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正常范围了硝普钠多久可以停

静滴硝普钠的护理需要特别注意什么[请教]?_百度知道
静滴硝普钠的护理需要特别注意什么[请教]?
呕吐、头痛: 1.用药前详细了解患者血压波动范围,开始剂量宜小,头痛、发热,而停止滴注后、厌食. 有心力衰竭时。 7.由于降压迅速、心悸、皮疹等症状,故需严密监测血压、烦噪。停药时逐渐减量,可适当给予对症处理,便于根据血压情况减药或停药。 6,使血压控制在一定水平。 4.用药过程中可出现恶心。5.长期或大剂量使用,见光易变质、厌食、心悸,然后根据血压可隔5~15分钟增加滴速和药物浓度、高血压脑病和恶性高血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需新鲜配制、肌肉痉挛,输液瓶及输液器需用银箔或黑布包裹,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危象,一般以每分钟10-25ug静桶、发热,可引起硫氰化物蓄积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呕吐,心排出血量增加,药物浓度与滴速根据血压及时调整,亦可出现严重的低血压症状、出汗,特别是肾功能衰竭病人,可适当给予对症处理,血压平稳后可减慢滴速或停药,烦躁、皮疹等症状。 5.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出汗,可出现恶心、肌肉痉挛,药物作用在5分钟左右消失。 2.硝普钠溶蔽对光敏感。静脉滴注时应注意观察以下几点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有着作用快而短的优点,应加用口服血管扩张剂。 3.用药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血压及心率,以免出现血压反跳现象
提问者采纳
&gt我在工作中硝普钠与氟罗沙星。建议,有很严重的反映。
查看原帖&gt。两种药遇到一起会生成红色絮状物,硝普钠不能与氟罗沙星同时静点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硝普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
请教硝酸甘油与硝普钠的使用时间问题
楼上jopjop说自己是新手,我也是菜鸟,经常在园子里“掠食”,为的就是早点长大。呵呵。有关硝酸甘油与硝普纳配药的问题,我略懂一二,这里献丑了:就拿硝酸甘油举例吧。配液方式通常有两种:通过输液管静滴和微泵缓慢静推。1.硝酸甘油(5mg/1ml) 5%GS48ml+硝酸甘油10mg(2支)微泵静推 3ml/h 据压调速2. 5%GS250ml+硝酸甘油10mg(2支)静滴10-15gtt/min 据压调速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对于使用微泵为什么NG和GS加起来是50ml,但是使用的是60ml的注射器呢?这就是临床细节的问题了。很简单,因为微泵(我科室用的是日本的)上的可控剂量范围是最大50ml,超过了这个容积,微泵计算的速度就出问题了。所以有时候你知道药物使用的多少ug/min,到了临床上还是会出错。再有就是,为什么用的GS是48ml呢?因为你加了两支NG,凑起来的容积刚好是50ml。我以前没有怎么注意到这个问题,有一次上下载了《常用急救药物的配置》这个文件以后,仔细一看,怎么和平时不一样?后来想到了。因为你如果医嘱写的是GS50ml+NG10mg,就是52ml了,护士配药的时候如果不注意的话就会把多余的2ml给放掉。这样浓度就底了0.4%左右(应该会算这个吧)。算出来的速度也有偏差。至于多少ug/min是如何算出来的,请看:10×0ug/ml(这里算出来的是每毫升液体里面有多少ug的硝酸甘油),200×3/60=10mg/min.(这里算出来的就是按照3ml/h微泵静推的时候折算成的每分钟硝酸甘油的剂量)。看懂了吗?当然,你配药的时候不一定就得按照上面的NG两支,三支、五支等等都可以,只要注意如果配药的浓度大了,静脉用药的速度就得减少。这样折算出来的每分钟硝酸甘油量就一样。2. 使用静脉输液管滴注的计算道理一样,只是要用到输液管的滴注速度,一般都是15滴=1ml,也有20滴等于1ml的,这个要看你科室使用的输液管内径的大小,不懂的话问护士了。这里只是给出一个计算的算式给你看:10×ug/ml,如果起始你需要使用20ug/min,那么你需要每分钟20/40=0.5ml,按照20滴=1ml,你就需要10滴/分。依次类推。老实说这样的滴速有点慢,不好调节,通常护士给病人调的都偏快一点,所以建议硝酸甘油少点,滴注的速度可以快点(我见到珠江医院的心内科好像习惯用NG 5mg+GS 250ml)以上所说如有不对,敬请指正。学习中,很好啊在心血管疾病中,硝酸甘油与硝普钠是常用的血管扩张剂,但是我在临床上使用该药的时候,有一些困惑:1.对于硝酸甘油,有一个是否连续使用的问题:我在基层医院,经常碰到心梗病人,一般他们都错过了溶栓的时间,我们医院也没有条件行PCI,因此,硝酸甘油成了最常用的药物。一般都是微泵静推或者静滴。但是连续治疗的时间是多长?在参考心肌酶等生化指标下,多少为停药的指征?我曾经在一本药物专业书上看到说硝酸甘油比较容易快速耐药,需要间歇使用。这个说法有没有依据?它与临床如何结合(我想在AMI 的病人中,不会用上硝酸甘油2-3天就停药吧?!)2.同样是时间问题。对于硝普钠,使用的时间一般是多长啊?药物书上建议不超过72小时,以避免氰化物中毒。但是心衰的病人一用上好像3天内也很难停下来。大家在临床上如何取舍?3.对于AMI 的病人,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时间多长?我看过胡大一教授的一个有关低分子肝素使用课件。上面也没有推荐使用多长时间,但是举例的临床试验中都是用到“一周”。因为说低分子肝素副作用小,不用监测凝血,所以何时停药,根据什么停药?!我的一个高龄AMI病人,家属拒绝心肌再灌注治疗,所以只是用了硝酸酯,阿司匹林,等药物保守治疗,低分子肝素用到一周的时候,腹壁(肝素的用药部位)出现瘀斑了,胸痛等症状也减轻,心肌酶下降了,想想应该可以了,于是就停了肝低分子素。不料第二天病人不听劝阻用力大便,出现心衰,迅速进入心源性休克了死了。事后主任说不应该停掉肝素,说之前也有过这样的病例,一停肝素就死掉了,但是也只是经验啊。有没有什么依据?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稳定型心绞痛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⑴处理诱发或恶化心绞痛的伴随疾病;⑵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⑶改变生活方式;⑷药物治疗;⑸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于每一具体病例必须同时考虑到治疗的这五个方面,而当前最受临床关注的是药物治疗和PTCA[1-9]。药物治疗和PTCA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1药物治疗
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包括调脂药物、抗血小板制剂、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和钙拮抗剂等,其中主要以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降脂药和阿司匹林能令人信服地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其他药物仅改善症状和运动功能而对生存率无肯定作用。2 PTCA
PTCA的应用代表了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重要发展,由于它的直接有效性、成功率高和创作性小等优点,特别是随着相关器械的不断改进和操作人员经验以及技术的提高,PTCA病例逐年增多,在美国大约每年有100万次以上的病人接受PTCA治疗。PTCA扩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的血管腔径,从而改善心肌供血,缓解症状并提高运动耐量。Waller提出PTCA时的5种不同血流动学效应机制[15]:⑴斑块"压迫";⑵斑块局部"破裂";⑶偏心型病变的无病变处血管壁"伸展";⑷血管壁"伸展"伴对斑块的轻度压迫;⑸斑块局部"破裂"、"断裂"或撕裂伴管壁局限性夹层撕裂。
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应用作为PTCA的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大大减少了PTCA的并发症从而改观了PTCA的临床价值。因为冠状动脉内支架的置入可保持病变血管节段处于伸展状态,部分免除管壁发生急性或慢性回缩,将破裂的易碎粥样组织支撑住,并可能减少血液与管壁内膜下的致血栓形成物质的接触。PTCA加支架置入已经显著降低了PTCA再狭窄,其6个月内的再狭窄发生率一般在15%-20%左右。但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广泛应用并未消除再狭窄,并且支架内再狭窄的处理更为棘手。硝酸甘油下列情况应慎用或禁用④新近发现心肌梗塞患者,使用后有出现低血压及心动过速的危险,从而加重心肌缺血。请教:目前硝酸甘油不是普遍应用于AMI患者吗 回请教:硝酸酯类药物仅用于右室心梗,其他同④新近发现心肌梗塞患者,使用后有出现低血压及心动过速的危险,从而加重心肌缺血。
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谈一点北京朝阳医院CCU的临床应用情况:1.硝酸酯类在AMI的2-3天持续静脉点滴,在病人一般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如出现心绞痛,在病人血压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加量,不采用间歇用药的方法。这是符合指南的。停止点滴前重叠口服口服剂型,采用间歇给药。2.对于硝普钠的量,个体差异比较大,根据血压和肾功能和患者病情情况使用,600ug也用过。注意中毒症状的观察,必要时可以联合或换用其他降低负荷的药(早晚要过渡到口服药)。3.对于AMI 的病人,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时间多长?我看过胡大一教授的一个有关低分子肝素使用课件。上面也没有推荐使用多长时间,但是举例的临床试验中都是用到“一周”。因为说低分子肝素副作用小,不用监测凝血,所以何时停药,根据什么停药?!我的一个高龄AMI病人,家属拒绝心肌再灌注治疗,所以只是用了硝酸酯,阿司匹林,等药物保守治疗,低分子肝素用到一周的时候,腹壁(肝素的用药部位)出现瘀斑了,胸痛等症状也减轻,心肌酶下降了,想想应该可以了,于是就停了肝低分子素。不料第二天病人不听劝阻用力大便,出现心衰,迅速进入心源性休克了死了。事后主任说不应该停掉肝素,说之前也有过这样的病例,一停肝素就死掉了,但是也只是经验啊。有没有什么依据? 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基本是7-10天只有法安明有使用30天的循证医学证据。硝酸酯类一般包括2单硝和5单硝等,硝酸甘油半衰期为2-3分钟,口服无效,2单硝:消心痛半衰期为30分到1小时,口服一般10分钟起效,舌下含化2-3分钟起效。5单硝:半衰期为4-5小时,舌下含化15-30分钟起效。由于所以硝酸酯类在体内均须转化为5单硝发挥疗效,故临床5单硝较为常用,除急诊外。小剂量(15ml/分以下)扩张容量血管(静脉),中剂量(30ml/分)扩张传输动脉(冠脉),大剂量可扩张外周小动脉(可降压)用于:1.心肌缺血综合征2.充血性心力衰竭,降低左室舒末压3.高血压用于急诊,手术时高压4.PTCAR的辅助治疗注意:1.个体差异较大,应从小剂量起始,如果用小剂量时出现低血压须注意容量过低,不断调整2.心绞痛和心梗用中剂量,从血压来看,如果下降到5-10mmHg,高血压时须降20-30mmHg,才能达到良好作用。3.如果血压过低(小剂量或中剂量时)须扩容,不用停药,可调整小剂量或加用多巴胺。4.心衰病人血压轻度下降说明治疗是可行的,如持续下降,要考虑容量问题,保证血压在90-100mmHg以上,如低于此,可考虑停药。关于耐药问题硝酸硝是很常见的,其有几个特征:1.血管耐药非均一性,最先耐药的是静脉,最多的是心衰患者,所以心衰患者一般连续输三天以后就不输了,3-5天出现大动脉耐药。2.剂量关系,与浓度有关,耐药性常与剂量呈依赖关系,大剂量易早期耐药,小剂量或逐渐加量相对耐药较少一些。怎样避免耐药:1.小剂量,合理用药。2.减少次数,尽量避免持续应用,心梗者可持续72小时。3.根据具体情况用药,如患者长期才发作一次,可采用舌下含化,尽量不用长效,夜间发作可加钙剂或用硝酸酯缓释剂,一天一次,增加硝酸酯的间歇期。4.抗氧化药,含巯基的ACEI,如卡托普利等可减少耐药,卡维地洛,他汀类等也可以增强硝酸酯类的效果及减少用量。至于AMI肝素及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个人认为,一般心梗无溶栓指征或不能行PCI等手术时,可先用肝素维持72小时左右,如上面一位师兄说,监测APTT,一般在1.5-2倍即可,然后可换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一周左右。还请各位高手指正。受教了肝素维持使用的剂量可以说说吗?看了大家的讨论,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对硝酸甘油耐药机制有了深刻的认识。但临床上偶尔会出现特例,老教授讲述了北方一家医院的一位患者使用硝普钠后尽然成了硝普钠依赖患者,只要不用硝普钠就会出现心衰,最后医院持续应用了1个月而没有出事。科室老教授回忆曾收治了一位练武术的年轻人,一次哑铃上举时出现胸痛,结果是急性二尖瓣腱索断裂,最后用硝普钠用了近2周。对于这些特例不是宣传非常规用药,而是临床特殊环境中造成的特殊状况,不可作为常规推广。但遇到这种特例,适当的打破常规也不是也不是什么坏事。学习了shanfeng您好,可否将《常用急救药物的配置》上传到这里边,谢谢.应楼上要求,我这里上传《常用急救药物的配置》。不过得先声明,这个文件完全是网上下载的,我没有改动,具体的药物配置对还是不对,我不负责。各位下载后自行核实。
常用急救药物配制及用法.txt (2.2k)我的精验是无心绞痛的情况下,肝素1-2周硝酸酯的耐药性
(一)硝酸酯类耐药现象
硝酸酯类耐药是指连续用药48-72小时后,其抗心肌缺血及扩血管效应的降低或消失。在临床上则表现为患者对同一剂量的硝酸酯的临床效应下降或消失,或伴有运动耐量的降低,必须增加剂量或并用其他措施(伍用巯基供体或短暂停药)才能维持原来的效应。
在耐药现象中有假性和真性硝酸酯类耐药:假性耐药是指因血管外因素所致的硝酸酯耐药现象,其机制为神经、内分泌反馈调节和循环血容量增加,发生在硝酸甘油治疗早期(24-48小时),即一开始大剂量的硝酸酯就无血液动力学效应,常见于伴有右房高压或周围水肿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利尿剂可逆转。
真性耐药是指血管自身因素所致的耐药现象,耐药现象发生、消失均迅速,任何硝酸酯类制剂连续应用48-72小时后,即产生耐药,而经过一个短的停药期(24小时)后,耐药迅速消失。
硝酸酯类还存在交叉耐药现象,即不同制剂或不同给药途径之间均可发生交叉耐药,如用硝酸甘油贴膏产生耐药后,这时若口服消心痛也会有耐药现象,这是因为所有硝酸酯类药物都是通过生物转化为一氧化氮而发挥作用。硝酸酯类耐药还有一个“特异耐药现象”,即同一个体不同血管床,硝酸酯耐药性亦不同,一般先是静脉血管床产生耐药,其次是小动脉,最后为大动脉,以及不同系统器官的耐药时程不同,硝酸甘油治疗第1小时内就发生体液向血管内转移,但24-48小时后,肺毛细血管楔压才土升至治疗前水平,在治疗72小时后,对心外膜冠状动脉的舒张作用消失。
(二)硝酸酸类耐药现象发生机制
尽管硝酸酯耐药性已十分明确,但有关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有几种机制共同参与,使硝酸酯扩血管反应降低。近来关于硝酸酯类耐药机制的研究有:
巯基籍竭学说是被普遍接受的经典学说,硝酸酯在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是通过酶与非酶反应,与巯基结合形成亚硝酸硫醇,再转化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导致细胞内环磷鸟苷(cGMP)增多,继而胞浆内Ca2+户浓度降低,平滑肌松弛。由于持续应用硝酸酯导致巯基耗竭,激活型鸟苷酸环化酶减少,则表现扩血管效应减弱而导致耐药。实验证明:N-乙酰半胱氨酸、蛋氨酸、卡托普利等巯基供体可预防或逆转耐药性。
神经激素激活学说:由于硝酸酯的直接扩血管作用,反射性引起血浆儿茶酚胺(CA)、精氨酸加压素(AVP)、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水平的增加。由于缩血管物质增加,抵消硝酸甘油的扩管反应。有人观察健康人用硝酸甘油贴膏治疗时,神经体液发生变化:用药期间肾上腺素明显升高,间歇期正常,提示治疗期间有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另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在硝酸酯耐药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使用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苯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防止耐药产生。
有关的学说还有血管内膜超氧阴离子增加学说、内皮素―1分泌增加学说等。
(三)硝酸醚类耐药的防治
可采用间歇给药法、偏心给药法和增量法。
间歇给药法即可防止耐药,间歇期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保证每日有一定无硝酸酯期:硝酸甘油&8-12小时;消心痛&12-14小时。常采用偏心给药法如7:00、12:00、17:00或8:00、15:00时使用,可避免产生耐药。
采用间歇疗法或偏心给药法虽然可以避免产生耐药,但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在严重不稳定性心绞痛时,采用间歇疗法或偏心给药法时,在深夜或凌晨时,体内药浓度降至最低水平,易发生心绞痛,这种现象即所谓的零点现象或反跳现象,应特别注意。为避免零点现象,可采用逐渐增量法:早、中、晚分别给予消心痛5、10、15mg,可避免耐药和零点现象。也可采用偏心给药法,并在睡前加服1次非硝酸酯类扩管药如硫氮唑酮、氨氯地平等,既可避免硝殿酯耐药,又可避免零点现象的发生。对于稳定性心绞痛可采用体力活动前临时预防性服用硝酸酯,或出现胸闷先兆时再舌下含服,平时不用硝酸酯类药,这样也可避免耐药产生。
联合用药可防止硝酸酯耐药发生。预先给予卡托普利能防止或逆转耐药发生,卡托普利可提供巯基,同时还有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另外,联合使用其他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依那普利、苯那普利及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和蛋白激酶-C激活,从而防止耐药产生。
使用硝酸酯的同时联合应用B受体阻滞剂,其机制是抑制硝酸酯所致的神经内分泌激活。卡维地洛可有效预防耐药,除具有肾上腺素能拮抗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联合使用其他氧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C、E等药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而减少一氧化氮灭活,可防止硝酸酯耐药现象的产生。有研究显示补充叶酸也可防止耐药性的发生。
如果开始使用静脉硝酸甘油无反应,即为假性耐药,可给予速尿克服假性耐药现象。限制水钠的摄入,可改善心力衰竭时的假性耐药。
仅共参考硝酸甘油 配置:50mg +GS 40ml
0.6ml/h=10ug/min
或30mg+5%GS500ml
10ml/h(10ug/min)硝普钠
30mg+GS47ml /iv泵入1ml/h(10ug/min)
50mg+GS45ml /iv泵入0.6ml/h(10ug/min)大致如此,也可随机变动。因为最近去进修了,所有上网机会少了,看到大家讨论很激烈我也来凑个热闹:1:硝酸酯药物对于冠心病来讲只是控制症状,对于改善预后及延长生存期无效,所以心肌梗死患者只要症状控制没有必要每天静点.指南明确说明心肌梗死患者如果症状已经控制可以48-72小时内停用.2:关于硝甘油耐药可以通过间歇给药,时间偏心性给药,口服硝酸酯来解决.3:硝酸甘油在冠心病中应用是扩张静脉,改善心绞痛症状,减轻心脏负荷;硝普纳在冠心病中应用是扩张动脉,改善灌注.4:如果心肌梗死患者静点硝酸甘油超过72小时还有症状,您可以采用硝酸甘油和硝普纳交替静点来解决硝酸酯耐药问题。5:顺便发表不同意llxwzx网友的意见:如果患者是一个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您不应该首选PCI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一般由固定性狭窄导致,一般采用6版教科书上所说的ABCDE基本上可以控制症状。国内比较讲学术的医院PCI治疗适应征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和药物控制不好的稳定型心绞痛。随着介入技术的完善及人所共知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中国介入好像适应症有点过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医生我们有必要为患者采取正确地治疗。设想一个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我们如果没有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没有规范的药物控制而采取介入治疗。一旦出现支架内狭窄(裸支架)患者还是心绞痛,如果患者出现支架内晚期血栓(药物支架)那将是致命的。不妥之处及错误之处请大家指正。个人对这两个药物稍作一个小结吧,对比一下在临床上应用的差别!硝普钠是高血压急症的一线药物,起效快,疗效确切,得到临床公认。但其血管作用强烈,血压波动大,如用药剂量大,时间长,易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易产生耐药及高血压反跳,该药的代谢产物氰化物和硫氰酸盐均可引起较严重毒性作用,必须新鲜避光配置,操作麻烦。硝酸甘油可明显扩张小动脉,也扩张小静脉,降低心脏后负荷和前负荷,具有降压同时又有保护心脏的作用,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水平。本文观察硝酸甘油与硝普钠2组,降压疗效无显著差异,均起效快,降压平稳。此外,硝酸甘油与硝普钠相比更加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现代心脏病诊断与治疗
主译:张代富
主审:胡大一 一书建议:56页硝酸甘油:初始剂量10Ug/min iv drip 正常血压者,降低血压不超过10%;高血压者降低血压不超过30%;硝普钠:初始剂量0.1Ug/(kg.min),根据疗效调整剂量,平均剂量50-80Ug/kg/h好贴子,又进步了不少,希望自己快速成长起来,和大家一起讨论。硝普钠最长的时间我用过一个多月,这是事实。我们病房经常使用5-7天以上。不要被72小时所拘束吧,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程度决定使用的时间长短更好。硝酸甘油我们一般用的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制,特别是心梗的病人,除了是右室梗塞一般都会用,而且是长期的使用.硝普钠一般不超过72小时,但是好象也没有用的这么严格,我的一个病人用了10多天,也没有出现中毒的症状,不过最好是别用这么久,也可以换别的药物替代低分子肝素我们医院比较经常用的是克塞(依诺肝素),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急性心梗PCI术后的病人用到5天-7天
您的位置: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停药后血压正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