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ct表现特征x 线表现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婴幼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与X线下空气灌肠整复治疗120例临床分析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
母体文献:
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
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在线出版日期: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小儿肠套叠非手术治疗体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小儿肠套叠非手术治疗体会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新生儿肠套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新生儿肠套叠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彩色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32例结果分析
热度187票&&浏览332次
时间:日 17:44
【摘& 要】&& 目的& 评价高频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小儿肠套叠病例的特征性二维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检查后病例经X线空气灌肠或手术证实。结果& 32例本组病例中有28例表现为典型的肠套叠二维声像图,4例表现为不典型声像图。20例在彩色多普勒检查中表现为局部肠壁血流信号增加,3例表现为局部肠壁血流信号消失。结论& 二维超声的特征性声像图改变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进一步提高小儿肠套叠的准确性。【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小儿肠套叠肠套叠为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婴幼儿肠套叠几乎均为原发性,原发性肠套叠多由肠蠕动功能紊乱引起。只有少部分(5%以下)为继发性,继发性肠套叠是肠道畸形、肿瘤、、息肉等引起。超声检查因其无创伤和免受辐射等优越性而成为临床医生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辅助检查项目,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也已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32例小儿肠套叠病例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行分析并总结如下。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诊断为小儿肠套叠的病例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在4个月到6岁之间。所有病例都因腹痛、哭闹不安而就诊,病程较短,在2小时到15小时之间。其中有26例伴呕吐,13例出现血便,25例体检发现腹部腊肠样肿块伴压痛。1.2方法&& 使用美国GE:LOGIQ400PRO和PHILIPS HD11XE超声诊断仪,采用高、低频超声结合方法,探头频率3.5-7.5MHz,部分病例采用频率为7.5-12.5MHz探头扫查。患儿采取平卧位,尽量使患儿处于安静状态,做常规腹部多轴扫查,重点检查腹腔内有无肿块,发现肿块后对肿块进行仔细,多轴扫查。根据需要,必要时变换患儿体位,注意观察肿块部位、大小、边界、内部结构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同时观察近端肠管有无扩张,腹腔内有无游离液性暗区等间接征象。2结&&&& 果本组32例病例均行超声检查,其中25例肠套叠肿块位于右侧腹部;另外7例为非右侧腹肠套叠肿块,其中5例位于左上腹脾区附近,1例位于脐部,1例位于左下腹。位于右侧腹25例病例中,回盲型19例,回结型5例,回回型1例。7例非右侧腹病例中,回结型4例,回结结型3例。32例病例中有28例超声检查表现为典型的肠套叠声像图,即腹腔内发现肿块,外形规则,边界清楚;肿块长轴切面见多层低、中回声相间的对称的平行结构,呈现类似“套管征”(图1)。短轴切面见外圆轮廓光滑完整,呈现高回声,其内为较厚而均匀的环状弱回声包绕,再内侧为不是很规整的偏高回声和弱回声,中央区呈圆形高回声或强弱相间的混合回声,以上结构形成“同心圆征”(图2)。在斜切面时肿块可呈现“假肾征”。其中有4例声像图不典型,表现为低回声肿块,结构欠清晰,未显示高、低回声相间的套管状结构,肿块边界不清,横切面未显示同心圆状结构(图3)。部分中间有少量肠道内气体强回声,还可见套入其中的低回声淋巴结(图4)。本组32例病例在彩色多普勒检查中,有20例表现为肠套叠部位局部肠壁血流信号增加,可能为局部肠管瘀血、水肿、肠壁增厚所致。3例表现为局部肠壁血流信号消失,原因可能为局部肠壁发生缺血坏死。有5例病例在超声检查中发现腹腔游离液性暗区,主要位于肿块附近。所有病例均经过超声检查,29例在检查后行X线透视空气灌肠,其中25例整复成功,4例失败,进行手术;还有3例患儿直接进行了手术。3讨&&&& 论肠套叠典型声像图表现通常易于识别,但少数患儿可呈现不典型声像图。肠套叠的结构一般由三层肠壁所组成,最外层为鞘部,内两层为套入部(由反折壁与最内壁组成)。鞘部浆膜层在超声图像上显示为较光滑的高回声,反折壁的肌层与鞘部肌层在超声图像上显示为较厚的低回声。反折壁浆膜层与最内壁浆膜层紧密相贴,空隙很少,显示为不规整的高回声。典型的肠套叠声像图诊断要点:①病变处可以探及套叠肠段形成的特征性回声改变,即“套管征”和“同心圆征”。本组有28例呈典型声像图表现。②肠梗阻表现:近端肠管扩张、蠕动亢进或减弱、腹腔积液等。③病变近端可见肠粘膜水肿的低回声肠壁增厚。肠套叠超声发现肿块大部分位于右侧腹,部分可发生于其他部位。本组肠套叠病例有25例发现于右侧腹,约占78.1%(25/32),其中回盲型占76%(19/25)。其他部位的肠套叠虽只占少数,但在超声检查时应值得注意,应对小儿全腹部进行超声探查,避免遗漏。对声像图表现不典型的患儿应进行仔细扫查,多可发现腹腔内低回声肿块或局部肠壁增厚,结构紊乱,在排除其他病变可能后,超声提示有肠套叠可能,建议随访观察或进一步检查。通过对以上病例的诊断,发现有一部分肠套叠病例在肿块周边发现少量液性暗区,原因主要可能为肠管痉挛,使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致使液体渗出增加。在探头触及肿块时,患儿因疼痛出现哭闹明显现象。以上间接征象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时,早期由于局部肠管壁充血水肿、肠壁增厚,在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大多显示局部肠壁血流信号增加;后期由于局部肠管壁缺血坏死,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局部肠壁血流信号消失。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判断肠套发生时间长短及肠壁血供情况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借此可间接判断其预后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曾有报道超声监视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因超声检查有免受辐射及可随时动态观察的优越性而值得推广。在诊断方面,超声检查因其检查方便快捷,结果可靠,对人体无伤害,而受到临床医生广泛应用。而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小儿肠套叠的准确性,并可观察肠套部分肠壁的血供情况,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图1&图2&图3&图4&参考文献[1]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三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7[2]罗云编著.腹部疾病超声诊断手册.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07[3]夏焙.主编.小儿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4]南瑞霞,刘永忠.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及超声监视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临床超声医学杂志,):558-559.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4 (140次打分)
慧聪行业联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肠套叠ct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