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m为三角形abc外一直线,点def分别是三角形abc边的中点

(2010o丹东)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AC,BC的中点,M为直线BC上一动点,△DMN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位置改变时,△DMN也随之整体移动).
(1)如图1,当点M在点B左侧时,请你判断EN与M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是否在直线NE上?都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2)如图2,当点M在BC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点M在点C右侧时,请你在图3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1)可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EN与MF相等,如果连接DE,DF,那么DE就是三角形ABC的中位线,可得出三角形ADE,BDF,DFE,FEC都是等边三角形,那么∠DEF=∠DFM=60°,DE=DF,而∠MDN和∠FDE都是60°加上一个∠NDF,因此三角形MDF和EDN就全等了(ASA).由此可得出EN=MF,∠DNE=∠DMB,已知了BD=DF,DM=DN,因此三角形DBM≌三角形DFN,因此∠DFN=∠DBM=120°,因此∠DFN是三角形DFE的外角因此N,F,E在同一直线上.
(2)(3)证法同(1)都要证明三角形MDF和EDN全等,证明过程中都要作出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然后根据三条中位线分成的小等边三角形的边和角相等来得出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因此结论仍然成立.
解:(1)判断:EN与MF相等(或EN=MF),点F在直线NE上,
(2)成立.
连接DF,NF,证明△DBM和△DFN全等(SAS),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
又∵D,E,F是三边的中点,
∴EF=DF=BF.
∵∠BDM+∠MDF=60°,∠FDN+∠MDF=60°,
∴∠BDM=∠FDN,
又∵DM=DN,∠ABM=∠DFN=60°,
∴△DBM≌△DFN,
∴BM=FN,∠DFN=∠FDB=60°,
∴NF∥BD,
∵EF∥BD,
∴F在直线NE上,
(3)如图③,MF与EN相等的结论仍然成立(或MF=NE成立).
连接DF、DE,
由(2)知DE=DF,∠NDE=∠FDM,DN=DM,
∴△DNE≌△DMF,如图①,△ABC与△DEF是将△ACF沿过A点的某条直线剪开得到的(AB,DE是同一条剪切线).平移△DEF使顶点E与AC的中点重合,再绕点E旋转△DEF,使ED,EF分别与AB,BC交于M,N两点.(1)如图②,△ABC中,若AB=BC,且∠ABC=90°,则线段EM与EN有何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2)如图③,△ABC中,若AB=BC,那么(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④,△ABC中,若AB:BC=m:n,探索线段EM与EN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考点:相似形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1)EM=EN.证明:过点E作EG⊥BC,G为垂足,作EH⊥AB,H为垂足,连接BE,如答图②所示.则∠EHB=∠EGB=90°.∴在四边形BHEG中,∠HBG+∠HEG=180°.∵∠HBG+∠DEF=180°,∴∠HEG=∠DEF.∴∠HEM=∠GEN.∵BA=BC,点E为AC中点,∴BE平分∠ABC.
查看完整解析,请下载菁优APP
【拍照搜题】:一秒出答案;
【名师答疑】:真人免费答疑;
【提分训练】:考高分就靠它了;
【离线题库】:不上网也能使用。
查看完整解析
点评:本题通过图形的变换,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等知识,同时也渗透了变中有不变的辩证思想,而运用等积法又是解决第三小题的关键,是一道好题.
1160374老师
苏科新版九年级(下)中考题同步试卷:6.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1)
苏科新版九年级(下)中考题单元试卷:第6章 图形的相似(13)
1、优点签到翻倍;
2、离线查看试题试卷;
3、快速搜索题目及解析…
菁优客户端
·拍照搜题
·在线提问
·专业解析
·提分训练
·千万题库资源
·速度快省流量如图所示.△ABC外一条直线l,D,E,F分别是三边的中点,AA1,FF1,DD1,EE1都垂直l于A1,F1,D1,E1.求证:AA1+EE1=FF1+DD1.
证明:连接EF,EA,ED,AE与DF相交于O,过O作OO1⊥A1E1于Q1,∵D,E,F分别是三边的中点,∴EF∥AD,DE∥AF,∴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OD=OF,OA=OE,∵AA1,FF1,DD1,EE1都垂直l于A1,F1,D1,E1.∴AA1∥FF1∥DD1∥EE1∥OO1,∴OO1是梯形AA1E1E及FF1D1D的公共中位线,∴(AA1+EE1)=(FF1+DD1)=OO1,即AA1+EE1=FF1+DD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显然ADEF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O平分这两条对角线,OO1恰是两个梯形的公共中位线.利用中位线定理可证.
本题考点:
梯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考点点评:
此题综合考查梯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注意作辅助线构成中位线.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将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顺次连结可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通常称为..
将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顺次连结可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通常称为“中点三角形”,如图①所示,△DEF是△ABC的中点三角形。(1)画出图中另外两个三角形的中点三角形。(2)用量角器和刻度尺量△DEF和△ABC的三个内角和三条边,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通过三个图的重复度量实验,验证你的发现。(3)你知道S△ABC和S△EDF的关系吗?怎样得出来的?(4)根据(2)中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如图所示,CD是△ABC的中线,DE是△ACD的中线,EF为△ADE的中线,若△AEF的面积为1cm2,求△ABC的面积。
题型:解答题难度:偏难来源:同步题
(1)“略”。 (2)角度相同,中点三角形各边是原三角形各边长度的一半。 (3)经度量知中点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比,底和高的长度分别是原三角形的底与高的,所以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 (4)△ABC面积为8cm2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将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顺次连结可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通常称为..”主要考查你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如图已知△ABC中,D,E分别是AB,AC两边中点。则DE平行于BC且等于BC/2三角形中位线逆定理:逆定理一:在三角形内,与三角形的两边相交,平行且等于三角形第三边一半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如图DE//BC,DE=BC/2,则D是AB的中点,E是AC的中点。逆定理二:在三角形内,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与另一边平行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如图D是AB的中点,DE//BC,则E是AC的中点,DE=BC/2区分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中线:三角形的中位线是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的中线是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
发现相似题
与“将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顺次连结可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通常称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69478369753160297191589195899916877当前位置:
>>>如图,已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为斜边BC的中点,经过点A、D的..
如图,已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为斜边BC的中点,经过点A、D的⊙O与△ABC三边分别交于点E、F、M.对于如下四个结论:①∠EMB=∠FMC;②AE+AF=AC;③△DEF∽△ABC;④四边形AEMF是矩形.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4 &&&&&&&B.3 &&&&&&&&&&&&C.2 &&&&&&&&&&&&&D.1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试题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90°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逐项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由题意得①∠EMB=∠FMC;②AE+AF=AC;③△DEF∽△ABC;④四边形AEMF是矩形,均正确故选A.点评:此类问题难度较大,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在压轴题中出现,需特别注意.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已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为斜边BC的中点,经过点A、D的..”主要考查你对&&圆的认识,正多边形和圆(内角,外角,中心角,边心距,边长,周长,面积的计算),弧长的计算 ,扇形面积的计算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圆的认识正多边形和圆(内角,外角,中心角,边心距,边长,周长,面积的计算)弧长的计算 扇形面积的计算
圆的定义:圆是一种几何图形。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相关定义:1 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这个定点叫做圆的圆心。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2 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字母表示为r。3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字母表示为d。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4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最长的弦是直径,直径是过圆心的弦。5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优弧是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劣弧用两个字母表示。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优弧是大于180度的弧,劣弧是小于180度的弧。6 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7 由弦和它所对的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弓形。8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9 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10 圆周长度与圆的直径长度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用π表示,π=3.……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π≈3.14。11圆周角等于相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2 圆是一个正n边形(n为无限大的正整数),边长无限接近0但不等于0。圆的集合定义: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其中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圆的字母表示: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O”。圆—⊙ ; 半径—r或R(在环形圆中外环半径表示的字母); 弧—⌒ ; 直径—d ;扇形弧长—L ;&&&&&&&&&&&&&&&&&&&&&&&&&&&&周长—C ;&&&&&&&&&&&&&&&&&&&&&&&&&&&&&& 面积—S。圆的性质:(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通过圆心的直线。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2)有关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性质和定理①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个圆周角,两组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②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圆周角与圆心角在弦的同侧)。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圆心角计算公式: θ=(L/2πr)×360°=180°L/πr=L/r(弧度)。即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③ 如果一条弧的长是另一条弧的2倍,那么其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是另一条弧的2倍。(3)有关外接圆和内切圆的性质和定理①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②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③R=2S△÷L(R:内切圆半径,S:三角形面积,L:三角形周长)。④两相切圆的连心线过切点。(连心线:两个圆心相连的直线)⑤圆O中的弦PQ的中点M,过点M任作两弦AB,CD,弦AD与BC分别交PQ于X,Y,则M为XY之中点。(4)如果两圆相交,那么连接两圆圆心的线段(直线也可)垂直平分公共弦。(5)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6)圆内角的度数等于这个角所对的弧的度数之和的一半。(7)圆外角的度数等于这个角所截两段弧的度数之差的一半。(8)周长相等,圆面积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大。点、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和圆位置关系①P在圆O外,则 PO&r。②P在圆O上,则 PO=r。③P在圆O内,则 0≤PO&r。反过来也是如此。直线和圆位置关系①直线和圆无公共点,称相离。 AB与圆O相离,d&r。②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称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AB与⊙O相交,d&r。③直线和圆有且只有一公共点,称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AB与⊙O相切,d=r。(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圆和圆位置关系①无公共点,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②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③有两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则结论:外离P&R+r;外切P=R+r;内含P&R-r;内切P=R-r;相交R-r&P&R+r。圆的计算公式:1.圆的周长C=2πr=或C=πd2.圆的面积S=πr23.扇形弧长L=圆心角(弧度制)× r = n°πr/180°(n为圆心角)4.扇形面积S=nπ r2/360=Lr/2(L为扇形的弧长)5.圆的直径 d=2r6.圆锥侧面积 S=πrl(l为母线长)7.圆锥底面半径 r=n°/360°L(L为母线长)(r为底面半径)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x-a)2+(y-b)2=r2。特别地,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r(r&0)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2+y2=r2。2、圆的一般方程:方程x2+y2+Dx+Ey+F=0可变形为(x+D/2)2+(y+E/2)2=(D2+E2-4F)/4.故有:①当D2+E2-4F&0时,方程表示以(-D/2,-E/2)为圆心,以(√D2+E2-4F)/2为半径的圆;②当D2+E2-4F=0时,方程表示一个点(-D/2,-E/2);③当D2+E2-4F&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3、圆的参数方程: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参数方程是 x=a+r*cosθ, y=b+r*sinθ, (其中θ为参数)圆的端点式:若已知两点A(a1,b1),B(a2,b2),则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x-a1)(x-a2)+(y-b1)(y-b2)=0圆的离心率e=0,在圆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都是r。经过圆x2+y2=r2上一点M(a0,b0)的切线方程为 a0·x+b0·y=r2在圆(x2+y2=r2)外一点M(a0,b0)引该圆的两条切线,且两切点为A,B,则A,B两点所在直线的方程也为 a0·x+b0·y=r2。圆的历史:&&&&& 圆形,是一个看来简单,实际上是十分奇妙的形状。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在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曾经在兽牙、砾石和石珠上钻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圆。到了陶器时代,许多陶器都是圆的。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当人们开始纺线,又制出了圆形的石纺锤或陶纺锤。古代人还发现搬运圆的木头时滚着走比较省劲。后来他们在搬运重物的时候,就把几段圆木垫在大树、大石头下面滚着走,这样当然比扛着走省劲得多。&&&&&& 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型的木盘。大约在4000多年前,人们将圆的木盘固定在木架下,这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会作圆,但不一定就懂得圆的性质。古代埃及人就认为:圆,是神赐给人的神圣图形。一直到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才给圆下了一个定义:圆,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年)给圆下定义要早100年。&&&&&&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但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C=πd或C=2πr.《周髀算经》上说"周三径一",把圆周率看成3,但是这只是一个近似值。美索不达来亚人在作第一个轮子的时候,也只知道圆周率是3。魏晋时期的刘徽于公元263年给《九章算术》作注时,发现"周三径一"只是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他创立了割圆术,认为圆内接正多连形边数无限增加时,周长就越逼近圆周长。他算到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圆周率,π= 。刘徽把极限的概念运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之中,这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一项重大的成就。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在前人的计算基础上继续推算,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数精确值,他还用两个分数值来表示圆周率:22/7称为约率,355/113称为密率。 在欧洲,直到1000年后的十六世纪,德国人鄂图(公元1573年)和安托尼兹才得到这个数值。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圆周率已经算到了小数点后六十万亿位小数了。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把一个圆分成n等份,依次连接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这个圆叫这个正n边形的外接圆。 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 (1)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 (2)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 (3)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4)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形的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注:正n边形有n个中心角,这n个中心角相等且每个中心角为。圆的计算公式:1.圆的边长即的周长C=2πr=或C=πd2.圆的面积S=πr23.扇形弧长L=圆心角(弧度制)· r = n°πr/180°(n为圆心角)4.扇形面积S=nπ r2/360=Lr/2(L为扇形的弧长)5.圆的直径 d=2r6.圆锥侧面积 S=πrl(l为母线长)7.圆锥底面半径 r=n°/360°L(L为母线长)(r为底面半径)8.圆心角所对的弧的度数等于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9.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10.圆外角的度数等于圆外角所对的长弧的度数与短弧的度数的差的一半;11.扇形圆心角n=(180L)/(πr)(度)。弧长:在圆周长上的任意一段弧的长弧长公式: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的计算公式为。(n是圆心角度数,r是半径,l是圆心角弧长。)扇形: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半圆与直径的组合也是扇形)。显然,它是由圆周的一部分与它所对应的圆心角围成。扇形面积公式:(其中n是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是扇形的半径,l是扇形的弧长。)设半径R,1.已知圆心角弧度α(或者角度n)面积S=α/(2π)·πR2=αR2/2 S=(n/360)·πR22.已知弧长L:面积S=LR/2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已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为斜边BC的中点,经过点A、D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8870166935672944067921469570067481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间中点到直线的距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