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第二问为什么是中国蒸发结晶网,固体怎么蒸发啊?

知识点梳理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知识点的认识】氯化钠俗称食盐,其性质是一种白色,易溶于水,并且溶解度随变化不大,有咸味,密度为2.165g/cm3,熔点801℃,沸点1461℃.其化学性质是PH值呈中性,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容于稀硝酸的沉淀(即氯化银;同时,这也是氯离子的检验方法);电解熔融的氯化钠能够分解得到金属钠和氯气.氯化钠的用途主要是常用来做调味品、防腐剂、融雪剂(降低雪的熔点);农业上,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医疗上,还用氯化钠来制生理盐水(0.9% 氯化钠溶液);工业上,还常用来制取氯气、烧碱等.粗盐提纯主要是指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的过程.具体的操作步骤、方法如下: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量筒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然后,在天平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在10毫升水中大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2.过滤:如图所示:,过滤该食盐水.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应该再过滤一次.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3.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如图所示:,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前后食盐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如图所示,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根据滤纸能够透过液体和溶于液体的物质的特殊功能,将混合物分离开来的;常用来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等等.所需器材有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等.要想过滤,首先要制过滤器,具体如图所示:,将一张滤纸对折两次后,展成形,用水润湿倒贴在漏斗内壁水即可.过滤的具体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有: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即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即倾倒液体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过滤的方法、原理、所需器材、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者图示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好实验方案,或者是按照给出实验方案,进行细心探究即可.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如图所示: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是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里析出的原理,通过蒸发或者降温的方法将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因此,结晶方法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蒸发结晶是指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的混合物.而降温结晶是指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再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即一种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固体混合物.此时,需要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其具体内容有如下三条: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等.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氯化钠等.3.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等.【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结晶的方法、原理等,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联系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蒸发与蒸馏操作【知识点的认识】蒸发如图所示:,它是为了得到溶于水中的可溶性固体而进行的基本使用操作.所需仪器有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石棉网等.蒸发的操作注意事项有以下五条: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过高而使液体飞溅.3.当加热至较多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5.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 蒸馏如图所示:,它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的方法,使低沸点物质先蒸发,再冷凝而得以分离的一种操作.所需仪器有蒸馏瓶(蒸馏烧瓶)、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温度计、橡皮塞、锥形瓶、尾接管、石棉网等.其操作注意事项也有以下五条:1.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以用其它热浴加热),使之均匀受热. 2.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容积的1/3. 3.配置附件(如温度计等)时,应选用合适的橡胶塞,特别注意检查气密性是否良好. 4.蒸馏时最好事先在瓶底加入少量沸石,以防暴沸. 5.蒸馏完毕必须先关闭活塞后再停止加热,防止倒吸.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蒸发和蒸馏的操作方法、原理、所需器材及操作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者图示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好实验方案,或者是按照给出实验方案,进行细心探究即可.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提纯或分离混合物时,常用到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降温...”,相似的试题还有:
现有一包氯化钠固体,其中混有少量硫酸钠.除去杂质得到纯净氯化钠的实验操作有:①在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X溶液,然后过滤②在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③蒸发结晶④将混有杂质的氯化钠完全溶解于水⑤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然后过滤请回答:(1)以上实验操作中,正确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_____.(2)在操作①③④中都要用到的同一种仪器是_____,它在操作④中的作用是_____.(3)在操作①中加入的X是(填化学式)_____.(4)在操作⑤中,若滤液仍浑浊,则应查找原因,并_____.
现有一包氯化钠固体,其中混有少量硫酸钠.除去杂质得到纯净氯化钠的实验操作有:①在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X溶液,然后过滤②在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③蒸发结晶④将混有杂质的氯化钠完全溶解于水⑤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然后过滤请回答:(1)以上实验操作中,正确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______.(2)在操作①③④中都要用到的同一种仪器是______,它在操作④中的作用是______.(3)在操作①中加入的X是(填化学式)______.(4)在操作⑤中,若滤液仍浑浊,则应查找原因,并______.
实验室配制溶液或混合物分离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①称量②过滤③计算④蒸发结晶 ⑤溶解.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用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上述溶液需要水的体积是______mL(水的密度是l g/cm3).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量筒和______.(2)乙同学用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和蒸馏水配制氯化钠溶液,配制前应进行提纯,那么,粗盐提纯的方法是______,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KNO3,操作为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要蒸发结晶是不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KNO3,操作为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要蒸发结晶是不是因硝酸钾加热后溶解度很高所以不会析出,而NACL则析出?那如果这样,那蒸发的话KNO3不是也会析出吗?最好说明一下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到底分别在什么时候用,
芯姐9月8日123
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非常大
但是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
请详细解释蒸发结晶和趁热过滤
氯化钠中硝酸钾,硝酸钾是杂质(量少),氯化钠是主体,我们可以先溶解样品,形成饱和溶液,然后蒸发,是氯化钠结晶,过滤,达到去除硝酸钾的效果
除硝酸钾中氯化钠,氯化钠是杂质(量少),硝酸钾是主体,我们可以先在温度相对高的时候,是样品溶解,形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硝酸钾结晶,过滤就可以去除氯化钠。
结晶有两种蒸发溶剂法(蒸发结晶) :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的固体溶质,如: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结晶或降温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如:KNO
你的题目中先蒸发结晶得到的是氯化钠晶体,趁热过滤是因为,温度如果降下来,那硝酸钾也就析出成晶体了,所以要趁热
有没有清楚一点
嗯嗯,,谢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蒸发结晶的原因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很大,而氯化钠的则不大,当加热后大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由于温度高硝酸钾溶解的量很大,当冷却后,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降低而大量降低,而氯化钠基本不变,所以硝酸钾会大量析出,而氯化钠不会,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此法多用于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杂质和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的分离谢谢!但是析出的是NACL哦,不是冷却结晶是趁热过滤。还是非常感谢你啦~...
较小的物质的分离
谢谢!但是析出的是NACL哦,不是冷却结晶是趁热过滤。还是非常感谢你啦~~
氯化钠溶解度基本上不随温度增大而增大,但是硝酸甲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大,蒸发出水,氯化钠就会析出,在溶质两者溶解度随温度增大,两者溶解度变化相差很大的时候用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以下是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要除去NaHCO3固体中..
以下是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要除去NaH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应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A、冷却结晶 B、蒸发结晶 C、溶解过滤 D、加适量盐酸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专项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以下是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要除去NaHCO3固体中..”主要考查你对&&固体溶解度&&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固体溶解度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的要素: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需强调和注意的是: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衡址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标准,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g)。概念的理解:①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②溶解度概念中的四个关键点:“一定温度,100g 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是同时存在的,只有四个关键点都体现出来了,溶解度的概念和应用才是有意义的,否则没有意义,说法也是不正确的。溶解度曲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表示意义 a.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b.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c.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某一相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d.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e.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一般物质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快速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②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有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3;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 ③应用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b.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c.可以知道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d.可以选择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e.确定如何制得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方法等。运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根据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折出,从而达到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目的。如KNO3和NaCl的混合物的分离。 (KNO3,NaCl溶解度曲线如图)&(1)温度变化对物质溶解度影响较大,要提纯这类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法。具体的步骤为:①配制高温时的饱和溶液,②降温,③过滤,④干燥。如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KNO3可用此法。 (2)温度变化对物质溶解度影响较小,要提纯这类物质,可用蒸发溶剂法。具体步骤为:①溶解,②蒸发溶剂,③趁热过滤,④干燥。如NaCl中混有少量KNO3,要提纯NaCl,可配制溶液,然后蒸发溶剂,NaCl结晶析出,而KNO3在较高温度下,还没有达到饱和,不会结晶,趁热过滤,可得到较纯净的NaCl。
发现相似题
与“以下是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要除去NaHCO3固体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725027899828246317496350593276842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①称量②过滤③计算④蒸发结晶
⑤溶解.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用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涉及到的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填序号).(2)配制上述溶液需要水的体积是
______mL(水的密度是l g/cm3).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量筒和
______实验室有10mL、50mL、100mL三种不同规格的量筒,配制上述溶液时最好选用
______mL的量筒.(3)乙同学用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和蒸馏水配制氯化钠溶液,配制前应进行提纯,那么,提纯食盐涉及到的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填序号).
(1)固体溶质加水溶解的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所以本题答案为:③①⑤;(2)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5%=15g,所需水的体积为85mL,所以需要选择100mL的量筒,所用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量筒、玻璃棒,所以本题答案为:85,玻璃棒,100;(3)粗盐中含有的是不溶性固体杂质,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所以本题答案为:⑤②④.
小明想用粗盐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他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步骤,请你认真阅读小明的整个实验过程,并在有错误的语句下方划线(提示:共有6处错误).
小明取粗盐少量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用玻璃棒搅拌,待粗盐充分溶解后,把浑浊的食盐水直接倒入已安装好的过滤器中,再将得到的滤液在蒸发皿中加热,一直到滤液完全蒸干,停止加热.
小明计算了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2g、水48g,然后用托盘天平和10mL量筒称量和量取所需的氯化钠和水,再把它们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测定溶液的pH
小明用玻璃棒蘸取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滴在用水润湿的pH试纸上,将试纸的颜色跟比色卡对照,结果pH=7.小明判断该溶液显酸性.
下列叙述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入浓硫酸中
B.直接用手去拿砝码
C.给烧杯加热时,必须加垫石棉网
D.蒸发结晶的实验中,当蒸发皿内的液体完全蒸干后,立即停止加热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量筒量液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
C.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
D.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为什么蒸发结晶 不能蒸发出KOH固体 还有NAOH能不能?
首先因为它的极性很强,和水的分子间作用力比水与水之间的大,不太容易分离.其次离子晶体蒸出来的KOH是离子键结合的,而水是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的.分子间作用力肯定比离子键作用小啊.作用力小的容易蒸出来,所以水蒸干了也不能蒸出KOH,或者NAOH.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好像是因为加热之后反应速度变快,等你蒸发完之前它都跟CO2反应完了,剩下的都是K2CO3了,NaOH也一样
不行啊!OH-容易获得一个H+变成水,应该知道共价键的键能大得很,所以一般AOH型的盐都不能靠蒸发得到
因为它太活泼了
与水之间有特殊的
不可以轻易蒸出的
因为跟空气中的CO2反应,NaOH、KOH都跟CO2反应。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蒸发结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