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爱的人很在意,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怎么解释

从心理学角度,如何理解爱情中的占有欲和嫉妒心?
【甜阁下的回答(13票)】:
嫉妒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一定会体验过不同程度的由嫉妒带来的消极体验。
嫉妒分为“社会比较嫉妒”与“嫉妒”,在这里,只谈爱情中的嫉妒。
在中,嫉妒是极为常见的,当你的爱情被现实中或者想象中的第三者分享或争抢的时候,你就会产生一连串复杂的思想与感情,从而感到痛苦与消沉。
爱情中的嫉妒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就是私有制。嫉妒在爱情中常常会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在感到嫉妒的人看来,既然两个人相爱,就应该彼此拥有对方,一切以对方为核心,否则就是不专一,背叛。
嫉妒,更为通俗的表达就是“吃醋”,吃醋的时候,情绪体验是既羡慕又充满敌意的。嫉妒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反应性嫉妒,一种是怀疑性嫉妒。
当你感受到了自己特别看重的亲密关系遭受外来的竞争而引发的威胁,你就会产生嫉妒。比如说,你看到爱人和陌生异性谈笑风生、爱人接异性电话回避你、爱人当你的面赞美其他异性,这样的嫉妒就叫做反应性嫉妒。
怀疑性嫉妒则缺乏理智,常常是在爱人没有什么实际行为的时候,你对爱人产生的一种无端猜测而引起的嫉妒。比如说,爱人晚回家是因为加班,你会猜测对方是不是去约会了;你以为爱人身边的异性是第三者,实际上只是对方的亲戚。
总的来说,嫉妒是令人不快的,让人坐立不安,伴随着伤害、愤怒与恐惧。在极端的嫉妒支配下,人往往会做出一些不利于亲密关系的举动,比如翻查手机、盘问事情来龙去脉、用各种方式限制对方的人身自由、跟踪,甚至于出现暴力行为,比如说家庭中的暴力、街头对第三者的暴力。这样的嫉妒带来的人际危害是相当大的。
嫉妒情绪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有消极影响,怎么样才能在亲密关系里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嫉妒?
1、要控制嫉妒心理,必须要用平等的态度来对待爱人,尊重对方的人格和自由;
2、爱情中自私的成分越多,嫉妒就表现得越强烈,破除自私和独占的想法,不把爱人当成自己的附属品看待,从而避免无辜伤害;
3、面对嫉妒,直接和爱人表达自己的忧虑和恐惧,和爱人一起探讨面对嫉妒而产生的问题,以排除亲密关系中的危机。
善用嫉妒可以改善亲密关系,不克制嫉妒,就有可能把爱人从身边赶跑。
【轻心计的回答(6票)】:
占有欲和嫉妒心在爱情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动力。简单的来说,你喜欢一个人,你非常的爱他,因此害怕失去他,因此内心会非常强烈的占有对方,这就是占有欲。当着占有欲不一定能满足的时候,你会嫉妒那些比你得到的更多的人,这就是嫉妒心。
它们产生的过程并不是我想讨论的,因为这种理解对于那些特别喜欢在爱情中嫉妒且占有的人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卵用。因为即使明白了这个,他们还是会去嫉妒。我记得有这么一个来访者,他来找我的主要目的是,自己特别容易感到嫉妒,不喜欢分享,特别想把每一个东西都抓在自己手里,尤其是对于感情。他知道这样做非常的不合适,但是这种嫉妒和强烈的占有欲近乎于是一种非常自动化的发生过程。每次坐在我的咨询室里,我都不用开口,他就会如同双簧戏一般,自己和自己辩驳。比如说人要控制自己的嫉妒心啊,要直面自己可能遇到的失败啊,不要如此自私啊等等等等。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他看了如此多的书,了解了如此多道理。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真的不能帮助他不这么想。
事实上并不只有他的情况如此,大多数人面对占有欲和嫉妒心时都知道这是有害于关系的。但仍很多人却不能让自己不去产生占有欲和嫉妒心。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在他们心中,占有欲和嫉妒心除了意味着人害怕失去他所爱的人以外,还意味着一些别的什么。
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俄狄浦斯”情结。孩子因为爱父亲/母亲而害怕父亲/母亲被母亲/父亲抢走。自己希望成为父亲/母亲心中最爱的那个人。这是一个典型的理想化的过程,孩子理想化了一个完全的、占有的、排他的亲密关系,并且在其中独占所有的爱。这听上去很幼稚,但是这确实很对于孩子的发展很重要,因为这决定了孩子如何在亲密关系中看待自己的价值。
根据科胡特的理论,这时候的母亲/父亲需要做到两点,来帮助孩子建立起成熟的在亲密关系中的自我价值感,那就是没有敌意的坚决和没有诱惑的深情。
所谓没有敌意的坚决是,用没有敌意的相处方式告诉孩子独占的爱并不是健康的爱,获得爱的方式和途径不能单单依靠使用排挤他人、拼命竞争等独占型的方式。
所谓没有诱惑的深情是,用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爱让孩子明白,即使成为不了那个独享全部爱的人,你依然可以是安全的、被爱的、不被抛弃的。
这两点结合起来就可以让孩子在亲密相处中,形成一个不需要独占仍能感到非常稳定的自我价值感的内在感觉。
然而遗憾的是,有许多父母并没有能做到这一点,事实上必须承认,做到这一点真的挺困难的。比如说有的父母干脆直接和孩子对立起来,比如说妈妈不断地告诉女儿,你怎么能这样,你太自私了;亦或者有的父母更干脆的把孩子当成了父母吵架的拉拉队,来,和爸爸一起批评妈妈的不是。这就会让孩子在亲密关系中那种形成一种对于安全感的独占性理想化(只有独占才是安全的,我要超过他们才能独占)。这就会让能否独占亲密关系,不仅成为一个关系上的问题,更成为一个影响着孩子在亲密关系中自我价值的重大问题。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总是喜欢占有欲和嫉妒的人,虽然知道这样不好,却总是在做。因为这是唯一一个能让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感到自我价值,感到安全的方式。虽然疼,但是管用。
因此要解决占有欲和嫉妒心,需要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就是大多数人所做的,要去尝试不要如此控制,用理智去理解自己的占有欲和嫉妒心等等。这方面多看看书,了解了解知识,相信很多容易做到。
第二方面就是要跟更深层次的去看看,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占有欲和嫉妒心背后,隐藏着自己怎样的一种自我价值感。我真的相信我在亲密关系中很重要吗?我不需要别人独占式的相处也能让我感到安全吗?即使他也有别的朋友,我仍能确信自己在对方心中很重要吗?等等。尝试去理解自己这种自我价值感的建立原因,学习更加灵活的在亲密关系中,能让自己感到自我价值的方式,进而建立起更加稳定的安全感。
这是一个很漫长的工作,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自我成长完成,如果太过艰难,也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总的来说,占有欲和嫉妒心是一个很常见的心理过程,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个人对于在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的不确定感,因此他们所体会到的占有欲和嫉妒心会更加的强烈,也更加的难以消除。
---------------------------
※ 建了一个微信公号“轻心计”,正在逐步完善,欢迎对心理学感兴趣的知乎er关注 :-)
【知乎用户的回答(2票)】:
真相就是生育权是排他性的!
个体为保障自己的DNA确实的传递下去,因此在最基本构成上就烙印了这个本能!
有比本能更加深刻的心理活动么?
【Mimi谜妹的回答(126票)】:
在中文语境中,我们常常会对嫉妒的定义比较模糊。其实嫉妒可能分为3种紧密关联的情感:羡慕/嫉妒(envy)、吃醋(jealousy)以及羞耻(shame)。
它们都是由于不安全感引起的。
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先初步为大家区分envy和jealousy:
羡慕/嫉妒(envy)是直接在两个个体间发生的情绪,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envy另一方。
吃醋(jealousy)则是在三个个体之间发生的情绪,A因为在意B,而对C产生了吃醋(jealousy)的情绪。
“羡慕/嫉妒(envy)”、“吃醋(jealousy)”以及“羞耻(shame)”在一定程度以内时,都是人正常的天性。孩子从生下来就会希望爸爸和妈妈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但是又时常感觉自己并不是父母婚姻情感中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异性恋父母养育的孩子,会将与自己同性别的家长视为“情敌”。他们羡慕这一方家长能拥有另一方家长的爱,有时候甚至到了嫉妒的程度。我们很容易想到,成年以后,一个介入婚姻的小三对于其想要替代掉的伴侣中的那一方也是类似的“羡慕嫉妒恨”的心情,这时,其实是童年的情绪重演。
当家里有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小孩还容易因为父母对新生儿更加照顾而产生嫉妒的情绪。如果之后在心中留下“我父母更喜欢我的某个兄弟姐妹”的执念的话,可能一辈子都会受到羞耻感和感情上无法被满足的困扰。
此外当然,如果家长时常不在身边(如父母离异或者工作忙碌),孩子感受到的被遗弃感和自我羞耻就会更加强烈。
接下来深入分析一下三种感情,以及它们对我们的影响:
羡慕/嫉妒 Envy
Envy 这个词,包含了中文的“羡慕”和“嫉妒”两种含义。事实上,“嫉妒”是“羡慕”的一种衍生,即当人看到他人的精神或物质资产时(比如美貌、成功、才能或是钱财)产生的一种艳羡、或不满的情绪。这其实也是我们在看到自己不如他人的时候,为了防止羞耻感而产生的防御机制。如果这个机制运行顺利的话,我们就并不会觉得自己太无能,有时候甚至还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那个我们嫉妒的人呢。
一个具有攻击倾向的自恋情结患者可能还会更进一步去诋毁别人的名声,或是侵占别人的资源财产,但是却不能意识到,自己发起攻击是因为深深的自卑感——和嫉妒的情绪一样,目中无人的态度和攻击倾向也是我们的自我防御机制。一般来说,我们表现出来的诋毁和攻击性越强,往往因为在内心深处我们对自己的羞耻感越强。
但我们还是有可能用很健康的方式来应对羡慕/嫉妒:你可能会羡慕朋友新买的奔驰,也许也够钱买,但是自己的经济条件的确不如对方,以自己的条件来看,这样一部豪车并不是你应该拥有的,因此你会感到困扰、不满。但是转念一想,如果你被嫉妒驱动而去效仿ta,那就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以及真实的想法,最后即使买了这部车,也不会真正地幸福。对比下来,我还不如去认真思考什么是我真正需要和真正想要的,以及怎么样我才能得到这些。如此,我便能为买奔驰的朋友感到由衷地高兴,即便还有一丝嫉妒,也是转瞬即逝的。我的价值观和需求都和ta不一样,所以ta认为合适的并不一定能让我快乐。这就是面对嫉妒我们应该做出的健康的回应。
吃醋? Jealousy
吃醋(Jealousy)更多和对自身的不确定感有关。我们能明显地意识到自己在吃醋。前面提到的“嫉妒(envy)”通常指我们羡慕别人拥有的某样东西、而我们自己没有;而“吃醋(Jealousy)”则是害怕自己失去某样本来拥有的东西。
如果身边的人不再给予我们关注和爱,我们就会感觉到孤独无助。所以,“吃醋(Jealousy)”就来源于我们对于没人爱的恐惧、对他人的不信任和怀疑,甚至还夹杂着一些对于假想敌的优点的嫉妒。吃醋的情绪很多情况下能帮助减少出轨,所以,从历史宏观角度看来,也许有着维护家庭和继承权的作用;但是,Jealousy在人际关系中拥有毁灭性的反面效果,有时候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比如,夫妻之间发生的谋杀,很多都是因妒忌而导致的。
再来看个例子。女生Margot打心底地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不配别人来爱她,所以她总是积极地去吸引异性注意,有时候甚至故意让男朋友吃点醋,好让她感受到男朋友对自己的爱意。她的不安全感也导致她很容易吃醋。在她的想象中,男朋友总是更渴望除了她之外的其他女人,而其实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在不安全型的情侣中,她的这种充斥着不安全感的想法非常常见,反射出内心不健康的自我羞耻感。这种情绪诞生于童年时期,由于少时情感需求上没有被满足,导致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问题接连二三。
另外一个女生Jill则拥有较健康的心理环境。她的男朋友有时和他异性朋友或是同事一起吃饭,她也不会感到Jealousy,因为她在他们两个的情感关系中感到安全,也相信她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就算她男朋友出轨了,她也只会感觉到自己的信任受到了背叛,而不是产生Jealousy和自我羞耻的情绪,因为她不认为她男朋友的出轨是因为她自身的不足而导致的。
自我羞耻 Shame
Envy 和 Jealousy都是在和别人比较时得出的:“谁谁谁有这个那个,但是我自己没有,我就是低人一等”或者“谁谁谁比我更能吸引我伴侣的注意力,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不如ta”。“对自己的不满足”是这些情绪中的关键词。
其实,当你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和别人作比较时,你就应该警惕了,因为它反映了你内心里的自我羞耻感。这些负面情绪越强烈、延续时间越长,你感受到的羞耻感也就越大。只有那些自我羞耻感高的人,才会忍不住不断和别人作比较。
自我羞耻感强的个体通常很难接受别人对他们的拒绝,因为他们自尊心很弱,再加上可能有情感上被遗弃的历史。通常来说,羞耻感会导致一个人对自我、或者对他人发起攻击。这些人一旦被拒绝就开始憎恨起自己。而其他心理更健康的人则会认为“反正拒绝我的这人,也不值得我对ta好”。
有时候为了印证心中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的想法,我们甚至会下意识的推开自己的伴侣、逼迫他们离开自己。最后的情况无非这几种:“你早就想离开了,我给你个理由罢了”或者“在你离开我之前还是选择我先离开你吧”。无论是哪种情况,这都是防止自己在情感上过分依赖的一种防御机制。这让那些深信“自己最终一定会被遗弃”的人至少对自身心理受伤的程度能有所控制。
最后来谈谈:在情绪面前,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想要不再承受嫉妒、醋意的折磨?最重要的是要提升你的自尊心。
一个非常简单的技能交给大家,对着镜子做self-talk。每天花几分钟的时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对自己说,xxx,你很可爱,你有很多值得人爱的地方,你值得身边的人对你好。xxx,我们要照顾好自己,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需求,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不要放弃,因为我们值得拥有。
如果你开始怀疑你的伴侣,那不妨想想,在你之前的人际关系中(包括同性之间或是家庭关系中)你真正被背叛或是被拒绝过多少次呢?可能事实发生过的次数并不多。
若是这样还没办法打消你的疑虑,你可以选择用不责备的语气开诚布公地和你的伴侣谈谈,告诉他哪些行为会让你觉得不安。不安全感是可以分享给你的伴侣听的,而不是直接以批评的方式表达出来。
还有,一定要注重伴侣的隐私和自由,不要总想着如何控制或监视你的伴侣。偷翻手机短信或是邮件,只会给感情带来新的问题,导致最终伴侣对你的不信任。
没错,你选择信任对方,有可能会遭到背叛,感情也有可能不会有好的结果。然而,假如你们无法信任对方,你们的感情却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能更加理解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到的负面情绪。敢于承担可能的失败对任何事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起始点。以上。
送上一句话:
Jealousy doesn't change the heart of others-- it only changes yours.
妒忌无法改变别人的心——它只能改变你自己的。
― Shannon L. Alder
Reference:
Stenner, P. (2013). Foundation by Exclusion: Jealousy and Envy. In Bernhard Malkmus and Ian Cooper (Eds.), Dialectic and Paradox: configurations of the third in modernity. Oxford: Lang 53-79.
Buss, D.M. (2000). The Dangerous Passion: Why Jealousy Is as Necessary as Love and Sex. Free Press.
----------------------------------------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knowyourself2015,查看更多亲密关系文章:
心理学领域逼格最高的公号,做有审美、有态度的先锋学术ICON.
【帝哲的回答(6票)】:
远古的人类过着群居的生活,到了母系社会依然处在乱交的阶段,所有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远古女人的这种放荡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自己幼崽的生命,因为如果雌性只和一个雄性交配,比如雄性首领,那么当别的雄性把这个首领干掉成为新的首领以后,新首领要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掉幼崽,让自己的基因传递。一夫一妻社会的到来其实就是为了强化男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母亲一起保护孩子的安全。
一夫一妻制度产生的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经济因素就是,随着生产力的提升,物质有所剩余,这个时候的男人们就开始考虑,怎么才能把自己的财产传递下去,于是一夫一妻制度产生。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占有欲和独享欲有传递自己基因的原因,也有传承自己财产的原因都是自私的。但是,经过千万年的进化,这种原因已经微乎其微了。当你的老婆被别人弄上了床,即使没有怀上孩子你也一定会气急败坏对不对?我记得哪个国家有个少数民族,他们族群里的男人很喜欢迎娶怀孕的女人,因为能怀孕说明这个女人生育能力强,可以为自己壮大人口(并非传递基因,这有本质区别)。印度的某些地方还曾经有这样的习俗,他们的女孩子在七八岁的时候就订了亲,但在婚前的漫长岁月里,这个女的享有充分的性自由,可以和任何一个男人交配,但惟独不能和定亲的这个男人,而在结婚以后,这个女人只能和这个男人交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婚前婚后,这个男人都是这个女人的唯一。是不是不可思议?但男的也没什么意见对不对?母系氏族社会,女人最不道德的事情就是拒绝同男人交配,因为这对种族延续不利,而且女人还不能只和一个男人交配。而母系社会的男人,哪个又会因为某个女人同时和包括自己在内的多个女人交配而耿耿于怀呢?可见基因传递的事情并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原因当然应该从文明进化的层面去找。一夫一妻制在人类社会存在了不过6000年左右,在这六千年演变中,无论是基因传递的原因还是财产传承的原因(其实财产传承本质上还是基因传递,为了把财产传承给自己亲生的孩子)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对女人或者男人的占有欲和独享欲并非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我们的思想都是受所处时代的社会观念和道德观念影响的。上面提到的迎娶怀孕的女人和婚前和很多男人交配的实例,足够说明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对人的影响。何况,从妓女的起源来看,妓女最早诞生在宗教中,女的要在神庙里同前来的男人交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当时的女人有说过什么吗?不一样心甘情愿接受吗?这就是文化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本质上都不是自己的,我们所有个体的意志之上都盘踞着群体的意志,我们经常代表着群体来审判自己,支配自己,控制自己。和陈冠希交欢的女人们在交欢的时候各种体位,各种玩法,有觉得丢人吗?但为什么一被曝光就觉得丢人?丢人,羞耻之心,都不是人的本性,这只是文化的审判 而已。
一样的道理,我们的女人被别人占有了,为什么痛心疾首?因为在我们当下的道德观念中,女人应该对自己的男人忠诚,如果女人背叛了自己,会让男人觉得很丢人,难以面对世人,会让人觉得这个男人没有魅力甚至性能力不行,这种耻辱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只是我们的文化使然。
不同时代的道德标准肯定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这里边没什么道理可言,但我们却不得不遵从,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有意还是无意,你都逃不掉这些文化观念的束缚和控制。
文明究竟解放了人类还是禁锢了人类?在解放的同时也在不断设置新的禁锢,我们本身生活在永远无法解决的各种永恒的矛盾之中。
【伊卡鲁斯二号的回答(0票)】:
我一直认为独占只是一夫一妻制的产物,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过一夫多妻制、杂婚制、走婚制,你能说那些人没有爱情吗?
但是那时候的人,同样会因为出轨而受到道德谴责。一夫多妻的丈夫如果和非妻非妾的女人偷情,一样要为社会所惩罚。一样会受到世人的唾弃。
看出来了吗?并非人性天然喜欢独占,人们的情绪,其实更多是为了靠舆论去维持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公序良俗。
但是我相信嫉妒会存在于多配偶制度下的那几个配偶之间,但我仍然不认为这是爱情的必然产物,因为亲兄弟之间、同学之间、小团体内部之间同样很常见这种嫉妒的心理。
嫉妒是最常见的心理,但是一夫一妻制纵容了这种嫉妒而已。
我支持一夫一妻制,但一贯反对把占有欲当做爱情的必然成分。我接受一夫一妻,不过不是因为我想占有对方。
【MoxosYuri的回答(0票)】:
我觉得跟生育有关系。
须知很多动物会直接扑杀不是自己的小孩的。
【YONE的回答(1票)】:
有信任和忠诚,就没有嫉妒和猜忌。
【提子吃面包的回答(0票)】: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看过《自私的基因》
【李员外的回答(0票)】:
废除一夫一妻制就OK了。
【牛鑫的回答(0票)】:
我今年23岁,初恋还没有结束,现在已经将近8年。
3年高中在一起,5年的异地恋(我在部队院校)。别的不多说
我的占有欲也很强,但是从心里来讲,我是想给她最好的,担心她会受到任何伤害。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这些是最新的这些是最热门的版权声明声明:本站发布的资源均来自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请勿作商业用途,所有资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站内网址搜索
本页最后更新: 22:33:29 广告联系QQ:
【孩子处于青春期家长要正确对待】
网站分类:
网站名称:
网站地址:
站长邮箱:
站长QQ:
收录时间:
报告错误:
已报错:(1)次
收录查询:
网址搜索:
数据统计:
近30分点入:0 今日点入:0 昨日点入:0 总点入:0 今日点出:1 总点出:130
网站简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长期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苏州检察官张雪松告诉记者,12-16岁年龄段上,教育学和心理学把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他们的情感很脆弱,最容易冲动,后果意识能力差。张雪松说,小姜的失联,如果是离家出走,那么就要我们把整个家庭看作一个整体,小孩出走就像身体出现病症,“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可能小孩是想通过采取这种激进的方式,改变家庭整体内部的一些关系。小孩也可能是处于青春期,她极需家长的认可。家长需要通过一些方式,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她、关心她、在乎她的,这样有利于孩子早日回来。
如果孩子回来了,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张雪松还认为,家长在一定程度上也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期望值高了,对孩子是一种压力,同时建议,孩子和父母一起进行心理咨询。
【最新来访网站】
【相关点出网站】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强烈建议使用 IE5.0 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致我在意的人:你真的对我很重要_懂一点心理学-爱微帮
&& &&& 致我在意的人:你真的对我很重要
一个人把你看得重要才对你无话不谈一颗心为你留下空间才对你无比想念再要好的爱人也禁不住谎言的挑战再牢固的感情也经不起冷漠的对待掏出的心都很诚恳痛就痛在没人当真付出的情都很沉甸怕就怕在没人看见以信任对你给一份心安把心交给你别随意敷衍不要忽视全心交付给你的朋友不要错过了整天挂念你的爱人信任难得,重在交换真心珍贵,千金难买好朋友信任为先真感情珍惜眼前热门微信TOP5关注方法1:长按微信ID复制 &通讯录 &添加朋友关注方法2: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后一键关注。说话技巧必修课&&微信ID: xdsjly001长按图片,设别二维码关注&&&999款潮流发型&&微信ID: jjjkclfx001长按图片,设别二维码关注&&&韩国潮流精选&&微信ID: hgcljx001长按图片,设别二维码关注&&&英语情诗表白&&微信ID: yyqsbb001长按图片,设别二维码关注&&&暖心经典音乐&&微信ID: nxjdyy001长按图片,设别二维码关注&&&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人与人的交往,实质上就是心理的博弈。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你住的城市硝烟弥漫,你生存的空间只剩一点。你在人流中被推着前进,你的心灵染上尘埃——活得很疲倦,忙得很无奈,希望与失望交错上演,很累,想逃避。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学解释乱发脾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