、学情分析
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但由于学生身处优越的家庭环境,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时常有常立志而无长志的心理,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较差,这就影响到他们对记人记事的文章中作品所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的理解,也使他们对自己阅读能力的提高缺乏信心。于是,缺少对课文深入学习的热情,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希望能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五、说教法
关于范仲淹的感悟精选篇六《16_范仲淹的故事》自己忧天下的远大抱负,范仲淹是怎样做的呢?课文具体概述了范仲③淹的哪些,给这些故事加个小标题。
④用横线画出范件淹的言行的语句,再令你感动得地方写出自己的感受。 ⑤学习范仲淹读书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写下来。
1.课外阅读文章《范仲淹教子》、《范仲淹和&岳阳楼记&》。
2.收集有关历史上名人胸怀天下、刻苦读书的故事,或者关于这方面的警句
16 范仲淹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个生字,掌握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用小标题概括读书的几件事情。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二、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关于范仲淹的感悟精选篇七《《范仲淹的故事》教案》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废寝忘食”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3、领悟并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4、激发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培养学生刻苦读书的美德。
5、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并学习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范仲淹,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名字你一定不陌生吧!能用你收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么?
关于范仲淹的感悟精选篇八《范仲淹的故事 教学设计》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2.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范仲淹的画像,问:这是谁?谁能为大家介绍介绍此人?(教师适机板书范仲淹)
2.说他是政治家,课文哪里介绍了的?说他是文学家,课文哪里可以提看出?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做补充说明)
二、自主探究,品读感悟,感受其精神。
(一)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课件出示】
1、抽学生读此句。
2、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3、抽学生这句话的意思。
4、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以天下为己任】
5、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句话呢?再抽学生读,男女分别读,在读中感悟。 范仲淹从小就树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志向,为了实现这个志向,他是怎么做的?在学习过程中,他克服了许多困难,课文是通过哪几个典型事例来写的?
(学生根据第一节课所学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二)品读课文2--5自然段感受其精神。
第一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令人感动的句子。并批注感受。
第二步:全班交流阅读感受。(交流环节采用“以学定教、随机点拨、趁势朗读”的教学方式。 )
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
.1、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1)这句话是对范仲淹的什么描写?(行为),从他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引导他们在感受的同时发挥想象,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从而引导学生用句式“——了,就——————”,说话,体会范仲淹只身求学的艰苦。
关于范仲淹的感悟精选篇九《《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p>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关于范仲淹的感悟精选篇十《范仲淹的故事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范仲淹的故事》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展开我对本课教学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讲述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介绍了范仲淹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只身求学、划粥割齑、拒绝佳肴、闭门不出。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本课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与"关于范仲淹的感悟"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榜范文正公集 ,对范仲淹就是以什么相称_百度知道
范文正公集 ,对范仲淹就是以什么相称
提问者采纳
范公、范文正公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范文正公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宋/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I、老成躲病V挥兄屑洌┳由倌辏贪迅∶O担恳黄酚肭Ы穑拾追⑷绾位乇埽
  【注释】
  ①欧阳公:指欧阳修。分题:古代文人聚会,常常先分探题目,然后赋诗填词。故又称探题。
  ②蜀志:指 《三国志&蜀志》。
  ③刘伶:晋代文人,&竹林七贤&之一,以放诞纵酒而闻名。
  ④痴d:即痴呆,指儿时天真无知。 (wān)悴:背脊弯曲,身体瘦弱。
  ⑤些子少年:指青壮年时光不多。
  ⑥一品:代指高官。千金:指代富贵。
  【译文】
  昨夜读《三国志》不禁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权谋机巧,只落得三分天下,仔细一想,与其这样,还不如象刘伶,喝他个酩酊大醉。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活到百岁。少年时癫狂无知,老了又瘦弱焦悴。只有中间那,一段年轻,怎忍心用来追求功名利禄。就算是官位一品,富贵百万,试问谁能躲过老冉冉将至。
  【简析】
  范仲淹的这首 《剔银灯》词,堪称是宋代较早的咏史词作。此词虽为饮筵之上分题所写,即兴而作,但所写内容却不涉离别相思、歌酒妓乐等内容,而是吟咏三国历史,抒写感喟。曹操、孙权、刘备乃三国时代鼎足而立的三个英雄人物,一向受到世人的景仰和追慕,可范仲淹却讥笑他们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认为与其如此争夺天下追逐功利,不如像晋代的竹林七贤中的刘伶那样摒弃世务纵酒放逸。词人之所以对三国英雄人物及其历史功绩发出讥刺否定的论辞,一来可能是从反对分裂主张统一的历史高度出发的,二来则反映了词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仕途功名的厌倦。所以词的下阕在吟咏历史人物之后接着感叹现实人生,抒发了人生短暂、名利与生命难以两全的深沉悲患。此词大概是范仲淹于政治革新失败之后所作,词人以垂暮之年阅读历史,回首平生,故此词写得音情顿挫,感慨深沉,蕴含丰富,发人深思。
  【鉴赏】
  此词副题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范仲淹为什么要向欧阳修倾吐衷肠呢?原来欧阳修早就是范仲淹政治上的知音。仁宗时&景v党争&,欧阳修就坚定的站在范仲淹一边。时以吏部员外郎任开封府的范仲淹耿介正直,容不得权相吕夷简擅权市恩,便向仁宗上《百官图》,又上《帝王好尚论》等四论,批评朝政。切中要害的疏论激怒了吕夷简。他反诉仲淹&越权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宠信吕相的仁宗将仲淹贬黜出京,当时余靖等正直朝臣上疏替范仲淹申辩,而谏官高若讷却讨好吕夷简,说范应当贬官。欧阳修痛恨谏官高若讷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竟不分是非,行为卑鄙,于是写了《与高司谏书》,(古诗百#科)斥其一味迎合权相是落井下石,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欧阳修也因此被贬夷陵。政治上的风雨磨难,高尚人格的互相吸引,革新朝政的共同追求,使范欧二人最终成为相濡以沫的盟友。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推行新政,反对者攻击改革派引用朋党。此时已奉调回京的欧阳修任谏官,为了回击反对派的无端指责,支持庆历新政,又写下了著名的《朋党论》。可见范仲淹和欧阳修志同道合、同仇敌忾。
  此词大约写于这几年二人在朝共事同受打击之时。新政失败,共同的遭遇,共同的感情,使他们自然产生相似的感受。弄清了这一点,再来读这首词,读者就恍然大悟了:原来,它是词人因毕生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破灭之后极度失望、苦闷乃至沮丧的反映。在心头郁积已久的愤懑总得找个宣泄的出口吧?于是,愤激之时,酒酣耳热,对着同遭厄运的老朋友发发牢骚,说说醉话,有何不可?
  其实,这首词固然宣泄了词人的愤懑,但也折射出了他内心时不我待的焦灼。这与李白那首著名的《将进酒》非常相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八年仍未找到出路,于是在此诗中借题发挥,尽情倾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李白的恃酒放旷并不说明他就此沉沦,即便是这首诗亦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其自信!但人生苦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现实无情徒唤奈何。范仲淹同样如此,&人世都无百岁。少痴I、老成躲病V挥兄屑洌┳由倌& ,能够干一番大事的年华太少了,哪里禁得起几番蹉跎?于是,借酒浇愁,抒发其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情就很自然了。
  从思想上来说,范仲淹的这种感情是有其深刻渊源的。儒家的积极用世是其思想主流,不仅如此,他还出入佛老,精研三教经典,力求会通而经世致用。这种海纳百川的学术视野,使其作品博大精深,异彩纷呈,而老庄清净无为、随遇而安的思想也是他迭遭打击时能够舒缓压力的精神避难所。在这点上,李、范二人是相似的。再说,在当时,文人们普遍认为词是娱情遣兴的&小道&、&末技&,范仲淹有时亦未能例外,与老朋友一起喝酒聊天时,就不免戏作小词了。应该说,这几句亦真亦幻的牢骚话倒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平常人的本色,使得他可亲可近。
  当然,范仲淹身处逆境,失意惆怅乃至发牢骚,并不意味着他永久的消沉。庆历六年,贬谪到邓州,摆脱了朝党纷争,暂时卸去了烦琐的朝政和边防重任的范仲淹,度过了三年难得的惬意时光,他营造百花洲,重修览秀亭,始终把关怀民生疾苦放在首位,赢得了邓州人民的衷心爱戴。同时,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创作高潮,千古杰作《岳阳楼记》及许多著名诗文都写于此时。这表明,范仲淹已经走出了苦闷、沮丧的阴影,已经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是他毕生的追求。这才是立体的、全面的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年刻苦自学,大中祥符进士。仁宗天圣初,任西溪盐官,泰州知州张纶从其议,修建捍海堰,使大量土地不受海潮淹没。宝元初,因抨击宰相吕夷简多用私人,谪知饶州,与尹洙、欧阳修等并指为&朋党&。宝元三年(1040年)西夏攻延州,他以龙图阁直学士经略陕西,改革军制,巩固边防,积极防御西夏,注意联合羌族,颇受羌人尊重,称&龙图老子&。庆历三年(1043年)任参知政事,联合富弼等实行&庆历新政&,建议十事,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等。因为保守派反对,不能实现。他亦罢去执政,离京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后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富于政治内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表达其忧国忧民的心情。诗词风格豪放,明健,以反映边地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如《渔家傲》,但流传不多。有《范文正公集》。
猜您喜欢的分类:
阅读了的网友,还看了:
猜您喜欢的分类: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爱处无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7.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达感情的词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