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闭眼缩头精神不振 羽毛蓬乱的反义词 个别鸡有甩头现象,求解,和用什么药品

健康养鸡交流群
健康养鸡交流2群
中国兽药114综合群
群鸡病专业研讨群
禽蛋报价群
生猪报价群
兽药经销商交流群常见的几种鸡传染病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常见的几种鸡传染病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传染病 一、病毒性传染病二、细菌性传染病一、病毒性传染病 新城疫〈ND〉&&&&&&& 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亚洲鸡瘟。本病以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及浆膜广泛性出血为特征,常呈败血经过,传播快,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春两季多,定期做好预防接种。&&&&&&& 1、病原;2、流行特点;3、临床症状;4、剖检变化;5、诊断;6、防治措施;7、幻灯片病原&&&&&& 鸡新城疫病毒为副黏病毒科。存在于所有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以骨髓含量时间最长。新城疫病毒分为强毒型、中等毒力型和弱毒型。划分为四个类型即速发型病毒株,中发型病毒株,缓发型病毒株及无症状病毒株。该病毒能吸附于鸡、某些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表面并引起红细胞凝集。可以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来鉴定病毒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本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本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 对热的抵抗力较弱在直射阳光下病毒经30分钟死亡加热到60℃经30分钟70℃2分钟死亡在低温条件下可生存较长时间在0~4℃可存活半年至1年,在冷冻的尸体中可存活9个月。本病毒在pH3~10时不被破坏表明对pH的稳定性颇强。常用消毒剂如2%苛性钠、1%来苏儿、1%碘酊、3%石炭酸和70%酒精中等数分钟至20分钟即可将病毒杀死。2、流行特点&&&&&&&&&鸡、鹌鹑、珍珠鸡、等对本病都有易感性。病毒存在于病禽的气囊、气管渗出液、脑、脾、肺、胃、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本病主要传染源是鸡流行间歇期的带毒禽和带毒鸟类它们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传染途径是呼吸道、消化道、眼黏膜、皮肤损伤、空气、粪便、尘埃及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带毒观赏鸟的引入而发。鼠类和昆虫也是传播媒介。本病以春秋两季多发。此病死率在90%以上。幼龄禽死亡率最高。免疫失败也会导致新城疫流行。3、临床症状 &&&&&& 自然感染潜伏期3~5天。典型发病时个别鸡可能未出现任何症状之前就突然死去。多数鸡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不振离群呆立产蛋量骤减羽毛松乱不愿走动。咳嗽、呼吸困难常发出”咯咯”的声音。口腔黏液增多嗉囊充满气体粪便稀薄呈黄绿色。发病后期出现神经症状翅膀麻痹头向后或向一侧偏倒病程一般为2~5天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90%~100%免疫群的鸡往往出现非典型症状幼禽表现为呼吸症状成年禽主要表现产蛋量下降死亡率较低。神经症状
4、剖检变化.&&&&&&&典型病变主要在消化道。腺胃乳头及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食道与腺胃和肌胃的交界处常见点状或条状出血有时也见肌胃黏膜出血。各段肠管黏膜广泛性充血、出血并伴有溃疡灶。脾表面散在灰白色坏死点。脑膜充血和水肿。有呼吸道症状的鸡气管黏膜明显水肿及出血。非典型新城疫可见鼻腔、喉头和气管内积存有浆液性渗出物。腺胃乳头、肠道出血溃疡
5、诊断 &&&&&&&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和血清学诊断可确诊本病。血清学诊断:分离病毒最常用病料是脾、脑、肺将待检病料制成1:5~1:10的乳剂每毫升乳剂加青、链霉素各1000单位置冰箱中作用后取0.1~0.2毫升注射于9~10日龄的鸡胚绒毛尿囊腔内孵育观察96小时。鸡胚于48~72小时死亡则证明病料中含有新城疫病毒。然后取胚液作红细胞凝集试验如凝集鸡的红细胞则表明有病毒存在。再作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以鉴定是否确系鸡新城疫病毒。6、防治措施 &&&&&& 目前对新城疫尚无有效的疗法。新城疫发生后传播快死亡率高往往给鸡群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预防本病是一切防疫工作的重点,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消灭它的发生和流行。&&&&& 首先是杜绝病原侵入鸡群;定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鸡群一旦发生本病应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疫情扩大封锁禽场紧急消毒分群消毒。&&&&& 首先是杜绝病原侵入鸡群,要加强饲养管理要有严格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防止一切带毒动物和污染品进入鸡场进出的人员和车辆要消毒饲料来源要安全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定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是消灭和控制新城疫的关键环节。建议使用二联五株苗,成年鸡接种按1:1000倍稀释肌肉注射0.3~0.5毫升能收到良好的免疫效果。雏鸡在10~20日龄时可用五株苗鸡新城疫弱毒疫苗滴鼻点眼疫苗1:10倍稀释用1毫升的注射器往雏鸡鼻孔和眼内滴稀释疫苗1滴即可,青年鸡在90~120日龄时注射疫苗按1:2000倍稀释剂量0.5毫升。
封锁禽场紧急消毒分群消毒&&&&&&& 通常分为2~3群即出现症状的为病群与鸡接触过的但尚未出现症状的为可疑群其他为假定健康群。此时应立即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接种顺序是:假定健康群→可疑群→病群。另外应做好对鸡和死禽的无害处理最好就地高温处理。最后一个病例处理后两周通过严格的终末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点是发病突然,恶寒颤抖,水样腹泻,法氏囊等淋巴系统损害严重。1、症状2、病理变化3、实验室诊断&4、防治&5、幻灯片
1、症状病鸡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欲大增,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低头嗜眠,排白色米汤样粪便,胚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最后衰竭而死。2、病理变化腿肌和胸肌都有出血,呈斑状或条纹状。肾脏肿大,有大量白色尿酸盐沉积。肌胃与腺胃交界处有的有出血。法氏囊高度肿大出血,有的有黄色胶冻样物。其症状与鸡IBD相似。
3、实验室诊断 采取典型病变的法氏囊或脾脏,用鸡胚通过绒毛尿囊膜途径或易感雏接种分离病毒;常用的血清学检验方法有琼脂扩散试验、病毒中和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防治 (1)& 本病无特效疗法,平时要严格执行防疫检验制度(2)&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卫生,饲喂全价饲料。(3)& 对可疑发病鸡,应积极进行确诊,如系该病,可以应用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早期治疗有一定效果。(4)& 对受感染威胁的鸡场,可以考虑应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宜先做小群试验)。禽流感禽流感又称欧洲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出现呼吸道症状、病程短及死亡率高为特征。为A类传染病。1、病原;2、流行特点& ;3、临床症状& ;4、剖检变化& ;5、治疗;6、预防;7、幻灯片1、病原&&&&&&& A型流感病毒是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成员,为中等大小、多形的RNA病毒。A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频率很高,依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表面抗原,已发现许多抗原亚型病毒。每一种亚型病毒,只能依靠其相应的疫苗进行防治,这给疫苗的研制增加了难度。本病毒存在于鸡器官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对热抵抗力较低,50℃15分钟可被灭活,常用消毒药均能很快将其杀死。2、流行特点&&&&&&& 病鸡和尸体是主要传染源,病毒污染的禽舍、用具、饲料及饮水都能成为传染来源。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创伤感染,经呼吸道或眼结膜也可感染。鸡蛋内可以带毒,致使出壳雏出现大批死亡。本病一般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在高致病力毒株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100%。
3、临床症状&&&&&& 呼吸道症状:咳嗽、喷涕、呼吸困难、流泪等。&&&&& 外表症状:肉髯发绀、坏死,脚鳞出现紫色出血斑。同时可能伴有精神沉郁、黄绿便及神经症状等。
4、症状禽流感病毒侵害家禽三大系统 表现六大症状三大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六大症状:肿头、气管炎、肺炎、腹膜炎、输卵管炎、腺胃炎(见图片)。
5、治疗&&&&&& 治疗原则:三字方针& “准”、“狠”、“快”&&&&& “准”:看病要准&&&&&& “狠”:下药要狠&
&&&&&& “快”:治疗速度要快&&&&&&& 目标:三天要结束战斗6、预防&&&&&&&&&预防原则:加强疫苗接种;关注4大应急因素&&&&&& 跟着病毒跑的疫苗&&&&& 4大应急因素:冷、风、热、有害气体。&&&&& 3+5+1消毒制:“3”代表三种消毒药;“5”代表5天喷雾消毒(1:400);“1”代表第六天饮水消毒(1:2000)禽痘&&&&&&& 禽痘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特别是眼、嘴及肛门周围出现痘疹,在口腔、喉头及食道等黏膜处发生白喉性假膜。一般死亡率较低,但并发其他传染病或卫生条件及营养不良时,可引起较多的死亡,对幼禽更易造成严重的损失。1、病原;2、流行特点;3、临床症状;4、剖检变化;5、诊断;6、防治措施 7、幻灯片1、病原&&&&&&& 禽痘病毒属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是以鸟类为宿主的痘病毒的总称。目前认为禽痘病毒中有鸡、鸽、火鸡、鹌鹑、麻雀等痘病毒。在自然情况下每一种病毒只对同种宿主有易感性,驼鸟感染的是火鸡痘病毒。痘病毒在其感染的皮肤表皮细胞和鸡胚绒毛尿囊膜细胞的胞浆内形成包涵体。痘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当强,经完全干燥和阳光照射数周,仍保存活力,加热60℃经3小时才能灭活。在低温条件下,一I5℃可存活多年,常用的消毒药物石炭酸、甲醇等按常规浓度可在5分钟内杀死痘病毒。2、流行特点&&&&&&&&火鸡、驼鸟、鹌鹑较易感,不分年龄和性别。其他鸡不易感。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鸡和健康禽直接接触及被脱落的痘痂或假膜污染的饲料、饮水、饲槽、饮水器等都可造成传染。皮肤和黏膜的损伤是本病主要感染途径。吸血昆虫如蚊子及体表寄生虫也可以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季节及饲养管理不当等情况下可促进本病发生。3、临床症状 &&&&&& 潜伏期3~7天。临床上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
皮肤型&&&&&& 皮肤型在体表无毛的部位,如脸部、眼皮出现一种疣肉状结节,眼险内充满干酪样渗出物。痘疣呈褐色、干燥、粗糙,突出于皮肤表面。单纯皮肤型症状轻微,如病变范围扩大,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佳,体温升高。病程15~40天。黏膜型&&&&&& 黏膜型表现在口腔、咽喉黏膜发生瘟掺。初期有黄白色圆形、突起的斑点,逐渐扩展成自喉样假膜。脱落或剥离后,则遗留有稍下陷的溃殇,有假膜时鸡张口呼吸,常摇头或短咳,发出异常声音,最后因窒息而死亡。混合型&&&&&& 混合型表现在无毛的皮肤上出现症荡的同时,又可在口腔、咽喉发生白喉祥假膜。病情较严重、死亡率也较高。4、剖检变化 &&&&&& 皮肤型症的病变如临床症状所见。在鸡皮肤上可见白色小病灶、症摩、坏死性症癫及癫皮脱落的癫痕等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 黏膜型痘可见口腔、咽喉部甚至气管黏膜上出现溃疡,表面覆有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重者还可见到支气管、肺部的病变。5、诊断 &&&&&& 皮肤型禽痘,根据症彦特征不难诊断。黏膜型禽症诊断较困难,为了准确诊断,需做实验室检查。鸡胚接种:将病料制成乳剂,经抗生素处理后,取0.2毫升接种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于接种后3~5天出现特征性灰白色斑即痘斑病变。&&&&&&&动物接种试验:无菌采取病料,磨碎后用生理盐水作125稀释,划破接种3~5月龄易感鸡冠或肉垂,经4~7天出现典型痘疹。6、防治措施&&&&&& 膜型的可用年镊子剥离后涂碘甘油或用3%紫药水涂于患处。加强饲养管理,在饲料中加些青饲料和补给维生素等。保持良好卫生环境,及时隔离或淘汰鸡;经常对禽舍、用具及粪便等用2%~5%火碱或20%石灰乳消毒等, 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目前疫苗有鸽痘疫苗和禽痘疫苗两种。接种时常采用刺种法,即用清洁的蘸水笔尖蘸取疫苗,刺种在鸡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的皮下,1月龄以内刺一次,1月龄以上刺2次。免疫接种后7~10天检查,若发现大多数无痘痕反应时,需再进行接种。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喉头和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并形成糜烂。本病传播快,死亡率较高,危害鸡养殖业的发展。1、病原& 2、流行特点3、临床症状& 4、剖检变化& 5、诊断& 6、防治措施;7、幻灯片
1、病原&&&&&& 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病原属疱疹病毒I型。病毒主要存在于鸡的气管组织及其渗出物中。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加热55℃存活15~20分钟,煮沸立即死亡。对一般消毒剂较敏感,3%来苏儿、1%氢氧化纳溶液1分钟可杀死。低温条件下,存活时间较长.
2、流行特点 &&&&&&&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侵害鸡,幼龄雉鸡、鹌鹑、火鸡易感,野鸭、珍珠鸡和鸡不易感。鸡和康复后的带毒禽是主要传染来源,被污染的笼舍和用具是重要传播媒介。主要经上呼吸道和眼内传染。鸡群拥挤,笼舍通风不良,饲养管理差,缺乏维生素A,寄生虫感染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3、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6~12天。急性患者初期有鼻液,眼流泪,随着病情的发展表现为特征性的呼吸道症状,呼吸时发出湿,咳嗽,严重者高度呼吸困难,痉孪咳嗽,并咳出带血的黏液。鸡消瘦,有时排绿色稀便,最后多因衰竭死亡。由于过量的炎性渗出物和血液积聚在咽喉、气管,常常引起窒息而死。病程8~10天4、剖检变化&&&&&&& 鼻腔、口腔、喉头充满带血的黏液,喉头严重出血,有的发生黏膜变性、坏死,常覆盖有黄白色干酷样物,气管黏膜充血出血,个别气管内有索状物,肺淤血。有时可见到轻度的结膜炎和鼻窦炎。
5、诊断&&&&&&& 病毒分离:取典型临诊症状的濒死鸡的喉气管及其分泌物研磨,用生理盐水制成1:5的悬液,冰箱中反复冻融3次,离心取上清液,加青霉素和庆大霉素,接种于9~12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3天后就可见到绒毛尿囊膜疱疹状灰色病灶,并检出核内包涵体。核内包涵体检查:在发病早期,取气管或眼结膜上皮组织,涂片,用姬姆萨氏染色镜检,查到核内包涵体即可确诊。血清检查:用中和试验测定抗体,将不同稀释度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悬液与等量的待检血清混合,在37℃下作用1小时后接种鸡胚,看鸡胚是否出现病变来确定待检血清中是否有抗体存在6、防治措施&&&&&&& 发病时,可对症治疗及用抗菌素药物防止继发感染。由于康复鸡长期带毒,因此及时淘汰鸡,并进行严格消毒,是 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弱毒苗最好仅用于本病流行地区的鸡群,因该疫苗存在散毒的危险。对本病的免疫,目前多采用弱毒苗和细胞灭活苗。弱毒冻干苗是喉气管炎病毒致弱毒株通过鸡胚繁殖加保护剂,真空冻干制成。每瓶500羽或250羽装,适用于1月龄以上的鸡,经点眼免疫后4~7天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细胞灭活苗免疫后,免疫持续期也能达6个月以上,保护率80%左右。六、传染性支气管炎(IB): &&&&&&&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罗音。(一)、临床症状:(二)、解剖症状:&&&& (三)、防制措施:(一)、临床症状&&&&&&&&&&&&&& 潜伏期36小时,表现伸颈、张口呼吸、喷嚏、咳嗽、罗音;肾型传支:精神沉郁,持续排水样白色粪便。(二)、解剖症状&&&&&&&&&&&&&& 气管、支气管、鼻腔和窦内有浆液性、卡他性和干酪样渗出物,气囊可见浑浊或含有黄色干酪样渗出物,在死亡的后段气管或支气管中可能有一种干酪样的栓子,产蛋鸡发现液状的卵黄物质,卵泡充血、出血、变形。有的见输卵发育异常,致使成熟期不能正常产蛋。肾型传支:肾脏肿大出血,多数呈斑驳状的“花肾”,甚至出现“痛风”。
(三)、防制措施:&&&&&&&&&& 1、加强消毒、隔离,饲养密度要适当。&&&&&&&&& 2、用三九禽服灵+三九喉炎灵+三九清热散+肾康按说明书混合使用,连用三~五天。
鸡脑脊髓炎&&&&&&&& 鸡脑脊髓炎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以幼禽共济失调、麻痹和通常出现头颈震颤为特征。本病存在于世界各地,我国时有发生。1、病原2、流行特点3、临床症状4、剖检变化5、诊断6、防治措施幻灯片1、病原 &&&&&& 病原体是禽脑脊髓炎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各地分离株血清无差异,从病雏禽脑中可分离出病毒。该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在粪便中至少存活4周,用20%生石灰、5%漂白粉、5%石炭酸及2%节3%甲醛液或苛性钠溶液等处理20分钟才能使其灭活。2、流行特点 &&&&&& 本病主要发生在1月龄以下雏禽,3周龄内的雏禽发病症状最典型。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病毒传播方式,一种是通过蛋垂直传播,即雏禽出壳前在鸡胚阶段被感染,而出壳后发病;另一种是含病毒粪便经消化道接触感染,后一种可能是当前的主要传播途径。该病原传播迅速,短时间内几乎可使全群感染发病。3、临床症状&&&&&& 潜伏期通常为1~3周。雏禽的症状可能一出壳就有,或者延迟到第七周才出现。一般在1~3周出现症状。雏禽表现为精神萎靡,运动共济失调,前后摇晃,随之麻痹,卧地不起,有时用附关节和胫支撑行走。后期头颈部持续性震颤,鸡最后多因饥饿、衰竭及相互践踏而死亡。成龄禽感染症状不明显。4、剖检变化 &&&&&&& 一般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不明显。唯一的肉眼病变是胃的肌肉层有小的灰白区。5、诊断 &&&&&&& 根据病史、日龄和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做出初步诊断,确诊本病须进衍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验。&&&&&& 病毒分离:无菌采集鸡脑、脊髓组织制成乳剂,经抗生素处理后,接种5~7同龄鸡胚卵黄囊,由感染胚分离出病毒后,再用已知阳性血清作中却试验或用荧光抗体技术鉴定病毒抗原。血清学检验:应用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本病特异性抗体或病毒抗原。6、防治措施&&&&&& 育雏室要常用,10%百毒杀配成适当比例带禽喷雾消毒。对已发病的病雏和死雏及时焚烧或深埋,以免散布病毒。&&&&&& 在本病疫区可接种弱毒疫苗,在非疫区,一律用禽脑脊髓炎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肌注。&&&&&& 本病尚无有效疗法,据资料介绍,用抗毒威(1:3000)饮水,饲料中添加0.2%病毒灵、0.1%鱼肝油,并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连用3天,可收到一定疗效。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以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一侧或两侧的肢或翅麻痹,性腺、虹膜、内脏、肌肉、皮肤发生肿瘤,最后因受害器官功能障碍或全身极度消瘦而死亡为特征。本病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和流行。对鸡养殖业危害极大。1、病原;2、流行特点;3、临床症状;4、剖检变化 ; 5、诊断;6、防治措施;7、幻灯片1、病原&&&&&&&&&病原为马立克氏病毒,属B亚群疱疹病毒。在羽毛囊上皮细胞中的病毒是完全病毒,可脱离细胞而存活,可以随空气、羽毛、皮屑等散播于外界,引起本病流行。在室温下,羽毛囊或皮屑中的病毒可存活8个月。该病毒不耐热,56C30分钟,60C10分钟,全部死亡。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禽舍的尘埃中能较长期存在,在室温生存4~6周,在鸡粪及垫草中可保持传染性6周以上。5%甲醒液、2%火碱及3%来苏儿等消毒药可将病毒迅速杀死。2、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侵害鸡、鸡、雉鸡、乌骨鸡、鹊辑等,其他动物不感染此病。鸡和带毒禽是主要传染源。鸡、鹌鹑等发病后5个月排出病毒。本病潜伏期长,可达数十天,病程长,外部症状不明显。鸡脱落的皮屑、羽毛,是主要传染源。该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到禽的体内,空气污染是主要的,可传播30千米以上。不能经种蛋传播。该病毒还通过人、昆虫等直接或间接传染给易感鸡。本病暴发期常在3~4周龄,幼年禽比成年禽易感,母禽比公禽易感性高。3、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不易确定,自然感染鸡一般于感染后3周即可发病。根据病变发生部位及临床表现,将本病分为4个类型,即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及皮肤型。神经型和内脏型较多见,有时也混合发生。神经型常侵害坐骨神经和臂神经等周围神经。当坐骨神经受损时,禽一侧腿发生不全麻痹,站不稳,呈“劈叉,”姿势,为其典型症状。同时可能因臂神经丛发生病变而翅膀下垂。内脏型鸡精神委顿,食欲减退,羽毛蓬乱无光泽,进行性消瘦、贫血和下病等。鸡最后因饥饿、脱水或消耗而死亡。眼型鸡当眼球虹膜受损伤时,虹膜的正常色素消失,呈弥漫性灰白色,严重者导致失明。4、剖检变化&&&&& 外周神经发生淋巴样细胞浸润和肿大,比正常的要大好几倍,外表呈灰、黄白色。内脏型病变多发生淋巴细胞肿瘤病变,肝、肾、心、肺、牌、卵巢等形成一个或多个淋巴肿瘤病灶。重者辜丸组织可被肿瘤代替。腺胃肿大2~3倍,胃壁增厚,浆膜下有灰白色斑块,质地坚实,乳头变大而突起,顶端溃烂。
5、诊断&&&&& 可根据典型的麻痹症状、流行情况、病理剖检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经实验室检查。病毒检查:用经过无菌处理的鸡肿瘤组织析出液,接种鸡胚细胞或4日龄鸡胚的卵黄囊内,如有病毒,则出现特征性细胞病变及尿囊膜上的症斑。血清学检查:琼扩试验检查羽髓常用于马立克氏抗原的检测,其方法是采集鸡翅羽,取出羽髓并加到琼脂板外周被检孔内,中心孔加入已知阳性血清,37℃下观察2~3天,于外周孔与中心孔间出现质密白线,即为阳性。6、防治措施&&&&&& 防治本病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清除舍内外的脱落羽毛、毛屑及尘土等,坚持严格消毒,消毒时最好选用能达到皮肤鳞屑的消毒剂(含碘消毒剂)。&&&&& 本病主要应进行预防接种。
&&&&& 目前除了采用鸡疱疹病毒疫苗(Ⅲ型)外,常使用双价(Ⅱ型和Ⅲ型)或三价(I、Ⅱ、Ⅲ型)疫苗进行接种。据介绍用美国进口马立克氏病疫苗预防接种,效果很好。每安瓶疫苗用200毫升溶液稀释后,立即对初生鸡、鹌鹑、珍珠鸡等进行皮下注射,每只0.2毫升。接种时不可用酒精或其他消毒药直接处理针头和注射器械,以避免致弱疫苗毒力影响免疫效果。本病的潜伏期长,一旦出现症状无法及时扑灭,应及时淘汰鸡,逐步建立健康的鸡群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二、细菌性传染病(一)、白痢(二)、鸡副伤寒(三)、大肠杆菌病(四)、鸡巴氏杆菌病(五)雏鸡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六)、雏鸡葡萄球菌感染症(七)、禽链球病(八)、鸡传染性鼻炎&(九)、溃疡性肠炎(UE)(十)、鸡结核病(十一)、支原体病(十二)、鸡衣原体病
(一)、白痢 &&&&&&&&&&&&&&& 鸡白痢是由禽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染雏鸡,尤其对一周龄内的雏鸡威胁最大,死亡率可高达85%以上。鸡表现为不食、嗜睡、下痢和心肌、肝、肺等器官的坏死性结节。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通常在出壳后两周之内死亡率最高。1、 病原& ;2、 流行特点;3、 临床症状4、 剖检变化;5、 诊断& ;6、防治措施;7、幻灯片1、 病原&&&&&&&&& 禽白痢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荚膜,无鞭毛,不产生芽胞。最适生长温度为37C。本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条件下可生存数周,60℃1小时、70C20分钟致死。对冷冻有一定的抵抗力,如在冰冻土壤中能过冬,在一25C能存活10个月。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如5%石炭酸,0.2%升柔5分钟即可杀死。土霉素、青霉素一般浓度的能抑制细菌,对氯霉素、新霉素则极敏感,且不产生耐药性。
2、 流行特点 &&&&&&&& 病禽和带菌禽是主要传染源,可垂直传播。污染的孵化器或出雏器,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使雏鸡感染。雌雄鉴别时感染。装雏用具、蛋盘和蛋托等不进行彻底消毒,都可发生感染。此外,带菌公鸡通过交配可以传播,人工授精也可造成传播。鸡都感染,幼龄禽最易感。7~12日龄雏禽多发,15日龄左右出现死亡高峰,3周龄以后发病减少。天气骤变、大风降温、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鸡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等均能诱发本病。日龄较大的鸡对本病有一定抵抗力,且易治愈,但康复后的鸡将成为终身带菌者。3、 临床症状&&&&&&&& 畏寒、呆盹,翅膀下垂,眼睛闭合,缩头颈,颤抖,羽毛蓬乱。排出黄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糊状粪便。肛门周围羽毛上常黏有粪便或堵塞。急性者无症状死亡, 幸存者多数发育不良。病愈雏禽长成后,多数成为慢性患者或带菌者。成年禽感染后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而成为隐性带菌者,死亡率不高,常因卵黄性腹膜炎致死。经卵感染者,在孵化中出现死胚,有的幼雏在出壳后1~2天内死亡,也有健康带菌者至7~10日龄才发病,两周龄达到死亡高峰。4、 剖检变化&&&&&&&& 肝有点状出血或坏死点,胆囊和脾脏肿大,肾充血或贫血,盲肠中有于酶样物质堵塞肠腔,有时还混有血液。泄殖腔内有白色恶臭稀粪。日龄小,死亡很快的雏鸡,病变往往不明显,仅可见肝肿大、充血或有条纹状出血,其它脏器出血。日龄较大或病程稍长者,常可见肝脏呈黄绿色,其表面有黄白色小坏死病灶。死于急性感染的成年鸡显著消瘦,心脏增大而变形,有灰白色结节,肝肿大。成年母鸡呈现卵巢退化,卵变形,有的落入腹腔,引起广泛的腹膜炎及腹腔脏器黏连,并见有腹水。成年公鸡辜丸萎缩。 5、 诊断
&&&&&&&& 细菌分离培养:取急性死亡鸡的心血和肝脏,接种普通琼脂培养基或SS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生长出灰白色、隆起、边缘整齐、半透明圆形小菌落,取纯培养物作禽白痢沙门氏菌形态学、生化特性鉴定。血清学检验:全血凝集试验和血清凝集试验是目前检验禽白痢病的简便易行且又快速的方法,仅用一滴全血或血清与标准抗原混合后,可出现凝集反应者即判为阳性。
6、防治措施&&&&&& ①净化种鸡场,②加强种蛋的消毒。③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对笼舍及用具要经常消毒,最好用福尔马林熏蒸。④药物防治,用恩诺沙星饮水(1g纯粉用10~15L水),以及其它氟喹诺酮类药物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应用呋喃唑酮按0.03%~0.04%的比例拌在饲料里,连喂5~7天,也可用0.02%的比例作为雏禽的初次预防。幼雏对呋喃唑酮比较敏感,应用时必须充分混合,以防中毒;土霉素、金霉素或四环素按0.1%~0.2%的比例拌在饲料中,连喂7天,预防量可按0.04%~0.08%的比例拌在饲料中。&&&&&&& ①净化种鸡场建立无沙门氏菌病的鸡群。在健康的鸡群中,定期用平板凝集试验检疫,淘汰阳性鸡及可疑鸡。在健康禽群,每年春秋两季对种禽定期用血清凝集试验全面检疫及不定期抽查检疫,淘汰阳性鸡。&&&&&&&& ②加强种蛋的消毒孵化时,用2%来苏儿喷雾消毒孵化前的种蛋,拭干后再入孵,不安全禽群的种蛋不得进入孵化器。雏禽出壳后用0.1%呋喃唑酮喷雾并以紫外线灯照射育雏室,用0.01%高锰酸钾溶液作饮水1~2天。挑选健康种禽、种蛋,建立健康鸡群,坚持自繁自养,慎重地从外地引进种蛋。加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禽舍及一切用具要注意经常消毒。育雏室及运动场保持清洁干,燥,饲料槽及饮水器每天清洗一次,并防止被粪便污染。若发现病雏,要迅速隔离消毒。(二)、鸡副伤寒 &&&&&& 鸡副伤寒是由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败血病。幼鸡多呈急性或亚急性病程,死亡率较高;成鸡多为慢性或隐性经过。本病可传染给人,在公共卫生学上有一定影响。特征为下痢和各实质脏器出现灶状坏死。主要侵害幼龄禽,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是当前危害鸡饲养业发展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1、病原&&&&&& 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具有运动性。该菌在自然条件下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土壤、粪便和水中的生存时间很长,但对大多数消毒剂,特别是甲醛熏蒸消毒极为敏感,可迅速被杀死。
2、流行特点&&&&&&& 所有禽类都易感,并能相互传染。鸡副伤寒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沙门氏菌的家禽和污染的动物副产品是副伤寒最常见的传染源。本病可以通过蛋传染,在孵化时能污染孵化器和育雏器,从而在雏禽群中得到传播。4周龄内的幼禽易患急性副伤寒。本病往往由家禽和野鸟传播。鼠类和苍蝇等都是副伤寒病菌的重要带菌者,在本病的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
3、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12~18小时。孵出几天的雏禽感染后,往往不显症状而突然死亡.10日龄以上的雏禽发病后表现嗜眠呆立,垂头闭眼,两翼下垂,羽毛松乱,显著厌食,饮水增加,水泄样下痢,胚门黏有粪便,怕冷而靠近热源处或相互拥挤。病程1~4天,死亡率20%~40%。在自然情况下,成年禽一般为慢性带菌者,常不出现症状。急性病例少见,有时可出现水泄样下痢,关节肿大,肢行、消瘦,两翅下垂,羽毛松乱等症状。
4、剖检变化 &&&&&&&& 急性病例往往见不到眼观病变,或仅在内脏器官表面有少量出血点。病程稍长的病例,见尸体消瘦、脱水,卵黄吸收不良呈凝固状态,肝脾肿大,且表面有出血性条纹和黄白色针尖大小坏死点。心包和心外膜黏连,但在心脏见不到像白痢那样的结节性病变。小肠黏膜充血或出血,并伴有坏死灶。有时可见小肠黏膜有突起斑块及盲肠内有干酷样栓塞物。腹腔可见残存的卵黄囊。有的呈败血症变化。有时感染可局限于眼或滑膜组织内。成鸡仅见肠炎和下痢。5、诊断 &&&&&&&&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经病原菌分离鉴定。病原分离鉴定:急性死亡的鸡,采取肝、脾、心血、十二指肠等病料,接种在普通琼脂平皿,或麦康凯或SS琼脂平皿,置37℃温箱培养24小时,选择可疑菌落进行纯培养,并作生化和血清型的鉴定。该病诊断特别要与鸡白痢病相区别,主要依靠细菌学和血清学鉴定。6、防治措施
&&&&&&&& 链霉素按0.1%~0.2%比例加入饮水,用药3~5天。壮观霉素或新霉素按0.1%的比例饮水,连用3~5夭。土霉素按0.2%~0.5%比例拌入饲料连喂5~7天。呋喃唑酮按0.04%比例混入饲料中作治疗。鸡副伤寒传播途径主要有种卵传递感染、污染词料和笼舍感染,所以实行孵化室和笼舍彻底消毒,种卵孵化前清洗消毒,选用无污染饲料,加强饲养管理等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根本措施。
(三)、大肠杆菌病 &&&&&&&&&&&&&&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血清型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败血症、气囊炎、关节滑膜炎、输卵管炎、纤维素样渗出物及肠炎为特征。本病常能给养禽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成为养禽业中的世界性问题而被人们所关注。1、病原&&&&&&& 大肠埃希氏杆菌的致病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大杆菌,有周身鞭毛,能产生毒素。大肠杆菌有3种抗原,即菌体抗原、荚膜抗原和鞭毛抗原,这3种抗原形成了众多的血清型。大肠杆菌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60℃15分钟即可死亡。在禽舍粪便和尘埃中存活数周或数月,干燥条件下可长期生存。一般消毒剂均易将其杀死。
2、流行特点 &&&&&&& 各种禽类都能感染,但幼禽更易感。幼禽常于气候多变季节发病,特别是30日龄左右禽感染率高,且常呈急性经过。成年禽常呈慢性感染。本病主要由直接接触到污秽潮湿的禽舍而传染,但禽类相互接触并不传染,故是一种环境性疾病。大肠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且又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所以本病的发生常与饲养管理不当及卫生条件差有关,如饲养密度过大的舍饲,通风换气不良、禽舍和笼具等不定期消毒、饲料突然更换,种卵被粪便污染而消毒不彻底等极易发生大肠杆菌病。存在于肠道、鼻腔、气囊或生殖道中的大肠杆菌可能成为感染潜在来源。3、临床症状&&&&&&& 在多数情况下,只表现一般性的饮食欲减少至废绝,精神萎靡,发冷而喜拥挤在一起。经卵感染或孵化后感染则引起败血症,常在孵出后几天内大批急性死亡。呼吸器官感染症,多发生于幼雏和中雏,主要表现呼吸困难,有湿性眼音、甩鼻。出血性肠炎症状表现为鼻腔和口腔出血,鸡粪便呈黑色水样,长时间不愈。成年禽易发生关节滑膜炎、输卵管炎、腹膜炎等症。4、剖检变化&&&&&& 肠炎及下病是最常见病变。在先感染了传染性腔上囊病的鸡可见到气囊炎、心包炎和肝周围炎。成年禽则常见腹膜炎、输卵管炎及子宫感染。有的鸡尚见大肠杆菌肉芽肿,在肝、肠、肺上生长花菜状的肿瘤样增生物5、诊断&&&&&& 细菌学诊断:一般从死亡鸡的病灶部位分离细菌。采料要考虑病变类型取相应病变部位。实验室分离大肠杆菌时可用鲜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7C24小时培养。分离的细菌纯培养先做理化特性鉴定,然后用血清定型,从而鉴定其是否为常见致病菌型,鉴定时主要为菌体抗原,必要时还应鉴定其英膜抗原及鞭毛抗原。动物感染试验,则用分离的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或本动物,发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确诊。
6、防治措施 1、消毒 平时应对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入孵前的种卵及孵化器、饮水和饲料采取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此外,在中可定期添加抗生素类药物,同时饲料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要适当。2、菌苗预防,效果很好,尤以本场分离菌株制作者为佳。,1月龄以下0.5毫升,1月龄以上1毫升。一般在14~20日龄首免,18~20周龄时再免一次。3、治疗(抗生素药敏试验可有助于针对性治疗),3、治疗&&&&& 发生败血症时呋喃类药物较为有效,而发生下病时,应用新生霉素效果较好。但由于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产生了一些耐药菌株,因此,在感染早期最好对分离的大肠杆菌做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一般可选用:①氯霉素:按0.02%~0.04%比例混入饲料,连用5~7天;②氟哌酸:0.01%~0.02%拌料,连喂5~7天;③庆大霉素。按0.03%~0.04%比例溶于水中饮用,连用5天。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将捣碎的大蒜按1%~2%的比例拌入饲料中,效果更好。 (四)、鸡巴氏杆菌病 &&&&&&& 鸡霍乱是各种禽类都能感染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下痢,败血症状,剖检特征是全身黏膜、浆膜小点出血、出血性肠炎及肝脏的坏死点。其特征为发病急,流行快,体温高,腹泻剧烈,粪呈黄绿色,死亡率高。1、病原& 2、流行特点& 3、临床症状4、剖检变化& 5、诊断6、防治措施;7、幻灯片1、病原 &&&&&&& 本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民氏杆菌,革兰氏阴性。本菌为卵圆形的短小杆菌,少数近于球形,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在组织、血液和新分离培养物中的菌体,呈明显的两极着色。该菌对消毒药物的抵抗力不强,用5%石灰水、1%漂白粉、50%酒精处理1分钟即可被杀死。对热抵抗力也不强,经60℃10分钟或日光直射片刻也可杀死。在冬季死禽体内能存活2~4个月,在粪便中存活1个月。2、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秋两季发生较多。巴氏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也存在于健康禽类的呼吸道中,是一种条件性的病原菌,当饲养管理和兽医卫生不良时,由于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营养缺乏等诱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发生内源,性感染。鸡的排泄物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经消化道传染,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为外源性感染。病原菌一般通过气管或上呼吸道黏膜侵入组织,也可通过眼结膜或表皮伤口感染。
3、临床症状 &&&&&& 本病的潜伏期为4~9天。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型的鸡常为突然死亡,生前不见明显病状、多数病例为急性型,表现为鸡精神不振,羽毛蓬乱,口渴,体温升高至43℃,常有剧烈腹泻,粪便呈灰黄色,呼吸困难,最后昏迷而死,病程1~3天。慢性型大多数出现在流衍后期,鸡消瘦,贫血,下病,有些鸡表现呼吸道症状,病程可达数周。4、剖检变化&&&&&& 最急性的鸡,死亡剖检看不到明显的病理变化。急性型较明显,皮下组织、呼吸道、胃肠道黏膜有小点状出血,肠道充血、发炎,尤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有数量不等的出血点。肝肿大,质地变脆呈暗红色,肝表面有很多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点和出血点。心脏和心内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肺充血,表面有出血点。正常产蛋的母禽卵巢变性或坏死,卵泡浅黄色或棕褐色,有的呈椰菜花样。
5、诊断&&&&&&&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等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查。实验室诊断①直接镜检:取病鸡血液、肝、脾作涂片,用美蓝或瑞氏染色液染色后镜检,见两极浓染的球杆菌,常单个存在。②分离培养:选用鲜血培养基,培养24小时,形成露珠状小菌落,不溶血。并挑取菌落作生化鉴定。本菌不能在麦康凯琼脂上生长。6、防治措施 &&&&&& 巴氏杆菌病为条件性疾病,故搞好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能对气病产生遏制作用。青霉素肌注2万~4万单位,一天2~3次,3天为一疗程。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40毫克,氯霉素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肉注射或口服,一天2~3次,至少连用2天。磺胺嘧啶按0.5%比例混在饲料内喂饲,一般喂1~2天后,死亡显著减少。3~4天后,流行即基本稳定。喹乙醇按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拌入饲料中,1~3日为一疗程,然后停药一周,才能再用药。健康鸡可考虑注射菌苗,禽霍乱蜂胶菌苗效果较好,适用于1月龄以上禽类,每只鸡肌肉注射1毫升,接种后5~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五)雏鸡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
(1)症状 病鸡精神委顿,羽毛松乱,双翅下垂,站立不稳,粪便带有黏液,食欲不振。(2)病理: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肠黏膜充血、出血,肠腔有炎性渗出物。肺出血有灰白色结节。(3)实验室诊断对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并通过生化试验来确定,分离菌作药敏试验,选用高敏药物联合应用(4) 预防本病应从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加强消毒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六)、雏鸡葡萄球菌感染症 1、病原:2、症状3、病理变化4、实验室诊断5、防治6、幻灯片1、病原&&&&&&&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禽类葡萄球菌病通常都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该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其发生往往与外伤有关。常表现为皮下水肿、关节炎、脐炎或败血症。马增军等(1997〉发现12日龄鸡发生葡萄球菌感染症,死亡率8%。
2、症状&&&&&&& 病初仅发现全群羽毛蓬乱,羽毛易脱落。约经5~7天后,病鸡呆视无精神,眼半闭,采食量减少,两翅下垂,呈嗜眠状。脱落的羽毛量增多。喜蹲伏,不愿行走。个别鸡排黄白色稀粪,病死鸡呈现脱水状态。3、病理变化 &&&&&& 眼观病变主要在翅膀,尤其是翅端。翅端边缘部肿胀,外观呈紫色,翼羽易拔掉,羽毛拔掉后毛囊孔流出暗红色渗出液。背部及翅膀腹侧面皮肤湿润,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炎性坏死,有的翅背侧亦出血、坏死,无毛。胸腹部及大腿内侧皮下一般仅轻微水肿。心、肝、肾等脏器无明显的肉眼变化。4、实验室诊断 (1)&& 、采取典型病变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观察细菌及菌落形态。如病料污染严重可选用高盐甘露醇琼脂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生长的菌落周围有黄色晕带。(2)&& 对分离物除进行生化特性鉴定外,应主要进行致病性鉴定。致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血浆凝固酶试验和甘露醇发酵试验均呈阳性,一般在普通琼脂上生长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菌落呈黄色,而且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可见到溶血现象。5、防治&&&&&& 预防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鸡受伤,保持环境清洁,经常消毒,对常发本病的鸡场可考虑应用葡萄球菌病灭活疫苗;治疗可选用抗菌素,有条件的最好通过药敏试验确定用药,无条件的鸡场,可选用该场不常用的抗菌药物。&&&&&& 经过对该分离菌的药敏试验,本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氯霉素等均高敏。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一般用量为0.005%~0.008%,混水饮用3~5天。结合喷雾给予敏感抗菌素和消毒剂效果更好。较好的消毒剂及其带鸡喷雾浓度为过氧乙酸(0.3%)、复合酚(1:300)、百毒杀(1:400)。(七)、禽链球病 &&&&&&&&&&&&&& 鸡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败血症,发绀,下痢,幼禽发生心包炎及高死亡率等。1、病原& 2、流行特点3、临床症状4、剖检变化5、诊断6、防治措施7、幻灯片1、病原&&&&&& 该病的病原菌有两种,即兽疫链球菌和粪链球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成对或成链存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本菌抵抗力较弱,80℃5分钟即可致死,一般的消毒药均可杀死。
2、流行特点&&&&&&& 两种链球菌发病情况有所不同,兽疫链球菌主要感染成龄雉鸡、火鸡、鹌鹑等,粪链球菌主要感染幼禽。兽疫链球菌感染途径尚未定论,但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经蛋也能传递,从;死胚中可分离到此菌。粪链球菌是大多数禽类和哺乳动物肠道的常在菌。通过排泄而造成污染。3、临床症状 &&&&&& 急性败血症型,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离群,嗜睡呆立,黏膜发绀,排稀粪便。有的喉头 、肉髯出现水肿。&&&&&&
&&&&&&& 慢性型,表现为精神不振,闭目沉郁,嗜睡,腹泻,消瘦。少数结膜发炎。幼雏表现运动障碍,转圈运动,。痉挛。4、剖检变化 &&&&&&& 皮下组织及全身浆膜水肿、出血,心包及腹腔内有浆液出血性或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脾肿胀,色淡质脆,心肌弛缓,心内外膜、大腿内侧及皮下组织有点状或片状出血。有时可见出血性肠炎。5、诊断 &&&&&&& 检菌:取血液、肝及脾脏等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见有成对或成链的革兰氏阳性的球形菌。分离培养:无菌采取肝、脾等材料,接种普通琼脂培养基,置37℃下培养24小时,见有白色针帽大小的圆形菌落生长。取典型菌落染色镜检,见有链球菌。&&&&&&&&动物接种:用马丁肉汤24小时培养物0.1~0.3毫升,接种小白鼠,感染后3~4天死亡。再用此培养物皮下及滴鼻接种雏鸡,每只0.3~0.5毫升,可见死亡或未死的发病雏鸡肝和肌肉有出血点。6、防治措施 &&&&&&& 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消毒制度,发现鸡及时隔离或淘汰。治疗用士霉素或四环素以0.04%~0.08%拌料喂3~5天。一般链球菌对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壮观霉素及呋喃类药物较为敏感,可收到良好疗效。(八)、鸡传染性鼻炎 1、病原2、流行特点3、症状4、病理变化5、实验室诊断6、防治预防:7、幻灯片
1、病原&&&&& 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流泪、脸面肿胀为特征。副鸡嗜血杆菌主要引起鸡暴发急性呼吸道病,珍珠鸡、鸡等多零星散发。副鸡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大小为1.3um×0.4~0.8um,分离菌呈两极着染。田纯见等(1998)详细描述了鸡暴发传染性鼻炎的情况,70%以上出现明显症状,死亡率达30%以上。
2、流行特点 &&&& 鸡发病龄期为25天至2年以上不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旦出现病鸡,即迅速传播到全群。发病鸡场常多次暴发,难以根除。慢性病鸡或健康的带菌鸡是主要储主,各饲养场相互引种是扩大传播的主要途径。3、症状&&&&& 一旦发生疫情,2~3天内即传遍全群,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种群体质不良者其后代急性发作,病情较重。多数情况下,病鸡主要表现流泪,脸肿,眼险黏连甚至失明,呼吸罗音。有些病例只表现鼻窦有大量分泌物流出,由浆液性逐步变为黏液服性。少数病例有腹泻4、病理变化 &&&& 鼻腔充血、肿胀,有大量分泌物;眼结膜充血,结膜腔内有黏稠物黏着;严重者眼险肿胀突出、黏连。有的 喉头、气管出血,有黏性分泌物,肺瘀血,气囊膜增厚、混浊;个别病鸡见心冠沟有出血斑点。5、实验室诊断 (1)&& 、病原的分离鉴定:①、病料抹片检查。取鼻腔和眼结膜腔内分泌物抹片,经甲醇固定后染色,油镜观察,可发现两极浓染的短杆菌。②、分离培养。③、生化试验。可还原硝酸盐和发酵葡萄糖,有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不水解尿素或不液化明胶。这是禽嗜血杆菌的共有特性。不发酵海藻糖或半乳糖是副鸡嗜血杆菌区别于其它禽嗜血杆菌的特征。(2)&& 血清学检查。可采用琼脂扩散试验,用传染性鼻炎抗原与病鸡血清,经37℃24小时见到明显沉淀线,沉淀抗体在发病后两周左右出现。分离培养&&&&&&& 取眼鼻分泌物接种在鸡鲜血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在有5%~10%C02的环境中,经370C24小时培养,形成直径约0.3mm左右的圆形、边缘整齐,光滑而凸起、灰白色半透明、具光泽的露珠样菌落。在无C02的条件下,需与葡萄球菌交叉接种,可在葡萄球菌菌落四周形成可见菌落,即所谓“卫星现象”,是嗜血杆菌的一种特有现象。液体培养不需要C02环境,呈均匀混浊生长。6、防治预防: (1)&& 注意环境卫生和通风,密度不要过大,不从病鸡群引种;(2)&& 根据当地本病易发日龄,确定免疫时间,可以用传染性鼻炎油乳剂灭活疫苗肌肉注射。疫苗菌株最好加入当地分离株,制成多价菌苗,因为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交叉保护性很差。治疗:链霉素,每只肌注1~2万单位,或用0.5%恩诺沙星每只注射2ml。全群轮换饮服0. 1%磺胺二甲氧咪啶3~5天和0.01%红霉素5天,中间间歇3天。
(九)溃疡性肠炎溃疡性肠炎是由肠道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溃疡性肠炎是对鸡危害很大的传染病。 1、病原2、流行特点3、临床症状& 4、剖检变化 5、诊断6、 防治措施 
1、病原&&&&&&& 病原体为肠道梭菌,该菌具有梭状芽抱杆菌属的一般特性,虽直杆状或稍弯曲,两端钝圆。芽孢位于菌体的亚极位,呈圆筒状。该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最适温度为37℃,用加5%血清的硫乙醇纳培养基,可由感染卵黄进行继代培养。本菌对氯仿有抵抗力,对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等敏感。2、流行特点&&&&&&& 除鸡外,鸡、鸡、鸽、鹌鹑、山鸡、松鸡等很多禽类都能感染本病。发病恢复的禽或耐过的带菌者是传染的主要来源。在自然条件下,病群粪中的病菌污染饲料或饮水,通过消化道感染。蚊蝇也是传播媒介。珍禽场中如同时饲养有鸡和鹌鹑,可相互传染。饲喂腐败不洁的饲料或长期环境卫生条件差时,易诱发本病,阴雨潮湿季节也易发病。3、临床症状&&&&&&&&鸡最易感染发病,几天内死亡率可达100%,病鸡排出尿酸盐及松软环状特征性粪便。随后病鸡表现倦怠、厌食、弓背、缩颈、眼半闭,有的拉水样白色稀粪。鸡、鸡等临床症状一般不明显。死亡的鸡通常是肌肉丰满、嗉囊中含有食物。病程约3周,死亡主要发生在发病后5~14夭。
4、剖检变化 &&&&&& 主要表现为肠管浆膜、黏膜出血,有黄色溃疡,病程长者呈现大圆形或椭圆形凸起或粗糙的溃疡斑,有的形成溃疡性假膜,深入到肌层,引起穿孔。肝出现大小不等的黄斑和坏死区。脾肿大出血。
5、诊断 &&&&&&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需由实验室诊断,方法是取肝脏坏死区压片革兰氏染色,可见到革兰氏阳性的大杆菌及芽孢。病料接种鸡,即能感染发病,出现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确诊需分离病菌、分离病菌需采集病变肝脏或肠道溃疡灶,接种于含0.2%葡萄糖、0.5%酵母抽提物及8%马血浆的蛋白磷酸盐琼脂(pH7.2)平板,厌氧培养1~2天,可长出白色、圆形隆起、半透明的菌落。细菌大小为1um×2um,单个散在,直或微弯曲、两端钝圆的杆菌。其芽胞为卵圆形,次偏端位置。将分离菌做生化试验加以鉴定。6、 防治措施 (1)&、应经常搞好鸡舍卫生,定期消毒,采取网上平养;
(2)&粪便、垫草要勤清理,并进行生物热消毒;
(3)&有效控制球虫病的发生。
(4)&治疗可选用:①链霉素,1~2g/L饮水,或用病特灵,按0.02%~0.04%比例拌入饲料中,连用5~7天p②氯霉素按0.2%~0.4%比例拌入饲料中,或用杆菌肽锌0.5~2g/kg饲料连用3天;③青霉素,成鸡每只每次1万~2万单位,每日两次肌注。口服剂量加大一倍,连用3~5天。
(十)、鸡结核病&&&&&&&&&&&&&& 鸡结核病是由禽型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该病是危害雄鸡养殖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病原2、流行特点3、临床症状4、剖检变化5、诊断6、防治措施1、病原 &&&&&&& 禽型结核杆菌,用一般染色较难着色。常用的方法是,萋-尼氏抗酸染色法。该菌为严格需氧菌,最适温度为38C,初步分离用配氏固体培养基培养,经10~14天长出菌落。该菌对外界环境、物理因素及许多消毒剂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可存活数月乃至数年。对高温抵抗力差,60℃30分钟即死亡。在70%酒精或10%漂白粉中很快死亡。2、流行特点&&&&&&&&鸡结核病主要是经过消化道传染,患病鸡为主要传染源,污染的笼舍、食具、场地也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用患病鸡产的蛋孵化鸡雏也发生传播。鸡对本病比家鸡和其他禽类都易感,该病不分性别,无季节性。感染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伴随着月龄的增长而增加,有的鸡场24月龄雄鸡的死亡率高达60%。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等都易诱导本病发生。3、临床症状 &&&&&& 鸡结核病病程漫长,潜伏期不一,短者几天,长者数月。患病鸡初期无明显症状,呈渐进性消瘦,随着雄鸡病情的发展,饮食欲减少,精神不振,羽毛蓬乱无光泽,缺乏华丽感,不愿活动,经常蹲于阴暗处打瞌睡,离群孤立,外观腹围增大,一翅或双翅下垂,跛行以及产蛋率下降,最后因机体衰竭或肝破裂而死亡。4、剖检变化 &&&&&&& 患病鸡尸体多数极度消瘦。结核病灶多发生于肝脏、脾脏和肠道,肝脏在各脏器中病理变化最严重,肝多明显肿大,质地脆弱,呈棕红色或灰黄色,病变从针尖大到榛实大不等,灰白色干酷样结节,较大的病灶突出于肝脏表面,有的融合存在。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肿大,病灶与肝脏相似,多数脾脏失去原来的形状。肠系膜淋巴结、小肠和大肠的浆膜下部都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严重的病例在心、肺、肾、卵巢和胸部肌肉都有病灶存在。5、诊断
&&&&& 细菌学检查:①检菌。肝脏切面涂片,用萋―尼氏抗酸染色法染色,显微镜观察,在淡蓝色的视野内,可见红染的抗酸杆菌,小杆菌比较纤细,形态呈多形性。②分离培养。动物试验:&&&&& 血清学诊断:因鸡的解剖学特点,鸡冠和肉髯都不发达,已退化成痕迹,变态反应无法施用。因此,应用下列两项方法进行检测。①血清平板凝集试验。②琼脂扩散试验:②分离培养&&& 剖检病死难鸡和迫杀病鸡,无菌操作条件下,在肝脏结核结节分界处,用铂金耳钩取少量组织,分别接种配氏固体培养基和甘油琼脂培养基,置38℃恒温箱培养。一般培养15~20天后在培养基上出现粗糙、皱裙的或小而湿润且光滑的淡黄色或淡褐色、微隆起的菌落,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落微隆起且呈黏液样,最后连结成片,形成菌苔。动物试验&&&&&& 取病鸡的细菌分离培养物,经口感染或肌肉接种临床健康的雄鸡,隔离饲养,接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饮食欲降低、精神不振、不愿活动等症状,45天左右迫杀,多数出现典型的结核病变,与自然感染病例相似,涂片染色镜检都有抗酸杆菌存在。
①血清平板凝集&&& 用中国兽医监察所研制的禽型结核快速平板凝集抗原与鸡血清进行玻片凝集反应,检测鸡血清中抗结核杆菌抗体。方法是取等量的抗原和被检血清,滴加在玻璃板上,轻轻搅拌,常温3~5分钟,判定结果,同时用标准阴、阳性血清做对照,病雄鸡血清出现凝集现象,健康雄鸡不出现凝集现象。②琼脂扩散试验: &&& 将禽型分枝杆菌超声波裂解后,制作成抗原,与鸡血清做琼脂扩散试验,病鸡血清出现明显的沉淀线,健康雄鸡血清不出现沉淀线。
6、防治措施1、清除阳性反应鸡。每年定期进行两次检疫淘汰阳性反应鸡,防止传染扩大。病鸡群& 鸡应全部淘汰或反复多次进行检疫,淘汰阳性反应鸡,直至无阳性反应鸡为止。笼舍及用具消毒:舍内地面和1米以下的墙壁及用具用5%来苏儿、10%漂白粉、20%石灰乳冲洗,舍内密封用福尔马林熏蒸。育雏:把住育雏关,育雏用的种蛋一定要用健康的鸡群产的蛋,坚决不用血清检疫阳性鸡群产的蛋做种蛋。(十一)支原体病1、病原  2、流行病学 3、症状症状 4、病理变化5、诊断 6、防治措施7、幻灯片 1、病原 &&&&&& 支原体病又叫霉形体病,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禽类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呼吸道症状和具有黄色干酷样渗出物的气囊炎以及在禽群中流行期长为特征。2、流行病学  &&&&&&& 鸡和鸡最容易感染,鹌鹑、锦鸡、孔雀、鸡、珍珠鸡、鸭及鸽等也能发生。幼禽比成禽易感,可以经种蛋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饲料、饮水、家禽或野禽、用具、衣物、蛋箱等传播。鸡营养不良,环境卫生条件差,温度忽高忽低,特别是低温受凉,通风不良,氨气过浓以及维生素A缺乏等原因,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本病的发生,如继发某些疾病,常使霉形体病的病情加重和复杂化。3、症状症状  &&&&&& 通常是逐渐出现的,其严重程度受日龄、气候等因素影响,并可能持续数周到数月。病鸡表现咳嗽、喷嚏、鼻塞、罗音、流泪和流涕等。严重时病鸡鼻窦、两颊明显肿大,严重时几乎遮蔽眼睛。病鸡瘦弱不堪,最后因营养不良或二次感染而死亡。4、病理变化 &&&&&&& 鼻腔、鼻窦、气管有卡他性炎症。气囊混浊,不透明,内含有黏液性或干酷样物。有时有黏连性心外膜炎。5、诊断  &&&&&&&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病学可初步诊断。确诊需做血清学试验及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在本病鉴别中经常用到,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血清学方法。此病注意与曲霉菌病和维生素A缺乏症相区别:曲霉菌病引起的肺和气囊病变,可发现霉菌结节,直接镜检可查到菌丝或子包子,而支原体病则没有;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窦炎,其干酶样渗出物呈白色,同时在咽及食道上可发现很多;隆起的白色服痞状病灶,而且早期补饲维生素A可控制病情。6、防治措施 &&&&&&& 对鸡群定期检疫、净化,治疗:①泰乐菌素,每吨饲料加入200g预防,治疗加倍;配制饮水用量为0.05%,让鸡自由饮用,5~7天为一个疗程,用1~2个疗程。②支原净,按药瓶上说明给药。③北里霉素,按0.05%量混入饲料中,连喂3~5天;配成0.05%饮水,连饮3~5天。④恩诺沙星,每克纯粉加10~15L水,让鸡自由饮水。⑤红霉素:每升水中加2.2g,连用5~7天。⑥土霉素:按0.04%~0.08%比例混入饲料,连用5天。⑦四环素:按0.025%~0.05%比例混入饲料,连喂5天
(十二)鸡衣原体病&&&&&&&&&&&&&& 鸡衣原体病是某些家禽和鸟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以全身性、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本病又称鹦鹉热,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原2、流行特点3、临床症状4、剖检变化5、诊断6、防治措施1、病原&&&&&& 鸡衣原体病的病原体是鹦鹉衣原体,属于裂殖菌衣原体目的衣原体,可在鸡胚、细胞培养物、小白鼠及豚鼠体内生长发育,并在多种细胞里形成胞浆内包涵体。该病原对高温抵抗力不强。0.1%福尔马林,0.5%石炭酸在24小时内,70%酒精数分钟,3%过氧化氢数分钟,均能将其灭活。衣原体对青霉素、氯霉素和红霉素等抗生素敏感。2、流行特点&&&&&& 火鸡、雉鸡和驼鸟较易感,幼龄禽多呈急性暴发。患衣原体病和带菌的鸡是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吸入粪沫及污染尘埃接触性感染,昆虫可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和春季发病较多。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不良、阴雨连绵、气温突变、笼舍潮湿、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均能增加该病的发病率。3、临床症状 &&&&&&& 轻度感染时不显症状,容易被忽视,有时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或下病,火鸡在重度感染时,见精神沉郁,虚弱,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呼吸困难,鼻分泌物增加。严重的出现黄绿色下病。本病对幼驼鸟危害大,症状也最明显。主要表现精神委顿,食欲废绝,体温升高,排出黄绿色水样稀便。有些还会发生眼角膜炎、鼻炎等。重病母驼鸟产蛋率下降,并暂时停止产蛋。4、剖检变化&&&&&&& 病变的严重性因衣原体菌株的致病力大小而不同,强毒感染时,病死火鸡可见体重减轻,全身淤血,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围炎,纤维素性肺炎,脾肿大充血是本病特征性病变。驼鸟可见肝肿大,颜色变淡,且有坏死灶,有时肝表面覆有一层纤维素薄膜,气囊发炎壁增厚,呈云雾状混浊,或附有干酷样渗出物,腹腔浆膜、肠系膜和心外膜上有纤维样蛋白性渗出物。5、诊断 &&&&&& 取鸡新鲜渗出物、气囊或心包膜抹片,经包涵体染色后镜检,见有胞浆内包涵体。最常用而有效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是Benedic氏的直接补体结合试验和Karrer氏的间接补体结合反应。通常用加热处理过的衣原体悬液作为抗原来测定被检血清中的抗体。一般于感染后7~10天出现补体结合抗体。采取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双份血清,如抗体滴度增高4倍以上者,认为阳性。6、防治措施 &&&&&&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因此,预防本病关键在于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消除传染来源。孵化出的幼禽应放入彻底消毒或熏蒸处理后的房舍,防止新禽群与原禽群接触。同时避免野鸟侵入禽舍,以防将该病带入。对低毒力衣原体的感染,每千克饲料中混入0.2~0.4克金霉素,喂1~2周,能有效地消除体内衣原体,减少症状。对强毒力衣原体的感染,每千克饲料中混入0.2~0.4克金霉素,喂饲2周进行治疗。为提高治疗效果,需降低饲料中钙含量。另外亦可用强力霉素、红霉素及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
文章录入:河南畜牧饲料网&&&&责任编辑:pigsos&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凡注有河南畜牧饲料网或电头为"河南畜牧饲料网讯:"的稿件,均为河南畜牧饲料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河南畜牧饲料网",并保留"河南畜牧饲料网讯:"电头。
联系电话:0。
新闻排行榜
&&(2667)&&(2531)&&(2431)&&(2353)&&(2254)&&(2247)&&(2020)&&(1887)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没有任何图片疫情
此栏目下没有疫情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Copyright &
河南畜牧饲料网
| 中文网址:河南畜牧饲料.Com
法律顾问 河南省裕达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赵冬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蓬乱头发韩国歌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