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三毛写的歌传别人写三毛写的歌的叫嘛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我笑,便如春花:三毛传》读后感及其它&(文/夏虫)
坐五个小时大巴,来西安火车站送别母亲。熙来攘往的人群,让我倍感烦躁。母亲是晚上九点三十九的火车,于是,我找饭店住下。把疲惫的身体扔在床上。我和母亲相对无言。她写她的微信,看她的朋友圈。我一开始是发呆,后来就开始听音乐。再过两个多小时,就要分别了。她走后,就只有我一人在这熟悉而陌生的城市过夜了。为此,心中蓦然升起一股失落。耳畔的音乐,像潮水一样冲刷着我由于忙碌和疲惫而变得麻木和迟钝的心堤。渐渐地,我感到了一种久违的清醒。这种清醒,犹如我思维最敏锐、最敏感、最集中的大学自习室时的无数个安静的时光。那时候,每天用两三个小时写日记,且有大量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往昔岁月,纯粹,唯美。那时的自己,就是我要的自己。和母亲临别时听到的音乐,像极了我那时一个人行走于校园、坐在自习室时听音乐的感觉,这让我无意中回到了过去。忆往昔,一时贪欢。睹今日,无限伤怀。
平生最厌的行业,如今是我的生存来源。集落后和愚昧于一身的生存环境,是我灵魂每日摆渡生命的场合。一时无能挣脱,只能缄默着拉纤前行。父母和婆家,均离我在千里之外,无人帮衬我弱小的家。孩儿无人看管,时感人生悲惨。好不容易父亲远道而来帮我看孩子,无奈老父有点老年痴呆,每天叮嘱他诸事,令我身心疲惫。他帮我看孩子,每天只要我出门,都是捏着一把汗。在单位,恰逢官二代与我同事。领导视权力为生命,对官二代下属毕恭毕敬,把几乎所有工作都让我一个人做。在一个名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地方,我每天都在强烈地体验着不公、邪恶和阴臭。进入社会后的各种遇见,都在一步步瓦解着、颠覆着我之前将近二十年的校园和课本认知。似乎那将近二十年,在现在看来,都是一种浪费,一种可悲的、甚至有一点险恶的欺骗和浪费。还有家庭。家庭,是我真正认识、理解生命和人生的开始。从前的情种,如今平静地惨死生活的土壤中,变成一粒粗糙的石子。它想的不是两情相悦的美妙,念的不是昨日海枯石烂的勇气,而是如何能更加坚硬,不再会因任何深情的触摸,而付之丝毫的温柔。只是做一粒普通的小石子,把孩儿的脚步支撑得更加有力。这是一个女人痛后的蜕变,也是一个母亲的本能。
就是在这样一种心灵境地和人生状态里,我奔忙着自己人生的节奏,活着那个已不再是自己的自己,做着那个无奈而渐渐沉默了的自己。读书和写点东西这样的梦想,被生活挤压、磨砺成幻想。看作者的三毛传记,都是在单位和家庭零碎的时间罅隙中,一点一点读完的。边落泪边读。因为这本书,使我照见了曾经的自己。从前倾注大量时间读书和写作的那个美好岁月中的自己,如今,连读一本书,都变得这么难能可贵。何况读的是我爱的作者写的我那么喜欢和向往的一个人。一个女人——也是一个女人。
没有人不是在潜意识中用自己度量整个世界的。我也不例外。看作者的《你笑,便如春花》,我看到了作者,看到了作者笔下的人,也看到了那个时不时泪眼婆娑的自己——原本,我不想以这样一种方式写所谓“书评”,可是,后来,我发现自己确实无法做到以一种平铺直叙的方式,去评价一个人用心写出的作品。因为我不是从事批评这个行业的,不会以一个专业的视角评判作者的作品。其次,书,我只读了一遍,而且不是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读完的,不便于单纯从文学的角度去品评作者煞费苦心得来的成果。我想,我只能写一些感想。这个感想,有作者,有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也有自己。不然,胡乱写一通所谓“书评”,简直是煮鹤焚琴。
书看到最后,发现作者是爱三毛这样的女人的。一个人太过于优秀,就容易遭到妒忌、攻击或污蔑。三毛就是这样一个被很多人疯狂的爱着,向往着,然而同时,又被很多人误解或污蔑着的人。整个书中,我看到的是作者设身处地的理解。为了澄清三毛人生中很多被人们误读的故事情节,看得出来,可爱执着的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为了搞清事情真相,还原事情本来面目,翻阅了巨量三毛个人的作品。而且,从三毛的成长背景、人生轨迹、情感脉络中,一一理清头绪,分析原委,澄清事实。我很欣赏这样一种有点近于执拗的性格。也许这正是每一个非常优秀的人都具备的品质。
从作者所描述的三毛短暂而丰满的人生故事来看,我喜爱的作者,可以说,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了。也许,正是因为三毛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作家,几于完美,才使得作者也有点不自觉的想保持她的完美吧。整个书中,能看出作者对三毛某些事情方面的遗憾,但却在接下来的文字中,进而充分地表达出他的理解和尊重。于是,我在整本书中,看到的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三毛。这其实也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我也愿意看到这样的三毛。作品中有很多含而不露的信息,能看出三毛性格方面的某些缺点。但是,恰恰因为这些,我才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完美的三毛。有些读者,要么过于严苛,要么过于绝对,要么吹毛求疵,要么怀疑主义等等。总之,他们总是想追求一个绝对完美的三毛,或者,对三毛给世人留下的那种追求自由,敢爱敢恨的人生轨迹表示怀疑或质疑。诚然,每个人都在不自觉的用自己的精神高度衡量着外在世界,于是,不同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三毛。只是,我们不能否认,三毛是那个时代,直至现在,在人们心里稳固占有一席之地的、具有远远超越现当代女性精神格局的典型代表性人物。
之前读三毛自己的书,我只看到了三毛和荷西那令人艳羡和感动的情感故事,对于三毛其他情感经历,一概不知。此次读作者的这本书,才知道,三毛在感情上走得太艰辛了。太重情的人,往往难以得到真爱。这是我看过那么多情种经历后的感触。每一段感情经历,读来都那么令人跌宕起伏,惊鸿不定。我喜欢作者诗意的表达。他把三毛内心揣摩得细致入微。之前读三毛本人的作品,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三毛就是一个感情太过于细腻和充沛的人。她的那种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我要在她的文字里一探究竟。此次读作者写的三毛传记,觉得,这哪里是作者写的,这分明就是三毛自己写的。每一段感情经历,作者都倾注了丰满的要溢出来的感情。看着看着,我都忘记了这部作品是作者写的了,我感觉这分明就是三毛自己的日记。也许缘于我是女人,是一枚枯萎至死的情种,所以,看到作者写三毛的每一段感情经历时,那种真挚、细腻、纯真的表达和情感,我每每流下很久不为情所动的热泪。这部作品,好像是打开了一扇我很久不曾打开的、被岁月和时光锈蚀的门。往昔的种种,都随着作者笔下的人物和情节,一点一点流淌出来……
我为三毛有那样的父母,而感到深深的敬意。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也许他是参天大树,也许他是无名小草,也许他是娇艳玫瑰,也许他是无名小花,只要父母懂得接受那样一种既定的存在,并且去爱那样一种存在,这个父母就都是伟大的。天下多少父母,都在用孩子在实现着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或者用孩子在塑造着自己那并不理想的人生。多少孩子,都背负着这样一种不敢违抗父母的道德十字架,为了完成父母的自私,而走着那个不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就在读完作者这本书的当天,我搜索到了一个关于三毛的电视节目,讲的是三毛的神秘之死。其中主持人在讲述三毛小时候时,就用了“问题少女”这样的评价性字眼。像三毛小时候的那种经历,恐怕在当下社会,也恐怕难以逃脱“问题少女”这样的社会定位。然而,从书中,我看了一对伟大的父母。作者告诉我们,三毛的父母坦然地接受了他们在当时那样的女儿,非但不是消极接受,反而还不厌其烦地积极引导女儿、理解女儿、帮女儿找最好的老师……三毛之所以是“三毛”,与她有着那样伟大的父母息息相关。从小到大,三毛都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去生活,说不上学就不上学了,说上就上了;说要追求艺术就去自己想要去的国家学习了;感情方面,更是完全遵从自己的内心。爱就爱了,恨就恨了。放在当代社会家庭中,遇到这样的女儿,也恐怕很少能有这样完全理解或接受的父母吧。看完整部书,我真是感慨,一个伟大的人物背后,一定有着同样伟大的理解和帮助。其次,从书中看得出来,三毛的每段感情经历,在既定的时间段里,都倾注了自己所有的感情和心力。这一点,不得不令我佩服。有人说“爱无能”,也许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吧。刻骨铭心的爱过以后,如果在此后的感情中,似乎就做不到像第一次那样全身心投入了。人们颓废了,失望了,累了。更有甚者,自轻自贱,干脆抛弃感情,只谈肉体和金钱。三毛的感情经历其实很丰富,可是每次,她都是那么认真,那么纯情,那么充沛地去投入、去爱。看完作者整本书,我都无法想象,在爱情上,三毛有着那么强大的心力。在书中,我几乎没有看到作者关于三毛感情经历有着怎样的观点或看法。只是看到了作者以一种客观而冷静的态度、细腻而诗意的表达,在描写着三毛的整个人生。我个人认为,三毛是一个爱情至上者。她是伟大的。相形而下,我感觉自己无能、猥琐。走过这么多人生路,逐渐明白,爱情这东西,不是每一个人都玩得起的。它需要你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优秀的个人能力,坚强的毅力,强大的情商,还要有伟大的亲情的理解和支持。每一个在爱情上屡屡收获颇丰的人,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幸福的人,也是一个极其幸运的人。从作者笔下和之前读过三毛本人的文集来看,三毛是一个罕见的非常有主见的特立独行的人。从她从小到大的教育经历就看得出来,她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她从小就表现出一个有着独特视角、不为外界所动的性格。她敢于冲破世俗的樊篱,勇敢地以自己的方式活在世界上。她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却比许许多多受过系统教育的人还优秀。她一生走过那么多国家,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是成功的。她活得就是那个最想要的自己。因而,她是幸福的。就是这样一个三毛,她具备了一切以爱为生的条件。她爱得脱俗,爱得无悔。当有世人抨击三毛滥情时,我真想说,爱情这东西,三毛玩得起,你玩得起吗?爱情这样一种人类精神世界最美妙、最有魅力的感情形式,精神世界越丰富、越丰满的人,越是能体验到它最为美丽、伟大和神奇的一面。还有,美丽必将邂逅美丽,优秀必将邂逅优秀。三毛人生中遇见的男人,都是一些或美丽或优秀的人。虽然邓国川似乎有点像是欺骗了三毛的感情,但是不能否认,他本人确实是优秀的,也是很爱三毛的。只不过,他在处理个人感情方面的做法,有点违背伦理道德,使人不能接受。除邓国川外,三毛遇见的每一个男人,都是一些非才华横溢则魅力十足的男人。这些男人点缀着三毛一生的情感跌宕,给了三毛非同一般的情感体验。整本书中描写的所有三毛遇见的男人中,那位老师和她的丈夫荷西,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那么美好的男人,三毛和他们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都是偶然之中必然的遇见。这一切,都源于“三毛”那样的女人。也只有像她那样的女人,才能遇见那样一些男人。从这个角度讲,缘分似乎不单是一种冥冥中的偶然,而是自身特殊因素在不特定时间内的一种必然的相互吸引。三毛所爱的所有男人,他们的身上都不同层面有着和三毛相似的品质。正是那些相似的品质,才把彼此吸引在一起。看三毛的感情经历,才知道,原来,男人和女人爱情中的遇见,都是自身造化的结果。
我喜爱三毛,之前的微博、博客头像,都是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留影。三毛的故事,刚开始是从兄长那里得知的,后来有了自由看书的机会后,读过三毛全集。从此,有点疯狂地爱上了三毛。去年一次偶然机会,还从网上听到了三毛生前的一段长达一小时的录音。当时兴奋不已!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还能听到三毛的声音,这简直是三生有幸。今年,有幸获赠我喜爱的作者送的《你笑,便如春花》这本三毛传记,当时那个兴奋到癫狂的程度,只有自己能领略。在文学上,我非常欣赏的女性还有张爱玲。我非常惊叹于的才华和笔力。我认为三毛在文学上没有张爱玲那么深刻、老道和大气。但是,相比之下,我却还是喜欢了三毛。三毛是那么亲近、那么果敢,那么自由——自由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东西。自由是自己给自己划定的方圆。三毛足迹所至,难道不是许许多多热爱三毛的人,包括自己都非常佩服和羡慕的吗!她爱就爱了,恨就恨了,走就走了。天涯海角走遍,爱恨情仇尝完。人生何憾有之!尽管三毛为情自尽,但我认为那不是三毛无情不能为继,而是三毛用情太深。三毛太过于相思,不想一个人久留于世,只是相思,她想来一次久别重逢。她的死,对于爱她的人,是悲惨的。然而,也许对她自己来说,倒不能不说是一种如愿以偿的久别重逢。不要说现当代女性,可以说我们当下太多的人,在爱情上,都是有理想,无追求,或追求无能。人们也许由于能力和勇气,不同程度地屈服于物质和现实。选择了物质或现实后,又不能甘于并安于自己的选择。于是,各种扭曲的人生,就那样复杂而疲惫地上演着。即便是那些少数忠于爱情的人,有的由于承受不了现实的压力,或忍受不了爱情升华为亲情后的寂寞或平淡,开始暗自否定自己的选择。事实上,他们虽胜尤败,过得并不幸福快乐。也许这是现代社会在特定时期下,人们普遍存在的病症。所以大家都已麻木,或者认为,那就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只是当我们再看三毛的经历时,才蓦然醒起——爱情,那个年少的梦想,成年后的伤,还会痛。剧痛。那个爱的时候不能爱,能爱的时候错爱,该爱的时候爱无能的我,忆往事,如一场久远的残梦。如今看来,都是荒诞。那些爱情的路上曾经的伤痕,像蚌身体中的沙粒,刚开始,剧痛、剧痛、剧痛,绝望、迷茫,不能呼吸,不能生活。到后来,疼痛慢慢变作生命的一种常态。直到那粒沙子在经年之后,蜕变成一粒哑光的珍珠。三毛和荷西七年的婚姻,不知是否因为三毛健康状况的影响,他们没有爱情的结晶。如果有了孩子,不知道三毛是否依然会选择自杀来成就自己的爱情。作为喜爱她的读者,对于她的死,我也深感心痛和遗憾。不过,他们没有孩子,就那样单纯的爱着,其实,那也许才是真正单纯的爱情。因此,三毛的爱情故事,就像一个个凄美的童话,令人回味,使人伤感。我们热爱三毛,也许正是喜爱三毛那样的性格,和她那样完美的爱情。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感觉生活太能打磨爱情的光泽,它甚至使人对爱情变得麻木不仁。有时甚至觉得爱情在婚后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变得不再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鸡零狗碎的生活日常,慢慢地告诉自己,爱情其实远远不是人生的全部——曾经的情种,以为爱情、情感生活,才是人生的全部。为此,在那段当时感觉怎么也不会长大的青春岁月里,为情沉沦、低落,甚至自暴自弃。感觉没有爱情,算什么人生,没有爱情,活着有何意义。等人到中年,上有风烛残年的老人,下有不谙世事的小孩,自身工作和事业都处在奋斗或挣扎的阶段时,蓦然发现,爱情,似乎真的就是青春的代名词。“爱情”,对于那些走过青春,有了家庭的大多数俗子来说,变得极为奢侈,甚至有点不仁,甚至有点自私——也许你不得不面对客观上真的没有了爱情,却依然坚定地要相依为命、不离不弃的婚姻;也许当你面对偶然的欣赏或心动时,却选择冷静而理性的转身;也许当你真的一发而不可收的爱了的时候,却同时要承受几个家庭破裂、亲情离散的剧痛和良心的谴责,如此,等等。爱情,还真的就是一个特定人生阶段的事情,甚至专利。过了那个人生阶段,爱情,就都只是话题、风景、残梦。三毛的一生,像一曲跌宕起伏、意味悠长,旋律优美,揪人心弦的曲,刚刚进入高潮部分,却嘎然而至,令人惊叹,令人遗憾,令人回味,令人遐想,令人憧憬……也许正因为她那种没有落入俗套的人生格局,反而成就了三毛及其故事的悲剧之美。她和荷西,如果像我们普通人那样,恋爱、结婚、生子、过日子、慢慢变老……想必,不会那么感天地、泣鬼神吧。
看完作者的三毛美文传记,我有点更加喜欢这位可爱的作家了。三毛的感情,就是那么细腻繁复、丰满充沛。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三毛的情感经历时,那种率真,正是三毛性格的典型体现。真是喜欢三毛这样的女人——连女人也爱的女人啊。我还喜欢作者语言的风格,瑰丽而不失典雅。读来,常常令我心生惊叹。时不时,会非常感慨地在书页的空隙处写几句超越时空的回应。最后,还缀上粗重的感叹号。我喜欢作者诗性的语言,清冽中透着幽然的柔媚。让人心生爱怜的文字,读下去,总是禁不住用食指轻轻滑过那几句。怎样灵秀的心性!如此美不堪言的表达!有时又空灵清越,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有时又睿智深沉,使人陷入沉思。我非常喜欢泰戈尔和纪伯伦这两位诗人,只是,如果细细领略了中国优秀文学诗词之后,你会发现,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到底还是喜欢了中国式的语言美。因为这种美,使你更能领略其中的深意和韵味,使你更能感同身受,回味隽永。作者的语言,就是典型的中国式语言美。读完这本书,透过作者的心灵和笔墨,领略三毛丰富的爱情经历,使我深深地过足了品味爱情滋味的瘾。把我那颗因为生活而麻木不仁的心,叫醒了。为此,更想再读一读作者其他的作品,因为实在有点意犹未尽。作品结构方面,匠心独用,别出心裁。光是看目录,就令你进入一种纯文学境地。我喜欢作者这种既令人心领神会,又充满唯美想象的表达方式。看完整部作品,真不敢想象如果我在二十几岁看这部书,是什么可怕的“后果”。是不是也会像三毛一样,为了爱情,为了梦想,义无反顾,浪迹天涯,青春无悔!如今这个岁数读这部书,真是有一种偷窃之喜。
零敲碎打地挤时间读完这部书,对于我来说,有点惭愧。喜爱的三毛,喜爱的作家,有幸作家亲笔签名(非常之喜欢他写的字。非常。)、苦等数个月才得到的馈赠之书,我就是这样读完的。要是没有孩子和家庭负累,按我的性格,肯定要如饥似渴,一口气读完的。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我真的就到了人生这步田地。这是我之前始料未及和无可想象的一件事情。我不知道其他热爱文学、酷爱读书的女人是否有着和我同样的境遇。总之,读书现在对我来说弥足珍贵。尤其对这段时间的我来说,简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在外地火车站送别母亲后,是晚上九点四十五分。回到车站附近的饭店,给手机充了半小时电后,就开始写。拿上手机,一时语塞。因为刚刚经历几天的丧事、数天赴外地给孩子看病,接着两次赴外地接送千里之外年迈而羸弱的父母和公婆,我实在有点精疲力竭。思想从纷繁复杂的俗事中一时无法脱身。那个想要的自己,如今面目全非,俗事缠身,命运多舛。要么旅行、要么读书,人生,总要有一样“在路上”。然而,旅行对我这样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读书和写几个字,如今对我来说都变得如此艰难和不易。躺在床上,一时,悲从心来。窗外人声鼎沸,商业繁荣造成的喧嚣,令人烦躁而空虚。起身关掉窗户,拉上窗帘,我把自己完全置身孤寂。也许只有孤独,才能使我回归心中久已荒芜的自留田,耕耘属于自己的那份单薄的梦想。我想,以一篇日记的形式,记录我当下的一切心绪,最合适不过。于是,才开始慢慢写起……
感谢书的作者,更加喜欢他的性格,更加欣赏他那种的才气和才华。我还想读读他的其他作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民网移动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
《我笑,便如春花:三毛传》:贴近三毛内心世界的美文传记
《我笑,便如春花:三毛传》吴俣阳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36.80
  本书作者怀着对三毛深情的怀念,用生动的文笔,全面梳理了她的成长过往,揭示了那传奇人生背后的本真性情和。
  此书将三毛的人生分为八个阶段:橘子时代、柠檬时代、苹果时代、荆棘时代、玫瑰时代、荼蘼时代、琉璃时代、飘萍时代,既展现了她各个时期成长和情感的鲜明特性,也挖掘出了她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全书同时对于三毛情感经历的各种故事和传说,做了全面的客观展现,如:朦胧师生恋主角顾福生,初恋舒凡,德国恋人约根,第一任丈夫邓国川等,让我们更真实、更全面地去了解三毛这位传奇女子的。
  作者历时三年,整理资料,走访体悟,九易其稿。最全面展现作家三毛的成长经历、情感过往,透过三毛传奇的一生揭示了她深邃的。
  她是滚滚红尘里一朵绽放绝美的花,她是撒哈拉沙漠里一粒自由流浪的沙。三毛,她走过这世界的山山水水,用她的心,她的眼,她的笔,为我们书写下一段段人间至美的传奇。
  作者简介:
  吴俣阳,原名吴小军,江苏东台人,现居北京。 曾出版畅销书《相见何如不见时:仓央嘉措情诗传奇》《只缘感君一回顾:千古第一情痴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风流才子元稹诗传》《李煜词传:一种销魂是李郎》等。其文风温婉,清新淡雅。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微信号:xmwb1929有用、有益、有趣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xinminwangshi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更多关于的新闻
数据加载中……
6月1日晚,从南京驶往重庆的客船“...
过马路时“红灯停、绿灯行”这样小朋...
6月2日,暴雨袭城。5时55分和7...
今天(5月31日)上午9时,孩子们...
新民晚报征集选取了两对读者家庭,到...
已封闭交通1个多月的苏州河浙江路桥...
【看4D大片,玩科技馆!】 最近,小侬给小朋友们的福利一波接一波。报名时间:5月23日—5月27日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当前位置: >
《三毛传》读后感
《三毛传》
  在看完这部三毛的传记后,我心里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被那个用生命生活的女人深深地震撼了。说实话,我看三毛作品很少,《沙哈拉的故事》没翻几页,《稻草人手记》买了没翻过,《雨季不在来》没怎么看,所以对于她的作品的细品我是完全没有概念的。但是,在我平常看的各种杂书中,偶尔会看到她的那些经典篇目,我常常被吸引着。
  三毛是一个矛盾的女人,她活得卑微敏感,同时也活得高调随性。她的小学时段是非常卑微敏感的,一个严重自闭的孩子,她活在别人的世界之外,紧紧地把自己局限在自己的卧室,她有一个别人没有办法进入的空间,而她在这个空间里却自得其乐,这从她处女作《惑》中可以体会一二。她的高调随性主要在她留学时期和与荷西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中最能体现。在留学时,她是东方小美人,高调的情感生活弥补了她在国内的情伤。和荷西一起的日子,他们在沙漠,在小岛,过着自己理想的生活,闲适,随性而又充满风趣,可谓是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美满生活。
  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写作的女人,其实在看完传记之后,突然感到之前读的她的很多文章其实都是自传。她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进作品里面,真实而又不作怍。写她心中的迷茫与苦闷,写她生活的艰辛与幸福,写她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写她旅途的趣闻,写着关于她和她身边的一切,把生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她的经典作品里我们会感受到三毛对生活的一种执着于无奈。我有时候在想:这样的女子在生活里必然不会过得太幸福,因为她把生活看得太重了。就像指间沙,抓得越紧,反倒流得越快。
  三毛还是个情绪化的女人。童年因为不忍老师的侮辱患上严重地自闭症,这虽说是三毛生命中劫难的开始,但是也从侧面反应出三毛的自我调控能力是很差的,她太情绪了,以至于太受人左右。再者,三毛在大学期间与梁的爱情无疾而终,三毛是要付一定的责任的。三毛的情绪化导致她严重缺乏安全感,所以在梁毕业前夕才会一再强迫梁对他们的未来做出承诺,而这份感情也在一再的纠葛争执中破碎。还有就是在荷西去世后的三毛,那时候的她我想应该是肝肠寸断的,但是她寻死未遂后竟回台生活三年。这三年对于情绪化的,丧夫的三毛来说应该是极其漫长的。在《沙哈拉的故事》中。三毛多次提到她与荷西的幸福生活,所以幸福的破灭对于充满浪漫情怀的三毛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她的爱情无处安放。情绪化的三毛开始把注意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以及环游大陆上来,企图减轻她感情上的痛苦和失落。然而当情绪化深入骨髓之后,被逼无奈的三毛最终选择在医院结束自己的一生。其实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结局,活着是一种痛,那死亡便是最好的解脱。
  三毛的一生其实蛮戏剧化的,充满了文艺的悲剧色彩也弥漫着浓浓的文艺的浪漫情怀。但是从另一方面说:一个女人有了爱他的父母,拥护她的挚友,一段幸福的婚姻,几段起伏的生命插曲,再加上一点点的功成名就,三毛的一生,其实也不是那么悲剧。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撒哈拉的眼泪:三毛传》读后感_图文攻略_全通关攻略_高分攻略_百度攻略
百度攻略随笔
读《撒哈拉的眼泪:三毛传》作者:朱云乔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月美的事总会被不断谈起,美的人总会被不断回忆。三毛一个拥有诸多另世人羡慕、感叹、惋惜的人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野。众所周知撒哈拉是三毛最爱的地方,不仅给了她写作的灵感,更给了她做为女人,一个妻子最美的回忆。即便当一切随她的魂飞湮灭,落入尘世后,她依然是世人眼中--撒哈拉沙漠里最凄美的一滴眼泪。“三毛”生于1943年的重庆,做为国民党的陪都,未受战火的直接影响。日本投降,二岁的她随家人迁回金陵,在父母的关爱下快乐成长,新中国成立前夕举家去往台湾。或许命中注定她不是个平凡人,在成长过程中处处显示出与众不同,喜欢一个人去坟场独冥;喜欢拾荒;她叛逆到逃学却极为酷爱读书,有些书的内容甚至超过了她的年龄所能理解的范畴,可她依然如获珍宝般的读完。为纪念自己读的第一本书《三毛流浪记》,为自己取名“三毛”并拜张乐平为义父[表情][表情]“古怪”行为的她显露出超乎寻常的文学造诣,她是快乐的!但一次(国小六年级)老师的课堂羞侮使她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至到七年后美术老师顾福生对她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慢慢走出狭小空间重回学校,文学生涯就此起程,书写惊鸿一世。成年的三毛从不缺少异性的吸引,一段段盛世繁华的感情经历兜兜转转后却终难两情相悦。直到荷西费尽心思找她履行六年之约时,她的感情终于有了归属,爱在撒哈拉绽放,相濡以沫的两人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呵护着一段唯美的爱情。如果没有战争,这二人世界该将是多么幸福,告别荒漠的两人发誓无论身处何处,但愿人长久,可他们忘了后一句“千里共婵娟”。纵使三毛有诸多的预感,最终未能阻止拉芭玛岛的夺去荷西的结局,此情涕零,此恨绵绵。没了荷西便没了根,她流浪飘泊,将对荷西的情述注于跋涉的双脚和句句情诗,长相思兮长相忆。再次回到台湾己身心俱疲, 可她还是勇敢的尝试写了剧本《滚滚红尘》,大获成功,诸多提名奖中却未有最佳编剧奖,而这对她而言已是惘然[表情]三毛太累了,痛苦的疾病、成名的压力、荷西的离世[表情]于是她决定,孑然一身去更远的地方流浪,流浪[表情]哭着读,笑着读;羡慕的读,嫉妒的读;凄苦的读,甜蜜的读;痛快的读,忧愁的读,,,,我无法去描述内心深处的感受,只记得我就这样跟着三毛,走着,走着,走着[表情]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
—————— 本篇完 ——————
相关攻略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毛传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