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纤维性肌痛综合征征压痛点成对称点是什么意思

(纤维肌痛综合症)
纤维肌痛综合征如何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纤维肌痛综合征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日更新浏览数:3094收藏数:393
虽本综合征据称也多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多肌痛、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存(在我国似也不多见),但这些病都各具特点鉴别并不困难。鉴别较困难的有以下疾病。1.精神性风湿病 纤维肌痛综合征易与精神性风湿病相混淆,但两者有显著不同。精神性风湿病有带感情色彩的症状。如把疼痛描述成刀割火烧样剧痛,或描述为麻木、发紧、针扎样或压迫性疼痛。这些症状常定位模糊,变化多端,无解剖基础,且不受天气或活动的影响,患者常有精神或情感紊乱,如精神神经病、抑郁、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区别两者是重要的,因前者更难处理,常需精神病专家治疗。2.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包括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和特发性慢性疲劳综合征。表现为疲劳、乏力,但缺少基础病因。检查患者有无低热、咽炎、颈或腋下淋巴结肿大,测定抗EB病毒包膜抗原抗体LgM,有助于鉴别二者。3.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表现为广泛性颈、肩胛带、背及骨盆带疼痛。但根据血常规、60岁以上的老人、滑膜活检示炎性改变、对激素敏感等特点,可与纤维肌痛综合征相鉴别。4.类风湿关节炎 RA和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均有全身广泛性疼痛、发僵及关节肿胀的感觉。但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关节无肿胀的客观证据,它的晨僵时间比RA短,实验室检查包括类风湿因子、血沉、关节X射线片等也都正常。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疼痛分布范围较广,较少局限于关节,多位于下背、大腿、腹部、头部和髋部,而RA的疼痛多分布手腕、手指和足趾等部位。5.肌筋膜痛综合征 肌筋膜痛综合征亦称局限性纤维炎,也有深部压痛点,易与纤维肌痛综合征相混淆。但两者在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不同之处,见(表1)。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关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几点思考_好大夫在线
&|&&|&&|&&|&&|&&|&
关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几点思考
全网发布: 21:13:48
发表者:应振华
(访问人次:2637)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 FMS)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肌肉骨骼疼痛和发僵,并在特殊部位有压痛点的非关节性。纤维肌痛综合征可继发于外伤,各种,如骨性(osteoarthritis,OA)、类风湿(rheumatoid arthritis,RA)及各种非(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肿瘤)等。这一类纤维肌痛综合征被称为继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secondary fibromyalgia syndromen),如不伴有其他疾患,则称为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国内穆荣教授就我国专科医师对纤维肌痛综合征(FMS)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仅约1/3的医师知道1990年ACR制定的FMS的诊断标准,其他的如治疗、发病机理等方面的知晓率更低。我国风湿科医生对FMS的认知程度显著低于英国及东南亚国家,显示了我国医师了解FMS的必要性。一、FMS是常见病,还是少见病FMS在成年人群,女性患者占大多数。国外流行病学研究,FMS具有很高的患病率,人群中患病率介于0.5%至5%之间。据统计,美国FMS的患病率为2%,大约有600万~1000万患者,是仅次于骨性和类风湿的常见。欧洲调查其患病率在1-10%。我国没有详细的流行性病学调查资料,常常被认为是少见病。我个人认为,原发性的FMS的发病率相对少,但继发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骨等的继发性FMS患者很多,是常见病。二、诊断是采用新标准,还是旧标准2010年ACR提出了新的诊断FMS的标准。它与1990年的标准有什么关系呢?新的标准制订的背景是:参加研究的医生大多在网上招募,并非全部是FMS方面的专家,其水平参查不齐。我个人认为新这个标准不能取代ACR1990分类标准,但它是老标准的补充。2010年ACR的这个标准尚未经过组外的验证,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诊断标准。三、有客观依据,还是没有关于FMS是否是病曾经有过争论,主要是有人认为FMS是一种感受,没有客观的依据。近年来有证据表明FMS患者的肌肉B超:血流减少;F MRI异常: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和扣带回等激活反应异常,以及相互之间的纤维联络异常等。说明FMS是有客观的依据的。四、是单纯的药物治疗,还是综合治疗关于FMS的治疗,近年的争论很多。有人过多地依赖药物治疗,也有人认为,此病缺乏特有的治疗手段。事实上,FMS特别强调综合治疗的方法。要求药物、病人宣教、认知行为治疗、水浴疗法、功能锻炼、针灸、按摩等联合多学科治疗。风湿科、神经精神科、理疗体疗科、医学心理科及疼痛科等的多学科协作。五、是进展快,还是慢有人认为FMS近年研究不多,治疗没有新意。事实上,近年关于FMS的治疗进展很快。常见的的药物有抗药物、抗惊厥药物、中枢性骨骼肌肉松弛剂、镇痛药(曲马多 )、镇静催眠药物等。2009年美国FDA批准了新型的治疗FMS药物,如普瑞巴林、度洛西汀、普拉克索等,临床使用满意。近年研究的3大突破:1.发病与遗传有关;2. 纤维肌痛综合症与痛感异常有关; 3. 提高痛阈的药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症。六、是预后好,还是预后差FMS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症状。经过综合积极处理后多数患者有较好的预后。但对于有严重精神性疾病、阿片类药依赖、经多方面积极治疗无效的病程长的患者预后较差。&
发表于: 21:13:48
应振华大夫的信息
从事风湿免疫病学科临床、教学、科研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熟练地掌握风湿免疫病常见...
教学部副主任,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健康教育学院副院长,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联合诊疗中心...
应振华的咨询范围: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京ICP证030609号 本站通用网址:凤凰网
建议使用IE6以上版本浏览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纤维肌痛综合症医院推荐
联系电话:
1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0
1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 咨询电话:
1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400-999-0707
2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0
1条患者评价
您可以在全国最大的医患咨询平台咨询健康问题,还可以分享您身边的健康知识和就医经验。
纤维肌痛综合症药品
1.各种急性或慢性炎性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
参考价格:¥0
1.各种急、慢性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参考价格:¥0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经络辨治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居风湿病第3位。它以患者全身的肌肉疼痛为特征性表现,同时伴有精神、神经症状,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从经络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定位对应所属经络进行综合辨证,提出FS可能与阳经的气化不利有关,并以此指导治疗,试图探求更好的物理学治疗手段。 中国论文网 /6/view-2612547.htm  [关键词]经络治法;纤维肌痛;太阳经;穴,阿是;阳经      TCM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fibromyalgia syndromes based on meridian science   TANG Qian1, FANG Yong-fei1, WANG Bo2, WAN Ping1 (1. 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outhwest Hospital of The Third Military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 2.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ABSTRACT: fibromyalgia syndrome (FS) is a rheumatic and immunologic disease and the disease incidence is ranked at the third in the rheumatic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whole-body myalgia, and with mental and nervous symptoms and signs. At present, there is no ideal therapy for it. Based on TCM theories,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thepatho-genesis of FS from the angle of meridian and collateral science, and according to location of pain of the patient,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or corresponding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is made and FS possible relation with dysfunction of qi is raised, which is used to guide the treatment, so as to provide a better physical treatment way.   KEY WORDS: Meridian Therapeutic Methods; F Taiyang M Points, A Yang Meridians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曾被称为纤维织炎,属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早在20世纪70年代Smythe等对FS已有描述,1976年首由Hench命名[1],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正式将本病命名为纤维肌痛综合征,并确立统一的诊断标准。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FS患病率介于0.省略      1 中医对FS的认识      大多数学者将FS归属于中医“周痹”的范畴[5-7]。《灵枢?周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即周痹有固定的痛点,并且范围可能广布全身上下。值得注意的是,“随脉上下”明确地指出了周痹随经脉气血走行分布。这与FS既有全身范围的疼痛,又有固定不移、“不能左右”的压痛点的临床表现相符合。《灵枢?周痹》同时提出了周痹的病因病机:“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此内不在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从而对FS进行中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有不少学者将FS归于中医“肌痹”的范畴[8],《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或归于“行痹”“痛证”“气痹”等范畴[6-7]。总之,均离不开“痛”或是“痹”这个范围,这就抓住了FS必伴有全身多处疼痛这一重要特点。      2 FS的经络学认识      《灵枢?周痹》不仅提到了“周痹”的具体临床表现,还清楚地提到了其治疗方法:“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因此,笔者根据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CR)制定的FS诊断标准,从中医经络学的角度对FS的病机进行阐释,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手段。   ACR于1990年规定的FS的诊断标准如下[9]:广泛性疼痛,且≥3月;双侧肌肉组织特定部位的18个压痛点中,至少有11个出现压痛。18个压痛点部位如下: ①枕骨部:双侧枕骨下肌肉附着点;②下颈部:双侧C5-C7横突间隙前侧;③斜方肌部:双侧斜方肌上缘中点;④冈上肌部:双肩胛冈内缘冈上肌起点;⑤第2肋骨部:双侧第2肋骨与肋软骨连接部上面;⑥肱骨外上髁部:双侧肱骨外上髁下缘2 cm处;⑦臀部:双侧臀部的外上象限,臀肌前折叠处;⑧大转子部:双侧大转子突起的后缘;⑨膝部:双侧膝关节间隙上方内侧脂肪垫处。笔者试将以上标准中提及的压痛点与中医的经络腧穴一一对应起来,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这些压痛点所在位置虽不能与腧穴定位完全对应,但大致都在某条经脉循行的区域里,而且在这些经脉中阳经占绝大多数,其中涉及手、足太阳经所过区域的有4处、少阳经有2处、阳明经有1处、少阴经有1处、厥阴经有1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化气,阴成形”。FS没有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支持,应属于现代医学里面的功能性疾病,也就是中医理论中所讲的“气病”层面。气有卫外、防御和温煦等功能,若人体正气充足,气机通畅,自然能够起到保护机体、抵御外邪侵袭的作用;但若气的功能下降,或者正气虚损不足以抗邪,必然会导致阴阳失调,外邪乘虚而入,使机体处于疾病状态,即中医所谓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气伤痛,形伤肿”,阳气一旦被耗损,首先出现的一个症状就是疼痛。根据具体受累经络及阳气被耗损程度,疼痛可以出现在局部、经络走行区、甚至全身任何部位。此外,气为血帅,气行不畅必然会导致血行的缓慢或者瘀滞,因此,FS患者常表现为全身性的疼痛并且伴有11个以上的固定压痛点,这就是气滞血瘀的结果。
  “阳居外,阴居内”,凡外邪入侵,阳经便首当其冲成为第一道防线。太阳经和少阳经均不是多气多血之经,一旦机体正气卫外能力下降,相较阳明经来说更容易受到侵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几乎将所有解表调营卫、和解少阳的方剂均放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和“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中提出,也说明太阳经与少阳经非常容易受到外邪干扰。“痹症”的发生主要为“风、寒、湿”三气杂至,更加速了对机体阳气的耗损,从而也决定了病情的复杂性以及反复缠绵难愈。   同时,卫气一日环行周身五十度,日行于阳二十五度,夜行于阴二十五度,于阴阳跷脉之中交接,在眼睑处会合,人体正常睡眠的形成是由于机体“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若是正气耗损或气机运行受阻,就会导致卫气循行的失常,使之昼不能入于阳,夜不能入于阴,正如《灵枢?营卫生会》中提到:“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出现睡眠障碍。反映在患者身上,就是晚上不易入睡,白天精神困乏的状态,久而久之便引起FS的并发症――慢性疲劳综合征。气行不循常道,升降失司,清气当升不升,浊气当降不降,气虚又失于推动与固涩,患者临床也可出现以腹痛、腹胀不适、泄泻或便秘为主要特征的FS另一并发功能性疾病――肠激惹综合征(IBS)。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FS本身还是由其引起的其他一些症状表现,均可责之于阳气的虚   损或者气机不利。因此,如果从阳气的角度着手探寻FS的治疗方法,应该会取得比较好的   疗效。      3 FS治疗的探讨      FS是一个多因素引发的身心疾病[10],目前药物治疗多采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和选择性5-羟色胺吸收抑制剂(SSR I),对FS有一定疗效,但多会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癫痫、恶心、头痛、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毒副反应。上文明确提到治疗痹症须“循六经、视虚实”,结合阳气不利的病因,治疗上着重选择阳经穴位,以理气助阳,同时配以相应痛点区域阴经的腧穴,从阴引阳,达到沟通内外、调和气血的目的。笔者临床中以太阳经和少阳经为主,采用针刺加走罐法治疗FS,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针刺治疗处方主要选取太阳经穴上的腧穴和少阳经上的腧穴,太阳经穴取玉枕、督俞、肝俞、肾俞、气海俞,少阳经穴取本神、肩井、阳陵泉,配以肩?、曲池、百会、足三里、地机、交信、跗阳、阿是穴。以上穴位按照患者情况分为两组,每日针刺一组,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玉枕为足太阳经穴,具有振奋膀胱经经气、驱邪外出的作用;肩?、曲池通调上肢经气;背俞穴能调节相应脏腑机能,尤其是肝肾两脏背俞穴,为人身之本,不可不谨养。以上手、足阳经穴位可加强上下两经经气交接,达到通经活络的目的。本神属足少阳胆经,能御神于本,对于FS伴发的焦虑、抑郁等情志障碍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同时又可疏通少阳经气;肩井亦可疏通本经经气,而且肩井、玉枕两穴还可作为阿是穴理解,有局部直接通调经气的功效;FS表现为全身疼痛,阳陵泉主一身之筋,有舒筋缓急的功效,且为鬼穴之一,对精神情志方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配穴百会,一名“三阳五会”,《针灸大成》云:“犹天之极星居北”,总摄人体之阳经,有提升清气的作用,通过升清即可降浊,使气机趋于常道;足三里补益正气,以加强助阳功效,振奋阳气之功;脾主四肢肌肉,地机为脾经郄穴,郄穴为经络脏腑之气深聚之处,可直接调理脏腑气机;交信、跗阳分别为阴阳跷脉的交会穴,具有调节卫气运行的功效,可调整睡眠;阿是穴有直接止痛的效果。   另外,配合背部走罐法,主要部位为督脉和膀胱经背部第1、第2侧线。督脉为人体阳脉之海,全身阳经都与督脉有密切联系,激发督脉经气具有振奋一身阳气的作用。足太阳膀胱经内连五脏六腑,外走一身之表,沟通人体内外阴阳的作用最强,具有调和阴阳、濡养脏腑的功效。尤其是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五脏六腑的背俞穴都分布其上,走罐可直接发挥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善“正气内虚”的情况。走罐时间不论长短,以背部大片皮肤泛红、其间密布散在细小出血点为度。当然也需考虑患者耐受程度,若患者耐受性差,皮肤娇嫩,则以皮肤微红、患者背部有发热感为宜,不能造成皮肤破损。同时若患者肩胛区疼痛显著,可于肩胛区横向走罐,程度同上。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35岁,于日就诊。主诉:多关节及肌肉游走性疼痛2个月,加重20天。患者左肩、左髋关节疼痛不适,左肩疼痛可牵引至前胸及双侧肩胛区肌肉疼痛,并逐渐累及胸骨、右肩及双肘部,颈背部游走性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隐痛,阵发加重。双肩、双肘有明显压痛点,双上臂、肩胛下区肌肉压痛,因疼痛较重严重影响睡眠。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心肌酶、癌胚蛋白(CEA)、甲胎蛋白(AFP)、自身抗体谱15项、补体C4均无异常。大便干燥,小便正常,舌暗红、苔白厚腻,脉沉涩。诊断为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辨证:周痹(阳气被郁,气血瘀滞)。给予针灸治疗,针灸处方遵上述,穴取百会、玉枕、曲池、肩井、督俞、肝俞、足三里、阳陵泉、跗阳、阿是穴为第1组,本神、肩?、外关、曲垣、肾俞、气海俞、地机、交信、阿是穴为第2组,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针刺1次。除背俞穴、足三里用补法外,其余腧穴均平补平泻,针刺30 min。针刺结束后即在背部及肩胛区走罐约10 min,肩背部皮肤即呈红色,伴有多个暗红色出血点。第1次治疗结束后患者顿感全身轻松,疼痛有所减轻,当晚入睡时间即有缩短,睡眠时间延长。继续治疗3次后,患者所有不适症状悉减,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白天精神状态较佳。后因单位急招出院,中断治疗。1个月后电话随访,诉睡眠正常,疼痛未再复发。      参考文献   [1] Wallace D J. The fibromyalgia syndrome[J].Ann Med,):9-21.   [2] Neumann L, Buskila D. Epidemiology of fibromyalgia[J]. Curr Pain Headache Rep, ):362-368.   [3] Nishikai M . Fibromyalgia in Japanese[J].J Rheumatol,):110-114.   [4] Louis A, Healey M D.A description of rheumatology practice. 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Committee on Rheumatologic Practice[J].Arthritis Rheum, ):1?278-1?281.   [5] 张友贵. 针刺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20.   [6] 符小英,李漾,杨娟娟.纤维肌痛综合征针灸治疗概况[J].上海针灸杂志,):46-48.   [7] 周志华,俞蔚影,吴洲红,等.超激光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522-525.   [8] 郭莹,孙远征.背部透穴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J].中国针灸,):98-100.   [9] Wolfe F,Smythe H A,Yunus M B,et al.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1990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Fibromyalgia.Report of the Multicenter Criteria Committee[J].Arthritis Rheum,):160-172.   [10] 朱宇,吴华香,杨树萱.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看纤维肌痛综合征[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73-75.   (收稿日期:,杨立丽发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