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一关键绩效领域领域用国外技术授权,会不会处处受制于人

当前位置:
中国这一关键领域用国外技术授权,会不会处处受制于人?
文︱瞭望智库特约科技观察员铁流本文为瞭望智库特约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持集成电路产业的背景下,国内从事高性能CPU设计的单位或公司数量不断壮大。但美中不足的是,几乎所有单位都认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路线符合自主可控标准。比如飞腾在和中国电子合作后,将购买自ARM的Cortex&A57产品打上自主可控标签进军信息安全市场;展讯把购买自ARM的Cortex&A53和Mali的T720MP2集成得到的椒图芯片打上了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标签,搭载椒图芯片的“安全手机”与央企单位达成供货意向,后续还将面向国家众多涉及安全的行业领域、政企市场全面推广。而这些芯片技术架构的来源,都是ARM。ARM是谁?ARM是英国的芯片知识产权(IP)提供商。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的芯片技术结构。虽然国内一些芯片公司,以自主可控旗号获得国家项目和经费,并打进党政军市场,但实际上这些基于ARM技术授权的自主可控芯片,距离真正的自主可控,仍有差距。检验是否自主可控,有一条基本的标准——信息安全不受制于人,产业发展不受制于人。这就必须做到知识产权自主可控、能力水平自主可控、发展自主可控、供应链自主可控、具备“国产”资质、利润不受制于人。而这6个方面,恰恰是ARM阵营IC(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需要奋力弥补的。1知识产权受制于人国内ARM阵营的IC设计公司购买的IP核授权并非永久性授权,其授权具有诸多限制性和期限性。目前,ARM在国内不开放ARM&32位的指令集授权(事实上,基于ARM&32位指令系统的CPU芯片在移动互联网世界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因此ARM&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也不会将32位指令集授权客户了)。而在服务器领域,由于迫切需要攻打竞争对手英特尔的地盘,ARM目前对国内少数厂商开放了64位ARM&V8服务器授权,且存在有效期。可以想象,未来ARM一旦在服务器市场站稳脚跟,对国内厂商的服务器授权态度恐怕也将是另一番情景。知识产权受制于人隐含着巨大的技术风险——英特尔于2006年取消对威盛VIA的前端总线授权,就对威盛公司造成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而最近制裁中兴的事件中,一旦制裁被认真执行,美国和美国控制的ARM企业不再授权(ARM虽然是英国公司,但主要的研发中心在美国),那就会对国内ARM阵营的IC设计公司造成巨大的冲击。2能力水平受制于人&CPU和操作系统一样,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即便获得国外公司提供的全部源代码,但如果没有设计文档和吸收消化能力,也是很难吃透的。如同操作系统一样,微软早就号称把所有Windows源代码交给了中国政府审查备案,但即便如此,中国还尚未掌握对Windows全部代码的解读吸收能力,更何况ARM。熟悉IC设计的开发者应该都知道,一个IP设计公司在对第三方提供其设计好的IP时,即便是较开放的软核授权,也不会做到所有代码可读可修改,而是包装了好多模块,其中有些可以配置、有些可以修改,而在大部分模块内部都不可能进行随意修改。除非能够完全不依赖于ARM提供的公版核心,从零开始就自己设计研发,这方面比如国内几家老牌CPU厂商龙芯、申威等,从头开始就采用自主开发微结构的做法,虽然在性能和兼容性方面走了一些弯路,但不存在能力水平不可控的问题。如果长期购买ARM&IP核授权,而不自主设计微结构,就会导致缺乏工程实践能力。毕竟实践出真知,没有独立完成微结构的设计,必然导致不具备独立开发微结构的能力,。而这也是中国近年来ARM芯片的年出货量超过10亿片,但没有一片芯片的微结构是国内自主设计的根源!3安全受制于人&由于ARM微结构不被国内企业掌握,因此在安全和后门问题上,必然得不到根本保障。微结构决定了CPU的性能、功耗、安全性等要素,而日常我们所说的双核、四核、八核CPU芯片,其实是将2、4、8个微结构(CPU核)的接口互联并集成到一片硅片上。正因此,由于都是购买ARM设计的微结构,所以基于ARM结构的国产芯片的性能、功耗、安全性都由ARM决定,中国ARM阵营IC设计公司在性能、功耗、安全性根本不具备话语权,能够做主的,仅仅是把这些ARM微结构组合成双核、四核、还是八核的CPU芯片,以及在后端设计方面,在ARM留有的冗余范围内,将主频定得高一点还是第一点。4发展权受制于人&指令集是存在于CPU内的程序,它用一些代码表达读、写等操作,让计算机做各种运算的一套命令标准,是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上,重新设计一套指令集的难度近乎于零。美国也一度禁止将单独的指令集申请为专利,只有当指令集与实现方法相结合的时候才被允许申请专利。但是指令集对IC设计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当年ARM“半残疾式”的指令集就根本不可能设计出高性能芯片,随着近年来ARM更新指令集,以及购买了MIPS&498条指令集授权后,才使其能在高性能芯片领域一展拳脚。单纯的指令集本身价值非常有限,真正有价值的是围绕指令集构建的软件生态、指令集的实现方法和自由扩展指令集的权力。举例来说,华为购买ARM指令集授权,但是不具备自主扩展指令集的权力,只能局限在ARM所构建的生态以及游戏规则里生存。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能够获得ARM产业生态长期的支持,但问题也很明显,无法进行更大程度的自主生态的建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龙芯。龙芯在获得了MIPS公司的永久授权后开始自主扩展指令集——loongISA有1907条,源自MIPS的有527条,其余指令都是龙芯自主扩展的。由于自建生态,龙芯在软件层面就需要自行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优化支持。但长远来看,好处很明显——能够真正引领自身产业生态的发展,甚至主导开源社区的发展权。而购买ARM指令集授权只能是ARM卖什么,你用什么。5利润受制于人&由于在ARM体系中,“每个环节做什么”、“有多少利润”在AA(ARM芯片+安卓系统)体系中已经形成潜规则,国内ARM阵营厂商基本沦为AA体系的“马仔”。如果是购买ARM指令集授权,不仅价格成本昂贵,而且授权期限仅仅5年,还被限定使用范围。最关键的是“买无止境”——指令集到期接着买,指令集更新还得买;每次以什么价格授权,ARM说了算;如果是购买IP核授权,除了一笔不菲的授权费外,每生产一片芯片还需缴纳专利费。这也是为什么中国ARM芯片年出货量超过10亿片,但产业依旧不赚钱的原因。反观在ARM阵营里真正混得好的,诸如高通、苹果、三星、华为等公司,很多都不是或不完全依赖于在市场上直接出售芯片赚钱。高通在2014年凭借专利业务获得利润66亿美元,芯片业务赚取利润38亿美元,近60%营业利益来自于技术授权费,总利润将近一半源自中国市场。高通芯片业务38亿美元的利润更多的是依赖于市场份额巨大的因素,但利润的主要来源是高通税、专利授权费等方面的盈利。而2015年被中国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后,新版专利授权协议给了大陆手机厂商更大的自由度,谈判难度大幅提升,直接导致至今依然有不少大陆手机厂商尚未与高通签约,专利费悬空未缴,高通2015年3季度净利润锐减44%。苹果、华为都采用垂直整合模式,自家的手机芯片不外卖,自产自销过日子,芯片价格内部定价,依靠自家手机的高溢价获得利润为芯片业务留足利润空间。三星也是如此,除了出售给某国产手机少量芯片外,基本上都是依靠垂直整合模式自产自销,依靠自家手机的高溢价为芯片部门预留利润,而非在市场上直接出售芯片。&6供应链受制于人&国内ARM阵营IC设计公司在供应链上严重依赖境外公司。比如,华为海思麒麟910等相关芯片全部依赖台积电工艺;华为16纳米制程16核ARM公版微结构服务器芯片也依赖台积电工艺;飞腾1500A也依赖境外工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龙芯3A0虽可以采用境内工艺流片。但龙芯目前在国内消费市场的现状也有目共睹。ARM获得“自主可控”身份意味着什么?随着国内网络安全和自主可控等规划和战略的出台,国内的IT自主厂商也终于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而在中国希望重新制定IT产业游戏规则的时候,国外的IT企业开始模仿类似ARM所采取的“开放授权”的障眼法,纷纷通过技术授权及合资策略成立本土化公司,企图穿上国产“自主可控”的合法化马甲。比如,目前IBM通过OpenPower联盟授权在国内成立了中晟宏芯CPU企业;微软推出中国政府专用版本的windows10,并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进行销售;IBM的informix数据库也已通过开放授权方式代理给了国内几家数据库厂商。乱花渐入迷人眼。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产品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性产品,其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目前情况看,如采用ARM技术授权的厂商在国内俨然已被贴上了自主可控的标签,堂而皇之地进军党政军市场。如果国家没有对自主可控身份的清晰认定,那么接下来,ARM芯片就可能变身国产自主CPU、微软Windows10就可能变身国产自主操作系统、IBM&informix就可能变身国产自主数据库。这样的日子还会远么?(作者微信:tieliu1988)
本文链接: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
看完这篇文章心情如何
奥巴马的政策改变并不是为了古巴人的福祉,其对古政策新理念的最终目的,仍是要对古巴进行“民主
扫一扫订阅
环球视野微信我国在高端及核心制造领域严重受制于人
热门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我国在高端及核心制造领域严重受制于人
我国在高端及核心制造领域严重受制于人
&浏览次数:205&发布时间:&QC检测仪器网
  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一份数据显示,我国业的中低档产品尽管已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但高端分析仪器严重依赖进口,几乎达到100%。由于业在技术研发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近几年来经济形势又处于低谷,使得国内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缺少资金支持,投入有限,导致我国仪器仪表业的创新能力十分薄弱,加上缺少关键核心技术,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根据数据统计,我国从2012年初逐渐增加进口,并于2014年初首次突破3000万台,表也从2010年的几十万台增加到8000多万台,除此以外,流量仪表、液位仪表、电子测量仪器等产品近年进口量也明显增加。
  与此同时,作为装备制造业&工作母机&的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是衡量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日前国家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行业列为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必争领域之一,主要原因是其对于一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和国防工业中具有&锚定&作用。
然而,西方发达国家却想尽办法不让中国掌握这些核心技术,日本人更是想出龌龊的办法来限制中国企业。2002年,我国大连某企业从日本采购某型高端机床,让这家企业的高层领导无法接受的是,日方为了防止机床挪动和变更用途,竟在产品中加密上锁,一旦设备挪动将自动锁死,数百万元的设备立刻变为一堆废铁。
最后,这家中国企业硬是靠自身的技术攻关突破了相关技术,这件事情虽然有惊无险,但却将中国国防工业中的三大重点领域,需要依赖日本的情况表露无疑。日本人的狂妄,可以从日本一篇题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的文章中看出端倪,一家媒体曾这样来形容中日工业关系,&日本控制关键零部件,中国在很多时候只是组装厂的角色&。这句虽然说的有点夸张,但却反映出中日工业生产联系的一个焦点,那就是在关键零配件和加工生产工具,特别是现代化机床和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实际上长期受制于日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似乎依然要维持这种状态。
上图为我国神舟载人飞船,该飞船的太阳翼基板和连接架在研制初期采用从日本进口的碳纤维材料,日本在得知中国将日本材料用于航天生产后,立即中断了向中国出口此类物品,我国科研单位被迫组织攻关力量加速研制国产化替代方案,在&悬崖&边上拯救了神舟飞船。在高端生产材料,特别是航空材料&&特种铝合金材料和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中国到目前还在大量进口,正在生产线上紧张装配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大量使用了美国和加拿大生产的铝合金材料,材料科学是中国工业永远的痛。
1958年,日本和我国同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56年过去,如今日本已成为数控机床世界第一强国,而我国数控机床却需要大量依赖进口。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电子元器件领域,五十年代我国从德国进口了当时最先进的电子元件生产设备,不低于日本的制造水平,可如今日本对华出口的最重要两项之一就是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短短的二三十年间,中国就错失了最佳的发展时期,那时的中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内斗正酣。
事实上,日本不仅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端机床,还限制中国自己研制高端机床,控制器是数控机床的核心,相当于电脑的CPU,是制造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然而目前,以日本FANUC和德国SIEMENS为首的控制器巨头的产品垄断市场80%以上,高端产品不仅垄断,而且限制中国进口。日本人称&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寸步难行&。中国对日本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加强而不会越来越削弱。这就意味着&日本越来越有能力控制中国&。这些话虽然有些狂妄,但中国在工业产生领域的处于弱势却是不争的事实。
除去工业数控机床外,在以碳纤维材料、电子元器件为代表的工业零配件方面,中国也依赖于日本。我们知道机床是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骨骼,而电子元器件则是维生素。在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和配套产品领域,中国几乎压倒性的依赖日本。一些外国网友上传图片指出,中国的红旗9型导弹采用了日本某品牌生产的AZ8112型行程开关,而中国潜艇使用的日本某品牌生产的导航雷达系统。
冷战结束后,由于碳纤维的高技术含量、高利润回报,西方国家仍然对我国实施禁运,实际上,军用高强度碳纤维原丝和其生产技术是西方国家对中国严格禁运的最重要技术,和这个等级的禁运相提并论是核武器技术。今年5月26日,日本兵库县警方以&涉嫌非法出口碳纤维材料给中国的罪名&逮捕3名日本人。2012年,一名中国公民被指控非法向中国出口M60JB碳纤维。M60JB碳纤维是日本东丽公司的T300级碳纤维型号,是一种低品级高模量碳纤维,主要用来生产运动自行车零件、钓鱼竿和减震弹簧,连钓鱼竿的材料都不给中国,足见封锁之彻底。
实际上,日本对中国常常采取核心技术封闭加技术交流限制,我们想山寨都山寨不了。如今,与老一辈科学家造原子弹的时代不一样,在芯片以毫米计、线路以万计算的电子世界里,&逆向工程&的方法似乎已经难以奏效,中国只有加快在基础学科和工业生产的大量投入,更多的培养全心全意致力于技术研发的企业和个人,脚踏实地,去除浮躁,扎扎实实打好自己的基础,才能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大小:&&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邮箱:(E-mail)&
北京考斯泰仪器信息有限公司&&
电&&话:(Tel)010-&/&&&
Copyright&&& Inc.All Rights Reserved.我国重大技术装备正逐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据新华社电 近日,由航天科工十院研制的3000马力大功率液力变速器技术,获得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技术创新奖。这项由军用技术转化而来的高科技产品,是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双变一体行星式液力变速器,打破了国外在油气田领域的技术限制和封锁。
&&& 这并非孤例。从目前正在北京举办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了解到,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一批军用技术逐步应用于民用领域,正在助力我国企业打破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 在航天科工集团展区,外形酷似平板车的全向移动装备,核心技术是此前一直由西方国家掌握的麦克拉姆轮。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所长葛令民介绍说,这项技术原本用于军用飞机部件对接安装,军民融合促使这些技术走向商用市场。
&&& 在位于内蒙古的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公司,由科工四院重工公司研制生产的可载重220吨的多轴电动轮重型矿用自卸车,打破矿用车市场曾经由国外产品垄断局面。同时国家对于国产技术的扶持政策,正促使更多矿业企业采用国产设备。
&&&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在航天科技集团,利用航天推进剂燃烧技术转化开发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产品、化肥生产等领域;利用液体火箭推进剂输送等技术转化开发的长输管线输油泵,打破国际垄断,已在中石化“昆明―大理”“南宁―北海”多条输油管线得到应用。
&&& 军用技术转民用的潜力还不仅于此。可以预见,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类似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中国技术还将层出不穷。
&&& “千锤百炼的军用技术,结合上民用需求,就能在民用领域找到新的生机。未来几年,在重大装备领域,人们将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国产新设备。”一位企业负责人说,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在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基础依然薄弱,这有待继续努力。《中国质量报》
&&?&&&&?&&[转载]中国这一关键领域用国外技术授权,会不会处处受制于人?
中国这一关键领域用国外技术授权,会不会处处受制于人?
作者:铁流 &&
来源:瞭望智库&&发布时间:
& &&到底什么才是自主可控的国产芯片,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认定。目前主流的在ARM技术授权的基础上搞国产芯片开发的方式,显然值得商榷。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持集成电路产业的背景下,国内从事高性能CPU设计的单位或公司数量不断壮大。
但美中不足的是,几乎所有单位都认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路线符合自主可控标准。
比如飞腾在和中国电子合作后,将购买自ARM的Cortex&A57产品打上自主可控标签进军信息安全市场;展讯把购买自ARM的Cortex&A53和Mali的T720MP2集成得到的椒图芯片打上了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标签,搭载椒图芯片的“安全手机”与央企单位达成供货意向,后续还将面向国家众多涉及安全的行业领域、政企市场全面推广。
而这些芯片技术架构的来源,都是ARM。
ARM是谁?ARM是英国的芯片知识产权(IP)提供商。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的芯片技术结构。
虽然国内一些芯片公司,以自主可控旗号获得国家项目和经费,并打进党政军市场,但实际上这些基于ARM技术授权的自主可控芯片,距离真正的自主可控,仍有差距。
检验是否自主可控,有一条基本的标准——信息安全不受制于人,产业发展不受制于人。这就必须做到知识产权自主可控、能力水平自主可控、发展自主可控、供应链自主可控、具备“国产”资质、利润不受制于人。
而这6个方面,恰恰是ARM阵营IC(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需要奋力弥补的。
& &1知识产权受制于人
国内ARM阵营的IC设计公司购买的IP核授权并非永久性授权,其授权具有诸多限制性和期限性。
目前,ARM在国内不开放ARM&32位的指令集授权(事实上,基于ARM&32位指令系统的CPU芯片在移动互联网世界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因此ARM&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也不会将32位指令集授权客户了)。
而在服务器领域,由于迫切需要攻打竞争对手英特尔的地盘,ARM目前对国内少数厂商开放了64位ARM&V8服务器授权,且存在有效期。
可以想象,未来ARM一旦在服务器市场站稳脚跟,对国内厂商的服务器授权态度恐怕也将是另一番情景。
知识产权受制于人隐含着巨大的技术风险——英特尔于2006年取消对威盛VIA的前端总线授权,就对威盛公司造成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而最近制裁中兴的事件中,一旦制裁被认真执行,美国和美国控制的ARM企业不再授权(ARM虽然是英国公司,但主要的研发中心在美国),那就会对国内ARM阵营的IC设计公司造成巨大的冲击。
2能力水平受制于人
CPU和操作系统一样,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即便获得国外公司提供的全部源代码,但如果没有设计文档和吸收消化能力,也是很难吃透的。
如同操作系统一样,微软早就号称把所有Windows源代码交给了中国政府审查备案,但即便如此,中国还尚未掌握对Windows全部代码的解读吸收能力,更何况ARM。
熟悉IC设计的开发者应该都知道,一个IP设计公司在对第三方提供其设计好的IP时,即便是较开放的软核授权,也不会做到所有代码可读可修改,而是包装了好多模块,其中有些可以配置、有些可以修改,而在大部分模块内部都不可能进行随意修改。
除非能够完全不依赖于ARM提供的公版核心,从零开始就自己设计研发,这方面比如国内几家老牌CPU厂商龙芯、申威等,从头开始就采用自主开发微结构的做法,虽然在性能和兼容性方面走了一些弯路,但不存在能力水平不可控的问题。
如果长期购买ARM&IP核授权,而不自主设计微结构,就会导致缺乏工程实践能力。毕竟实践出真知,没有独立完成微结构的设计,必然导致不具备独立开发微结构的能力,。
而这也是中国近年来ARM芯片的年出货量超过10亿片,但没有一片芯片的微结构是国内自主设计的根源!
3&&&安全受制于人
由于ARM微结构不被国内企业掌握,因此在安全和后门问题上,必然得不到根本保障。
微结构决定了CPU的性能、功耗、安全性等要素,而日常我们所说的双核、四核、八核CPU芯片,其实是将2、4、8个微结构(CPU核)的接口互联并集成到一片硅片上。
正因此,由于都是购买ARM设计的微结构,所以基于ARM结构的国产芯片的性能、功耗、安全性都由ARM决定,中国ARM阵营IC设计公司在性能、功耗、安全性根本不具备话语权,能够做主的,仅仅是把这些ARM微结构组合成双核、四核、还是八核的CPU芯片,以及在后端设计方面,在ARM留有的冗余范围内,将主频定得高一点还是第一点。
4&&发展权受制于人
指令集是存在于CPU内的程序,它用一些代码表达读、写等操作,让计算机做各种运算的一套命令标准,是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技术上,重新设计一套指令集的难度近乎于零。美国也一度禁止将单独的指令集申请为专利,只有当指令集与实现方法相结合的时候才被允许申请专利。
但是指令集对IC设计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当年ARM“半残疾式”的指令集就根本不可能设计出高性能芯片,随着近年来ARM更新指令集,以及购买了MIPS&498条指令集授权后,才使其能在高性能芯片领域一展拳脚。
单纯的指令集本身价值非常有限,真正有价值的是围绕指令集构建的软件生态、指令集的实现方法和自由扩展指令集的权力。
举例来说,华为购买ARM指令集授权,但是不具备自主扩展指令集的权力,只能局限在ARM所构建的生态以及游戏规则里生存。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能够获得ARM产业生态长期的支持,但问题也很明显,无法进行更大程度的自主生态的建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龙芯。龙芯在获得了MIPS公司的永久授权后开始自主扩展指令集——loongISA有1907条,源自MIPS的有527条,其余指令都是龙芯自主扩展的。
由于自建生态,龙芯在软件层面就需要自行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优化支持。但长远来看,好处很明显——能够真正引领自身产业生态的发展,甚至主导开源社区的发展权。
而购买ARM指令集授权只能是ARM卖什么,你用什么。
5利润受制于人
由于在ARM体系中,“每个环节做什么”、“有多少利润”在AA(ARM芯片+安卓系统)体系中已经形成潜规则,国内ARM阵营厂商基本沦为AA体系的“马仔”。
如果是购买ARM指令集授权,不仅价格成本昂贵,而且授权期限仅仅5年,还被限定使用范围。最关键的是“买无止境”——指令集到期接着买,指令集更新还得买;每次以什么价格授权,ARM说了算;如果是购买IP核授权,除了一笔不菲的授权费外,每生产一片芯片还需缴纳专利费。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ARM芯片年出货量超过10亿片,但产业依旧不赚钱的原因。
反观在ARM阵营里真正混得好的,诸如高通、苹果、三星、华为等公司,很多都不是或不完全依赖于在市场上直接出售芯片赚钱。
高通在2014年凭借专利业务获得利润66亿美元,芯片业务赚取利润38亿美元,近60%营业利益来自于技术授权费,总利润将近一半源自中国市场。
高通芯片业务38亿美元的利润更多的是依赖于市场份额巨大的因素,但利润的主要来源是高通税、专利授权费等方面的盈利。而2015年被中国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后,新版专利授权协议给了大陆手机厂商更大的自由度,谈判难度大幅提升,直接导致至今依然有不少大陆手机厂商尚未与高通签约,专利费悬空未缴,高通2015年3季度净利润锐减44%。
苹果、华为都采用垂直整合模式,自家的手机芯片不外卖,自产自销过日子,芯片价格内部定价,依靠自家手机的高溢价获得利润为芯片业务留足利润空间。
三星也是如此,除了出售给某国产手机少量芯片外,基本上都是依靠垂直整合模式自产自销,依靠自家手机的高溢价为芯片部门预留利润,而非在市场上直接出售芯片。
6&&&&供应链受制于人
国内ARM阵营IC设计公司在供应链上严重依赖境外公司。比如,华为海思麒麟910等相关芯片全部依赖台积电工艺;华为16纳米制程16核ARM公版微结构服务器芯片也依赖台积电工艺;飞腾1500A也依赖境外工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龙芯3A2000和3B2000虽可以采用境内工艺流片。但龙芯目前在国内消费市场的现状也有目共睹。
ARM获得“自主可控”身份意味着什么?
随着国内网络安全和自主可控等规划和战略的出台,国内的IT自主厂商也终于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而在中国希望重新制定IT产业游戏规则的时候,国外的IT企业开始模仿类似ARM所采取的“开放授权”的障眼法,纷纷通过技术授权及合资策略成立本土化公司,企图穿上国产“自主可控”的合法化马甲。
比如,目前IBM通过OpenPower联盟授权在国内成立了中晟宏芯CPU企业;微软推出中国政府专用版本的windows10,并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进行销售;IBM的informix数据库也已通过开放授权方式代理给了国内几家数据库厂商。
乱花渐入迷人眼。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产品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性产品,其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从目前情况看,如采用ARM技术授权的厂商在国内俨然已被贴上了自主可控的标签,堂而皇之地进军党政军市场。
如果国家没有对自主可控身份的清晰认定,那么接下来,ARM芯片就可能变身国产自主CPU、微软Windows10就可能变身国产自主操作系统、IBM&informix就可能变身国产自主数据库。
这样的日子还会远么?
责任编辑:向太阳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项关键科技领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