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郑和向国王赶海的时候还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比如捡贝壳捞海鱼选择一个场景写下来注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执教:史庆梅;一、用关键词,概“趣”生“趣”(5);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赶海;暑假舅舅兴奋;趣事大虾俘虏;媒体出示:集体批改;2、请你选择几个词语,描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生:暑假里,舅舅带我去赶海,我兴奋极了,发生了很;师:你用上了四个词,非常好!让我知道了事情的时间;生:暑假里,我闹着舅舅带我去海边捡贝壳,捉螃蟹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史庆梅
一、用关键词,概“趣” 生“趣”(5)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赶海。先来听写一组词。
媒体出示:集体批改
2、请你选择几个词语,描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暑假里,舅舅带我去赶海,我兴奋极了,发生了很多趣事。
师:你用上了四个词,非常好!让我知道了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
生:暑假里,我闹着舅舅带我去海边捡贝壳,捉螃蟹,开心极了!
师:你说得也不错,让我知道了都去海边做了哪些事情!
3、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赶海,你会用――
生:(板书)趣!
二、读重点段,谈“趣”论“趣”(20)
1、(5)课文的第3小节就具体写了这些有趣的事,选择你最想干一件趣事按要求来学习: 出示自学要求:1、圈:圈出你觉得有趣的词、语句。
2、写:怎么有趣了,把你的想法在旁边写一写。
3、读:有感情读一读,看谁读得有趣。
2、交流:(10)
(1)是摸不是抓,动作准确
(2)摸与摸呀摸呀,叠词使用,摸了很久。
(3) 指导读:前面慢,后面惊喜。。
(4) 展示海星图,摸到这个漂亮的小东西,真幸运
(5)什么心情?
(1)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说起“夹”字,我们都知道它是一个动词。一千多年前,古人是怎么写“夹”的呢?请看――(多媒体出示:(甲骨文)―― (篆体)――夹(楷体))你发现了什么?
生:好像两个人把一个人挤在中间。
师:你真会想象!“夹”就是从两边控制中间的意思。后来呀演变成了我们最熟悉的楷书――“夹”,写的时候注意,第二笔的点和第三笔的撇不能和第一笔的横连起来。请大家书空。(生书空“夹”字)中国的汉字有趣吧!
小伙伴被螃蟹夹是什么反应?怎么叫?这次被夹,下次还抓吗?
(2)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束手就擒:幻灯片出示义项。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为束选择正确义项。
东逃西窜 如果你是这只不愿束手就擒的螃蟹,你会想什么?
小伙伴多机灵呀,知道螃蟹要逃,所以他努努嘴儿,不作声。幻灯片出示努的义项。选择正确义项。
螃蟹一看逃也逃不掉,只好拼了,你抓我,我就夹,把小伙伴疼得直叫。个别同学读出有趣。 1
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 这是一只
想象这只大虾会怎么逗我呢?
威武: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比喻句,把样子写得很形象。图片出示:比较相同之处。
神气不起来:轻轻、一捏、俘虏。
(2) 捉住了这只大虾,你会对它说什么呢?
(3) 请三个同学分别读一读。
3、(5)品语气词,悟“趣”写“趣”
你们看,在这一段中,作者使用了这些字眼,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嘿、哎、哎哟,咦,哦
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也有一双慧眼。这些字都是口字旁,表示某种语气,咱们把它们称为语气词。语气词有什么作用呢?老师把这段话中的语气词去掉,再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感觉。
多媒体出示去掉语气词的段落,学生自由悟读。
师:是啊,有了这些语气词,语言就会生动很多,赶海就变得更有趣了!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语气词?
生:吗、呢、吧、唉、呵、呸??
师:知道了那么多语气词,你会用吗?
多媒体出示:
,怎么这么疼?
,妈妈,中午吃什么?
,三(1)班的同学真棒!
,我成功了!
你看这些语气词都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情感。当然,刚才我们也说了,赶海的乐趣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捞海鱼、捡贝壳??你能展开想象写几句话吗?如果能够用上我们刚才学的语气词就更好了!
生:大海可真蓝啊,我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大海的怀抱。咦,我发现了一条红色的小鱼。嘘,别出声,我要抓住它。唉,它还是逃跑了!
生:一阵海浪扑了过来,带来了海里各种各样的贝壳。剑癖纯侨ム叮
三、读写结合,训练写作(10)
出示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很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你体会到赶海的时候,有什么特点?(人多,热闹,喧闹,快乐??)
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1)出示句子,(捉捞捡)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动词,都有提手旁。
(2)老师把这这三个动词调换一下位置(媒体出示)“他们有的捡螃蟹,有的捉海鱼,有的捞贝壳”,读起来有什么感觉?
读起来感觉好像不对了。“捡螃蟹”感觉螃蟹都死了,一点都不好玩。还有,贝壳怎么能捞呢?
师:对呀!赶海的乐趣藏在这几个动词里,这叫用词的准确。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
(3)省略号说明什么?你有补一补:有的
海螺,有的
海带,有的
抓海星的时候用了“摸呀摸呀”,捉大虾时用了“捏”,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我们不妨学一学作者的写作方法,用上准确的动词写一写我们自己的生活,把快乐与大家分享。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溜溜球,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个玩溜溜球的片断:
玩溜溜球真有趣。把食指套在绳子的圆环上,将溜溜球用力往下甩,“嗖”的一声,溜溜球就出发了。到了最底端就开始转圈圈。随着手在空中一起一落,溜溜球就像杂技演员跳蹦极,一会儿向上,一会儿向下。
师:瞧,小作者正是用了一些动词和比喻句,如“甩”“出发”“转圈圈”“一起一落”,“溜溜球就像杂技演员跳蹦极,一会儿向上,一会儿向下。”把玩溜溜球写得生动又活泼,叫人读了之后就想赶快玩玩溜溜球。
真有趣。请同学们说一说干什么真有趣。
生:拍皮球 捉泥鳅 吹泡泡 滑旱冰 游泳 ??
选择一个写一写。每人试着给同桌说一说。然后找两个同学练说。
四:结束课文,学习首照应的习作方法。(5)
不知不觉(引读)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
师: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多媒体播放童声合唱歌曲《大海,故乡》。学生沉醉于优美的旋律中。)
孩子们,学完课文,听完歌曲,你想说什么?
生:大海真是太美了,我也想去赶海。
生:暑假,我一定求爸爸妈妈带我去看海,去海边捡贝壳、摸海星、抓螃蟹。
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课文的最后一段和哪一段比较类似呀?
生:第1自然段。
师:好!咱们一起来读一下――
师:这种写法,咱们把它叫作(板书)首尾呼应。在以后写作文时,你可以尝试使用这种写法。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高等教育、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我的赶海64等内容。 
 《赶海》话情境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赶海》话情境 杨阳 迟迟不敢下笔,总觉得如此有趣的一片文字,如此有趣的场景, 会在我的笔下灰飞烟灭。是天生没有...  赶海_小学作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赶 海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是我故乡……”每当唱起这支歌,就想起童年赶 海的趣事。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  1、“赶海”是什么意思?(人们赶在大海退潮时,在海边捡拾一些海鱼、海虾之类 的东西。) 2、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去赶海?(“我”童年时,跟舅舅去赶海。) 3、...  课文中的“我”也和大家有同样的感受。虽然,他还想多玩一会儿,但是―― 2、 【出示图片】引读课文第 4、5 自然段: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喧闹的海滩渐渐...  板书设计: 11、赶海 追浪花 摸海星 趣 捉螃蟹 捏大虾 首尾呼应 教后反思: 事趣、文趣、学趣,趣趣相应 成功之处: 一、教学中,我先抓住文章的文眼 “趣”...  情感目标:从读中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 《赶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 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  “闹” 、 “抓” 、 “捏”等动词和“嘿” 、 “哎”等叹词读出赶海的...(译文)回忆起我小时候,视力特别好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新生出的...  4、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 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指导启发 ...  4.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 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体会赶海的“趣” 。 难点:能...《赶海》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清小苏刘健
『大家语文』博客网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WWW.DJYW.ORG
『大家语文』博客网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WWW.DJYW.ORG
时 间 记 忆
『大家语文』博客网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WWW.DJYW.ORG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大家语文』博客网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WWW.DJYW.ORG
最 新 日 志
『大家语文』博客网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WWW.DJYW.ORG
最 新 留 言
『大家语文』博客网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WWW.DJYW.ORG
用 户 登 录
『大家语文』博客网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WWW.DJYW.ORG
友 情 连 接
『大家语文』博客网正在为您加载数据中……WWW.DJYW.ORG
《赶海》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0:22:00 | By: 清小苏刘健 ]
一、激“趣”
1、我们来听一首歌,播放《大海啊故乡》
2、这是一首赞美大海的歌,这动听的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海边。那蓝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多么令人向往呀!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初步学习了这一课,谁来说说赶海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板书:趣
,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Re:《赶海》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 <span id="t_5-4-20 22:34:00 | By: 清水熊涵 ]
Re:《赶海》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 <span id="t_5-4-21 21:21:00 | By: 清水熊涵 ]
小苏同志试上的那节课和正式上的这节课我都聆听了,通过对比两节课的目标是不同的。试上时主要是通过内容来感受赶海的“趣”,虽然气氛活泼而对于写法的教学不足;而在小苏的精心修改之下的这节课便是在关注内容的同时体现了利用文本知识来实现语言的运用。我想学生在运用语气词进行读写结合的时候,对于语气词的理解会更深,反过来也会丰富朗读的感受。我想,不管是不是有这样的主题,我们语文教师对于语言运用的关注都不应改变。因为语文课程就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只关注内容必然在语言运用的教学上有所疏忽,长期以来对于学生的习作也是不利的。试想,我们语文最重要的是习作,而真正的习作课一周也就一节,仅仅靠这一节课是显然不够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写现在是如此地重要,但我们读书绝不仅仅是为了写,凡事不能走极端,只关注写必然会影响孩子读书的兴趣和对读本身的感受。所以,读写之间如何才能和谐的确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
Re:《赶海》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 <span id="t_5-4-22 14:18:00 | By: 清水姗姗来迟 ]
喜欢苏老师课堂上那种状态――舒服!苏老师备课时的认真和钻研令人佩服!我想,一次教研课,如果能够让听课老师收获一些东西,就实现了它的价值,如果能引发听课教师的思考,则更有价值!听了苏老师的课,我产生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小组合作怎样才可以有效? 第二个是:教师的设问怎样才可以引导学生? 第三个是:语言特色如何让学生真切领悟到? 我想唯一的答案就是――从学情出发! 首先,学习方法的指导,应符合学情。 三年级的孩子处于从个人中心或唯教师中心向培养同伴意识、合作意识过渡的阶段,所以让孩子小组合作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我关注到苏老师出示的合作要求是:①各组选择赶海时的一件趣事,谈谈读书体会,由组长组织交流,小组成员轮流发言。②各组推选一个代表进行班级交流。产生了一下的追问:赶海有哪些趣事这个问题解决了吗?里面是不是还隐藏着一个前置性的问题?其次,每个孩子对赶海的兴趣点并不相同,让一组孩子只能选择一件趣事,是不是有些强人所难?可能导致选择哪件趣事成为了他们讨论甚至争论的焦点。还有,“谈谈读书体会”指向性不够明确。“组长组织交流”,怎么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怎么轮流?“各组选派代表交流”选谁?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决定着合作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果。是否可以将合作学习的要求调整为:每个人选择一件趣事,将其中的趣味分享给小组成员,按照组长指定的顺序依次发言。 其次,教师的设问也应符合学情。 这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感受赶海的趣事。苏老师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是:“课文是如何写出赶海的趣事的呢?”这样的设问,明确地将学生的关注点由内容转移到了写法上。但是整堂课上下来,我们也能明显地感受到课堂上显得沉闷了,赶海的“趣”似乎也减退了许多!有没有考虑到,我们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孩子,直观形象的感受仍然占主导地位,让他们提炼概括出“写法”的特点,并将指定为学习的主导性目标,无疑是提升了学习的难度。是否可以将设问调整为:“趣在哪儿?”然后从学生的交流中相机提炼出关键词,再由老师顺势利导,总结出写法特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写法特点,同时又没有丢失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解读。 再次,知其然,才可知其所以然。 本课语言特色之一是语气词的运用,什么叫语气词?语气词一般怎么读?上课时,孩子们也读了,但总是让我们觉得浅尝辄止,不够到位。何为语气词呢?它是心情充沛的一种表达,只有了解心情怎样,才会读出该有的语气。了解了这样一个定义,在指导学生感受语气词的妙用时,就会有方向可循了。学生在了解了什么叫语气词后,也才会知道如何去解读这些词,这个句,这篇文了! 因为苏老师试上时我也听了,应该说教学重点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由关注内容向关注语用的转变!但是如何权衡好两者的关系,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如何在课堂教学实施环节很好地调控,这都是需要我们边行边思考的!期待着和苏老师一同前行! 以下为清小苏刘健的回复: 看了唐老师的回复,真让人拍案叫绝!对呀~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必须要从学情出发。可反观我的两次教学都忽略了学生并且分别走向了单纯的朗读感悟和简单地总结语用规律两个极端,让这“两匹骏马”回到正道并驾齐驱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期待以后多听唐老师等前辈老师们的课,让我不断且听且学习~啦啦~
Re:《赶海》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 <span id="t_5-4-22 15:41:00 | By: 江宁庞芳 ]
拜读了唐老师的跟帖,发现可以不用说什么了。呵呵,可以“同上”一下吗? 课标明确提出“关注语用”的总体目标,如何教孩子学了语文之后能运用语言文字,是至关重要的,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悟内容”的层面。但是,在重视“语用”的同时不能忽略了语文的重情趣、重积累的要求,否则,语文就只剩下了“工具性”。所以,如何平衡、如何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好好研究的。这不是朝夕之功,也许要倾注大量的精力去钻研,但是没关系,我们都在路上。 小苏同学谦虚好学,且有很好的“课感”,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摸着门道,上课也会做到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学生了。加油哦~以下为清小苏刘健的回复: “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学生”,恩恩~我会加油的~啦啦~期待以后多听前辈老师们的课~
Re:《赶海》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 <span id="t_5-6-4 10:58:00 | By: 清小白云美 ]
听了苏老师的课,苏老师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一开课,她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苏老师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寻求解答。一开始,苏老师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苏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
发表评论:《赶海》教学设计 | 陈翠平个人博客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习课文第三小节,从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三件趣事中体会赶海的乐趣。抓住“嘿”、“哎”、“咦”、“哦”等语气词儿感受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
3、通过设置情境及朗读,初步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特色,体会写法并会运用。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练习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一首《赶海的小姑娘》再次把我们带向蔚蓝色的大海,这不,我正闹着舅舅带我去赶海呢?谁来读读,关注一下这个“闹”,看看你从中读到了什么呢?
这一闹可不要紧,看,谁来了?引出:浪花
浪花褪尽,沙滩上一下子热闹了,瞧,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师随机出示词串
引出下面的教学
师:请你任选刚刚读过的几个词语,描述一下课文的内容。
生:暑假里,舅舅带我去赶海,我兴奋极了,发生了很多趣事。
师:你用上了四个词语,非常好!让我知道了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
生:暑假里,我闹着舅舅带我去海边捡贝壳,捉螃蟹,开心极了!
师:你说得也不错,让我知道了你去海边做了哪些事情。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赶海,你会用———
二、扣重点段落,找“趣”品“趣”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看看哪一个自然段最能体现赶海的趣。
生:第3自然段。
师:请你静下心来默读第3自然段,看看作者都写了哪些有趣的事。你可以拿出笔来标一标,写一写。(生默读、标记)
生:(读)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师:(板书:捉、捞、捡)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动词,都有提手旁。
师:老师把这三个动词调换一下位置:“他们有的捡螃蟹,有的捉海鱼,有的捞贝壳。”读起来有什么感觉?
生:读起来感觉好像不对了。“捡螃蟹”,感觉螃蟹都死了,一点都不好玩。还有,贝壳怎么能捞呢?
师:对呀! 赶海的乐趣就藏在这几个动词里,这叫用词的准确。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
还有哪些有趣的事?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能仿照“捞海鱼、捡贝壳”的形式给这件事起个名字吗?(板书 摸海星)
师:在海水里摸海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老师也想摸一摸,你看我摸得对不对?(师读快,请学生评价,并请学生示范读)
评价语:(我仿佛能看到你认真的样子)
(你摸得真仔细啊!)
师:谁能和她比一比,也来读读这句话!(指名再读)
师:就在我们摸呀摸的时候,一只小海星被抓住了!(出示海星图)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喜悦……) 带着你的心情来读
(出示: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这只小海星很狡猾,趁你不注意,身子一扭,又滑进海水里了。我们全班同学一起试试,看谁能把这只海星摸到。(齐读)
过渡:摸海星真是乐趣多多呀!还有哪件事儿你觉得最有趣,接着交流。
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师:哦,这是小伙伴在——呢!(板书:捉螃蟹)
师:这事儿有趣在哪呢?
师:他干嘛努努嘴儿,想告诉我什么呢?(那边有只螃蟹呢)
为什么不做声?(他怕一说话,就怕把螃蟹吓跑了)
师:这只螃蟹可比海星厉害多了,课文中有两处描写正体现了它的厉害!能找到吗?(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束手就擒什么意思?不甘束手就擒呢?八只脚的螃蟹在地上横着跑,东逃西窜,小伙伴此时会怎样呢?想象一下!(练习说话)这么有趣的场景,谁来边读边体会?指名读,齐读
师:捉螃蟹的情景还有趣在哪?
(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从她的这声“哎哟”中你听出了什么?(你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了小伙伴痛得龇牙咧嘴的样子)
疼吗?舍得丢吗?为什么舍不得?(被夹到了手,但换到了一只螃蟹,值得!)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开心!激动!)我看你笑眯眯的,好像根本不在乎这点疼了,是吗? 那你能读这句吗?一起读读这个情节,感受一下小伙伴的乐趣。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师:谁能给这起事件起个名字?(板书
捏大虾)你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老师也觉得捏大虾太有趣啦!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部分。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虾?(生自由读)指名读。
出示:这是一只
的大虾?(顽皮、神气、威武)
你从哪个字中体会出这是一只顽皮的大虾?(“逗”)大虾在怎样逗我呢?(说话练习)多有意思呀!
分别出示两句话分别请两个同学来读,一个读: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一个同学读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能告诉老师,为什么把“咦”,“哦”这两个语气词读的这么好呀?能说说你们的感受吗?(点击语气词儿)(让读书的两个孩子分别说)你能用这两个语气词说一段话吗?
让我们也来读读体会体会。(齐读)
这还是一只______的大虾。(神气、威武)
说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你们亲眼看看这只大虾。(点击出示大虾画面)课文把大虾比作了什么?(出示:比较大虾和戏台上的武将)他们有什么地方相像呢?(舞台上的武将常常在帽子上插着两根翎毛,大虾呢?)看上去真威武呀,真神气。读出大虾的神气威武。(指名读)
如果你一边读,一边想像大虾和武将的模样,那你的朗读一定会更逼真,感受也会更深刻,不信,大家试一试。(自读后指名读)
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
看着这只手下败将,我会对它说些什么?
(小样儿,竟敢逗我,怎么样,还是我厉害吧!这下你可神气不起来了吧。)
过渡:说到这里,我想你的手也痒痒了吧?好,让我们一起来捏大虾!(齐读)
三、品语气词,悟“趣”写“趣”
赶海确实是一件趣事,作者的描写更是充满趣味,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了这样几句话,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1)嘿, 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2)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3)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4)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有口字旁。
师:你有一双慧眼。这些字都是口字旁,表示某种语气,咱们把它们称为语气词。语气词有什么作用呢?现在老师把这段话中的语气词去掉,再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感觉。出示去掉语气词的段落,生自由悟读)
生:去掉这些语气词,就感觉赶海变得不好玩了!
生:没有了语气词,赶海就缺少了很多乐趣!
师:是啊,有了这些语气词,语言就会生动很多,赶海就变得更有趣了。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语气词?
生:吗、呢、吧、唉、呵、呸……
师:知道了那么多语气词,你会用吗?
)!我被螃蟹夹住了,真疼啊!
)!一条肥肥的海鱼又从我的手中溜走了。
)!这只小海螺还真得能吹响!
)!怎么两只腿不能动了?低头仔细一看, (
)原来是海带缠住了我。
师:你看这些语气词都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情感。当然,刚才我们也说了,赶海的乐趣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捞海鱼、捡贝壳……你能展开想象写几句话吗?如果能够用上我们刚才学的语气词就更好了。
生:大海可真蓝啊,我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大海的怀抱。咦,我发现了一条红色的小鱼。嘘,别出声,我要抓住它。唉,它还是逃跑了!
生:一阵海浪扑了过来,带来了海里各种各样的贝壳。哎,捡贝壳去喽!
师:瞧把你美的! 下面,让我们把这些语气词带入到文中的第3 自然段,可以加上动作,再次感受一下赶海的乐趣吧——
(生齐读第3自然段)
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赶海的趣事说也说不完,不知不觉,(引读)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
生:(接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师:这一切不禁使我们想到王勃的著名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学习第五自然段
愉快的赶海结束了,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引读)(播放歌曲)
师:孩子们,学完课文,听完歌曲,你想说什么?
生:大海真是太美了,我也想去赶海。
生:暑假,我一定求爸爸妈妈带我去看海,去海边捡贝壳、摸海星、抓螃蟹。
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和哪一自然段比较类似呀?
生:第1自然段。
师:好! 咱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 读)“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 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师:文章以歌词开头又以歌词结尾,这样的写作方式就叫首尾呼应。(板书)在以后写作文时,你可以尝试使用这种写作方法。让我们在歌声中开始赶海,也在歌声中结束今天有趣的赶海历程。
男生读开头
女生读结尾
今天,我们随着小作者来到沙滩上,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感受了赶海的乐趣,感受了大海的美。
回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件有趣的事,写下来。
本条目发布于 。属于
分类。作者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象一下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