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手机被监控定位的真正状态和privacy.db-msg3.0.db journall这个软件是什么意思吗?

自从&del&受洗重生&/del&改用 Mac 之后几个键盘操作最大的 P.I.T.A (Pain In The Ass):&br&&br&&ul&&li&&b&移动窗口 / 改变窗口大小&/b&&br&话说 Lion 之前的窗口甚至只能从右边或者下边改变大小。&br&补救方案:没有原生方案。安装 Divvy 之类的第三方软件,基本上可以获得 tiling windows manager 的功能。&/li&&li&&b&获取某些提示框的焦点&/b&&br&如果某个提示框窗口没有父程序窗口,比如 System Preferences -& Security & Privacy 左下角的锁,点一下之后出现密码提示框,此窗口一旦失去焦点,就永远无法用键盘找回来,而且不会在 Mission Control 或 Application Windows 中出现。&br&补救方案:无。&/li&&li&&b&恢复最小化的窗口&/b&&br&最小化窗口有快捷键(Cmd+M),Cmd+Tab / Cmd+` 会跳过最小化的窗口,Mission Control 也不会显示。传说按 Cmd+Tab 时再按 Option 可以解决,但是我从来没有成功过。&br&补救方案:Ctrl+F2 进入 Menu / Window;Ctrl+F3 在高亮的 Dock 图标上按方向键;按 Ctrl+下箭头进入 Application Windows;再按方向键选择最小化的窗口,按回车恢复。另一个可选方案是养成 Cmd+H 隐藏整个程序而不是 Cmd+M 最小化窗口的习惯,而缺点就是不能只隐藏一个程序的单一窗口。&/li&&li&&b&Finder 中选中不相邻的几个文件。&br&&/b&按 Shift+方向键可以选中多个相邻的文件,但是没办法像 Windows 里那样通过Ctrl、空格和方向键的组合来选中几个隔开的文件,只能用 Cmd + 点击。不止 Finder 如此,iTunes 之类也一样,归纳来说就是 OS X 上的软件并不会在列表项目中区分「获得焦点」和「被选中」两个状态。&br&补救方案:无。&/li&&/ul&当然,OS X 也有 Mouse Keys,实在没鼠标的话只能用这个了。
自从&del&受洗重生&/del&改用 Mac 之后几个键盘操作最大的 P.I.T.A (Pain In The Ass):移动窗口 / 改变窗口大小话说 Lion 之前的窗口甚至只能从右边或者下边改变大小。补救方案:没有原生方案。安装 Divvy 之类的第三方软件,基本上可以获得 tiling wind…
&p&日修改:&/p&&p&*丰富了两位作者的信息&/p&&p&*增加了对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快打字速度的考证&/p&&p&*修改了一些不合适的表述&/p&&p&虽然我知道这之前应该没什么人读过我的答案,不过还是要把变动写在版本更新里,该懂的人自然懂&/p&&br&&p&德沃夏克键盘布局没有相对于传统键盘布局的显著优势,人们对其优势的吹捧是德沃夏克营销的结果。&/p&&br&&p&与之相关的“路径依赖论”和“锁定理论”总是在使用的,QWERTY布局是用于拖慢打字速度、防止卡键的最糟糕的设计的故事是捏造出来的。Winners, Losers & Microsoft这本著名的书讲过,作者们比较早的一篇文章是&a href=&///?target=http%3A///archives//typing-error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yping Errors&i class=&icon-external&&&/i&&/a&&/p&&p&哦,那个马屁股决定铁路宽度,进而决定火箭宽度的故事,也只是个段子而已。&a href=&/question/?rf=& class=&internal&&标准轨距的1.435米是由两匹马定的吗?&/a&&/p&&br&&p&第一个链接文章太长,就以说书的形式概括一下我对作者的意思的理解:&/p&&br&&br&艾玛这些个故事老多人引用了,得到了来自各行各业、五湖四海的知名学者专家的关注和认可。那么我们看,介故事为啥这么火捏?因为它是这个论点的核心论据——成败缘何天注定,消费群体随机择。同类产品皆优异,幸者全得销售额。&br&&br&我们是咋知道这些事的呢?这是一个叫“路径依赖论”的理论引发的研究。这理论主要是拿着键盘的那些例子证明某些产品的持久性、长期性。叫Paul David的斯坦福学者还拿它强调:“在缺乏完善的期货市场时,竞争带动产业在标准化层面过早地进入了错误的体系,随后(来自不同竞争者的)去中心化的决策足以保持这种状况。”&br&&br&为啥说这个理论很悲观呢,因为它等于说:垄断的老产品不会被新产品取代。其实逻辑链条的上一环更显得悲观:早期,同质产品竞争时,胜出者是纯粹依靠运气在市场中胜出的。&br&&p&既然是个悲观的理论,拿它来制定经济政策最好慎之又慎,没有坚实的论据支持怎么可以呢。现实中的反例倒是有很多,DOS代替了CP/M,Windows取代了DOS,巴拉巴拉。&/p&&br&&p&既然整个理论之论据的核心就是打字机键盘的故事,那么让我们来整理一下它的来龙去脉:&/p&&br&&br&谣言:&br&打字机之专利于1868年赋予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与其助手遍试各路键位排列以解决卡键问题,得一妙解,即时兴之QWERTY键盘。其治卡键之道,乃徐击键之速也。(&strong&两位作者的&/strong&&strong&原文引用得过于简略了,而即使在最早的版本里,这个故事提出的减慢打字速度的原理,也是“把最常用的键位交给最笨拙的手指,反之亦如”。这使得几个谣言之间便出现了矛盾,原文里没说,请注意看&/strong&)&br&&br&1873年,E. Remington & Sons 向 Sholes 购买了打字机专利,开始量产。其它公司设计了自己的键盘,与Remington竞争。故彼时QWERTY打字机销售额缓慢增长。&br&&br&人们普遍认为QWERTY键盘取得优势的分水岭是1888年在辛辛那提举办的打字比赛。Frank McGurrin,作为&strong&唯一一位使用盲打的人&/strong&,完爆使用寻位叩键法的对手,而Frank所用的打字机,正是QWERTY键盘的。&br&&br&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这场比赛一劳永逸地确立了Remington公司QWERTY键位设置的技术优越感和历史地位。由于其他人都还不会盲打,其它公司完全无法驳倒“QWERTY机最高效”的观点。&br&&br&所以,人们普遍认为,Frank随手选择的QWERTY键位,成为了千百万苦逼打字员手下最恶劣的键位。&br&&br&回到1936年,奥古斯都·德沃夏克,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自己查,真不是野鸡大学)的教授,注册了德沃夏克简化键盘的专利。他声称有实验证明这款键盘输入快速高效,减少体能消耗,上手难度不高。二战期间,美帝海军主持了一项实验,结论是训练德沃夏克键盘手的话,他们十天里比QWERTY打字员多打的字就能收回成本。有这些证据,德沃夏克键盘却没什么拥趸。&br&&br&无论怎样看,海军实验都太理想化了。Dvorak键盘似乎太有优越感了!它在市场上的失败意味着有些原因没被发现。在此之上,故事很好听,也很容易占据道德制高点。&br&&br&不幸的是,这故事几乎在所有重要的方面上,都是捏造的。&br&&br&&p&/*笔者增注:&/p&&p&首先这故事内部硬伤太大——喂喂(﹁&﹁),发明QWERTY打字机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寻位叩击,打字员们还不会盲打,又何来用“最笨拙的手指敲击最常用的键位”一说?即便设计者及其助手精通盲打,那么有意做出降低打字速度的设计时为何不考虑消费者的特点?*/&/p&&br&&br&德沃夏克等人出了本实在不能说客观的书(语言风格就和本文的尿性差不多),来推广他的键盘。书中提到的实验,在设计上就严重违反了单因素实验设计的原则。(懒得翻译了_(:3」∠)_真正的死理性派和考据党应该亲自去读!)&br&&br&不过,海军实验设计得更糟糕,根本没指出QWERTY对照组的被试是如何遴选的,而且数据明显经过有意选择。18名对照组被始中,有三个人的前测成绩居然是每分钟 0 个(!)单词,喵的你寻位叩击不会么?而且对照组的成绩取头四次和最后四次的成绩,Dvorak组取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成绩,意图十分明显啊。&br&&br&&p&美国海军为啥能给出这种结论?作者们发现,美国海军里在time and motion study(码表时间研究,来自维基)中的顶级专家正是……&/p&&br&&br&咚咚咚锵~~~&br&&br&&br&&br&&br&&br&&br&&br&奥古斯都·德沃夏克少校&br&&br&少校不仅拥有键盘的专利,还从卡耐基教育委员会取得了130,000美元的研究经费。&br&&br&难怪啊。&br&&br&有个叫Earle Strong的,一位副官,也参与了实验,在后来向政府提交的报告中坦诚了实情。&br&&p&其他机构组织的实验几乎都不支持Dvorak的结论。他们能得出的最有利于Dvorak的结论,便是:相对于QWERTY而言,它对打字速度没什么显著(significant,学过统计的都知道这形容词)提升&/p&&br&&p&既然不会有显著提升,为什么我们要重新练技能呢?&/p&&br&&p&/*笔者增注:&/p&&p&关于2005年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快打字速度是用Dvorak键盘实现的这一点,我想说:Blackburn大娘是从1938年开始用Dvorak的“老妖”,她将火热的青春、辉煌的中年和恬淡的晚年都奉献给了打字业,直到2008年仙逝。和这位用绳命在打字的人相比,我们都是渣渣!(统计学上,这样的极端案例通常只有被删除的命)*/&/p&&br&&br&当时,给打字机改变键位绝对没那么贵。而且,打字比赛进行了很多届,Frank和QWERTY打字机取得了多场胜利,这就足以证明QWERTY的成功绝非偶然。&br&&br&&p&难道一款键盘能让全世界都在用,依靠的仅仅是运气吗?你也太小看消费者了!&/p&&br&&br&作者们早在1990年就在知名杂志&em&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em&上发文阐述此事,然而直到现在还有知名专家学者引用那个故事和理论。&br&&br&&p&/*笔者增注:&/p&&p&1990年那篇文章的链接:&a href=&///?target=http%3A///sol3/papers.cfm%3Fabstract_id%3D106995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ol3/pa&/span&&span class=&invisible&&pers.cfm?abstract_id=106995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另外,这两人虽然一个在北卡罗莱纳州,另一个远在德州,但显然建立了非常亲 密的伙伴关系:&/p&&p&&a href=&///?target=http%3A///citations%3Fuser%3DBGXXxEEAAAAJ%26amp%3Bhl%3De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itations?user=BGXXxEEAAAAJ&hl=en&i class=&icon-external&&&/i&&/a&&/p&&p&Winners, Losers & Microsoft赫然在列。&/p&&p&实在没有什么证据表明,这两个人是QWERTY键盘的枪手,何况1990年,键盘已经是QWERTY的天下了。*/&/p&&br&&br&引用原文最后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br&&br&Apparently the theory of path dependence and lock-in to inferior technologies is in trouble without the QWERTY example. Apparently the cost of giving up this example is greater than the discomfort associated with its illegitimate use. Apparently the typewriter example is of such importance to many writers because it can so easily persuade people that an interventionist technology policy is necessary.How else to explain its continued use in this literature? Since an interventionist technology policy is no more likely to benefit consumers than are the myriad othe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s in the market, we should not be surprised that good examples are largely fictional.
日修改:*丰富了两位作者的信息*增加了对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快打字速度的考证*修改了一些不合适的表述虽然我知道这之前应该没什么人读过我的答案,不过还是要把变动写在版本更新里,该懂的人自然懂德沃夏克键盘布局没有相对于传统键盘布局的显著…
来自子话题:
minila真的非常好看,其他键位我也都能习惯,唯一的遗憾就是空格键实在太短了,用惯了笔记本的键盘,我大拇指经常敲错到fn键上,于是我就想合并那俩键。&br&在淘宝找了一上午愣是没找到,我都惊了。哥们儿我逛了这么多年淘宝,居然还有我找不到的商品,我挨着问了好多卖家。回复基本一致:需求太小没有厂家开磨具做这个。&br&带着怨恨与不能忍,画了模型图,用3d打印机做了一个空格键出来,把左侧fn与空格键合并了,感觉心里终于爽了。哈哈,好开心,如果有和我一样兴趣和需要的朋友可以微博@向阳阳乐趣多,我给你搞这个空格键。&br&&img src=&/688f7e3a1e6b9bae37f0e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688f7e3a1e6b9bae37f0e_r.jpg&&---------------------------------------------------------------------------------------------------------------&br&4月6日补更新,分享一下前期的正面背面的图片。&br&&img src=&/c2a95914c7e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c2a95914c7e_r.png&&&img src=&/7d8b4daed19b9a3e0e7623ada3af3018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7d8b4daed19b9a3e0e7623ada3af3018_r.png&&---------------------------------------------------------------------------------------------------------------&br&4月14日补,一直有人问我怎么做的,那我就发个详细的图片吧,看图应该能明白吧。&br&&img src=&/bbc9c4d6506a9bfeb7000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bbc9c4d6506a9bfeb7000_r.png&&&img src=&/f168909aad6cbf1700f3d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f168909aad6cbf1700f3d_r.png&&&img src=&/938ce4c88f6624abd2ca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938ce4c88f6624abd2ca_r.png&&&img src=&/701fa6ea7fe4f602f8ebb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701fa6ea7fe4f602f8ebb_r.png&&
minila真的非常好看,其他键位我也都能习惯,唯一的遗憾就是空格键实在太短了,用惯了笔记本的键盘,我大拇指经常敲错到fn键上,于是我就想合并那俩键。在淘宝找了一上午愣是没找到,我都惊了。哥们儿我逛了这么多年淘宝,居然还有我找不到的商品,我挨着问…
来自子话题:
我相信题主想问的只是为什么大家不喜欢大回车。&br&&br&大回车(big-ass return)的缺点:&br&1,回车的标准指法是用右手小指,而小指的强度较低,不适合按过大的按键。&br&(点按到一个按键的正中才不会造成按键一边翘的问题,所以更大的回车意味着点按的中心甜点位置改变,这往往需要更大的力量按下。通常而言,喜欢大回车的人大多不是使用小指按回车的指法)&br&2,大回车意味着小退格键,而退格键变小将严重影响使用体验。&br&&br&当然,如果只是问哪能买到的话,其实想买当然还是可以可以找到的。
我相信题主想问的只是为什么大家不喜欢大回车。大回车(big-ass return)的缺点:1,回车的标准指法是用右手小指,而小指的强度较低,不适合按过大的按键。(点按到一个按键的正中才不会造成按键一边翘的问题,所以更大的回车意味着点按的中心甜点位置改变…
来自子话题:
自己整理的常用快捷键:&br&文件重命名:F2&br&1、Win+E: 打开计算机&br&2、Win+D:回到桌面&br&3、Win+L: 锁屏
&br&4、Win+M: 最小化所有窗口&br&5、Ctrl+S: 保存&br&6、Ctrl+W: 关闭程序&br&7、Ctrl+N: 新建&br&8、Ctrl+O: 打开&br&9、Ctrl+Z: 撤销&br&10、Ctrl+X:
剪切&br&11、Ctrl+C: 复制&br&12、Ctrl+V: 粘贴&br&13、Ctrl+A: 全选&br&14、Ctrl+Home: 光标快速移到文件头&br&15、Ctrl+End:
光标快速移到文件尾&br&16、Ctrl+F5: 在IE中强行刷新&br&17、拖动文件夹时按住Ctrl+Shift: 创建快捷方式&br&18、Alt+空格+C: 关闭窗口&br&19、Alt+空格+N: 最小化当前窗口&br&20、Alt+空格+R: 恢复最小化窗口&br&21、Alt+空格+X: 最大化当前窗口&br&22、Alt+空格+S: 改变窗口大小&br&23、Alt+空格+M: 移动窗口&br&24、Alt+回车/Alt+双击文件:
查看文件属性&br&25、Shift + Delete: 永久删除所选项,而不将它放到“回收站”中&br&26、Shift+空格: 半\全角切换&br&27、Ctrl+F: 查找&br&28、Win++++:放大镜&br&29、Ctrl+鼠标双击:最大化窗口&br&30、Ctrl+Shift+N:新建文件夹&br&31、Ctrl+小键盘:Ctrl+Insert(复制)和Shift+Insert(粘贴)&br&32、网页中浏览:Page Up 【向上翻页】&br&
Page Down【向下翻页】&br&
Home【回到顶层】&br&
End【回到底层】&br&33、选取网页中的长内容时,在要选取的部分开头单击一下,然后用滚轮滚到结尾,按住Shift键在单击一下结尾,文章就被选出。&br&34、文件重命名:F2&br&35、Win+R:启动运行
自己整理的常用快捷键:文件重命名:F21、Win+E: 打开计算机2、Win+D:回到桌面3、Win+L: 锁屏 4、Win+M: 最小化所有窗口5、Ctrl+S: 保存6、Ctrl+W: 关闭程序7、Ctrl+N: 新建8、Ctrl+O: 打开9、Ctrl+Z: 撤销10、Ctrl+X: 剪切11、Ctrl+C: 复制12、Ctrl…
&strong&轴是机械键盘的精髓,这篇带有gif动画的文章对各种轴的机械键盘的区别、实用场合都有介绍:&/strong&&b&&a href=&///?target=http%3A///thread-784-1-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涨姿势:机械键盘的各种轴的工作原理和特点&i class=&icon-external&&&/i&&/a&&/b&
轴是机械键盘的精髓,这篇带有gif动画的文章对各种轴的机械键盘的区别、实用场合都有介绍:
来自子话题:
如果是想问使用上面的感觉有何区别的话,我可以简单回答一下:&br&首先,市面上大部分的普通薄膜键盘乃至机械键盘都是采用了ABS材质的键帽,原因很简单——成本低。但是ABS键帽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打油,所谓打油就是键帽使用时间过长后表面会泛油光。可以低头看一下自己的键盘,如果是ABS材质的键帽并且持续使用超过1个月,基本都会有部分油光的出现。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为了让键帽的耐用程度和机械键盘匹配,会有部分采用PBT和POM材质的键帽。这两种材质的键帽之间有什么区别?具体的材质区别就不说了,对于键盘玩家来说,关注的还是手感和打油程度。&br&先说手感,PBT感觉会比较粗糙,键帽表面的颗粒感很明显;而POM表面是很光滑的,个人觉得比全新的ABS的键帽还要光滑。至于那种手感好?我觉得还要看个人喜好。如果需要摩擦力大一些的话,请选择PBT,反之 选择POM。&br&再说打油程度,网上的评价是POM比PBT更加不容易打油,可能是因为POM本身感觉表面就泛有一层油光,所以不太容易显示出使用的痕迹。但个人使用感受却相反,自己的两把键盘,使用频率差不多,POM键帽的键盘打油程度比PBT的厉害很多。&br&当然,材质只是一方面,每个生产厂商的制作工艺不同,对于键帽的手感和耐用度都会造成差别。例如现在机械键盘中最火的FILCO,一直使用ABS材质的键帽,但是他的键帽表面有特殊的涂层处理,所以手感和普通的ABS区别很大,有类似PBT的手感。另外,CHERRY原厂的PBT材质,和OEM的PBT材质也有所不同。所以不能仅就材质来区别键帽的好坏。&br&另外补充一点,POM色彩比较单一,我到现在只看过黑色的POM,如果想要浅色的、彩色的键帽,市面上只有PBT和ABS材质的可以选择。&br&最后啰嗦一句,目前机械键盘还是属于小众商品,价格太高,特别是键帽,一套键帽少则200 多则上千,比普通的机械键盘还要贵。如果为了游戏,买一把合适自己的机械键盘就可以了。至于换键帽神马的,如果经济条件一般的话还是不要中毒太深的比较好。
如果是想问使用上面的感觉有何区别的话,我可以简单回答一下:首先,市面上大部分的普通薄膜键盘乃至机械键盘都是采用了ABS材质的键帽,原因很简单——成本低。但是ABS键帽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打油,所谓打油就是键帽使用时间过长后表面会泛油光。可以低…
嗯。我平时也是尽量使用的键盘,这样工作效率会高点。我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10,可能下面说的一些快捷键在windows其它版本操作系统会不起作用。&br&这是我的第一个回答,所以,可能文本格式上可能会有点问题。&br&嗯,其实只要掌握常用的几个就基本上可以脱离鼠标了。同时可以留意一些键盘上的功能键,那也是相当的有用。&br&(一)Win键&br&win + e;打开资源管理器。&br&win + d;显示桌面,再按一次恢复窗口。&br&win + r;运行对话框,这个运行如果用的好,基本上你就可以告别鼠标;&br&1、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cmd,进入命令行模式。&br&2、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control,进入控制面板。&br&3、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appwiz.cpl,进入程序与功能。&br&4、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msconfig,进入系统配置。&br&5、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chrome,打开谷歌浏览器,前提是你安装了chrome。同理这个可以用来快捷的打开一些应用程序。如果是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可以将它固定到任务栏,然后通过快捷键,win + 1、win + 2、win + 3来进行快捷访问。&br&6、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shutdown -s -t 0;立刻关机,后面的0代表0秒后关机,可以修改为600,就是十分钟后关机。&br&7、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shutdown -a,取消定时关机。&br&&br&win + x;这应该是window 8之后才有的快捷键,可以呼出很多相关设置。&br&win + space;切换输入法;shift可以快速切换中英文。&br&win + l;锁定屏幕。&br&win + q;呼出小娜,文字输入。&br&win + c;呼出小娜,语音输入。&br&win + s;搜索。&br&&br&win + tab;切换桌面。&br&windows 10之后可以创建多桌面了。总结一下相关的快捷键。&br&win + ctrl + d;创建新桌面;&br&win + ctrl + f4;关闭当前桌面,已经打开的应用程序不会丢失,会回到默认的桌面。&br&win + ctrl + 方向键;快速切换桌面。&br&win键组合方向键可以控制窗口的大小,这个你可以自己试一下。&br&win + 向上方向键;窗口最大化。&br&win + 向左 + 向上;左上角四分之一窗口。&br&&br&(二)Ctrl键和Alt键,Ctrl键和Alt键大多数会配合应用程序使用。&br&ctrl + shift + esc;呼出任务管理器。&br&在edge浏览器中的一些快捷键,chrom里也是适用的。&br&ctrl + w;关闭标签。&br&ctrl + t;新建标签。&br&ctrl + shift +恢复刚关闭的标签。&br&ctrl + h;历史纪录。&br&ctrl + j;下载列表。&br&ctrl + f;在页面内查找。&br&ctrl + n;新窗口&br&ctrl + 1到ctrl +8;打开对应的标签。&br&ctrl + 9;打开最后的那个标签。&br&ctrl + tab;切换到下一个标签。&br&ctrl + shift + tab;切换到上一个标签。&br&ctrl + r;重新加载当前页。&br&ctrl + d;加入书签。&br&alt + d;输入定位到地址栏。f6、ctrl + l都有同样的效果。&br&alt + f4;关闭应用程序。&br&alt + space;呼出窗口控制的菜单&br&&br&ctrl + c,ctrl + v这些都很常用我就不多说了。&br&&br&如果你使用的浏览器是chrome或者firefox推荐使用Vimium,这个简直就是效率神器,上网从此就摆脱鼠标了。&br&&br&很多应用程序中有自己的一套功能的快捷键,只能靠题主自己去搜索了。&br&(三)键盘上一的一些功能键&br&了解这些功能键的使用方法。&br&F1键;帮助&br&F2键;选择文件或文件夹的情况下,重命名该文件文件夹。&br&F3键;搜索&br&F4键;IE中的地址栏。&br&F5键;刷新。&br&F10键;shift + f10显示右键菜单&br&F11键;浏览器或者资源管理器的全屏显示&br&caps lock键;锁定大写。&br&home键;光标移动到句首。shift + home,选择从光标位置到句首的字符,也可以使用方向键逐个字符的选择,end键同理。&br&end键;光标移动到句尾。&br&pg down键;向下翻页。&br&pg up键;向上翻页。&br&backspace键;向前删除字符。&br&delete;删除键。向后删除字符。&br&prt sc;这个按键可以用来快速截屏。按下按键之后咋一看没啥反应,这时候你可以打开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按ctrl + v粘贴,你就可以另存为图片格式了。&br&enter键。。。。。这个不用说了吧。&br&fn键;笔记本上的功能键,组合f1到f12有不同的功能。自己试试吧,每台电脑都不一样。&br&还有一个按键很有用,但是我叫不出名字。一般会安排在右ctrl旁边。像功能列表一样的按键,这个按键可以代替鼠标右键。&br&&br&基本上把上述的快捷键弄熟练的话,很大程度上就能减少对鼠标的依赖了,但是不可能放弃鼠标,鼠标有时候还是有用的。比如说,玩英雄联盟滴时候= =。
嗯。我平时也是尽量使用的键盘,这样工作效率会高点。我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10,可能下面说的一些快捷键在windows其它版本操作系统会不起作用。这是我的第一个回答,所以,可能文本格式上可能会有点问题。嗯,其实只要掌握常用的几个就基本上可以脱离鼠…
来自子话题:
白轴像处女,十分紧,需要花较大的力气才能下去,整个过程有点点酸涩,但是又有种欲说还羞,欲拒还迎的快感,让人无法自拔;&br&青轴像少女,夹得紧,下去的时候需要用一点力气,深浅你都能感觉得到,虽然叫声很大,但是总体给人的感觉依然很兴奋;&br&茶轴像少妇,虽然没有少女的那么紧,但是很容易下去,而且仔细感觉也能体会到深浅,关键是吸力够,叫声虽然没有少女那么清脆,但是却更加趋近于性感的中音,总体给人感觉十分舒畅;&br&红轴像荡妇,虽然松,下去的时候不怎么需要用力就能见底,而且深一点会更爽,虽然到底之后只有一点声音,但是玩起来很有感觉,让人有种玩了一次还想玩第二次的感觉;&br&黑轴像妓女,玩起来很是带劲,可以放心地、用力地插,很少能插到底,力气越大,就叫得越大声,但是玩多了你会感觉累,适合持久能力比较强的人;&br&Ctrl+C/V网络
白轴像处女,十分紧,需要花较大的力气才能下去,整个过程有点点酸涩,但是又有种欲说还羞,欲拒还迎的快感,让人无法自拔;青轴像少女,夹得紧,下去的时候需要用一点力气,深浅你都能感觉得到,虽然叫声很大,但是总体给人的感觉依然很兴奋;茶轴像少妇,…
好的,现在在我们手里有这样一个键盘:&img src=&/a9748dfaa190_b.jpg& data-rawwidth=&382& data-rawheight=&2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2&&&br&这是cherry的一款很普通的机械键盘,触发键程大概是2±0.6mm,总键程是4.0mm。&br&&br&&blockquote&一位来自捷克共和国名叫马特什科娃的女性以每分钟准确无误地敲下807个键!创下的新“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是世界上打字速度最快的人。&/blockquote&&br&每分钟807个键,也就是每秒13.45次按键。&br&&br&现在让这个世界纪录创造者保持巅峰状态开始写程序!&br&而且任性的她表示每次按键都要按到按键触底,也就是4mm的满键程。&br&&br&敲击键盘按键触底所需的平均力大概在50cN~70cN之间,咱们按最大施力计算。&br&&img src=&/75c23e22ddecc2b65da63eaf1fb7a517_b.jpg& data-rawwidth=&382& data-rawheight=&2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2&&佛山无影打字手飞速打字中&br&&br&70cN × 4.0mm × 13.45次/s ≈ 0.0379W&br&&br&哦,我还请教了一下身为电气工程师的老爹,火电厂发电效率在35~38%左右,也就是我们要再排除键盘机械等因素损耗的因素,再乘一个······&br&&br&等等,先不乘。就按100%算,看看这0.0379的功率能干什么。&br&&br&&ul&&li&程序员凭着这么快的打字速度,天真地想以后不用给电脑充电了。&br&&/li&&/ul&24小时不断打字输入产生能量能使电脑正常运行多长时间呢?&br&&img src=&/d5b8bcc7a6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5b8bcc7a6a_r.jpg&&&br&只有1分钟12秒。&br&&br&&ul&&li&程序员想喝热水了,天真的想:我边工作边用键盘打字产生能量加热水!&br&&/li&&/ul&&img src=&/c3eeccbebfc113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c3eeccbebfc113_r.jpg&&&br&要使一杯200g的水升高一摄氏度需要 6.17 小时。&br&&br&这么敲一天产生的能量假设全部转化成电能,大概只能省下6分钱电费。&br&&br&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b&触底键程、吉尼斯世界纪录巅峰状态连续不断的打字速度、转化效率100%&/b&的条件上的。&br&&br&如果是笔记本键盘(键程更短),考虑机械损耗,考虑现实因素,敲击键盘的功率更是小到不能再小。&br&加装发电装置利用每次敲击发电,升高成本,而且必然会要求更大的敲击力,造成更加不舒适的打字体验。想通过打字练习手指力量的除外!&br&&img src=&/93dee3edcaf3cee48628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93dee3edcaf3cee48628_r.jpg&&&br&网上的另一篇有关键盘发电的文章中更是说道:&br&&blockquote&&p&
一部普通的小说大约有50万到100万个字符,而按退格键的次数或者重写的次数因人而异,有些人一口气写到底,也有人每句话都要重写好几十遍。&/p&&p&
但事实上,如果你一口气写到底当中不修改的话,你大约需要1千焦的能量。如果你当中重写许多次的话,也就几千焦的能量。&/p&&p&&b&而要赶上一节5号电池所储存的能量,你需要把每个词都重写10遍。&/b&&/p&&p&
写完一整部小说所消耗的能量能让一台笔记本电脑运行约15秒的时间。假设每部小说要写6个月,平均下来你辛辛苦苦每攒100万秒的能量,电脑一秒钟就消耗完了。这点发电量大概只会让你少付几分钱电费吧。&/p&&p&
WhatPulse这个网站提供了记录鼠标点击和键盘敲击数的工具,它还有许多用户上传自己的历史数据相互竞争,其中最活跃的用户已经记录了超过1亿次按键数。一个重度WhatPulse用户的键盘敲击量相当于每两个月写出一部小说,更有甚者几个星期内的敲击数就够一部小说了。&/p&&p&&b&&u&不过这还远远不够快。要想让一台笔记本电脑仅靠按键的能量连续运行,你需要每10秒就敲出一部小说来;要想带动一台微波炉则需要每秒敲出一部小说来。&/u&&/b&&/p&&/blockquote&&br&&p&不过,这个想法就应该被彻底抛弃吗?&/p&&br&&p&不!如果我们从根本上对键盘进行改造,或许能有所收获。&/p&&p&我就在专利系统中查询到专利号为US8162551
B2的一项专利:改造键盘发电。&/p&&p&&img src=&/1f5e60daa6aff4b130f881cde7a07d1b_b.jpg& data-rawwidth=&2550& data-rawheight=&7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50& data-original=&/1f5e60daa6aff4b130f881cde7a07d1b_r.jpg&&&img src=&/41bbad3e2d1_b.jpg& data-rawwidth=&1992& data-rawheight=&26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92& data-original=&/41bbad3e2d1_r.jpg&&&img src=&/0979c2cda3f1a2779cf8_b.jpg& data-rawwidth=&1871& data-rawheight=&25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71& data-original=&/0979c2cda3f1a2779cf8_r.jpg&&&img src=&/5e858a1ba52bbb065dbff8a7bc084344_b.jpg& data-rawwidth=&1975& data-rawheight=&18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75& data-original=&/5e858a1ba52bbb065dbff8a7bc084344_r.jpg&&大概原理是:转化按键竖直方向的位移为滑块的横向位移,带动传送带运动,驱动发电机发电。&/p&&br&&p&也有不少研究依然在执着于发明出一种这样的可发电键盘。&/p&&br&&p&可是,谁能保证在未来数年中,大家所用的键盘不会变成这样呢:&img src=&/dd778f94d9a8cc_b.jpg& data-rawwidth=&447& data-rawheight=&3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7& data-original=&/dd778f94d9a8cc_r.jpg&&&/p&
好的,现在在我们手里有这样一个键盘:这是cherry的一款很普通的机械键盘,触发键程大概是2±0.6mm,总键程是4.0mm。一位来自捷克共和国名叫马特什科娃的女性以每分钟准确无误地敲下807个键!创下的新“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是世界上打字速度最快的人。每…
来自子话题:
&img src=&/6a060b4bcd493fa650ce_b.png& data-rawwidth=&153& data-rawheight=&1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3&&SPL Phonitor 耳机放大器,一代。&br&&br&&img src=&/d0f9c80bff976cd97b7106986bdaa3d2_b.png& data-rawwidth=&52& data-rawheight=&1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52&&看起来像是 Twelve South BookArc 和 MacBook Pro&br&&br&&img src=&/3b07ac8d639dcdc_b.png& data-rawwidth=&42& data-rawheight=&1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Creative GigaWorks T40(不是 T50,从中间的高音单元能分辨得出)&br&&br&&img src=&/def9b2d9e384b40ff793a99efca2667f_b.png& data-rawwidth=&131& data-rawheight=&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31&&Monoprice 耳机放大器、USB 解码器&br&&br&&img src=&/1c2c9f1f669673eea89f9b030bfde669_b.png& data-rawwidth=&101& data-rawheight=&8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01&&Little Dot MK III 耳机放大器&br&&br&&img src=&/b26332d5eaa74be77e1c_b.png& data-rawwidth=&40& data-rawheight=&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没认出来。&br&&br&&img src=&/de1d79fdb_b.png& data-rawwidth=&135& data-rawheight=&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35&&Qwerkywriter&br&&br&&img src=&/bbcf15dc77a8f4ea1d819b_b.png& data-rawwidth=&86& data-rawheight=&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86&&Accuratus 2&br&&br&&img src=&/ebcf094303e_b.png& data-rawwidth=&114& data-rawheight=&1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4&&Sennheiser HD800
SPL Phonitor 耳机放大器,一代。看起来像是 Twelve South BookArc 和 MacBook ProCreative GigaWorks T40(不是 T50,从中间的高音单元能分辨得出)Monoprice 耳机放大器、USB 解码器Little Dot MK III 耳机放大器没认出来。QwerkywriterAccuratus 2Sennhe…
其实很简答的一个问题。&br&冲突这个词语,是针对USB而言的。&br&以下针对机械键盘或者比较老的那些键盘,以前很老的键盘通常都是机械式的。机械式即为每个键拥有独立的开关的。而不像现在贴片式键盘。&br&首先说说PS/2吧。IBM发明的~ ~!&br&PS/2协议下,键盘是每次发生按键/抬键动作,都会发送数据信号给主机。&br&按下一个键这个动作所包含的数据(通码)为1或2个字节,抬起一个键(断码)则是2或3个字节。如果按住一个键不放,则会不停地向主机循环发送通码,直到抬起按键发送断码。&br&PS/2的工作频率规范为10-20kHz,每位数据的传输时间大约是40-80微秒,加上中间的保留延迟,每个字节会占用0.5-1ms的传输时间。延迟小。&br&在PS/2规范的键盘下,每按一次键,发送一次信号。各个键盘的信号不一样,但可以同时发射。&br&&br&USB协议下,键盘会以某个固定的回报率(每秒125-1000次),定期向主机发送当前按键的状态,每次发送8个字节,这8个字节的具体内容则是:&br&第一个字节:8位分别表示左右的Ctrl、Shift、Alt、Win各自是否被按下。这8个键统称为(modifer key),因为规范已经事先定义好每一位的含义,从而得以能够只用一个字节就表示8个键的状态。&br&第二个字节:保留(无用)&br&其余6个字节:当前正按下的6个(一般按键,比如字母、数字等)(如果按了7个以上,根据键盘主控芯片内置的程序,可能取最先按的6个,也可能取最后按的6个)。&br&即每1-8ms,可以发送最多14个按键的状态信息。&br&最多能发送14个按键,扣除Ctrl、Alt、Win、Shift一共8个键外,还剩下6个字母、数字等按键啦。&br&这个是USB规范的痛。
其实很简答的一个问题。冲突这个词语,是针对USB而言的。以下针对机械键盘或者比较老的那些键盘,以前很老的键盘通常都是机械式的。机械式即为每个键拥有独立的开关的。而不像现在贴片式键盘。首先说说PS/2吧。IBM发明的~ ~!PS/2协议下,键盘是每次发生按…
来自子话题:
&p&推荐:Filco Minila Air 无线蓝牙机械键盘(既然是便携,多根数据线总是个烦恼)&/p&&br&&p&在购入这款机械键盘之前,本人也先后试用过樱桃厂,国产厂等多家公司出品的机械键盘若干套。但这些键盘有个共性那就是:均为有线连接方式。&/p&&br&&p&忍受了多年数据线缠绕的烦恼后,本着极简主义的态度,本人想在市场上搜寻一把合适的无线机械键盘。经过两周的时间搜寻资料寻找卖家。&/p&&br&&p&总结下心仪的机械键盘条件:&/p&&p&1.无线&/p&&p&2.小巧(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键越少越好,质量越轻越好)&/p&&p&3.颜色与设计简约(实在没有,也可通过搭配键帽达到想要的效果)&/p&&p&4.有方向键(本人在Vim和IDE上编程时间各半,个人还是喜欢有方向键)&/p&&br&&p&费劲艰辛,终于在15年8月觅得一把全新的Filco Minila Air 白色无线机械键盘。 市面上大多是黑色版的,白色稀少,Filco的中国代理公司花尽也是长期处于缺货状态。并且这把白色的Filco比黑色版要贵出大约300RMB(单纯是颜色不同,外观性能是一致的),但作为外貌党之好割肉了。&/p&&p&&img src=&/7d3c3c908ed4ed3bf233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7d3c3c908ed4ed3bf233_r.jpg&&&img src=&/1408babf4dae7d8e3b0c896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1408babf4dae7d8e3b0c896_r.jpg&&&img src=&/dbd41ffb6b71bb6c91eebe299de45eef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dbd41ffb6b71bb6c91eebe299de45eef_r.jpg&&大LOGO标志着它的出身&/p&&p&&img src=&/2a67ed6afcbbbeb4200579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2a67ed6afcbbbeb4200579_r.jpg&&&img src=&/0cc38de1c83e7b315d4c6f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0cc38de1c83e7b315d4c6f_r.jpg&&附送的原厂奶酪绿键帽&/p&&p&&img src=&/69ccaa5ac0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69ccaa5ac0_r.jpg&&附送的原厂键帽与拔键器&/p&&br&&p&本人的电脑是MacBook Pro. OS X Yosemite 10.10.4 &/p&&p&于是开始调换键位。&/p&&p&1.
Caps lock键改为Ctrl(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没有在中文输入法的情况下误按这个键的苦恼),取消这个很鸡肋的键。现在变为了两个Ctrl键,在Vim下按快捷键手指移动距离更短。&/p&&img src=&/4c1f2a4c129145fac327bc93f223b05a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4c1f2a4c129145fac327bc93f223b05a_r.jpg&&&p&2. DIP跳线调到6的位置(短短的回退键很容易按错好吗,交换反斜杆与退格这两个键的位置,另附茶轴照~&br&&/p&&p&&img src=&/2b4401ec91dad640ea0a019d18ed3396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2b4401ec91dad640ea0a019d18ed3396_r.jpg&&&img src=&/f9e6e46f2c0b944ec25eb4f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f9e6e46f2c0b944ec25eb4f_r.jpg&&3.
键盘背面(左上角是6个跳线)&br&&/p&&img src=&/73abd41de08f8cd7ee62b2b549ba73b2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73abd41de08f8cd7ee62b2b549ba73b2_r.jpg&&&br&4. 键帽做工&br&&img src=&/afadda2a6ef510ff9c249543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afadda2a6ef510ff9c249543_r.jpg&&&br&&p&之前很多网友反映蓝牙不好用 经本人试用后感觉蓝牙没有问题,和笔记本连接很容易,输入也没有感觉延迟。总结一下这个键盘的优缺点:&/p&&p&优点:&/p&&p&1. 满足本人的四点需求(见第一节的说明)&/p&&p&2.键帽加入了类肤涂层,触碰键帽的感觉就和触碰自己的皮肤一样没有区别,是本人使用过的键盘里面手感最好的。&/p&&p&3.本人购买的是茶轴,轴的选择因人而异(游戏OR打字,手指的力度),轴的方面就不做评价,只是想说这个茶轴很舒服,噪音不大,段落感也比较明显。&/p&&p&缺点:&/p&&p&1.价格较贵,因为品牌的因素,溢价比较高。&/p&&p&2.重量并不轻,因为内置了钢板。&/p&&p&3.键帽比较难配&/p&&p&4.被大家一直吐槽的键帽材料(ABS键帽打油很快,迟早需要换键帽)&/p&&p&另附本人在家工作的环境照片,力求桌面简洁与干净,可以看到和这款键盘相得益彰呢(键盘防尘罩为本人定制,非原厂)&/p&&br&&img src=&/524eaba5bdff2f48bfb32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524eaba5bdff2f48bfb32_r.jpg&&&br&&img src=&/5ae1e220dfafa3d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5ae1e220dfafa3d_r.jpg&&&br&换上奶酪绿的键帽,光线问题,有些发黄。&br&&img src=&/5d1cabe715eec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5d1cabe715eec_r.jpg&&&br&&img src=&/c1e84bff5a164cdc50127d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c1e84bff5a164cdc50127d_r.jpg&&&br&不如纯色的
推荐:Filco Minila Air 无线蓝牙机械键盘(既然是便携,多根数据线总是个烦恼)在购入这款机械键盘之前,本人也先后试用过樱桃厂,国产厂等多家公司出品的机械键盘若干套。但这些键盘有个共性那就是:均为有线连接方式。忍受了多年数据线缠绕的烦恼后,本…
这个问题早在2007年就讨论过,参见我的flickr:&a href=&///?target=http%3A///photos/keso//&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hotos/keso/&/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这个船型的Caps Lock设计,是IBM的专利设计,是为了减少误按,因为Caps Lock旁边的字母A和Shift键,都是经常会被用到的,设计成按键右侧低的船型,可以减少误按的可能。&br&&br&不过,更多人认为,Caps Lock按键是个多余的设计,应该彻底取消这个按键。
这个问题早在2007年就讨论过,参见我的flickr:这个船型的Caps Lock设计,是IBM的专利设计,是为了减少误按,因为Caps Lock旁边的字母A和Shift键,都是经常会被用到的,设计成按键右侧低的船型,可以减少误按的可能。不过,更多人认为…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br&薄膜键盘相比机械键盘的优势有:&br&&br&&br&&b&成本和价格&/b&&br&100-200元已经可以买到质量很不错的微软、罗技等大牌薄膜键盘,其中很多还是键鼠套装。实在不想在外设上花太多钱的话,三四十元也够用。500元可以买到G510S这种狂拽炫酷叼的型号了,对于机械键盘来说还只是入门级价位。&br&&br&&br&&b&便携性&/b&&br&现如今基本所有笔记本电脑采用的都是剪刀脚结构的薄膜键盘,唯一使用机械键盘的是这货:&br&&img src=&/d58c9c6d8fcee273d22dec99e43429f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58c9c6d8fcee273d22dec99e43429f7_r.jpg&&(图片来自太平洋电脑网)今年上市的微星GT80。即便采用了这种奇怪的布局(使用时需要加手托)还是达到了49mm的厚度。&br&而以便携性为卖点的平板电脑,与其搭配的各种蓝牙键盘普遍厚度在10mm以下。罗技K480这种自带支座的,也不过20mm。&br&&br&&b&人体工学&/b&&br&微软最喜欢这个,他家的键盘有很多长这样的:&br&&img src=&/362cebbdba5f121df9d2313b_b.png& data-rawwidth=&210& data-rawheight=&1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0&&&img src=&/1b3b48aa87acef66e2f41da_b.png& data-rawwidth=&217& data-rawheight=&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7&&&img src=&/bdb8b2e8d6eaae7aeb538d0a2f167977_b.png& data-rawwidth=&215& data-rawheight=&1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5&&用过都说好(不过都挺贵)。机械可没有拧成这样的。&br&&br&&b&防水、防尘性能&/b&&br&机械键盘最怕的就是水和灰尘。别说一杯水,就是几滴水溅到轴里,轻则这个键坏掉,重则键盘报废。而灰尘进到轴里吸附在润滑油上,会很快导致键盘手感变差,寿命缩短。除了定期清扫、盖防尘罩之外,很多发烧友甚至会手工拆开每个轴加轴纸,以提高防尘性能。&br&而薄膜键盘大多都有透水孔设计,水泼到上面只需要倾斜键盘等水流干就行了。灰尘更是听都没听说过,多少人是看不下去键盘里太脏了才去清理键盘的。&br&退一万步讲,就算进水坏了,由于价格的优势,换一把薄膜键盘也没那么心疼。&br&&br&&b&噪音性能&/b&&br&只要是机械键盘就吵,青轴吵上加吵。如果加静音胶圈,也只是把脆音变成了闷音,同时极大程度破坏手感。&br&做工合格的薄膜键盘,其噪音还没有指甲碰到键帽的声音大。&br&&br&&br&薄膜键盘发明出来就是为了取代机械键盘的,事实上也确实做到了。怎么能说它各方面都不如机械键盘呢?&br&&br&----------&br&另外说一句,手感这个东西主要还是看喜好,有人就喜欢薄膜那种手感,有人不是机械就不想打字。不能武断地说孰优孰劣。机械键盘的优势是长寿命和稳定的手感,而不是更好的手感。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薄膜键盘相比机械键盘的优势有:成本和价格100-200元已经可以买到质量很不错的微软、罗技等大牌薄膜键盘,其中很多还是键鼠套装。实在不想在外设上花太多钱的话,三四十元也够用。500元可以买到G510S这种狂拽炫酷叼的型号了,对于机…
&b&* 机械键盘 *&/b&&br&&br&我自己有两个 Cherry 机械键盘:白色外壳的茶轴、黑色外壳的红轴。&br&&br&&b&1. Cherry 茶轴键盘&/b&&br&&br&在选择茶轴键盘的时候,本来目标是 Filco 的茶轴87键小键盘,但是与 Cherry 茶轴键盘细细比较手感的时候,发现虽然都是使用 Cherry 茶轴,但 Cherry 的流畅度还是要好一些,Filco在行程的时候有点小瑕疵,所以我最终还是选了Cherry。当然这有可能是键盘的个体差异。&br&&br&我对现在使用的 Cherry 茶轴键盘很满意,唯一一点不爽是太大,我根本不需要数字键盘。&br&&br&&b&2.
红轴 vs 茶轴&/b&&br&&br&这部分是回答 Lawrence 在评论中的提问。&br&&br&红轴和茶轴分别是 Cherry MX 系列开关里面最“软”和次“软”的,它们的相同点:压力克数都是45克,都没有“click”的感觉(只有青轴有“click”装置)。但它们手感的区别蛮明显的:&br&&br&红轴的键程与力度的关系是线性的(Linear,与黑轴一样),没有段落感;茶轴的键程与力度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有轻度段落感的(Soft Tactile)。&br&&br&段落感是由开关的形状决定的,这两个图应该能说明问题:&br&&br&红轴:&a href=&///?target=http%3A//geekhack.org/attachment.php%3Fattachmentid%3D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geekhack.org/attachment&/span&&span class=&invisible&&.php?attachmentid=15449&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茶轴:&a href=&///?target=http%3A//geekhack.org/attachment.php%3Fattachmentid%3D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geekhack.org/attachment&/span&&span class=&invisible&&.php?attachmentid=15446&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另外使用的时候红轴的声音会比茶轴更大一些。&br&&br&&b&3. Das Keyboard&/b&&br&&br&Das Keyboard 机械键盘的水准也是一流的,同样使用 Cherry MX 系列开关,手感与 Cherry 相当,不过键帽的触感非常舒服,比 Cherry 的还要好。对我个人来讲唯一的问题是最新一代使用了黑色的镜面面板,太潮太偏向游戏玩家风格了。&br&&br&&b&* 电容键盘 *&/b&&br&&br&短暂试用过 RealForce 的电容键盘,型号不记得了,流畅的手感还是挺难忘的。&br&&br&HHKB 暂时还没试过,那常被人诟病的按键布局恰恰是我想要的,我个人使用习惯里面用不到的键我一个都不想要,所以准备搞一个 HHKB 来玩一下。
* 机械键盘 *我自己有两个 Cherry 机械键盘:白色外壳的茶轴、黑色外壳的红轴。1. Cherry 茶轴键盘在选择茶轴键盘的时候,本来目标是 Filco 的茶轴87键小键盘,但是与 Cherry 茶轴键盘细细比较手感的时候,发现虽然都是使用 Cherry 茶轴,但 Cherry 的流畅…
来自子话题:
买了不用的人不会买LAMY,太低端。&br&买了不用的人不会买机械键盘,太高端。&br&&br&2014 10 月补充,还有一种人,叫懒。&br&&br&(另外,我也买了 lamy,然后也不用,为啥,因为觉得不好用,写中文推荐白金3776)
买了不用的人不会买LAMY,太低端。买了不用的人不会买机械键盘,太高端。2014 10 月补充,还有一种人,叫懒。(另外,我也买了 lamy,然后也不用,为啥,因为觉得不好用,写中文推荐白金3776)
笔记本的键盘本身没带代码逻辑处理芯片,只是键芯 (就是一个按键板子 只有按键的IO口)。一般是标准的8的矩阵, 也就是软排线上一般有&26个IO口(多的一般是LED灯)。本身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键盘 ,只是一个键盘 无芯片无程序的一部分硬件。
笔记本的键盘本身没带代码逻辑处理芯片,只是键芯 (就是一个按键板子 只有按键的IO口)。一般是标准的的矩阵, 也就是软排线上一般有&26个IO口(多的一般是LED灯)。本身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键盘 ,只是一个键盘 无芯片无程序的一部分硬件。
来自子话题:
台湾的KBT和Ducky,日本的Filco,韩国的Leopold,美国的酷冷和Das,德国原厂的Cherry。最受推崇的莫过于Cherry原厂和Filco。
台湾的KBT和Ducky,日本的Filco,韩国的Leopold,美国的酷冷和Das,德国原厂的Cherry。最受推崇的莫过于Cherry原厂和Filco。
之前做功课。准备买红轴的。&br&听说手感很好。&br&&img src=&/0bcb1d5fb037dbf1eaaa86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bcb1d5fb037dbf1eaaa86d_r.jpg&&&br&&br&而青轴段落感太强,又吵。压根就没考虑。&br&&img src=&/305895fea0e52c590f7bf6_b.jpg& data-rawwidth=&259& data-rawheight=&1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9&&&br&&br&但元旦期间filco air 的白色红轴都卖断货了。&br&据说要等很久才会有货。&br&&br&&br&无奈只能从茶轴和青轴里2选1。&br&&img src=&/e28d853c4c3_b.jpg& data-rawwidth=&448& data-rawheight=&3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8& data-original=&/e28d853c4c3_r.jpg&&&br&&br&那就先试试手感吧。&br&茶轴按下去。的确手感上有一种机械键盘的质感。但是特别朴素。感觉和以前用了N年的狼蛛差也差不了太多。&br&&img src=&/a760a1a350bed050ec94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a760a1a350bed050ec94_r.jpg&&&br&&br&&br&&br&然后又摁了一下青轴。&br&好像不太对。和平时用的键盘不太一样。&br&难道是我的错觉么?&br&&img src=&/c89bb3d118943cbfb0fb0af5ddc8269d_b.jpg& data-rawwidth=&274& data-rawheight=&1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4&&&br&&br&小心翼翼地又按一下……&br&&img src=&/7eaf39e890ffc5093159bb_b.jpg& data-rawwidth=&586& data-rawheight=&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6& data-original=&/7eaf39e890ffc5093159bb_r.jpg&&&img src=&/9fd96c31bf656d54dd99_b.jpg& data-rawwidth=&265& data-rawheight=&1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5&&&img src=&/18a5123b01cbeefc6fda2a1152a81aed_b.jpg& data-rawwidth=&259& data-rawheight=&1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9&&怎……怎么可能。&br&一种前所未有地感觉……&br&错觉,一定是错觉。都是机械键盘不可能差那么多的。&br&&br&再按一下。&br&键帽与青轴一同敲击在钢板上所反馈出的清晰触感透过手指传递到全身四肢。&br&『啪啪啪』的键盘声,伴随着手指的呻吟萦绕在耳边。&br&&img src=&/a31d65cd131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31d65cd131c_r.jpg&&&br&&img src=&/90b8dd8b070cead0afbe5869cace6a1d_b.jpg& data-rawwidth=&274& data-rawheight=&1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4&&&br&&br&&img src=&/e91d48cc758f27fac8fc6_b.jpg& data-rawwidth=&273& data-rawheight=&1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3&&&br&&br&现在用了近5个月。打字,尤其是大段大段的打字。绝对是一种享受。&br&只要脑子里想到什么,然后十指如飞地打出来。&br&青轴特有的响声非但不吵,反而增加了码字地节奏感。&br&&br&即使是修图,一个手噼里啪啦的切换快捷键,一个手用数位板修图,感觉也超爽的。&br&而且我发现,为了体验这种感觉,经常是不自觉地进行了很多不必要的快捷键操作。&br&这就是青轴的魅力。&br&&img src=&/f6fda5750fad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f6fda5750fad_r.jpg&&
之前做功课。准备买红轴的。听说手感很好。而青轴段落感太强,又吵。压根就没考虑。但元旦期间filco air 的白色红轴都卖断货了。据说要等很久才会有货。无奈只能从茶轴和青轴里2选1。那就先试试手感吧。茶轴按下去。的确手感上有一种机械键盘的质感。但是特…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b journal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