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直播间怎么进去里面的喜欢怎么清空为0,把点进去再点一下就取消喜欢了这我知道

君阳岚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君阳岚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2a1293_ad26dcf',userId:,blogListLength:17};  事业、丈夫、孩子,构成了现代女性生活中的三个重要支点,与感情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现代女性的三大精神:丈夫--情爱,孩子--母亲,职业--自爱。这三个方面,缺少一点,对现代女性来说,都不能说是完整的。
。有的孩子越学越不爱学习。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仍然对父母不满。有的父母的谆谆教导被孩子视为碦嗦。有的父母被自己的孩子瞧不起。他们问: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他们想,自己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作业越做越多?为什么怎么努力也不能让大人满意?为什么许多好的想法不能被理解?
正确的儿童观。
,都应当有利于他们自己能独立应付各种问题,能创造和保卫自己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助长他们的依赖心、不思进取心、懒散心。
&#8220;&#8221;
子,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可贵的积极因素,发扬这些积极因素就一定有助于克服消极因素。(
,并且善于培育这种积极因素。
,把这种自信看做克服困难、挫折,抵御不良诱惑的强大动力。  她重视培育孩子的责任感,培育孩子的爱心,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因此必须设计各种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活动,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经受磨炼,增长才干,得到体验,而不能只靠片面的灌输。
&&&&&&&&&&&&&&&&&&&&&&&&&&&&&&&&&&&&&&&&&
早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更为重要。因为它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确定方向并提供动力。
,学会做事,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但尤其重要的是要教他们学会做人。从不会做人到会做人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阶段就是少年儿童阶段。
&#8220;&#8221;
&&&&&&&&&&&&&&&&&&&&&&&&&&&&&&&&&&&&&&&&&
&#8220;&#8221;
&#8220;&#8221;
&#8220;&#8221;
&#8230;&#8230;
&#8230;&#8230;&#8220;&#8221;
&#8220;&#8221;
&#8220;&#8221;
&#8220;&#8221;!妈妈的教诲,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妈妈的失误,也会贻误孩子们的前程!
&#8220;&#8221;
&#8220;&#8221;
&&&&&&&&&&&&&&&&&&&&&&&&&&&&&&&&&&&&&&&&&&&&&&&&&&&&&&&&&
&#8220;&#8221;
&#8220;&#8221;--
&#8220;&#8221;
&#8220;&#8221;
&&&&&&&&&&&&&&&&&&&&&&&&&&&&&&&&&&&&&&&&&&&&&&&&&&&&
(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孩子,是父母的一个折射,修源正本是必须得,要求孩子做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人。这也是教师难做的一个原因,因为同上顶着巨大的光环,另一方面,大家都是普通道凡人)
(母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并不是说父亲可以推卸教育的责任,国家女童教育计划中说,教育好了一个女童,就教育好了一个家庭,教育好了一带女童,就教育了一代人,是在是关乎民族兴亡的大事;卡尔威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要找一个善良的女人做妻子,做孩子的母亲)
(呵呵,和我的想法是一致的)
(不往大了说,为了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塑造为尽可能完善的人)
&#8220;&#8221;
&#8220;&#8221;
&#8220;&#8221;
&#8220;&#8221;
发布于日 20:14 |
阅读数(1334)
  事业、丈夫、孩子,构成了现代女性生活中的三个重要支点,与感情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现代女性的三大精神:丈夫--情爱,孩子--母亲,职业--自爱。这三个方面,缺少一点,对现代女性来说,都不能说是完整的。
。有的孩子越学越不爱学习。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仍然对父母不满。有的父母的谆谆教导被孩子视为碦嗦。有的父母被自己的孩子瞧不起。他们问: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他们想,自己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作业越做越多?为什么怎么努力也不能让大人满意?为什么许多好的想法不能被理解?
正确的儿童观。
,都应当有利于他们自己能独立应付各种问题,能创造和保卫自己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助长他们的依赖心、不思进取心、懒散心。
&#8220;&#8221;
子,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可贵的积极因素,发扬这些积极因素就一定有助于克服消极因素。(
,并且善于培育这种积极因素。
,把这种自信看做克服困难、挫折,抵御不良诱惑的强大动力。  她重视培育孩子的责任感,培育孩子的爱心,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因此必须设计各种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活动,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经受磨炼,增长才干,得到体验,而不能只靠片面的灌输。
&&&&&&&&&&&&&&&&&&&&&&&&&&&&&&&&&&&&&&&&&
早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更为重要。因为它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确定方向并提供动力。
,学会做事,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但尤其重要的是要教他们学会做人。从不会做人到会做人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阶段就是少年儿童阶段。
&#8220;&#8221;
&&&&&&&&&&&&&&&&&&&&&&&&&&&&&&&&&&&&&&&&&
&#8220;&#8221;
&#8220;&#8221;
&#8220;&#8221;
&#8230;&#8230;
&#8230;&#8230;&#8220;&#8221;
&#8220;&#8221;
&#8220;&#8221;
&#8220;&#8221;!妈妈的教诲,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妈妈的失误,也会贻误孩子们的前程!
&#8220;&#8221;
&#8220;&#8221;
&&&&&&&&&&&&&&&&&&&&&&&&&&&&&&&&&&&&&&&&&&&&&&&&&&&&&&&&&
&#8220;&#8221;
&#8220;&#8221;--
&#8220;&#8221;
&#8220;&#8221;
&&&&&&&&&&&&&&&&&&&&&&&&&&&&&&&&&&&&&&&&&&&&&&&&&&&&
(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孩子,是父母的一个折射,修源正本是必须得,要求孩子做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人。这也是教师难做的一个原因,因为同上顶着巨大的光环,另一方面,大家都是普通道凡人)
(母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并不是说父亲可以推卸教育的责任,国家女童教育计划中说,教育好了一个女童,就教育好了一个家庭,教育好了一带女童,就教育了一代人,是在是关乎民族兴亡的大事;卡尔威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要找一个善良的女人做妻子,做孩子的母亲)
(呵呵,和我的想法是一致的)
(不往大了说,为了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塑造为尽可能完善的人)
&#8220;&#8221;
&#8220;&#8221;
&#8220;&#8221;
&#8220;&#8221;
&&&&&&&&&&&&&&&&&&&&&&&&&&&&&
从而残酷地扼杀和剥夺了孩子自己的兴趣要求,致使今天生活富足的孩子生活并不快乐。
:上午学英语,下午学数学,晚上学美术。小女孩坐在那里,不说一句话,目光呆滞。专家结论:孩子太累了。星期天要休息好,不能总是学习。
(兴趣班是要上的,关键看孩子是否感冒)
(其实,孩子只要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功课只要不是很差可以让他们很好的玩,学的好,才能玩的好,要树立这么一种意识,到底多好是好,把握到一个什么度,家长是没底的,恐怕孩子不经意间掉了队,负责任的家长早就了疲惫的孩子)
(是这样,知心姐姐调查的细致入微)
,为什么呢?有个男孩曾对我说:&#8220;我不能赶快写,写完了以后,还有妈妈爸爸的作业呢!我就得磨,一篇作文从早上写到晚上,他们就没办法啦!&#8221;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家长的附加作业应该建立在学生基础之上,不能成为例行公事,否则,孩子会有想法应对)
(很累,很累)
(看电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他迷恋动画、卡通片的程度不亚于我上网)
(悲哀,父母过高的期望值对孩子心理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样的例子应该比比皆是)
(^_^,没有我的事
发布于日 19:57 |
阅读数(1528)
细节之一:&#8220;谈话时,最好能蹲下身子来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目光平视。&#8221;
纪伯伦:&#8220;孩子来自你的身体,但是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爱,但不能塑造他们的思想。......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弓上发出的箭矢。&#8221;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成功的家庭教育,是父母舍得拿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最好与孩子的目光平视,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
发布于日 21:53 |
阅读数(1396)
细节二&#8220;让孩子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8221;还原习惯,是一个人必备的良好生活、工作习惯。虽然收拾自己的用品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人生漫长的岁月总是这么忙忙乱乱的吗?从生活的细节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来。自己也有这种想法,干吗要非得整理好呢?就像不愿意整理床铺的孩子说的:晚上不还要睡觉吗?整理它干吗?现在想来--条理加习惯,也许真的对我很重要!
发布于日 21:49 |
阅读数(1227)
孩子的教育在中国是多么经久不衰,受人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教育体制、教育方法、教师人格和孩子的个性等存在激烈冲突的地方,一些孩子选择了离开学校,由父母自己来教育。记得以前邹静之(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作品的作者)曾对女儿的一份语文试卷的判卷方法表示不理解,从而质疑当时的语文教学。三毛更因教师的伤害而患上自闭症,不得不离开学校,中国也有几位比较有名的少年写手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离开校园,在另一方天空里成长。  想来,这样做的父母多是有着较高的学历或者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引领着孩子的成长。国内外都不乏其人,于是国外也有了homeschool这回事。    本文作者郑渊洁是童话大王(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也曾在我的童话时代里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他对孩子成长的观点是&#8220;&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关键在于做父母的是否善于发现&#8212;&#8212;合格的教师和父母,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8221;。全文如下:
所谓的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
我的儿子亚旗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了作文课,一次老师出命题作文《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我看亚旗愁眉苦脸的,忍不住手痒帮他写了一篇,然后得意洋洋地告诉他等着被老师表扬吧。结果,老师给打了个大大的红叉,说不及格,还说作文怎么可以这样写,命令亚旗重写。我当时一生气,让家里的小保姆又写了一篇,再交上去就成了范文,全班表扬&#8212;&#8212;小保姆实在,写她在街上搀一位老太太过马路。
亚旗的这种待遇顿时让我想起了自己当年的遭遇&#8212;&#8212;因为老师出了个作文题目《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变更了题目,写了篇《早起的虫子被鸟吃》,前后两篇作文一对照,老师越发认定我脑子有毛病。
而随着我这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半文盲成了作家,作品卖到6000万册的时候,我开始犹豫是否真的该让亚旗退学回家。我好多天都睡不着觉,因为这是大事,万一亚旗长大了掉过头来找我算账怎么办。我也征求了很多人的意见,但是没有一个人说可以这样做的。
亚旗当时上的是北京有名的重点小学,有天他问我老师漏题对不对,我说肯定不对,那是作弊。这个老师从亚旗一年级一直教到六年级,优秀班主任,年年期末考试给他们漏题,他总能提前拿到考卷,最后一次期末考试,六年级,区里出题他也漏,漏得一字不差。 (教师漏题,甚至知道学生作弊,不是偶然现象,应试教育模式下分也是衡量教师优劣的准绳,某些&#8220;优秀教师&#8221;铤而走险亦见怪不怪了,损的是教师的形象,家长的信任和孩子的)
最后那次考试的时候,我和亚旗决定出口气,老师不是漏题吗?我们就分析哪道题大概多少分,分析完了我们就答几道,然后故意考了一个62分,拖全班的平均分。当时评判老师成绩优劣的标准就是看考试的平均分数,我们一下拉了将近40分,他就没当上第一。
考完试第二天,我告诉亚旗不用去学校了,咱退学。
我开始明白,所谓的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我可以努力不去当个差家长,但是我不能保证亚旗不会遇到差老师,重点中学的优秀班主任尚且如此,我不认为他会有那么好的运气去碰到个真正关心学生的老师。
但在犹豫中,我还是给儿子报了名上初中,办了学籍。在8月份入学测试的时候,我在教室外往里看,看着主考的老师们训斥下面的孩子道:&#8220;你怎么这么笨?&#8221;&#8220;你智商是不是有问题?&#8221;&#8220;这孩子好像有点蠢。&#8221;&#8230;&#8230;我顿时不寒而栗,我怎么又把孩子送这里来了?我不能一错再错了,亚旗垂头丧气从考场出来,我吸一口气,告诉他回家,这学不上了,他跳了起来:&#8220;太好了,早该不上了!&#8221;
(不上学决定以后,自己该如何教育呢?郑渊洁自写教材,用童话体来教孩子法制、安全、道德、创新、怀疑、性知识等。他的观点:)
决定不让儿子去学校以后,我买了整套的初中、高中教材。通读两遍,觉得确实挺好笑的,其中好多东西是不需要对孩子说的,反而该说的它都没说。我认为这里的关键问题是,编教材的人在编的时候都不是给自己孩子编,所以就编不好,毛病非常多。但是我管不了这么多孩子,我只能管好我自己的孩子。我认为不能让孩子一口气读完的教材不是好教材。
我下决心要为儿子编一份教材,一向习惯&#8220;裸写&#8221;(不查材料写作)的我为给儿子写法制教材时不仅买了《刑法》参考,还买了至少七八本法律专著,经常翻看。我不爱看书,到目前为止,让我彻头彻尾看完的书不超过20本。但为写教材我看了很多书,很痛苦。我在家给儿子布置了间教室,请退休老师给他上课。亚旗可以不需要任何理由就辞退老师,这样最后留下的都是他喜欢的老师。我们的另一个课堂是家附近的刺猬河,我和儿子傍晚常到河边散步,去之前我从电视或者书中临时找几个话题,聊天时假装随意地告诉他,然后我们一起分析讨论,聊天涉及话题千奇百怪。   我给儿子的私人教材总共有三四百万字,其中还分为道德篇、创新和怀疑篇、哲学篇、法制篇等等。这些教材都是用童话手法写的,每部教材同时又是单独的一部长篇童话。   创新与怀疑篇《脚踏实地目空一切的贝塔》,告诉儿子单单把知识死记下来是没有用的,因为很快它就会更新,关键是要掌握方法,还要善于发现它不对的地方,能够否定权威。在我看来,真正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不是那些死记硬背的人。   但是,个性和创造性应该发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否则就是自找麻烦,所以教材中法制篇的题目就叫《皮皮鲁和419宗罪》,因为我国刑法共有419项罪名,我就每篇编一个故事,完全用童话的手法把它告诉亚旗:孩子,老爸在人生的道路上提醒你要远离这419宗罪,这就是法制篇的内容。   然后就是安全自救篇《再送你100条命》,告诉他在遇到火灾、煤气泄漏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比如回家闻到煤气味了怎么办,过马路怎么办,游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我觉得这实在是一门第二重要的课。   性知识篇《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告诉亚旗一些最基本的生理常识及两性知识。   这样的教材一共写了10部,几乎囊括了亚旗需要学习的所有科目,写完后,我如释重负,我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能否从中获益,就要看亚旗自身的领悟了。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亚旗的生活有了不一样的成长速度。赚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看待生活,看待挑战,看待机遇和实施行动的能力)
亚旗其实上过大学,三天。有所著名高等学府请我每年去讲几堂课,亚旗可以保送入学。于是2001年9月亚旗就去了计算机系,那时候他玩电脑已经好几年了。最开始学的是C语言,亚旗不明白为什么电脑都不让摸,就拿着本书学C语言。一星期只有几次上机的机会,等到好容易上了机,老师在上边站着,底下同学们就开始聊QQ。亚旗觉得大学一点儿也不爽,不去了。    亚旗从游戏开始接触电脑,1994年便开始上网,认识了许多网友,而其中的很大部分便是中国互联网的缔造级人物,亚旗以一个11岁孩子的身份竟然和那些大他十来岁的网友们沟通得无比融洽,在网络这个无形的学校里壮大成长。而且,他学会了赚钱,而且赚的不是小钱。他正好赶上网络爆热的时代,国外的风险投资公司争先恐后往各个网站烧钱,当我还在继续手写稿子的时候,他开始在网络工作室给人做设计和维护,上万上万地赚薪水和卖创意了。   我知道亚旗在赚钱,我从不反对子女赚钱,只是,我没想到亚旗竟然赚了那么多钱。   亚旗18岁生日的时候,我送给他一盒保险套,然后告诉他,从18岁生日以后第二天开始,你就不能再问我要钱了,你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花钱,包括住在我家的水电费、伙食费,你都要给我交。我觉得这个绝对不能含糊,就像汽车有保修期,人生也有保修期。人的保修期就是18岁,如果18岁之后还是要由父母管,那就是废品、残次品。   不过,亚旗给自己的生日礼物让我觉得这些话有点多余,他用他这3年来承接网站设计维护所得的报酬以及各个合作伙伴的分红给自己买了辆奥迪A6 2.8轿车,他说这是把这些年的收入倾囊而出了,买了车他就穷了。我问他那为什么还要买,他说:&#8220;穷了,我才有继续赚钱的劲头。&#8221;然后他开始开着奥迪继续赚钱,那以后他的确一分钱都没有跟我要过。   2000年,亚旗帮我办了我的个人官方网站郑氏网,随后,他开始撺掇我将自己的童话改编成漫画,我始终认为漫画限制想象力。可在漫画中泡大的亚旗却迅速步入读图时代。从十岁开始,他就怂恿我把童话改编成漫画。其间也常有出版社来和我接触过,但谁也无法动摇我的顽固信念。&#8220;我所有的作品卖了6000万册,哪本漫画能卖出这样的成绩?&#8221;我振振有词。&#8220;你怕改成漫画卖不出去。&#8221;亚旗将了我一军。   更要命的是,他说明年我50岁生日,他想送我一辆能够令我心潮澎湃的汽车。他知道能令我觉得心潮澎湃的只有一个悍马,但悍马要一百多万,现在对他来说还比较贵,他得挣钱,才能买到能令我心潮澎湃的汽车,所以他要推出我的漫画去赚钱。   在与儿子十多年的拉锯战中我最终妥协,于是决定试试。10月份开始,我接受了写新作的艰巨任务,用了20天时间辛辛苦苦列了100个主题,写出了60篇《迷你皮皮鲁童话》。亚旗拿到作品五天后,把其中的42篇名单还给我,用主编惯有的表情说:&#8220;这是挑剩的。&#8221;&#8220;我20年没被毙过稿子呢。&#8221;我不服气,但在问了亚旗毙稿原因,比较了入选与落选的稿子后,我服了。&#8220;你写的那些童话其实也不错,但画面感不是太强。我是根据漫画的要求毙你的稿子。毙了你的稿子,你以后会写得更好。&#8221;   我让亚旗中途辍学,并不代表我反对现行的教育制度,相反,在对女儿亚飞的教育过程中,我从未有过也让她辍学回家的打算&#8212;&#8212;亚飞今年才5岁,和她哥哥截然相反,对考试有种狂热,只要一说考考她,马上会扔下最精彩的卡通飞奔过来,考完后的一句表扬可以让她乐滋滋地高兴好久&#8212;&#8212;她是那种可以在考试中获得乐趣的孩子,所以,我会让她一直读下去,按照她自己的说法,要读到博士。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关键在于做父母的是否善于发现&#8212;&#8212;合格的教师和父母,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这就是我的心得。
发布于日 19:45 |
阅读数(1367)
孩子需要哪些精神营养?教子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家长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根据大量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董进宇博士于2002年创立了亲子关系模型。
亲子模型的第一个要点&#8212;&#8212;假体教育成功的秘诀是&#8220;亲子关系&#8221;。
亲子关系是孩子的生存空间。如果亲子关系模型扭曲,家长总逼迫孩子做事、打骂孩子、对孩子冷漠,彼此之间根本就非常危险。家长和孩子关系恶劣,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
亲子关系模型的第二个要点是中间通道:家长和孩子间的通道。
博士认为,任何一个人都是两个人的组合:即&#8220;物质的人&#8221;和&#8220;精神的人&#8221;的合一。一个人是杰出还是平庸,是才华横溢还是愚笨迟钝,主要取决于他的&#8220;精神的人&#8221;的发育状况,而与&#8220;物质的人&#8221;基本无关。印度狼孩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佐证。塑造孩子&#8220;精神的人&#8221;就必须输入良好的精神养分,才能使其发育良好。若营养不充分,&#8220;精神的人&#8221;就会出现残疾。
董进宇博士列出杰出的人需要的12大精神维生素:爱、鼓励、表扬、接纳、陪伴、尊重、信任、被重视、被需要、理解、欣赏和承认。其中,爱是孩子生命的阳光。当孩子被家长无条件地爱着,他会产生安全感,他会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他会喜欢她自己,由此他的自我感觉良好。而那些缺乏爱的孩子,会生活在恐惧中,会产生自卑感。如果没有爱的营养,孩子肯定会出问题。
加入人体内缺乏碘,会出现大粗脖;缺乏钙,会骨质疏松。如果孩子缺乏精神维生素,人格会出现缺陷。因此,家长必须扮演孩子的精神供氧者的角色。
亲子关系模型的第三个要点时提出了杰出的人的必备特质。
杰出的人必备的特质有:自尊心&#8212;&#8212;精神人格的脊梁骨;自信心&#8212;&#8212;进入大脑的主程序;责任心&#8212;&#8212;关注自己的心锁;主动进取精神&#8212;&#8212;人生的动力源;学习兴趣&#8212;&#8212;学习行为的生理学动力;良好习惯&#8212;&#8212;杰出表现的自动程序。其中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是主体的三脚架,也称生命的三脚架。董进宇博士阐述,自尊心是孩子生命之火。当孩子开始尊重自己,把自己当做和别人一样的平等的人来尊重的时候,孩子的主体人格就建立起来了。没有自尊心的孩子不会尊重别人,不会尊重自己,没有在群体中出类拔萃的欲望。自信心是一个孩子能否做事,能否把事情做对的核心心理程序。有了自信心的孩子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甚至调动潜能,把事情做成功。责任心是一个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的相互关系时产生的主观心理状态。责任心没建立一个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去积极进取的!结论:自尊心的强度与成为杰出的人成正比;自信心的强度与学习成绩成正比;责任心的强度与领导能力成正比。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是必备的人格特质。
亲子关系模型的第四个要点是提出引发孩子成长的动力。
逼迫违背脑力劳动规律。哪个杰出的人是逼出来的?总的原则,不能逼迫,而应是引导、启发。家长向孩子说明正确的行为是什么样的、成功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幸福快乐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8230;&#8230;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引发他成长的动力。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
亲子关系模型中放置一个工具箱并建议家长如何使用。
简单地说,家长手中最重要的工具是无条件的爱、鼓励、表扬、确认、理解、陪伴和批评。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亲子关系模型明确提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上大学,而是培养真正正的人。上大学不是目标大了,而是目标小了。这是每个家长要铭记在心的!家长要培养的不只是高智商的人,还应该是正直的、善良的人,并且是对社会有正面价值的人! 
发布于日 21:24 |
阅读数(1184)
第3章我哭,我哭,我大哭!──应用&#8220;强化定律&#8221;矫正孩子的行为&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对事物的好坏有一个始终如一的主见。父母自己缺乏主见是教育孩子的一大禁忌。最简单的做法是:你要经常解释你的行为,你为什么要责骂他,或者你为什么要表扬他,把你的是非观传递给孩子,并且确保你的行为符合你的是非观。(父母的言行不能如一,孩子会无所适从)&
  凯伦3岁时,会说很多话了,而且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高峰时期,她整天都在咿咿呀呀地发现和熟悉语音。她的母亲忙着做家务,大部分时间都不去注意她在说什么。只有当凯伦非常不安地尖叫、大喊或者用非常令人心烦的声音说话时,母亲才会去关心发生了什么问题,察看她有什么需要。这样的母亲─孩子互动行为发生了几次以后,凯伦就学会了用尖叫或不正常的声音去吸引母亲的注意。也许她的母亲有一天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一个爱哭闹的孩子。她也许还会跟别的母亲抱怨凯伦的这种行为,殊不知正是她自己的行为造成了这种局面。(原来如此)&
  俄国动物学家巴甫洛夫曾用狗做实验,当狗吃食物时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如果给狗以铃声,则不会引起唾液分泌,因为铃声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是无关刺激。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物以前就出现铃声,这样结合多次之后,铃声就成为进食的信号了。这时,铃声已转化成信号刺激(也就是条件刺激)。所以铃声一响,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这种反射就是典型的条件反射。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另一种条件反射叫操作性(工具性)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把一只饿鼠放入实验箱内,当它偶然踩在杠杆上时,立刻有食物滚下来。喂食就是强化,经多次重复,强化了老鼠踩杠杆这一动作。强化在反射形成和消退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斯金纳认为:如果人们在无意中做出某种行为之后得到了奖赏,人们以后就会多做出这类行为;如果人们无意中做出的某种行为导致了惩罚,则以后会回避这种行为,会尽可能少做这种行为。&
  我们再看凯伦的例子。为什么凯伦在有需要的时候不肯用正常的口气和声音来说话?为什么她会变成一个爱哭闹的孩子?正是因为她的母亲强化了她的哭闹行为!当凯伦发现每次她哭闹尖叫的时候都会引起母亲的注意,她的哭闹行为自然而然被强化了。但是父母也别着急,我们既然能强化孩子的行为,也能消除某些不良行为。&
    谨记 为了消除孩子身上某些不合理的行为,父母必须了解并且避免对这些行为的关键性强化,同时实施逆转性强化。  &
  人生第一个条件反射的形成可能是婴儿的哭声和父母对哭声的反应之间的联系。啼哭是婴儿进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哭声,父母可以知道他们饿了、累了、感到不适、或是尿布湿了,从而满足他们的需要。正常的哭声是婴儿生存的条件,我们不能也不想消除它。但是我们确实可以通过合适的强化,把他们的眼泪减少到恰当的程度,使他们不再过分注重某些细节。如果每次只要婴儿一哭,父母就马上抱起他们或是摇动摇篮,他们就会很快注意到眼泪和父母注意力之间的联系。如果父母能够做到对婴儿的哭声区别处理,他们就会逐渐认识到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哭也没有用。&
  再看凯伦的母亲应该怎么做才能消除她的呜呜咽咽。为了消除凯伦的啼哭,可以进行逆转强化。开始时,妈妈可以说:&#8220;凯伦,你这样呜呜地哭,我可听不懂你的话。我的耳朵很好玩,它们就是听不懂呜呜啊啊的哭。不过你要是好好地跟妈妈说话,妈妈一定能听懂。我们来试试好好说话好不好?&#8221;每一次当孩子不好好说话,哭着耍无赖的时候,妈妈就应该对这些呜咽声充耳不闻;另一方面,对孩子用正常声音表达的要求应该立即给予关注。不仅要行动上给予关注,而且语言上要给予奖励,比如:你瞧,你这样好好说话,妈妈每次都听得懂,妈妈喜欢你这样好好说话。我知道你是个乖孩子!&
  消除强化和逆转强化相结合,一定可以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但父母要注意两件事情。一、你要学会坚持。不要觉得孩子哭得有多可怜而心软。或者你觉得:哎呀,就这一次。不行!一旦你没有坚持住,这场战争你必输无疑。二、随时用语言解释你的行为。(对孩子做的任何矫治行为都要解释,让他保持理性)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从小开始,坚持跟孩子解释你的行为。长此以往,你会发现孩子会比较讲道理,而且听得进去道理。当你需要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时,你就不需要怒吼了。&
  动物界提供了许多关于这类&#8220;消失&#8221;的有趣例子。&
  有一类梭子鱼特别爱吃鲤科小鱼。如果把这些梭子鱼和它的小猎物们一起放到水槽里,水槽里很快就只剩下梭子鱼了。然而,当我们在水槽里放进一块玻璃板,把梭子鱼和鲤科小鱼隔开,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梭子鱼看不见玻璃,每次当它追逐自己美餐的时候,都会结结实实地撞到玻璃板上。开始时,梭子鱼会一次又一次游向玻璃,撞得晕天昏地。显然,梭子鱼的猎食行为没有得到强化,因此它慢慢地消失了。&
  最后,梭子鱼终于懂得了这些小鱼是可望不可及的,于是,它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这时,再把玻璃板从水槽里拿走,结果却变成:这些鲤科小鱼居然可以十分安全地绕着它们的天敌游来游去。梭子鱼再也不想去吃掉它们,因为它懂得了它所懂得的道理:这些小鱼是吃不到的。令人吃惊的是,最后,这些大型的梭子鱼竟然饿死了,而它所喜爱的食物还时不时地游过它的嘴边。&
  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适当运用强化/消失定律来做这项工作,事情就会变得容易一些。&
  马克的父母对教训孩子并不陌生,他们对自己的小叛逆者用尽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他们打他、罚他站墙角、赶他早点上床、责骂他、呵斥他,但这些都不起多大作用。小马克的暴躁脾气依然如故。&
  后来,有一天晚上,马克的父母都在客厅看报纸,他们说了些什么话惹怒了他们的儿子,马克便倒在地上雷霆大发。他尖叫,用头撞地,挥手踢脚。这次,父母亲都被彻底激怒了,但却一时不知所措,于是他们便置之不理。他们一声不吭地继续读他们的报纸。&
  这恰恰是这个小叛逆最不期望的情形。他站了起来,看着他的父母亲,又倒下去把先前的好戏上演了第二遍。他的父母亲再一次对此没有任何反应。这一次,他们心照不宣地看着对方,然后惊讶地打量着马克。&
  马克突然又倒在地上上演了第三遍。马克的父母亲继续不理睬他。最后,马克的反应是什么呢?他觉得自己趴在地上哭叫实在太傻了。&
  从此,他不再朝别人乱发脾气了。&
  马克的乱发脾气因为没有得到强化而自然消失了。&
  如果你的运气不好,或者你的孩子本身是个脾气急躁的小孩,强化或逆转强化有可能不会一次奏效。希望父母不要认为脾气急躁的孩子是不乖的孩子,你要认为他们是不同于其他性格安静的小孩,对他们的训练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父母要贵在坚持,要坚定立场,不要和孩子讨价还价,最终孩子的不良行为是能够被矫正的。&
  强化/消失定律不仅仅是孩子和动物学习新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成人也在按照自己得到的肯定或否定的反馈信息来修正自己的行为。有时候,孩子们也会本能地通过强化某些行为或是消除另外一些行为来训练他们的父母,而不是他们的父母训练孩子。&
  当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到一些令人激动的地方时,比如迪斯尼乐园,小孩子常常会表现出令父母非常满意的行为:他们很乖、很配合、也很好商量&#8212;&#8212;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企图,其目的正在于强化或奖励父母的行为。在一些极端的例子中,我们会看到小孩子们居然能够熟练地操纵他们的父母,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是令父母做出自己最希望的行为。&
  当一位母亲教训她5岁的女儿时,只听见女儿说:&#8220;你不再爱我了。&#8221;&
  大部分的孩子都知道他们的父母渴望表达爱。因此,他们利用了这个微妙的问题来消除父母的惩罚行为。这样做的孩子通常能够取得成功。&
  强化/消失定律最为关键的地方是:父母一定要意识到他们的不当行为可能对强化具有反面的作用,确保自己在孩子的学习环境中处于控制地位。&
  比如,孩子以&#8220;你不爱我&#8221;的理由企图逃避惩罚,你应该比孩子更清醒地认识到,你爱你的孩子,惩罚他/她并不意味着你不爱他/她。当孩子以&#8220;你不爱我&#8221;来顶嘴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她:我在任何时候都爱你。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你做的这件事让我觉得很失望。你做错了事情不要紧,只要肯改。你要明白,不管你做多少错事,你都是爸爸、妈妈的儿子/女儿,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你不用担心他们会搞不清爱他们和对某件特定事情不满的关系。&
  强化/消失定律既然如此重要,那么请让我们再仔细回顾一下,我们是否经常在不经意中对孩子强化了我们不期望的行为却弱化了我们重视的行为。&
  史密斯夫妇想要好好庆祝他们的结婚10周年纪念日,他们打算单独外出就餐。当他们正准备外出的时候,他们3岁大的孩子开始为留在家里哭哭啼啼。史密斯先生对强化原则一知半解。因此,为了让孩子停止啼哭,史密斯先生就给了他一包口香糖。不幸的是,史密斯先生的举动恰恰没能强化孩子的安静,却奖励了他的眼泪。如果下一次他和史密斯夫人再要外出时,这次的奖励将使孩子更加喜欢哭泣了。&
  一个小小的替换有可能完全改变这种情况。史密斯先生应该在孩子还没有开始落泪时就给他一包口香糖,鼓励他与父母合作。&
  有些时候,父母的举动(奖励或惩罚的行为)会让孩子迷惑不解,这就完全失去了强化的作用。&
  著名的卡尔&#183;威特牧师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他把有些先天智障的儿子小卡尔&#183;威特,培养成了一个著名的天才。卡尔&#183;威特牧师留给了后人许多很有价值的家教理念。关于父母如何奖惩一致、有效利用强化定律来教育孩子,他在名著《卡尔&#183;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次经历:&
  在一次散步中,我发现了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
  在散步的过程中,邻居史密斯太太发现女儿的裙子被弄脏了,她立刻生气起来,开始冲着女儿大声责骂。看见女儿大哭以后,她又马上给了女儿一小块点心。&
  我问史密斯太太:&#8220;您为什么要责骂女儿呢?&#8221;&
  &#8220;她总是这样经常弄脏自己的裙子。&#8221;史密斯太太这样回答。&
  &#8220;可是,您为什么又给了她一块点心呢?是为了表扬她的行为还是为了给她受责骂的补偿?&#8221;&
  史密斯太太哑口无言,她不知该如何回答我。&
  这时,她的小女儿也已经被弄得糊里糊涂,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会责骂她,更不知道挨骂之后为什么很快又得到了点心。&
  母亲这样的做法,让女儿弄不清是非,这对她的成长是相当有害的。&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对事物的好坏有一个始终如一的主见。父母自己缺乏主见是教育孩子的一大禁忌。最简单的做法是:你要经常解释你的行为,你为什么要责骂他,或者你为什么要表扬他,把你的是非观传递给孩子,并且确保你的行为符合你的是非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孩子也会以你的是非观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的行为得以保持,不正确的行为得以矫正。
发布于日 00:00 |
阅读数(1109)
学习与生命成长&#8212;&#8212;两种人的读书学习
学习与生命成长的关系,不同的人有不同层次的追求和理解。
&&&&&&&&& 一种人读书学习,取得很高的学历,可是他却从来没有想到过学习与生命有关,甚至他从来都没有认真考虑过自身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对他们来说,学习与生命无关、工作与生命无关,知识掌握是人生爬格子的一种工具和存在方式而已。他们对自身生命漠然的态度,也会折射在对周遭人群生命价值的态度取向上,他们根本就无视周围群体是生命的存在,更不用说去发现生命。
&&&&&&&& 还有一种人读书学习,在乎学力,在乎对世界的探求、对真理的追寻、对自我的认识。&#8220;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8221;,这就是他们学习求索的写照。他们不仅通过自身的善学好问,树立终身学习的典范,获得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而且他们还不断去点化那些渴望成长的生命。
&&&&&&& 什么是苍生民众?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社会?什么是世界?什么是真理?我们认识我们自己吗?我们的教育设计没有激发人们去思考这些问题,更没有去培养这方面探询和思索的哲学力量。虽然我们存在着第二种以探求真理为目标的读书学习者,可是那也是凤毛鳞角、阳春白雪。
&&&&&&&&&我们运用着僵化模版式传统思维,生活在全新的网络互联的知识经济社会里。亡羊补牢,网络给我们提供了思想互联的学习环境,使得每一个学习者都有可能向着第二种人的读书学习方向迈进。
&&&&&& 只有立足改变自己,我们才可能改善孩子成长教育的环境,才可能增进社会的总体发展与创力。
发布于日 21:36 |
阅读数(1135)
1) 以学习成绩作为考察孩子的唯一指标。2) 以爱为借口,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3) 缺乏平等、交流、幽默感和轻松的态度。4) 把孩子当炫耀自己成功的砝码。5) 以自己的想法塑造孩子。6) 不认为照顾孩子是人生体验和享受。7) 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教师和社会。
&&&&&&&& 如果你是家长,请你在每日三思中先拯救自己的灵魂吧!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去获取真知吧!唯有阅读和思考。阅读和思考并不需要付出昂贵代价,而仅仅是一种习惯养成。
发布于日 12:35 |
阅读数(1129)
第 2 章&#8220;我就是不吃!&#8221;──如何处理孩子的对抗 &
尊重必须是双方的。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他们就不能要求孩子尊重他们。父母应该友善地对待孩子的自尊,永远不要蔑视他们,或令他们在朋友面前难堪。惩罚时,通常应该避开好奇的目光和幸灾乐祸的旁观者。孩子们不应该受到嘲笑,如果这使他们感到不舒服的话。&
  晚餐时,3岁的卢克就是不吃那些青豆,爸爸则下定决心非要他把那些湿漉漉的小东西吃下去。
  这是拥有强大权力的父母与意志顽强的孩子之间的典型冲突,双方谁也不愿后退。 (不愿,源自父母的责任)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训斥、威胁、哄骗和不厌其烦地劝说,父亲仍然没能达到目的。眼泪汪汪的卢克紧闭双唇坐在那里,一小勺青豆还在看着他。&
  最后,靠着更严厉的威胁,那位爸爸终于设法把一口豆子塞进了孩子嘴里。但是,卢克根本就不肯把它们咽下去。直到临睡时,妈妈除了把孩子放到床上,让那些青豆仍留在他嘴里之外别无选择。
  爸爸妈妈都很困惑,卢克怎么会那么倔强?
  第二天早晨,妈妈在卢克的床底下发现了一小堆糊状的豆子。
  在这场冲突中,很明显,卢克赢了一分,而他的父母却是零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30斤重的幼儿就这样打败了一个150斤重的成人。
  餐桌是家庭中一个潜在的战场。在该吃什么这个问题上,父母很容易遇到孩子的挑战。你能设法取胜吗?&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小孩都像卢克这么倔。但是确实有许多孩子都会在吃饭问题上和父母较量一番,这是他们很喜欢玩的一场游戏。 (原来对孩子而言,这是游戏)
  一个倔强的小孩就像一位优秀的将军,他会聪明地发现一些有利地形以阻击&#8220;敌人&#8221;。在两代人经常发生冲突的方方面面&#8212;&#8212;吃饭、睡觉、梳头、穿衣、作业等等,只有吃饭时所有的优势都在孩子一边,而且每天他们都有3次赢得对抗的机会!
  即使很小的孩子也能很容易地紧闭自己的小嘴。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强迫孩子吃他不想吃的东西吗?只要和任何一位有经验的父母或祖父母聊一聊,他们都会告诉你这实在很难。糟糕的是这些冲突还有相反的一面,如果你禁止他们吃不该吃的东西,孩子们反倒吃得很欢。比如,很多父母都不想让孩子吃太多的甜点,&#8220;好,安妮,就两块饼干,今天你不能再吃了。&#8221;而孩子却往往惦记着更多的饼干,他们会用可爱的声音和父母讨价还价,&#8220;妈妈,今天再吃一块,这是最后一块!&#8221;父母要是一心软,得,孩子就又赢了一分。&
  对付不吃或吃得很少的孩子有一个办法,就是把美味佳肴放在他的面前,如果他声称不饿,那么立即把盘子收起来放进冰箱,让他高高兴兴地走人。放心,孩子在几个小时之内就会回到餐桌旁。他的肚子会告诉他:&#8220;快让我吃东西吧!&#8221;
  发生这种情况时,绝不要给他提供什么甜点、小吃或糖果类的食物,只需把先前的食物重新拿出来,热一热让他吃。如果他还是反对,那么再让他到外面去玩吧。1&#8212;2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过后,继续这套步骤,直到食物&#8212;&#8212;所有的食物开始看起来和闻起来都美味无比。从那时开始,餐桌上的战斗将成为历史。&
  &#8220;饿他一天,他就会吃的!&#8221;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这个赢得&#8220;餐桌上的战斗&#8221;的简单法则。但是,只有少数父母能够在疼爱和规矩之间找到一个可接受的平衡点。更少的父母能真正意识到,很多时候,引起每天3次令人头痛的餐桌战的真正原因,并非是孩子年纪小、自制力弱,而是孩子的主观&#8220;挑衅&#8221;。&
  谨记 对于孩子的&#8220;故意挑衅&#8221;,父母应该严厉回击,直到取得胜利。即使是在餐桌上!&
  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是儿童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让孩子学会尊重他的父母是很必要的&#8212;&#8212;这绝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自尊心,而是因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会为日后他对所有其他人的态度打下基础。幼年时对父母权威的看法,会演变为成年后他对长辈、老师、领导以及其他一起生活或工作的人们的看法的基础。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孩子拥有的最初、最重要的社会影响,孩子在这种关系中经历的瑕疵和困惑将在他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出现。&
  要让孩子懂得尊敬父母,还有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到10岁时能够接受你的价值观,那么就必须在他更小的时候赢得他的尊敬。如果一个孩子在15岁以前成功否定了父母的权威,当着他们的面嘲笑和坚决反对他们的权威,那么他就会形成对他们的天然蔑视。&
  &#8220;爸爸和妈妈真是又老又笨!我可以随意摆布他们。当然,我知道他们很爱我,但是,我真的认为他们很怕我。&#8221;一个孩子可能不会说出这些话,至少不会当着父母的面表达这些意思。但每次当他以机智胜过长辈,并在公然的反抗和争吵中获胜时,他都会想到这些。以后,他可能会以更加明确的行为表达他的无礼。并且,如果他认为父母不值得他尊敬的话,他就可能进而反对他们的原则和信仰中的任何东西。 &
  在冲突中,严厉回击孩子的故意挑衅是父母维护自己权威的一个方面。严格意义上来说,父母的权威并不是通过父母在对抗时的胜利树立起来的,相反,父母的权威是在平时父母和孩子的交往中一点一滴地树立起来的。在平时与孩子的互动中,父母要明确表明自己的原则,如果孩子违背某些原则,一定要和他们沟通,为什么这些原则不可违背。父母要有耐心,出了问题要和他们讨论,让孩子学会从其他角度去看待一件事物。他们也许有他们自以为正确的道理,但从其他的角度看,他们的理由或后果却是有害的。通过反复的讨论,不仅有助于父母的权威地位的树立,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只是父母的&#8220;应声虫&#8221;。& (看似平常小事,蕴涵重要的道理,有深度;成人的无知是很可怕的,无知会犯无形的错)
  有权威的父母,孩子对他们既尊重又亲近,他们对父母的建议不会抱有置之不理的态度。这样的父母,通常不会受到孩子的故意挑衅。但是,比如说,如果孩子实在挑食,而父母又不采取迂回战术,一场冲突恐怕也在所难免。聪明的父母,不应该仅仅在冲突中取胜,更应该事先预见到冲突,避免冲突。& (铺垫的功夫)
  琪琪5岁,她的弟弟2岁,他们对菜花深恶痛绝。父母知道,与其每次费尽口舌,不如想个一劳永逸的办法。于是他们在餐桌上经常讲故事,&#8220;呀,今天琪琪采了几个蘑菇?几个大的?几个小的?弟弟愿意当小灰兔还是小黑兔?你们比比谁采的蘑菇多?小兔子应该吃蘑菇才会变成大兔子。&#8221;父母让姐弟俩当兔子采蘑菇,而菜花就是他们的蘑菇。这个方法奏效啦。两个孩子似乎忘了他们原来与菜花的深仇大恨,非常乐意吃菜花。爸爸还做了个小不倒翁,不倒翁摇到那个碟子旁边,孩子们就要吃那个菜。游戏改变了餐桌上剑拔弩张的气氛,孩子们高高兴兴,再也不挑食了。 &(这是第二招,如何设计游戏,指定规则,请君入瓮,就是家长的本事了)
  有些父母认为吃饭就要像吃饭,但是在刚才的例子里,我们发现游戏并没有分散孩子吃饭的精力,相反,游戏密切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而且父母避免了潜在的冲突,赢得了胜利。&
  在严厉回击之前,父母首先必须清楚,孩子做出的某种令人不快的行为是否真是对他们的权威地位、对他们作为父母的领导地位的直接&#8220;挑衅&#8221;。&
  美国有个医药发明家,小时候很喜欢喝牛奶。有一次,他决定自己去拿牛奶。可是,当他打开冰箱,用右手去拿大罐牛奶时,却没有拿稳,手一松,整罐牛奶打翻在地上。当时,这个小孩子吓呆了,缩在墙角。因为牛奶淌满整个厨房的地面,他想妈妈一定会惩罚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妈妈走过来看到了一地的牛奶,却说:&#8220;哇,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壮观的牛奶海洋,好漂亮!&#8221;孩子听妈妈这么一说,顿时就不害怕了。接着,妈妈又说:&#8220;你好厉害哦,妈咪长这么大,都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牛奶海洋。你愿不愿意和妈妈一起把牛奶打扫干净?&#8221;后来,妈妈拿着拖把、扫帚,和孩子一起把厨房打扫了一遍,整个厨房反而因此变得干净无比。这时,妈妈又把儿子先前打翻的大牛奶罐,装满了水,放进冰箱,然后再教他,怎么拿才不会把罐子打翻?&#8212;&#8212;必须用双手一起拿,罐子才不会松掉,才不会打翻在地上。 (如此境界,发生在生活中a,不生气,涵养b, 引导打扫,负责自己的行为,不包办替代c,分析解决问题)
  这个孩子把事情做砸了,结果虽然令人不快,但却根本不是那种&#8220;故意挑衅&#8221;行为。孩子打翻了牛奶罐并非出于&#8220;故意对抗&#8221;,所以他绝对不应受到父母严厉的回击。&
  因为孩子&#8220;失手&#8221;而引起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孩子不应该受到责罚,这是父母必须懂得的道理。&
  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做得不如这位母亲做得好。一些在工作中已经精疲力竭,回家后又要做饭洗碗、照料家庭的父母,看到一地的牛奶,很可能会怒气冲天,大声斥责:&#8220;你怎么那么笨,连牛奶都不会拿?&#8221;如果孩子嘟着嘴,有所不满,一个巴掌很可能就会落到他的头上。&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经常喜欢自己打开冰箱拿饮料喝?如果有一天,他不小心把牛奶打翻了,溢流满地,你会如何处理呢?&
  教育孩子真是一个同时考验父母爱心和理性思维的难题。孩子因无知、好奇而做出的&#8220;善意&#8221;举动,即使造成了父母难以接受的&#8220;恶果&#8221;,父母也应理智地承担。相反,对那些即使没有引起任何恶果的&#8220;故意挑衅&#8221;行为,也应立即给予回击,这个时候不是可以表示爱心的时候。&
  你在地上画了一条线,孩子故意用他瘦瘦的小脚趾粗野地伸过那条线。谁会赢得胜利呢?谁最有勇气呢?在这里谁掌握权力?如果你不能明确无误地对任性的孩子回答这些问题,他们就会经常突然挑起其他&#8220;战斗&#8221;,故意一遍又一遍提出这些问题。如果父母在孩子挑衅的时候不能掌握局势,不能赢得孩子的尊敬,他们就为自己和孩子都埋下了可能伤心一生的种子。&
  谨记 不要担心严厉回击会伤害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事实上,没有什么东西比父母在受到挑衅后取得胜利能使父母和孩子靠得更近。& (感觉是,,,恍然,,,,恍然大悟)
  如果惩罚是孩子&#8220;自找的&#8221;,并且,他完全明白他是&#8220;罪有应得&#8221;的话,孩子在最初的泪水消失之后往往会表现出对父母的爱。
  莎莉曾经遇到女儿丹尼尔的一次公然反抗。&
  那时丹尼尔还是一个仅满15个月的&#8220;跟屁虫&#8221;。莎莉想把壁炉点燃,她必须到车库后面去找一些柴火。天正在下雨,所以她告诉光着脚的丹尼尔在门口等着。丹尼尔很早就学会了说话,她能听懂这个命令的意思。但是,她突然跳起来要穿过湿湿的院子。莎莉抓住了她,把她拉回来,严厉地重复了一遍那个命令。但是莎莉一转身,丹尼尔又立即跳了出去。这是一种明显的反抗行为。于是,在事情第3次重复的时候,莎莉用一根小棍子敲了丹尼尔的小腿。&
  在丹尼尔的泪水干了之后,她走到火炉旁的莎莉身边,伸出胳膊说:&#8220;我爱妈妈。&#8221;莎莉温柔地用胳膊拥抱住她,在这个充满爱的时刻,莎莉轻柔地告诉了丹尼尔服从妈妈的重要性。&
  父母应该把&#8220;严厉回击&#8221;和&#8220;粗暴对待&#8221;区分开来。严厉回击并不是要父母粗暴地对待孩子。严厉回击是指父母要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原则。比如莎莉,她如果不坚决回击丹尼尔的挑衅,在15个月大的孩子眼里,她以后不管说什么,孩子多半会不听,因为她记住了可以和母亲讨价还价;而且,莎莉在回击之后如果不表明她对孩子的爱,年幼的孩子可能会觉得母亲很无情。幼年的隔阂极有可能影响一生的亲子关系。在这个事件中,莎莉做的非常出色!她让孩子明白,父母拒绝的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如此惩罚之后,父母的温暖抚慰对于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谨记 尊重仅仅作为单方面的行为是难以真正持久的。&
  尊重必须是双方的。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他们就不能要求孩子尊重他们。父母应该友善地对待孩子的自尊,永远不要蔑视他们,或令他们在朋友面前难堪。惩罚时,通常应该避开好奇的目光和幸灾乐祸的旁观者。孩子们不应该受到嘲笑,如果这使他们感到不舒服的话。他们强烈的感情和要求,即使是幼稚的,也应该给予诚恳的评价。让他们感到父母是&#8220;真正关心我&#8221;的人。一个在批评孩子时满口嘲讽和伤害性话语的父母,别指望反过来受到孩子真正的尊重。他们的孩子可能非常害怕他们,所以藏起了对他们的轻视,但是报复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反复出现。&
  尊重孩子,首先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着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有相当一部分中国家长,潜意识里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替孩子安排一切。谁都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每当处理问题的时候,家长往往忘了这回事,把自己的视角当成孩子的视角。欧美文化重视个性。婴儿从小就自己一个人睡;不管孩子有多小,多数家长会解释自己的原则和行为;对于领养来的孩子,他们会和他们讨论领养和亲生的孩子有什么区别;父母离异,也会对孩子有交待,不会让孩子觉得他们是局外人,等等。电影《似是故人来》里面有个场景:父亲要出远门,临行前对5岁的男孩说:孩子,你在家要照顾好妈妈,你是家里的男子汉。如果在中国的电影里,恐怕同样的场景,父亲会说:在家要乖,听妈妈的话。这就是文化差异在实际生活中的不同表现。&
  从小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才会去尊重他/她。最实用的做法是: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对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并和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进行探讨。父母不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倾听和探讨会促使双方达到互相理解,最终达到互相尊重。
(处理与孩子的对抗,要辨别事情的起因,故意挑衅应回击但要注意方式与对事与事后的安抚)
发布于日 00:00 |
阅读数(1080)
&&&&1&&&&&nbsp&&&页码:1/2
显示全部&&
显示全部&&
文章数量:15
评论数量:1
访问数量:308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知道前辈喜欢巨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