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学,方法学验证,溶液的稳定性,怎么安排

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原子吸收 方法学有关问题
本人最近刚着手做原子吸收,我要做的是测定某样品中Na、K等金属元素的限度检查,那么我在方法学验证的时候需要做哪些项目呢?能给个例子吗?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
下面这个是中国药典里面一个限度检查的例子,我的方法就大概是这个样子的,方法学要怎么做啊?万分感谢了
铅盐& &取 品3 . 0g两份,分别置50ml量瓶中,各加硝酸10ml溶解后,一份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一份中加标准铅溶液6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
对照溶液。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附录IV D第二法),在283. 3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应符合规定(0. 002%)。
恩,那我现是做杂质限度检查(取两份供试品,一份加入限度量的对照,一份不加,然后比较二者吸光值的大小),那么我的重复性应该怎么做呢,是要分别配制六份供试和对照,比较吸光值大小吗?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的样品中的杂质含量很低,我测了一下,吸光值大概才0.002左右,那么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就考察不准了吧?
新手,问题有点多,希望大神给个解答,万分感谢
我觉得药典方法过于简单,Na,K若用原子吸收测定,我觉得应该测定含量,而不仅仅是一个限度比较。若按药典中对于限度的规定,应做专属性,检测限,耐用性,溶液稳定性。个人认为原子吸收可不做专属性,对于检测限,Na元素空白中本来就满高的,做检测限我觉得像是造数据。另外,我觉得单做这几项不足以达到验证目的。对于重复性,只要回收率符合要求,对照那份做当然更好,但是不做我觉得也可以。如果样品中含量过低或者不含有待测离子,也可以在验证时加入一定量对照品作为供试品。溶液稳定性对于稳定的溶液,通常考察48小时,对于不稳定的溶液,通常考察8小时。
真的太谢谢你了
恩,我知道要做这些项目来方法学验证,那我在做样品测定的时候呢,还需要做标准曲线吗?还是直接配制一个对照(样+标)和供试比较就可以了呢?
PS:我的样品中的钠钾的含量很低的,吸光度大概只有0.0020的样子
还有就是我这样做的话算是标准加入法吗?
那么在做方法学的时候和标准曲线法区别是什么呢?
本人刚接粗原子吸收,感谢您的解答啦、:hand::D
是需要做标曲。如果浓度过低的话可以用标准加入法做
做过液相的方法验证码?原子吸收和液相的区别就是在于取得结果的方法。原子吸收都是通过曲线法做出来的。另外标准加入法是每个标准溶液中加入相同量的供试品。然后通过曲线和x的截距算出供试品浓度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怎么测_百度知道
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怎么测
  一定要扫描才得知最大的波长。注意控制扫描时样品浓的,虽然不影响最大吸收,但是太大了会平顶.扫描的话要做a 空白溶剂扫描;b 待测组分扫描;c;空白溶剂加杂质扫描;d空白+杂质混在一起扫描.最关键的还是b、c一定要做,如果有干扰的话,看干扰的具体情况.对于干扰组分的吸收,你可以在计算中扣除.最好采用双波长的方法测定和计算。关于双波长的波长选定和计算方法,参考相关书籍,要具体分析.如果有高效液相,那就更好了.不过,首选紫外,成本和分析效率问题.当摸索出测定方法之后,记得一定要验证的方法.就是采用已知浓度的样品加入到的溶液环境中,看看回收率,以及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等等.  波长(wavelength)是指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就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相邻两个振动位相相差2π的点之间的距离。波长λ等于波速v和周期T的乘积,即λ=vT。同一频率的波在不同介质中以不同速度传播,所以波长也不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用该溶液测一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就知道了,很简单的。
波长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教:液相 方法学验证问题?(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取样,信噪比,准确度) - 生物药学 - 生物秀
标题: 请教:液相 方法学验证问题?(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取样,信噪比,准确度)
摘要: 我刚来懂得不太多,想请教一下方法学验证一般检验哪些项?请多多指教网友回复这个问题很笼统啊,可以看看药典后面的指导原则网友回复药典附录有知道原则,具体操作可参考一下:
一、准确度:可选择使用以下几种方法,一般应满足以下规定,回收率在95~105%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
RSD%)TLCS<5%,HPLC GC<3%。1、同一浓度6份样品(供试品取样减半,1:1加入对照品)2、3个浓度9份样品……
我刚来懂得不太多,想请教一下方法学验证一般检验哪些项?请多多指教网友回复这个问题很笼统啊,可以看看药典后面的指导原则网友回复药典附录有知道原则,具体操作可参考一下:
一、准确度:可选择使用以下几种方法,一般应满足以下规定,回收率在95~105%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
RSD%)TLCS<5%,HPLC/GC<3%。
1、同一浓度6份样品(供试品取样减半,1:1加入对照品)
2、3个浓度9份样品(三个不同浓度,每个不同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液)
(1)取相同量的同一批供试品9份(一般为质量标准中供试品取样量的一半),按三种比例加入对照品,设计 3种加样浓度。中间浓度加入量应按1:1比例,高低浓度可选0.5:1、1.5:1的比例。加入的对照品的量要适当,一般不得少于或多于供试品中含有量的1倍(即在1:2和2:1)之间。
(2)取3种不同取样量的供试品,每个取样量各3份,建议结合范围的考察设计成3种浓度。中间浓度应在选定的中间点上,取其半量再按1:1比例加入对照品,其他两个浓度可以选择范围的最高、最低点进行测定。
(3)、按标示量计算的组分,其准确度的验证可参照化学药,取3个不同浓度9份样品(样品浓度减半,按0.8:1、1:1、1:1.2的比例加入对照品)
二、精密度:
(一)、重复性:以下几种方法可选择使用,一般应满足以下规定, 相对标准偏差(RSD%)TLCS<5%,HPLC/GC<3%。
1、测定同一浓度6份样品的含量
2、测定3个不同浓度9份样品的含量(三个不同浓度,每个不同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
高低浓度可以结合范围的考察设计,中间浓度为样品平均浓度,计算9份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
(二)、中间精密度:
建议考察不同分析人员和不同设备,至少3人用同一设备或同一人用3台不同设备,对同一批(或同一份)样品测定含量。计算不同操作者或不同设备的相对标准偏差。
不能仅考察不同分析时间的结果,有重现性考察的,可以免做中间精密度。
(三)、重现性:应由起草单位根据复核所的复核数据,报送两个实验室之间的相对偏差。
三、专属性:
空白实验一般为除去待测药味,按制法制成空白样品,再按正文方法同法操作制成。
测定成分同时为2种以上药材含有的建议分别做每一药的空白再做减去2味以上的空白。
(二)含量测定及限量检查:
1、复方制剂可仅提供空白实验的考察数据,同时提供峰纯度检查的考察数据更好。空白样品色谱图在相应保留时间(或位置)应无色谱峰,若有色谱峰出现,色谱法(GC/HPLC/TLCS)中一般干扰峰面积在5%以下可认为干扰可忽略不计。
2、单味药材应作峰纯度检查。
四、检测限:用已知浓度的对照品进行实验;(检测限和定量限一般是有关物质检测才需要做)
1、直观法:一般用于非分析方法。在薄层板上点不同量的对照品,以目测斑点可检出的最小量为准。
2、信噪比法:先进空白溶剂,测出噪音,再进样已知浓度的对照品,根据其对应的峰高值,将对照品溶液稀释至约3倍信噪比的浓度,即为检测限。
五、定量限:信噪比法:先进空白溶剂,测出噪音,进已知浓度的对照品,根据其对应的峰高值,将对照品溶液稀释至约10倍信噪比的浓度,重复进样5~6次,计算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规定TLCS<3%,HPLC/GC<2%,若偏差太大,应重新配制合适浓度的对照品溶液,进样,计算相对标准偏差。此浓度即为定量限。
六、线性:
用已知浓度的对照品进行实验,要求制备系列浓度的溶液,进样同样体积或制备同一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改变进样体积作线性;
线性中的浓度范围至少作10倍,应大于范围中的高低限浓度区间,计算相关系数,要求: TLCS:R>0.99,HPLC-UV:R>0.999,HPLC-ELSD:R>0.995。
七、范围: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度或量的区间。根据每个品种具体情况确定。尽量覆盖日后样品可能的含量范围。在操作过程中除取样量和进样量可改变外,一般不得改动实验操作中的规定如溶剂体积、提取时间、次数等。如实验结果证明的范围区域不合适,应根据样品情况改变考察区域或改变标准中样品的前处理条件,使适合日后样品可能的含量范围。如以后发现考察范围过小可通过实验数据扩大。
要求至少根据准确度的考察数据确定范围的高低点,且每个浓度至少有6份测定数据,计算高低点的相对标准偏差,并满足以下规定TLCS<5%,HPLC/GC<3%。
含量限度有上下限的,一般设定范围低限为含量限度下限的50~70%,范围的高限为含量限度上限的130~150%。
含量限度仅有低限的,一般设定范围为含量限度的50%~70%至含量限度的2~5倍以上。
以标示量表示的,可参照化学药, 一般设定范围为标示量的80%~120%。
八、耐用性:
1、色谱柱:至少考察3根不同商品规格的色谱柱;注意每根色谱柱应调整流动相至满足系统适用性实验后测定,测定同一批样品(溶液)的含量,样品至少平行2份,每份进样2针,对照品可取1-2份,提供不同柱分离的色谱图(计算理论板数、分离度及拖尾因子),分别计算样品的含量和柱间的相对标准偏差。
2、对样品溶液进行稳定性的考察,取样品溶液,在一定时间间隔进样测定,一般不得少于6小时,计算不同考察时间峰面积(含量)的RSD值,一般不得过2%。
3、柱温:至少考察室温和40℃;
4、pH值的影响要求进行考察
5、流动相比例的调节范围应参照欧洲药典的要求,每个比例流动相至少进2针。
以上3~5不是必须要求的项目,如试验方法确实需要,可作考察。网友回复在usp中有规定的,在ICH中也有规定的。中国药典上还没有
相关热词:
..........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 【求助】物质的溶液稳定性是如何要求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求助】物质的溶液稳定性是如何要求
UID 128418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8147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求助】物质的溶液稳定性是如何要求
析方法验证中对有关物质的溶液稳定性是如何要求的,是主成分必须在供试品连续进六针的情况下,主成分和每一个杂质的变化都必须是稳定的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吗?
我看EP,USP的方法里很多头孢类的药品定的都是现溶现进,是不是代表他们的供试品溶液也容易分解,那样的话他们的有关物质的溶液稳定性是如何要求,精密度又是如何做的呢?
急切请高手指点呀
UID 131734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7067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你的物质什么结构?最好发个图
样品如此不稳定,这样做方法学考察时肯定不行的。
你要看你的样品到底因为什么不稳定?
对光敏感--棕色瓶、暗处配样,红光照明
对热敏感--低温处理
水解--溶剂除水,用GC或者LC正相分析
UID 129814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0775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样品遇水和在弱碱条件下都容易分解,但纯的有机相做溶剂主峰峰形不对称,更换了好多类型PH2.2酸性溶液做溶剂,都不能有效控制主峰的分解。正相色谱不能全部分离出样品中的杂质。
UID 128430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90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这样的话,我可以不可我有关物质测定时,供试品浓度下样品定为现配先进,做有关物质自身对照液(1%)的精密度和线性,EP USP里好多头孢类的品种的有关物质供试品浓度下样品定为现配先进的。
UID 129716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1045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如果楼主不能采用其他措施的话,建议采用超快速液相检测方法吧。
UID 131734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7067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不过个人认为楼主的方法有问题。方法建立中基础的就是要保证稳定性。
UID 131730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5956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是进口兽药注册标准里的方法,很多文献里都有采用测定含量的,含量浓度下连续进六针主峰的RSD是符合要求的,有关物质浓度下连续进六针主峰也符合要求,但杂质变化就很快了。
不知道如下这种做法可以吗?
首先,进一针供试品溶液,浓度为1mg/ml。供试品溶液现溶现进。
其次,进一针对照品溶液,浓度为0.005mg/ml。根据对照品的称重和峰面积结合校正因子求出杂质的百分含量。
在杂质百分含量计算的过程中,影响杂质定量的应是对照品的称重和峰面积,称重用万分之一的天平精密称定。而对照品的峰面积,方法验证过程中采用精密度和线性来评价,实际验证过程中做对照品的精密度连续进六针,线性每个浓度连续进三针。
请教高手指点:cry:
UID 128411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025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这个品种在水相中不稳定,我再怎么改进溶解相还是不能避免水的存在呀,进口的兽药是一种有机相的混悬剂,俗称油剂。估计制作成有机相混悬剂,应该也是在水相不稳定而有机相又找不到合适的溶剂完全溶解的原因吧
UID 128420
信誉分 102
可用分 1067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状态 离线
我们做精密度时都是配制6份供试品,没有一个供试品连续进6针
UID 128223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2135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来自 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状态 离线
可以用带冷却功能的自动进样器试下,一般情况下低温条件下降解的也慢些。还有你制定方法的时候可以把RSD适当的加大点,只要能够满足你的检测需求就可以了。还有可以调节下pH值试试稳定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