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a7r2 在相机里怎么选索尼全画幅微单a7rii模式?

如何看待索尼的全画幅微单 A7R II?
HIGHLIGHTS:42 MP Full-Frame Exmor R BSI CMOS SensorBIONZ X Image ProcessorInternal UHD 4K Video & S-Log2 Gamma5-Axis SteadyShot INSIDE Stabilization399 Phase-Detect AF Points & 5 fps Burst0.5" 2.36M-Dot XGA OLED Tru-Finder EVF3.0" 1,228.8k-Dot Tilting LCD MonitorISO 102,400 and Silent Shutter ModeDurable Reduced-Vibration Shutter DesignBuilt-In Wi-Fi Connectivity with NFCPRODUCT FEATURE VIDEO:SPECIFICATIONS:
按投票排序
随着这样旗舰性能产品的出现,“无反是否会取代入门单反”这个问题已经终结了。接下来的问题是“无反何时能取代所有单反”。如果索尼维持现在这个传感器技术进步速度,几年之内佳能尼康的单反线就要全跪,市面上会只剩下索尼的和用索尼底的全幅无反,索尼的APS无反,用索尼传感器的M4/3便携无反,以及用索尼传感器的拍照手机。那时候人们想起单反的光学取景,大概和我们今天怀念胶片的宽容度和分辨率差不多。其他几家要努力啊。--------------------------------------------评论里居然有人觉得索尼现在的销量能被打脸(doge,觉得索尼出这样的机子定这样的价格目标还只是为了取代入门单反(doge,觉得索尼只是做手机传感器做的好(doge---------------------------------------------索尼的目的顺便多写一点吧,关于(我猜测的)索尼将来可能会做什么。这一代索尼的传感器,革命性的变化在于电路部分和感光部分分开,所以可以在不损害画质的情况下大量布置片内的各种放大电路和总线。作为结果,数据输出的速度极大提升,现在两千万像素级别传感器全画面输出已经做到27帧每秒,想想不久前相同像素数量的顶级单反10张出头的极速连拍吧。这样高速读取带来的变化,几乎全都对应在攻击原先单反的机械部件上。首先是取景延迟。单反的光学取景延迟几乎为零,分辨率极高,但是要达到人眼实际看不出来的地步并不需要非常高的帧数和分辨率。人的视觉反应时间只有0.1s,做到远小于这一值的延迟,人眼就无法分辨取景器里景物和实物动作的差别,个人估计这个值在1ms~10ms之间,索尼的技术已经很接近了。实际上这一技术进步和最近的虚拟现实进展(比如微软演示的现实MC游戏)密切相关,要在真实景物上投射出随之变动的虚拟图形不感异常,需要的拍摄帧率和刷新延迟和实时取景是一样的。但是光学取景完,并不是马上可以拍摄的状态,必须等待反光镜升起,所以这就带来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单反上只要用光学取景,拍摄永远是反光板抬起之后的事情,这是个固定的机械延迟并且极难减小。而电子取景的速度远未到达上限,只要将型号从传感器到取景器这一段的延迟做到小于 反光镜动作的机械延迟,那么电子取景用来拍摄的速度反而要比光学取景快。其次是快门延迟。机械快门的动作和反光镜一样,无论如何总是要有时间和振动作为代价的。但是限制电子快门的重要原因是读出速度小于成像变化速度的果冻效应,于是结论就很简单了,增加读取速度就好。只要读取速度足够快,电子快门的速度参数将远胜机械快门,同时更重要的是比机械运动更快的响应速度。以上两项结合起来,可以看到索尼的野心是进一步简化相机机械结构,朝纯电子机身的方向前进。电子取景快门的微单看到取景画面变化-按下快门-拍摄图像的速度超过单反的阈值可能已经近在眼前了,这是纯参数上的超越。到时候即使是要求最高的专业用途,会怎么选择也很清楚。从Walkman,MD到现在,索尼本质上始终是一个电子厂商,单论精密机械和精密光学始终有比它强的,但是说到把一个电子产品做小做薄做精巧做便宜做到人人随身可用,索尼是公认强者。现在索尼大幅度投入专业相机领域,代表他们在相机电子化的未来上押了重注。----------------------------------------------------------------全电子相机的未来继续展望未来的话,高速传感器还可以带来另一些极其重大的变化。首先是预拍摄,如果已知电子取景器的延迟,那么实际上可以时刻不停拍摄,并始终缓存数毫秒前的图像来做延迟修正,甚至连人的反应速度延迟都可以加以补偿。不停快速拍摄对电子取景的微单来说是基本要求,但是对单反五棱镜机构来说完全不可能实现。再次是电子防抖。现在的防抖机制,是惯性传感器感应相机位置的变化,然后机械驱动传感器对齐景物。连拍速度足够的话,那么直接根据传感器信号,在处理器里将前后两帧图像“对齐”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又是一个全电子化取代机械部件的点。其次是电子光圈。这个是比较远景的事了,采用电子控制的高速光圈结合传感器的高速拍摄,实际上达成的是额外记录场景深度信息的效果。到时候的一张照片可能同时包括不同光圈焦点时记录的信息,允许事后调节景深和对焦,这是光场相机原理在时域上的实现方法之一。这几项技术里,除了电子光圈尚未成熟,其他几项其实都已经在超高速摄像机上有应用,机械延迟在那里是不允许的。索尼将这些原先成本很高的技术借计算能力提升之机引入消费级相机,事实上是传感器上的又一场革命,主战场将转移到镜头成像到RAW文件这一数字处理过程,而传统相机镜头厂商在机身,光学取景,机械防抖,机械快门这些地方的投入会全部清零。他们能跟上数字化的脚步吗?或许吧。更新一下。松下更新的GX8提供了4k预连拍功能,能够提供按下快门前后一秒内的60张照片供选择。松下推出了先拍照后对焦的新镜头,功能即将固件更新到GX8上,原理就是丧心病狂的不同对焦距离高速4k连拍。目前这两个功能可用像素只有800w,期待以后的进步。奥林巴斯的EM1II将要推出可以手持的多帧合成,不过他们不是用来电子防抖而是用来合成超大像素图片,也是一个有趣的高速连拍应用。这款应该是索尼的传感器。----------------------------------------------------------------无反和单反的对焦差异除了经常讨论的对焦速度和对焦方式,微单采用主传感器对焦有一个好处,提供了纯电子化,无需其他设备的自校正功能,节省机械部分的生产调试成本。过去的单反有个共同的问题,对焦系统/主传感器的光路是分开的,需要依靠精密的机械加工和装配保证光路长度一致,否则即使对焦那边对上焦了,CMOS上不一定对上焦,拍出来还是糊片,俗称跑焦。对此手动单反只能靠加工安装精度,自动对焦/防抖的机器可以加一个误差值校正。但是假设出厂时传感器平面相对焦平面的距离没有校正回来,或者使用一段时间后偏差值有所变化,单反使用者就只能重新拍方格板校正,或者每次拍照时自行微调,要是到手这样的跑焦产品顾客一定炸锅。而对无反的使用者来说,无反的对焦不管是反差对焦还是片上的相位对焦,由于直接计算传感器上的图像,对上焦了成像一定清晰。传感器前后距离误差只要在镜头调节范围之内,误差是大是小是多是少并没有什么关系,连校正参数都不需要。对厂家来说,无反的加工装配精度要求很低,比起单反更容易做。目前无反的主流对焦方式还是反差,不过存在几个问题:1.在拍视频的时候,反差对焦的速度本身不慢,但是来回试探合焦的过程也会被录下来,非常影响视频观感。解决方法大概有片上相位混合对焦,单电的半透膜分光相位对焦,松下的散焦测距几种。2.反差对焦不适合高速远近移动的物体,合焦困难。现在片上相位对焦精度欠佳还只能给出大致参考,反差合焦时条件不合适就追不太准。解决方法是简单粗暴的提升反差对焦速度,或者设法改进片上相位对焦的性能。3.第三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主要来源于旧AF镜头的利用。反差对焦的前景非常明确,不断提升帧率/处理速度/镜头驱动速度即可,不过虽然新设计的镜头比如M4/3,FE都不虚,转接慢腾腾老镜头问题就大了,从这一点来说设法做好相位对焦或者散焦测距之类的测距对焦模式还是不可或缺的。-----------------------------------------------------------------------以下是一些闲谈-----------------------------------------------------------------------“专业”和“干活”的幻觉很容易看到有人试图坚持“这是专业的象征”“这是干活的,那是玩具”。但是莫忘专业工具永远不会普及,人人都能玩的玩具才有未来的商业前景。时代变迁的时候,能够把原先局限在少数人的玩艺普及给大众享受,做出全新大蛋糕的方法才是下个世代的风向标。至于说到真实器材的耐用可靠,有人确定要和做广播级数字影像设备超过40年的索尼谈这个吗 ?顺便,松下也是。
说个另外的方面吧还记得前段时间蔡司Batis系列镜头发布的样张吗蔡司说是用A7R拍的可是分辨率是这样的裁切后是5600万像素,未裁切分辨率为5950万像素跟A7R对应不上,跟A7R2也对应不上那么SONY还留了一台高端机身未发布SONY究竟还留了多少后手呢?
谢邀~刚刚购入A7R2,谈谈初步的使用体验~外观和操作性与A7系列其他机型没有太大差异,轻巧但不失手感,电池能够继续兼容,取景器多了T镀膜(实际没感觉到太大变化)。画质方面,相当给力,42MP的细节表现无需多言,值得一提的是宽容度,我不知道有些人说A7R2宽容度比前代低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从我的实际体验来看,A7R2的宽容度不仅在42MP这个像素级别顶尖的,跟36MP的A7R和D800以及24MP的A7和D610相比,应该稍逊于d800/d810但稍好于d600/d610。因为我手上并没有5DSR,所以我不能拍着胸脯说A7R2的宽容度好于5DSR,当然相信各位也都看过国外一些媒体的评测结论是A7R2的宽容度好于5DSR(而且优势还很明显),对这个结果,我选择相信。高感方面,实测ISO800完全可以当常用ISO,ISO3200以内都是可以接受的,6400其实也凑合,再往上噪点就会比较明显。总体上说,在分辨率提升到了42MP的同时保持了之前的高感水平。长曝光热噪声的问题,我简单测试了一下:以下是和Nikon D600的对比(左边是D600右边A7R2),镜头为leica R50/2,ISO 12800,光圈F11,曝光30秒,均关闭了降噪功能,raw直出,首先肯定一下A7R2高感的控噪,做的还是很不错的,一款42MP的sensor能有如此水平实属不易,但是传说中的长曝光噪声的问题的确存在,在图中能看到一些白点。如果ISO较低,这种噪点很少,但是到了12800这样高的ISO就会比较明显了。首先肯定一下A7R2高感的控噪,做的还是很不错的,一款42MP的sensor能有如此水平实属不易,但是传说中的长曝光噪声的问题的确存在,在图中能看到一些白点。如果ISO较低,这种噪点很少,但是到了12800这样高的ISO就会比较明显了。个人认为这个噪点的问题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因为要出现这种噪点必须要较高的ISO且曝光很长时间并且放大图片才能看到,通常情况下是没有大碍的。唯一比较要命的可能只有拍摄星空这样的题材,但是退一步说,你拿5D3对着星空长曝个几十秒试试,那噪点简直吓死人……不知道5DSR的表现会不会好些……总体上A7R2的高感表现是很不错的,画面整体很纯净,零星的“奇怪噪点”的确是美中不足,但也无伤大雅。EVF的图像非常细腻,非常好~配合峰值对焦非常精确,不过在低光照条件下会略有延迟。机身防抖效果很好,降低两档安全快门不是吹牛逼的,转接镜头时机身防抖同样效果明显。这张图片是我在昏暗的酒吧里手持拍摄的,镜头是leica R35/2.8,ISO800,快门是1/10秒,4K视频拍摄是A7R2的亮点之一,相比A7S,A7R2可以直接内录,这对于非专业用户来说是个好消息,对于专业用户来说,其实无所谓。A7R2的4K录像效果实测很流畅,我找了个比较暗的场景用在的ISO,感觉画质不错,噪点控制比想象中好很多。之前玩过朋友的A7S,我认为在不是很高的ISO的情况下,A7R2的表现跟A7S难分伯仲,当然在ISO进一步调高后,A7S就体现出了它的价值。对焦系统是A7R2的另一亮点,399点相位对焦点覆盖了大部分的面积。实测确实对焦非常快,真的非常快,跟单反相比毫不逊色。跟A6000是相当的水平,远好于A7和A7R。转接的效果我目前没测很多镜头,尼康14-24的转接没有红移,28、35、50、80这样非超广角的镜头没有红移和崩边问题(但G28表现不佳),旁轴广角测试了蔡司的G21/2.8和ZM21/4.5发现没有红移但是边缘崩溃,徕卡M24/2.8A表现不错。国外的评测结果是红移情况比前代减轻了很多,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背照式传感器大大改善了光线的入射角度。总体上说,我对A7R2很满意,我认为作为一款总像素高达42MP的机器来说,能够保持跟24MP级别机器相当(甚至还略好些)的宽容度和高感效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对于风光摄影来说,经常跋山涉水,微单的便携性,是单反无法比拟的。作为一个佳能黑,我真的很想说,A7R2比5DSR优秀太多了。如果一定要说缺点,有两个,1. 显示屏居然依然不是触屏:手动对焦经常需要放大局部,有触屏会很方便,这是连廉价的奶昔都有的功能,然而A7系列一直都没引入,奇怪。2. CPU的性能可能还是不够高,预览图片的时候反应稍微有点慢,不能说是不流畅,只是“不够迅速”,这个价位的机器,应该性能特别屌炸天才对,然而,加载大图的时候,还不能做到瞬间打开。
今天凌晨在大家都睡着的时候,索尼正式发布A7系列的新一代产品——ILCE-7RM2(以下简称A7RII),到现在想必各位都已经知道了。不过为了文章完整起见,还是先说一下大概规格:- 全画幅约4240万像素背照式CMOS- 无低通滤镜(不是像D800E/5DSR一样的低通无效化)- 399点相位/对比度混合检测AF- 5轴机身防抖- 4K视频拍摄(XAVC S 100Mbps,全采样)- 高达50万次寿命的快门单元- 带T*镀膜的电子取景器- 与A7II基本相同的机身外形(图片来自SonyAlphaRumors)此机一出,似乎很多网友便开始同情佳能前期上市的EOS 5DS R,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被索尼正面狙击,怕不会落得什么好下场……然后看了看关于这两台机器的对比理由,争议焦点依然是动态范围vs有损编码这两个一成不变的理由……不过有意思的是,兼具高动态范围和无损编码的尼康系机身并没有成功收割市场。1、A7RII会不会依然采用有损编码?索尼传感器部门前员工@Erik_XiN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次依然是有损编码,传说中的New RAW Engine并未搭载在这款机身上。2、A7RII的动态范围表现会不会再次爆炸?这次只能说很遗憾了。以现在的了解来看,不仅不会再次爆炸,出现一定幅度倒退的可能性倒是非常大。问题的原因恰恰就出在A7RII搭载的两个新技术——背照式传感器和五轴防抖技术上。先从一件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的事实说起——同样的索尼系机身,A7II的动态范围表现相对于A7来说,存在一定幅度的倒退情况。(数据引自DxOMark)究其原因经核实,索尼为了在增加防抖之后控制传感器模块发热,以及防止电池电量消耗过快,在传感器上采用了降低电源电压以控制模拟部分功耗的措施。导致信号质量变差,而根据之前公布的传感器噪声模型:一般传感器的成像流程是传感器捕捉到光子——转化为电信号——放大(提高ISO)——数模转换(ADC)——后端数据处理。在这里我们假设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增益比)为A,以放大器为界把系统分开,前端的所有噪声设为Nf,后端的所有噪声设为Nb,那么整个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前端和传输噪声的引入将会影响低感动态范围。这次A7RII不知道有没有采用什么相关方案来平衡这个问题,但是貌似传闻中的采用NP-FM500H电池(索尼单电机身采用型号)并没有成真,而且CIPA续航数值从A7R的270张还涨到了290张,瞬间心凉半截……第二个因素就是BSI-CMOS的引入。(图片引自SonyAlphaRumors)首先BSI-CMOS最大的优势很显然就是开口率的提升,索尼这次把高像素CMOS的高感上限直接提到了102400,相对于只能开到ISO12800(二者都不是原生)的佳能5DS系来说,优势应该比较明显。但是BSI结构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布线层削薄不少,导致传输层线路密度提高,不可避免的会引入额外的干扰。换用铜互联底或许会减小这一情况,但究竟能不能彻底避免,还得等真机上市才能确定了。不过这只是个理论分析,在实际对比当中,相对于A7R一代,更高像素和改进的互联方式可能会弥补结构本身带来的缺陷。就像下面这个背照式三星NX1和表照式尼康D7200的对比。同时从结构图中应该可以看出,Photodiode substrate也被削薄了一些,可能对高光动态有一定的影响。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想,真正会怎么样,还是需要等真机到手。3、A7RII真正的黑科技是什么?在我看来,最大的改进有以下几点:-支持电子前帘,完美解决A7R拍风光挂长焦就算上捷信架子依然会机振不止的问题-片上式PDAF(相位检测自动对焦)接近了A6000的水准。据国外实机测试,处于目前FE卡口相机的最好水准。-片上式PDAF可以在转接中启用!!包括LA-EA3转接环、佳能EF-FE转接环和Contax G-NEX AF环这一条未经证实,但从国外一些体验视频上来看转接佳能时候PDAF的速度只比70D的Dual Pixel CMOS AF慢一点。窃以为这才是对5DS/R最大的威胁,堪称逆天。-4K视频内录,支持高码率XAVC S不过在4k显示器上查看,实际画质相比A7S的外录是有差距的。当然可能是下载的视频有压缩比较狠。-50万次快门寿命终于达到了旗舰级别的数据。用来叠加拍摄风光等再无后顾之忧总之,既然索尼敢卖两万元,相信也不会让粉丝们太过失望。至于团灭5DS,我觉得也不太可能。相信最后的结局还是差异化竞争吧。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就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我更倾向于推荐A7RII。(在尼康的4200万像素型号还没上市之前喔) ——————更新:从DxOMark RX100和RX100M2的成绩来看 BSI与否可能并不会影响动态范围。
我说点和A7R2无关的,欢迎折叠。昨晚的发布会我把A7R2的新闻稿详细看了几遍,信仰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整个人都make believe、be moved了。至于俩黑卡我都没当回事,看都没看,底大一级压死人吗。但是我半夜闲着无聊又开始看黑卡的时候,我整个人都被吓坏了。我觉得大家都和我一样因为A7R2的光辉而忽略了这两个逆天的存在,以至于知乎居然没人开贴问怎么评价新的黑卡。这两台相机都搭载了一寸底的积层式传感器。传统传感器的一大问题是数字电路受到光电二极管制造工艺的制约,难以使用更先进的制程来获取更高的速度。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可以上背照式,背照式放宽了电路面积上的constraint,可以拿面积换速度。这次A7R2官方宣传读取速度增加3.5倍,视频性能得到重大提升,跟背照式也是脱不了关系的,提升高感反倒是其次。但是单纯增加电路面积还是不如刷制程好使。积层式的优点是使数字电路的制造工艺几乎完全独立于光电二极管,据我所知目前手机上的积层式Sensor已经用上45nm了,远远高于IMX094的180nm。Iphone6借此轻松实现了240FPS的720P视频,比背照式的120FPS更进了一步,但是跟黑卡一比就弱爆了,黑卡的数据是960FPS的1080P。知乎不能调字号,要不然我要把这组数字放大到960号那么大。(更新,这是插值插出来的,有点煞风景-_-不过官方文档的说法是读取速度还是比上一代快了五倍)这块一寸底的读取速度快到处理器都跟不上,所以索尼给里面集成了一块缓存。依靠这种超高速还实现了近似全局快门的1/32000电子快门,简直是不可想象,可以说这块底才真正向世人展示出积层式到底有多么强大,玩法上已经达到了另一个高度。你要买个又有全域快门又有960FPS的摄像机得花多少钱?我对摄像器材不熟,我估摸着得五到六位数吧,欢迎纠正。另外速度快到这种地步的传感器我觉得已经完全可以用电子防抖取代五轴防抖了。这块底要是做成全幅……A7R2已经非常强大了,甚至说是现在最强的135相机也不过分,但是从黑卡身上可以看出,索尼现在展露出来的还只是冰山一小角。
参数倒是没让我多兴奋,最期待的是电子转接环接EF镜头的性能,转接后支持相位对焦,如果如传闻中美好,大法一夜之间多了一个副厂的镜头..
风光狗的福音
开始思考人生,为什么我会没钱买?我还算不算一个合格的索狗?
真相是土豪才能玩得起真正的微单
a7s哭晕在厕所。。。当a72发布的时候看到有50m,xacvs,slog2。真的好心碎。但是还好,毕竟没有全像素读出。当昨日a7r2发布,内4k,200m,slog2不知道有没有更新到slog3。。真的想杀人的心都有啊......高感k不过df,录像不如7r2。。真的是*了*了...
坐等尼康新机嘻嘻
8.4预售,8.5取机,索尼镜头一个都没有,全靠转接环。感觉是个好东西,但也没那么好。先占坑。←哎呀这个坑一占就是半年多,现在已经对机子非常熟悉了,谈谈感受前先摆资格:没用过什么特别好的机子,这是我第一台数码全幅。之前是尼康D80、D90、D7000、D7100一路用下来的。胶片单反一小堆,旁轴用G2、雷汀娜。手感:虽然小,但还是不错的。操作:尼康肩部转轮上的部分设置索尼安排在Fn菜单里,这个感觉比较麻烦。回放时按↑可以查看直方图参数,但这是一条不归路,按↓回不去,是调节视频回放的音量。还有取景器和显示屏的自动切换,特别蛋疼。取景:电子取景器的优势在于,C3对焦点放大非常好用。弱点在于,在棚内或暗光挂闪光灯拍摄时于显示实际拍摄亮度或保持亮度都有问题,保持亮度有噪点和迟滞,显示实际亮度就是一片黑。画质:和D7100对比,同机位同镜头看100%画质,其实差异不大。同机位不同镜头焦距对比当然就是欺负了。和D810也对比过,伯仲之间。镜头群:索尼个个都是好汉,但是买不起,租很方便很便宜;尼康二手老头实在是太实惠了,35 1.4 180 2.8 55 1.2简直跟不要钱似的。然而提到转接不得不提康泰时G,再此要高呼索尼大法好。总结:一款操作介于专业和准专业之间的顶级画质全幅后背,与传统单反相比便携性兼容性更强,应用场景稍微受限。无反和单反的一些思考:在这个胶片尚活跃在大画幅风光领域的时代,高票答案的答主已经开始为DSLR唱起挽歌,有点过于乐观了。无反说到底就是单反结构简化罢了,有什么特别值得好顶赞的?想想无反能做到的,单反做不到吗?不就是相位对焦满屏对焦点,和反差对焦又不干涉,甚至电子取景器可以内置在五棱镜旁边,随时切换,还比你多了一个光学取景器呢。体积缩小?那是错觉,看看徕卡SL,再看看一水FE镜头后口空空的一段,跟本不小。等哪天曲面传感器一出可能会好点,可镜头又得重新设计。索尼的无反或称微单贡献在于为消费者在入门和准专业单反之外,提供了一个更为简洁干练又实惠的选择,至于专业领域,目前看来选择无反和单反好像是线路之争,其实我认为是殊途同归,五棱镜不会消失,无反的电子技术则会融入单反之中,甚至抬起反光板成为常态也说不定。
之前的回答从微观层面谈了许多技术细节,这里换个角度,从宏观层面谈谈个人看法。索尼为什么搞微单?其实是逼上梁山的。20世纪80年代初,索尼就已经把CCD和软盘驱动器塞进了相机里,开发出了所谓的数字化相机,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电子相机。虽然最初的产品也被新闻媒体使用,但索尼的相机业务是作为消费电子产品进入大众视线的,就像Walkman一样。在经营上,索尼走的一直是精品路线,先占领行业制高点,打造品牌形象,然后高端低端通吃。在相机行业,单反相机的产品定位显然要高于便携相机,数字单反相机的附加值也相应高一些,因此索尼收购了美能达的相机产品线,希望能在C/N独大的数字单反市场中分一杯羹。后来的事实证明,Alpha没有成为索尼期待的金凤凰。同时,由于拍照手机的逐渐普及,消费类相机风光不再。这样的双面夹击就迫使索尼开辟新的市场和赢利点。微4/3系统的出现使4/3单反相机瘦身成功,使得索尼敏锐地觉察到了MILC(无反光镜可更换镜头相机)的星星之火,并于随后推出了NEX系列无反相机,把APS-C格式传感器装进了便携机,结合可更换镜头,在单反的画质与卡片机的便携间取得了一个平衡,得到了市场的认可。E卡口无反家族与7R II。从最初的NEX,到后来的ILCE(E卡口可更换镜头相机),索尼先用低端产品试探市场反应,而后逐渐推出高端产品。目前,E卡口无反家族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品阵容。按大类分为APS-C画幅的ILCE-x000系列,以及全画幅的ILCE-x系列。其中,全画幅的ILCE-7又分为基础型7、追求高分辨率的7R、追求高感光度的7S,本周发布的7R II是2013年10月发布的7R的升级型号。从对焦到防抖,从像素数到帧频率,从OLED取景器到4K视频的内部记录,很明显,7R II是技术上的集大成者,当然也是价格之最。ILCE系列的镜头也逐渐丰富,从索尼及Zeiss(ZA)品牌自动镜头,到Zeiss品牌的Touit自动光圈、Loxia纯手动、Batis自动镜头,尚不提其他品牌为E卡口相机设计的镜头,以及通过各种转接环可以接驳的大量其他品牌、其他卡口的镜头。索尼Alpha的未来。从产品命名方式上看,ILCE-7之上应该还有更为高端的ILCE-9。然而,鉴于ILCE-7系列已经穷尽了索尼业已公开的成熟技术,如果真的有9系列,想必一定是性能不输ILCA-99,拥有独家黑科技的一批黑马,例如传说中的Foveon类型传感器、z轴位移等。索尼目前集中资源开发ILCE系列,达到了盈利的目的。如果说ILCA(A卡口可更换镜头相机)是传统相机的代表,以拍摄照片为设计宗旨,那么ILCE产品自然是新生代,这就要求相机与镜头同时兼容静态照片与视频。从长远来看,A/E卡口两条Alpha产品线并不冲突,不过,无反是大趋势,假如可以把ILCE放在ILCA机身中,就迎合了传统摄影用户的操作习惯,ILCA也便随之进化到无反。作为一家综合电子集团,索尼掌握着硬件(传感器、处理器)、软件(图像处理算法、编解码算法)等核心技术,并具有很强的整机设计和量产能力。与Zeiss、Tamron等光学厂商保持了合作关系,有助于镜头种类的丰富。Alpha的明天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颜值提高不少——主要是顶部标志位置尖锐突出的斜面修改了,——颜控的我终于可以卖了X-T1,入大法了。
然而我只想问一句……说好的99II呢说好的99II呢说好的99II呢
希望大法继续把最好的传感器给相机部门,继续拉开和手机的成像差距,不要给所谓的手机一丝赶超的机会。
强行来答题。这机器,太tm好用了!上图是鄙人的配置,B&H上买的,乱七八糟加一起花掉4800USD,有手柄。上图是鄙人的配置,B&H上买的,乱七八糟加一起花掉4800USD,有手柄。无反全画幅太轻便了工作起来一点儿动静都没有蔡司24-70恒定光圈头无敌色彩和锐度机内功能简直堪比索家摄影机当红炸子鸡 NEX-FS7高感一流,虽然比A7S差点对焦速度堪比大炮家的1D-X机内带震动的CCD清洁功能,清洁的时候全身都在颤抖,好爽好爽,老司机再也不用担心我换镜头弄脏CCD了论综合评分,完全吊打 5D3 & D800级别的机器,顺便还虐了自家的a900唯一缺点就是,单电池续航太短,屏幕无法关闭(是我没找到菜单?)
黑科技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价格比上代199刀贵得太多
SHUT UPANDTAKE MY MONEY (此处应有配图)
佳能把展馆里放了七八年的五千万CMOS都憋出来了,结果索尼大招一出,大家一起回到解放前…心疼D810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全画幅微单a7rii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