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书写时.苹果手机下滑通知栏内容栏总下滑.为什么?

为什么我的手机状态栏和输入法总是自动下滑?重启,格式化,换输入法我都试过了,都没用。_百度知道
为什么我的手机状态栏和输入法总是自动下滑?重启,格式化,换输入法我都试过了,都没用。
格式化,换输入法我都试过了?重启为什么我的手机状态栏和输入法总是自动下滑,都没用
可能是你下载的搜狗输入法有问题
卸一下在重装
估计就会好了
不是啊,输入法都重装好几次了,更何况都格式化了,还是没用,状态栏也每隔几秒就自动下拉一次,怎么回事啊,
我现在打两三个字输入法就自动下滑
为您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主营:七彩虹品牌主板,显卡等电脑及配件产品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格式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手机要写东西的时候有时候点那个框点好久打字板都不出现,这怎么回事?急啊_百度知道
手机要写东西的时候有时候点那个框点好久打字板都不出现,这怎么回事?急啊
提问者采纳
可能手机运行内存小或者是输入法不适合你手机
搜狗的。。
也有可能是屏幕不灵了
换个输入法吧百度的还可以
给我满意回答把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内存不够或者死机。还有就是碎片过多,手机太差也有可能,兼容不好,太久没有更新系统。程序运行太多原因较多
手机配置太低,该换了
清理下内存就好了
你手机是电容屏吗?
什么意思。。
是智能的吗?
现在难道还有不智能的手机吗。。
你手机外屏估计有了问题啦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由于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越来越差,针对..
由于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越来越差,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中小学校语文、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设置书法课程。开展汉字书写教育活动的原因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③汉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④可以增强我国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C试题分析: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故③项错误。开展汉字书写教育活动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可以增强我国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本题选C项。点评:正确选择本题可尝试用排除法,三项组合只要有一项是错的就可进行排除,最后确定正确答案。本题难度适中。注意文字与汉字的区别是作对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由于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越来越差,针对..”主要考查你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对人有影响: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②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对人有哪些影响?)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的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化幸福的生活。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得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发现相似题
与“由于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越来越差,针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0067267125107180178155108074230410下面是我根据某杂志的采访稿而改写的私人日志,今天他们发来稿子让校对时,我发现有不少地方不完整或会错了意,还有错别字,可见写得很匆忙呢。总之跟当初采访时的感觉很不一样,我比较失望,于是便在原稿的框架上进行了超大幅度的修改与补充,鉴于很多内容在刊登时肯定发不出来——无论是因为敏感还是
下面是我根据某杂志的采访稿而改写的私人日志,今天他们发来稿子让校对时,我发现有不少地方不完整或会错了意,还有错别字,可见写得很匆忙呢。总之跟当初采访时的感觉很不一样,我比较失望,于是便在原稿的框架上进行了超大幅度的修改与补充,鉴于很多内容在刊登时肯定发不出来——无论是因为敏感还是
下面是我根据某杂志的采访稿而改写的私人日志,今天他们发来稿子让校对时,我发现有不少地方不完整或会错了意,还有错别字,可见写得很匆忙呢。总之跟当初采访时的感觉很不一样,我比较失望,于是便在原稿的框架上进行了超大幅度的修改与补充,鉴于很多内容在刊登时肯定发不出来——无论是因为敏感还是因为篇幅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原汁原味的完整个人观点应该是下面这样的。为了行文的需要,我采取了问答的形式来改,有些问题是结合当初采访时聊的东西“自问自答”的,有些问题是原稿中的内容,不过我把它们转成了提问的形式并给予回应。也就是说,下文中的提问并不是他们在稿子里问的。这篇是我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杂志的观点和立场,两者肯定会有很大区别,所以千万别混为一谈!因为原稿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了,下面几乎“全是情绪化的观点”。如果我觉得杂志能够把我想说的话完整地表达出来,我完全可以等到出刊之后再表态,但是,当我看到原稿后,……。虽然我对杂志名称进行了保密,并且也在文章开头做了这些声明,但我仍然清楚这样做会对杂志有所冒犯,抱歉,希望你们能够理解,我非常害怕“不完整的实话”,尽管都是实话,但它们比谎话更可怕,哪怕不是故意的,但客观上却会引起读者很多不必要的误会。无论如何,非常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如果不关注他的人人,还真不知道最近复旦发生了什么。”他出现在复旦今年几乎每一起公共事件的舆论漩涡之中:从“南食换筷子”事件到“石健加油”募捐过程中和复旦学生的“掐架”,再到复旦的“插班生事件”,还有前不久的“反蠢货游行”……对于袁涛,这一年可谓丰富异常。线上的对错纷争硝烟弥漫,各执一词;但有两件事物是可以确定下来的:他头上被扣的“校园公知”帽子和他空间指数式爆棚的访问量。在采访当晚的hi-story吧台前,我们围着材料一遍遍地商量着,讨论需要在采访中拿到的信息与线索,以期招架住“公知”犀利的风格。然而,许久我们才发现,咖啡厅角落坐着的那个穿着紫色希德书院衫,一言不发地看着hi-story藏书《美国性史》的青年,正是我们的采访对象——他和我们所预设的那个高大威猛的网络“公知”形象有着强烈的落差。“公知”是怎样炼成的“南食换筷子”“如果南区食堂两周内仍然不换筷子,我会悄悄把旧筷子全部自费换成新的,然后取走所有旧筷子在食堂门口举行‘折筷子大赛’,并全程摄像”。今年4月底,袁涛在其文章《友情恳请复旦南区食堂更换筷子》中,以这样的口气戏谑迟迟不更换老旧筷子的南食。这则日志的点击量很快就达到了8000余次,1000多人分享了这则日志,校园媒体纷纷关注此事,就在日志发表的第二天,复旦南食的筷子便全数更换,紧接着本部食堂也更换了筷子。问:为什么会突然写这么一篇呢?答:其实我早就对食堂的筷子很不满了:去年跟食堂的员工和管理层各反映过一次筷子的问题,今年又跟食堂的学生监督台反映过一次,可一点用都没有,当天中午吃饭时竟然吃到筷子碎屑,肯定很火大嘛。起初日志写出来只是想吐槽一下而已,最开始原文并没有什么“折筷子大赛”,没想到同学们惨绝人寰地给予声援和支持,我觉得如果不彻底解决这个事情的话,恐怕广大人民群众都不会答应,于是就适当修改了日志,态度也变得强硬起来。而在此之前,这些“深有同感”的校友们吃了好几年的筷子屑却都跟没事人似的,我之前跟朋友们一起吃饭时曾多次当众侮辱筷子,他们基本上都是笑笑“凑合着用吧”,或者“我觉得挺好的呀”……问:食堂第二天就换筷子了,你对此结果满意么?答:我给食堂的期限是两周,结果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差点就表扬它的危机公关水平了。可后来校报采访我时我才知道食堂方面给出的回应是“正当我们准备更换筷子的时候,网上有同学反映筷子比较老旧……”,我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食堂换筷子后,广大校友们对食堂大加赞美,好像非常感谢食堂发了善心,“笔者不禁出了一身冷汗”,把半到一年都不换的烂筷子换掉本是食堂应该做的,有什么好赞美的?这让我想起了蒙牛,我以前写过一篇《我为什么要抵制蒙牛》,浏览量有十七万,里面提到“一个国家的百姓有什么样的记性,就配去喝什么样的牛奶”,用在这里也一样,“一个学校的学生有什么样的记性,就配去用什么样的筷子”。 “石健加油”5月底,在了解到高中校友石健患颅内肿瘤之后,袁涛组织了“石健加油”全国高校募捐活动,第一周就募款三十多万,《楚天都市报》、《重庆日报》、“湖南卫视”等几十家大小媒体进行了报道,还在微博上得到薛蛮子等多位名人的关注,遗憾的是45万的善款最终还是没有留住石健。在全国高校的募捐过程中有个插曲,袁涛因在复旦募款受限于保卫处的各种无理规定,且在传单散发过程中屡遭同学冷遇,于是他在人人网发表题为《心平气和致复旦》的日志,历数如北区交流生换宿舍事件、快递点设置长期被忽视等问题,文末则以一句“将来若混出模样来,定给上海交大捐款,希望交大越来越好”结尾。这篇袁涛描述为“确有情绪”的日志,将他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网上校友们的质疑、责骂之声不绝于耳。问:你当时“心平气和”么?答:很明显那个标题是反语嘛。其他学校比如武大华科、西安交大、北京石油大学等都是一天就募捐上万,我作为“总指挥”,在自己的学校却只募到了两千多,其中有一千还是我自己捐的,我当然心不平。一周来我通过组织募捐明显感觉复旦、上海交大的学生普遍冷漠,更可恨的是复旦保卫处禁止我在食堂门口发传单,理由是我没有挂靠社团组织,而其他学校甚至当天就批准他们摆摊设募捐箱拉横幅,而这个在复旦审批过程至少要两周,时间就是生命,并且还不一定会被批准,我又想到某些企业在复旦搞各种商业活动却从不受阻挠,我肯定气不和。那天中午传单被保卫处的人抢,再加上发传单过程中个别校友无礼,于是我就新账旧账一起算,如果说那篇日志没有情绪肯定是骗人的,但是我涉及到的具体情况基本都是事实,这些人只看到我抨击复旦却看不到我为什么抨击复旦,然后就都跳起来嚷嚷“哗众取宠的傻逼,你怎么不爱母校!”奇了怪了,复旦不把学生当子女,我干嘛要把复旦当母校?谁规定我一定要用他们的方式去爱母校?文末“给交大捐款”确实是一时气话,毕竟我不能因为看不起复旦就给它的死对头交大捐款,真要捐也是给港大捐,大陆的高校没一个好东西。“插班生事件”“复旦,你的校训丢了!”在袁涛《插班生事件的始末与真相》一文里,这几个字不免让人心头一颤。事出有因,在今年的复旦插班生考试中,五名来自二本学校的同学在预录取协议已签的情况下,被复旦大学以教委发文中二本院校无考试资格的理由拒收。对此校方解释为招录中存在失误,但并不给予录取。在多方投诉无果后,五名同学的家长冒着酷暑,在复旦校门静坐抗议,没有任何效果。而这一幕恰好被袁涛看见,随后,他通过各种途径与当事学生取得了联系并详细了解了事由,后来他果然把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复旦线上的各大舆论平台都掀起轩然大波,《南方人物周刊》也找到他,对“插班生事件”进行了报道,后来《南方周末》和香港的一些媒体也进行了报道。但这次,袁涛因为公开和复旦作对,“忽然发现自己几乎站到了全校师生的对立面”。尽管有部分校友支持他,但复旦大多数学生依旧是无条件地支持母校,想尽方式替母校说话。几天后,袁涛以一篇《复旦是个好大学》进行反击,并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形容反对者们。对于指名道姓的指责,网上反对的声音更为尖锐了,“矛头直指复旦,完全就是哗众取宠”,有网友评论道,“再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种标签,虽然带有讽刺意味,但远不至于贬斥到低贱的程度吧?”问:你为什么要半路“杀进来”呢?答:几位当事学生和家长不懂如何在新中国维权,多次协商无效后他们甚至还给温家宝总理写信,当听到他们说家长还在复旦正门毛泽东像前下跪时,我觉得他们很可怜很无力也很可笑,于是就想帮几个插班生讨说法;另外,复旦领导到处丢复旦的脸,作为复旦学生,其实这也是为我自己讨说法。当了解来龙去脉后,各种证据表明错在复旦,但学校领导依旧死不认错,所以我决定向复旦开战,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那些事情。问:那现在这个事情怎么样了?答:私下里连副校长兼招生办领导陆昉都跟插班生们认错了,但复旦的这帮臭流氓就是不肯公开道歉,并且还把责任全推在插班生身上,更没有对几位插班生做出合情合理合法的补偿。复旦顶着这么大的舆论压力,仍旧坚持不要脸不要脸不要脸,不愧是复旦,我在想或许这些流氓领导都没把这些压力当回事。因为我不是当事人,所以没法起诉复旦,这个权利在于几个插班生,而他们一直犹豫不决,我希望他们能够勇敢一点。换作是我,我就不会对复旦有任何期待,从一开始就会直接用法律维权,哪怕败诉呢,起码我们努力过了。提到这个,我现在特别理解陈云老师起诉复旦时的艰辛了,从感情上讲,我有点后悔上学期没好好听她的课。问:既然你说错在复旦,那复旦学生们为什么要围攻你?答:这很正常,没有脑子的大学生们一般都是这种症状,我可以理解他们。这群人接受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立场决定观点”永远是他们通往独立思考之路的最大障碍。不光是复旦学生,“邹恒甫事件”中我因挺邹曾和北大学生打过笔仗,发现北大学生同样存在群体性失心疯的现象,如果母校发生什么“不光彩的事”时,他们通常第一反应不是替母校反思,而是去维护母校群体攻击反对者,那阵势相当壮观。“最高学府”的北大学生和“自由而无用”的复旦学生如此,其他的大学就更是这样了,也正是从这次“插班生事件”被围攻开始,复旦的这些学生为了恶心我,开始骂我“公知”。问:你怎么看“公知”这个词?答:“公知”这个词的臭掉,也就是近两年的事情,“公知”本来是指“公共知识分子”,是褒义词。文革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代名词是“臭老九”,在二十一世纪变成了“臭公知”,想到这里,“笔者不禁又出了一身冷汗”。像胡锡进这样的知识分子就很分裂,每次公共事件出来后总是会吠上几句,自己明明就是个公共知识分子嘛,还总喜欢用“公知”来骂和自己意见不一样的知识分子,这是病,得电。最近《人民日报》带领全国老百姓攻击“公知”,所以当时我就决定接受“公知”的称号,以前还觉得自称“公知”挺装逼的,而现在已经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了,说起来还要特别感谢党和政府。当然,我深知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远远达不到“公知”的水平,在成为“公知”的路上我还刚启程;不过幸好自己很重视也很喜欢读书(注:不是教科书),所以哪怕现在自己知之甚少,我也相信若干年后自己应该能够达到“公知”的水平,在此还请广大人民群众放心,同时我也希望现在那些骂我“公知”和讽刺我姿势水平太低的复旦学生,这些年大家都好好混,谁都别堕落。“反蠢货游行”到九月份,袁涛和“公知”范儿随着秋季学期的开学又回到了复旦。在全国各地多场反日游行,反对日货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的形势下,袁涛一篇《反蠢货游行号召》再次跌进人们的视野。在文中他表示,线上多次抗议打砸无果后,我们“有必要做点什么”,他提出举行“反蠢货游行”的号召,文章中他也不忘提及日志发表当天“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的游行活动——“同作为九八五高校的大学生,我感到很耻辱!”与之前的文章出现后的反响相似,声援他的人们击掌叫好——“快公布游行的具体时间地点吧”!反对他的人们拍案而起,其中尤以他指名批评的人大学生最为激烈。有人大学生义正言辞道:“我们游行并没有打砸,有什么错?”,有人抱屈不平道:“我没有参加游行,为什么躺着也中枪?”随后,一篇篇反驳贴开始在人大学生中疯狂转载——《复旦的某亲,让你受惊了》《致袁涛先生》《……》——攻势一波胜过一波,袁涛则以一篇万字长文《人大学生不弱智》予以反击,“在变态的社会里,能救一个是一个”。在与人大学生笔仗持续发酵的同时,袁涛行动的步伐也未停止:找院领导报批,跟辅导员解释,设计游行道具……但事与愿违,后来因为游行时间碰上了周末大家不在校,等返校后各地的保钓游行热情也趋于消散,也就暂时取消了游行的计划。问:为什么组织“反蠢货游行”?答:我所说的蠢货,是指那些打砸抢烧的反日者。这些蠢货抵制日货,到处打砸抢烧,侵犯他人人身安全,侵犯合法私有财产,而政府却没有采取强有力措施,全国媒体在初期还煽风点火,导致全国上演了一场声势浩大的“9.15”闹剧,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丢尽了脸。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只是在网上谴责那些蠢货,我发现在执行力这块我们连蠢货都不如,那些蠢货出去游行打砸,我们却只会说,于是我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反对爱国贼们的打砸抢烧,他们游行打砸,我们游行反他们,就是这样。问:怎么和人大学生掐起来的?答:说实话我也挺意外的,原文我把矛头指向打砸抢烧的蠢货们,只提到一句人大学生的游行。他们从来都被称为“天之骄子”,突然看到我说“以和他们同为九八五大学生而感到耻辱”后很愤怒,何况还是因为爱国而被骂,所以这些人就受不了了。这些大学生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一点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没有,学校让你们去游行你们就去游行,游行完了还一脸“我爱国,我骄傲”的傻样儿,他们总是在和打砸抢烧的蠢货们比理性,全然不像九八五大学生该有的样子。我开始懒得跟他们解释,因为忙着游行的准备,可他们像方舟子一样咬着我不放,很多人大学生追着我问“你凭什么说我们弱智?你凭什么说我们弱智?!”竟然还有人逼着别人证明自己是弱智,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他们还在我的主页肆意谩骂,并且人肉搜索我,不停地有人大学生发短信打电话骚扰我,有一个人大学生做得很有创意,他通过百度地图的短信免费发送功能,给我发了不下二十条的短信,告诉我从复旦大学到殡仪馆怎么走。复旦学生再傻逼,也不带这样下作的,所以我决定好好陪他们,于是写了《人大学生不弱智》,详细地阐释了他们为什么弱智,并且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给他们进行了一场免费的“爱国主义”再教育。问:那你有没有因为这次事件被喝茶?答:没有。尽管学校领导不情愿不支持,找了不少老师和我聊,但我比较坚决,所以最后和院领导沟通的结果是复旦允许通过正常审批后在学校内部游行,只可惜后来因为时间的原因,处女游行就这么泡汤了。从这个事情中,我发现复旦的个别领导不像她的同事们那样流氓。“我知道媒体想要什么”翻看袁涛的篇篇日志,不难发现,正是那些纷呈的媒介元素,屡屡使得袁涛的观点很有市场。在“南食换筷”事件那篇点击量上万的文章中,袁涛拍摄了南食筷子的照片,并且拍下了筷子被折断后的实物以及撒下碎屑的照片。几张照片放在一起,立刻鲜明地体现了观点里他所认为的南食筷子老旧、残破的特点。同时,他留心地收集了学校附近黑暗料理等店的一次性筷子,将两者放在一起做对比,拍照,传上网络。图像的强烈暗示使得许多同学心生同感。“我当时看到照片,就觉得它说出了我一直以来想说的话”,11级电子信息类的小褚说。在压力最大的复旦“插班生事件”中,真实度高、说服力强的网络截图,帮助袁涛澄清了很多质疑。“看图不说话!”在《复旦插班生事件的始末与真相》的开头,袁涛便抛出这么一句话,以期镇住看完标题而心生怀疑的人。紧接着,与当事人的聊天记录、复旦招考报名系统的说明、预录取协议的扫描图等等,一张张真实的图片打消了网民对于其文章客观真实性的质疑。袁涛深谙公共事件报道中熟练掌握媒介运用技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新闻点、合适的时机与特别的方式,一个观点很难得到广泛的传播,“这些都是以前搞创业项目时从《引爆点》里学到的,这本书我看了三遍”。在5月底的“石健加油”募款活动中,采用了淘宝店募款的独特方式;由于袁涛和石健仅仅是高中校友但并不相识,有人可能会质疑身份,他还在长篇募捐贴中,以自己证件照片的扫描图打头,来争取网友们的信任。此外,在募款活动中,他还专门撰写《比捐款更为重要的》一文,从曲线@微博大V到发掘事件新闻点,指导募捐同学如何引发更大的关注。他说道“我们得转变思路,不要去直接@或私信名博,而要去@名人关注的非名人微博”,并且举例说“想得到王小山的关注,就从蒙牛入手;想得到韩寒的关注,从他的父亲韩仁均或者从亭林镇独唱团的微博入手;想得到姚晨的关注,就去集中私信和《搜索》相关的微博。”足见其对微博生态的敏锐洞察和娴熟运用。在联系《楚天都市报》、“湖南卫视”等媒体时,他选取的角度是“全国各地认识或不认识的高中校友,为了重病的同学,紧密团结在一起,他们在发出声音,他们在努力着,希望得到媒体的关注,希望得到学校的支持,他们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帮助,他们做的事情体现中国大学生的素质,体现90后的精神,也说明这个国家是有希望的。”深谙传播规律的袁涛说,“这才是新闻媒体和社会关注和需要的,你说有同学重病要捐款,媒体不会理你的,中国这样的事太多了”。“尖酸刻薄、绝对化、偏激……”“他是在以愤青的形式来反对愤青”,11级临床八年专业的张同学这么评价他。袁涛行文里常见的攻击性,不仅使对手难以被说服,而且也让一些支持者们很受伤,在最近的“反蠢货游行”事件中,袁涛就没给用“悄悄话”默默挺自己的人大支持者们好脸色看,“我一点都不感动,如果你们支持我的话,别悄悄地跟我说,光明正大地去跟你们的傻逼校友们说去”。“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表达问题”,社政学院领导周楚老师说。看过袁涛的文章后,周楚觉得,其实袁涛的出发点都不是恶意的,有些还具有一定意义,只是言辞的激进往往使得他所想达到的效果落空。他的前辅导员王朦琦也说“表达情绪化我能够理解,他是希望通过这种‘矫枉过正’来唤起别人的思考,但是可能有些语言不是很恰切,甚至有些粗俗。”同时,两位老师也担心,自己学生过激的言论,可能造成外界对他的伤害。问:在你的文章里,有很多充满情绪的绝对化说辞,比如你把原本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复旦校训修改为“薄学而渎职,怯问而禁思”;而且无论是对复旦还是对人大,针对个别学生观点的反驳,你的剑指对象却是“复旦学生”、“人大学生”。答:嘿,这倒提醒了我,鲁迅这糟老头子动辄就说“中国人有劣根性”,我也是中国人,但我没有他说的那些劣根性,他妈的我要起诉鲁迅!“这帮笨蛋大学生们学了半天辩证法得到的结论是:没有什么东西是应该被整体上否定的”;不就改个校训嘛,“复旦精神”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就逐渐消失,在党的领导下它现在已经消失殆尽了,即便有一点也只不过是残留而已,每次看到这群傻学生“复旦精神复旦精神”地意淫,我就很同情他们,为什么这些人总是不愿意承认现实?我坚定地认为一个思想不自由,学术不独立,老师在课堂上讲课还要遮遮掩掩的大学没有任何资格和脸面声称自己“有精神”。问:你的文章有煽动性,为什么要在文章中夹带个人情绪呢?答:我现在已经比以前情绪化少很多了,我不像复旦,我知道在反思中不断地改进自己;但如果想让我丝毫没有情绪,这个得看我心情——人人是我私人的言论空间,我没有必要像政府发言人那样正式而严谨。文章的煽动性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我像纪录片一样平铺直叙,或者写得跟学术论文一样,恐怕看的人就只有我自己了,为了使观点具有传播性,在符合事实的情况下适当地情绪化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有时候甚至要有意地在文中设置争议点,甚至要刻意写得大众化一点,这个还请广大人民群众理解,真理解不了的话你就不要理解好了。问:你好像很喜欢骂人,经常用“傻逼”、“弱智”之类的词冠之以反对者,有些认可你观点的人,也不完全赞同你的言语风格,不认可你的人更会以此攻击你。此外,很多人都说你很偏激。答:我不喜欢骂人,只是不介意骂人而已。有些反对我的人,他们一边用比“傻逼”两字恶毒百倍的话骂我且辱及亲人,一边还在指责我没有素质,还真别不信,确实是复旦和人大的学生们,去年还有个复旦大四的学长扬言毕业后要揍我呢。而我每次顶多骂这些人是“傻逼”,绝不辱及亲人,实在气急了就骂“大傻逼”或“臭傻逼”,而不会骂“xxx”之类的污言秽语,讲文明树新风嘛。另外,我认为“傻逼”是个好词,就像SB,除了对智商的侮辱,“傻逼”没有其他任何意思,但相对于SB,“傻逼”用来形容那些不仅‘傻’还咄咄‘逼’人的反对者时,还能把对方那种傻气逼人、傻气扑面而来的效果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很多笨蛋在我的文章中只看得到脏话,看不到道理,这就是所谓的“脏者见脏”,在他们眼中“逼”就是“屄”,这不是“逼”着别人说他们弱智嘛。他们从来不在道理上支持或是反对我,而是愤怒地说“为什么你的文章里有这么多‘逼’字?!”呵呵,逼逼逼逼逼逼逼……关于偏激,有人说过很让我共鸣的话,鉴于我是他的脑残粉,我就耍个流氓直接引用了,“我觉得我写文章措辞很激烈,但我思想不偏激。很多人只要看到一个人激动,就说他偏激,真希望他们只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偏激’所以才这样。偏激的意思是偏颇、极端、过火,可是我虽然激动,却没有什么过火的想法。我说一坨屎臭,就有傻逼说,你太偏激了,你应该说‘有点味儿’。我不偏颇不极端,又时时保持热情,所以我觉得我是‘正激’。有人说过一句很让我产生共鸣的话,‘有的人有了理智就丧失热情,有了热情就失去理智’,真正理想的状态是:保持理性或充满理性,同时保持热情。他们一看到我的文章言辞激烈,就觉得我偏激,这是被社会灌输的思维公式,很多人做这种反应从来不过脑子,看到一个东西就用公式回应一个东西,这已经不像心理反应了,简直是生理反应,一看到有人激动就说这个人偏激的人其实最偏激。”很多人自以为我是为大家写东西,所以替我着想——“要想得到大家的支持,就需要做到心平气和”,于是就要求我写“学术论文”。这些人真够善解人意的,不过我可没他们想象的那么崇高——“为大家而写”——我只是写我所想而已,并没有心思去渴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哪怕真是为了别人而写,我也不是为了说服那些两眼盯着“逼”看的人,这些人根本就不值得去说服也说服不了,我只是为了影响还有救的那部分人,检验标准之一就是能够明白“话糙理不糙”的道理。打个极其不恰当的比方,骗子们的骗人短信通常都很幼稚,但这是有考虑的,目的是为了把那些聪明的人直接排除,免得在这些人身上白白浪费精力,骗子的市场人群是那些“连这都信”的傻子。问:“起初我只是想提出我的想法,听听他的回答”,一位人大11级的同学曾在反蠢货游行的帖子下,向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她只收到你简短的回复——“我不跟弱智交流”——她一下感觉愤怒到了极点。答:“刚出道”时,我很敬业地对每条评论都进行认真的回复,后来发现几乎每个人都会没完没了地跟你抬杠,这个非常耽误我的时间。对于有的人,哪怕你都已经指出丫是苍蝇了,丫还洋洋自得地说“爷有翅膀,爷会飞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就过来凑热闹,还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还有一些人说“你怎么不和我辩论呀,你不是声称自己是‘自由主义者’吗?怎么还不能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呢?”这些人压根就没抱着沟通的态度,他们就是想跟你辩论,我最怕热衷辩论的人,他们为了辩论而辩论,以为别人都没有事情似的,谁他妈有时间陪你,你又不是我女朋友。客气点的我一般都回复“没时间”,看起来客气实则是挑衅的一般都回复“滚”。渐渐地,我就只大致地看看文章下面的评论,偶尔找到一些傻逼透顶的回复来骂骂;再后来发现傻逼们实在是太密集了,文章下面的评论我就不怎么看了,他们通常自己会分成两派,有时候看他们互骂也挺有意思的。如果确实有有意义的反驳,我都会认真收集起来,并在新的文章中或者用状态进行回复。这个11级的应该是属于那种看起来客气实则是来挑衅的,如果她当时确实是真诚想交流的,我在这里跟她说一句“对不起误会了;要辩论没时间”。“生活中的公知”“线上线下的我是两个人,不信你可以问我的室友哈”,袁涛一脸的肯定。希德书院略显宽敞的房间里,室友们如常言谈嬉闹,并不过多地问及记者的来意,即便是网上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现实中的袁涛寝室依旧风平浪静。他是室长,“我们寝室的关系相当融洽”,在寝室布置上,与室友们略有不同的大概是袁涛更为整洁的书桌和放满书的四个书架。“之前看的书太杂了,上周一怒之下对书架进行了大清理,扔了二十多本烂书,换成了比较专一点的书”。由于线上经常打笔仗,难免在线下会失去一些朋友,有一些同学厌恶他的强势作风,在各种场合躲避他。“最开始的时候,是会有一点难受啦”,袁涛说,“但是慢慢地就看得淡了,‘道不同不为相谋者也’,我不会去奢求这部分人的理解,更不会为了得到这部分人的支持而去改变什么,这是我的性格”,“更何况,现在我的朋友越来越多,其实这就是一个结识和优化筛选朋友的过程:和感情一直都很好的老朋友们的关系越来越稳固的同时,在人人上也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新朋友,而那些自以为是的泛泛之交们基本都被我清除或主动走出了我的人脉圈,加上我现在正在忙着筹办牛从网(硬广:可能是中国最有思想的大学生社交网站——有思想的大学生在哪儿都不太合群,直到他们来到了牛从网),等网站上线后肯定会收获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想到这儿我不禁想跟央视说‘幸福’”。从袁涛的高中室友兼好哥们杜赟(现在北大)口中,我们了解到,“袁涛早早懂得帮家里分担压力”。“暑假他与同学做烧烤、卖冷饮,搞社会实践,我们几个一起早出晚归忙活了一个多星期”,另一位高中室友杨东(现在中南财大)说,“在认定了目标之后,袁涛的执行力非常强,如果让我选个终身朋友,他是首选也是不二人选。”在袁涛参与的各个公共事件中,他强大的执行力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无论是对“石健加油”募款活动的组织,还是对“反蠢货游行”等活动中质疑的回击,袁涛总能够以惊人的效率完成长文、设定计划、开展活动。杨东还将袁涛的处事态度归结为“热情,热爱,热心”,而这份热度有时会使得他对公共事件的参与显得异常投入。陈怡航也认为,“袁涛一参与到感兴趣的事情去,就能够抛开一切”,而这又与他在网络事件极富热心的初衷以及文章中细致、多样的信息采集紧紧相关。问:你们专业的陈怡航认为,线下的你也充满了线上的影子,那股爱反驳乃至爱钻牛角尖的劲儿时常能在课堂上看得出来,她说你“有时他反驳的跟别人所提的不是一个点。”答:“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嘛;至于“反驳的不是一个点”,可能是因为当时我没怎么听讲吧,我不喜欢老师们在课堂上灌输的东西,我认为上课很影响学习。问:有个教过你的老师说,也许是家境、地域落差等因素,造成了你爱批判的性格。“在来到上海之后,他会感受到这种社会的巨大的不公平,心理的落差使得他产生这样的想法”。答:我也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天生的和稀泥性格还是后天的糟糕教育,使得这帮老师和学生们失去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和愿望?”我看不是因为我“爱批判”,而是因为他们太不“爱批判”了。家境地域落差什么的都是在形而上地套理论,我从小到大品学兼优乐于助人孝敬父母听话懂事,童年生活经历中也没有什么摧残我的事情,高二还获得“省级优秀团员”的称号,高考全省88名,一路顺风顺水,并且我热爱生活向往光明,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比如在街上遇到乞丐我每次都会有所表示,回来的时候如果遇到同一个乞丐还会再表示一遍,哪怕遇到的是假乞丐。至于我为什么“爱批判”,如果非要憋出个原因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每每想到自己生活在这么一个国家和社会,就觉得在思想上和尊严上饱受折磨”。本剪报剪自. 版权属于原作者。
同时分享到社交网络
同时分享到社交网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ad下滑通知栏不见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