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晋绥军358团二中旧址在哪?…

&|&&|&&|&美食&|&&|&&&&&&&&&&&&&&&&&&&&&&&&&&&&&&&&&&&推荐:&&|&&|&&|&&|&&|&&|&&|&&|&&|&
当前位置:&&>>& >>&保德旅游景点介绍
保德旅游景点介绍
&&& 保德县自然景观有黄河外景、飞龙山公园、黄河日落。保德境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林遮峪新石器遗址、商代青铜器出土文化保护区、钓鱼台石窟、金峰寺、神峰寺等古建筑群,这些遗址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保德大地古老灿烂的文化遗产。遍布全境的“保德红土”内富含三址马、剑齿虎等古脊椎动物化石。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来保德县旅游,下面就是我要去山西旅游网给大家准备的保德旅游景点介绍。&&& 林遮峪遗址&&& 该地背山面水,地势平坦,遗址长1000米,宽500米,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从断崖观测文化层厚0.5---1米,器形有鬲、罐等,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红陶为次。1971年在此遗址内清理出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了30多件青铜器,有铜鼎、铜爵等随葬品。为商代代表性器物。&&& 金峰寺&&& 金峰寺位于县城南34公里处的牙前塔村。   这里深谷幽静,山峰巍峨,佛寺依山面水,规模宏大。   寺庙始建于金代,清康熙年间郡庠生袁变募金重修,乾隆九年、咸丰七年又先后扩建维修,成为东西中三院并列的建筑群。   东院创建最早为主寺。山门、献殿、千佛殿、大堆宝殿由前向后座落在南北中轴线上。东西各原有配殿6间,现仅存西配殿,东配殿全部折毁。   山门,面阔、进深各3间,硬山顶,斗拱5铺作,单抄单下昂(五踩)补间1朵。内梁题字“大清乾隆十年二月二十八卯时上梁大吉重修南殿一座”。&&& 飞龙山公园&&& 飞龙山公园景观有莲花山主峰北坡的龙山野趣,庙山北坡200余公顷油松林的松海听涛,树高17.30米的千年古槐,5株古柏,从古槐树分叉处长出榆树的“槐抱榆”,还有枣林映翠、野花漫步、果花烂漫等森林景观。   飞龙山山体陡峭壁立,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出奇形异象的山石景观,主要有飞来石、悬钟石、浮石坡、佛洞、莲花峰、骏马饮水、响水聩等山石景观20余处。站在飞龙山上远眺,向东可见雄伟的天桥水电站屹立在滔滔黄河之上,向西可欣赏长河落日的旖旎风光。由于地处黄河岸边,独特的区域气候造就了飞龙祥云、山岚雾霭等特色鲜明的天象景观。&&& 保德钓鱼台景区&&& 钓鱼台位于黄河之滨的山西省西北部保德县西部杨家湾镇,距保德县城8公里,这里面临黄河,背靠大山,近临沿黄(河)旅游公路,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将领明代五省总督陈奇瑜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耗巨资开凿的一处大型园林式石窟。这里“轻鲦出水、白鸥矫翼,水石清幽、地势险峻”,是全国十大钓鱼台之一,是黄河上唯一叫钓鱼台的旅游景点。景点主要有陈奇瑜总督的书房同哥馆和大型佛教活动区佛祖阁、潮音阁、藏经洞、古韵轩、吕祖祠等,此外还有古水井、古渡口和嵌有“天险雄辟”的古关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上”之险。
&&& 最佳旅游时间&&& 保德县四季皆宜旅游。保德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变化显著,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炎热,秋季凉爽多雨,年平均气温8.8℃,一月最冷,平均气温-9℃,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3℃,年平均降水量492.6毫米,无霜期180天左右。
&&寺庙坐北朝南,北枕高坡,南临大涧,左右水绕山环,楼阁依崖而立,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小巧玲珑。忻州河曲海潮庵创建于大明万历年间(即公元1573年---1620年),明末时期被农民起义军烧毁,于清顺治年间重建。现共有殿堂、房屋70余间,塑像20余&&趾马化石保护群,有省级保护单位林遮峪新石器遗址,商代青铜器出土文物保护区,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城内烈女祠建筑群,故城有春秋战国、秦汉、唐代的古文化遗址,林家沟有清初年间的奇瑜古墓等。还有暂一师阵亡将士纪念碑、保德烈士堂、晋绥二中旧址等。近几&&青铜器出土文化保护区、钓鱼台石窟、金峰寺、神峰寺等古建筑群,这些遗址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保德大地古老灿烂的文化遗产。遍布全境的&#8220;保德红土&#8221;内富含三址马、剑齿虎等古脊椎动物化石。而且保德县境内还有很多特产,如果你要来保德旅&&,水温57℃,水中含有氟、硼酸盐、硅酸盐、氡气等。其中硼酸盐水可以治疗皮肤病、粘膜伤口和溃疡等;硅酸盐水可治疗牛皮癣、湿疹、痒疹、炎症等。根据山西有关部门的资料介绍,泉水含氟,对银屑病疗效颇佳,高氟地下热水可以使人体某些免疫能力有增强。<b&&于宁武县城西南30公里的东寨镇西楼子山下,源泉从山脚石滹中涌出。出口处建有一处25平米的方形池塘,水清澈见底,深可没顶。池水通过地下暗道从一石凿龙口喷泻而出,流入宽阔的河道。龙口之上横一汾源灵昭石刻,这就是汾河的源头,被誉为晋地之根。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内容
&&&&&&&&&&&&&&&&&&&&
保德旅游景点介绍相关线路
[标准]周二,周四,周六,发¥230★&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奇观――万年冰洞
[团队] 天天发团电询★【禹王洞】: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貂蝉的故里,风景秀丽&
[标准] 天天发团¥220★【五台山】:位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标准] 天天发团¥260
相关旅游攻略
★特惠热门景点团购推荐★
& & & & &原价¥1275, 现价¥88
& & & & &原价¥128, 现价¥100
& & & & &原价¥298, 现价¥268
& & & & &原价¥130, 现价¥120
& & & & &原价¥200, 现价¥148
& & & &原价¥158, 现价¥120
& & & & &原价¥ 90, 现价¥ 65
& & & & & & &原价¥ 60, 现价¥ 45
& & & & & & &原价¥ 40, 现价¥ 28
& & & & & & &原价¥ 72, 现价¥ 60
& & & & & & &原价¥ 72, 现价¥ 60
& & & & & & &原价¥ 40, 现价¥ 35
& & & & & & &原价¥188, 现价¥158
&&&&&&&&&&&&&&&&
&&|&&&&|&&&&|&&&&|&&&&|&&&&|&&&&|&&&&|&&&&|&&
版权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5173766旅游网
我要去山西旅游网-优秀旅游服务商.忻崞支队政委罗斌之女罗越红&-----越洋回故圆心愿&寻根老区晋西北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90/001Prrz5zy6RS9PMrQCba&690" WIDTH="500" HEIGHT="219" NAME="image_operate_7140"
ALT="忻崞支队政委罗斌之女罗越红&-----越洋回故圆心愿&寻根老区晋西北"
TITLE="忻崞支队政委罗斌之女罗越红&-----越洋回故圆心愿&寻根老区晋西北" />
&&&&&&&罗斌之女罗越红与爱人黄正风&到太原一下火车,就拜访了李玉明主任&
&&&&&2015年月日至日原八路军师旅独二旅政委,忻崞支队队长兼政委,后勤部政委
罗斌之女罗越红与爱人黄正风,跨越太平洋彼岸回到晋西北革命老区。在山西省晋绥边区历史文
化研究会郝文俊、孙洋洋、赵宪伟、张贵平陪同下,在忻府区、静乐县、五塞县、河曲县、保德
县、岢岚县、兴县等地进行寻根访问,并与各县县委宣传部、县志办等进行资料交流。一路寻访
,一路感慨,爱国之心无处不在流露,传承父辈永远跟党走,坚定信仰的精神无时不在表白。
&&&&&&&&&&
&&&&&&&&&&&&&&&&&&&&&&&&
宁琳讲述忻崞支队
在忻府区,罗斌之女认真听了上沙沟村在外老人宁琳的儿时忆事,走访了蒲阁寨,下柏色,
上沙沟与晋绥文史馆,在五塞县走访了罗越红姥爷武进卿,曾经所在的晋绥二中现(忻州师范学
院五塞分院)罗越红与爱人黄正风并给上千师生进行了红色教育演讲,赢得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在保德县走访了原八路军120师独二旅旧址,在兴县夫妻二人详细参观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晋绥烈士陵园与晋绥边区行署等旧址。同时在河曲、岢岚、宁武寻找父辈足迹。
&&&&&&&&&&&&&&&&&罗斌之女罗越红与爱人黄正风在晋绥文史馆查阅资料
&&&&&&&&&&&&&&&&
&&&&&&&&&&&&&&&&&&&&&罗越红在蒲阁寨访问老农&
&&&&&&&&&&&&&&&
罗越红、郝文俊等一行在山西五寨金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了解情况
&&&&&&&&&&&&&&&&&&
听取公司领导介绍
&&&&&&&&&&&&&&&&&&&
在晋绥二中与校领导资料交流
&&&&&&&&&&&&&&&&&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教育演讲
&&&&&&&&&&&&&&&&&&&&&&&&&
罗越红在保德县原独二旅旧址访问
&&&&&&&&&&&&&&&&&&&&&
&&&&&&&&&&&&&&&&&&&&&&&&&&&&
在岢岚毛主席路居馆参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查看: 875|回复: 0
城市坐标:南有九寨 北有五寨
五寨,顾名思义,就是有五座寨子。寨子建于明代,五星相拱,互为犄角,五座寨子分别叫做前所、后所、中所、左所、右所,今天的五寨县城就是清代时在中所基础之上扩展而成。史料记载,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五寨县,属宁武府。
战火中的文明
五寨,实际上是明长城防御体系中的卫所。单是望一眼一马平川的五寨,就知道这里是最适于冷兵器时代大兵团列阵对垒的战场。事实上,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五所寨子所在的土地上每年都要迎接战马踏过,倾听枪炮厮杀的声音。在五寨的老人中,没见过各色军队的实在是少。
然而,五寨最惹眼的所在,并不是兵营,而是一所学校,是学校门口的那棵沧桑的大槐。这所学校就是五寨师范学校(现已改为忻州师院五寨分院)。也难怪,这么大的晋西北地区,十几个县就这么一所师范学校,惟一的最高学府,从这所学校出来的学生当然也遍及周围的县份。
其实,五寨师范学校也是战争的产物。它的前身叫做晋绥边区第二中学,诞生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是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从这里毕业的每位学子,一走出校门,就是直插侵略者心头的一把利剑。所以,日本人的炮弹撵着它经常搬家,住古庙、栖野地,辗转兴县、保德、河曲、岢岚数县,最后才在五寨落脚。她落脚下来的那年,中国的历史正掉转船头,三年解放战争胜败已成定局。不久,党中央领导人从陕北渡河进入山西,经岢岚、五寨、神池,一路向东而去。
战争结束后,晋绥二中更名为五寨师范学校,校长叫贾绍谊,是一位上世纪30年代加入共产党的老革命。这位老校长拖着羸弱的身体,带领学生一砖一石地把教室、宿舍建起来,学校逐渐有了模样,在五寨扎下了根。战争结束了,一颗文明的种子就这样落在了贫瘠荒凉的晋西北地区。五寨师范学校到底为晋西北地区培养了多少学生?很难有一个精确的统计。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晋西北十几个县份里,从乡长往上数,不是五寨师范学校出身的干部实在是寥若晨星,而直到今天,支撑晋西北十几个县基础教育的学校,里面的老师无一例外都是五寨师范学校出来的学生。
如果没有这所学校,晋西北会是什么样子?真是不敢想象。
前所后所 一马平川
南有九寨沟,北有五寨沟。外头这样宣传五寨的旅游资源,连五寨的土著们也笑起来:一是,咱这地方居然跟九寨沟连在一起;二是,想这词儿的人太聪明,怎么生出那脑子来?五寨后头加上一个沟,听起来就是不一样。至于五寨到底比得比不得九寨,山山水水在那里放着,你去看看就明白了。有常绿的原始森林,有不竭的清冽山泉,有连成片的高山草甸和高山湖泊,上面云来雾往,奇花绽放,还有数不清的珍禽异兽,比起那名播海内的九寨沟,是一点都不输的。
但是,五寨人赖以生存且引以为荣的,却是一道大川。它平平展展,一望无际,淡蓝的管涔山横在南边的天际,显得矮了,山那头,长云低巡,但牵连绵延的原始森林却看得清楚,淡蓝的山脉上有一层黛色。所谓的沟就在那山里,五寨离沟还很远的。
川里的田耕完后,靠山的农民们将牲口卸下笼头后都放到山里去,到秋天收获时,才进山将自家的牲口吆回来。据说,管涔山上的高山草甸可以放牧三千到四千头牲口。入山、进沟,穿过莽莽林海,就看见那沿着山坡展开的草地了。牛一群,马一群,一匹匹大牲口或群聚,或独处,埋头吃草,小驹子拱在娘肚子底下舍不得放开,牛马比人都闲散。农民们将牲口放进山的三个月,山里专门有人“捎群”放牧,根本不怕贼人偷劫。即便是牲口有伤亡,只要尸首还在,主人是不向放牧人索赔的。这样粗放的放牧方式不知持续了多少年,与世隔绝,近几年搞旅游开发,才为外人所知。
五寨是个养人的地方,生产方式也同放牧方式一样粗放。川里“所前所后”的那些平地,一道堰整出去三里五里那么长,出产胡麻、玉米、葵花,红黄的颜色挨次排开,夏天秋天,川里与山里的风景不分伯仲。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和汾河川那些平川地区一样,是晋绥边区重要的粮食供应地,被称为“东方的乌克兰”。
五寨民间风俗粗犷,男人高声说话,女人高声笑骂。冬天川里风硬,雪下过之后,袖了手出来串门,互相之间打招呼都笑嘻嘻地你骂一句,我损两句,男人和女人的脸上被风扯出一团团红晕。民间邻里之间的坦诚就像眼前的茫茫雪野。冬天里干什么?喝酒,不喝酒不吃饭。不喝酒的人抗不得窗外呼呼作响的硬风,喝起酒来就管不得你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一视同仁。
有一回,一位外县领导来五寨会亲戚。多年不见,热情招待。亲戚摆席倒酒,那外县领导忙阻拦说:我平常不喝酒不喝酒。多年的亲戚马上就生气了,把酒瓶一顿:不喝酒你来五寨做什么!那外县领导脸一下子红了,自己倒上:既然来了,那咱就喝!亲戚说:这才像个话嘛。
民心是杆秤
五寨立县既迟,农业的自然条件在晋西北诸县首屈一指,生活条件相对优裕得多,军营传统,不沾书香,所以历史上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名人,比如举人、进士之类。然而,在近现代,五寨县得风气之先,现代教育进入比较早,很是出了一些人才。比如担任过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也是晋绥二中的第一任校长范若愚先生便是。
后来,还想起两个人,两个人都是五寨人,且都与我的家乡河曲县有些瓜葛。一位是国民党时期的县长朱五美,一位是共产党的县委书记路成文。两个人年龄相差很多,不同阵营,势如冰炭。
朱五美担任河曲县县长的时候,被八路军撵到今天内蒙古准格尔旗一个小村子里成立了县政府。他毕业于阎锡山的畜牧学校,据说曾为阎氏在阎家老宅养过貂。这个人在黄河两岸名声很不好,穷家败业的一个穷县长,养那么多兵,村边的树皮都被剥下来榨汁染军装。统治区域的老百姓受尽其害,简直没法活。后来,和平起义后被解放军整编,没想到,河曲、保德、偏关以及内蒙古准格尔旗、陕西府谷数县的老百姓都不理这个茬,纷纷请愿要杀他,于是,他被押回来枪毙了。
而路成文却在河曲县多少年来美名不衰。1962年,河曲县县委书记因为“瞒产”而被撤职,路成文接任,那时候他才20多岁,可资格很老,毕业于晋绥二中,是抗战老干部,在河曲的老百姓中间,他是历任主政者中理论水平最高的一位。能言善辩,作风干练。但文化大革命很快到了,他首当其冲被打倒。打倒他、批判他最起劲的,居然是他在晋绥二中的老同学。“打倒路成文”的口号在民间的口头历史记述中,几乎就是“文化大革命”的代名词。但奇怪的是,每一次批判大会之后,路书记与造反派们唇枪舌剑的辩论立即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每一次批判会之后,路书记在老百姓中间的威望更高一层。他水平高,善言辩,骨头硬铮铮,不说胡话,不乱咬人,从始至终没有写过一个字的检查。
直到40多年后的今天,老百姓还能将当年批斗会上路书记智斗造反派的细节一一说出来。比如,造反派辩不过路书记,就骂:“路成文你牙皮一搐,尽是说道。”路成文微笑而答:“你犯的是一个常识性错误,人的脸上有皮,牙上哪来的皮呀?”台下立即笑成一团。这样机智耿直的人,乐观后受的罪可想而知了。但是,老百姓的良知已经将他演化为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传说性人物。
一个朱五美,一个路成文,应了那句古老而朴素的话: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
一盘菜就是一张名片
五仁儿是苦出身的孩子,小时候在镇上没少受人欺负。偏偏这样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很能干的媳妇,镇上的人说,那媳妇之所以能挑中他,是因为五仁儿特别特别善良,会疼女人。五仁儿从小在家里做饭做惯了,女人发现他做的烩菜特别好吃,在上世纪80年代刚改革开放,女人鼓动他在街面上开了一家烩菜馆。
五寨县过去一直是晋西北兴县、岢岚、河曲、保德、偏关诸县东出南下的必经之地,三岔古镇,通衢要津,乡民在农闲时多从事长途贩运。走卒贩夫,谋生之常。现在,镇子又临着大道,据交通部门讲,从街面上开过的大卡车最高峰的时候能达到一万辆,首尾望不到头的。这样一种谋生方式,直接影响到当地的饮食习惯。小时候常唱一首童谣,道是:走三岔,到五寨,糜米捞饭豆腐菜。糜米捞饭是晋西北老百姓的日常主食,而豆腐菜则数五寨最佳。
五寨的豆腐好,出糟之后,表皮略略有一层油黄色,瓷实,炖在锅里越炖越老,但入口却极其细嫩。五寨地处高寒,菜蔬缺乏,豆制品是日常必需,以豆腐为主料,五寨有一种名声很大的大众快餐菜食,叫做猪黑肉烩菜(黑肉,就是猪精瘦肉),黑肉佐以土豆、茴子白、粉条,在高压锅里焖上十多分钟就可以出锅。
五仁儿的手艺很快吸引来许多回头客。朔州人听说了,居然开车百十公里来尝他的烩菜,临走还要带走一大盆子。但是,他的菜馆也很快招来了别人的忌恨。在镇上,大大小小的烩菜馆有三十多家,过路的司机们别家不去,绕道都要把车打在五仁儿的门口,五仁儿的生意越做越大,招了服务员来帮工,一天24小时营业。有一天晚上,他刚刚睡下,门里冲进几个蒙面汉,五仁儿被敲打得不轻,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菜馆也歇业了。
司机们还是将车打到五仁儿的菜馆前,见门封死,骂一声,从车上取下方便面泡上开水呼呼吃一顿再走。不多久,司机们听说,五仁儿和他媳妇到太原开烩菜馆去了,开得很火,到太原左打听右打听,好不容易找见五仁儿。司机说:五师傅敢是抛弃我们了吧。
五仁儿媳妇说:哪里呀大哥,我们早就想来太原开菜馆的,倒不怕别人家忌恨,为的是让孩子上学。你想想,咱那地方哪儿都好,就是天天车来车往,人也杂,孩子还不学坏了?
倒也是。大家都是做娘老子的人,都理解两口子这份苦心。五仁儿将两个孩子都送到太原来上学,出的是高价赞助。从此,五仁儿的菜馆成了过往司机们的一个念信,吃着别人的菜,总将五仁儿的手艺作为参照。
过了三年五年,五寨这一个纯农业县份的名声在省城突然之间大起来,不是因为经济起飞,也不是因为五寨沟美,其缘由居然就是因为那一盘诱人的黑肉烩菜。冠名“五寨烩菜”的小饭店雨后春笋般在省城的街头巷尾开起来,也很快引起县里领导的重视,这正是扩大县里知名度的一个良好契机。据说,大大小小的五寨烩菜馆能有六十多家,一盘烩菜成了五寨县的一张名片。大家都说,这肯定是五仁儿和他媳妇折腾的结果。
谁知道,某一年的秋天,五仁儿在远离镇子的公路旁边盖起十几间房的路边店,重又回五寨来了。五仁儿和他媳妇站在路边招呼司机们下来吃饭,大家都很惊奇。五仁儿说,他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在太原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今天既是开张,也是庆贺儿子考上大学的。
司机们问,太原的五寨饭店遍地开花是不是你们在那里折腾?
五仁儿媳妇笑起来:咱五寨能人多哩,咱哪有那本事?况且,那城市里头也不好住。
Powered by国内 (1篇)
国外 (0篇)
红25军长征路上的“七仙女”
《晋绥人文》、“晋绥网”,均为山西省晋绥边区历史文化研究会、晋西北革命老区编辑部主办,主管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要面对全国各地晋绥老领导、老将军、老战士及其子女们。
《晋绥人文》为资料交流期刊,双月刊(16开版),每期印数3000册。主要栏目有“封面人物”、“感动老区”、“开国档案”、“老区动态”、“永远记忆”、“公告讣告”等。
“晋绥网”为晋绥儿女、研究会、编辑部中心门户综合网,主要栏目有:“地方频道”、“感动故事”、“延安圣地”、“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神府抗日根据地”、“晋绥革命老区”、“访谈纪实”、“南下风云”、“天山红花”、“网上纪念”、“老区在线”、“红色书画”、“天下晋商”等。
第54集团军某红军铁甲旅寻根之旅系列报道之五“军地座谈会”
河曲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永恒
& “寻访经典故事起航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走进神木县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年)》
&14万英烈墙
&很多人通过去年在央视热播的《铁血红安》都了解到在大别山区有一个将军县——红安,红安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因为这里“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红安诞生了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8位开国上将,10名开国中将,43名少将以及145名其他将领在内,共计223名共和国将军从这里走出。这是红安的光荣和骄傲。
然而,鲜少有人知道,其实红安不仅是全国第一将军县,也是全国第二烈士县,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在工农
红军的队列中,每三名红军战士中就有一位是红安籍,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位是红安人。
红安自1923年党组织建立,至1949年全国解放,26年红旗不倒,斗争不断。十四万英雄儿女为革命赴汤蹈
火英勇献身。两万五千多名烈士在共和国青史留名。眼前的这面英雄墙上仅存有名有姓的烈士22552人。
&&&&战争年代的红安人有一个信念就是紧跟党走,因此他们
1、北京—唐山—天津线
2、北京—保定—石家庄线
3、石家庄—太原—忻州—大同—呼和浩特线
4、太原—石家庄—保定—北京线
5、邯郸—渭南—晋中—阳泉—邢台—邯郸线
6、哈尔滨—长春—沈阳线
7、上海—苏州—常州—南京线
8、上海—苏州—湖州—杭州—宁波线
9、南京—镇江—常州—苏州—湖州—宣城线
10、南京—滁州—宿州—亳州线
11、南昌—上饶—黄山—杭州线
12、南昌—宜春—湘潭—衡阳—桂林线
13、长沙—衡阳—桂林—南宁线
14、临沂—枣庄—徐州—宿州—亳州线
15、武汉—随州—襄阳—南阳—驻马店线
16、武汉—宜昌—重庆线
17、武汉—咸宁—长沙线
18、延安—华池—庆阳—兰州线
19、丰台—东城—顺义线
20、石家庄—邢台—邯郸—涉县线
21、石家庄—清苑—保定—唐县—阜平线
22、保定—安新—涞水—易县线
23、唐山—丰润—迁西线
24、保定—沧州—石家庄线
25、太原—武乡—黎城—沁源—长治线
26、太原—忻州—大同线
27、太原—晋中—阳泉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晋绥军358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