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的46hx920 恒流板能够压过东芝SV和ZV系列么

索尼(Sony)的黑科技体现在旗下哪些产品上?
按投票排序
索尼黑科技挺多的, 很多体现在一些经典产品的技术层面,我就发些具体的产品吧,排名不分先后。1 ,T系头戴3D显示器从显示屏里模拟一个20米外的750寸荧幕,两块0.7寸720p的oled屏幕,ppi 2098。2 ,RX1全世界才知道原来全画幅相机有一天能做的这么小。3,XEL-1地球上第一款OLED电视。4,NSA-PF1你见过这样的玻璃音响吗?5,R10毋庸置疑。6,AIBO能学习的机器狗。7.qrioAIBO的人形版,能做的事更多了。8,CLED电视世界第一台真led屏幕电视。9,F55第一个真正的“全域电子快门”cmos10,qx10,qx100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能为手机实现高画质的“镜头”。11,RX100MARKⅢ体积不变,卡片机身里塞进了内置弹出式的EVF
吓死了!12,X505单层设计,转轴电池,超薄超轻,那是2004年, 4年后MBA才出生。13,新型盒式磁带才曝光不久,容量185TB14,project morpheusVR游戏头盔,光这造型就黑到火星去了15, DATA Diskman DD-10 比E-LINK电子书早10年的"电子阅读器", 配套的光盘里有翻译工具,字典,小说.16,ROLLY"滚蛋"活脱脱的音乐机器人. 附上视链17,LICE QX1索尼QX系列无线镜头相机模块的一次升华,APS-C画幅2010万像素cmos,E卡扣镜头。文艺青年会这样 普通青年会这样有志青年会这样
谢谢邀请。很赞同楼上,索尼在玩极限非常厉害。总得来说,索尼是在工业设计这方面非常厉害,也是现在实际上唯一能与苹果工业设计相抗衡的厂家。(民用产品上)与苹果追求简约不一样,索尼是一直在追求极限。VAIO像楼上发的那部X505就是非常惊艳的超薄笔记本。说说现在吧,目前现有产品中Pro13是最好用的,综合素质也是最高的。就是这货。1.06KG 13英寸的屏幕。这比上一代的旗舰Z系列更加轻薄。11寸非触控版只有780G真的是当之无愧世界上最轻的笔记本。虽然轻但是键盘手感依然出色。这笔记本采用了复合碳纤维。现在很多厂家都用碳纤维在他们期间上,向联想的X1 cabon,dell的XPS。不谈论他们在各自亮点,索尼在碳纤维的运用不仅比他们早得多,而且非常得心应手。要知道碳纤维是非常难以着色的。你看看其他厂家的碳纤维除了黑色有其他颜色么?就是这货。1.06KG 13英寸的屏幕。这比上一代的旗舰Z系列更加轻薄。11寸非触控版只有780G真的是当之无愧世界上最轻的笔记本。虽然轻但是键盘手感依然出色。这笔记本采用了复合碳纤维。现在很多厂家都用碳纤维在他们期间上,向联想的X1 cabon,dell的XPS。不谈论他们在各自亮点,索尼在碳纤维的运用不仅比他们早得多,而且非常得心应手。要知道碳纤维是非常难以着色的。你看看其他厂家的碳纤维除了黑色有其他颜色么?我敢保证,真机的颜色比这个骚多了,难怪叫骚尼。(官网已经撤了图,百度找来的,兄弟对不住啊)索尼上一代期间Z系列的15周年纪念版的碳纤维也非常出色。有拉丝,有磨砂,有亮面。真是把碳纤维用到炉火纯青了。我敢保证,真机的颜色比这个骚多了,难怪叫骚尼。(官网已经撤了图,百度找来的,兄弟对不住啊)索尼上一代期间Z系列的15周年纪念版的碳纤维也非常出色。有拉丝,有磨砂,有亮面。真是把碳纤维用到炉火纯青了。好像赞过头了?不过这些都没有乱说,是索尼应得的。VAIO暂时想到这些。回头想到了再补充。Cyber-Shot说说相机吧,相机是我最差的。不过工业设计倒是可以说几句。最牛逼-RX1/RX1R索尼是第一个把全画幅带到数码相机上来。听培训师听工程师说RX1的镜头是跟他CMOS贴在一起的。我们看看平时的微单和单电或者单反,镜头跟传感器的距离都是比较远的。为此专门去改进了镜头。手感一级棒。还那2部最近红遍天的A7/a7r.索尼是第一个把全画幅带到数码相机上来。听培训师听工程师说RX1的镜头是跟他CMOS贴在一起的。我们看看平时的微单和单电或者单反,镜头跟传感器的距离都是比较远的。为此专门去改进了镜头。手感一级棒。还那2部最近红遍天的A7/a7r.还想答多几点的。老婆喊我睡觉了。下次补上——————————————————————更新线—————————————Handycan。看到很多答案都没有提到摄像机。我觉得必须为他正名。索尼在专业摄像机领域称霸这点很多人知道,连CCTV都大批量采购索尼的专业器材。但是民用上索尼没有傍老爹的。不说VG30和vg900,在家庭用的PJ和CX系列开发了平稳光学防抖。正常来说,我们的防抖是是通过2种方式。第一种是传感器移动。通过检测机身的方向,反方向的移动传感器来达到防抖效果。但是容易出现画面暗角。第二种是通过镜片组某个可移动的镜片来移动,大名鼎鼎的诺基亚920就是采用这种防抖技术。效果比第一种好。广角端没太大问题,在长焦端就会出现防抖效果下降。(当然你说还有电子防抖,那我无话可说)于是索尼开发一种新的就说平稳光学防抖。如下图,就是把镜片组和传感器做在一起变成一整个防抖组件。这个下来这个防抖效果大大提升。在广角端效果跟第二种光学防抖(实际上索尼在低端机器就是用这种)一样,长焦端依旧还能有同样的防抖倍数。这个非常厉害,非常有创意。我是没有见到其他品牌有这种技术,如果有请告知。另外,这几年索尼都在摄像机推广投影,就是在屏幕的前面增加一个投影灯泡。最新的PJ820已经实现50流明和自动校准技术。还不错,就是不太符合黑科技,因为他越来越厚了- - 看来索尼也有搞不定的时候啊。BRAVIA不管索尼电视害索尼亏损了多少钱,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部门。他曾经贡献了非常辉煌的特丽珑电视。在今天这浮躁的电视行业,也就只有他已经在为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显示画质在努力。当其他在都在出安卓电视时,索尼已经不为所动。或许有人觉得这是时代的潮流,但是不管功能太多,出来的画面都是噪点还能看吗?人气最高的回答里面提到KDX-46Q005。是索尼最早退出的RGB三色背光源的电视机、后面有推向平民的X300a x4500等型号。目前我们的LED背光源都是用偏蓝色灯作为背光源。不是纯白色灯。具体为什么,我不知道...很多人知道RGB三种颜色等分混合出来的颜色就是白色。这种白色是最纯正的。那为什么不用RGB三色灯作为背光源呢?原因就是造价高,工艺要求高,功耗也高。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纯粹就是黑科技索尼才来做的。但是他出来的画质真的是非常棒!颜色还原会很准确。后来索尼基于种种原因不再开发这种背光源了。离我们比较近就是直下式背光源了。目前电视基本背光源都是在侧面,然后通光反光板来调节的。索尼在HX920/950 上用了直下式背光源也就是把背光源直接做在了后面(不要跟我说三星的中国红也是在后面的,他那是为了省钱!可以去拆开看后面多少个灯泡。)图片就不放了。索尼不太厚道,老品下士资料都难找。920会比950好看多了。比较刚毅。950太像820了。直下式的好处就是能独立控制每一个灯泡。打个比方。如果是晚上,中间是月亮,四周漆黑一盘。普通电视月亮是没有问题,但是周围的黑就会出现灰色,月亮周围会有溢出。但是如果直下式能够直接把黑色部分的灯泡关掉。那就是真的黑了。好吧,上面说这2个都是已经没有的技术。说说最新的特丽魅彩。这是索尼怀旧,想重先RGB三色背光源的画质。是通过一种技术(机密)看到天极网上有解释。贴给大家看下:  特丽魅彩显示技术的原理就是通过量子点发射特定的光波长,改变这些量子点的大小可以调整波长。传统使用高强度蓝色背光,红光被滤光涂层挡住。而索尼特丽魅彩电视则使用无涂层的蓝色背光,上面装满量子点,两种量子点分别吸收部分蓝色光并显示纯红和纯绿光。这样产生的结果是量子点发出的白光比由滤光涂层引导出的白光波长更强更稳定,且能显示更多颜色。基本是这样吧。虽然是很棒的技术,但是个人觉得稍稍有点过了。不过如果配合绚丽黑耀面板会柔和很多,看起来比较舒服。(W950 X9000机型用这个面板)个人3D头戴式显示器有评论说让说下这个。我看到有回答已经提到这个了,都说到点了。官方的介绍是如20米处观看750寸的巨屏。主要是通过屏幕前面那2个镜片去实现了。我觉得最要亮点是那2个0.7寸的720p OLED显示器。2000以上的PPI啊!来谁秒谁。T1到T3的进步很大。但是还是达不到很多人心中的要求。如太重啊,携带不方便啊。絮絮叨叨说了好多- - 索尼其他产品有些实在不太懂。也不好意思班门弄斧了。最后说一个经典中的经典walkman X1000真是要美哭人了!我要黑色那部!!我相信索尼承载了很多人的记忆,特别是walkman。但是时代的发展不等人,索尼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很多我们心中的经典开始妥协。就像walkman,说不定那天他就突然推出市场了,因为他对拯救索尼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卡片机(我突然发现我忘记他了)还有vaio。这个我最喜爱的logo。对于现在的索尼来说,最重要的是手机,电视,PS,还有相机。其他的可能会作为技术慢慢融合在这4大种类中。不胜嘘唏啊!索尼很多经典的,称之为黑科技的产品(评论中的电子狗,机器人,Sountina...都是在索尼辉煌的时候研发出来的。你现在能想象索尼还有精力去开发这些东西吗?所以,妥协的索尼也未尝不是件好事。等到索尼再次雄起,我相信他那黑色的血液会让我们看到更加惊喜的产品。学艺不精,还有很多产品没有提到。抱歉。有什么问题大家评论里面提到,如果知道能帮到大家尽力回答。感谢大家的赞同。——————我是悄悄的更新线———————————————看了这么多评论,还没有人提到索尼的CMOS。目前索尼的CMOS是索尼少数能“风靡全球”的产品了。 小在手机领域“横扫全军"据我个人不准确估算,大概有80%的手机品牌使用索尼传传感器了,包括Apple,三星,魅族,小米,OPPO等等。。大到全画幅,不仅自家使用,尼康少数高端机器会自己去改进传感器,其他部分都是直接使用索尼的。哈苏甚至有采用索尼中画幅的传感器了。先说说2008年开始火遍全球的背照式CMOS.-Exmor R我从官网扣来了一张图:简单来说就是索尼把原来覆盖在光电二极管(就是把光信号转换数字信号)上面的金属电路移到后面去了。这样光线射在CMOS上就不会有一部分被金属电路挡住而被放射,能增加CMOS的吸光量,使感光面积大大增加。在本来面积就很小(1/3,甚至1/4)的小传感器上面意义重大。然后2012年索尼又来黑科技了一下,又推出了堆叠式CMOS-Exmor RS最开始在L36H也就是Xperia Z 上面推出,(最先发布貌似是OPPO,但是上市还是Xperia Z 先)然后一大波厂家迅速跟进,现在基本的手机都是1300像素Exmor RS来自官方的图片:如上图,背照式虽然把金属电路放在了后面,但是旁边还是有电路,Exmor RS就把旁边电路放在了下面。可以放传感器的面积做大,也可以把传感器做小。最开始推出的时候有3个规格。同样来自官方的图片:如上图,背照式虽然把金属电路放在了后面,但是旁边还是有电路,Exmor RS就把旁边电路放在了下面。可以放传感器的面积做大,也可以把传感器做小。最开始推出的时候有3个规格。同样来自官方的图片:后来索尼有自家出了一个1/2.3的,只用在Xperia Z1/Z2上面,不供货给其他品牌。之歌尺寸已经是我们传统卡片机的传感器规格了。能够把这么大传感器塞进手机而不增加手机的厚度和大小(你们看看诺基亚!)也是得益Exmor RS的改良。那为什么大的传感器没有用到背照式这个技术呢,一方面原因背照式就是为了解决小传感器感光面积不够而开发的技术。另一方面,背照式在大传感器的应用难度很大,有多大呢?这个我真不知道。。但是在RX100M2已经用上了背照式了1英寸传感器了,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只不过索尼没怎么宣传- - 相机领域的传感器我不是很熟悉,最近索尼有发布了另人震惊的曲面CMOS:CMOS在两边是翘起来的,可以参考弧面电视。看看瘾科技的报道:实际上在这种边缘成像的改进在A7r那块3600万像素已经有在尝试了。又是官方图片:在边缘的地方,像素点是斜的,能够和进入传感器的光线形成一个一样的角度,让边缘成像更好。官方这么介绍:无隙的芯片镜片是指通过优化设计,消除芯片上微型镜片间的间隙,增加芯片镜片对像素点的聚光率。而镜片位置匹配技术对不同方位芯片镜片基于像素点的位置作出优化,很好地收集从锐利角度入射的光线,减少大尺寸影像传感器对E卡口较短法兰距的影响。两者技术结合,增加了影像传感器的感光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信噪比。以上。。还有专业器材的45度排列的像素点。我之前有听过的,但是我现在忘记了。可以看看这个链接:
SONY十几年前的MD音乐播放器。现在来看也是满满的科技感,这个当时要卖一万多。现在来看也是满满的科技感,这个当时要卖一万多。看起来挺贵,但是这机器机身外壳采用了整块的钯银合金切削而成,每个购买用户可以在机身上刻上自己的个性化标志,全球产品线只限定生产15台/月,这样看的话实在是太便宜了。。。PS-F9便携式黑胶产片播放器可以竖放也可以横放,这个看起来科技感更赞。图三是当年传说要出的复刻版,貌似已经太监了。这个产品更加古老了,上市日期是1983年,33年之前的设计。。。
SONY童鞋再次站在了科技前列,今日发布了DPT-S1电纸书,屏幕尺寸为13.3英寸,采用柔韧电子纸“E Ink Mobius”,产品提供的高分辨率,带有黑白显示,支持16档灰度调节。 DPT-S1支持802.11b/g/n无线网络,支持光学和电磁感应触控技术,可通过配备的电子笔进行书写,同时也支持触屏操作,该产品重约358g,薄6.8mm,最薄处仅4.8mm,内置有4GB存储空间,支持microSD卡扩展,毫无压力,续航时间3星期左右。一次充电不开无线可以翻页2万4000页,已经放出了产品信息页面,SONY童鞋继续保持自己“不怕贵”的特性,售价9.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000元)。
超短焦4K家用投影机2014-CES上,SONY发布了全系列4K产品,但最激动人心的其实是一部具有颠覆价值的超短焦“纯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4K-SXRD投影产品。此产品的命名比较特殊,SONY称之为:“Life space UX”
(带有“创造新的生活空间”的意思)它依然采用与 VPL-VW1100ES 和 VPL-VW500ES 相同的 0.74英寸真实 4K(4,096 x 2,160)的SXRD芯片,但光源则改为了纯半导体激光二极管。 投射亮度与 VPL-VW1100ES/1000ES 相同,为:2,000流明。但其没有距离限制,直接可以摆放在屏幕下方投射,此时最大投射尺寸可以到将近 150寸(准确说是:147寸)。 对产品没有任何安装空间的限制,可以直接像电视柜那样随意摆放。按照搭配的不同,产品将以“定制”的形式,以不同配置价格的:$30,000----$40,000 美元不等的售价进行销售。 目前确定为 2014年夏天于美国正式上市,全球其它地区的上市时间还没有确定。
vaio x505,2004年的产品,825g,厚度9.7mm,比现在的大部分超极本都轻薄。而当年的笔记本普遍都是这种厚度的而当年的笔记本普遍都是这种厚度的
磁带的逆袭——索尼研发出全球最高存储密度的磁带,每盘磁带的存储数据量达到185TB,堪比3700多张蓝光光盘!磁带这种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古老存储技术又焕发了青春详情见索尼官网:
补充一个 DSC-R1高歌迈向 APS-C
看到Sony令人发指的音乐器材领域竟少有人提及,不禁有了码字的冲动,所以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一、Sony MDR-R10
动圈耳机的尽头1988年,最鼎盛时期的Sony倾尽全力研发的顶级动圈耳机产品。隶属于大贺典雄亲自挂帅开发出的R系列顶级音响产品(CDP-R10转盘+DAS-R10解码器+TA-ER1分体前级+ TA-NR10单声道后级+MDR-R10耳机+SS-R10静电箱)。当年定价便高达4000美元(是1988年的定价,可想而知)。全球限量300余只(因为后期源材料缺乏的缘故,无法继续制造,着实遗憾)。木壳由光叶榉树树心木料制成(众所周知,木料是首选的声学材料,但对制作工艺和调音要求极高),采用Sony独门黑科技的大片生物振膜技术(据说编号前五十的R10的振膜完全是采用不考虑成本的暴发户方式制作,因此更加传奇罕见)。纯度99.9999%的无氧铜耳机线,最大程度的减少信号损失。这就是SONY R10
至于其音质,毋庸置疑,绝不会愧对传奇二字。这就是SONY R10
至于其音质,毋庸置疑,绝不会愧对传奇二字。二、Sony PCM-D1 录音笔
真正的参考级又一只停产的传奇。也不好引用各种参数来云里雾里的说明其牛逼程度。只能说,这是每一个发烧友的梦想。哪怕其内存和读取方式已经有些过时,但是其温暖的调音和无可挑剔的录音及回放素质,无愧为参考级这三个字。也不好引用各种参数来云里雾里的说明其牛逼程度。只能说,这是每一个发烧友的梦想。哪怕其内存和读取方式已经有些过时,但是其温暖的调音和无可挑剔的录音及回放素质,无愧为参考级这三个字。对了,还有SONY QUALIA 010 这个变态而极端的毒物。振膜采用的是sony顶级黑科技——液晶振膜。值得一说的是,耳机巨头森海塞尔的旗舰产品HD800就是根据QUALIA 010 修改设计的。(HD800的设计师就是从SONY挖过去的)。最令人发指的,就是借其黑科技而生的达到5-120000Hz的频响范围.是的没有错,市面上绝大多数耳机的频响范围为20-20000Hz,也就是人耳的听力范围。而010如此变态的硬数据,不仅展现的该耳机的奇异,更流露出sony黑科技的异端狂狷。来张图吧
现有的答案大多数提及的是索尼民用领域的产品。事实上,如果要说索尼的黑科技,其专业领域的产品才是集索尼黑科技之大成者。影视制作领域所需的显示器材,对其色彩表现和稳定性、专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民用领域显示器材的品质远远无法胜任。而在这个专业领域中,索尼一直是市场的佼佼者。下图中间那台,就是集索尼黑科技之大成者,显示器材的巅峰,「革命性的 OLED 监视器」——
BVM-E250。如今监视器的市场,索尼的竞争对手们仍处于 LCD 时代。OLED 相比 LCD ,在响应速度、黑位、对比度等方面拥有绝对优势。但多数面板厂商无法克服 OLED 的像素寿命问题,如 LG 曾销售的一批 OLED 彩监在投入使用后不久便出现严重的烧屏现象。而民用市场的 OLED ——比如三星在自家 Galaxy 手机上使用的 OLED 就更加差劲了。而 BVM-E250 上所使用的索尼独家的 STE-OLED,除去优秀的稳定性,更拥有 10 bit、索尼独家的Super Top Emission 技术、对极深的黑色细节进行精确的伽玛控制、尖端的I/P转换、极低的处理延迟、精密的非线性立体转换色彩管理等。以上列举的每一项,无一不说明了索尼领先业界的技术水平,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说明,此处仅举 Super Top Emission 一例说明。索尼的 Super Top Emission OLED 面板经过专门设计,它从面板后部上 TFT 层上发出光线,因此。这种顶部发光结构比典型的,TFT 层位于面板前部,发光孔径受限的底部发光结构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这种 Super Top Emission 技术采用了微腔结构,并装有滤色片。这种微腔结构使用了一个光学谐振效果,增强色彩的纯度,提高光发射的效率。此外,每个RGB的滤色片也能够提高发射光的色彩纯度,降低环境光线的反射。索尼的Super Top Emission OLED面板完全被一个玻璃底板密封住,场致发光层被完全与外界空气和水分隔绝开来。这有助于保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引自索尼 BVM-E250 白皮书)
其实Xperia Z / Z1 / Z2 / Z3 也是黑科技更新一发=====================Z3的跌落测试一样没有碎屏,最后举高到2米多的高度才摔碎,足以证明所大法的耐摔不是偶然================================这个人大家有见过吧?爱好摔手机。我数了他一共摔过18款手机平板,其中只有Z1 / Z2坚持到最后没有碎屏。Z和Z3他没摔过,但是能找到别人的测试,结果一样的——没有碎屏另外Z3 / Z3c也有人掰过,没有掰弯。可以证明大法的手机相当皮实,而且这可是兼顾了防水外观轻薄的前提下做到的。Z3 / Z3c 掰弯测试
当年的PS3....生生逼走一个久多良木健----------------------------------------------------------我觉得有必要把整个PlayStation家族算进去,每个世代的PS产品都开拓了当年最先进最概念的媒介格式~神器PSP,21世纪的walkman还有它的UMD媒介,可惜这个基本是妄想。。但作为游戏机和多媒体设备还是相当大的跃进的PS的CD ROM;PS2的DVD ROM还有害PS3初期惨淡的BD DVD(当然这只是其一,关于PS3的故事可以自行百度,反正我是感受到了索尼政治权利游戏和猛堆黑科技擦出来的火花产物)那么PSV和PS4呢╮(╯-╰)╭或许要过几年才知道,也许会随着PS Now战略迈入云计算?
弱弱的问下,这样算吗?
单说手机吧,亏损的移动业务。当时普遍智能手机还厚的像一块砖头样子时,就制造了18i那种美爆了的外观,把机身做的那么薄。手机还是500w像素,8G内存时代就做了1200w像素32G内存,带呼吸灯透明条的lt26i。别的手机还在想办法提升到800w像素,索尼就做出了全身防水,1300w像素,四核1080p屏幕双玻璃镜面的l36h。等大家都800w,1200w像素的时候,这时候索尼开始做2070w手动像素,防水耳机孔,防水磁力线充的l39h了,并且改掉了之前被吐槽的cpu。继续有人开始不断吐槽索尼屏幕,索尼把内存提升到3G加骁龙801的顶配,屏幕材质也更新了。边框也改窄了。防爆膜logo也取消。而且屏幕可以识别铅笔金属等物体的索尼z2,识别金属和铅笔的这个真的超黑科技。z2把z系列之前的毛病全改了。这也是索尼的诚意。然后z5p时代了 ,2k都没普及就把5.5寸的屏幕上实现了4k分辨率。别人的810还烫死就降服了骁龙810的发热,2300w高级自动相机拯救一堆照相小白,照相完爆市面所有手机一点不过,防水充电口,防水耳机孔,彻底防水双喇叭(之前喇叭沾水会短暂影响音质的问题也解决了)。把屏幕镜像和walkman等用到手机中。我自己也有索尼电视,镜像映射到电视上玩游戏超级爽。索尼的黑科技都是低调的运用在手机的每一处,而且很多都是实际可以用到的功能,但是索尼不会像三星苹果那样懂宣传,手机得不到认可。说真的,苹果虽然是霸主,但是苹果的那些科技我真的没看到什么创新,每一代都是各种宣传意淫视频和图片,出真机器了就打脸。
虽然不是量产的产品,可是这种超好的滑盖设计实在让人赏心悦目
说实话,我觉得索尼在我眼中应该是最能称得上业界良心的企业。虽然不是索尼的狂热粉丝,但是也非常喜欢它的产品。不仅是它能一直推出优秀的产品,而且它总是能坚持自己的设计和风格。举个例子,现在虽然每个人手机都能拿来听歌,MP3功能已经是烂大街的功能,但是索尼并没有放弃它自己的Walkman部门,每年依然在推出新的产品,而且这些产品都是被精心设计过的,用料也非常良心。当我第一次打开我的F806时,看到那句:For music lovers, by music lovers。瞬间湿了,这就是良心企业。-----不扯远了,楼上说的一些索尼的东西我也没见过。我自己有收藏一个索尼在2005年推出的一款卡片机,注意看时间,不知道当时大家的相机都是什么样的。DSC-T7。上图是跟一只唇膏的对比,下图是跟ipad mini2体积对比。这货当年做到这么薄的前提下,有三倍光学变焦,我在想问啥现在索尼不接着把当年的技术改进一下放到手机上面呢?上图是跟一只唇膏的对比,下图是跟ipad mini2体积对比。这货当年做到这么薄的前提下,有三倍光学变焦,我在想问啥现在索尼不接着把当年的技术改进一下放到手机上面呢?这仅仅是2005年索尼的技术,窥一斑而见全豹,下面就不用多说了吧。
我已经记不起它的型号,我也记不清它的名字。但那是我第一部数码相机:像素200万....镜头可翻转,超级偷拍神器,还是橙色的,但我永远记得看到它的震撼!那是比x505还要无与伦比的黑科技,在那个21世纪初的年代,彩色可翻转镜头的数码相机....我现在甚至在网上都找不到图片....虽然那玩意从我买了以后就没有用过几次(应该是用七号电池的),但我敢说那就是大众第一次把偷拍和照相机联系在一起的黑科技!第一次为了科技疯狂,一个不爱照相的中学生苦苦攒钱只为了那一见钟情。
牙败...!我的索狗之魂在蠢蠢欲动了...!看着下面的答案,心也在颤抖着,继而开始升温,直至燃烧起熊熊大火...!我已经预感到我来知乎潜伏数千年后的第一个长答即将诞生...!All high great sony!!----------答主已死于拖延症晚期。
这个是索尼1970年出的收音机 TR-1825
看了看上面的回答,非常贊同黎力的觀點,但是貌似沒有認真提到playstation系列的,我就來稍微補充一下讓我感到震撼的ps機體吧。ps2:1999年3月發售。1999年3月發售。ps2從第一代到第三代體積縮小130%,第三版ps2只有兩個半手掌那麼大!比科學出版社的高數書還要小一圈,非常輕薄。ps2機能比同世代Xbox略遜,但是處理器在當時來說非常強大。CPU EmotionEngine具有6.2GFLOPS的浮點運算能力,GPU Graphics Synthesizer具有2560bit位寬,現在就算是現在NVIDIA旗艦級顯卡GTX780Ti也只具備了384bit的位寬,雖說位寬大小和芯片實際性能劃上等號,但是對於只具備4M顯存的ps2這個設計卻非常重要。總體來說ps2具備當時pc所不具備的機能,而且價格遠遠便宜於一臺相同檔次的PC,以至於伊拉克在2000年購買大量ps2用於軍事用途。ps2在設計上非常有遠見的使用了DVD作爲遊戲儲存介質,並在機身上加入了USB和WAN接口。ps2是目前世界上銷量最多的遊戲主機,發售一億五千萬台以上。PS3:ps3也具備遠超當時pc的強悍性能,搭載了由索尼,IBM和東芝共同研發的cell處理器,它具備256 GFlops的浮點運算速度,同時也用於IBM的Roadrunner超級計算機。因爲ps3的廉價與高性能,ps3也具備遠超當時pc的強悍性能,搭載了由索尼,IBM和東芝共同研發的cell處理器,它具備256 GFlops的浮點運算速度,同時也用於IBM的Roadrunner超級計算機。因爲ps3的廉價與高性能,有些機構和學校將他們串聯進行科學計算,包括美國空軍。相比同世代的其他機器,ps3的採用藍光介質也算是非常有先見的。 PS Portable:第一代psp在日發售,在當時掌上設備還停留在小彩屏手機的情況下,索尼推出了這樣一款第一代psp在日發售,在當時掌上設備還停留在小彩屏手機的情況下,索尼推出了這樣一款高性能大屏幕還可通過WIFI連接互聯網又極其輕便的掌上設備。而且在保持高性能的水平下,續航時間極長,無發熱,可以說現在所有的智能手機都沒有做到psp這麼強大的移動性。索尼還專爲psp設計了UMD光碟,psp機身也搭載了可以讀取UMD光碟的光驅。(這一點在當時看來真是非常黑科技)光碟直徑6cm卻有1.8GB的容量,並且裝在盒子裏讀取防止劃傷。不過由於索尼UMD技术的不开放和无空白UMD光盘和刻录机的出售,導致UMD沒有推廣開來,只限於PSP使用。另外索尼的厲害之處還在於SCE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對ps系列機器機能的充分發掘,讓機器在生命週期的後半段仍然能夠渲染出PC不能達到的畫面。(比如PS3使用的是NVIDIA在05年發佈的G70核心的降級版)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hx92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