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终害己的歇后语例子

求历史上这种人物的典故就是那种害人害己的人比如:去告发自己的同伴以得到利益或为了让自己免于牵连,最后却还是不得善终.(有这样的人物请告诉我名字和相关故事)记得刘邦起义的时候有个同乡的人告发他们最后也没什么好下场,那个人是谁?古代还有有两个很出名的军事家,是师兄弟,最后也是不得善终,是哪两个?
1. 是:雍齿(?——前一九二年)
沛入(今江苏沛县东),出身豪强.秦二世二年(前二O八年),随刘邦起兵反秦.秦军围攻刘邦于丰乡(沛县西).邦打败秦军后,命雍具驻守丰乡.雍经魏国人周巿(音拂)诱反,遂行背叛;几经反复后,再次归向刘邦,邦以其立过许多战功,故未杀他.
汉高祖六(前二O一年).刘邦听从张良的意见,封雍齿为什邡肃侯,食邑二千五百户,位次居五十七.
汉惠帝三年(前一九二年)雍齿卒,葬于什邡治西郊(元石公社箭台大队).他的第三代(曾)孙雍桓,袭爵终侯.汉武旁元鼎五年(前一一二年)九月,发夜郎兵,下牂牁,会番禹.终倨不肯从军击南越;又因所筹酎(音宙,醇酒)金和献祭事不合要求.被削掉侯位,计其后代先后在什邡世袭共八十九军.
治西雍齿墓前有雍齿祠,于上世纪毁.墓在六十年代改土时平为农田.2.是:庞涓和孙膑孙膑和庞渭是同学,拜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习兵法.同学期间,两人情谊甚厚,并结拜为兄弟,孙膑稍年长,为兄,庞涓为弟.
有一年,当听到魏国国君以优厚待遇招求天下贤才到魏国做将相时,庞涓再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山,谋求富贵.
孙膑则觉得自己学业尚未精熟,还想进一步深造;另外,也舍不得离开老师,就表示先不出山.
于是庞涓一个人先走了.临行,对孙膑说:“我们弟兄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这一去,如果我能获得魏国重用,一定迎取孙兄,共同建功立业,也不枉来一回人世.”
两人长时紧握双手,最后洒泪而别.
庞涓到了魏国,见到魏王.魏王问他治国安邦、统兵打仗等方面的才能、见识.庞涓倾尽胸中所有,滔滔不绝地讲了很长时间,并保证说:“若用我为大将,则六国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我可以随心所欲统兵横行天下,战必胜,攻必克,魏国则必成为七国之道、乃至最终兼并其余六国!”
魏王听了,很兴奋,便任命他为元帅、执掌魏国兵权.庞涓确有本领,不久便侵入魏国周围的诸侯小国,连连得胜,使宋、鲁、卫、郑的国君纷纷来到魏朝贺,表示归属.不仅如此,庞涓还领兵打败了当时很是强大的齐国军队!这一仗更提高了他的声威与地位,魏国君臣百姓,都十分尊重他、崇拜他.而庞涓自己,也认为取得了盖世大功,不时向人夸耀,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气势了.
这期间,孙膑却仍在山中跟随先生学习.他原来就比庞涓学得扎实,加上先生见他为人诚挚正派,又把秘不传人的孙武子兵法十三篇细细地让他学习、领会,因此,孙膑此刻的才能更远远超过庞涓了.
有一天,从山下来了魏国大臣,礼节周全、礼物丰厚,代表魏王迎取孙膑下山.孙膑以为是学弟庞涓以魏王名义请他共创大业,很高兴两人的情谊并没有失去;但又顾恋自己的老师.鬼谷子先生见魏国使者很真诚热情、务必要请孙膑下山,也就劝孙膑:“学本领固然不为谋个人富贵,但若有为国家百姓效力的可能,还是应施展自己才能的,你去吧!”
孙膑于是秉承师命,随魏国使臣下山.
其实,请孙膑到了魏国,并非出于庞涓的推荐;而是一个了解孙膑才能的人向魏王讲述后,魏王自己决定的.
孙膑到魏国,先去看望庞涓,并住在他府里.庞涓表面表示欢迎,但心里很是不安、不快:惟恐孙膑抢夺他一人独尊独霸的位置.又得知自己下山后,孙膑在先生教诲下,学问才能更高于从前,十分嫉妒.
第二天两人上朝.魏王对孙膑很敬重,“听从讲先生独得孙武子秘传兵法,才能非凡.我盼您来,几乎到了如饥似渴程度.今天您终于来到敝国,我太高兴啦!”接着问庞涓:“我想封孙膑先生为副军师,与卿同掌兵权,卿以为如何?”
庞涓最忌讳的就是这种情况,暗自咬牙.表面上却说:“臣与孙膑,同窗结义,孙膑是臣的兄长,怎么能屈居副职、在我之下?不如先拜为客卿,待建立功绩、获得国人尊敬后,直接封为军师.那时,我愿让位,甘居孙兄之下.”
魏王听罢,很满意庞涓的处世为人,便同意了.
其实,这不过是庞涓防范孙膑与他争权的计谋:客卿,半为宾客,半为臣属,不算真正的魏臣——于是自然没有实权,只空享一种较高的礼遇而已.
从此孙膑与庞涓朝夕相处.两人论谈兵法,庞涓时时因学识粗浅而无话可答,而孙膑却诚心诚意为他讲解介绍.庞涓知是孙膑学过孙子兵法所致,就故意叹气自责:“愚弟当年也经先生传授,但近年忙于政务,几乎遗忘了.能不能把孙子兵书借我复习一遍?”
“此书经先生讲解后,只让我看了三天,就收了回去,并无手本在此.”孙膑诚恳地说.
“吾兄还能全部忆出吗?”庞涓问.
“基本能背下来.”
庞涓心里巴不得让孙膑告诉他,但一时又不好开口、硬逼.
有一天,魏王要试验一下孙膑的才能,就在演武场,让孙庞二人表演阵法.庞涓之阵,孙膑一眼就能看懂,并指出如何攻破.而孙膑排成一阵,庞涓却茫然不识.为怕失面子,忙偷偷问孙膑,孙膑一五一十告诉了他.庞涓听罢,赶忙走到魏王面前讲:“这叫八门阵.又可以中途变为长蛇阵.”待孙膑布置完毕来到魏王前,所回答自然与刚才庞涓所说一样.
“两卿才能并称杰出,真是魏国大幸!”魏王十分高兴.
但庞涓经过这事,便有了一种危机感.于是下决心:必须除掉孙膑!否则,日后必然屈居其下了!他心生一计,便在一次私下聚谈时,问:“吾兄宗族都在齐国,现在我们二人已在魏国为官.为什么不把兄长家属宗族也接来一起享福呢?”
孙膑一听,掉下泪来:“天灾战乱,我家亲属宗族早消亡殆尽了.当年,我只是由叔叔和峡谷个党兄孙平、孙卓带到外地流浪.后来我被放在一人家当佣工,叔叔、堂兄也不知去向了!再后来我单身从师鬼谷先生,已多年没跟故乡、亲人联络,连仅有的叔叔、堂兄怕也已不在人间了吧!”
“那么,兄长就不想念故乡吗?”
“人非草木,谁能忘本?只是现在既已做了魏臣,这事就不必提起了吧.”孙膑有些伤感地说.孙膑是齐国人,而齐魏两国一直敌对,所以孙膑只有忍隐思乡之情.
“兄长说得有理,大丈夫随地立功,又何必非在故土?”庞涓安慰说.
半年之后,孙膑早把这次谈话忘了.有一天,忽然有山东口音的汉子来找他.及问,那人说叫丁乙,是齐国人,有孙膑堂兄孙平的书信带来.孙膑忙接过信.信中以孙平口气,讲述了兄弟情谊,告诉了叔叔已去世.堂兄两人已回到齐国,希望孙膑也回到故乡,把几近消亡的孙氏家庭重新建立起来.信中语气恳切、情感深重,最后再一次盼望孙膑早日归来.
孙膑看罢,不觉流下泪来.然后热情招待传信人丁乙,并写了回信请他带回去.信中讲:自己十分思念故乡,但目前已成为魏国臣子,不能很快回去.待为魏国建立了功勋,年老后,一定与两堂兄在齐地故乡相聚、欢度晚年.
不料丁乙根本不是齐国乡亲,而是庞涓的心腹家人.庞涓骗到孙膑回信,又仿其笔迹,在关键处涂改了几句:“仕魏乃不得已、碍于情面.不久一定回国,为齐王效力!”然后将此信交给魏王:“孙膑久有背魏向齐之心.近日又私通齐国使者.臣为忠于大王,忍痛割舍兄弟之情,现截取孙膑家信一封,请大王过目.”
“你看该怎么处理?”魏王问.
“孙膑才能不低于我,若放他归齐,将对魏国霸业不利.所以……”庞涓没说下去.
“杀掉他?”魏王一语道破.
“我与他毕竟是同学、兄弟,还是让我再劝劝他.要同意留下来,最好.若不想留,仍要归齐与我国为敌,请大王把他发到我府中,由我监管、处置,您看怎么样?”庞涓一副为朋友尽情尽义的神色.
魏王虽气恼孙膑,但在庞涓请求下,还是同意了.
庞涓当晚见孙膑:“听说兄长接到了家书?”
孙膑对朋友毫不隐瞒:“是.要我回乡.可我怎能辜负魏王及兄弟待我的深情?让我辞回了.”
“兄长真的不想念故乡?”
“久别故乡,怎能不想?只目前不能回去.”孙膑叹道.
庞涓深表同情,说:“兄长是不是请魏王准一两个月的假期,让兄长回乡扫扫亲人之墓,然后再归来?”
“恐怕魏王会怀疑我去而不归,不会答应的.”
“兄长明天试试看.我在旁边为兄长再说几句.以兄长为人品行,谅魏王会相信的!”庞涓道.
孙膑很感动:“全仗贤弟促成了!一旦扫墓归来,我一定全身心报效魏王,再无别意!”
庞涓辞别孙膑,当夜就入见魏王:“臣奉大王之命劝他回心转意.但他不但不改,反怨恨大王.他明天还要当面以请假之名,要求回齐国!我真是爱莫能助了!”庞涓一脸无可奈何.
第二天,孙膑上朝,很奇怪没见到庞涓,因为昨晚说好一起对魏王说的.以为因事耽搁,就先对魏王讲出要请假回齐之事.不料话刚一开口,魏王就大发雷霆,不容半句解释,就令武士把他抓起来,押到军师府问罪!
见到孙膑被捆绑进军师府,庞涓装作一怔:“我因事耽误一会儿,正要上朝.怎么回事?!”
押解官员宣布魏王命令:“孙膑私通齐使,要叛魏投齐,请军师问罪!”
庞涓大惊失色,忙对孙膑说:“不要着急,我去魏王面前替你求情去!”说罢,急惶惶离家上朝.
及见魏王,庞涓道:“孙膑虽有私通齐使之罪,但罪不至死.以臣愚见,不如让他成为不能行走、面有罪记的废人.这样,既成全我们弟兄的情分,又无后患,您看怎么样?”
“照你意思办吧.”魏王道.
庞涓回府,流下泪来,对孙膑说:“大王盛怒,判兄死罪.我力争苦求,才免于一死.但要受刖刑及鲸面.”说罢,唏嘘不已.
孙膑叹了一口气:“总算保住了性命,这全赖贤弟救助愚兄了!以后我定要报答的.”
庞涓于是掩面跑出大厅.不一会儿,来了行刑的刽子手,把孙膑绑起来按在地上,用尖刀剜剔下孙膑的两个膝盖骨.孙膑惨叫一声,立刻昏了过去,在他昏迷中,脸上被用黑墨刺上“私通敌国”四字.
这时,庞涓泪流满面走进来,亲自为孙膑上药、包裹,把他抱进卧室,百般抚慰,无微不至地照料.
一个月之后,孙膑伤口基本愈合,但再不能走路,只能盘腿坐在床上,真成了废人.
此时,庞涓对孙膑更是关心体贴,一日三餐,极其丰盛.倒使膑很过意不去了,总想尽自己所能为庞涓做点什么.开始庞涓什么也不让他干,后来孙膑再三要求,才说:“兄坐于床间,就把鬼谷先生所传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及注释讲解写出来吧,这也是对后世有益的善事,也可因此使吾兄扬名于万代千秋呢!”
孙膑知道庞涓也想全面学习这十三篇兵法,就高兴地答应;而且从那天起,日以继夜地在木简上写起来,日复一日,忘食废寝,以致人都劳累变了形.
一个照顾孙膑起居的小男孩儿为孙膑拼命工作的精神所感动,便对庞涓一贴身卫士讲,是否求庞将军让孙先生休息几天,那个卫士道:“你知道吗?庞将军只等孙膑写完兵书,就要饿死他呢!还会让他休息?!”
小男孩儿一听,大惊,偷偷把这消息告诉了孙膑.犹如一盆凉水从头浇下,孙膑身心一下子凉透了!原来此如!原来如此啊!
第二天,正要继续写书的孙膑,当着小孩儿及两个卫士的面,他忽然大叫一声,昏倒在地,大呕大吐,两眼翻白、四肢乱颤.过了一会儿,醒过来,却神态恍惚,无端发怒,立起眼睛大骂:“你们为什么要用毒药害我?!”骂着,推翻了书案卓椅,扫掉了烛台文具,接着,抓起花费心血好不容易写成的部分孙子兵法,一齐扔到火盆里.立时,烈焰升起.孙膑则把身子扑向火,头发胡子都烧着了.
人们慌忙把他救起,他仍神志不清地又哭又骂.那些书简则已化成灰烬,抢救不及.
小男孩儿赶忙向庞涓报告.
庞涓急慌慌跑来,只见孙膑满脸吐出之物,脏不忍睹;又爬在地上,忽而磕头求饶、忽而呵呵大笑,完全一副疯癫状态.见庞涓进来,孙膑爬上前,紧揪住他的衣服,连连磕头:“鬼谷先生救我!鬼谷先生救我!”
“我是庞涓,你别认错了!”
“鬼谷先生!鬼谷先生,我要回山!救我回山!”孙膑仍旧揪住庞涓,满嘴白沫地大叫.
庞涓使劲甩开他脏兮兮的痉挛的手,心里疑惑.仔细打量孙膑半天,又问侍卫及男孩儿:“谁对他说什么了没有?”
侍卫及男孩儿连连摇头.
庞涓仍怀疑孙膑是装疯,就命令把他拽到猪圈里.孙膑浑身污秽不堪,披头散发,全然不觉地在猪圈泥水中滚倒,直怔怔瞪着两眼,又哭、又笑……
庞涓又派人在夜晚、四周别无他人时,悄悄送食物给孙膑:“我是庞府下人,深知先生冤屈,实在同情您.请您悄悄吃点东西,别让庞将军知道!”
孙膑一把打翻食物,狰狞起面孔,厉声大骂:“你又要毒死我吗?!”
来人气极,就捡起猪粪、泥块给他.孙膑接过来就往嘴里塞,毫无感觉的模样.
于是来人回报庞涓:孙膑是真疯了.
庞涓这时才有些相信,从此任孙膑满身粪水的到处乱爬,有时睡在街上,有时躺在马棚、猪圈里.也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孙膑困了就睡,醒了就又哭又笑、又骂又唱.庞涓终于放下心来,但仍命令:无论孙膑在什么地方,当天必须向他报告.
这时,真正知道孙膑是装风避祸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当初了解孙膑的才能与智谋、向魏王推荐孙膑的人.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墨子墨翟.
他把孙膑的境遇告诉了齐国大将田忌,又讲述了孙膑的杰出才能.田忌把情况报告了齐威王,齐威王要他无论用什么方法,也要把孙膑救出来,为齐国效力.
于是,田忌派人到魏国,乘庞涓的疏忽,在一个夜晚,先用一人扮作疯了的孙膑把真孙膑换出来,脱离庞涓的监视,然后快马加鞭迅速载着孙膑逃出了魏国.直到此时,假孙膑才突然失踪.庞涓发现时,已经晚了.
孙膑到了齐国,齐王十分敬重.田忌更是礼遇有加.在一件小事上孙膑表现出的智谋,尤其令齐国君臣叹服.
齐国君臣间常以赛马赌输赢为戏.田忌因自己的马总不及齐王的马,经常赛输.有一次孙膑目睹了齐王与男忌的三场赛马之后,对田忌说:“君明日再与齐王赛马,可下大赌注,我保您赢.”
田忌一听,当即与齐王约定赛马,并一注千金.第二天,观众达千人.齐王的骏马耀武杨威,十分骠悍.田忌有些不安,问孙膑:“先生有什么办法,使我一定取胜呢?”
孙膑道:“齐国最好的马,自然都集中在齐王身边.我昨天看过,赛马共分三个等级,而每一级的马,都是您的比齐王稍逊一筹.若按等级比赛,您自然三场皆输.可我们可以这样安排:以您第三等的马与齐王一等的马比赛,必然大输.但接下来,以您一等马与齐王二等马、以您二等马与齐王三等马去赛,就可保证胜利.因此从总结果看,二比一,您不就获胜了吗?!”
田忌一拍额头:“我怎么就不会动脑筋呢?!”于是按孙膑的话去做,果然赢了齐王千金.
只这一件小事,足以体现孙膑的聪明智谋.齐国上下无不交口称赞.
再讲庞涓.庞涓在魏国党军权,总想靠打仗提高身份与威望.在孙膑逃走不久,他又兴兵进攻赵国,打败了赵国军队,并围住赵的都城邯郸.赵国派人到齐国求救.
齐王知孙膑有大将之才,要拜他为主将.孙膑道:“我是残疾人,当大将会令敌人耻笑.还是请田忌为将,才好.”于是齐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不公开身份,只暗中协助田忌,为他出谋划策.
田忌起兵,要直奔邯郸解赵国之围.孙膑劝止,道:“我远途解赵国之围,将士劳累,而魏军以逸待劳.而且赵将不是庞涓对手,等我们赶到,邯郸可能已被攻破.不如直袭魏国的襄陵,而且一路有意宣扬让庞涓得知.他必弃赵而自救.这样,我则以逸待劳,形势就大不同了!”
田忌觉得有理,便按计行事.
结果,不费吹灰之力使邯郸脱离了危险;又在庞涓率部回救途中,正疲惫不堪时,大胜魏军,使之死伤两万余人.直到这时,庞涓才知道孙膑果然在齐国与自己为敌.
为此,庞涓日夜不安,终于想出一条离间计:他派人潜入齐国,用重金贿赂齐国相国邹忌,要他除掉孙膑.邹忌正因齐王重用孙膑,惟恐有朝一日被取代,便暗中设下圈套,并作假证,告发孙膑帮助田忌,要夺取齐国王位.由于庞涓派人早已在齐国到处散布谣言,说田忌、孙膑阴谋造反夺权,齐王已有些疑忌,一听邹忌所说,勃然大怒,果然削去田忌兵权,罢免了孙膑的军师之职.
庞涓大喜:“孙膑不在,我可以横行天下了!”不久,就又统兵功侵韩国,韩国自知不能取胜,派人到齐国求救.
恰恰齐威王逝世,其子齐宣王继位,知道田忌、孙膑冤枉,又恢复了他的职位.听到韩国求救之事,齐国君臣忙在朝堂议事.宣王问众臣:救还是不救?
邹忌主张:不救.让这两邻国自相残杀,于齐国有利;田忌等人则极力要求去救:不救,一旦韩被魏吞并,魏国力大增,必要进攻齐国.那时就危险了!
此时,只有孙膑含笑不语.
宣王问他该怎么办.孙膑道:“这两种意见都不好.我们应该‘救而不救,不救而救’.”
众人都不明白.
孙膑解释:“不救,则魏灭韩,必危及我国;救,则魏兵必先与我军开战,等于我们代韩国打仗,韩国安危无恙;但我国无论胜败,都要大伤元气.所以这两种意见都不很好.我认为大王应采取这样方针:答应救韩,以安其心.韩国必然努力坚持与魏国死战.等到两国都疲惫之极,马上要分胜负时,我们再真正出兵击魏,这样,攻击已筋疲力尽的魏军,不用大力;救解已快失败的韩国之危,他们也必定感激.于是,少出力而建功多,不更好吗?!”
宣王一听,佩服得鼓起掌来:“太好了!”便命田忌、孙膑统兵,伺机救韩.
到了韩魏已打了段时间后,齐军又按孙膑谋划:不救韩,而袭魏国首都大梁.
庞涓闻讯,暴跳如雷,大骂孙膑狡猾,发誓与齐军决一死战,于是气冲冲率师迎战齐军.孙膑知庞涓兵来,制止田忌迎敌的打算.
田忌不“以逸待劳,不是上次成功战法吗?”
“此次不同,庞涓怀忿怒、挟气势而来,若正面交锋,我军纵胜,损失亦大.不如如此这般……”孙膑小声说出计策.
庞涓提兵赶到魏国,齐军已撤离.庞涓决心与孙膑拚个你死我活,拚命追击.追击前,他派人去数齐军营垒中的灶迹,一听竟有十万之多,吃了一惊:“齐军人多,我们不可轻敌!”待追了一天,再数齐军遗下灶迹,只剩五万了.庞涓大喜:“齐兵厌战,更闻风丧胆,逃亡过半了!快追!”及第三天,齐军只有三万个灶了.庞涓再也抑制不住冲动,下令:“不顾一切,尽快赶过去,务必活捉孙膑!”自己更披甲执戈,亲自率二万轻骑,日夜兼程追击齐军.
再说孙膑,在计算日程、地点后,他在马陵道设下埋伏.马陵道,是夹在两山间的峡谷,进易出难.孙膑又让人在道中一棵大树上刮下大片树皮,用墨写上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然后在附近安排五千弓弩手,命令:“只看树下火把点亮,就一齐放箭!”
庞涓赶到马陵道,已黄昏时分.士兵报告:“前面谷口,有断树乱石堵住道路了!”庞涓大喜:“这说明敌军畏惧,而且马上要追上他们了!快,搬开障碍,冲锋!”说罢,一马当先,率部队冲入峡谷.
正快速前进,忽然被一棵大树挡住去路,隐约见到树身有字迹.此时天色已黑,无星无月,只冷风飕飕,山鸟惊啼.庞涓令人点亮火把,亲自上前辨认树上之字.及看清,立刻大惊失色:“我中计了!”话音未落,一声锣响,万弩齐发,箭如骤雨,庞涓浑身上下像刺猬一样,“扑通”栽倒在地,呜呼身亡.
以害人始,以害已终.捣鬼有效,但毕竟有限,这就是孙膑与庞涓故事给后人的启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秦桧不是,他善终了,谢谢!说个一般有名的吧:害于谦的,石亨、曹吉祥背景: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生擒,史称“土木之变”,后英宗之弟——景泰帝,临危受命,大臣于谦和大将石亨打败瓦剌,夺回英宗。石亨、曹吉祥等人保英宗复辟,后诬陷害死于谦,主要因为于谦功高盖主而且知道皇帝的丑闻。后来,石、曹等人也被英宗所杀!他们坏事做绝,石亨有谋反迹象,而大太监曹...
吴王夫差手下大臣太宰丕收受贿赂,陷害伍子胥。勾践破吴后,先拿太宰丕之首级以祭伍子胥。太宰丕误国,最后被昔日的“自己人”所杀,害人害己,不得善终。
刘邦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告发刘邦“欲王关中”,后来刘邦从鸿门回来后立诛杀左司马曹无伤。孙膑和庞涓同为鬼谷子门下弟子。庞涓先于孙膑下山来到魏国受到魏王的重用。后来为王听说孙膑很厉害,就派人请孙膑出山,于是两人师兄弟又为同僚。孙膑学识在庞涓之上,越来越受到魏王器重。庞涓感到自己的地位可能会被孙膑取代,就诬陷孙膑私通敌国,又假惺惺为孙膑求情,最后孙膑被剜去膝盖。后来齐王派人救出孙膑,孙膑一心报效...
明朝嘉靖皇帝险被宫女套绳结勒死,由于过于紧张,谋刺的宫女系了个死结,一个宫女见势不妙,向皇后告密,最后仍不免凌迟处死。那两个军事家是庞涓与孙膑,师兄弟,师从鬼谷子,庞诬告孙私通齐国,魏王大怒,挖去孙膑骨,孙诈疯避祸,后逃到齐国,以田忌赛马一事为齐王赏识,拜为军师。后齐国两次出兵击败魏国,杀掉魏国太子及大将军庞涓。...
扫描下载二维码十二生肖中什么动物害人终害己?
黎约煽情TA52U
猪,自己死了也要带给别人寄生虫传染病。
是老鼠,一锅老鼠害了一锅汤,这样自己死了
攻击动物有时也会不小心把自己给弄死。
我觉得应该是老鼠吧。
老鼠,老鼠去咬人,让人们得病,最终还是会被人们杀死或做实验。你说的是“害人终害己”,意思应该是先害别人再害自己,上面回答的都是先害自己再害别人。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
& & 害人者终害己_150字
害人者终害己_150字
精粹APP,写作提升无忧!
作者:& | & 三年级&&
96人浏览了这篇文章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理发师很坏,他想通过让宰相去天堂的方法除掉他,结果最后被宰相还击把自己害死了。
我觉得这个理发师很坏。因为他想除掉宰相好让自己站稳脚跟,进而夺取国王的政权。但是最终他想害人的心却反过来把他给害了。正所谓良心是公平的,你害了人之后良心就会在你的心里谴责你,让你不得安宁。
所以,请大家一定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查字典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zuowen/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考试类型:
作文类型: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稿费提现申请
同体裁的其他文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害人终害己是什么意思啊?_百度知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害人终害己是什么意思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出自《论语》
害人终害己:
全句是:悖入亦悖出,害人终害已
解为: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物),同样会被别人以不正当手段夺去.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你真不会假不会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
害人终害己:不要想着陷害别人 最后伤害的还是你自己
希望可以帮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出自《论语》
害人终害己:不要想着陷害别人 最后伤害的还是你自己
全句是:悖入亦悖出,害人终害已
解为: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物)
同样会被别人以不正当手段夺去.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自己不喜欢或...
楼主你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一般是为人处世是一种信条,换位思考,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做一件事之前考虑一下,如果别人这样对你,你能不能接受?然后再决定是否应该去做!害人终害己,是说不要挖空心思去损害别人的利益,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把自己都算计进去!真诚为您解答,希望采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出自《论语》害人终害己:全句是:悖入亦悖出,害人终害已解为: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物),同样会被别人以不正当手段夺去.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出自《论语》害人终害己:全句是:悖入亦悖出,害人终害已解为: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物),同样会被别人以不正当手段夺去.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害人终害己:不要想着陷害别人,最后伤害的还是你自己
你真不会假不会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害人终害己:不要想着陷害别人 最后伤害的还是你自己希望可以帮你但是呢,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不伤害别人,不代表别人不伤害你!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
子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 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害人终害己:你害别人,可能你的目的达到了,可是你真的会快乐吗?你真的会放心的下吗?因为害别人的同时对方也在思考,当一件以别人做垫脚石的事情被揭穿的时候更多的是丑陋,做人要坦荡荡。最重要的是问心无愧听说过一句话吗?你欠别人的最后总要还的,就算眼前的事情再怎么不如意的时候,千万别利用别人,或者害别人,也许目的达到后你会对自己有一种成就感,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对方的感受,你对他做的事情在他的心灵有多大的感触?不要让一个人永远在心里恨着你。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帮助到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出自《论语》害人终害己:不要想着陷害别人 最后伤害的还是你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卫灵公》
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想,想做。勿:不要。施:施加。于:介词,在。人:这里解释为对方,与原文前面的“己”相对。
大概就是“恕”了。知道对方不喜欢,就不要给对方增添烦恼。
为什么这样解释?己,自己!怎么解释为对方?己,也可以理解为知己,自然是了解对方了!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后都会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了一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的真实意义。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拼音:jǐ suǒ bú yù,wù shī yú rén。
  字义:欲:想做;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于:介词,在。
  翻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在他人的身上。
  意译: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卫灵公》
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想,想做。勿:不要。施:施加。于:介词,在。人:这里解释为对方,与原文前面的“己”相对。
大概就是“恕”了。知道对方不喜欢,就不要给对方增添烦恼。
为什么这样解释?己,自己!怎么解释为对方?己,也可以理解为知己,自然是了解对方了!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
这是两个句子连起来的。第一句意思: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于他人之身。第二句:伤害别人最终自己也会得到报应,现世报,来得快呀。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害人终害己,是说不要挖空心思去损害别人的利益,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把自己都算计进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害人终害己 :这句话相当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说法,告诫人们:不要去伤害、算计别人,如果那样的话,自己会受到伤害。也就是:人要心存善念,心胸宽阔。
你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害人的人最终会被因果循环报应。话说,你为毛问这个问题。
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伤害别人最终自己也会得到报应,现世报,来得快呀。
己所欲而与人,己所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一百次就知道意思了。害人终害己是佛家轮回报应的思想,对一些事物无可奈何的人常常用这个安慰自己。
下面是〣℡天使◆凌萱为您解答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做不到,不要强加于别人害人终害己:不要想着陷害别人 最后伤害的还是你自己希望可以帮你
希望能帮到您
自己不愿意的(某件事或某个事物),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即换位思考。举个例子:假如你(不是指楼主)不愿做的或不喜欢的事总是施加到别人身上,换个位置思考,别人这样对你呢?这样做的话,你确实能图得一时的快活,但是长期这样下去,人们就会讨厌你,从而你就会被渐渐的被疏远、被抛弃。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处世所必须的,也是一种基本道德。
害人终害己这句话的意思好理解,但是为什么?
我想你应该知道佛教有因果这一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直接举个例子吧。德国的希特勒,他是个战争贩子,也是个杀人魔王。他确实得到了大片国土,享尽了霸主之欢,但是最后呢?被盟军消灭掉了。为什么?就是他太坏了。就是这样,你如果是坏人,大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会干掉你。相反,如果你...
  你这是分开的两句话还是连起来的?
  如果是分开的。那么第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好理解。你自己不想干的就不要逼其他人做。
  第二句“害人终害己。”这句话比较有意思,以害人作为开始,就一定会以害自己作为结束。嘛,差不多这个意思。举个例子的话,比如你为了利益杀了一个人,又是因为利益有更大的官要杀了你,你有一个办法,那个更大的官有个喜欢的人,如果让他喜欢的人求情的话就能活下来,当你去寻找的时候却发现,就是自己杀了的那个人。
  如果是连起来的,那就更有意思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害人终害己。”理解的话,前面那两个连起来就行了。举个例子吧,比如你为了利益需要杀了一个人,但是你不想,所以叫另一个人去做,那个人也不愿意,在逼迫下她去了,心里充满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后都会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了一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的真实意义。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己所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害人终害己”的意思是:你害了别人,最终收到报复的人是你自己。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己所不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害人终害己 日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