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唐秋歌三个字的赞美词比喻或赞美的句子

1,属相 以手法写景 表示物是人非的句子是 2,送友人 比喻对友人依恋之情的句子《蜀相》 作者:[唐]杜甫全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①,白水②绕东城。此地一③为别,孤蓬④万里征⑤。浮云⑥游子⑦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⑧去,萧萧⑨班马鸣⑩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属相是杜甫的谢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扫描下载二维码按要求写句子1.这个小村庄真美.(改写成比喻句)2.小明读书.(把句子写得更具体)3.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写)
1.这个小村庄像一座花园一样美.2.成绩优秀的小明喜欢在课余时间读关于科普知识的书.3.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早在六朝时,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赞颂人清白廉洁的品格.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中也有这个句子:( )
终结PIEYJ4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诗句感受(用一句比喻句写感受)在线1《子夜吴歌,秋歌》李白2《送友人》李白3《登岳阳楼》杜甫——————————————是比喻句啊··写感受!一句!
窝窝西门2474
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像是一阵秋风吹进人的心里,让人不禁有一种凄凉的感觉.表现了诗人在与友人分别后的落寞的心情.像是一幅景色萧索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表现了诗人为国家现状痛心疾首的感情.像是充满无限惆怅和忧虑的哀歌.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答案:解析: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语文
(2007,陕西,5)请你参加与《于丹(论语)心得》有关的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
(1)[办校刊]仔细阅读链接资料的[人物介绍],联系上下句补全“卷首语”。
卷 首 语
冲破藩篱,________________;解读经典,诠释人性。________________,直面诘问;勤恳真诚,回馈热情。
(2)[辩论赛]请结合链接资料的[相关言论],拟一道辩论题。
要求:辩论题的正、反观点不能只来自[相关言论]的同一句话。每方观点不超过15个字,字数大致相等。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资料:
  [人物介绍]
  于丹,北师大教授。从2006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连续推出她的《〈论语〉心得》讲座。她的解读唤起了民族记忆,冲破了专家与群众间的藩篱,让高深文化走出象牙塔,来到群众当中,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方式,让她收获了赞许,也面对着质疑。对此,她选择了从容,用加倍的勤恳真诚回馈赞许者的热情,用坦荡的“三鞠躬一握手”直面质疑者的诘问。
  [相关言论]
  ①大白话的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与毁灭。
  ②于丹是电视媒体强大的传播所创造的神话。
  ③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做的是文化普及工作。
  ④父亲、师长的悉心培养,博学、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促使她成功的强大力量。
科目:初中语文
阅读(2007·新疆乌鲁木齐)
荒漠化——不能回避的问题
  今年春夏之际,我国北方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我国荒漠化问题的关注。何谓荒漠化?1990年,联合国环境署在内罗毕召开的荒漠化评估会议上,指出当今荒漠化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所造成的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土地生产潜力衰退,土地资源损失(如沙尘暴),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地表出现不利于发展生产的地表形态(如沙丘)等。
  沙漠化,习惯上也叫沙化,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指非沙漠地区形成新的沙漠的过程。一般,因天然作用形成的沙漠化,其演变过程非常缓慢。例如气候干旱化,往往要经过几百年或上千年的时间,而人为作用形成的沙漠化,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就可造成严重后果。之所以会出现沙漠化,是因为具备了沙漠化的物质基础——沙。这些沙原来由于草本植物或灌木的覆盖,或者有“沙漠结皮”的存在,是相对稳定的;而一旦地表植被或地表覆盖物被破坏,这些沙子就会流动起来,构成危害。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3.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5%,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北等地,其荒漠化面积占全国荒漠化面积的98.5%。在全国的荒漠化土地中,土壤类型以沙为主的有173.97万平方千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沙漠化面积或沙化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8.1%,或者全部荒漠化面积的66%。
  我国荒漠化类型可分为风蚀(因风力造成的土壤损失)、水蚀(即通常理解的水土流失)、盐渍化(土壤损失少,但土壤里增加了过量的盆分,使得植物难以生存)和冻融(因土壤结冰和融化过程造成的土壤流失)四大类型。这些荒漠化类型的面积及其在土壤荒漠化因素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风蚀183.9万平方千米,占69.8%;水蚀25.9万平方千米,占9.8%;盐渍化17.4平方千米,占6.6%,冻融占13.8%。
  产生荒漠化的原因不外乎天然和人为两种,就自然原因而言,就形成荒漠化的天气条件和地质条件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因干旱和强风,我国历史上就经常出现强烈的沙尘暴,其中北京地区历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沙尘暴记录出现在公元440年,然而,今天出现的荒漠化多与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有关,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叠加上短期气候振动的干旱少雨,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因此,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快,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作用引起的。
  当前,我国必须采取一切有针对性的科学措施,严格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生物工程,恢复生态自然,才能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不列对“荒漠化”内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荒漠化是当前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道不能回避的问题。
B.荒漠化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所造成的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过程。
C.荒漠化是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所造成的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过程。
D.荒漠化是土地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并出现不利于发展生产的地貌形态的表现。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土地退化就是荒漠化的最终结果。
B.如果沙地表面的植被不被破坏就不会发生沙漠化。
C.我国荒漠化面积已接近全国总面积的1/3,且仍在扩大。
D.荒漠化的形成条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文章主要写了哪四层意思?是按什么说明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举例说明文中所采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2007年陕西课改中考试题)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抵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枝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姑置之(  )
②方敢示人(  )
③无处濯尘缨(  )
④某怒而去(  )
(2)下列加粗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
(3)请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须叟,其人狂奔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含有比喻的四字词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