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脚扭了脚肿了有偏方偏方 最好中医方子

老人脚肿,中医3食疗方法全搞定
本文导读:  老人年纪高,身体也跟着不好,老人脚肿生活中是件很常见的事情,那么中医有什么好的治疗手段呢&其实很简单,3个食疗方全搞定!一起来看看。
  牛肉饭
  《本草拾遗》称牛肉饭&消水肿&&令人强筋骨&。
  做法--姜汁牛肉饭:鲜牛肉90克,切碎剁成肉糜,加姜汁、生油和很少酱油,拌匀后备用。等饭开锅水分将干时放入牛肉,饭煮好后食用。
  赤豆炖鲤鱼
  赤豆炖鲤鱼是久负盛名的民间去肿验方。赤豆有&治水肿&&健脾胃&功能,鲤鱼亦能&消水肿&。
  做法--赤豆炖鲤鱼:赤豆90克,鲤鱼1尾(去肠脏),和水、米醋各半,放砂锅内略加生油,煮1小时,饮汤吃渣。
  北芪猪肚粥
  北芪与猪肚均有利尿作用。
  做法--北芪猪肚粥:北芪80克,煎一小时后去渣留汁加米煮粥,并放入猪肚,煮好后放盐食用。
(责任编辑:芳芳)
老人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查看: 11377|回复: 4
老人脚肿有什么治疗的偏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莱州论坛,浏览更多更全的内容,享用更多的会员功能。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80多岁的老人,脚无缘无故的肿了,去医院检查哪都没毛病,有什么治疗的偏方吗,请坛友们帮帮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医院查不出来?我记得俺爷爷当时也是脚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忘了,反正大夫叫吃利尿的药。。。。。。
该用户从未签到
& & 老年人脚肿主要有5种。营养性脚肿是由于老人进食少,且消化功能减弱引起的;特发性脚肿,多见于老年女性,可能与内分泌代谢异常有关;下腔静脉性脚肿,则是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导致的,常是一只脚先肿;功能性脚肿,虽说不严重,但可持续数年,且至今原因不明。最后还有一种是全身性疾病引发的脚肿,像患有心脏病、心功能减退以及肾脏疾病的老年人,多有脚肿的现象。此外,钠盐摄入过多、用药不当,以及因局部感染,如脚气病等引发的脚肿,在老年人中也较为常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TA的每日心情开心1&小时前签到天数: 70 天[LV.6]常住居民II
应该到医院查查心功能、、、、、、、等方面如何?
以下内容为百度搜索自动匹配的广告,非本地信息如遇到要求先汇钱的,99.9%纯属于骗子广告,请谨慎辨别真假,尤其是低价二手车和低价手机数码等产品,基本全是骗人的。
您看了很久,注册下加入我们吧!
&下次自动登录登录用其它账号登录: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www.laizhouba.net &(
莱州论坛所有内容为会员发布,并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13:33,, Processed in 0.33494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4、冠心病的治疗   冠心病的治疗首先要改变大鱼大肉、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积极治疗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PCI)和外科搭桥手术(CABG)三种。
  (二)中医说冠心病  中医称冠心病为胸痹。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年老体虚等有关。分别与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包炎等疾病引起的心前区疼痛,以及肺部疾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以胸痛为主症的疾病相类似,胸痹如持续发作,疼痛剧烈,也可变生厥证、脱证等危重证候。  胸痹之名称,首见于中医经典《内经》。《灵枢?本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将饮邪痹阻胸中作为胸痹的主要病机。  胸痹以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多因素体阳虚,感受寒邪,寒凝心脉;或忧思恼怒,肝郁气滞,瘀血内阻;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聚湿生痰 ,闭阻心脉 ;或劳倦伤脾 ,生化无源 ,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或久病不愈,房劳伤肾,进而损及心之阴阳等引起。
  @童天一   好贴一定要顶,济世救人功德无量!先拜谢了。
  常见证型有:  1、寒凝心脉型胸痹。  证见心痛如绞、遇冷则疼痛加重,甚则伴有手足不温,冷汗出,心悸气短,心痛彻背,苔白脉紧,治宜通阳散寒,活血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  2、痰浊闭阻型胸痹。  证见心痛胸闷,咳痰粘稠,纳少倦怠,苔白腻脉滑,治宜理气化痰,方用二陈汤加味。  3、瘀血痹阻型胸痹。  证见心痛如刺,痛有定处、舌暗红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4、心气不足型胸痹。  证见心痛伴胸闷气短,心悸乏力,舌淡脉细缓,治宜养心益气通脉,方用保元汤加味。  5、心阴不足型胸痹。  证见心痛,头晕,心烦失眠,口干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养心,方用天王补心丹。  6、心阳亏虚型胸痹。  证见心痛心悸,遇冷病甚,神疲气短,四肢不温 ,舌淡胖 ,脉沉迟 ,治宜补气温阳 ,方用人参汤加味。胸痹如持续发作,疼痛剧烈,也可变生厥证、脱证等危重证候。
  请教楼主,胆结石怎么治疗?万望解答,叩谢!  
  @童天一 54楼
12:05:10  谢谢支持中医人士。建议楼上用文明语言讨论。  -----------------------------  本人一直支持中医,相信阴阳五行,现被胆结石折磨中,跪求治疗胆结石方子,请赐药方!
  作者:华英雄论剑 时间: 21:13:52   @童天一 54楼
12:05:10  谢谢支持中医人士。建议楼上用文明语言讨论。  -----------------------------  本人一直支持中医,相信阴阳五行,现被胆结石折磨中,跪求治疗胆结石方子,请赐药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支持!  我只是介绍中医,但我不是中医。建议找专业医生看看。
  二.陈氏小秘方治冠心病  护心莫忘调肾。  心脏负责人体的血液供应,那心脏本身的养料和能量来自哪里呢?那就要靠冠状动脉。我们平时常说的“冠心病”,其实就是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了所导致的心脏病。  冠心病在中医,称为“胸痹”。 治疗冠心病,中医讲究宣痹。冠心病就好比马路交通堵塞了,车走不了,全部疏通开了,汽车才能开过去。  说到心和肾的关系,陈文伯大夫指出,肾为五脏六腑之本,是人的生命之本,五脏六腑的精华都藏到肾精那里。如果你肾阳不足,心阳振作不起来,脾也凉。所以,首先应该温肾阳,同时温脾阳,接下来才能解决理气、活血、化瘀、去痰、活络等问题。  心与肾,像是一对“难兄难弟”,心脏病的隐患,很可能以肾病的方式表现出来。  肾病与心脏病的相互作用性相当复杂,一旦肾脏出现问题,心脏出现问题的风险也在增加,这种联系在肾病的早期阶段就已发生。研究表明,肾脏的任何一种生理指标出现恶化,都会导致心脏发病率上升,而早期被诊断患有心脏疾病者,其肾功能出现问题的几率是其他人的两倍。肾病与心脏病有一种“唇亡齿寒”的关系。  因此,陈文伯大夫认为,治疗冠心病,宣痹是治标,调肾才是治本。冠心病病人大多肾阳不足,所以要以温通心阳和补肾阳为主。
  (一)陈文伯治好了自己的冠心病  1981年,陈新还在上小学。有段时间,他妈妈天天带着他去医院给父亲送饭。那时,陈文伯大夫的身份不是医生,而是作为冠心病患者住院了。  看着床头贴着的小红条,陈新觉得挺好玩。回到家问妈妈,那是什么。妈妈的眼圈立刻红了——陈文伯大夫的冠心病非常严重,院里已经给他下了“病危通知”。  当大夫也会得病。要说陈文伯大夫的病,和医生职业有一定关系。当时陈大夫是北京鼓楼医院的业务副院长,压力巨大,工作繁忙,很多时候为了病人吃饭没有规律。时间长了,心脏吃不消了,出现了心悸、气短等症状。再严重了,心脏“闹罢工”,陈大夫不得不成了躺在病床上的病人。  经过及时抢救,陈大夫渡过一劫。从那时起,他开始认真调养。30多年过去了,没放支架,没做搭桥,心脏病非但没有复发,冠状动脉的侧枝循环建立了,所有心悸气短的症状都消失了。如今,陈文伯大夫每周出4天的门诊,不看病人还难受呢。
  想认识活佛,求引荐  
  作者:yamahaquan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时间: 22:38:46    想认识活佛,求引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也是一面之缘。不过你可以上他的博客看看。
  陈文伯的“护心之道”  陈大夫自己总结了六条“护心之道”:  1、吃饭要忌口。冠心病最忌吃高胆固醇食物,陈大夫有几样东西是绝对不吃的:蛋黄、红肉(猪牛羊肉)、动物内脏。  2、每天散步一小时。因为早上空气不好,主要在傍晚散步另外要远离大马路,尽量  找树木多,空气清新的地方。  3、每天练习床上、床下八段锦。八段锦是古人创造的养生操,运动量不大,但对身心  好处良多。  4、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陈大夫喜欢文玩,闲暇时经常逛文玩市场,和朋友们交流心  得。在家中,除了钻研医学,把玩一下收藏品,能让心情保持愉快。  5、适量工作。退休前,曾有单位邀请陈文伯大夫任职中医药管理方面的工作,被陈大  夫婉言谢绝。陈大夫一生淡泊名利,觉得给病人看好病才是自己的本分,因此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随着年龄的增加,陈大夫仍然坚持出门诊。适当的工作量,无论对身体、心态都是有好处的。  6、坚持用药。陈大夫一直坚持服用保护心血管的药物,如以葛根为主要原料的愈风宁心片等,并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
  (二)小秘方:心脏病急救推内关穴  有一次,陈文伯大夫和夫人去银行办事。夫人一不留神,被银行地板上的脚垫绊了一下,重重地摔在地上。  陈大夫忙问,怎么样?  夫人动不了了,连话都说不出来了。陈大夫心里一惊,夫人年纪大了,心脏病、高血压都有,这下可别摔坏了。一摸脉,脉沉细,很微弱,身上没带着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这可怎么办呢?  心里急,表面可不能慌乱,陈文伯大夫很沉稳地把夫人的袖子往上一撸,找准内关穴,往心脏的方向推拿。过了一会,夫人缓过气来。  回到家里,陈文伯再用中药给夫人温通心阳和温补肾阳,身体逐渐康复了。
  【小秘方,大疗效】  心脏病急救推内关穴  手法:用大拇指从内关向心脏的方向推,即往上推,推到肘窝为止,反复多次。  陈文伯大夫说,内关穴所属的经络是心包经,有补益气血的作用,所以在心脏急救方面有奇效。如果您平时有心脏病,突然犯病了,身上没带药,可以推内关穴救救急。  内关穴,又叫做“两筋间”,名出《灵枢?经脉》:“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间,循经以上系以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取之两筋间也。”  位置:内关穴在手腕内侧,腕横纹上两指,两根肌腱之间,如图所示。  类属:它所属的经络是手厥阴心包经,通于任脉,是八脉交会穴之一。  适应症:内关穴主治心胃病症,常用于心痛、心悸、胸闷;胃脘痛、呕吐、呃逆、痞块;癫、狂、痫;上肢痹痛。是心脏手术、甲状腺手术、剖宫产手术、胃大部切除手术的针麻用穴。  因此,内关穴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益气安神、治疗心脏病的功效。推拿内关还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的作用。有的人打嗝不止,或者孕妇呕吐,还有的人晕车,都可以试试推拿内关穴。  手法:用大拇指从内关向心脏的方向推,即往上推,推到肘窝为止,反复多次。如图所示。
    专栏:按揉内关穴可治多种病痛  1、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率突然增至每分钟120次以上,患者自觉心悸、眩晕、头昏眼花等。按揉内关可使心率迅速下降到正常范围。  2、心动过缓   每分钟心率在40~60次以内,患者自觉头晕、胸闷、心悸、气短。按揉内关同样可使心率增加到正常范围,显示对心率有双向调节作用。  3、高血压  舒张期血压升高的患者,伴有头昏、头胀、头痛、项强、胸闷、胸痛等症状,用力按揉两侧内关可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从而使舒张压下降。当然,在解除燃眉之急后,应该积极诊治原发病。  4、胸胁痛   同时用力按揉两侧内关穴配合局部推拿按摩,能迅速消除局部疼痛。  5、恶心、呕吐、呃逆、胃肠痉挛性疼痛
  用力按揉内关可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从而起到和胃降逆、宽胸顺气、解痉止痛的作用,可使恶心、呕吐、呃逆、胃肠痉挛性疼痛迅速得到缓解。  6、癔病、失眠、梅核气
  多由情志所伤或精神过度紧张所致,其症状可有悲伤欲哭、心中烦乱,或失眠多梦,或不愿说话,或不思饮食,或咽中如有异物堵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用力按揉内关能宁心安神、解郁除烦、和胃降逆、镇静催眠、理气化痰,可使上述病症迅速缓解。  7、眩晕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多因肝旺脾虚,痰湿中阻,气逆犯窍所致。用力按揉内关与天枢、太冲,可理气和胃,醒脾化湿,平肝降逆,平息头晕和目眩。  8、晕车   用大拇指掐在内关穴,常能迅速缓解晕船、晕车、晕机症状。  9、痛经
  按揉内关能缓解盆腔肌肉痉挛,起到理气活血止痛作用。  10、哮喘急性发作
  按揉内关可稳定情绪,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从而控制哮喘。  必须指出,每次按揉内关穴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按揉的强度应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内关穴上,左手食指压在同侧外关上,按捏10~15分钟,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反复操作即可。按揉内关一学就会,随时可做,随地可施,分文不花,屡用屡验,是名符其实的大众化的保健治病的穴位之一。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日第4版;作者: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
  (三)治心脑,莫忘调肾  治病要治本,是中医整体论的重要论点之一。人之有本,就好像树有根,水流有源。那么,心脑证为什么要以补肾为治病之本呢?陈文伯大夫说,首先要了解肾与心脑的内在联系。  《周易》把肾脏比喻为水脏,列为“五行”之首,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万物生长以及人类的生存,水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没有水就不会有任何生物和人类。“水”是一切生命之源,宇宙之大是无穷尽的,但是没有水的任何星球,都不会出现任何生命体。以人类为例,“肾为水脏”,水位于中,人体都要靠水养,而人身之水又以肾为源。  早在秦汉时期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提出“人始生,先成精”,又说“两神(男女之肾精)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说明肾精为人体的生命之本。为此,自秦汉以来,历代中医学家提出肾为“先天之精”说、“生命之根”说、“人身之本”说。到了明代张景岳确立了以“肾”为轴心的人体科学的理论体系。到今天,“人身之本”说虽然有先天后天之别,但是肾为先天之本以生发,脾为后天之本以荣养,肾为生气之源,脾为运化之主,然而肾受五脏六腑精气皆藏之,肾精不仅藏五脏六腑之精气,也是人体五脏六腑精气生发之源,肾为五脏六腑之本。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高科技发展的鼎盛时期,人体科学的前沿——基因组学的问世和发展必将进一步证实人体“肾精”的重要作用,揭示肾为人体生命之本的内在规律。目前,基因组学已经证实,基因是人体遗传物质的基础,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已经疾病、衰老与死亡有着重要的作用,说明人体的基因是人体生命之本。  中医学认为,肾精是人体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主人体的生长、繁殖,肾精的盛衰直接影响着人体五脏六腑的活动能力,决定人的健康、衰老和死亡。为此,中医学认为,肾为人体的生命之本。由此可见补肾亦为治疗心脑病证之本。
  1、心悸  相当于西医学中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心悸包括惊悸怔忡,为本虚标实证,病位在心,其本在肾,一般均以标本同治,而补肾法就是“本中之本”的治法。例如,惊恐伤肾所致心悸、失眠、遗精等病症,要养心安神治其标,交通心肾治其本。又比如,心气心血不足导致的心悸,补心血益心气为治标,用大补肾之元气元精的人参、熟地等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外感风寒侵袭导致的心悸,也就是西医所说的病毒性心肌炎,通过疏风解表、祛邪养心治其标,补肾治其本,也是“本中之本”的治法。
  2、胸痹  就是西医所说的冠心病。此病属于气虚、气滞、血瘀者多,阴虚、阳虚、痰阻者少。病位在心,其本仍在肾,如活血化瘀、理气解郁、宣痹通阳都是治标之法,而以温补肾气、益肾填精、益气补肾则为治本之法。特别是老年男性冠心病以肾虚为核心,肾阳不足则不能鼓动五脏的阳气,阳气虚则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则血脉不畅,因此引发胸痹。如果肾阴不足,五脏失去荣养,导致心阴亏虚,阴虚则虚火旺,灼津为痰,痰阻血瘀,引发胸痹。有的中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因纵欲过度而突发大面积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导致猝死的病例时有发生。因此,治疗中老年冠心病, 补肾是治本保命的大法。
  3、中风  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脑血管出血与缺血病,特别是以颈内动脉血管病为主体。中风以上实下、本虚标实为特点,其病位在脑髓脉络,其本在肾,因为肾主骨,骨生髓,脑为髓之海,再者肾精化血,一旦肾精不足则血虚失运,也会使得气脉不畅,脑髓脉络瘀阻。  汇总中风的发病原因,暴怒不止者伤肾志;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脾土过剩则伤肾水;纵欲失精,肾水亏耗,肝阳上亢,内风骤起,上冲于脑则引起中风;中老年人,阴气各半,久病之后,肾气肾阴耗伤,腑脏阴阳失调,一旦遇到七情诱因,则气血逆乱,直冲脑脉引起中风。  在中风的治疗上,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大类:  中经络:多为病轻者,如肝阳上亢、风火扰神者,以平肝熄风治其标,滋润肾水治其本。如风痰血瘀郁阻脑络,以化痰活络治其标,育肾养阴治其本。如果是痰热腑实,上扰经络,以化痰通腑治其标,益肾生精治其本。如果肝风内动,上犯于脑,以镇肝潜阳治其标,育肾滋水治其本。  中脏腑:多为病重者,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如风火上扰清窍,以清热熄风、开窍治其标,滋水涵木治其本。如果是湿痰郁阻清窍,以温化开窍治其标,以补肾益精治其本。对于痰热闭塞清窍,以清化开窍治其标,以滋水增液治其本。如果肾元虚脱、元神无首,以回阳救逆治其标,大补元精元气治其本。  以上分述,都说明治肾为治诸病之本。心脑病证多为本虚标实证,切不可只治其标而忽视治根之法。
  (四)小秘方:五味药煎治冠心病  【小秘方 大疗效】  五味煎药治冠心病  葛根30克,地骨皮30克,丹参15克,生黄芪30克,麦冬10克,红人参3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陈新大夫说,地骨皮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并且有调肾的功效;丹参有活血化瘀、凉血、安神的功效;黄芪是补气的中药,生黄芪则能活血化瘀、通络通经;麦冬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红人参是用人参蒸制而成,有温补的作用,但温而不燥,比较柔和。  此方无毒,长期服用能帮助建立心脏的侧枝循环,并且适用于绝大多数冠心病患者。  有关上面五味中药,分别都有神奇的传说和功效,我们下面一一介绍。
  1.黄芪的故事和功效  (1)黄芪的故事  黄芪是首屈一指的补气药品,其名字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古时有一位善良的老中医,姓戴名糁,善针灸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牺牲。老人形瘦,面色淡黄,人们称他为“黄耆”以示尊敬,意为面黄肌瘦的老者。  老人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其墓旁生长的一种草药起名为“黄芪”。黄芪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人写作“黄耆”。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是这样来解释它的名字:“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我国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胡适先生,生前曾与黄芪结下过一段不解之缘。  那是在1920年秋天,他因得病吃了不少西药,总不见好转,后经名医陆仲安先生诊治,以黄芪为主药医好了病。从那时起,胡适先生便对黄芪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  中年以后,胡适渐感身体疲惫,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饮用,特别是在讲课之前,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胡适当时把这个诀窍告诉了周围的人,也使他们受益匪浅。
  (2)黄芪的功效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经、肺经。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的功效,兼有升阳、益卫固表、脱疮生肌的作用。主治肺脾气虚咳喘、气虚自汗、气虚水肿尿少、气血不足之贫血、气虚血滞之偏枯等症。  中医认为,黄芪是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所以,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一书中,将黄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与人参相比,黄芪的补气之力虽不及,但人参没有升阳、固表、托毒、利水的功效。
  2.麦冬的故事和功效  (1)麦冬的故事  麦冬  相传,在秦始皇时代,有一只鸟衔来一株草,叶子像韭菜,开淡紫色的花,与绿叶相映,很是雅致。  秦始皇便派人问擅长养生、精通医术的鬼谷子,这是什么草?鬼谷子见此草便说:“此乃东海瀛州上的不死之药。人死后三天,用其草盖其身,当时即活,一株草就可救活一人。”  一直在寻求长生不老药的秦始皇听了大喜,马上派方士徐福为使者,带童男童女数千人,乘楼船入东海,以求长生不老之药。  最终,徐福一去不返,秦始皇寻仙药成了梦想。  其实,他们说的草叫麦冬。麦冬并不如鬼谷子所言,有那么神奇的功效。但是麦冬对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有很好的疗效,既可以滋养肺阴,又可以清除肺热。《本草新编》中讲:清肺之药甚多,皆有损无益,终不若麦冬清中有补。
  3.红参的功效  红人参是人参的熟用品。红人参又叫“红参”,是以优质鲜人参为原料,两次蒸制加工而成。红参在加工时因高温蒸熟,使参根中的水解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等因受热而变性,这样既防止人参皂甙水解,又阻止了参根中淀粉酶水解糖化,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保持。红参色泽红润,也有褐黄色者。  【性味】   甘、微苦,温。归经:归脾、肺、心经。  【功能主治】  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①《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②《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③《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调中治气,消食开胃。"   ⑤《珍珠囊》:"养血,补胃气,泻心火。"   ⑥《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肺脾胃中火邪。《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泻,生津液。"   ⑦《滇南本草》:"治阴阳不足,肺气虚弱。"   ⑧《本草蒙筌》:"定喘嗽,通畅血脉,泻阴火,滋补元阳。"   ⑨《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用法用量】 3~9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人参分类  人参分好多种,各有不同的功效。  生晒参:味甘,微苦,性平,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益脾肺,生津安神的功效。   红参:味甘,微苦,性温,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效。  野山参:味甘,微苦,性平,功效和红参相似,但力量最大,产量最小,价格昂贵。  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服用人参注意事项  是药就有三分毒。所以,使用任何药物都要小心,人参也不例外。   人参是补药,且以补气为主。所以,使用人参的适用人群主要是有气虚症状者。例如,面色苍白,体虚无力,动不动就气喘吁吁等。又如,贫血症患者,往往兼有气虚证,所以,这类病人也可以吃人参。  如果是没有疾病的正常人,为了补养身体,预防疾病,也可以吃一些人参,切不可过量,而且要根据身体状况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人参。  一般而言,年老体弱而且身体虚寒的人,可以适当吃一些红参或野山参。野山参最贵,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吃,也可以吃一些生晒参。  妇女产后体虚者,可以吃一些红参。  一般人进补,可以吃一些生晒参,但不要吃太多。  大出血病人,最好吃野山参,其次是吃红参,再次是生晒参。  夏天进补,可以选用西洋参。  体质较热的人,如果要吃人参,最好选用西洋参或者生晒参。  不适合吃人参的人包括:高血压患者;脾气暴躁而面色发红者;发热者不宜吃红参和野山参;脾胃虚寒者,不宜吃西洋参。
  第五章 小秘方治痛症  一、中西医眼中的痛症  (一)西医说痛症  除医生之外,也许没有人了解长而持续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疼痛给肉体和精神带来的影响……这种折磨使人的性格发生了变态。温顺的人变得暴躁、坚强的人变得懦弱,就连最顽强的人也不比最歇斯底里的姑娘显得更安静。——S?W ?米歇尔 1872年  疼痛是什么?根据1979年国际疼痛学会的定义,疼痛是身体局部或整体的感觉;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主观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就学会了表达疼痛。  近年来,疼痛受到了全球医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疼痛已经被认为是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以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就像硬币的两面,疼痛的生物学意义具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疼痛是机体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性反应方式,能根据疼痛避免危险,做出防御性保护反射;能催促患者去看医生;能帮助医生诊断疾病。一些先天感受不到疼痛的无痛儿,因为缺乏疼痛的警报系统,多因外伤而夭亡了。 疼痛不利的一面也是显著的,剧烈的疼痛可引发一系列机体功能变化,甚至引发休克,慢性疼痛常会使病人痛不欲生,因此,疼痛常是致病、致残、致死的原因。  根据病理学特点,疼痛可分为浅表痛、深部痛、神经性疼痛、心因性疼痛等。根据神经学特点,疼痛可分为周围神经痛和中枢神经痛。  疼痛的伴随症状很多,严重疼痛的病人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心慌、头昏、四肢逆冷、冷汗、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慢性疼痛的病人会出现失眠、便秘、食欲不振;顽固性疼痛的病人,肢体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形成痛性残疾。在心理方面,顽固性及恶性疼痛常伴有忧郁恐惧、焦躁不安、易怒、绝望。有的病人还会出现行为异常,多见于慢性疼痛的患者。有的不停地叙说疼痛的体验、对其的影响;有的不断抚摸疼痛部位,甚至以暴力锤打;有的坐卧不安,尖叫呻吟,伤人毁物。
  疼痛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9大类:  1、直接刺激。机械性刺激包括外伤,手术、注射等医源性刺激,组织器官、腔隙间隔的内外压改变,肌张力异常(如消化道痉挛),牵引移位等。物理系刺激包括冷、热、光、电等。化学性刺激包括酸碱、有毒气体、药物。生物性刺激包括毒蛇、蜂、蚊蝇昆虫等生物毒素的刺激。  2、炎症。  3、缺血。缺血与慢性疼痛相关,并是很多疾病的主要致痛原因之一。常见的疾病有心绞痛、心肌梗塞、动静脉栓塞、脉管炎、雷诺氏综合征等。  4、出血。  5、代谢性原因。临床上常见的有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痛风等。  6、生理功能障碍。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血管性头痛、非典型性颜面痛。  7、免疫功能障碍。如强直性脊柱炎、风湿及类风湿、皮肌炎等。  8、慢性运动系统退行性变。如退行性膝关节炎。在所有慢性疼痛发病因素中,这类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  9、心因性疼痛。一般没有机体器质性病变,纯属心理因素导致。  疼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疗法、神经阻滞疗法、物理疗法、按摩疗法、针灸疗法、手术疗法、心理疗法等。
  (二)中医说痛症  关于疼痛,中医最有名的一句话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中医认为,疼痛是因各种原因引起身体某些部位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产生的,其核心是气血运行障碍,具体概括就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人身经脉流通,气血运行上下内外,若病邪相加,气行不畅,血运不调,气血不通,则出现疼痛。因此,疼痛属于中医的痹证。  究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多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诸痛属心”论治。
  1、不通则痛  不通则痛是指由于外感之邪、寒凝、气滞、痰阻、血瘀等致经脉闭阻不通,阴阳之气相搏,气血逆乱,攻冲经脉而出现疼痛。  中医学认为人身经脉流行,气血环转,上下内外,无有已时。如是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养,病邪不着,则何痛之有?“不通则痛”虽为后世医家之语,而实源于《黄帝内经》,如《素问?举痛论》云:“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此为寒邪客于脉中,气不通则痛。“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亦。”此为热邪客于肠中,煎灼津液,阴虚便不得出而痛。《素问?五脏生成篇》曰:“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此为卧起外出,感受风邪,阻滞经脉致痛。《灵枢?五邪》云:“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此是瘀血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通而痛。临床中刺痛、胀痛、重痛、绞痛、窜痛、固定痛以及外伤性疼痛的病机皆属此类,故可以按照“不通则痛”论治。
  2、不荣则痛  不荣则痛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气、血、阴、阳虚损,使脏腑、经脉失于温煦、滋润、濡养而发生的疼痛。  中医学认为人体经脉正常运行,有赖于阳气的温煦,阴津的滋润。这样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则痛何来?反之如果气血阴阳虚损,则人体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被破坏,病自来矣。《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云:“血气皆少则无须,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爪枯也。”“血气皆少则喜转筋,踵下痛。”这就是指气血虚损,无以濡养、温煦经脉所致的疼痛。《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通。”此是机体血虚不能濡养经脉而导致的疼痛。《素问?举痛论》云:“厥逆上气,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痛死不知人”此是阳微阴竭而致痛。临床上空痛、隐痛、痛而喜按者,皆属此类,因此可以按照“不荣则痛”论治。
  3、诸痛属心  诸痛属心是指大多数疼痛可归因于心。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神随血脉布散于周身,正如《灵枢?本神》说:“心藏脉,脉舍神。”《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血者,神气也。”故诸痛属心是通过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实现的。《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说明了心主神明的功能。《黄帝内经素问》云:“心寂则痛微,心躁则痛甚,百端之起,皆自心生,痛痒疮疡,生于心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均说明痛的产生与心有密切的关系。故临床治疗疼痛性疾病皆可适当选用引药入心经的药物,有助于疗效的提高,尤其是在针灸治疗中对于疼痛性疾病选用心俞,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故临床中对于应用“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原则治疗的同时,可同时按照“诸痛属心”的原则论治。
  好,值得看
  好帖留名  
  等待楼主新帖.
  可以看看
  没有了?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心源性脚肿偏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