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中心环流指数怎么读fortran

闭合气压系统环流指数的定义及计算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闭合气压系统环流指数的定义及计算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气候中心74项环流指数提取的软件(需先下载好数据) - 气象人自己的资料站
&&|&&&&|&&&&|&&&&|&&&&|&&&&|&&&&|&&&&|&&&&|&& |&&
您的位置: &>&&>&
气候中心74项环流指数提取的软件(需先下载好数据)
软件大小:785.90 KB
软件类型: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软件授权:共享软件
软件提交:mofangbao
更新时间: 18:28:13
软件作者:
软件等级:
官方网址:
程序演示:
运行环境:/Win9X/Me/WinNT/2000/XP/windows7(win7)
下载统计:总下载:0,本月下载:0,本周下载:0,今日下载:0
气候中心74项环流指数提取和显示的软件,一键更新数据
具体介绍请看:
按字母检索
Powered by EmpireDown 2.5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2|回复: 24
量子物理学中的常用算法与程序(fortran语言)—使用SPI指数等程序的有益参考
在线时间 小时
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hillside 于
21:56 编辑
& && &量子物理与大气科学可说是大物理学中的伙伴,对于数学公式与函数等有一些类似的需求,该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计算物理学类著作虽多,但提供源程序随书光盘或下载的不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容简介
& && &本书简明扼要地讲述了计算物理的基础知识,并给出量子物理学中常用算法及相应的FORTRAN程序。本书既可作为计算物理的入门书,又可作为量子物理计算的工具书。  
& &&&全书由13章组成,主要包括FORTRAN算法语言简介,代数公式,常用特殊函数,3i、6j和9j符号,一元方程,线性代数,函数插值与微商,常微分方程,数值积分,本征问题,递推与迭代,蒙特卡罗方法,快速傅里叶变换等,同时还有与内容相对应的大小程序82个。  
& && &本书内容偏重于量子物理学,其中一些内容是作者与同事们在计算物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例如,矩阵元的计算,主值积分,薛定谔方程的辛算法,定态薛定谔方程的有限差分法,微扰论的递推形式,最陡下降法,透射系数的递推公式,I-V曲线等,这些新的算法都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 《量子物理学中的常用算法与程序》首先对FDRTRAN语言做了简单概括的介绍,然后由浅入深地讲解了量子物理学中常用到的一些算法及相应的程序,其中包括,代数公式,常用特殊函数,3j、6i和9i符号,一元方程,线性代数,函数插值与微商,常微分方程,数值积分,本征问题,递推与迭代,蒙特卡罗方法,快速傅里叶变换等内容,同时还有与内容相对应的大小程序82个。
  《量子物理学中的常用算法与程序》既可作为计算物理的入门书,又可作为量子物理计算的工具书。
第0章 FORTRAN语言简介
0.1 FORTRAN语言概述
0.2 变量的类型
0.3 程序的结构
第1章 代数公式
1.1 排序与求和
1.2 阶乘、排列与组合
1.3 复数运算
第2章常 用特殊函数
2.1 伽马函数与贝塔函数
2.2 正交多项式
2.3 贝塞尔函数
第3章 3j、6j和9j符号
3.1 CG系数与3i符号
3.2 U系数与6i符号
3.3 广义拉卡系数与9i符号
3.4 数值计算的验证功能
第4章 一元方程
4.1 直接公式解法
4.2 迭代法
4.3 二分法
4.4 牛顿法与弦截法
第5章 线性代数
5.1 高斯消元法
5.2 迭代法
5.3 追赶法
5.4 矩阵求逆
第6章 函数插值与微商
6.1 拉格朗日插值公式
6.2 差分、差商与数值微商
6.3 牛顿插值公式
6.4 厄米插值公式
6.5 曲线拟合
第7章 常微分方程
7.1 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
7.2 薛定谔方程的辛算法
7.3 常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
7.4 有限元法
第8章 数值积分
8.1 辛普生求积公式
8.2 龙贝格积分法
8.3 二重积分
8.4 主值积分
8.5 积分转化为有限项求和
第9章 本征问题
9.1 乘幂法
9.2 雅可比方法
9.3 实对称矩阵的QL解法
9.4 有限差分法
第10章 递推与迭代
10.1 无简并微扰论公式的递推形式
10.2 简并微扰论公式的递推形式
10.3 微扰论递推公式应用举例
10.4 最陡下降法
10.5 透射系数的理论计算
10.6 I-V曲线
第11章 蒙特卡罗方法
11.1 蒙特卡罗方法的基本原理
11.2 随机变量抽样值的产生
11.3 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积分
第12章 快速傅里叶变换
12.1 傅里叶变换
12.2 快速傅里叶变换
程序一览表
注:作者在前言中称,作者可自行下载程序。
未命名.JPG (93.67 KB, 下载次数: 2)
23:11 上传
& && & 附:伽马函数程序(摘于随书源程序):
& && &&&PROGRAM TGAMMA
& && &&&IMPLICIT DOUBLE PRECISION (A-H,O-Z)
& && &&&COMMON/A/ A(11)
& && &&&DATA A/1.D0,0.D0,
& &&&*& && && &0.D0,0.D0,
& &&&*& && &&&0.D0,-0.D0,
& &&&*& && &&&0.D0,-0.D0,
& &&&*& && &&&0.D0,-0.D0,
& &&&*& && &&&0.D0/& && &&&
& && &&&OPEN(2,FILE='DT.DAT')
999& && &&&WRITE(*,1)
1& &&&FORMAT(2X,'X=?')
& && &READ(*,2) X
2& &&&FORMAT(F15.7)
& && &IF(X.EQ.0.D0) STOP
& && &&&F=GAMMA(X)
& && &&&WRITE(*,3) X,F
& && &&&WRITE(2,3) X,F
3& && &&&FORMAT(2X,'X,F=',2E15.7)
& && &&&GOTO 999
& && &&&STOP
& && &&&END
C& &&&X,F=& &.& &.
C& &&&X,F=& &.& &.
C& &&&X,F=& &.& &.
C& &&&X,F=& &.& &.
C& &&&X,F=& &.& &.
C& &&&X,F=& &.& &.
C& &&&X,F=& &.& &.
& && &&&DOUBLE PRECISION FUNCTION GAMMA(X)
& && &&&IMPLICIT DOUBLE PRECISION (A-H,O-Z)
& && &&&COMMON/A/ A(11)
& && &&&IF(X.GT.1.D0) GOTO 10
& && &&&T=X
& && &&&GOTO 50
10& && &&&IF(X.GT.2.D0) GOTO 20
& && &&&T=X-1.D0
& && &&&GOTO 50
20& && &&&IF(X.GT.3.D0) RETURN
& && &&&T=X-2.D0
50& && &&&CONTINUE
& && &&&P=A(11)
& && &&&DO 1 K=10,1,-1
1& && &&&P=T*P+A(K)
& && &&&IF(X.GT.1.D0) GOTO 110
& && &&&GAMMA=P/X/(X+1.D0)
& && &&&GOTO 550
110& && &&&IF(X.GT.2.D0) GOTO 220
& && &&&GAMMA=P/X
& && &&&GOTO 550
220& && &&&IF(X.GT.3.D0) RETURN
& && &&&GAMMA=P
550& && &&&CONTINUE
& && &&&RETURN
& && &&&END
伽马函数程序阅读感想:
& && & 气象家园中对于干旱指数SPI的计算结果存在讨论,认为现有网上现有程序的SPI计算结果明显偏大,我也发现类似情形。我简单比对之下,发现网站的部分SPI.FOR中的伽马函数“DATA A”后个别数值明显有异,如本程序中的-0.D0在部分&&SPI.FOR中却为-0. 。在无其它材料佐证的情况下,一时无法判断谁是谁非。部分使用SPI的网友已猜测SPI.FOR中的GAMMA函数可能存在问题。
& && &不过,我对该书的程序质量情况未作测试。
经过初步比对《量子物理学中的常用算法与程序》中的GAMMA.for与网络下载的c语言计算程序gamma.cpp,发现原来差异是合理的,最终计算得到的伽马值都是正确的。gamma.cpp与部分SPI.FOR都取10位系数,而GAMMA.for采用了11位系数(从计算数学的角度来看,可能精度更高)。对SPI.FOR中单独提取gamma函数计算片断,发现也是正确的,SPI的GAMMA累计概率的正确性尚未核实。SPI的GAMMA累计概率需使用不完全GAMMA函数(C语言版),现一并附上有关程序。国内SPI短程序中的“a too&&large”一语在不完全GAMMA函数(C语言版) 也同样存在,大体可以判断是同一来源。&&
说明:本人对于SPI也是刚刚接触,并无太多了解。国内网上常见的是与《标准化降水指标与z指数在我国应用的对比分析》论文中方法相同或相似的短程序,另外网络上可找到据称来自科罗拉多大学的长篇程序。不过,因比较复杂,本人没有细看。
SPI.FOR程序可见气象家园相关帖子:
23:0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钱 -5
67.86 KB, 下载次数: 63, 下载积分: 金钱 -5
07:3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钱 -5
1.28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积分: 金钱 -5
07:0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钱 -5
1.3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积分: 金钱 -5
07:2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钱 -5
770 Bytes, 下载次数: 9, 下载积分: 金钱 -5
08:0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钱 -5
40.81 KB, 下载次数: 36, 下载积分: 金钱 -5
08:0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钱 -5
1.53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积分: 金钱 -5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感谢分享!!!!!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一早来报个到,学习学习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感谢分享,支持一下!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感谢分享,支持一下!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好书!!!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楼主真是太强大了!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量子物理学都上来了,不知道有没有用量子物理学做预报的资料{:soso_e144:}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感谢分享,珍藏了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顶一个哈哦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67|回复: 10
fortran读netcdf文件求解[已经解决]
在线时间 小时
登录后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infocert 于
14:41 编辑
有个nc文件,头格式如下:netcdf VEGET {
dimensions:
& && &&&lon = 64 ;
& && &&&lat = 32 ;
& && &&&time = UNLIMITED ; // (1992 currently)
variables:
& && &&&float lon(lon) ;
& && && && && & lon:long_name = &longitude coordinate& ;
& && && && && & lon:standard_name = &longitude& ;
& && && && && & lon:units = &degrees_east& ;
& && && && && & lon:axis = &X& ;
& && &&&float lat(lat) ;
& && && && && & lat:long_name = &latitude coordinate& ;
& && && && && & lat:standard_name = &latitude& ;
& && && && && & lat:units = &degrees_north& ;
& && && && && & lat:axis = &Y& ;
& && &&&float time(time) ;
& && && && && & time:long_name = &time& ;
& && && && && & time:standard_name = &time& ;
& && && && && & time:units = &years since
00:00:00& ;
& && && && && & time:time_origin = &01-JAN-:00& ;
& && &&&float vegfrac(time, lat, lon) ;
& && && && && & vegfrac:long_name = &fraction de culture par maille& ;
& && && && && & vegfrac:standard_name = &fraction_culture& ;
& && && && && & vegfrac:units = &%& ;
& && && && && & vegfrac:missing_value = -99.99
}
复制代码
我读取这个nc所用的fortran如下[已经修改为正确代码]:PROGRAM crop_grille_ecbilt
&&USE NETCDF
&&implicit none
&&!variable pour l'ouverture ecriture du netcdf
&&character(256) :: filenameIn, filenameOut
&&integer :: intputID, unlimDimID, varID, ID, nbTime, iyr
&&!variable pour le calcul des moyennes, etc...
&&real*4, dimension(:), allocatable :: lon, lat, time, ValueVar
&&real*8, dimension(:,:,:), allocatable :: vegfrac
&&!variables pour le changement de grille
&&!real*8 farea(64,32,1)
&&integer nlat,nlon
&&integer :: outputID
&&integer :: outdimid, outvarid
&&if(iargc().eq.2) then
& & call getarg(1,filenameIn)
& & call getarg(2,filenameOut)
&&else
& & write(*,'(A)') &Usage: ./ConvertVegetYo [input.nc] [output.nc]&
& & stop
&&endif
&&write(*,*) &Open &, trim(filenameIn)
&&call check(nf90_open(filenameIn, nf90_nowrite, intputID))
&&call check(nf90_inquire(intputID, unlimitedDimId = unlimDimID))
&&write(*,*) &Read longitude&
&&call check(nf90_inq_varid(intputID, &lon&, ID))
&&allocate(lon(64))
&&call check(nf90_get_var(intputID, ID, lon, (/ 1 /), (/ 64 /)))
&&write(*,*) &Read latitude&
&&call check(nf90_inq_varid(intputID, &lat&, ID))
&&allocate(lat(32))
&&call check(nf90_get_var(intputID, ID, lat, (/ 1 /), (/ 32 /)))
&&call check(nf90_inq_varid(intputID, &time&, ID))
&&allocate(time(1992))
&&call check(nf90_get_var(intputID, ID, time, (/ 1 /), (/ 1992 /)))
&&call check(nf90_inq_varid(intputID, &vegfrac&, varID))
&&allocate(vegfrac(64,32,1992))
&&call check(nf90_get_var(intputID, varID, vegfrac, (/ 1, 1, 1 /), (/ 64,32,1992 /)))
&&
&&!!!!!!!!!!!!!!!!!!!!!!!!!!!!!!!!!!!!!!!!!!!!!!!
&&!!&&Create netcdf START
&&!!!!!!!!!!!!!!!!!!!!!!!!!!!!!!!!!!!!!!!!!!!!!!!
&&!write target file
&&write(*,*) &Create &, trim(filenameOut)
&&call check(nf90_create(filenameOut, nf90_clobber, outputID))
&&
&&!define dimension
&&call check(nf90_def_dim(outputID, &lon&, 64, outdimid))
&&call check(nf90_def_var(outputID, &lon&, NF90_FLOAT, (/ 1 /), outvarid))
&&call check(nf90_put_att(outputID, outvarid, &long_name&, &longitude coordinate&))
&&call check(nf90_put_att(outputID, outvarid, &standard_name&, &longitude&))
&&call check(nf90_put_att(outputID, outvarid, &units&, &degrees_east&))
&&call check(nf90_put_att(outputID, outvarid, &axis&, &X&))
&&call check(nf90_def_dim(outputID, &lat&, 32, outdimid))
&&call check(nf90_def_var(outputID, &lat&, NF90_FLOAT, (/ 2 /), outvarid))
&&call check(nf90_put_att(outputID, outvarid, &long_name&, &latitude coordinate&))
&&call check(nf90_put_att(outputID, outvarid, &standard_name&, &latitude&))
&&call check(nf90_put_att(outputID, outvarid, &units&, &degrees_north&))
&&call check(nf90_put_att(outputID, outvarid, &axis&, &Y&))
&&
&&!NF90_UNLIMITED
&&call check(nf90_def_dim(outputID, &time&, NF90_UNLIMITED, outdimid))
&&call check(nf90_def_var(outputID, &time&, NF90_FLOAT, (/ 3 /), outvarid))
&&call check(nf90_put_att(outputID, outvarid, &long_name&, &time&))
&&call check(nf90_put_att(outputID, outvarid, &standard_name&, &time&))
&&call check(nf90_put_att(outputID, outvarid, &units&, &years since
00:00:00&))
&&call check(nf90_put_att(outputID, outvarid, &time_origin&, &01-JAN-:00&))
&&!define variable
&&call check(nf90_def_var(outputID, &vegfrac&, NF90_FLOAT, (/ 1, 2, 3 /), outvarid))
&&call check(nf90_put_att(outputID, outvarid, &long_name&, &fraction de culture par maille&))
&&call check(nf90_put_att(outputID, outvarid, &standard_name&, &fraction_culture&))
&&call check(nf90_put_att(outputID, outvarid, &units&, &%&))
&&call check(nf90_put_att(outputID, outvarid, &missing_value&, real(-99.99)))
&&!finish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output file
&&call check(nf90_enddef(outputID))
&&!!!!!!!!!!!!!!!!!!!!!!!!!!!!!!!!!!!!!!!!!!!
&&!! Create END
&&!!!!!!!!!!!!!!!!!!!!!!!!!!!!!!!!!!!!!!!!!!!
&&do iyr=1,1992
& & do nlat=1,32
& && &do nlon=1,64
& && &&&!farea(nlon,nlat,iyr)=vegfrac(nlon,nlat,1)
& && &&&write(*,*) nlon,&,&,nlat,&,&,iyr,& =& &, farea(nlon,nlat,iyr)
& && &end do
& & end do
&&end do
&&
&&call check(nf90_close(intputID))
END PROGRAM crop_grille_ecbilt
SUBROUTINE check(status)
&&USE NETCDF
&&IMPLICIT NONE
&&INTEGER, INTENT (IN) :: status
&&if(status /= nf90_noerr) then
& & write(*,*)&Error&&: &, trim(nf90_strerror(status))
& & stop
&&end if
END SUBROUTINE check
复制代码
我想问,这段代码到底对不对?编译成功,运行时,只打印出第一年的数据,第二年的数为空,然后程序就出错
出错信息为:forrtl: severe (174): SIGSEGV, segmentation fault occurred
Image& && && && &&&PC& && && && && & Routine& && && && &Line& && &&&Source
a.out& && && && &&&1740&&Unknown& && && && && &Unknown&&Unknown
a.out& && && && &&&0E1C&&Unknown& && && && && &Unknown&&Unknown
libc.so.6& && && & 4CDD&&Unknown& && && && && &Unknown&&Unknown
a.out& && && && &&&0D19&&Unknown& && && && && &Unknown&&Unknown
复制代码请论坛中的前辈帮忙解解,多谢了!!!
改变读数据方式后成功,读vegfrac时不在循环里读,直接一次性读出来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我一直就没安装上netcdf,不知道你有安装的软件可以传我一份吗?多谢了!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第一年的数据处理的正确吗???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kongfeng0824 发表于
我一直就没安装上netcdf,不知道你有安装的软件可以传我一份吗?多谢了!
我就是直接在大型机上安装的netcdf4.2/intel 12.1.4,你可以试着自己安装看看,不会的地方可以联系我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qxtlyf 发表于
第一年的数据处理的正确吗???
没太仔细看,全数据确实是nc里的数据,不像第二年全是0.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infocert 于
10:16 编辑
修改第53,54行为:farea(nlon,nlat,iyr)=vegfrac(nlon,nlat,1)
& && &&&write(*,*) nlon,&,&,nlat,&,&,iyr,& =& &, farea(nlon,nlat,1)复制代码现在第二年的结果不再是0.000000了,但第二年只打印几十行,就出现1楼原贴的错误信息,求解,请各位前辈支招,小弟初学,非常感谢!!!
还有个问题,nlon,nlat,iyr这三个变量只是lon,lat,time数组的索引,farea(nlon,nlat,iyr)是不是应该变成farea(lon(nlon),lat(nlat),time(iyr)),同样vegfrac(nlon,nlat,1)是不是也应该改变?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你好 请问你这个只是读取netcdf数据的文件吗?&&有没有做过修改某些数值后 重新替换掉原来的netcdf文件?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火_旦 发表于
你好 请问你这个只是读取netcdf数据的文件吗?&&有没有做过修改某些数值后 重新替换掉原来的netcdf文件?
别用fortran做这些,太麻烦,用ncl比较快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infocert 发表于
别用fortran做这些,太麻烦,用ncl比较快
好的&&谢谢您的建议&&试一下NCL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
在线时间 小时
请问你的问题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给自己设置一个个性的签名吧~荣誉会员-暖池
阅读:9539回复:21
大气环流指数浅析
发布于: 19:48
大气环流指数(AO、AAO、PNA、NAO)浅析&1.
& & &前言&本文尝试简单解释AO、AAO、NAO、PNA等四项日常分析中常用的环流指数,并剖析各指数与对流层大气环流的关系。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若有错误之处还请各位高手不吝赐教。在下愿以此文抛砖引玉,与诸君共同进步。本文用到的资料多来自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CPC)。&2. & & & 引子 众所周知,地球是太阳系内的第三颗行星,自身几乎所有的热能都是以短波辐射的形式从太阳而来。地球与太阳系内许多行星一样,都拥有一个厚厚的大气层。地球的自转轴与其运行轨道有一个大约是23.5°的夹角,而纬度越高,太阳入射光线与地表的夹角也越小。由于每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强度,即太阳常数基本是保持不变的,所以太阳角越低,地表所得到的辐射强度也越低。综上所述,地球表面上的年总日射量(insolation)与纬度成反比。就一年的总辐射平衡(radiation budget)情况来说,大约在地球南北纬40°之间地区为能量盈余(energy surplus),而高于南北纬40°的地区则有能量亏欠(energy deficit)。这么一来,地球表面出现了受热不均的情况,并形成从极区指向赤道的温度梯度。这种不平衡就要通过大气层内的湍流、辐射、潜热输送、传导、对流等过程,将热能从能量盈余的赤道、中低纬地区输送热能到能量亏欠的中高纬、极地地区,以求达到能量收支平衡。&而在这个能量输送的过程中,大气环流就诞生了。通过气象学家们近300年的辛勤研究,现在被发现的大型环流系统有以下几种:三圈环流、沃克环流、亚澳非季风环流等等。而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大气环流的动态与趋势,气象学家们又在上世纪定义了几项环流指数,以位势高度距平偶极来表示大气环流中经常在某些特定区域出现的震荡。这种震荡又被戏称大气环流内的“跷跷板”,即一处位势偏高,另一处则必定位势偏低。&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正文吧,首先来关注一下什么叫北极震荡指数(AO Index)。&
最新喜欢:
【注:本人所引用的所有地图内的行政界线均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为准。】
茫茫人海中,追寻你的身影。
始于热烈,耗于相思,终于平淡,如此而已。
荣誉会员-暖池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19:55
3. & & & 北极震荡指数(ArcticOscillation Index) 定义:在1000hPa上,将每日北半球20N以北的位势距平,在去除季节平均距平后的得到的一项环流指数。&680)this.width=680;" style="max-width:680" title="点击查看原图"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 window.open('http://bbs./attachment/Mon_81_181b.gif');" />&3.1 概述&根据三圈环流(Tricellularmodel)的理论,20N位于副热带地区,处于延绵半球的副热带高压,也就是哈德来环流(Hadley Cell)下沉支的控制之下,1000hPa天气图上表现为一高压区。而20N以北地区则分别属于中纬度西风带以及高纬度东风带的控制之下,也就是费雷尔环流(Ferrel Cell)和极地环流(PolarCell)的势力范围。中纬度西风带地面上以各种冷暖高低压系统交替控制为其主要性质,而在60N附近则有一段不连续的极地低压带,对应费雷尔环流的上升支,又称极锋。在60N以北,极地盛行偏东风,地面上有一浅薄的冷高压。&在夏季,北半球行星风带北移,30N以南基本都为副高所控制,而西风带北撤,极地东风带范围缩小。由于夏季极地冷源势力微薄,地面冷高压势力减弱,相对于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是一低压带。而在冬季,由于极地冷源势力加强,冷高压亦有所增强,但由于北极大部分都是洋面(故称北冰洋),所以冷源势力其实多集结于亚洲西伯利亚东北部,以及北美加拿大巴芬湾及格陵兰一带。如此一来,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在1000 hPa上的平均位势要较极地内高,即产生了极地内地面位势较低,中纬度位势较高的现象。这与500 hPa上位势高度自极地向外逐步升高是类似的。此所谓北极震荡(AO)的正常分布态势,即中性(neutral)态势。AO指数的变动幅度也是冬季较大,夏季较小。&跟其他大气环流震荡一样,北极震荡(AO)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极地内的位势与中纬度地区的位势呈反相关。即:极地位势上升,中纬度位势就下降,反之亦然,从而形成了一个经向位势距平偶极。故气象学家们也很形象地称之为“跷跷板”,取其此上彼下之意是也。&3.2 正负相位描述 AO正位相:当500hPa北极极涡呈绕级分布的时候,冷源势力均集中于极地内,极地内位势偏低,中高纬地区位势较高。极锋急流(或北支急流)位于60N以北,急流走向平整。见日的北半球500hpa天气图,当天的AO指数是3.256。半球西风带呈纬向环流态势,中纬度地区强冷空气或寒潮爆发不频繁。反映到地面1000hPa上,就是极地内外位势梯度较平时要小,使得冷空气南下无力。中纬度地区通常有气温正距平,而高纬极地内则是气温负距平。&680)this.width=680;" style="max-width:680" title="点击查看原图"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 window.open('http://bbs./attachment/Mon_81_b52f804f30218ba.jpg');" />&AO负位相:这个跟正位相正好相反,500hPa北极极涡偏离极地,南下中纬度地区,且多呈偏心或偶极分布。极地此时通常会被极高或高压脊控制,位势较高,而中纬度则受极涡和其带来的旋转槽的影响,位势较低。极锋急流位置偏南,经向度也更高。见日的500hPa天气图,当天的AO指数达到了-5.265。对流层中部的环流形势反映在1000hPa上也呈现出了基本相同的趋势,即极地内高压强盛,而中纬度地区低压(通常是温带气旋)盛行,风雪连天。气温距平方面与AO正相位也正好相反。&680)this.width=680;" style="max-width:680" title="点击查看原图"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 window.open('http://bbs./attachment/Mon_81_94a51671adf87fe.gif');" />
【注:本人所引用的所有地图内的行政界线均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为准。】
茫茫人海中,追寻你的身影。
始于热烈,耗于相思,终于平淡,如此而已。
荣誉会员-暖池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19:57
4. & & & 南极震荡指数(AntarcticOscillation Index) 定义:在南半球700hPa上,将每日20S以南地区的位势距平,去除季节平均距平后所得到的一项环流指数。&680)this.width=680;" style="max-width:680" title="点击查看原图"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 window.open('http://bbs./attachment/Mon_81_cbf3b.gif');" /> 4.1 概述&南极震荡(AAO)的概念跟北极震荡几乎如出一辙,都是描述极地内和中纬度地区的位势距平偶极的。但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了,为什么在南极震荡的定义中选用了700hPa等压面,而不是北半球的1000hPa等压面呢?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南极大陆上本身地势就高,再加上那里堆积了3公里多厚的冰盖,使得1000hPa等压面在60S以南的南极大陆上根本不存在。如此一来,定义时就只能采用离南极冰盖表面最近的700hPa等压面了。&南极震荡的基本概念跟北极震荡是一样的,都可以用来评估目前半球内冷空气的活跃程度,以及西风的经向度。但是由于南极是大陆,而北极是海洋,南极大陆上的稳压结构相比北极而言更加对称,也更加接近正压结构。这么一来,南极极涡的势力、位置都非常稳定,很少出现像北极极涡一样的位移和分裂现象。所以,AAO指数的波动幅度一般不会像AO指数那么剧烈,基本上都在-3.0至3.0之间的范围徘徊。&4.2 主要影响&南极震荡(AAO)对北半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夏半年(北半球),如果AAO值为负的话,那么就对应南半球中纬度冷空气活动活跃,索马里急流、印度洋、太平洋越赤道气流都会比较强盛。这就使得亚澳非地区的季风环流也就较为强盛。西太季风槽内的对流活动也会受到南半球西南季风的激发而变得活跃起来,这对热带气旋的生成是非常有利的。&例子:自2011年7月上旬以来,AAO就转入了负值,并且在月中小幅回弹至-1附近后,于7月20日起跳水下跌至-4,并一度破表达5天左右。而这段时间里,西太先后诞生了1106超强台风“马鞍”、1107台风“蝎虎”、1108强热带风暴“洛坦”和1109超强台风“梅花”等四个达到热带风暴级别或以上的TC(tropical cyclone)。AAO对北半球夏季的影响可见一斑。&680)this.width=680;" style="max-width:680" title="点击查看原图"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 window.open('http://bbs./attachment/Mon_81_8f167b5e104c834.gif');" />
【注:本人所引用的所有地图内的行政界线均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为准。】
茫茫人海中,追寻你的身影。
始于热烈,耗于相思,终于平淡,如此而已。
荣誉会员-暖池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20:00
5. & & & 大西洋震荡指数(NorthAtlantic Oscillation Index) 定义:北大西洋震荡指数是一个位势距平偶极子的强度指数,距平中心分别位于格陵兰岛与亚速尔群岛的500hPa等压面上。&5.1 & 概述 在对流层中部的北大西洋上空,以亚速尔群岛(AzoresIsland)为代表的中纬度地区和以格陵兰岛(Greenland)为代表的高纬度地区之间经常存在着由南指向北的位势梯度。格陵兰岛上空的低位势多为极涡、冷涡和短波槽一类的西风系统所造成的;而亚速尔群岛上空的高位势则主要是大西洋副高和洋中脊所造成的。这个位势梯度全年存在,是以北大西洋500hPa上盛行西风气流,风速不低,并且副热带急流也经常在这30N至40N的洋面上穿行。这也是北大西洋的背景环流场,是NAO呈中性时的一般情况。&NAO指数中性案例:日的北半球500hPa天气图。图上可见格陵兰上空有一中心位势达到5249 gpm的副极涡,而大西洋副热带洋面上副高盘踞,强度不弱。北大西洋上空盛行西风,环流平直,副热带急流从中传流而过。(这点可以从密集的等高线中看出)680)this.width=680;" style="max-width:680" title="点击查看原图"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 window.open('http://bbs./attachment/Mon_81_056.gif');" /> &5.2 & NAO正负相位描述&当北大西洋正常的南高北低位势分布由于种种原因被破坏(或加强)后,北大西洋上空的西风强度就会减弱(加强),西风环流经向度亦有增强(减弱),从而主要影响北大西洋及其上下游的天气情况。下面几张图分别是500hPa等压面上的1月(冬)、4月(春)、7月(夏)以及10月(秋)位势、气温以及降水量与NAO指数的相关性。&680)this.width=680;" style="max-width:680" title="点击查看原图"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 window.open('http://bbs./attachment/Mon_81_68f0a.gif');" />680)this.width=680;" style="max-width:680" title="点击查看原图"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 window.open('http://bbs./attachment/Mon_81_ec9b50a81a65d2c.gif');" />680)this.width=680;" style="max-width:680" title="点击查看原图"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 window.open('http://bbs./attachment/Mon_81_a56d5.gif');" />冬、春两季&当NAO呈正值(负值)时,北美巴芬湾、格陵兰南部以及冰岛上空有一个达到0.45以上的强负(正)相关中心存在。与此同时,北美落基山脉以东、北大西洋35N至40N的副热带洋区、以及西欧大西洋沿岸亦有0.45以上的强正(负)相关中心存在。如此一来,北太平洋上空原本的西风强度就会加强(减弱),从而导致南北两支急流位置北移(南压),强度增强(减弱),西风环流以纬向型(经向性)为主。而大家也知道,西风环流纬向不利于高低纬之间的热量、涡度以及角动量交换,所以NAO正值(负值)时北美大槽槽底偏北(偏南),槽线偏东(偏西),大西洋洋中脊偏弱(偏强)。北美东南部至中部、欧洲大部冬季时寒潮、冷空气活动不明显(明显)。但由于格陵兰附近的槽位加深(减弱),格陵兰以东至欧洲北部处于槽前(大西洋洋中脊前)控制,大西洋上空的水汽通道畅通无阻(被切断),降水量明显偏多(偏少)。而同理,大西洋35N至45N地区以及欧洲南部由于脊位更加明显,使得这里处于脊前控制,降水明显偏少。北美一带在降水方面与NAO无明显相关性。春季的情况与冬季大同小异,不过位势与NAO指数的正(负)相关中心从大西洋中部西移至北美中西部以及大西洋西部,负(正)相关中心位置维持不变。有鉴于此,美国大部气温偏高(偏低),而西欧的偏高(偏低)程度略有下降。&除了大西洋区域外,冬季NAO正(负)相位时,东亚东部沿海至日本及其以南太平洋地区皆有不怎么可信的正(负)相关中心。这对应东亚大槽位置偏西(偏东),槽底偏北(偏南),这对我国及东亚大部地区出现强冷空气或寒潮天气是不利(有利)的。&夏、秋两季 进入夏季后,由于北半球500hPa上空高低纬之间的位势梯度减弱,NAO的波动也变得较为平和,少了冬、春两季里的那种激烈。具体来说,夏季NAO若是正(负)位相的话,北美中部和东北部沿海都有正(负)相关中心,其中北美东北部的正(负)相关中心更可信。与此同时,美国东南部、墨西哥湾至大西洋西南部都有不甚可信的负相关中心,而格陵兰岛上空的负(正)相关中心依旧维持,可信度较高。欧洲的情况与冬、春季类似,只是可信度略低了一些。所以在NAO正(负)相位的时候,大西洋副高偏弱(偏强)偏北(偏南),而格陵兰附近的洋中槽加强(减弱)。对天气的影响方面,NAO正(负)相位时北美东南部受TC和对流降水偏强(偏弱)的情况下降水偏多(偏少),气温偏低(偏高)。而西欧则是由于东欧脊位偏东偏强,使得气温偏高(偏低)、降水偏少(偏多)。秋季的情况则与夏季相差无几,只是北美东部至大西洋西部一带的正(负)相关中心可信度减小,而美国东南、墨西哥湾一带的负(正)相关中心消失不见。北美大槽的建立较气候平均值偏晚(偏早),槽线位置偏西(偏东),槽底偏北(偏南)。这对大西洋上下游的天气影响可以参考上图。&在影响大西洋区域之外,夏秋两季NAO正(负)位相会在鄂海和勘察加半岛以西附近诱生一个可信度不高的距平偶极子,位势距平分布为南高北低(南低北高)。在夏季,NAO的正(负)位相有利于太平洋洋中槽西移(东移),而鄂海阻高更加强势(弱势),这对东亚中纬度的梅雨有轻微的加强(减弱)作用。在秋季,500hPa位势与NAO指数的正(负)相关中心范围扩大至日本南部,而负(正)相关中心则东移至勘察加半岛以东。这对应西太副高脊线偏北(偏南),强度偏弱(偏强),使得西太热带气旋(TC)多取(少走)华东近海转向或登陆型路径。&总体来说,由于NAO和AO两个环流指数所参考的环流因子(如北极极涡的漂移程度)有许多相似之处,是以NAO和AO之间经常有正相关关系。但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笔者尚不清楚,就不在此误人子弟了。
【注:本人所引用的所有地图内的行政界线均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为准。】
茫茫人海中,追寻你的身影。
始于热烈,耗于相思,终于平淡,如此而已。
荣誉会员-暖池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20:04
6. & & & 太平洋—北美震荡指数(PacificNorth American Oscillation Index)&定义:太平洋一北美震荡通常是由一对500hPa上空的位势偶极,以及同高度的一组位势震荡序列来定义的。位势偶极位于30N以南(以夏威夷岛为中心)、和40N以北(以阿留申群岛以南为中心)的太平洋海面上。而位势序列中心由西至东分别在阿留申群岛以南、北美西部、以及北美东南部。&6.1 东亚、太平洋及北美冬夏平均环流概述&PNA震荡跟NAO和AO一样,都是在北半球冬季表现得比较明显,波动也较为剧烈。其中的原因在上文NAO的描述中也交代清楚了,这里就不再赘述。在讨论PNA及其正负相位对天气的影响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太平洋至北美一带的冬春、以及夏秋两季的平均500hPa环流态势。这对我们深入了解PNA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冬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三个主要槽区。由于陆地比热容远较海洋小,所以陆地上相对于海洋上是一个冷源。这就对应北半球大陆上低层受冷高压控制,中高层则是冷低压的天下。海洋正好相反,低层是暖低压,中高层为暖高压。&在500hPa天气图上,这就表现为东亚沿海深邃的槽位,槽线自鄂海起向西南方的日本、中国东海附近倾斜。这是人尽皆知的东亚大槽,它也是三槽中重要的一员,槽底可达25N以南。而东亚大槽槽前是暖心的北大西洋洋中脊,它主要控制俄罗斯远东、白令海峡、北美阿拉斯加至北美西部,脊线呈东南—西北走势。在北太平洋洋中脊的南部还有一个平均槽维持,并与其形成偶极子态势,墨西哥、北美大陆西南部都在槽前。而继续向东的话,我们就能看到一同构成北半球三槽形势的北美大槽,其槽线自北美大湖区向西南方的北美东南部沿岸倾斜。北半球上述的三槽环流每年自深秋(10月)开始,可一直维持至晚春(5月)。&而在夏季,由于海陆受热速度的差异,而使得夏季的热力场与冬季正好相反。北半球夏季500hPa天气图上的等高线间距也由于温度梯度的减小而变稀,西风带北收明显。由此一来,除北美大槽位置基本不变外,东亚大槽东移至勘察加半岛一带;北太平洋洋中脊消失,转而被洋中槽取代。阿拉斯加附近的高压脊强度减弱,并东移至北美中西部一带。北美南部的槽位也被北移的大西洋副高取代。&6.2 正负相位概述&如果各位觉得上面写的PNA定义没看懂的话,没关系,看下图即可。千言万语,尽在此图中:PNA指数分别与500hPa等压面1月、4月、7月及10月的位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相关性。&680)this.width=680;" style="max-width:680" title="点击查看原图"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 window.open('http://bbs./attachment/Mon_81_1fcdf1e.gif');" />680)this.width=680;" style="max-width:680" title="点击查看原图"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 window.open('http://bbs./attachment/Mon_81_db6ea.gif');" />680)this.width=680;" style="max-width:680" title="点击查看原图"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 window.open('http://bbs./attachment/Mon_81_d0e.gif');" />&冬、春两季分析&从500hPa等压面位势相关性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当PNA指数处于正(负)相位时,太平洋位势距平偶极呈现南高(低)北低(高)的趋势,可信度较高。而北太—北美位势距平序列上,阿拉斯加及北美西部正(负)相关,北美东南负(正)相关。其中,冬春两季的位势相关度要高于秋季,显示PNA指数对天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冬春两季。&在冬春两季,当PNA处于正(负)相位时,北太平洋洋中脊强度减弱(增强),位置偏东(偏西)。这直接导致北美西部的高压脊振幅加大(减小),通过西风带罗斯贝波的上下游效应(即能量频散)反馈于北美大槽,使其槽底南伸(北撤),强度增强(减弱)。如此一来,巴芬湾上空的极涡就更容易(更不易)俯冲北美东南部,使得该地冬季气温与降水皆偏低(偏高),春季则关系不大。而作为上游的北美西部地区,由于该地脊位较常年偏强(偏弱),气温偏高(偏低)。降水量关系不大,但是偏少(偏多)的几率稍微要大一些。&而太平洋上的位势距平偶极与PNA的相关性相当大,总而言之,位势正相关的北太平洋区域在PNA正(负)相位时环流多经向型(纬向型),且时常会(较少会)有冷涡盘踞在白令海峡上空。北太平洋由于温带气旋活动较频繁(不频繁),所以降水偏高(偏低),气温偏低(偏高)。而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则更易出现脊位(槽位),气温偏高(偏低),降水偏低(偏高)。&还有,由于北半球常驻脊位在PNA正(负)相位时会东移至阿拉斯加(西退至勘察加),所以南北支急流的分支点也会出现相应的东进(西退)现象。&夏、秋两季分析 夏、秋两季的PNA指数与位势、气温以及降水量的相关性要明显较冬、春两季低。这也主要是由于夏季北半球温度梯度下降,高低纬之间的位势梯度也大幅减弱,使得位势波动显得更不明显、更微不足道而已。&当夏季PNA呈正(负)相位的时候,太平洋南北的位势距平偶极仍有表现,不过可信度较冬、春两季时小得多了。在北美大陆上,PNA的变化对位势、气温以及降水量几乎毫无影响。不过东太副高在PNA正(负)相位时脊线偏北(偏南)明显,强度也较强(弱)。大西洋副高对PNA的响应就没有那么显著了。所以可以推出,夏季PNA正(负)相位时,北美南部可能会受略微偏北(偏南)的副高影响气温偏高(偏低),而中高纬地区则基本没什么影响。&秋季时PNA对太平洋偶极和北太平洋—北美序列的影响又有所加强,相关性稍弱于春季。大西洋副高南撤早于(晚于)气候平均值,而东太平洋副高南撤时间则较晚(较早)。这样容易在北美大陆形成东低西高(西低东高)的位势场分布,利于(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北美东南部。&6.3 与ENSO的关系 据经验与实况观测证实,PNA与ENSO也有相当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这一层关系可以从ENSO所带来的中高纬太平洋海温异常来充分解释,下图是日的全球海温距平图。当时正值ENSO暖相位(即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附近的暖水相当强大,并沿北美西部海岸线北上至20N附近。与东太暖水对应的是太平洋中纬度海域的大范围冷水区,整个北太洋区自40N以北几乎都被冷水覆盖。&680)this.width=680;" style="max-width:680" title="点击查看原图" o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 window.open('http://bbs./attachment/Mon_81_2a6eec6d81f3d62.gif');" />&这样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海温分布所提供的热力场环境,非常有利于北太洋中脊的减弱和阿拉斯加脊位的建立。这也就使得PNA正相位更加容易出现,并得以维持。以上的推理反之亦然,即ENSO冷事件(拉尼娜)经常对应PNA负相位的出现。果不其然,2009年年12月的月平均PNA指数为0.34,2010年1月为1.25,均为正相位。
【注:本人所引用的所有地图内的行政界线均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为准。】
茫茫人海中,追寻你的身影。
始于热烈,耗于相思,终于平淡,如此而已。
荣誉会员-暖池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20:06
7. & & & 总结通过上面对四项常见的环流指数的一番浅析,我们可以对大气环流的形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一定时间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也能够通过以上几个环流指数来大致判断中短期内的环流变化。鉴于笔者水平所限,故许多方面的分析不能做到尽善尽美,而考虑也无法面面俱到。比如各环流指数与平流层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内在的活动规律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供未来继续研究和探讨的方面。全文完
【注:本人所引用的所有地图内的行政界线均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为准。】
茫茫人海中,追寻你的身影。
始于热烈,耗于相思,终于平淡,如此而已。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21:02
不能评分就来此一顶~!这四个东西对环流分析灰常重要的...
微博求互粉~本发言为本人个人行为,不能被当作官方预报,也不代表台风论坛或任何气象专业机构支持该发言。如需官方气象服务,请登录中国气象局网站。
资深会员-热带辐合带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21:32
很有必要顶,尤其进一步学到了各指数在不同季节的具体影响
真正的传奇,不一定要功成名就,而是能做到最好的自己。
荣誉会员-暖池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11:42
突然发现,应该是振荡,不是震荡
爾郎家喫著無咯?-吃著爾郎家!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17:00
&请问 AO. AAO, PNA, NAO 正/负相位的成因? 目前只有正/负相位的描述.没有成因.
Mangfall 冰川冷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或者&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ortran 自然指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