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个血常规三项和病毒三项多少钱

化验肝功能多少钱_列表网问答
化验肝功能多少钱
化验肝功能多少钱
『化验肝功能多少钱』相关搜索
(C) 列表网&京ICP证100421号&京ICP备号-1&琼公网安备08我家孙子两岁十一个月了,发烧三天到医院查血常规是病毒感染,反复烧了四天体温在38一39.2度。偶尔_百度知道
我家孙子两岁十一个月了,发烧三天到医院查血常规是病毒感染,反复烧了四天体温在38一39.2度。偶尔
发烧三天到医院查血常规是病毒感染,但第四天下午又到39。偶尔流点鼻涕有点鼻塞。这几天吃了小儿安酚黄那敏和抗病毒药,反复烧了四天体温在38一39.2度。请各位宝妈和医生帮帮我吧.1度,高烧时用美林和退热栓我家孙子两岁十一个月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抵抗力太低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低烧五天,化验血常规白细胞低_问康网
& 低烧五天,化验血常规白细胞低
低烧五天,化验血常规白细胞低
本条健康问题最后更新于
& 人气 14 & 评论
全部症状:自觉身体没劲
发病时间及原因:低烧五天
治疗情况:吃一些清热减毒的和抗病毒的药,体温降一点
专家回答:你好,
多种疾病会引起是一种症状,风湿、结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持续低烧;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也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烧。身体的任何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持续低烧。低烧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血、尿、便等常规检查很难查出,有些因细菌感染的疾病引起的低烧,要通过细菌培养才能发现。不明低烧不能滥用药。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低热病人服用退热药,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乱用退烧药,还有导致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体温38℃以上时,才应考虑使用退烧药。持续低烧应尽早就医,应及早进行全面检查。
  你好,引起白细胞减少原因
(1)药物因素: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很多,主要有抗癌药,氯霉素,磺胺类消炎药止痛片,治疗甲亢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等.
(2)感染因素:很多感染性疾病可引起血细胞减少,如伤害,病毒感染,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肺炎,粟粒性肺结核等.
(3)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我想问下,我母亲近一周每天下午低烧,不能出门,只要出门就烧,除了低热没有任何症状,化验血常规也正常,.
问题:我想问下,我母亲近一周每天下午低烧,不能出门,只要出门就烧,除了低热没有任何症状,化验血常规也正常,. 性别:男 年龄:55
我想问下,我母亲近一周每天下午低烧,不能出门,只要出门就烧,除了低热没有任何症状,化验血常规也正常,她体检时查出子宫肌瘤,但是没有任何症状,糖尿病5年,也控制的很好,在去年因为空调受风了,一直没有治好,请问她低烧跟上次 ...
回答:你好
低热考虑还是跟感染有关,虽然白细胞没有反映。可试行抗生素治疗几天看下。 ...
今天孩子发烧化验血常规结果白细胞数目3.
问题:今天孩子发烧化验血常规结果白细胞数目3. 今天孩子发烧化验血常规结果白细胞数目3.61L参考值4.0-10.0单位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23.6H参考值3.0-8.0单位%医生说是病毒性的那个L和H是什么意思
发烧流鼻涕
回答:病情分析:
你好,这首先就是考虑病毒性感染,传单,建议你检查一下EB病毒的抗体,看是否有异常的,
指导意见:
L。代表是低,H ...
白细胞低,7月2日去医院化验血常规
问题:白细胞低,7月2日去医院化验血常规 白细胞低
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7月2日去医院化验血常规,发现白细胞低。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没有治疗过。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知道白细胞低是怎样造成的,这些症状说明血液方面有什么问题?
化验、检查结果:化验过几次;白细胞2600 ...
回答: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的检查结果,白细胞属于白细胞减少。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有药物因素,病毒感染,接触放射性物 ...
低烧,低烧,长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率增高
问题:低烧,低烧,长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率增高 低烧
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
长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率增高,嗜酸性细胞率降低单核细胞率降低,其他都正常,请问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我没打针没吃药、请问自己会好吗?我现在白天已经不发烧了。就晚上体温会升到37度,过一会体温又恢复正长 ...
回答:经常低烧考虑是有持续感染的情况,建议您再复查个血常规,明确后在针对性治疗。 ...
血常规,我今天去做体检化验血常规结果出来后发先白细胞3
问题:血常规,我今天去做体检化验血常规结果出来后发先白细胞3 血常规
患者性别:女
我今天去做体检化验血常规结果出来后发先白细胞3.8请问医生这算不算贫血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白细胞3.8算不算贫血 ...
回答:病情分析:
你好,贫血是主要是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你的情况是如果只是白细胞偏低,其它项目正常,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或接受了 ...
前几天化验尿常规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
问题:前几天化验尿常规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 前几天化验尿常规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80稍高,中性粒细胞稍高,淋巴细胞百分比稍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稍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稍高,血小板分布宽度稍低。
抗核抗体正常;抗O系列中C-反应蛋白,37.11,正常值0-8。抗链o和类风湿因子 ...
回答:您好,您说的情况是炎症的,可以积极点滴敏感抗生素,观察看看的 ...
化验血常规的结果帮忙看一下
问题:化验血常规的结果帮忙看一下 今天化验的。自己看不懂有点低烧
WBC6.5*10.9/LRBC4.56*10.12/LHGB136g/LHCT0.419L/LMCV91.9FLMCH29.8psMCHC325g/LPLT266*10.9LW-SCR0. ...
回答:病情分析:
你好!您这个血常规化验单基本正常,主要看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他的基本上只是做参考。
指导意见: ...
血常规化验情况,现患者接受放疗第11天第二次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化验值均正常中性粒细胞值为H0
问题:血常规化验情况,现患者接受放疗第11天第二次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化验值均正常中性粒细胞值为H0 血常规化验情况
患者年龄:48
患者性别:男
现患者接受放疗第11天第二次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化验值均正常中性粒细胞值为H0.77淋巴细胞值为L0.10单核细胞值为H0.11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问后三项化验值低于或 ...
回答:你好朋友,这情况需要临床医生诊断治疗 ...
化验不正常,你好,我化验血常规中性细胞1
问题:化验不正常,你好,我化验血常规中性细胞1 性别:女
你好,我化验血常规中性细胞1.37 中性细胞比率28.84 淋巴细胞比率66.04 单核细胞比率2.74 平均血红蛋白量26.7 其他都正常,请问大夫:这是什么病 ...
回答:你好 中性粒细胞代表的是否是有急性感染但是你还是比较低的 再就是考虑是有贫血的倾向 建议进一步检查 ...
小孩感冒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还有2。8。医生
问题:小孩感冒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还有2。8。医生 小孩感冒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还有2。8。医生
小孩感冒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还有2。8。医生说是病毒性感冒,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患者年龄:9
患者性别:男 ...
回答:指导意见:
你好,病毒性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诱因有受寒、淋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应卧床休息,注意 ...
相关健康知识
热门健康知识
最新健康知识
/neike/nz/1299851.html,/erke/m/1995561.html,/neike/d/1720825.html,/baojian/d/1811909.html,/neike/d/1375064.html,/neike/bc/2016112.html,/zhongyi/e/2032415.html,/zhongliu/o/1508965.html,/neike/cx/1330389.html,/zhongliu/f/1906222.html孩子发烧查血常规,怎么分辨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_百度知道
孩子发烧查血常规,怎么分辨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
提问者采纳
看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升高就是细菌性的,淋巴升高就是病毒性的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孩子发烧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
按投票排序
正在帮老师整理病历,正好手头有个血常规单子,我院的血常规单会做如下这些项目一般来说,血常规单的检测项目各个医院不会差很多,可能因为仪器不同略有差别,但是基本的项目还是都有的,通常每个项目都会给出检查结果和参考值两栏,因为检验科室的差异,不同医院给出的参考数值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浮动不会太大。有一些项目并不太常用,只说一下其中最常用的几项比较常见的临床意义(对应图中序号):1.白细胞计数(WBC):
通常白细胞计数最常用的意义是其数值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此外还有白血病等其他疾病也会升高, 其降低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伤寒副伤寒、严重败血症等等。2.血红蛋白(Hb)3.红细胞计数(RBC):这两项结合起来看是否存在贫血,以Hb为主要判断依据,后面的15至20项结果用于提示贫血类型(如小细胞正色素贫血,不同类型贫血治疗方案差很多的)。4.血小板计数(PLT):大于正常值属于高凝状态,也就是说比正常血液更容易形成血栓,小于正常值,提示低凝状态,也就是有出血倾向,比如过敏性紫癜的患者这项数值就更需要关注,另外,结合凝血功能的检查,如果有提示严重出血倾向的,不可以做手术,包括各种穿刺、介入都不可以。5.中性粒细胞计数6.中性粒细胞比值
两项结合起来看,中性粒增高 一般来说提示感染为细菌性可能大 ,但除此以外粒细胞性白血病等其他疾病也可以引起它升高。7.淋巴细胞计数8淋巴细胞比值
两项结合起来看,淋巴增高 如果是感染则病毒性可能大,也可能是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其减少可能存在免疫低下等可能。9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0.嗜酸性粒细胞比值
比前面那些要少用,其数值升高提示寄生虫感染可能
上面那些同时具有“计数”和“比值”的,一般看第一眼看比值,但是有时候其中某一种血细胞极度升高,那么其他细胞的比值就会下降,但是后者的计数值可能还是正常的,故而“计数”和“比值”两项的要结合起来看。此外,每个项目不是孤立的,有时需要多个项目结合起来才会有意义,另外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的不同,检查结果也可能具有不同意义。最后,不是根据检查结果就可以确定疾病了,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病史,同样是Hb下降,可能有些病人就是因为月经过多过频导致贫血,有些病人则可能是存在隐匿消化道出血,还有的病人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所以,还是交给医生吧,虽然他可能忙得没有办法详细解释每一项代表着什么:(。
这么说吧,即使你能明白每一项的意义——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所有的检查项目都需要结合病史,若非专业医生,请问医生,请问医生,请问医生不要妄图自我诊断半懂的状态最可怕如果你是医学生或者准医生,还在这刷什么知乎背书去啊喂凸(艹皿艹)
医院检验科的路过怒答一记!!!答案就是问医生!!!问医生!!!问医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若问对血常规的理解,医院里没人比得过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更透彻,但是又怎样?因为对你病情的了解,没人比医生更了解你了
针对的回答做一些校正。同为医学生,还都是纸上谈兵,如果仍然有错误还请其他老师斧正。—————————————————首先要说的是,我所知道的医院里检查单的参考值都是按照成年人的参考值来的,所以首先要说的是,我所知道的医院里检查单的参考值都是按照成年人的参考值来的,所以如果患者是儿童,那么下面的结论仅供参考1.白细胞计数(WBC): 通常白细胞计数最常用的意义是其数值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此外还有白血病等其他疾病也会升高, 其降低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伤寒副伤寒、严重败血症等等。白细胞升高最常见的原因还是细菌感染,不少病毒感染WBC其实并不升高,因此如果遇到一个WBC升高的有发热的患者,通常还会加做PCT,ESR和CRP这类感染指标辅助诊断是否真的存在细菌感染。其次,白血病患者的WBC其实并不总是升高,也有降低的啦,看具体分型。WBC降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药物使用之后造成的粒缺。2.血红蛋白(Hb)3.红细胞计数(RBC):这两项结合起来看是否存在贫血,以Hb为主要判断依据,后面的15至20项结果用于提示贫血类型(如小细胞正色素贫血,不同类型贫血治疗方案差很多的)。RBC小于参考值下限即可下诊断“贫血查因”,而后面的MCV,MCHC和MCH往往能提供对于病因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小细胞低色素的贫血(三项都低),对于儿童和孕妇可能要怀疑是否有缺铁,会加做铁代谢,而对于有大便隐血的患者则可能要考虑上消化道慢性出血,可能要加做胃镜。而正细胞性(三项正常)的贫血,可能是急性的消化道出血甚至再障。4.血小板计数(PLT):大于正常值属于高凝状态,也就是说比正常血液更容易形成血栓,小于正常值,提示低凝状态,也就是有出血倾向,比如过敏性紫癜的患者这项数值就更需要关注,另外,结合凝血功能的检查,如果有提示严重出血倾向的,不可以做手术,包括各种穿刺、介入都不可以。高凝状态这个词似乎有待商榷,因为血小板数量和凝血功能(比如D二聚体之类的)是不同的概念,也可能是我太抠字眼。但是过敏性紫癜是一个笔误,应改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中性粒细胞计数6.中性粒细胞比值 两项结合起来看,中性粒增高 一般来说提示感染为细菌性可能大 ,但除此以外粒细胞性白血病等其他疾病也可以引起它升高。7.淋巴细胞计数8淋巴细胞比值 两项结合起来看,淋巴增高 如果是感染则病毒性可能大,也可能是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其减少可能存在免疫低下等可能。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4天-6岁的儿童正常的生理状况就是淋巴细胞较多。而且根据中性粒和淋巴的比例判断细菌或是病毒感染的经验似乎并不如书上描述的那么可靠。9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0.嗜酸性粒细胞比值 比前面那些要少用,其数值升高提示寄生虫感染可能上面那些同时具有“计数”和“比值”的,一般看第一眼看比值,但是有时候其中某一种血细胞极度升高,那么其他细胞的比值就会下降,但是后者的计数值可能还是正常的,故而“计数”和“比值”两项的要结合起来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寄生虫感染,而伤寒的特征性血象之一是嗜酸性粒细胞为0
如果真要想看自己搞懂,就一个一个自己百度。多学习总是没错的。然后找大夫请大夫解读。还有疑问到专业论坛请教。
血常规里有很多血液成分的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一个正常值范围,你的血常规的各个项目只要是在正常值范围内就OK了,至于怎么看,个人认为每个上面的↑或者↓的符号,就是你的需要注意的了,↑表示你的值比正常值偏高,↓表示比正常值偏低,至于高多少,低多少就要看具体数值了。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内容包含但不局限于血常规,一些主要指标,对于非专业人士足矣。详细的话几本书都写不完。化验指标仅是参考,需要和疾病,包括症状,体征以及医生的经验,查体,其他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一、
血常规检查(一)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参考范围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包含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临床意义 1)
减少: (1)
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药物:肿瘤化疗、抗生素尤其磺胺类、解热镇痛药等。
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毒、寄生虫等。
其他:放射治疗、化学品
增加: (1)
生理性: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细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急性创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药中毒。
白细胞分类计数 正常值参考范围,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1)
中性粒细胞(N):0.50~0.70;增加:与白细胞总数增多一致(注意:早期铅、汞中毒中性粒细胞增多,中、后期减少)。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重金属中毒、有机物中毒:中性粒细胞减少)(2)
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增加:过敏性疾病与皮肤病;寄生虫;血液病;用药。(酸多:皮肤、过敏、寄生虫)
减少: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酸少:伤寒、副伤寒、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
嗜碱性粒细胞(B):0.0~0.01;增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铅中毒等减少:与嗜酸增加相反的(酸多:皮肤、过敏、寄生虫);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4)
淋巴细胞(L):0.20~0.40;增加:(传染病/血液病/免疫排斥,传血排斥淋巴多)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
单核细胞(M):0.03~0.08;增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减少:过量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减少
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值参考范围: 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多:相对增多:血液浓缩;绝对增多:(生理性缺氧/病理性缺氧/肾癌/骨髓亢进)
减少:造血物质缺乏、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贫血(慢性炎症等)(三)
血红蛋白男性131~172g/L;
女性113-151g/L ;儿童120-140g/L;新生儿180~190g/L增加:(病理性、缺氧,失水、用药等,红细胞数量增多); 减少:出血、疾病。血红蛋白减少比红细胞减少严重: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减少严重:大细胞高色素贫血。
血小板计数
(100~300×
109/L;女性略高 减少:贫血、急性白血病、脾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抗肿瘤药及磺胺药;增多: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白血病;创伤:一过性。 五.
红细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魏氏法):男
0-15mm/h ;女
0-20mm/h ; 血沉增快:(感染/炎症(风湿)/组织坏死/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凡有感染、炎症、组织坏死的情况,血沉加快,提示有病变存在。
血沉是否增快是鉴别恶性和良性肿瘤的重要指标之一,恶性加快,良性正常。二、
尿常规检查(一)
检查项目及意义:
尿液的酸碱度(
参考值 ] 5.0~7.0,晨尿
pH 5.5~6.5
增高:碱中毒、膀胱炎等;应用碱性药物。
降低:可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严重腹泻、饥饿状态等;应用酸性药物。
尿比重 [正常尿比重]1.010-1.025之间(干化学试带法)
尿素主要反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氯化钠反映盐的含量。 增高:(滤过功能差: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心力衰竭,高热,脱水等。
降低:尿崩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管功能异常。 3.
尿蛋白 干化学试带法定性阴性或弱阳性尿蛋白: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00mg/L或150mg/24h
的,称为蛋白尿。生理性尿蛋白:剧烈运动后(运动性蛋白尿)、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病理性尿蛋白:肾小球性: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性:肾盂肾炎。混合性:慢性肾炎。溢出性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严重创伤、大面积心梗。药物肾毒性:氨基苷类抗生素、多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抗肿瘤药(甲氨蝶呤)、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假性蛋白尿:泌尿道感染。4.
尿葡萄糖 疾病(持续性):原发性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内分泌疾病、嗜铬细胞瘤等。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蛋白同化激素。 5.
尿胆红素 尿胆红素的检出是显示肝细胞损伤和鉴别黄疸的重要指标,正常值阴性
尿胆红素阳性: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不会出现尿胆红素阳性。 6.
尿液隐血正常参考值阴性(尿血红蛋白试管法、尿肌红蛋白试管法)。 尿血红蛋白阳性:创伤、疾病:肾炎、肾结石、肿瘤、感染。用药:阿司匹林、磺胺等。
尿肌红蛋白阳性:创伤、他汀类调节血脂药物。 7.
尿沉渣白细胞正常少于5个/高倍HP
。尿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泌尿系统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等。 8.
尿酮体定性:阴性。尿酮体增高多见于:糖尿病酮尿、非糖尿病酮尿(饥饿、营养不良、消耗性疾病)
尿肌酐碱性苦味酸法测定。尿肌酐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巨人症;伤寒、破伤风;尿肌酐减少:进行性肾病、肾衰竭、肌肉萎缩、肌肉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
尿尿酸尿酸增高:痛风/甲亢/高嘌呤、高木醇/肾上腺皮质激素
尿酸减少:肾功能不全、痛风发作前期。 11.
尿淀粉酶升高:多见于急性胰腺炎。尿淀粉酶增高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决定性指标。其他:胰腺癌、腮腺炎、胃肠道穿孔。
尿淀粉酶降低:主要见于重症肝病、糖尿病。12.
尿沉渣管型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颗粒管形;肾病综合征:脂肪管形;慢性肾盂肾炎:白细胞管形;用药引起管形异常:多粘菌素、顺铂、磺胺等13.
尿沉渣结晶
肝病患者:酪氨酸和亮氨酸结晶,若有肝细胞性黄疸,则还出现胆红素结晶;痛风患者:尿酸结晶;慢性肾病:草酸结晶;服用磺胺药:磺胺结晶
粪便检查(一)
粪便外观粪便外观
稀糊状或水样粪便
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急性胃肠炎
小肠炎症、大肠炎症
细菌性痢疾(脓为主)、阿米巴痢疾(血为主)、肠癌
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
米泔水样便
霍乱、副霍乱
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
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阻塞性黄疸及钡餐检后排钡
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
消化道溃疡:隐血阳性率可达
77% ,出血量大,可呈间歇性阳性。
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患者的隐血阻性率可达
87%~95%,出血量小但呈持续性。
增加:其他类型黄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
减少:阻塞性黄疸 (四)
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
白细胞增多、吞噬细胞增多:各种肠炎、痢疾
检出红细胞:细菌性痢疾(脓为主;红细胞散在,完整),阿米巴痢疾(血为主;红细胞扎堆、破坏)
肝功能检查(一)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谷)ALT(GPT)成人&40U/L 。临床意义: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ALT 升高常见于:肝胆疾病:(一切肝胆疾病);其他疾病:(心肌损伤、骨骼肌损伤、胰腺损伤);
用药与接触化学品:(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他汀类调血脂药)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AST(GOT)
成人&40U/ L。临床意义:AST
升高与 ALT 基本同;以慢性肝炎、肝硬化最明显。心肌梗死:发病 6~8小时开始上升,18~24
小时达高峰。单纯心绞痛时,AST正常。
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上升的幅度高于ALT;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血清ALT升高幅度大于AST。(三)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
–GT存在于除肌肉外的所有组织;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γ
-GT增高) ①
升高可见于除肌肉组织外所有组织疾病,尤其是肝胆疾病、胰腺疾病;
二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乙醇可使之升高
胆管阻塞性:上升最高;肝癌:明显升高。用于诊断恶性肿瘤有无肝转移,肝癌术后有无复发;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升高见于肝胆疾病、骨骼疾病;他汀类药物可使之升高。
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TP=A+G,A/G
= l.5~2.5:1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白蛋白维持渗透压和营养状况,反应肝功能受损;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增高:各种原因脱水所致血液浓缩; 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 ①
合成障碍:常见肝脏疾病,持续白蛋白<30g/L
提示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②
营养不良;③
蛋白丢失过多;④
消耗性疾病使消耗增加;⑤
血清水分增加:水钠潴留
。球蛋白增高:以γ
- 球蛋白增高为主。炎症、感染、自身免疫病、骨髓瘤、淋巴瘤。球蛋白降低:主要是合成减少,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比值:急性肝炎早期: A/G 比值仍可正常;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A/G
比值&1。五、
肾功能检查(一)
血清尿素氮(BUN)
正常值参考范围:成人
7.1mmol/L ;婴儿、儿童
6.5mmol/L 。 2.
临床意义:血中尿素氮增高见于:
①反应各种类型的肾功能不全,尤其是慢性、严重性肾病。
②不能作为肾病早期的诊断指标,但对肾衰竭,尤其是氮质血症诊断有特殊价值。
受肾前性因素(脱水、高蛋白饮食、上消化道出血)和肾后性因素(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尿路梗阻)的影响。
血肌酐(Cr)血肌酐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 血肌酐增高:各种类型肾病,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早期或轻度肾损害时正常;中重度肾损害明显升高;血肌酐和尿素氮同时增高:肾功能严重损害。六、
血液生化检查(一)
淀粉酶:主要由胰腺分泌
淀粉酶活性升高:(急性胰腺炎等胰腺疾病)主要用于胰腺炎的诊断。
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小时血清的淀粉酶开始升高;12-72小时达高峰;3-4天下降至正常。
其他疾病:腮腺炎,胰腺疾病,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2.
淀粉酶活性降低: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等。
磷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组织中1.
磷酸激酶增高:1)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2)
各种肌肉疾病3)
脑血管疾病4)
用他汀类药 2.
磷酸激酶降低:见于肝硬化等
血尿酸增高(痛风、甲亢、高嘌呤、高木醇;利尿、抗压、非甾抗炎、抑免疫)
痛风病、高尿酸血症。2)
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食用高嘌呤食物、木糖醇摄入过多。
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利尿剂、抗高血压药、免疫抑制剂、抗结核药和维生素等。
血尿酸减少:1)
疾病恶性贫血、范科尼综合征。2)
饮食高糖、高脂肪饮食。七、
血脂、糖代谢检查(一)
血糖空腹血糖成人 3.9~6.1
mmoL/L(70~110mg/dl);儿童
mmoL/L(60~100mg/dl)(略低)餐后
2 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
血糖增高 1)
胰岛素功能低下 2)
肾上腺素皮质功能亢进、腺垂体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巨人症、胰高血糖素瘤等。
用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抗精神病药血糖降低
胰岛素分泌过多:胰岛素β
细胞瘤。 5)
肾上腺素皮质功能减退(爱迪生病)、腺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
其他病症:长期营养不良、肝癌、重症肝炎、糖原积累病、酒精中毒、妊娠、饥饿、剧烈运动等。
用药:用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药过量,或联合应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ACEI、β
受体阻断剂、奥曲肽。(二)
糖化血红蛋白
参考范围:4.8%-6.0% 。糖化血红蛋白增高见于糖尿病、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见于贫血、红细胞更新率增加等。
血清总胆固醇TC参考范围:两点终点法 3.1~5.7mmol/L;胆固醇酯/总胆固醇
0.60~0.75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动脉硬化、高脂血症、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用药: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抗精神病药。
降低:(甲亢、严重肝脏疾病、贫血)
三酰甘油酯TG参考范围:0.56~1.70mmo1/L(增高、减少均与血清胆固醇相同)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参考范围:2.1-3.1mmo1/L 临床意义:LDL-CH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病危险因素。
增高: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及肾脏疾病;
减低:甲亢、严重肝脏疾病、贫血。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参考范围:1.2~1.65mmo1/L
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HDL-ch水平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呈负相关。
降低:生理性:吸烟、肥胖、严重营养不良;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八、
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乙肝五项 临床意义 各种情况下的传染性:
“大三阳”(表面抗原、e
抗原、核心抗体同为阳性):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带有传染性,应尽快隔离。
“小三阳”(表面抗原、e
抗体、核心抗体同为阳性):乙肝病毒人体内复制减少,传染性小,不需要隔离;肝功正常,无症状,为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
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难…结合不同病史,同样的指标变化可以有很多种解释方法…知道的越多,越不敢轻易下结论…
把常用的几个血液检验指标说一下吧:血红蛋白(Hbg)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红细胞(RBC)男性(4.0~5.5)×10??/L女性(3.5~5.5)×10??/L新生儿(6.0~7.0)×10??/L血红蛋白增多(这里只说病理性,我不一定说的全,欢迎补充):相对性增多: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相对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绝对性增多: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1)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因血氧饱和度减低所引起,病理性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比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之类。(2)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和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比如肾癌,肾胚胎瘤,子宫肌瘤,肾积水等。原发性: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减少:见于各种贫血。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9次方,手机输入法木找到=_=下同)新生儿(15.0×20.0)×109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绝对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4~0.05)×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2.0~7.0)×109/L嗜酸性粒细胞(0.05~0.5)×109/L嗜碱性粒细胞(0~0.1)×109/L淋巴细胞(0.8~4.0)×109/L单核细胞(0.12~0.8)×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急性心梗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12~36小时),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一些病毒比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等也可以),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等),物理、化学因素损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免疫性疾病(就是过敏性疾病比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之类),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减少:常见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等应激状态,临床意义相对不大。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应,红斑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恶性肿瘤。减少:木有临床意义。淋巴细胞增多: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要注意,六岁之前儿童淋巴细胞水平本来就比较高,属于生理性增多)减少: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的治疗或放射线损伤,免疫缺陷性疾病等。单核细胞增多: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急性感染恢复期),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减少:也木有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百分数(0.5~1.5)绝对值(24~84)×109/L增多:贫血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急性失血,以及某些贫血患者治疗后。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100~300)×109/L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减少:血小板再生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等),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被稀释等)。红细胞沉降率男性0~15mm/h女性0~20mm/h血沉增快:各种炎症疾病,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以及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都能使血沉增快。血沉减慢:严重贫血,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缺失者,临床意义也不算大。最后提醒一句,以上这只是正常范围的数据,仅做参考,具体的病具体分析,一定不要自己仅凭几个数据就乱下判断。医生在医学院进修5年(至少)在医学上获得的知识不是在知乎上问个问题就能弥补的。
白细胞偏低提示白细胞生成不够。比如化疗后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再障等。白细胞太多提示生成的白细胞太多了 不如因为有异物入侵。比如感染 。或者造血功能紊乱 比如各种白血病。红细胞负责供氧 。太少了可能是贫血。或造血功能障碍。要结合血色蛋白一起看。太多了可能是缺氧时代偿性增生 比如高原地区或心脏有问题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负责运氧的 在铁的帮助下与氧结合运氧。红细胞与血红蛋白都低可能提示贫血白细胞分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噬酸性 碱性性细胞淋巴细胞负责免疫功能
高了提示病毒感染 如病毒性感冒或免疫系统有问题。中性粒细胞高了提示细菌性感染 比如各种炎症。嗜酸性粒细胞提示机体有过敏反应 比如寄生虫引起的过敏 或者是过敏性鼻炎等血小板是负责止血抗凝的 如果低了 易出血 高了易血栓
增多降低的原因很多。如骨髓造血疾病等通常各指标要一起结合着看
只是抛一张图,实在不负责任。附上(真不明白@你名字时怎么出来的前面那么多都不是你?)的结尾:最后提醒一句,以上这只是正常范围的数据,仅做参考,具体的病具体分析,一定不要自己仅凭几个数据就乱下判断。医生在医学院进修5年(至少)在医学上获得的知识不是在知乎上问个问题就能弥补的。人与人是有很多差异的,性别、年龄、种族、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用药情况、甚至心情因素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而且具体到各种具体情况也会不同,比如你早上刚起床和你晚上睡前测得也会不同。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之前在看病这点上不要盲目给自己或他人做判断,有病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请相信医生。
排名第一第二的回答差不多已经解释完了,然而作为检验专业毕设做生物学变异的学生还想补充一点:看【懂】化验单,也取决于你是偶尔看病去抽个血做个体检,还是长期、慢性疾病定期复检。因为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生命和疾病周期的人来说,某一项指标的升高或降低,幅度的大小多少,最应该对比的对象是【你自身之前的数值】,这也是为什么本题里大部分的人让你去问你的医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的医生是最了解你的身体,也知道大部分化验单上项目意义的人。(顺手吐个槽,我实习的三甲医院里居然还有医生因为单次血糖升高给人家诊断成糖尿病,也是醉了)再直接点说,即使化验单上出现了某些或上或下的箭头,也无需马上开始杞人忧天。因为所有的检验项目都为临床服务,一切都需要以医生的判断为准,医生除了化验单,还要结合影像学、病理学的检查,高端一点还会做基因方面的筛查,综合一切检查结果以及你自己的临床表现,才能做出【诊断】。题主啊,如果想凭借一张化验单就自己给自己下诊断,我只能说真是舍近求远。Ps:不必忧心有些异常的检验结果的原因涉及的概念其实就是【临床静默】,田医生这两天刚好写过这个专栏,一会换电脑贴链接~
简单粗暴的办法。血常规检查单上有各项检测内容和结果,一般还会把正常值标出来。结果和正常值比对结果也会显示出来,然后和正常范围比较高了或者低了。然后就更简单了,看偏离正常范围的那一项是什么名字,不要管那几个汉字是因为什么组合在一起的,只需要在百度上敲那几个字,duang duang duang duang,结果就瞬间全出来了。so easy.
要么问医生,要么……你还是问医生吧!
有一个小微课视频的专题就是教你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5分钟,挺简单明了的。名字就叫五分钟读懂血常规化验单。推荐观看。附上链接~~~
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但是结果绝对要合在一起综合看 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但是结果绝对要合在一起综合看
请去问医生,报告只是提供一个参考,临床医生需要根据你的状况来判定,有些值的不正常可能有很多种可能。还有,我抱歉的吐槽一下,不要问检验科给你化验的医生,我们没有诊断权,我们并不清楚你的临床症状,我们不是故意不告诉你的,你即使跟我说破大天,我也只能告诉你,去问给您看病的医生,如果他下班了,请拿着你的病本去找值班的医生!谢谢。如果你是医学生,你就去背书吧,知乎帮不了你的。
诊断课上拼了老命记了血常规的几个指标,却还是猜不对老师给的病例到底是个什么病。背过好多指标,却依然做不好实验诊断。
检验科路过,对于每天都会有取结果的病人拿着化验单问我们这个有没有问题的现象真的是颇感无奈。且不论我们每天门急诊面对太多太多病人,根本没时间去挨个解释。再者说单一项的检查结果不能从根本上说明什么,还要医生结合临床症状以及其他影像学等检查结果综合考虑。血常规对于我们来说只能大体判断是什么种类得感染,如果有贫血的话大体判断一下贫血类型(小细胞低色素等等)。所以,有问题请找医生!找医生!找医生!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轮状病毒查血常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