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事情好像发生过发生过于( )突然还是猛然

东方红丛书
王先金.blog http://blog.people.com.cn/u/1189811.html
东方红丛书
关注好友人气:
好友关注人气:
精彩博文推荐
《名人婚恋》(20)
& & & & & & &&【东方红丛书】 王先金/编著
&&&&&&&&&&&&&&&&&&&1-17 &谢觉哉的两次婚恋
&&&&&&&&&&&&&&&&&&&&谢觉哉和郭玉香的婚恋
&&&&瑞金叶坪,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1931年12月底,一群人走过来,毛泽东等领导人迎出门外。
&&&&&恩来,总算把你给盼来了!这次从上海过来,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吧?&毛泽东紧握住周恩来的手,关切地问道。
&&&&&一路上有那么多同志的照顾,真是一路风顺。你看,这位女同志,就是我和颖超在长汀认识的。她叫郭香玉,得到她很多照顾。她可是个坚强的共产党员,因为孤身一人,颖超就把她一起带来,让她帮助照料我们党的老同志。& &&&&&&&&&&&&&&&&&&&&&&&&&&&&&&&&&&&&&&&&&&&&&&谢觉哉
&&&&郭香玉被安顿了下来,马上就投入到了照顾中央局年纪较大的同志的工作。她很少说话,只是埋头干活。
&&&&1933年5月的一天,她正忙着去取老同志们换下待洗的衣物。突然,她发觉毛泽东住所边的屋子门口,站着一位年近半百、留着胡须的陌生人,正用目光打量着她。此时,正好毛泽东从办公室出来。
&&&&&哟,香玉同志,我来介绍一下,这是刚到苏区的&谢胡子&谢觉哉同志,今后你也要好好照顾照顾他啊!&
&&&&&我会的。&郭香玉小声地说。她于是到谢觉哉的房中收拾他换下的衣服,装到桶里,准备拿到水井边去洗涤。
&&&&&香玉同志等一等!&谢觉哉说,&这一堆脏衣服我自己来洗,看你脸色不好,休息休息去吧!洗衣服我会。&
&&&&&不,洗衣服是我的工作。&郭香玉提了桶就要走。谢觉哉发现她张口说话,口中竟没有一颗完整的牙。&你的牙齿都没啦?为什么?&谢觉哉不解地问。
&&&&郭香玉停住了,眼里愤出悲愤的火花。她望着这位和蔼体贴的长者,诉说起来......
&&&&香玉是龙岩县江山乡人,早年丈夫病逝,她过着寡母孤儿的艰苦日子。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往厦门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工作,操持内务,儿子当交通员。
&&&&1931年3月,福建省委秘书处和宣传部遭敌破坏,郭香玉被捕。敌人不知她是不是共产党员,便严刑拷打,逼她招供。敌人用鞭子抽,用铁条猛敲她的嘴巴,每次都要打掉几颗牙,她满嘴都是血。就这样,牙齿都被敲掉了,她也没有吐露半点敌人想要的秘密。敌人只得相信她是不知内情的&佣人&、&保姆&。关押一年后,将她释放了。
&&&&谢觉哉听完郭香玉的诉说,深深地为这位女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意志所感动。
&&&&&那你的儿子呢?&谢觉哉关切地问。
&&&&半晌,郭香玉用衣角擦了擦眼泪,断断续续地说下去。
&&&&原来,在省委秘书处、宣传部被破坏后,郭香玉的儿子黄若璋被省委转移送回闽西苏区。未曾料到黄若璋回到龙岩后,闽西发生&肃社党&事件。可怜这位才17岁的共产党员,却被诬为&社会民主党&而惨遭杀害。
&&&&谢觉哉心情沉重,望着痛苦抽泣的郭香玉,他的满腔同情和怜惜之情油然而生。他拿来自己的一条毛巾,递给香玉,并亲切地拍着她的肩头,表示安慰和理解。
&&&&当时,谢觉哉身兼多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部长、政府秘书长等职,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工作之余也喜欢和郭香玉聊上几句。
&&&&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郭香玉在红都瑞金遇见她的入党介绍人苏红爱。她乡遇故知,她高兴得不得了,两人拉着手又说又笑。从此,苏红爱经常来找香玉玩,常常谈到深夜。
&&&&&怎么你就想像现在这样一人过下去吗?&苏红爱问。
&&&&&我现在只想干好我的工作,别的没去想它。&香玉回答。
&&&&苏红爱大方活泼,多年从事妇女工作,她出于职业本能,关心着香玉的婚姻大事。
&&&&&你看谢胡子部长怎么样?&苏红爱忽然问香玉。
&&&&&他忠厚、朴实,关心人体贴人。他待我真像一位大哥哥。&说到这里,香玉似乎发觉自己说漏了什么,脸一红,急忙&刹车&。
&&&&苏红爱水灵灵的大眼睛望着她会心地一笑。
&&&&1934年夏天,经过苏红爱的介绍,这对早已心心相印的革命者结为革命伴侣。那年谢觉哉正好50岁,郭香玉37岁。他们没有举行什么隆重的结婚仪式,只在新房里插上了几枝红杜鹃。
&&&&就这样,在前方战火纷飞、后方紧张支前中,郭香玉和谢觉哉相亲相爱地共同工作生活。共同的革命理想,将两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组织上考虑郭香玉因缠过脚,行动不便,便安排她留下坚持斗争。
&&&&部队就要出发了,没有太多的言语,郭香玉痴痴地、久久地伫立着,含泪目送着向西远去、渐渐融入夜幕的谢觉哉......
&&&&骑在马上的谢觉哉也是频频回头,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和郭香玉这一别竟成永诀。
&&&&郭香玉历尽艰辛,悄悄返回龙岩,担任中共湖坑总支书记,领导群众进行斗争,常使国民党反动派头疼不已。
&&&&日,郭香玉不幸被捕了。凶残的国民党反动派见多次用刑都征服不了郭香玉,就采用残忍的手段,在内乾村水口山路边挖了个大坑,将郭香玉头朝下残暴地活埋了。郭香玉牺牲时,年仅44岁。
&&&&谢觉哉历尽千辛万苦,长征到达延安。每每工作至深夜时,便会思念起香玉来。然而,山川阻断,音讯杳无。
&&&&光阴荏苒,1947年深冬,大雪纷飞。延安窑洞里,谢觉哉终于得到郭香玉迟到的噩耗。此时已是两鬓苍苍、须发尽白的谢觉哉,不禁潸然泪下。他提笔写了一阕《浣溪沙.忆郭香玉同志》:
&&&&&&&&坚贞勤朴我怜卿,才得相亲又远征,依依驻马不胜情。
&&&&&&&&一齿仅存犹喷血,百鞭齐下不闻声,二字千秋玉比馨。
&&&&&&&&&&&&&&&&&&&&&谢觉哉和王定国的婚恋
&&&&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会师后,王定国所在的四方面军与中央机关纵队一起住在雪山下的藏族寨子卓克基。
&&&&有一天,王定国和剧团的几个同志在山坡下聊天,见一位留着胡子的老同志拿着一包衣服向她走来。&胡子&微笑着对她说:&小同志,请你帮我个忙,把我的两件衣服合起来,中间装上羊毛,我穿它过雪山。&
&&&&王定国接过来说:&没问题,我今天就缝,明天一定给你送去。&
&&&&&胡子&一个劲儿说:&谢谢。&接着又说:&我叫谢觉哉,就住在山坡上。& &&&&&&&&&&&&&&&&&&&&&&&谢觉哉和王定国夫妇
&&&&第二天,王定国将缝好的衣服送去,谢觉哉远远地就招呼她,接过她缝的羊毛衣反复看着说:&缝得真好!真好!&
&&&&王定国日(农历除夕)出生在四川营山县农村,父亲是佃农。1930年,父亲病故时,母亲卖了一个弟弟换回一副棺材板安葬父亲,才16岁的王定国被嫁到邻村李家做媳妇。1931年春,她在舅舅家里结识了中共地下党中心县委委员杨克明,接着又认识了一些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帮助下,她逃离了李家,参加党领导的秘密农会,在四川南充地区第一个带头放足、剪发。
&&&&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集中所属红四军、红九军和红三十军的主力约五万人挥师南下,解放了营山。
&&&&营山县苏维埃政权成立后,王定国加入了共产党,并担任了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
&&&&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决定扩大宣传队伍,将原有的剧团规模扩大。王定国因平时爱唱爱跳,组织上就调她到剧团工作。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合后,中共中央举行了两河口会议,决定北上建立川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共同抗日。王定国随剧团经过毛儿盖来到卓克基,为过雪山作准备。就在此时,她认识了谢觉哉。
&&&&1936年10月底,部队过黄河后,准备配合河东红军部队攻取宁夏。这时,河东战场形势急变,&宁夏战役计划&不能实现。中央军委命令过河部队红五、九、三十军组成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任命陈昌浩为军政委会主席兼政委,徐向前为副主席兼总指挥,率西路军部队向河西走廊行进,在河西创建根据地,直接打通由新疆到苏联的国际通道。
&&&&11月9日,西路军的英雄健儿两万多人,包括上千的伤病员,1400多名女战士,高唱战歌,在空旷的、陌生的河西走廊上急进。时值数九严冬季节,红军战士食不果腹,衣不御寒。沿途同围追堵截的马家军不断发生激战,加上中央军委对西路军任务不断变化,又没有主力红军后续部队的支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历时四个多月,取得先后歼敌两万多人的战绩,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兵败祁连山,九军政委陈海松、二十五师政委杨朝礼壮烈牺牲。陈昌浩召集西路军余部全体指战员开会,宣布组织决定:部队化整为零,就地疏散,各打游击,自找出路。
&&&&1936年11月,西路军向河西走廊挺进时,王定国在西路军总政治部&前进剧团&担任道具股股长。剧团随总部进驻永昌县城期间,一天,剧团外出进行慰问活动,途中遇到一股马(步芳)家兵的突然袭击。在激战中,剧团领导相继牺牲,最后,王定国等余下的30几位同志被俘,敌人将他们辗转押到青海西宁。
&&&&在西宁,敌人大批屠杀被俘红军,但是对剧团却采取了另一种手法,妄图将剧团变为他们所用。王定国与几位身份未暴露的党员商议,借此机会抢救战友,特别是将一些被敌重点搜寻的干部,作为扩编人员掩护进了剧团。王定国得知西路军组织部长、红军女将领张琴秋被俘后,化名苟秀英,自称是个炊事员,正在羊毛厂做苦工。她立即与几位党员商议出一条计策:她们多次向敌人提出,剧团需要一个会做面食的炊事员,要求将会做面食的苟秀英调来做饭。就这样,张琴秋顺利地到了剧团。在王定国等人的周密掩护下始终未被敌人察觉。
&&&&1937年5月,敌人把剧团分成两半,王定国和一部分同志被押到甘肃张掖韩起功的旅司令部内。王定国发现有不少被俘同志被强迫在此当兵,其中有些熟悉的人,她就设法慢慢与他们接近。她与在电台当兵的邱均品经过多次接触、交谈,彼此建立了信任。
&&&&一天,邱均品告诉王定国,兰州地下党支部决定吸收她参加。于是,被俘同志在敌人营垒中组建起了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掌握着敌人的动向。
&&&&张掖县县长马鹤年常到司令部办事,他思想开明,同情红军。一次,马县长悄悄告诉王定国几位女红军,县监狱里关着几个年岁较大的红军,都上了重镣。王定国想弄清这几个同志,便编造说自己有个舅舅没有下落,想去看看是否关在那里。马县长答应了她的要求。王定国便和三位女同志来到监狱里,见到了过去的老领导、总部宣传部长刘瑞龙,并得知狱中关着八名高级干部。
&&&&从狱中回来,王定国立即向支部作了汇报。支部书记刘得胜设法到监狱去和狱中支部接上了关系。支部还派了两名女红军装扮成修女,到监狱去为魏传统同志治疗冻伤。
&&&&后来,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谢觉哉派宗教人士高金城到张掖开办福音堂医院,地下党支部通过高金城和上级党接上了关系。从此,支部在谢觉哉领导下,以福音堂医院为掩护,王定国和徐世淑暂借到医院作护士,秘密开展了营救红军的斗争。仅两个多月时间,便寻找到不少失散的红军。并将他们转送出去归队。狱中的八位同志后来也得到了营救。
&&&&一批批被俘和失散的红军悄悄离开张掖,敌人感到有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在行动,开始怀疑王定国了,由于没有柄,便采取逼婚的毒计。
&&&&从青海押来的剧团女同志,大多数已被强迫做了敌人军官的老婆,敌人想用此法来强迫王定国。第一次派来的人遭到王定国的拼死反抗;第二次派来的人正准备用绳子强行捆绑王定国时,高院长闻讯赶来,给予严斥,敌人的阴谋又失败了。
&&&&为了王定国的安全,支部的武杰同志和高院长主张她迅速撤走。经过精心安排,高院长以医院人手够了为由,将王定国交还给了敌人。她从从容容地回到司令部。第二天晚上,趁敌人不备,她便悄悄溜了出来,躲藏在一位已成亲的女同志家中。高院长给王定国联系好一队运粮的马车,还给她准备了一套修女服。转天清晨,王定国隐藏在马车队的粮堆中,悄悄地上路走了。
&&&&几天后到了武威,王定国改搭上一辆运货卡车,终于安全地到达兰州,跨进了八路军办事处的大门。
&&&&从被俘到这时,整整十个月。
&&&&王定国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与谢老再次相逢。当时&八办&的主要任务是营救西路军被俘人员。西路军剧团的被俘人员也都处在危境之中。经过多方营救,王定国等人终于回到了革命的大家庭。王定国一跨进&八办&的门,谢老一下子就认出了她。他说:&小王同志,你受苦了!&王定国一听这话,她在那么严峻的环境里都不曾流过泪,这下子却泣不成声,她终于回到了&家&,终于又见到了亲人。
&&&&谢老和&八办&的同志认真地听了她的会报和倾诉,对她的表现给于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
&&&&后来,经王定国和&八办&的同志寻找到的西路军失散和被俘的同志共300多人,其中有刘瑞龙、魏传统、丁世芳、吴建初等负责干部。
&&&&这时的王定国觉得当时的谢老已经不只是位德高望重的领导,而且是一位将自己从敌人魔掌中救出来的救命恩人,更是一位可以生死相托、胜过兄长的亲人。
&&&&当时谢觉哉的工作十分繁重,王定国常常在生活上帮助、照顾他。伍修权等人见谢老身边确实需要个人,就鼓动谢老索性与王定国结为一家。
&&&&谢老一听忙说:&不行,我比她大那么多,未免委屈她了!&
&&&&伍修权说:&可她对你早就不是一般的尊敬和关心了,只要你同意,这事就成了。&
&&&&这边说完,他又去找王定国说:&定国同志,谢老早就特别关心和喜欢你,你们不如就在这里成个家,就看你的态度了!&
&&&&王定国说:&不行,我没文化,水平低,哪配得上他呀!&
&&&&伍修权又说:&正好向他学习嘛。行了,只要你点了头,就由我们去办了!& &&&&&&&&&&&&&&&&&&&&&&&&&&&&&&谢觉哉全家福
&&&&于是,他们就在同志们的热心张罗下,在兰州&八办&简陋狭小的平房一端,幸福地结成了一个革命家庭,之后养育了七个儿女。
&&&&1937年王定国在兰州和谢老结婚时,她还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结婚后,无论多忙,谢老每天都挤时间教她识字、学文化。
&&&&他们结婚后,谢老每天都坚持写日记。王定国常劝他早点休息,谢老对她说:&写不完当天的日记,就睡不着觉。&然后习惯地抓一把煮蚕豆和几只鸡爪子,边吃边记下当天的事情。她受到他的影响,也一直每天都写日记。
&&&&1940年3月,周恩来从苏联回国,在兰州&八办&住了几天。这时,谢老已经回延安了。周恩来要带王定国和孩子一起回延安。当时,她的第二个孩子才几个月,怕路上连累大家。周恩来说有他和大家一起照管,不怕的。同路的有蔡畅、邓颖超、任弼时、陈宗英。一路上王定国的二儿子呀呀学语,爱笑,爱咬大人的手。周恩来就叫他&小狗&,从此,&小狗&的名字就叫开了。&小狗&的奶不够吃,一路上周恩来总是找人给她找下奶的东西吃。为了大家的安全,周恩来白天在车上打个盹,晚上却很少睡觉。
&&&&到延安后,周恩来亲自把王定国和孩子送到中央党校(谢老是副校长),亲切又风趣地对谢老说:&把老婆孩子都交给你了,我的任务完成啦......&
&&&&1947年3月,胡宗南进犯延安,谢老奉命向山西、河北转移。谢老留下所有物品,唯一把日记带在身边,他嘱咐王定国和警卫员、秘书在转移中无论遇到什么危险,一、不能丢日记;二、不能丢孩子。后来在&文革&艰难的岁月中,他也设法将这些日记保存了下来。
&&&&谢觉哉投身革命半个多世纪,他主编过党的许多报刊,在中央苏区当过毛泽东的秘书,他留下日记、诗词、书信、散文、杂文、政论等大量著作,已经出版的就将近四百万字,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文豪。
&&&&&&&&&&&&&&&&&&&&王定国92岁重走长征路
&&&&2004年6月,92岁高龄的革命老人王定国要重走长征路了。
&&&&王定国,24岁时草地咬掉了她的一个脚指头;25岁时敌人的弹片击断了她的腿骨......72岁,一起意外车祸使脊椎受伤;75岁,癌症切除手术在她身上留下了30多厘米的疤痕;现在,以90多岁的生命,踏上&雪皑皑、野茫茫&之旅。
&&&&日,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仁义乡的家村,这是王定国重走长征路的起点。
&&&&长征时,红四方面军在程家村停留了108天。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部、总政治部、红军医院、大学都设在这里。红一方面军渡过大渡河后,也曾在天全县停留了一个多星期,为爬雪山过草地补充给养。
&&&&她在这里会见了86岁的彭映金老人和81岁的程绍富老人,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和自己住的老屋,能迎来70年前曾在这里教他们唱过歌的红军姐姐。也许,因为这里曾是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时的根据地,70年了,没有一个走过的红军再&回首&探望过。
&&&&王定国的第二站是泸定桥。6月15日,王定国乘车从天全出发,颠簸了三个多小时翻越了海拔3000多米的二郎山,中午到达泸定县。当天下午,她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大渡河边,面对湍急的河水和摇晃的铁索桥,老人推开要上前扶她的人,只身在100多米长的桥上走了一个来回。
&&&&第三站是10月21日成行的。她回到了当年红军川陕苏区的首府四川省巴中市。这里是王定国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地方,是她心中生命火种点燃之地,也是她作为红四方面军女战士长征的出发地。
&&&&王定国&重走长征路&的总策划者是她的秘书、也是她的小儿子谢亚旭。老人现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王定国90岁以前一直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1年前她辞去全国政协委员的职务,却保留了司法部顾问、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顾问、中国文物协会副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等职,每天仍马不停蹄地忙。跨过90岁的门槛后,小儿子谢亚旭觉得妈妈年事已高,很多事都有意淡出了,但每年还会有四五个月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现在,有什么事能够使妈妈跑得全力以赴、又飞得身心愉悦呢?他从妈妈跌宕一生中最受冤屈的&文革&被打成叛徒关押45天起,联想到了西路军西征失败后在马步芳监狱里十多个月的非人遭遇,再到两过雪山、三过草地历经艰辛的长征&&,他猛然想起200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 &&&&&&&&&&&&&&&&&&&&&&&&&&&91岁的王定国
&&&&让妈妈在有生之年&重走长征路&的想法一经提出来,立刻得到哥哥姐姐们的支持。
&&&&王定国对怎样&重走长征路&自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看看红军遗址,看看健在战友,看看老区百姓&。
&&&&10月25日,王定国在通江县的一座普通五层居民楼里,见到了71年前她在巴中道保卫局妇女连当排长的部下班长李玉兰。李玉兰一见到老排长,便一把抱住,像孩子一样痛哭失声。
&&&&李玉兰长征后和丈夫一起被派到新疆。1943年丈夫被盛世才杀害,她也与党失去了联系。解放后,她从新疆辗转回到通江老家,但老家没有人敢证明她的红军身份。直到20世纪80年代,她从报刊上知道王定国还活着,找到北京,终于在王定国的帮助下得到了早该属于她的那一份尊重。李玉兰现在生活得很好,每月有1600元的离休金。她为此很自豪,告诉王大姐,&我比县委书记拿的还多&,在县里很受尊敬。
&&&&王定国一生为许多人做过很多好事,看到被帮助的人脸上露出笑容是她最大的欣慰,能被他人、被社会所需要,这就是&存在的价值&,这就是她那一代共产党员一辈子的追求。
&&&&这次重走长征路,老人基本是只看不说,但在程家窝(村)说了一句实话。在她要离开程家窝时,流连着不愿上车。直到当地领导请她上路时,她才感慨道:&这里的路没有变,房子没有变,树也没有变,没有变化就是没有发展啊。&
&&&&&&&&&&&&&&&&&&&&&&参阅资料
&&&&1.《缝衣线连起的好姻缘》胡殷红/文《文摘旬刊》
&&&&&&&&原载《家庭》1996.8 &&&&&&&&&&&&&&&&&&&&&&&&&&&&&&&&()
&&&&2.《谢觉哉与王定国》胡殷红/文《作家文摘》
&&&&&&&&原载《家庭》1996.8 &&&&&&&&&&&&&&&&&&&&&&&&&&&&&&&&()
&&&&3.《王定国的一段不平凡经历》黄景渊等文《人物》 &&&&&&&&()
&&&&4.《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在西路军》谢景星/文《文摘旬刊》
&&&&&&&&原载《炎黄春秋》2001.8 &&&&&&&&&&&&&&&&&&&&&&&&&&&&()
&&&&5.《谢觉哉和郭香玉的革命婚恋》符维健/文《文摘旬刊》
&&&&&&&&原载《名人传记》2001.9 &&&&&&&&&&&&&&&&&&&&&&&&&&&&()
&&&&6.《92岁王定国,激情重燃长征路》刘昕/文《文摘旬刊》
&&&&&&&&原载《中国老年》2005.1 &&&&&&&&&&&&&&&&&&&&&&&&&&&&()
&&&&&&&&&&&&&&&&&&&1-18 &曾志的三次婚姻
&&&&曾志跟随红军队伍,来到了井冈山脚下。 &&&&&&&&&年青时的曾志
&&&&那时,她刚和蔡协民结为夫妻。蔡协民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期学生,曾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是二十四师铁军连指导员,后随朱德到湘南。当时,蔡协民调到郴州任第七师党代表,曾志调师党委办公室工作后,他们朝夕相处,产生了感情。
&&&&曾志的第一位丈夫夏明震刚牺牲不久,她也因此感到不安。但那时她认为,革命者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夫妻关系也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了,哪还讲什么&三从四德&。对于一个共产党员,头脑中不该有旧的思想观念作怪,夫妻生活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政治生命。人死不能复生,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留在心中。
&&&&不久,经过师长邓允庭的同意,曾志就和蔡协民结合了。
&&&&日,曾志临产了。由于是难产,又是第一胎,她足足痛了三天才将孩子生下来。
&&&&孩子生下来了,但是却无法抚养。当时她年仅17岁,对喂养孩子一窍不通,加上战争环境那么残酷,如何带得了孩子?
&&&&正在曾志犯愁的时候,有一天,王佐部队一个石副连长的妻子来看望她,曾志请她把这孩子送给当地群众抚养。她看这孩子可爱,便高兴地说:&那就送给我吧。&
&&&&于是,石副连长的妻子就高高兴兴地把刚出生26天的孩子抱走了。曾志眼看着孩子被抱走时,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淌。
&&&&这个孩子被石连长夫人抚养成人,取名石来发。直到1952年,石来发24岁时,他们母子才第一次重逢。
&&&&1931年7月,蔡协民任福州中心市委书记,曾志随他一起赴任。
&&&&这年的11月,曾志在福州生下了第二个儿子。
&&&&在生孩子之前,曾志给母亲写了封信,说自己没法带孩子,路途遥远,又无法送回家,只好送给别人了。她母亲很快复了信,并寄来40块现大洋,叫她千万别把孩子送人,并要曾志把孩子送回家,由她来带。
&&&&这些钱回一趟湖南是足够了,但当时党的活动经费非常紧张,她就拿出了20元钱交给党组织。
&&&&孩子长得壮实,给他取了个名字叫铁牛。曾志边工作边带孩子,紧张工作之余,享受着难得的天伦之乐。但好景不长,翌年初,他们接到中央免去蔡协民中心市委书记的职务,调任厦门市巡视员的通知。
&&&&1932年1月蔡协民和曾志到了厦门,他们在旅馆里住下,厦门中心市委书记王海萍和行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就来看他们了。曾志对他们说,她准备请假把孩子送回湖南老家。王海萍百般劝说,又是孩子太小,经不起旅途折腾啦;又是路程遥远,车船转换麻烦啦......
&&&&这些都没有动摇曾志的决心,她仍坚持要送孩子走,蔡协民也同意她的意见。
&&&&最后,王海萍终于吐露了实情:原来中心市委当时急需经费,听说他们刚生了孩子,便擅自作出组织决定,已将孩子&送&给一个叫叶延环的同志。党组织已预收了一百块大洋,而且已用得差不多了。所以你送也得,不送也得送。
&&&&这哪里是送?而是卖。
&&&&曾志无可奈何地对王海萍说:&既然组织上已经决定了,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可是对于三十多岁的蔡协民来说,还真舍不得呢。事后,他埋怨妻子这么快就答应了,已没有商量挽回的余地。
&&&&小铁牛刚到厦门还是好好的。到了那个医生家后,虽说一家人视若掌上明珠,但不巧的是,不到半个月就传染上了麻疹,接着又传染上了天花。最终未能挽救铁牛幼小的生命。
&&&&起初大家都尽力瞒着曾志,但是她还是知道了这一噩讯。她强忍痛楚,白天忙于工作,到了夜深时,才任泪水纵横。
&&&&曾志那几日神情恍惚,沉默寡言,王海萍知道瞒不住了,就将小铁牛染病夭折的详情如实相告,并恳切地安慰了她一番。 &&&&&&&&&&&陶 &铸
&&&&10月下旬,刚刚病愈的曾志,突然接到通知,她和蔡协民被免去了职务。他们刚回到市委机关,就遭到了严厉的批判。其实在7月份,就已在闽南党内展开了一场&反蔡协民路线&的斗争,说他们是&右倾机会主义&、&保守主义&、&逃跑主义&&&
&&&&对于这种不顾实际情况而扣的这些大帽子,曾志和蔡协民是不能接受的。于是,他们二人都被作了撤职和留党察看的处分。
&&&&他们夫妻二人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处分后,不好在厦门呆下去了。蔡协民提议到上海去找党中央汇报另行分配工作。曾志不同意,她提出到福州去。她想,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和下面的同志对自己还是了解的、信任的。自己改正错误,别人容易相信;另外她在福州地区工作过,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也便于开展工作,将功补过。
&&&&厦门中心市委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自此,曾志和蔡协民各奔东西。临分别时,曾志提出了就此分手的想法,他们的夫妻关系实际上到此就结束了。
&&&&一个月后,福州中心市委根据曾志的良好表现,撤消了对她的处分,让她官复原职,担任福州中心市委的秘书长。
&&&&曾志刚到福州时,同陶铸、谢飞等同志住在机关里。谢飞走后,他们就另外租了栋房子,曾志和陶铸、陈之枢和另外一个女同志组成两对假夫妻,建立了两个&家庭&。
&&&&1933年底,罗明从中央苏区回到厦门主持新省委的工作,他知道蔡协民的遭遇后,严厉批评了原厦门中心市委的错误做法,并决定把蔡协民调回厦门做城市基层工作。 &&&&&&&&&&
&&&&蔡协民终于回到了党的怀抱。但不幸的是,1934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落入敌人手里,当年5月在漳州英勇就义,时年33岁。 &&&&&&&&&&&&&&&&&&&&&&&&&&&&&&&&&&&&&&&&陶铸和曾志夫妇
&&&&由于曾志对蔡协民透露了党组织对他不信任的内部通知,陶铸知道后对此非常生气,给予曾志留党察看三个月的处分。
&&&&尽管陶铸给了曾志一个严厉的处分,但这时,她对陶铸的感情却越来越深。
&&&&曾志自从与陶铸相处后,总觉得他对自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对自己处处关心、体贴,见到自己总有一种很亲切的神态。同样,自己也乐于同他相处,心里总挂念着他。他不在身边时,曾志就会想他;如果他出门迟迟不归她便坐立不安,担心他出事。&&&&&&&&&&&&&&&&&&&&&&&&&&&&&&&&&曾志 陶铸 陶斯亮
&&&&因此,他们这对假夫妻假戏真做,自然结合了。
&&&&不久,曾志的第三个孩子即将来到人世。快要生产了,她的口袋里只有几毛钱,弄得她一筹莫展。陶铸用他唯一值钱的毛毡当了三块大洋,请来了附近街坊的一个接生婆来接生。
&&&&由于请来的土医生技术低,孩子总算生下来了,但她的子宫却被感染了。
&&&&这次生育无人照顾,只有陶铸在她身边。他既要忙于工作,又要照顾她,真是忙得不可开交。陶铸为她洗衣服、洗尿布甚至洗血裤子,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尽管生下来的不是他的骨肉。
&&&&这第三个孩子也和前两个孩子一样,在生下来的第十三天,就不得送了人。孩子的养母,是一个从湖北到福州落户的盐商。那家男人去世后,寡妇一人,想要个男孩当儿子养老。为此,那个寡妇请了个自己的孩子都快两岁的奶妈,同时喂养着两个孩子。
&&&&后来,曾志和陶铸生了一个女儿,名叫陶斯亮。
&&参见《曾志:我的三次婚姻和三个儿子》《文摘旬刊》.18 &&&()
&&&&&&&&&&&&1-19 王明和他的妻子 王明的后半生
&&&&王明原名陈绍禹,1904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一个城镇平民家庭。他父亲凭着小本生意,或当私塾先生,甚至东挪西借,硬是把王明从私塾、中学供养到武昌商科大学。1925年夏,王明在武昌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被中共选派到苏联留学,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王明的辩论才能和写作才华很快显示出来。到校不到一年,即当选为学生自治组织&学生公社&主席,并受到中山大学副校长米夫的赞赏,被选中作翻译工作,成为颇有影响的人物。
&&&&在王明进入中山大学两年后,孟庆树于1927年11月,来到中山大学就读。孟庆树,1911年出生在安徽省寿县一个小地主家庭。在中学读书期间,她被当时日趋高涨的革命热潮所打动,积极参加进步学生活动,并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年方十六的她,充满青春活力,且眉清目秀,落落大方。一进校便为一些男同学所注目。比孟庆树大七岁的王明,自第一次见到这位安徽小同乡,就被这位少女所倾倒。虽然此时的王明已留校任教,且在米夫的扶植下,一跃而成为中山大学的秘书,但孟庆树对他只是充满敬意和羡慕,并未产生爱恋之意。孟庆树自视甚高,王明虽然对她痴心一片,又是学生领袖人物,但他个头矮小,与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相去太远。孟庆树与另一位男生谈了恋爱。但王明并没有灰心丧气,屡屡对孟发动爱情攻势。 &&&&&&&&&&&&&&&&&&&&&&&&&&&&&&&&&&&&&&&&&&&&&&&王 &明
&&&&局面终于有了转机。那是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米夫授权王明挑选几名&中大&学生作大会工作人员。王明指名要当时只是团员的孟庆树参加大会工作,这引起了许多党员同学的不满,孟庆树因此而暗暗感激王明;加之王明痴情不移,不断作情感轰炸,孟庆树遂渐对王明产生了好感。另外,孟庆树看到王明深得米夫和共产国际的信任,政治前途无量,也是她态度转变的重要原因。
&&&&不久,孟庆树与男友脱离关系,转与王明交往。一直到1929年初王明回国前夕,他还没有得到孟庆树肯定的答复。
&&&&怅然若失的王明回到了上海工作。1930年,孟庆树学成回国,党组织分配她去上海沪东区委工作。真是天赐良缘,欣喜万分的王明如鱼得水,频频请孟庆树逛马路、看电影、下饭馆。但王明过于沉湎儿女情长,本职工作消极拖沓,因完不成区委分配的任务经常受到领导批评。孟庆树内心的天平再次倾斜,开始有意疏远王明。
&&&&日,孟庆树不幸被捕入狱,被关押在上海龙华看守所。心上人身陷囹圄,王明心急如焚。孟庆树入狱以后,王明冒着生命危险,半个月内三次入狱探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岁的少女被这个痴情的小个子深深感动了,监狱的铁窗玉成了这起难亡的婚姻。
&&&&日,即孟庆树在党组织营救下出狱,出狱后的第二天,两人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新婚后不久,王明的政治生涯也出现了重大转机。1930年12月中旬,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肩负改组中共中央的使命来华。在米夫的一手包办下,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江南省委书记,不久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1年10月,当上海中共地下组织大都遭到国民党特务破坏后,王明感觉到在上海无法立足了,夫妇二人便离开上海,去到莫斯科。王明就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后又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成员、书记处候补书记。1932年1月,他们的女儿出世了,取名王芳妮。
&&&&1937年11月中旬,共产国际指示王明回国参加中共统一战线的领导工作。临行前,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亲自会见了他,对他回国后保证中共无条件服从共产国际的意旨抱以殷切的期望。王明于11月29日回到延安后,被增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不久赴武汉担任中共长江局书记。在长江局,他推行的&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路线,对中共的统战工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孟庆树
&&&&孟庆树这时担任中共长江局妇女委员会委员兼长江局民运部妇委会主任,为组织发动妇女界抗日救亡运动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1938年5月,应宋美龄之邀,孟庆树和邓颖超出席了庐山妇女谈话会。同年7月,孟庆树还与史良、李德全、刘清扬、沈兹九等一批女界名流出任由宋美龄担任指导长的&新生活运动促进委员会&委员。长江局时期,是孟庆树一生中政治活动最频繁的时期。
&&&&日至11月6日,扩大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会后王明留在延安担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
&&&&在中共历史上,王明曾先后犯过&左&倾和右倾两次错误。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基本克服了他的第二次错误。会后,王明去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第二次会议。回延安后直到1941年10月,他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长,兼管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党校委员会、妇女等工作。随着形势的变化,在他发表的一些讲话、文章中,他宣传了一些正确的观点。
&&&&在延安,王明的长子王丹芝(1939年生)、次子王丹丁(1945年生)相继出世。
&&&&1942年春天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一次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整风运动开始后,王明拒不承认过去的错误,不接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他的善意批评。起先他极力辩解。后来干脆于同年10月称病不再参加整风运动和任何会议。
&&&&1945年4月中共的&七大&召开前夕,王明被动地检查了自己的一些错误。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宣告了王明&左&右倾错误路线的结束。
&&&&在《决议》通过前,中央曾三次将决议草案送给王明看,王明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决议》通过当天,王明还专门给毛泽东和中央写了一封长信,表示完全同意、服从和拥护《决议》对党的历史和他所犯的错误所做的结论。
&&&&日中共召开了&七大&。七大召开时,王明仍在病中,他是被人用担架抬进会场的。参加开幕式后,王明就离开了会场。这是王明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以正式身份出席党的代表大会,出席时间大约为15分钟。
&&&&整风运动后,王明的声望一落千丈。鉴于王明长期在党内的地位和影响,为了照顾到历史又团结犯错误的同志,&七大&在选举中央委员时,毛泽东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说服代表们本着团结的精神,以大局为重,投王明一票。结果,王明以321票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
&&&&以后,他的病情又有所好转,因而从1946年起,中央根据其请求,安排他做一些研究法律及起草宪法草案等方面的工作。
&&&&1949年3月,中共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王明表示完全同意毛泽东在会上所作报告,并对毛泽东大加颂扬。但在口口声声强调&在毛主席的旗帜下&的同时,他对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进行了一些非议。
&&&&针对王明这种口是心非的态度,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闭幕词中对他进行了诚恳的批评。全会还特别作出决定,王明应就内战时期和抗战时期所犯错误写一个声明提交政治局审阅。王明在口头上表示接受。
&&&&3月16日下午,毛泽东亲自到王明家里,劝他写好声明书。毛泽东还把张闻天等人的认识材料提供给他作参考。可实际上,王明对党中央要他写声明书的决定一直拖延,对过去的错误拒绝作进一步的深刻检查。
&&&&1949年9月,王明在北京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被选为这届政协委员。建国后,王明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数职。他主持了一些法律的起草工作。
&&&&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王明同志的决定》。
&&&&七届二中全会上曾对王明问题作出过决定,但只是口头而非书面的。七届三中全会的正式决定说明了,王明的问题已不是一个小问题,而已发展成党内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这关系到党贯彻正确路线与肃清错误路线的问题。但七届三中全会对他既没有批判,也没有给予任何处分。
&&&&1950年10月,王明为了逃避进一步检查错误,借口有病去苏联治病,中央同意了他的请求。10月25日,王明和他的夫人孟庆树、两个孩子王丹芝和王丹丁以及中央派遣的保健医生陈锋禹、保姆陈启珍一行6人,在警卫秘书田书元的护送下,由北京乘火车出发,经东北前往苏联。11月初,他们顺利到达莫斯科。
&&&&在苏联期间王明到处活动,三年多他的一些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外界对中共的不信任和误解。1953年12月,王明回到北京。之后,除了参加法制委员会的一部分工作外,基本上还是继续休养。
&&&&这次赴苏,是王明本人请求,经党中央批准而成行的。但事隔二十多年后,王明在他的《中共五十年》中却歪曲说:他之所以赴苏联治病,是毛泽东&突然决定和有意安排的&,目的是&企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假借美国的飞机把他炸死在铁路线上&。然而,大量事实证明,他的这个&有意谋害&之说是站不住脚的。不仅中央安排妥善,他在整个行程安全无险,就在行前的10月23日,他还专门给刘少奇和毛泽东写信辞行,字里行间洋溢着感激之情。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会前,王明给刘少奇写了一封信,请他转交中央并主席,称自己因病不能出席,并主动提出因长久不能工作,请求中央解除自己中央委员的职务。中央虽批了他的假,但并未撤消他的中央委员的职务。这时,王明身体十分不好,于是,王明再次提出赴苏联治病的请求。经中央同意后,王明和夫人、孩子一行于日前往苏联。
&&&&月,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访苏联,在莫斯科期间,李富春受中共中央委托,专门去看望了在苏联养病的王明。王明夫妇住在莫斯科郊区一个很有名的疗养院,叫巴尔维哈,是苏联中央领导人疗养的地区。他住在一栋小楼里,事前已有苏联同志通知了他,所以,李富春他们去的时候,王明和妻子都在客厅里等候。李富春和王明夫妇握手问候,然后说,中央委托他来征求王明同志的意见,希望他能回国参加即将召开的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王明说,他的身体一直不好,看样子回去参加八大的可能性不太大,后来明确表示他不能回国参加八大。
&&&&陪同李富春等人去见王明的是苏共中央联络部中国处处长谢尔巴科夫,他对李富春说,王明同志的病,是他自己说的,但是我看他身体还是不错。
&&&&王明在中共&八大&上仍被选为中央委员。
&&&&1957年11月,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苏。他在繁忙的访问期间,还特派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赖祖列等人前去看望王明。这时,王明的病情基本好转,可以回国工作了,但王明却不想回国。中央也没有催他回国,而且还坚持经常给他送东西。王明一家赴苏后,孟公府2号留下了王明夫妇的父母。为了使老人过得好一些,国家特别给每位老人每月50元的生活补助。1957年5月王明父亲陈聘之病逝。由于王明没有在国内,国务院机关事务局一手操办了丧事,将王明父亲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并修了很好的坟。陈聘之去世后,国家给了王明的继母黄莲舫700元的抚血金,还将三位老人的生活补贴提高到每月150元,对此,王明也表示了感谢。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王明成了反面典型,但中央对他没有再作出任何决议,也没有开除他的党籍。
&&&&王明在苏联生活了18年之久。这个时期,他的活动主要通过写诗和发表文章,宣扬自己的观点。当国内在&文革&中批判王明的时候,得到苏联支持的王明开始在国外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大肆攻击党和毛泽东,逐渐走上了与党完全对立的道路。他的不少言论有悖于历史和事实真相,对毛泽东进行了许多污蔑。1974年初写成的《孤僧的命运和毛泽东的十大》一书,谎言成堆,谬论俯拾皆是。
&&&&日,王明在莫斯科病逝,终年70岁。
&&&&日,孟庆树也在莫斯科病逝,时年72岁。
&&&&&&&&&&&&&&&&&&&&&&参阅资料
&&&&1.《王明的后半生》 《江苏工人报》
&&&&&&&&收集在《现代革命史资料》剪报(02) &&&&&&&&&&&&&&&&&&&()
&&&&2.《王明与孟庆树的婚恋传奇》郝先中/文《文摘旬刊》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 &&&&&&&&&&&&&&&&&&&&&&()
&&&&3.《王明其人其妻》夏明亮/文《作家文摘》
&&&&&&&&原载《党史博览》2000年第2期 &&&&&&&&&&&&&&&&&&&&&&()
&&&&4.《我随李富春访苏见闻》阎明复/文《作家文摘》
&&&&&&&&原载《炎黄春秋》2005年第4期 &&&&&&&&&&&&&&&&&&&&&&()
&&&&5.《延安整风运动后的王明》鱼恩平/文《作家文摘》
&&&&&&&&原载《纵横》2004年第12期 &&&&&&&&&&&&&&&&&&&&&&&&&()
东方红丛书 的更多博文
所属自分类:
(44) | 分享数
(0) | 转载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突然发生的事情60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